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刹蛇踪-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欧阳平回了两次头,然后和李文化勾肩搭背朝一片树林走去。

“李文化,干嘛要把车子放在茶摊呢?”

“前面有一条河,我们要过一座木桥。”

穿过树林,面前果然有一条十几米宽的小河,河面上有一座木桥,木桥是用两根木头架起来的。

两个人一前一后,小心谨慎地挪着碎步,很慢,因为木头上有雨水,比较湿滑。一把伞,两个人你推过来,我推过去,下了木桥之后,两个人的身上肩膀全湿了。

二十几分钟以后,两个人走进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就是柳家口。

两个人站在篱笆门外喊了好几声,才喊来了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篱笆门是用树棍子扎起来的,没法当门来敲,所以只能喊。

“你们找谁?”

“段师傅在家吗?”

“爹,有人找。”小男孩打开篱笆门,把两个人让进院子。

小男孩带上篱笆门,一溜烟地跑进了堂屋。

堂屋的门口站着一个身影,他就是段师傅:“请进,雨这么大,瞧你们身上,全淋湿了。”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没有老婆

大桌子旁边坐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她应该是段师傅的母亲,桌子上点着一盏煤油灯,煤油灯的光线非常昏暗。

“娘,你烧两碗姜茶来,再弄点柴禾来,给警察同志烘烘衣服,小李同志,你们把衣服脱下来。”

老太太将桌子上的碗筷拾进一个洗碗盆,然后走出堂屋。老人虽然上了年纪,但身子骨还是不错的。

“段师傅,你们不用忙了,春天,淋点雨不要紧的。”

李文化将雨伞靠在门边。然后在一条长板凳上坐下。

“欧阳科长,你们这时候到柳家口来,一定有很要紧的事情。”

“段师傅,请您回忆一下,一九六六年六月下旬,您是不是请什么人替您看大门来着?”

“不错,是有这么一回事情。”

“此人是谁?”

“是我外甥子——不是亲外甥,是我表姐家的孩子。当时农忙,家里面没有人手,我就让大庆替我几天,对了,外甥子叫房大庆。你们莫不是怀疑他和案子有瓜葛?”

“请您再回忆一下,在那一年的三四月份,房大庆是不是也帮您看过一段时间的大门?”

“不错,大庆是帮我照应了几天。”

“此人怎么样?我们指的是秉性。”

“不好说,年轻人的事情,我们这些做长辈哪会问那么多,也就是临时替我照应几天。对了,大庆在火柴厂工作,你们不妨到火柴厂和大庆住的巷子里面打听打听,或许能打听出一点眉目来。”

“房大庆有老婆吗?”

“以前有过。”

看样子是没有老婆。

“什么叫以前有过?”

“离婚了。”

“为什么会离婚?”

“我没有多问。你们可以去找他老婆问问。或许能知道一个大概。”

“什么时候离婚的?”

“六七年了。”

六七年,这个时间,应该是在火柴厂翻修房子和两个女人遇害的时间之前。这是不是一种巧合呢?

“他老婆叫什么名字?”

“叫赵杏花。”

“在哪里能找到她呢?”

“他在镇上开了一家裁缝店,在小街,就是进香桥北面的小街。到小街一问便知,裁缝店就在硚口。”

“段师傅,您有没有发现这个叫房大庆的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呢?”

“他做事很认真,交代的事情,不会有半点差错,学校里面也没有说什么。”

两个起身告辞的时候,老太太端着两碗姜汤颤颤巍巍地走进堂屋,老人腋下夹着一把雨伞。

老人将姜汤放在大桌子上,然后把雨伞和李文化的雨伞放在一起:“雨这么大,走的时候,让警察同志带上这把伞。”敢情这把伞是为欧阳平他们准备的。

之后,老人让孙子端着一个烤火盆走进堂屋,老人抱着一捧劈柴跟在后面,进进出出,老人的头发和肩膀上全是雨水。

欧阳平和李文化脱下上衣,在火上面烘。

正文 第三十六章 两碗姜汤

几分钟以后,欧阳平和李文化离开了段师傅家。

回到茶水摊的时候,欧阳平在老人的茶水摊上卖了五包茴香豆,老人住着两间低矮的小屋,欧阳平只看到了老人一个人,这是一个孤寡老人。

两个人没有直接回镇上,而是去了小街。

两个人在小街找到了赵杏花的裁缝铺——裁缝铺在小街的街口,门口正对着进香桥的石阶,一个不大的门面,店铺里面放着一架缝纫机和一个裁衣服的铺板。墙角上拉着几根绳子,上面挂着一些衣服和布料。铺子里面只有一个人,坐在缝纫机旁忙碌着。

“你们——请问你们找谁?”

