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刹蛇踪-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自己亲人和熟人的眼皮底下做这种事情,正因为如此,她们一般不和家里人联系,或者和家人完全断绝的了关系。

大家应该知道欧阳平在想什么了吧!

窨井中的两个女人会不会是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呢?欧阳平的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从两个女人的年龄来看,也比较符合这种职业的年龄。

回到家以后,欧阳平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在想案子的事情,手上只有一个谈话记录本,还有两张验尸报告,现场照片第二天才能洗出来。

欧阳平的脑海里面不时浮现出现场勘查的画面。他从来没有这么纠结和茫然过。

欧阳平怕影响老婆睡觉,所以就尽量克制自己——少翻身,但奇怪的是,他月越是想克制自己,就越是不安稳,难受着呢。

受欧阳平的影响,爱人也睡不着觉,她干脆到女儿房间去睡觉了。

欧阳平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到一点多钟才睡着,睡着了也是一惊一乍的,因为他始终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来,大家都知道,欧阳平有一个习惯,只有在有了眉目以后,他才能睡得踏实一些。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有亮,欧阳平就醒了,他穿上衣服,蹑手蹑脚地走出客厅,老婆和孩子还在睡梦中。

欧阳平的脚步声还是惊醒了老婆,老婆穿着拖鞋从女儿的房间里面走出来,低声道:“欧阳,天还没有亮,你怎么就起来了?”跟欧阳平生活了这么些年,老婆也变得非常敏感了。

“醒了,不睡了,我出去走走。你把院门插上,再睡一会。”

两个人走到院门口。

欧阳平打开院门:“我到街上转转,早点我卖。”

欧阳平朝蔡家桥走去;老婆插上门闩。

街上没有一个人,只有路灯无精打采地亮着。

夜色沉沉,小镇的夜安静极了。

欧阳平走到一个电灯杆下,看了看手表,时间是四点十五分,天就要亮了。欧阳平有一个习惯,在他遇到难题,大脑不是十分清楚的时候,他就会到街上去走一走,好像他的两只脚只要一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大脑就会清晰敞亮起来。

走到蔡家桥的时候,从后面跟上来两个人,两个人一前一后,肩膀手上挑着担子,这是两个菜农,他们这是去赶早市,挑一个好地方,好市口。

两个人哼着有节拍的调子,扁担发出“嘎吱嘎吱”声,上了桥以后,两个人熟练地将扁担行右肩换到左肩——蔡担子沉甸甸的。

欧阳平让到桥栏杆边,看着两个人从身边走过。

逍遥堂和电影院大门上方亮着灯光,菜市口已经有了嘈杂之声,道路两边,已经摆了不少菜担子,一些人坐在店铺前面的台阶上聊天,有人从怀里掏出玉米饼或者煮山芋,狼吞虎咽,天一亮,就要上人了,待会儿一忙起来,哪还有时间吃早饭啊。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天色微明

欧阳平穿过菜市口,上了赵家桥,朝城门走去。

“丁”字路口上一个人影都没有。

油条店的炉火正旺,师傅们忙碌着,很就要上人了。

欧阳平走到学校的门口,站在胡同口朝四个不同方向瞅了一会。瞅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欧阳平想到了郭老的话,同时想到了第二具尸骸上面的红砖,前面,笔者曾经交代过,压在1号尸骸上面的红砖都是完整的,现在,笔者还要再补充强调一点,红砖是没有用过的红砖,在欧阳平的记忆里,红砖上面没有一点石灰——或者水泥的残留,所以,那些都是新砖。其实,用不着笔者补充,既然是完整的砖头,那一定是没有用过的砖头,用过的砖头都会有一些残缺。

一眨眼的功夫,烧饼油条店前已经站了五六个人。

天色微明,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欧阳平看了看手表,时间是五点十分,空气中弥散着油条和烧饼的香味。文革期间,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每天早饭能吃油条烧饼的人家不是很多,那时候,油条烧饼好吃啊!为什么?生意人实诚啊!谁会用地沟油和泔水油炸油条呢?再说,那时候,也没有地沟油和泔水油啊!油条烧饼历来都是中国人的最喜欢的早点,看看现在,我们是不是非常怀念过去那种用不着为食品卫生的问题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呢?现在的烧饼油条还是过去那个味吗?

