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炮火1906-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以培养飞行员为主,新式的单翼飞机已经研发出来,而且xìng能相当可靠,只有一名驾驶员,机头还有机枪,能够直接发射子弹而不会打到螺旋桨。
    事实上,这样的飞机还不是江南飞机公司最为先进的,李安生除了给东北军配备了一些,作为训练之用,基本上没有大规模制造。
    等到真正具备后世二战时飞机发动机特点的航空发动机问世,他才会考虑大规模制造新式战斗用飞机——毕竟天上可没有什么对手。
    不过轰炸机倒是开发出了新品种,这次并没有运到东北来,这可是一项对付日本海军舰队的最大利器,无论如何不能轻易示人。
    张绍增立即召集了参谋与主要将官,开始结合侦察机得到的情报以及拍下的照片,对俄军的阵地进行分析。
    相关的作战方略给不断地拟定出来,也在不断地完善之中,急切的渴望着能够痛揍俄军的心情,变成了充足的干劲。
    而此时,俄国驻华公使库朋斯齐得到了国内的指示,无论如何都要逼迫中国取消对“大蒙古帝国”的镇压与迫害,尊重蒙古人民的正确选择。
    中国民主政fǔ刚刚建立,正是势力最单薄的时候,不趁火打劫一把,实在不是俄国强盗一贯的风格。
    袁世凯自然清楚,要是在这个关节眼上,对俄国软弱妥协,那么中央政fǔ的威信扫地,如何能够削弱敌方军阀的势力?
    现在中央政fǔ基本上只能掌控直隶、山东、河南、陕西、新疆等地,其余的地方不是由程李系与**党人掌控,就是鞭长莫及。
    他不敢解散唐绍仪内阁,不然的话,他就要不得不向**党人让步,重新选举。
    要是真走到那一步,只怕他就只能成为一个彻底的傀儡,当个有虚名无实权的大总统。
    强硬,一定要对俄强硬,最好是东北军跟俄国打起来,大打出手,以后也好压制李安生,让富庶的东北重新回到北京的掌握之中。
    富庶的东北——才过了几年啊,东北居然成为了富庶的东北。
    长此以往,那还了得。
    东北从1906年开始出现繁荣气象,到现在整整六年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然让李安生有如此强悍的实力,真是让人难以想象。
    老袁艳羡的同时,也下定决心要将东北拿回来。
    北京政fǔ接连拒绝了俄国的多次交涉,态度强硬,争锋相对,半点都不肯让步,让国人为之振奋,这才是一个强力政fǔ应有的气概。
    之前由于需要列强国家承认,民国政fǔ宣布接收满清所有遗留下来财产的同时,也承认满清遗留下来的债务,承认各个不平等条约,伤透了民众的心,如今终于挽回了一点颜面。
    这就是李安生的yīn险之处,要是他借着这次机会上台组阁,说不定也要承担不少的骂名,第一届内阁是最最受罪的,有骂名而无实际好处,他可不是傻子。
    真要让他来组阁,说不定别有用心的人更多,接替发话,到时候各种的脏水都往他身上泼,烦心都要烦心死。
    有对比才有效果,到时候他来组阁,有了实际的效果,民众自然了然于xing,他可不想只干一任那么简单。
    老袁本来以为他的态度已经够强硬了,可是,没想到李安生比他更加jī烈,3月底,李安生在库伦通电全国以及各国公使,严厉斥责了俄国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如果俄**队敢于入侵中国国土,十余万东北军枕戈待命,随时准备好痛击侵略者。如果俄军敢于进犯买卖城,那么东北军将会对俄军发动全面地攻势,并且敦促北京政fǔ对俄宣战。
    要打,就要打全面战争。
    这种近乎于挑衅的口气,自然在震惊了各方人士的同时,也jī怒了俄国人。
    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亲自下令,教训一下狂妄的中国人,希望能够签订一个让北京政fǔ更加羞辱的条约,证明他们不如之前的满清王朝。
    4月1日,愚人节,俄军的攻势全方位展开。
    而李安生与吴禄贞等人也在这一天进驻买卖城,亲临前敌指挥所观战。
    李安生的到来,使得军心为之一振,出于爱国心也好,出于对李安生的效忠也好,东北军如同一台庞大机器怪兽一样,启动了起来,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得益于战前对俄军的详细m底,东北军应对起来很是轻松。
    俄军的攻势不出意料的还是密集冲锋阵形,希望毕其于一役,而东北军所打造的防御体系,是能够支持一场不长不短的战役的,于是,防御设施与战壕成为了俄军的噩梦。
    他们大量的在重机枪的交叉火力中倒下,被机枪子弹打得浑身是洞,如同气球一般的被一个个一排排的打爆。
    短短的几分钟,阵地前面就堆积起了厚厚的尸体。
    “这就是中**队?你们确信这不是德国或者国的陆军?”