欧阳平收起雨伞,靠在墙边:“请问你是赵杏花吗?”

“是啊!你们找——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房大庆是你的丈夫吗?”

“过去是,你们想问什么?”

“有板凳吗?”

“欧,对不起。”赵杏花站起身,从案子下面抽出一条长板凳,放在门口——也只能放在门口,因为店铺里面的空间很小。

欧阳平和李文化在板凳上坐下;赵杏花坐回到缝纫机旁。

“你和房大庆是什么时候离婚的呢?”

“六七年前,”

“具体时间是?”

“是一九六五年底。”

第一个女人遇害的时间是一九六六年的三四月间,这个时间距离房大庆和赵杏花离婚的时间也只有两三个月。房大庆独居两三个月,耐不住寂寞,想一些男女之事,是合乎常理的。

“你们为什么离婚?”

“这——”

“请以实相告。”

“虽然我们已经离婚,但还有一个孩子,有些事情,我不想让孩子知道,这对她不好。”

“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们能在这时候来找你吗?”

“是不是房大庆犯了什么事情?”

“我们在东门大街小学传达室旁边的窨井里面发现了两个女人的尸骸。”

“难道放大庆和这两个女人的死有关联吗?”赵杏花圆睁双眼,显得非常吃惊。

“房大庆的舅舅段师傅曾经在东门大街小学看过大门,房大庆曾经帮段师傅看过几天大门。”

“到底是狗改不了吃屎啊!”赵杏花话中有话。

“你们为什么离婚?”

“房大庆是一个很不安分的男人。”

“很不安分?此话怎么讲?”

“他经常和那些站巷口的女人鬼混,结婚之前,他就这样,后来我知道了,可我们已经有了孩子,没有办法,我就原谅了他,没有想到,他好了不到一年,就又犯毛病了。实在过不下去了,我就跟他离婚了。”

“大嫂,什么叫站巷口的女人?”李文化问道。

“站巷口的人,就是千人骑,万人压的**。”

两个遇害的女人也是**,房大庆的嫌疑迅速上升。

“我们听说房大庆在火柴厂工作,一个镇办企业,收入有限,他凭什么去嫖女人呢?”

正文 第三十七章 疑点颇多

“房大庆家在东门左所大街二十三号有几进房子,每个月的租金有几十块钱。”

“房大庆现在住在什么地方?”

“离婚以后,他家里人把他赶出去了,他现在住在桃花坞油坊巷123号。”

“你现在住在什么地方?”

“我和孩子住在左所大街二十三号,我先前不愿意说,是有原因的,房大庆虽然不争气,但公公婆婆通情达理,他们还让我住在左所大街二十三号,两个老人都是我在照应。”

欧阳平和李文化不禁对赵杏花油然而生敬意。

“不瞒你们说,我之所以住在左所大街二十三号,是想等房大庆改邪归正,我不想让我那可怜的女儿没有父亲,她很乖的。”

现在,用敬意已经不能描述欧阳平此时的心情了。一个普通平凡的女人,竟然有如此宽大的胸襟。

此时,欧阳平的心情非常复杂:“大嫂,我们只是怀疑,这个案子和房大庆到底有没有关系,要用事实和证据说话。”欧阳平既希望杀害两个女人的凶手是房大庆,反过来,欧阳平又希望案子和房大庆无涉,这样,眼前这个苦命但却执着的女人就会得到上天的眷顾——她应该得到上天的眷顾。这是一个多好的女人啊!那房大庆过去算是瞎了自己的眼睛。

“大嫂,时间不早了,你也该歇着了。”

“这么多年,早已经习惯了,不到时候,睡不着。”赵杏花理了理自己的头发,一个不到四十多岁的女人,已经有几根白头发了。

“你夜里面就睡在这里吗?”