在烧饼油条店的不远处,有一户人家正在翻盖房子,路牙上堆着一些青砖、沙子和水泥。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蹑手蹑脚地走到砖头堆跟前,搬了四块红砖,然后走进了路对面的巷子里面,一分钟以后,老太太又拎着一个小铁桶,走出巷子,她的右手上拿着一把菜刀。

老太太走到沙子和水泥跟前,用菜刀撮了半桶沙子和水泥,然后以非常的速度钻进了巷子。

欧阳平眼前一亮,那些完整的砖头是从哪里来的呢?那种新砖只有砖瓦厂才有,在东门镇有两个砖瓦厂,一个在小街西边——泰山禅院的西南角上,这个砖瓦厂专门生产红砖,另外一个砖瓦厂在黄窑,就是我们在前面一个故事里面提到的黄窑岗,这个砖瓦厂专门生产青砖。镇上的人,家里面盖房子,都会就近到这两个砖瓦厂去买砖瓦,凶手不可能到砖瓦厂去买砖头,对了,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呢?欧阳平的思路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学校,或者学校附近,有什么单位或者人家正在盖房子,人们在盖房子的时候,是不会把砖头、沙子和水泥收起来的——一般单位和人家都会把这些材料堆放在路边,一般人是不会偷这些建筑材料的,凶手就不一样了,他正需要这些东西来掩盖自己的罪行。欧阳平暗自思忖,第二个女人遇害的时候,学校的附近,很可能有人家,或者哪家店铺在修房子。

正文 第二十二章 豁然开朗

窨井里面的红砖,包括窨井上面的水泥地平所用的材料,极有可能是从修房子的人家或者店铺弄的。如果能找到修房子的人家或者店铺,至少能确认第二个女人遇害的时间,如果能确认第二个女人遇害的时间,那么,第一个女人遇害的时间也就能推断出来了。

想到这里,欧阳平从口袋里面掏出笔记本和钢笔,走到一根电线杆下,在笔记本上写了三行字:

1,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七年,学校附近有没有单位和人家盖房子?

2,找何小翠了解情况。

大家应该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欧阳平想再找何小翠谈一谈,希望能从她的口中了解到和两个遇害女人相关的信息。如果两个遇害的女人是**的话,那么,她们和何小翠可能会有一点关联——何小翠有可能知道一点情况。

3,到胡同里面几户人家调查走访。

胡同里面的人进进出出,或许能知道一点情况。

天渐渐亮了,欧阳平将笔记本装进口袋的时候,路灯熄灭了。

八点钟左右,欧阳平一行来到了桃花坞居委会,居委会的门锁着,翟所长派裁缝铺的小高去喊陈主任。

居委会就在裁缝铺的北面。

五分钟左右的样子,陈主任步走来。

陈主任打开门锁,将大家引到屋子里面。

“陈主任,您回忆一下,在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七年,这两年期间,这条街上有没有人家,或者店铺修过房子?”

“有。”

“哪一家?”

“火柴厂。”

“火柴厂?”欧阳平虽有思想准备,但还是感到有些突然。

“对,火柴厂翻修过一次房子,还扩建了一个厂房。”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这个镇办企业。

“什么时间?”

“走,我领你们去问问,现在几点了?”

欧阳平看了看手表:“八点一刻。”

“走,火柴厂应该有人了。”

几个人跟在陈主任的后面走出居委会。

大家还记得吧!火柴厂在张妙手诊所的南边。

欧阳平一行路过茶叶铺的时候,正看见何小翠蹲在店铺前面的台阶上刷牙。一头乌发遮挡着了整个脸。

火柴厂传达室的窗户里面伸出一个光头来:“陈主任,有事啊!”

“冯师傅,李厂长来了吗?”

“来了,刚进去。”

陈主任径直走到一间房子跟前,房间的门敞着。里面有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他正在泡茶。

“李厂长,这么早啊!”

“稀客——稀客,陈主任,你怎么有时间到我这里来啊!”李厂长站起来,迎了上来。

“这是公安局的欧阳科长,他想问你一点事情。”

“行,欧阳科长,同志们坐下来谈。”

办公室里面有两张用木条钉起来的长板凳,李厂长用一条毛巾将板凳掸了一下,然后将同志们安顿坐下?

