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炮火1906-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安生对未来钢铁价格的强烈看好,以及坚定的预期,带动了整个江浙沪资本家们对投资重工业的信心。
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第三百零三章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普及了点知识,多加了几百字的添头,算是补偿,我很厚道的,求票求支持。
    ~~~
    “将来海军重建计划中的许多小型舰只都将采用招标的方式,给民营造船厂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朝廷也将出台类似于日本的造船业扶持政策。下面,有请我们的海军大臣,年轻的郡王为我们讲两句。”
    要是李安生穿身中山装,倒真像是新中国刚成立那会的国家领导人,气派非凡。
    中国官方的采购早晚要走向公开招标这一关,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得民族工业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在日本民间的机械制造工业中,造船业由于《造船奖励法》的颁布获得了最显著的发展。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向国内船厂发包主力舰的建造工作,三菱长崎和川崎神户两家大造船厂尤其受到政fǔ的重视。
    据李安生所知,后来在日本海军首级超无畏舰“金刚”级4艘战列巡洋舰当中,有两艘是由这两家船厂建造的。
    李安生也想着要扶持江南造船厂与葫芦岛造船厂一样,成为中国两大造船巨头。
    载洵对于李安生不遗余力的投入到江南造船厂也很是叹服,难得这家伙不贪污,还大力整治腐败,如今看来,倒是真有成效,而且,他心中也隐隐认同,正要有李安生这样的人物来大力整顿才行。
    庆祝仪式在上海银行的大楼前,这里是之前上海滩地产大亨哈同的产业,结果给上海银行买了下来,占据了南京路上最为豪华的一大片地皮。
    载洵向到场的富商士绅们略为透露了一些这次将赴欧美订造战舰,并且引进港口、船厂技术的目的,聪明的人当然能猜到,载洵他们去年才出去了一趟,今年又要出去,必定是有大动作。
    李安生在旁束手静立,不介意将风头让给载洵。
    其实载洵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后世,他拒绝了日本人以及宗室的反复利死活不肯到伪满洲国去出任伪职,做到了一个身为中国人的骨气,没有做汉jiān。
    李安生对于这样的人,还是有几分好感的。
    想到这朝廷就如同兔子尾巴长不了,他也有些伤感,载洵虽然因为个人面子问题,在订造战舰上头略微倾斜了有些向他表达敬意的外国公司,但是他总体还是劳心劳力,为海军重建计划奔忙的。
    载洵也没有多少银子捞,就那么点,他虽然免不了伸手,但还有些分寸。
    “看样子,朝廷是要进一步投入江南造船厂,将来说不定能成为当世屈指可数的造船厂,看看那长兴岛与高昌庙同时动工,都是大工程。我说,朱兄,怎么样,你们求新造船厂也能ā一脚吧?”
    一位华人船舶修造厂的老板朝着朱志尧挤眉眼,在他看来,求新造船厂的好运气又要来了。
    朱志尧的发迹简直让人眼红,虽然求新两家工厂负债率高达百分之一千六百,达到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地步,但是,求新造船厂有着无比的运气,首先是吉祥银行给出的信用评级,又有上海银行的融资保证,还有江南造船厂的船舶业务分包,等等。
    美国又来了两艘两千多吨炮艇与驱逐舰的单子,江南造船厂将大清海军的10艘1000吨炮艇的单子转了一半给求新造船厂。
    这实在是让人眼红啊。
    别说是朱志尧,很多人都能预见到江南造船厂的远大前程,甚至是上海造船业的一次莫大机遇,关键是要在这次机遇中找准时机,在大机遇中找小机遇。
    求新造船厂喝粥,他们喝点粥汤,也能乐上一阵。
    朱志尧这些日子忙着跟一帮工程师研究燃油锅炉呢,江南造船厂的燃油锅炉厂以及舰炮厂、柴油机厂等都是独立运营的,朱志尧也在燃油锅炉厂入了一股,没别的,求新造船厂之前在燃油锅炉上的研究很有成果,为李安生所看重。
    其实中国人的头脑很聪明,要不是工业基础薄弱,只怕民族工业早就发展了起来。