“是啊!把案子收拾一下,盖一床被子,放一个枕头就睡着了,铺子里面放着别人的衣服和布料,少一件都不行啊!”

“孩子谁照顾呢?”

“孩子有婆婆照应着,她已经读小学五年级了。”赵杏花在说到女儿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幸福。

离开赵杏花的裁缝铺以后,欧阳平的心里酸酸的。

本来,欧阳平想当天晚上就把房大庆抓起来,但一想,又觉不妥,眼下,房大庆只是有可能和两个女人的遇害有关联,分析判断是不能形成结论的。任何结论性的东西,都必须建筑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之上。

所以,欧阳平想好了,明天早上会一会火柴厂的李厂长,房大庆在火柴厂工作,在李厂长的眼皮子底下,李厂长应该比较了解房大庆离婚以后的情况,即使李厂长不了解,和房大庆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应该知道一些。

第二天早上,欧阳平一行直接去了火柴厂。

李厂长还没有上班,欧阳平一行在办公室看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房大庆,同志们并没有见过房大庆,但知道房大庆有点跛脚,此人正是一个跛脚。此人的年龄也和房大庆的年龄差不多。

“请问,你们找谁?”

“我们找李厂长。”

“李厂长一会就到,你们先坐一会。”

正文 第三十八章 判若两人

房大庆将同志们安顿好了之后,从一张办公桌的抽屉里面拿出一个笔记本走出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面一共有三个办公桌,有一张桌子好像是房大庆的,莫不是房大庆当了干部。

工人们陆续走进院子,走进办公室对面的厂房。

几分钟以后,李厂长拎着一个公文包走进办公室。

“欧阳科长,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有什么要问,请说。”

“李厂长,我们想了解一下房大庆的情况。”欧阳平说话的声音比较低,因为厂房就在办公室的对面——房大庆就在厂房里面。

“房大庆?”

“对,房大庆。”

“难道房大庆和你们正在经办的案子有——”

“我们已经找过房大庆的老婆赵杏花了。”

“你们想问些什么?”

“房大庆和赵杏花离婚以后的情况。”

“他们俩离婚以后,房大庆整个人都变了。”

“怎么个变法呢?”

“他做事情不像以前那样浮躁了,一个人住在油坊巷里面,一下班就回家,离婚的事情,对他的打击很大,连他的父母都不待见,不搭理他了。”

“他现在还沾花惹草吗?”

“恐怕,,没有过去那种心气了。”

“您就这么肯定吗?”

“肯定不敢说,性情确实变了不少,我跟他说了,如果他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火柴厂也容不下他了。我这个人,不敢说看人很准,但我肯定,房大庆自从离婚之后,所有的心事全放在了生产上了,你看看,过去,我们厂只加工火柴盒,现在呢?各种各样的纸盒,增加了不少新的品种。生产的规模变大了,工人也增加了许多,这些都是房大庆张罗来的。”李厂长指着堆放在墙角上的大小不同的纸盒。”

同志们此前了解到的房大庆和现在了解到的房大庆判若两人。难道房大庆真像李厂长所说的那样是改邪归正、脱胎换骨了吗?

“房大庆是多大的人啦,他过去是生在福中不知福,那赵杏花是多好的女人啊!和房大庆离婚之后,照样精心照顾年迈的公婆,这样的贤惠的女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欧阳科长,你们去过赵杏花的裁缝铺吗?”

“昨天晚上,我们去过。”

“赵杏花放着左所大街二十三号的门面房不用,偏要跑到小街去租房子,这种心气,不是一般的女人才有的。要不是公婆对她好,她早就离开房家了。”

赵杏花果然是一个有志气的人。

“赵杏花从小父母早亡,指望嫁给房大庆,有一个依靠,没有想到房大庆辜负了他,倒是老两口不把她当外人,像亲生闺女一样待她,这就是赵杏花和房大庆离婚以后还照顾公婆的原因。公婆让她在左所大街二十三号开一个缝纫店,房家有三个临街的门面房,可赵杏花就是不肯,她不想让别人说他看中房家的房产才不离开房家的。”

正文 第三十九章 浪子回头

“房大庆当真洗心革面了。”

“过去,他既抽烟又喝酒,现在呢?烟酒早戒了,赵杏花的裁缝铺生意很好,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您请说。”

“是房大庆在暗中帮衬赵杏花。”

“赵杏花知道吗?”