正文 第二十三章 不出所料

“什么事情?欧阳科长,您请说。”

“李厂长,你们火柴厂是不是在几年前翻修过一次?”

“是啊!怎么啦?”李厂长有些疑惑。

“是那一年?”

“是一九六六年,这件事情是我经手的,所以记得很清楚。”

“是一九六六年的几月份,具体的时间,您还能记得吗?”

“你等一下,我记不得不要紧啊,我这里有资料。”李厂长打开办公桌旁边的门,从里面拿出一摞资料,“当时,我们给镇上写了一份申请,房子年久失修,渗漏的很厉害,再不修就要倒了,后来镇上给了批复,还批了几千块钱,翻修之前,我还写了一个翻修的方案。”

李厂长在一摞资料里面仔细翻找。

“找到了,欧阳科长,您看——”

欧阳平站起身,走到办公桌跟前,接过两样东西,大家都凑了上去。

一样东西是房屋翻修方案,下面标注的时间是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另一份是一张收条,上面写着:“收条,今收到火柴厂翻修房屋工程款3950元(三千九百五十元整),收款人费孝仁,1966,7,16。

“李厂长,开工的时间是在?”

“就在五月二十八号后几天,顶多两三天,竣工的时间就是七月十六号。

“李厂长,你们翻修房子用的是不是红砖?”

“欧阳科长,您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在东大小学传达室外面的窨井里面发现了两具尸体,第二具尸骸上覆盖着几十块完整的红砖。”

“我——我明白了,你们认为窨井里面的红砖是凶手在我们翻修房子的时候放到窨井里面去的。”

“在窨井的上面还有一层水泥地平,我们估计水泥地平的材料也来自你们的工地。李厂长,当时,你们的材料堆放在什么地方?”

“堆放在马路上,只占了半个路面。”

欧阳平的判断没有错。

虽然,同志们还没有找到一点有价值的线索,但从掌握的情况来看,还是有收获的,从两具尸体和麻绳腐烂的程度看,两个女人遇害的时间最多在三个月左右,从五月二十八号向前推,第一个女人遇害的时间应该在一九六六年三四月间,这两个月份正值春天;第二个女人遇害的时间在火柴厂房子翻修期间,既六月和七月上半旬,这个时间段正值夏天,前者死在春天,后者死在夏天,春天和夏天意味着什么?这两个季节正是卖淫嫖娼最猖獗的时候。尤其是夏天,夏天是女人衣服穿得最少,男人最容易心猿意马,淫心荡漾的时候。

同志们了解到的情况,好像和欧阳平的判断越来越接近,两个遇害的女人极有可能是从事卖淫活动的**。

李厂长提供的情况更进一步地印证了郭老对两个女人死亡时间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

正文 第二十四章 走进胡同

**的职业具有一定的隐蔽姓,这就决定了**的身份也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大概就是没有人知道他们消失的最主要的原因,她们如同水上的浮萍和空中的飞絮,不会有人在意她们的存在。这大概就是凶手敢于下手,并且连害两命的原因吧!

窨井藏在花坛和砖墙之间,不会有人在意它,再在上面铺上一层水泥地平,可以说是万无一失,凶手做梦都不可能想到,传达室的房子会翻修,他更不可能想到传达室会向南平移一米左右,工人们在挖地基的时候正好挖到窨井上面,这是不是天意呢?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用在这里,再准确不过了。

当然,欧阳平现在所考虑的,仅仅是一种分析和判断,至于真正的情形,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

李厂长回忆,他们在翻修和扩建房子的时候,除了木料和水泥,其它建筑材料都堆放在路边,成袋的水泥放在院子里面,路边还放了一些散装的水泥。

李厂长难道就不怕有人偷建筑材料吗?