    尼科夫有些不知所措,如此密集的炮火,居然是中**队施展出来的?
    在他的观察中,中**队不过是有二十四门105毫米榴弹炮罢了,加上数十门的75野炮。
    他哪里知道,除了40门75野炮,还有48门75毫米步兵炮,以及上百门迫击炮,这回可是连教导队的120毫米迫击炮连都上来了,通过飞艇直接运过来的。
    为了尽可能的打丧打灭俄军的士气,以及震慑沙俄圣彼得堡的那帮自高自大的家伙,必须对买卖城当面的这股俄军进行坚决的打击,绝对的歼灭。
    “不要吝惜炮弹,有飞艇跟飞机侦察敌情,给我使劲放,最好是将炮弹打光,打光了后面还有,为了这一天,我可是让黑龙江兵工厂储存了几年的炮弹。”
    飞艇被临时征用,用于炮兵校射,为何,飞艇能够飞到俄军的头顶上,利用无线电将俄军的现实情况反映回来,能够迅速的让炮兵找到目标。
    这便是飞艇的好处,而飞机则只能不断的在俄军上方盘旋,进行心理压迫。
    李安生恨不得将炮弹都直接堆到俄军阵地上头,德国刚刚与他签订了秘密条约,提供了6000万金马克的粮食抵押低息贷款。
    而且,随着东北对战事的扩大,德国还将进一步加大工业援助的力度,并且考虑继续提供大笔贷款。
    司戴德这次跟在锡良后头,也来到了买卖城前线,倒是并不害怕俄军的威胁。
    美国人没有德国爽快,对于贷款问题还在唧唧歪歪,条件又多气量又小,李安生也不打算去多废话,直接让梅宝聪将司戴德支使到了买卖城前线,让他们看看东北军的实力。
    他现在最好是大笔大笔的借债,他总有办将这些钱落到实处,产生大量的利润,并且还钱的时候还不用支付利息,甚至本金都能省下不少,这就是穿越者的好处了。
    美国佬不识相,李安生也不介意让他们看看德国的诚意,现在东北不需要美国,要是美国佬还想着要抬身价提条件,那就给滚回去,有多远滚多远,老子不鸟你。
    德国的效率还真是很高,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有了专家团赶了过来,帮助东北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德国的动作自然也是刺jī到了美国,美国政fǔ的金元外交忽然很失败,还比不上德国?
    司戴德看到东北军如此强悍的实力,纹丝不动的阵地,也是暗暗纳罕。
    硝烟弥漫,但是他清晰地从高倍望远镜之中看到俄军的前仆后继,的确,俄国士兵都是好样的,但是他们的勇敢在密集的火力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他摇了摇头,暗骂了一句,蠢货。
    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他这个局外人都看得清楚。
    只是,他并不知道,即便是英军队,遇到这种情况,也同样会如此,他们在军事的应变能力上还不如东方国家军队,尤其是中国。
    他们仍然只知道习惯xìng的向前冲,不懂得如何对付新式的堑壕阵地。
    叶尼卡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xìng,于是下令撤退,俄军第一次的进攻就此告终。
    这次失败,给俄军带来了两千六百多人的损失千多人的受伤与被俘,损失可谓惨重无比。
第三百三十章 最后通牒
    正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也如潮水般倏忽而去,俄军灰蒙蒙的,整团整团的灰,迅速的离开了战场。
    硝烟弥漫,在皑皑白雪之上,鲜血与断肢分外的醒目,无数穿着灰蒙蒙军服的俄军官兵尸体留在了战场中央,横七竖八的倒在了冲锋路上,倒在了战壕之中。
    俄军甚至不敢打扫战场,东北军的凶猛火力将让他们永生难忘,甚至不想再面对那种铺天盖地的炮击与机枪封锁。