“不知道。”

“如果他不成器,我也不会提拔他当生产科科长。厂子里面的工人大都是老弱病残,他张罗来这么多的生意,工人们的日子也好过了。过去,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他,现在呢?人人都很喜欢他,也很尊敬他。

李厂长说的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李厂长的故事会使欧阳平改变对房大庆的看法,但绝不会影响欧阳平的思路。“回头”毕竟是后来的事情,“浪子”曾经是不争的事实。“回头”如果是在一九六六年七月以后呢?离婚的时间是一九六五年底,浪子回头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呢?房大庆自知罪大恶极,对不起父母老婆和孩子,所以,常怀一种忏悔的赎罪的心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家箴言,目的是用来劝诫世人,从魔鬼到大慈大悲的菩萨,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告别李厂长之后,欧阳平一行去了油坊巷。欧阳平想听一听房大庆的左邻右舍怎么说。房大庆一人居住,和女人厮混,应该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同志们离开火柴厂的时候,房大庆正在学校的大门口往汽车上装货。虽然他的腿脚不是很方便,但动作非常灵活,他穿着一件背心,一身是汗,干活很是卖力。

油坊巷住着好几户人家,巷口有几家店铺,巷口的北边是剪纸店和铜匠铺,巷子的南边是刻章店和文具店。

剪纸店里面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他正在用刻刀个木锤加工一沓红纸,店铺的墙上贴着一些不同图案的剪纸。欧阳平知道,平时,是没有什么人买这些剪纸的,春节之前一段时间,生意才会火起来,家家户户都要买几张贴在门头上,窗户上,有的人家还会贴在床头上。老板正在为春节的生意做准备。

几个人走进店铺。

男人丢下工具,站起身。

“大爷,您忙着呢?”

“你们想问什么?”老人直截了当。

“您贵姓?”

“免贵姓阮。”

“阮大爷,您认识我们?”

“你们不是为学校的案子来的吗?这条街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情。五月一号,你们勘查现场的时候,街上的人能去的都去了。”

既然阮大爷知道同志们的来意,那就用不着多费什么口舌了:“阮大爷,房大庆住在这个巷子里面吗?”

“不错,大庆是住在巷子里面,123号就是他家——就是宁老太家。”

“房大庆是什么时候住进去的?”

“有六七年了。他是被房老先生赶出来的。”

正文 第四十章 出乎意料

“您对房家的情况很熟悉吗?”

“房家的事情,镇上的人都知道,你们应该知道,房大庆早些年很不成器。”

“后来呢?住进巷子里面以后呢?”

“很好啊!巷子里面的人没有不说他好的。”

“他经常带女人回家吗?”

“带女人回家?别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是婉言谢绝,整个人都变了,除了上班,就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和过去相比,判若两人。不瞒你们说,他住进巷子的时候,巷子里面的人都不欢迎,现在就不一样了。”

同志们了解到的情况,和欧阳平最初的判断越来越远。

宁大妈的话进一步印证了李厂长和阮大爷的话,宁大妈是房大庆的邻居,也是房大庆的房东,和房大庆住在一个院子里面。为房大庆租她家房子的事情,刚开始,巷子里面的人对她家颇为不满,他们认为房大庆住进油坊巷,以后很难再肃静。没有办法,宁家和房家是远房亲戚,宁家人就硬着头皮让房大庆住了下来,连房租都不想收,可房大庆看宁大妈家的日子过得紧巴,一分钱都没有少给。

这完全出乎欧阳平的意料。

宁大妈说,房大庆自从住进她家以后,从来没有看见他和女人瓜葛过。支撑这个结论的有两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第一,每天晚上的院门都是宁大妈锁的,每天早晨也是宁大妈起来开院门。小镇人在历史上被土匪搞怕了,所以,大部分人家,夜里面除了插门闩以外,还要从院门里面加一把锁。宁大妈给过房大庆一把院门的钥匙,但房大庆没有要,宁大妈就把钥匙放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如果房大庆夜里面要出门的话,可以喊她,房大庆从来没有喊过宁大妈;第二,房大庆经常从火柴厂拿一些盒子的材料让宁大妈在家里加工,这样多少能补贴一下家用,既然房大庆能体会到宁大妈的艰辛,他就更能体会到赵杏花的艰辛与不易。