    上海的许多小型机械厂都很有独到之处,比如几家研究内燃机的工厂很有独到之处。
    有些技术甚至可以说领先世界,只是没有办法将他们变为资本,变为动力,就这么的消散、遗忘,很是遗憾。
    李安生在江南造船厂的例子之下,提出了发展实业奖励,凡是在科研上有创新有成果的华人企业,都可以凭借这些技术获取科研补贴,以及税收优惠。
    他也将积极帮助这些企业将有用的技术拿到国外去申请专利,并且给予贷款,提高信用评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也要将这些科技转化为动力才行,要给它们舞台,给他们用武之地。
    李安生本来就在为了燃油锅炉以及蒸汽轮机发愁,这技术得到之后,多久才能自己制造出来,在功效与质量上达到德国水平。
    可看到了上海几家民营机械厂的技术水平之后,他忽然有了信心。
    甚至是柴油机的研发,他决定同时jiā给几家民营机械厂。
    他甚至认为,上海的民族工业科技水平要超过日本,日本只是凭借着生丝与棉纺织品的出口,一个刚刚起步的工业国而已,根本就无法与人口基数大的中国相比。
    当然,要是中国再不在教育上奋起直追,将来就要给日本超过,甚至是大步拉开距离。
    载洵在讲话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看着李安生的一举一动,如今李安生已经给奉若神明,凡是跟他关系近的,都飞黄腾达了。
    李平书,江苏布政使,而且还是上海银行的董事之一。
    虞洽卿,整个家产都并入了中华航运公司之中,身家迅速翻了几番。
    甚至还有上海滩极为说得出来的大佬,都成为了李安生的坚定支持者,他们也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李安生这会正在跟张謇在一旁窃窃私语,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
    李安生过去都是大手笔运作,都是重工业,以及金融业,除了帮着国内的几家烟草公司以及云南白吆喝几句之外,还没有在轻工业上有所举动。
    这烟草公司以及云南白好歹还是轻工业吧,但是江浙沪历来是棉纺织业与生丝业的根基之地,生丝老板与棉纺织老板比比皆是。
    这些年随着日本的竞争,生丝业很是不景气,加上英国与日本联手向中国倾销棉纱棉布,中国轻纺工业的状况并不理想,除了张謇的大生纱厂这样的牌子过硬信誉够强的大企业,别的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
    要怪就只能怪国内的民族工业自己不争气,在成本上没有优势,给洋货给挤压的喘不过气来。
    “说来说去,还是成本问题。机械设备不如人,棉种棉花不如人,资本不如人,竞争太过激烈。在英、美、德、日四国势力jiā相抢夺的情势下,辛丑年之后的五年中,华资棉纺织厂竟无一家成立。前几年的抵制美货运动倒是件好事,棉纺织业也在原有基础上稍有进展。这几年分布在江浙等地的棉纺织厂多了几家,纱锭也增长到了10万余枚。但是面临外资兼并和压迫的处境,中国棉纺织业经营的困难有增无已。”
    张謇并不是个喜欢吃独食的人,他希望看到中国民族棉纺织工业整体崛起。
    说到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他是如数家珍。
    创业于1895年的大纯纱厂到1908年为日本资本所兼并;1907年以中日合资开办的上海九成纱厂,开业不久便为日资所吞并,其他华商各厂也屡经改组。
    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张謇自然不会错过,同样向李安生提起。
    这次李安生出去要半年的时间还不止,张謇也不想耽搁下来,希望能够提前得到李安生的准信。
    “我的意思是成立一个棉纺织协会,根据最新的棉种棉花,确认生产工艺与标准,发动上海的民族工业,设计专的机械,我们不能再各自为战,也不能再盲目下去了。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降低成本,群策群力。我对我亲自参与研发的优质棉种很有信心,必须要大规模的种植,形成规模优势,成段下砍成本。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得自身产品质量提高,还能缩减成本。有了先进的机械设备之后,再集体摸索符合的配套工艺,争取jīng益求jīng,将产品做到最好。棉纺织业要走联合壮大的道路,而且,融资上也要想办法。张公,你看云南白的融资案例怎样?”