    许多地方都竖着铁丝网,在铁丝网前头,密密麻麻的堆积着尸体,有的铁丝网残破不堪,许多尸体压得整个倾斜着,在寒风中晃晃荡荡,很是凄凉。
    俄军打出了白旗,派上了不带武器的士兵,想要将俄军官兵的尸体收敛,要是以前,他们会傲慢的告诉清军使者,赎回尸体,一律出钱,军官要贵些,可是现在,该是他们求着东北军。
    王大虎提着枪走到一名还没有断气的俄军士兵跟前,看着他那满脸的大胡子,粗糙的双手,以及那饱经风霜的面容,忽然生出了心有戚戚之感。
    一看就是个农民,可怜的俄国农夫,他们朴实、忠诚、勇敢,服从命令,但是,他们被派上了不该上的战场。
    王大虎之前也是个农夫,因为使得一手的好刀,给招进了军队,之前他还有些不乐意,可粮食连年丰收,谁都在怕谷贱伤农,于是便当了兵,谁知道当兵的福利还很不错,就这么一直坚持下来。
    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那就是从土里刨食,他同情那个眼睛不舍得闭上,眼神依然心怀留恋的俄国人。
    刚才,对方是敌人,现在,对方就躺在那里,他只不过是个寻常的农夫,一个之前还不知道为什么而战就拿上了枪的农夫。
    这就是战争,没有对与错,无比的残酷。
    对方显然也知道是活不了了,只是艰难的忍受着苦痛用带着祈求的眼神看着王大虎。
    王大虎心下不忍,摇了摇头,提起枪来,用刺刀猛地扎在了对方的心脏部分,只是那么一下,对方便终于解脱了,居然能够带着一丝微笑就此长眠在雪地上,将来他们也将给葬在这片冰雪之地,干净纯洁。
    军队中教授的杀人方无比犀利,只是习惯xìng的那么一刺,倒是也积了些德。
    王大虎继续的巡视着,监督着打扫战场,有样学样,凡是俄国伤兵,许多的士兵都是直接用刺刀帮助对方超脱。
    可是,他们中的部分人本来不该死的,他们应该能够救活。
    只是,医药以及医护人员不能浪费在他们的身上,这就是战争,残酷的战争。
    正如此刻的俄军,哀鸿遍野,数千名受伤的士兵使得整个恰克图防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不断地有伤员因为伤势加重或是流血过多而死去,这更加的增添了白日里的恐怖。
    许多伤员声嘶力竭的喊叫着,忍受着巨大的痛楚。
    更多的人眼巴巴的等待着救治,眼神中满是祈求与yīn霾。
    可笑的是,宝贵的医药都只能首先给军官们使用,而且低级军官还无确保自己能用上。
    这些昂贵的医药同样中国,这真是可笑极了。
    本来不会有这么多高级军官死伤的,东北军那三艘飞艇不知道是发了什么疯,居然真的飞到了他们的头顶,用炸弹砸他们。
    虽然炸弹没有准头,也有炸弹没有能够爆炸,但是,还是收到了奇效,俄军的密集使得飞艇获得了惊人的战果,而且,有艘飞艇还误打误撞的扔下一颗炸弹,刚好将指挥部掀翻。
    就连叶尼卡这样的指挥官也差点受伤,可想而知这次损失的惨重。
    飞艇扔炸弹这是临时起意,却收到了效果。
    始作俑者是一名叫做王鹏飞的辎重兵,是他忽发奇想,才有了这次所谓的空袭。
    李安生也亲自召见了他,给予了嘉奖,虽然无确认飞艇的战果,但是从俄军的反应来看,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王鹏飞甚至在李安生等人面前建议,建造超大型的飞艇,携带数百公斤重的炸弹去空袭俄国城市,或许能够将一座城市变成废墟。
    这自然是有些大而不当,不过李安生并没有明确反对,而是鼓励对方勤加思考,想出更好的办。
    许多年轻的士兵都从刚才的战斗中经历,成长,学到了许多的东西,有了许多的感悟。
    甚至有人写起了家信,想要对家人倾诉他们的心情。