李厂长说,附近的人拿一点水泥和沙子铺铺家门前的路,搬几块砖头垫垫床腿和桌腿,这没有什么。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民风还是不错的。即使有人拿建筑材料,也只是一星半点。

走出火柴厂的大门,欧阳平目测了一下从火柴厂到学校传达室的距离,大概在两百米左右。更深人静的时候,凶手搬几十块砖头,拎几桶水泥和沙子,应该手到擒来的事情。水泥这种东西,夜里面铺,第二天早晨就干了。完全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告别李厂长之后,欧阳平一行在陈主任的带领下,走进了学校旁边的胡同。

胡同里面有三个院门,两个院门是单门独户,另外一个院门里面住着三户人家。

第一个院门上有一个蓝底白字的牌子:桃花坞街127号。另外两个院门分别是128号和129号。

127号的院门,陈主任敲了两遍,门才打开,开门的是一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家里面只有老太太一个人,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老太太的耳朵很不好使,要不是陈主任像擂鼓一样敲门,估计门是敲不开的。

陈主任在敲第一个院门的时候,同时敲开了第二个院门,大概是听到了动静,128号的院门里面探出一个女人的脑袋来。

“是陈主任啊!你们找汪奶奶有事啊?”

“小向,我们想找她了解一点情况——是为案子的事情。”

“王奶奶耳朵越来越糟糕了,他家的人都在外地,同志们到我家来了。”小向看了看欧阳平,她大概认出了同志们,胡同里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胡同里面的人要是不知道的话,那才叫怪呢?

一行人走进128号院。

院子里面有两棵很大的石榴树,树下,有一个方形石桌,周围有几个鼓形石凳。窗台上和墙角上放着十几个榆树和松树盆景?

正文 第二十五章 欲言又止

小向从屋子里面搬出一条长板凳,大家这才都坐下。

“我现在才知道,胡同里面一到梅雨季节就淹水,原来是窨井堵塞了。”小向已经知道了发生胡同里面的事情。

“大姐,你们平时进出胡同,有没有特别在意传达室后面的窨井呢?”

“过去,那里有一个花坛,我们路过那里的时候,是看不见窨井的。”

“花坛是什么时候没有的呢?”

“自从淹水之后,时间不长,花坛就被学校拆掉了,淹水的时候,大家都从花坛上走,没有办法,每次淹水,水都要有脚脖子深。”

“窨井上的水泥地平是什么时候铺的呢?”

“肯定是在淹水之前。”

“你怎么这么肯定。”

“这——”小向欲言又止。

“小向,你不要有什么顾虑?”陈主任道,“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公安同志办案子不容易。”

小向正准备说话,这时候从院门外走进来一个男人。

“大勇,你怎么回来了。”

“小美,他们有什么事情吗?”

“这是小向的男人。”陈主任望着欧阳平小声道,“大勇,今天还没有上班啊!”陈主任转而望着小向的丈夫大声道。

“是陈主任啊!我回来拿一样东西,你们这是?”

“公安局的同志们来了解一下情况。大勇,你过来一下,如果你知道什么,也可以向公安同志说说。”陈主任道。

大勇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包香烟,抽出几支,打了一梭子。

水队长、老雷和李文化接过香烟。

小向将板凳让给了丈夫,走进屋子,又拿出来一把竹椅子。

“大嫂,你肯定窨井上面的水泥地平是在第一次淹水之前铺的吗?”

“我家大勇喜欢养盆景,盆景养了一段时间以后,要将小盆换成大盆,传达室后面的花坛里面有土,我会到花坛里面挖土。过去窨井周围铺着砖头,没有水泥地平。淹水之后,路不好走,我们进出必须从花坛上面走。第一次淹水之前,我在花坛里面挖了一桶土。”

“第一次淹水是在哪一年?”

“是一九六六年的夏天。”

“第一年淹水的时候,是我到环卫所反应情况的。”大勇接过老婆的话茬道,“是小美跟我吵了一架,我才去的。”

“本来我也不想逼他去,我们最小的儿子——就那厌蛋阿强放学的时候在胡同里面跌倒水里面去了。”小向望了望陈主任道。

欧阳平有一种感觉,小向的回答好像是另一个版本,以她先前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第一个版本应该是她不方便马上,或者直接说出来的。而导致版本错用的原因好像和大勇的突然出现有关联。

小向夫妻俩的回答印证了李厂长的话。

“那么,你们知不知道窨井上面的水泥地平是谁铺的呢?”

