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冼冤录-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我刚才问你为什么不说实话呢?”包拯赶紧问道。
“那是因为,因为………………他们刚才就躲在暗处,他们曾威胁过我,要是多说话,就让我们母子尸……………尸骨无存!”赵氏勉强说完这句话,一口气接不上来,头往下一歪,就此死去。
包拯放下尸体,暗暗责怪自己的疏忽,竟然害死了一条人命,案子的线索也到此中断,他默默的吩咐张龙把尸体处理好,自己一个人走出了屋子。正好王朝二人也回来了,他满脸愧色的说道:“大人,我们没用,让那人跑掉了。”
包拯什么话也不说,点点头,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他黯黯的走出了竹林。
第三部 新驸马案 第十五章 陈州赈粮
包拯回到府衙,闷坐了一天,他不住的责怪自己如此不小心,枉送了赵老太的一条性命,本来她的儿子就死的不明不白,还没等到包拯替她伸冤,她就先去见了她的儿子。包拯感到非常的惭愧,自己办案也好多年了,怎么还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看来这个凶手多他的脾气极为了解,熟悉他的一举一动,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包拯敲着自己的脑门,长叹一声,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他想起了公孙策,有他在身边的话说不定还能商量一下呢,也许会有好的计策,眼下该找谁呢?正在愁闷之际,展昭走了进来。
“大人,这不完全是您的错,是凶手太狠毒了,您不必太自责。”展昭安慰道。
“哦,展护卫有事吗?”包拯轻轻抬一下眼。
“是这样的,刚才宫里有个公公来传圣旨,说有要事,请大人明天早朝务必不能缺席。我见大人心情烦躁,就替您接了,您看。”展昭把圣旨递给包拯。
包拯接过圣旨,打开一看,感到很疑惑,他自言自语道:“皇上这个时候召我进宫,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呢?”
展昭猜测道:“会不会是那个钱御史真的在皇上跟前奏了你一本?”
“应该不会的,我已把他的儿子放了,他熟谙官场,不会轻易得罪人的。”包拯否定了展昭的猜测。
“那会是什么事呢?”
“现在猜测也没用,等明天去了就知道了,一切还是静待明天再说吧。”包拯说道。
第二天,包拯怀着满腹心事去上朝了,进殿的时候正好碰到了钱益豪,他朝包拯看了一眼,露出了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眼神,然后说道:“包大人,你好啊!多谢你放了我小儿,他们这些年轻人呐,就该受些教训,不然不知道悔改!朝廷当中要是多几个像包大人这样公正、无私的官员,天下就太平喽!”
包拯对他这种不知是恭维还是讽刺的话不置可否,施了个礼说道:“钱大人可要好好看紧他,不要再出什么事了,开封府的门可不是那么好进出的!”
这句话把钱益豪顶的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连忙找个借口溜了。包拯也不去理会,只管自己进了紧銮殿。
等了没多长时间,在一片柔和的音乐声中,仁宗皇帝出来了,他在龙椅上坐下,抬头看着跪伏在地的文武大臣,说道:“众卿家平身,包爱卿来了吗?”
包拯连忙站出班来,说道:“臣在,皇上有何吩咐?”
“唉,包卿啊,”仁宗叹了口气。
“皇上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微臣,微臣一定尽心尽力的去做。”
“包卿这样说,朕就放心了。事情是这样的,这个月,陈州蝗虫成灾,百姓颗粒无收,饿死了很多人,朕感到非常的心痛,想派个人去赈粮,可是派其他的人朕又不放心,想来想去,朕想这事只有你去办理最合适了,你看怎么样?”
包拯想到这时正是那个案子的关键时刻,他走了怎么办?他忽然想到这个陈州莫非就是公孙策去的那个陈州,如果是的话,公孙策到现在还没有音讯,倒是该去瞧瞧,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想到这儿,他说道:“此陈州是南边的陈州吗?”
“对,正是驸马的家乡。”仁宗说道。
包拯一愣,于是回答道:“微臣愿意领旨去陈州,可是这开封府的事我想叫展护卫帮我打理一下,不知皇上是否允许?”
“一切随包卿安排。”仁宗一口答应。
“皇上,包大人事务繁忙,开封府离不开他的,这种事还是我去办吧。”一个青年官员站出来说道。
包拯回头一看是陈驸马,心里感到有点惊讶,这种伤心费神的事他竟然也来抢着干?仁宗也吃了一惊,犹豫了一下说道:“驸马,你还没有历练过,这事还是包卿去办为妥。”
陈英杰见仁宗似乎不相信他的能力,急忙辩解道:“正因为臣没有历练过大事,所以恳请皇上给臣一个机会。”
“好了,朕已经决定了,不得再言!以后再说吧。”仁宗大概知道此事重要,还是派一个经验足一点的大臣去才是最稳的,虽然陈驸马很得宠,可是国家大事怎能儿戏啊!只好拂了他的面子,陈英杰怏怏而退。
包拯回到府衙后,叫来展昭,吩咐他该如何做,然后就收拾行装,带上张龙四人往陈州出发了。他的心里一直惦记着公孙策,按理说这么多天他该回来了,就算有事也该有消息传回来呀,包拯恨不得马上就飞到陈州去。
包拯等人经过几天的颠簸后终于来到了陈州,他马不停蹄的赶到州府衙门,陈州知州叫做李运昌,是个矮胖老头,他眯着眼把包拯迎进客厅,连称恕罪恕罪。包拯当然不会去计较别的,就开门见山的简单说明来意。
李知州舒了一口气,喝了一口茶,慢慢说道:“包大人来得正是时候,这里的灾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啊,就等包大人来救他们脱离苦海了。”
包拯听他的话语中似另有含义,一时也猜不透,还是正事要紧,就问道:“粮仓中还有多少存粮?共有多少灾民?”