    对于东北军来说,俄军是侵略军,但是,如此简单的杀戮,并不能引起李安生等人的欣喜之情
    此时李安生等人正在紧急的磋商着,是否立即扩大对俄作战的规模。
    刚才那轮炮击,可是二十万两银子没了的,既然打了,就不能白打,肯定要让老毛子承担这笔军费。
    可关键是,老毛子自己都穷的要死,根本就不是个好的打劫对象。
    包括吴禄贞在内,大部分将领都对扩大对俄战争感到担忧,这是出于对自身实力的保守估计。
    俄国毕竟是列强国家,拥有百万陆军,与这样的国家全面作战,任凭是谁都要捏一把汗。
    也只有日本那种穷兵黩武的国家,才会主动挑起战火,虽然打赢了俄国,但是他们似乎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国力也受到了损伤。
    “即便我们打赢了这场战争,恐怕向俄国索取战争赔款也是不现实的,就像日本当年击败俄国一样。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威胁欧俄部分,同样只能跟日本一样,放弃战争赔款。”
    吴禄贞反复的分析之后,提出了与李安生不同的意见。
    他固然钦佩李安生的铁血作风,但是有时候过分的jī进并不是好事情,日本就是个例子。
    如果坚持索要战争赔偿,只能导致战争继续下去,变成了生死之战,灭国之战。
    欧俄部分远离中国,即便占据西伯利亚铁路,光是庞大的运输费用就要让人皱眉头,更何况,西伯利亚铁路这条大动脉是沙俄的禁忌,无论如何不会轻易让给中国,除非灭国。
    吴禄贞有理有据,甚至拿出了日俄战争的例子,来试图说服李安生。
    904年的日俄战争历时19个月日军参战总兵力约109万人死亡10。6万人伤17万余人损失舰船91艘军费开支17亿—18亿日元;俄军参战总兵力约120万人伤亡、被俘约27万人损失舰船98艘军费开支20亿卢布。
    最终日本人力、物力消耗殆尽无力再战;俄国国内局势日益严重沙俄政fǔ亦无心恋战,双方只能接受各方调停。
    目前东北还没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即便能够承担目前九镇军队的作战消耗,但是想要进行进一步的动员,还是力有未逮,黑龙江兵工厂也好,奉天兵工厂也好,都无做到这一点。
    东北还不是一个国家,以农业为主,财政收入还比不04年时的日本,拥有陆军九镇,其中有三镇兵力是刚刚组建,甚至完全没有战斗力的。
    即便能够动员二十五万的符合条件的民兵参军,也没有足够的军械装备。
    东北的两家大型兵工厂以及江南制造局已经是流水线,满负荷运作,加上美国的秘密军械供给协议,也只能满足目前东北九镇陆军以及李安生的秘密势力、老王林等几支铁路破袭武装,加上不超过十五万人的民兵后备役兵力。
    也就是说,老毛子即便无动员百万参战部队,也能在战争初期动员四十万人的兵力,而反观东北,则只能在先期投入十三万的正规军以及十五万人的铁路破袭武装与民兵后备役,这已经是相当艰难的任务。
    战争进一步扩大的话,六个月之内,俄军能够动员超过百万的兵力对东北作战,而东北的极限则是三十五万兵力——也幸好俄**队军备不足训练落后,后备役的素养完全比不上东北的民兵后备役体系。
    别说兵力不够,军械物资供应不上,光是庞大的军费支出,就让东北难以为继。
    这军械无自产,只能外购,如此一来,又是一大笔的支出,另有军队所需的各种物资被服等,光是直接花在军械物资上头的,就是一笔大数目。
    日俄战争,俄国花了十亿两银子不到,日本则花了十二三亿两银子左右,即便这次对俄作战,规模要小于当年的日俄战争,但是数亿两银子还是要的。
    当时日本获得战争胜利,说到底还是资金的支撑,英美借给日本贷款共4。1亿美元约占日本军费开支的40。
    而东北要对俄作战的话,上哪去借钱?