    云南白是上海证券jiā易所如今为数不多的几支股票中的一支,由于云南白公司上来就被美国的几家银行评为信用等级最高级,愿意提供大笔贷款,凭借这一点,加上云南白在美国的销售业绩,使得云南白的股票一经上市,就得到了追捧,云南白公司不仅成功得到大笔融资,而且成功的打开了国内市场。
    引领了新一轮上海股市热的云南白功劳卓著,使得橡胶股票风引起的整体银根紧缩以及市场低m…有所好转。
    张謇眼前一亮,李安生亲自制定的各项证券jiā易所规章制度都属上乘,实施起来也很成功,不失为一大政绩。
    如果棉纺织企业也能上市融资,倒是个好办法,只是作不易。
    “优质棉种的大规模种植,可以参照东北的粮食jiā易所,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我就不信竞争不过洋货。大生纱厂是不是可以起个头,先走上市融资的道路?”
    大生纱厂是民族棉纺织工业的领头羊,让它来先走上市融资的道路,也是个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张謇也很犹豫,毕竟这事关重大,不是件小事。
    李安生自然不能说,你们赶紧步伐跨越大一点,一战开打了,就晚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一个小高外国棉纺织品输入减少,欧洲各国在华纱厂也无力增加投资,中国市场上纱布价格猛升,原来处于维持状态的旧有纱厂都在战争期中都获得了高额利润;年年扩充并增设新厂。
    但是战争一结束,日本就趁虚而入,外国资本也重新卷土重来,民族棉纺织工业的辉煌昙花一现。
    李安生自然不希望看到中国的民族棉纺织工业只能如流星一般,短暂的闪耀。
    到今年为止中国已有纱锭83万枚,布机2000余台,初步形成中国棉纺织工业的生产规模;生产各种低支棉纱;供国内市场织布之用。由于机器织布的生产效率比手工织布提高不多,利润不大。棉布在手工织机上织造较为有利,故新兴的棉纺织工厂纺锭发展快,布机增加较少。
    除了要大量种植优质棉种,在机器革新上也要加快步伐,后世中国在一战结束后的几年才开始大规模的技术革新,但是那个时候已近晚了,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若是大生纱厂能够走上市融资的道路,我可以让上海银行帮助大生发行公司债,我可以组织认购,不用担心。”
    不仅是要上市融资,李安生打算从多个方面来扶持民族棉纺织工业。
    张謇咬了咬牙,又看了看笑容满面,跟着一干上海船舶修造业的老板们谈笑风生,毅然下了决心,“行,老朽我就豁出去了,要是股东们不同意,我砸锅卖铁也要将大生纱厂大部分资产都上市融资。”
    李安生知道现在光是提供大笔的贷款还不是时候,要靠着大生纱厂树立一个典范,来带动整个棉纺织行业的发展。
    生丝业也是如此,一个理,李安生既然打算扶持民族棉纺织工业,就不会错过中国的生丝业。
    鸦片战争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生丝业还是世界的主宰,继续辉煌过一段时间。
    可是随着美国、意大利与日本等国生丝业的崛起,使得中国的生丝业迅速的走向没落、
    尤其是日本,目前生丝出口价值已经是中国的四倍,美国市场绝大多数的生丝都是日本货。
    中国丝业生产,长期停留在手工缫制的落后状态。机器生产的起步,大大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后起的日本。即使在新生的机器缫丝厂中,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也存在不少的缺陷。
    因之,生产质量的低下,缺乏市场的竞争力,始终是中国生丝出口的一大困扰。
    日本生丝业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桑树的种植,蚕的养殖,以及对机器、工艺的重视。
    当年日本因为生丝质量还不如法国这个后起之秀,卧薪尝胆,引进机器设备,并且让日本达官贵人家的妻子与nv儿都强bī着进入工厂学习技术,成为一批中坚的技术力量。
    现在日本生丝业的成就无比辉煌,占了世界生丝产值的五分之三,让人咋舌。