宁大妈还提到了一件事,房大庆被父母赶出家门住进油坊巷最初几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不吃不喝两三天,她跑到房家,想把房大庆的父母叫过来,可老头老太死活不愿意来,没有办法,宁大妈撞开房门,狠狠地数落了房大庆一通,从那以后,房大庆整个人都变了。

房大庆和赵杏花离婚的时间是一九六五年的年底,两个女人遇害的时间分别是一九六六年三四月间和六月间,而房大庆帮段师傅看大门的两个时间段恰好是三四月间和六月间。更巧的是,两个女人的尸骸被藏在学校传达室旁边的窨井里面。

李厂长和宁大妈的话仍然没有改变欧阳平对房大庆的基本判断,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抓捕房大庆,只能变成有请房大庆,手上没有一张有底气的牌啊!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找房大庆了解情况,既能达到接触的目的,又留有一定的余地。

正文 第四十一章 有请大庆

在暂无头绪的情况下,欧阳平只能和房大庆进行正面的接触了,房大庆是一个有前科的人,他也算是学校的看门人,关键是,他两次帮段师傅看大门的时间和两个女人的遇害时间是如此地巧合。这不算违背郭老的临别赠言吧。退一步讲,即使房大庆和两个女人的遇害无涉,他也有可能发现一些可疑的情况,窨井就在传达室的外面。

走出油坊巷,欧阳平一行直接去了火柴厂。

李厂长知道欧阳平等人的来意之后,亲自到车间把房大庆叫过来了。

这是房大庆第二次走到我们的镜头里面来。

房大庆一瘸一拐地走进办公室,他的头发散乱,头发上粘着几点纸屑。背心全湿了,贴在身上,他的右手腕上搭着一件灰色的外套。裤子系歪了,他的下身有点畸形。

房大庆在板凳上坐下。

李厂长将房大庆领进办公室以后,和欧阳平打了一个招呼,然后走出办公室,他在跟前,房大庆可能会有所顾忌。

李文化从板凳上拿起烟盒:“房科长,你抽烟吗?”李文化想让谈话轻松一点。

“不抽,谢谢。”

“是从来不抽烟,还是戒烟了?”欧阳平道。

“戒了。”房大庆的语言很简洁,他只说了两句话,特点就表现出来了。

“房科长,你和段师傅是什么关系?”

“甥舅关系。”总算多说了两个字。

“我们听说你曾经帮段师傅看过学校的大门,是不是这样?”

“不错。”

“你舅舅是什么时候离开学校的呢?”

房大庆做沉思状,然后道:“六七年夏天——学期结束的时候。”

“你还能记得是什么时候帮段师傅看大门的吗?”

“经常,不知道你们想问哪一年?”

“一九六六年,我再说具体一点,是一九六六年七月之前。”

“六月,我帮他看过几天。”

“你还记得具体时间吗?”

“具体时间——记不得了,但是在学校期末考试之前。”

房大庆的回答和段师傅的说法基本吻合,时间太长,想准确无误,严丝合缝是不可能的。

“你有没有听到外面有什么动静?我说的是夜里面。”

“没有,在我值班期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你千万不要刻意隐瞒什么,这个案子,我们迟早会调查清楚的。”

“我不会有丝毫的隐瞒,不错,过去,我是很荒唐,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女儿,更对不起老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我悔啊!我想好好做人,我知道自己配不上赵杏花,可只要赵杏花一天不结婚,我就有希望,我现在脑子里面整天寻思的就是和老婆复婚。”房大庆眼眶湿润,鼻子里面在拉风箱,不像是装出来的。

欧阳平和水队长面面相觑。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帮舅舅看大门吗?”

“为什么?”

正文 第四十二章 开始醒悟

“我女儿就在东门大街小学上幼儿园,我帮舅舅看大门,就是想经常看到她,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