    要是也能借到哪怕只是三四亿两银子,吴禄贞作为东北保安副司令,参谋总长,也敢打上这一仗。
    毕竟有时候战争不能以军费来衡量,如果打赢了,即便没有战争赔款,光是拿下中东铁路以及西伯利亚铁路的外东北段与远东段,就能够弥补大笔的军费开支。
    中东铁路真要拍卖的话,两亿两银子还是可以筹集的,而海参崴到赤塔筑垒地域的铁路同样能够拍卖,而且不在中东铁路之下——李安生提出的战争首期目标,便是夺取中东铁路,最终目标是拿下海参崴以及双城子、海兰泡等要塞。
    占领远东以及外东北的土地,不动员三十五万人以上的兵力,根本就无满足战争所需,这正是吴禄贞判断战争军费将会严重超标的根据。
    吴禄贞的意见,是将买卖城变成绞肉机,在这里进行拉锯战,反复消耗俄军的有生力量,延缓沙俄的军事动员。
    毕竟形势对沙俄很不利,如果同时在满洲里、绥芬河、海兰泡等地开辟战线,那么就无集中兵力,东北军同样要面对这个问题,但是胜在本土作战,后勤补给线便捷,而俄军则只能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反复的运输物资与兵力。
    更何况,俄军还不得不重兵把守哈尔滨,凭借东北的铁路破袭能力,只能在固守哈尔滨的同时,与铁路破袭武装进行争夺,说不定苦心经营的哈尔滨都要给打残掉。
    俄国也并没有全面开战的勇气,日俄战争的惨败损失巨大国力大伤,引起俄国各族人民的愤怒使得许多大地主、资产阶级甚至是贵族对沙皇政权离心离德,爆发了各种**,使得俄国的元气到现在还没有恢复。
    其实俄国之所以敢主动发起进攻,就是因为算准东北同样不敢扩大战争规模。
    吴禄贞判断俄国的战争目标是扶持**立,并且通过张家口到库伦的铁路以及正在修建的恰克图到库伦的铁路,完全的掌控蒙古,并且积极向中国的腹心渗透。
    自从“大蒙古帝国”独立后,沙俄就迅速的将张家口到库伦的铁路开始向恰克图延伸,完全不顾北京政fǔ的指责,显然早就有了不惜发动战争的准备。
    而吴禄贞的目标,则是通过打赢买卖城战役,迫使俄国不敢进一步发动全面战争,能够维护蒙古的土地完整,主权在我,铁路主权自然在我,停战可以,战争赔款不要,铁路归我们。
    张家口到库伦的铁路从1909年开始修建,三年的时间,已经将库伦到大同段完成了大半,花费了一亿六千多万卢布。
    当初签订协议的时候,这条铁路分为三期完成,首期从库伦到后世的集宁,二期则是由后世的集宁到大同,最后则是大同到张家口。
    现在铁路还没有修到集宁,但是只需要修建张家口到大同段,然后北接一段,这条铁路就能投入使用,对于中国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
    沙俄也正是因为东北军驱逐了铁路公司,冻结了铁路公司的资产,接管铁路附属地,这才悍然发动战争。
    开玩笑啊,这条铁路花费了接近两亿卢布,能轻易放弃?
    自从日俄战争之后,沙俄的侵华重心日益从东北转向蒙古,签订日俄密约之后,更是如此。
    不仅能够从蒙古向中国腹心渗透,而且当初不惜违背了日本的意愿支持锦齐铁路的修建,就是因为这条铁路能够连接张家口。
    张家口是什么地方?北京的北方门户。
    当时沙俄一听到张家口这三个字就眼睛放光,不惜得罪日本人,也要力保锦齐铁路的成立项,可见张家口对他们的诱惑有多么的巨大。
    张家口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张家口经济的繁荣,1909年清政fǔ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京张铁路开通后,张家口成为中原腹地通往西北的货流枢纽。
    沙俄看到了张家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重要贸易地位,一直想要在张家口开辟商埠,库张铁路的修建是最理想的办。
    这条铁路一旦修成,将使得沙俄对于中国的影响力排名第一,无它,俄军直接能够通过这条铁路以及京张铁路涌入京城,随时能够威胁中国的根本。
    当初都认为中国政fǔ是一大败笔,为了锦齐铁路而将库张铁路拱手让给俄国,实际上,到今日才能看的出来,李安生的设计。
    当初促成这条铁路的,正是锡良与李安生,而如今,他们俩是来收获果实来了。
    锡良也觉得李安生太过冒险了一点,俄国要发动全面战争的话,东北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