    其实,在桑树种植与蚕的养殖上头,李安生有办法远远超过日本,用来弥补其他方面的落后。
    机器设备的更新、生产管理经营改善等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用农业上的成就来弥补。
    李安生听到张謇一口答应,让大生纱厂上市融资,也是很受鼓舞,必须要尽快替棉纺织工业树立一个典型,这才能使得国内的棉纺织商人与生丝业商人相信他,听从他的指挥。
    将具体事务jiā给从黑龙江过来的梁文达之后,李安生与载洵等人踏上了前往欧洲的轮船,也许等他回来,上海已经发生了不少变故,自然是好的一面。
    不过,李安生他们刚上船,就遇到了一场刺杀,当然,有惊无险。
    随行特工早就发现了异常之处,所以对方一出手就立即控制住了对方。
    “我跟你拼了,你这恶魔,你还我的事业,还我的前途。”
    一个日本人疯狂的叫嚣着,被踩在地上,依然不肯乖乖听话,自然招惹来一顿痛打。
    前来刺杀的有三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姓,大仓。
    这个领头的,是前日本大仓组的董事长,大仓喜八郎的儿子大仓建木。
    为什么要加个前字呢,原来是大仓组倒闭了。
    当然,之前的大仓组还是叫做大仓商会,还没有跨出成为大仓财阀的最后一步。
    大仓商会是日本的新兴大公司,在“台湾出兵”、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通过贩卖军火大发战争财,一时被称为“政商”。1902年开始在朝鲜和中国的积极投资,兴办南满洲鸭绿江制材公司,抚顺湖煤铁公司,本溪湖煤铁公司等。在日本国内开办啤酒、皮革、化工、制麻等大企业。
    本来大仓商会准备在今年或者明年改组为大仓组的,正是跨入日本财阀的行列,可是,却忽然灰飞烟灭了。
    为何,自然是李安生的功劳。
    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抚顺、本溪地区活动频繁,大仓商会于1905年以采煤供军用为名,强行开采本溪湖煤炭资源,中日jiā涉事宜增多。
    之后大仓财阀频频挑起中日争端,成为了两国jiā涉的中心。
    李安生很是看不惯大仓财阀的做派,私人出资在抚顺与本溪以及鞍山等地兴办煤铁公司,注资一千多万两银子,将大仓财阀用不计损失的代价来进行恶竞争。
    同时由于本溪湖地处山区,煤炭、木材、山货等资源丰富,人烟日渐稠密,匪患屡起。
    李安生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匪患嘛,很正常的,大家都懂的。
    日本守备队多次出动也奈何不得土匪胡子,吃了无数败仗,大仓财阀几经洗劫,损失惨重。
    今年李安生一声令下,继续对大仓财阀进行毁灭打击,加上日本的新兴财阀三木青山明着帮助大仓财阀,实际上背后使yīn招,成功的拖垮了大仓财阀,使得大仓财阀在中国的公司尽数破产,影响到了日本国内的的业务。
    凭借着财大气粗,山木青山正式的吞并了大仓财阀,成为日本排名前五的财阀。
    大仓财阀就此灰飞烟灭,所以,人家来拼命了。
第三百零四章 关于造舰
    第三百零四章关于造舰
    三木财阀凭借着味jīng与黄金、铜等贵金属在日本的开采起家,短短的数年功夫就聚敛了大笔的财富,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财阀。
    目前三木财阀在中国市场上的味jīng销售虽然并不成功,但是在东北的与满铁合资的煤铁公司却开了两家,又吞并了大仓财阀,准备往造船业发展。
    李安生始终认为,与其让满铁搜刮掠夺,还不如让三木财阀来掌握一部分的利益。
    三木财阀在日本与东北不断壮大,虽然对日本对东北的掠夺有益,但又何尝不是李安生的一招妙棋,比如,搞垮了大仓财阀。
    大仓喜八郎在财阀破产之后,上吊自杀,成了个吊死鬼,家破人亡。
    大仓建木为了替父报仇,将矛头对准了李安生。
    在他看来,三木财阀是商业竞争,可李安生的公司却是敌国的对手,搞恶竞争就是敌对行为。
    李安生真是哭笑不得,冤有头债有主,就不能去找三木青山?