“这,我们就不知道了。既然窨井下面有名堂,凶手肯定是在更深人静的时候动手的。怎么会让人看见呢?

正文 第二十六章 另有版本

“胡同里面的人都知道传达室里面有一个窨井吗?”

“知道。第一次淹水的时候,环卫所来了两个人,当时胡同里面人都出来了,大家都说水泥地平下也有一个窨井,可两个人怕麻烦,他们到传达室后面看了看就走了。之后,就没有再来过。”

小向的回答,无意之中解决了欧阳平心中的另一个问题:水泥地平是在第一次淹水之前铺的。

“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大勇站起身道。他看了看手表。

“公安同志,他要去上班。”小向道,她好像希望丈夫马上就走。

“没有问题了,如果有什么要问的,我们再来打搅你们。”

“好,那我上班去了,有什么要问的,问我老婆小美也是一样的。”

大勇走进房间,不一会,他走出房间,和陈主任打了一个招呼,然后走出院门。

“大嫂,你是不是有话要说。”

“欧阳平科长,你怎么知道我有话要说呢?”

“我发现你的表情有点不对,是不是你男人突然回来的缘故呢?”

“您说对了,我到花坛去弄土,这不假,但窨井上的水泥地平不是弄土的时候才发现的。”

“有什么话,大嫂不妨直截了当。”

“这件事情,陈主任也知道,陈主任为我家的事情费了不少心。”小向话中有话,她的脸色看上去很抑郁。

“你是指大勇和何小翠那档子事情吗?”

“可不是吗?在您陈主任的面前,我用不着隐瞒了。”

“小向,你说吧!”

“有一天凌晨,我在花坛后面蹲了一会。”

“你到花坛后面去做什么?”欧阳平很是不解。

“小美,你是看大勇有没有和何小翠在一起鬼混。对不对?”

“是的,那天夜里,大勇没有回家,我在镇上找了好几户人家,就是不见他人影,我估计他肯定和何小翠鬼混,就躲在花坛后面监视茶叶铺。”

“大勇和小翠经常在一起鬼混,为这事,小妹和大勇闹离婚,后来由我们居委会调解,大勇写了保证书。”陈主任道。

既然在重中药铺能看见花坛,那么,在花坛后面,就一定能看见茶叶铺,包括茶叶店两边的店铺。

“你是不是看见了什么?”

“对,我蹲的地方,脚底下软软的,回到家一看,脚上粘了不少水泥。”

欧阳平和大家都听明白了,小翠的意思是,水泥地平是刚铺好的。这个情况太重要了。难怪小向说的那么肯定。

“大嫂,是凌晨几点?”

“天亮了,应该在五点之前。”

“是哪一天?”

“是学校放假之前,学生期末考试刚结束。”

小学期末考试,通常在六月底,考试结束应该就在月底。这也就是说,窨井上面的水泥地平是在六月底铺的,是小向监视大勇的那天夜里,世界上竟然会有这么巧的事情。这个时间正好在火柴厂翻修房子的时间之内?

正文 第二十七章 阴差阳错

怪不得小向在回答欧阳平的问题的时候,换了一个版本,在花坛后面盯梢的事情是不能当丈夫面前说的:打人不打脸,说人不揭短吗!

“是我误会大勇了,那天,他和主任到河北沧州出差去了,是当天晚上临下班的时候决定的,时间太紧,他没有来得及回来跟我说。大勇后来果然没有和何小翠牵扯瓜葛。”

非常遗憾,凶手铺水泥地平的时间和小向躲进花坛后面的时间,阴差阳错,最多是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面。眼看夏天就要到了,如果再不将窨井用水泥封堵起来,胡同里面一旦淹水,胡同里面的人,或者环卫所的人就会打开所有窨井。在欧阳平的印象中,胡同里面所有的窨井里面都被东西堵上了,窨井里面的东西很可能也是凶手放进去的,环卫所的人看到所有窨井都被堵上了,就会知难而退,放弃疏通的打算。事实正是如此。

欧阳平眉头紧锁。谈话应该结束了。

“欧阳科长,你们可以去问一个人。”小向道。她现在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也想知道铺水泥地平的人到底是谁。

“谁?”

“陶家的二丫头,她在毛纺厂上班,那天晚上,我去找大勇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