    载洵很清楚大仓财阀在中国的覆灭过程,载沣在李安生设立于鞍山、抚顺等地的煤铁公司都有股份。
    出于对钢铁预期的乐观,李安生号召了一大批这几年在东北赚到了钱的富商,还劝说了载沣也投入点银子。
    载沣并不像奕劻那般豪富,也不贪腐,但几代下来的积攒还是惊人的,出于对李安生的信任,一次就拿出来三百万两银子。
    奕劻他们能够豪富到轻易拿出千把万两银子跟着美国之星财团到墨西哥去开采石油,可载沣不能如此惹人注目,还是让李安生帮着赚银子比较妥当。
    李安生的官位越坐越稳,不是没有道理的,再怎么,你奕劻跟载沣也不能跟自己的银子过不去不是?
    “这些日本人家破人亡,也怪可怜的,李大人,还是将他们放了吧,上天有好生之德。”
    载洵忍不住劝了一声,大仓财阀破产倒台,全是李安生设的yīn谋,使得对方资金链跟不上,日本政fǔ救援不及,又有三木财阀施压,所以成功给李安生得手,李安生的煤铁公司轻易吞并了三木财阀在中国的半数产业。
    说来说去,载洵他们家也是受益者,心下不忍,可别得了人家的好处还要人家的命。
    李安生讶异的看了他一眼,这位郡王哥倒是心软,要是你对咱们中国的老百姓也能这么心软就好了。
    “这倒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如此,那么就放他们一条生路好了。来人,将他们押下去。等入了夜,便将他们扔下海去,他们能游得到岸边或是遇到船只过往,便是他们的造化。”
    载洵正喝着茶,一口茶水呛到喉咙里头,不住的咳嗽,连衣襟都湿了半片。
    这也叫放人一条生路?
    不直接死人家,可扔下海,不是给鱼吃了,就是淹死,这同样是在杀人啊。
    这也叫上天有好生之德?
    李安生对敌人的狠辣让载洵很是心惊,背上凉飕飕的,暗暗生出心思来,这李安生只能拉拢,不能得罪,千万不能得罪。
    要怪,只能怪这厮从小在美国长大,学的都是外国人那一套,弱强食,毫无中国人的以德报怨。
    殊不知,他们满人入关前,作为生蛮夷狄,同样是如此种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仓建木带来的两人只是凭着一腔仇恨,前来寻仇,听说要扔下大海,立马跪地求饶,哭爹叫娘。
    李安生扭头对着洪老六说道:“师傅,你是不知道日本人的丑态,欺软怕硬。一旦你实力强过他们,他们立马就服服帖帖,像条忠狗一般。比如唐宋时日本无比恭顺,真的跟狗一样。现在,不妨让这两条狗知道,我们中国人与时俱进,不再像以前那样,心慈手软。”
    洪老六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好,我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大清十大酷刑。”
    大仓建木听的分明,知道越是求饶骨头软,反而会给对方看不起,干脆光棍起来,大声痛骂。
    洪老六熟熟路,一巴掌ōu落他半嘴的牙,狠狠的将他的脸踩到脚下,知道李安生最厌恶日本人,所以毫不留情,辣手的很。
    不过李安生并不满意,大仓财阀过去为了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可没少干伤天害理的事情,也该让他们付出点代价。
    “把他的舌头剜出来,看他还拿什么来辱骂,也省的他挨不了,咬舌自杀。”
    载洵背后一凉,头皮也麻麻的,这李安生也太心狠手辣了点。
    李安生可不是心狠手辣之人,他此刻脑子里想到的全是后世日本侵华时犯下的罪行,既然大仓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那么就由他大仓建木来偿还点后世的债好了。
    大仓建木要是知道真相,自己代后世的侵华日军受了过,只怕要冤屈死。
    对待敌人,从来就要心狠手辣,比敌人更加凶残,李安生这是在给手下打预防针。
    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美国就是这么做的,一直在纵容日本,同时在不断地刺激日本,让日本疯狂的扩充军备,终于走上对外战争的不归之路。
    对待这样疯狂的敌人,李安生的办法是比敌人更加的凶残,震慑对方。
    从前汉武时代便实施了这样一个国策,凡敢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这并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匈奴的不断ā扰,杀人放火,野蛮劫掠,使得汉武时代必须做出这样的反应,凡是来招惹大汉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