“大约还有三万担吧,灾民也有三万不到一点。”
“有这么多的粮食为什么不发下去呢?”包拯愤怒了,他猛的站了起来。
“包大人有所不知,我们可不敢擅自作主,这一切都要等朝庭颁下圣旨,我们才能动一粒粮食啊,这不,包大人您来了,一切都容易办了,想必您圣旨带着吧?”
包拯不料这位李知州这么大胆,说了半天竟然不相信他是钦差,于是“哼”的一声掏出圣旨,往他面前一放说道:“这就是皇上的圣旨,拿去看吧!”
李运昌老实不客气接过圣旨看了一眼,才满脸堆笑的说道:“包大人,得罪了,我也是没办法,这是程序问题。”
包拯怒视他一眼道:“这下可以去发粮了吧?麻烦你派人去通知灾民到衙门前来领取粮食,我去开仓!”
包拯开了粮仓后,就派人把它们运到了衙门口,那儿已经聚集了很多的灾民,他们一见到包拯,顿时群情激涌,纷纷围上来,要给包拯磕头。包拯伸手制止住大家的情绪,稳稳说道:“这次包拯奉皇上的旨意来陈州赈灾,可见皇上的心系天下黎民,天灾虽然可怕,但是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的。这些粮食只能解大家的一时燃眉之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彻底的消灭那些蝗虫,而要消灭这这些天空中的强盗,只能靠我们这些人的双手,除此之外毫无他法,它们吃我们的粮食,我们就吃他们!”
大家听包拯的办法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仔细一想,却也并无道理,于是有人喊道:“求包大人教我们消灭蝗虫的办法,只要能消灭这些害人虫,您让我们做什么都愿意!”
包拯听了满意的笑了,这招吃蝗虫的方法是他从古书上看来的,只要人多,人心齐,肯定事半功倍,现在看来,大家都充满了信心,灭蝗指日可待啊。包拯正要说话,忽然看到人群中有个人似乎像是公孙策,他不由得愣了一下,急忙对身边的张龙说道:“你快去找那个人,他好象是公孙策。”
张龙听了朝人群中走去,包拯就找了几个灾民中较有声望的人,叫他们灭蝗的具体办法,他的心里却还在想着那个人是不是公孙策。
第三部 新驸马案 第十六章 公孙失踪
张龙挤进人群中,四下里搜寻却发现包拯所说的那个人不见了,他抬眼朝人群歪望去,只见有个人影,非常像那个人,正在向城外方向跑去。张龙回头想向包拯禀报,却发现包拯正忙得不可开交呢,他稍一犹豫,决定还是自己先跟上去看看再说。
张龙跟着那人一直到了城外的一片树林边,那人远远的回过头来看了一下,张龙刚想开口叫公孙策,突然发现那人虽然打扮的像公孙策,但是体形却稍有不同,他急忙闭上口,闪到一边,那人见没人,匆忙的走进了树林。张龙踌躇了片刻,还是跟了过去。
这是一片不大的树林,但是很茂密,叶子浓浓的把阳光都遮住了,张龙走进林子,突然发现刚才那人消失了。他四处仔细搜查一番,却没一点可疑的迹象,心里感到很疑惑,他会到哪里去呢?
张龙正在考虑该继续追查下去还是先回去向包拯禀报时,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个可怕的怪声,他情不自禁的回过头去,看到前面草丛里似有东西在动,他正要走过去看时,一只迈出去的脚忽然踩空,他暗叫一声不好,来不及收住身子,向陷阱里掉去,情急之下张龙拔出腰刀往洞壁上猛力一插,借着这股力量,他的身子向上跃去。
不料刚到洞口,他正暗叫一声庆幸时,一张大网劈头盖脸的向他罩了下来,张龙逃过了第一劫,这回他已无力回天,大喊一声:“谁敢暗算你爷爷!”说话间早被那网缚得结结实实,动弹不得!
“哈哈!想不到包拯手下的张龙也会中了我们的暗算!”刚才那个被张龙跟踪的人从暗处走了出来,看来他这是早有预谋的。那人的身边还有一个蒙着脸的男子,年纪约有三十左右,身材中等,他急忙喝道:“不得多言!把他带走!”
“是。”看来那人对他极为恭敬,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张龙被擒,心中悔恨不已,只怪自己不小心,他只好希望他们的阴谋不要实现,他猜测眼前的这两个人一定有巨大的阴谋,不知包大人有没有察觉?
却说包拯忙到晚上还没有忙完赈粮的事,因为灾民实在太多了,他只好让他们先登记了名字,明天再来领粮。他回到驿馆,感到浑身累极了,刚想就寝,忽然想起张龙去了这么长时间还没回来向他汇报情况呢。想到这儿,他打了个激灵,急忙把赵虎三人叫来,问他们张龙有没有回来了。
赵虎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齐声说道:“没有啊,是不是他出事了?”
包拯知道他们四人感情深厚,怕他们会冲动行事,就轻描淡写的说道:“不要着急,我派他去做一些事情的,可能碰到了一些小小的意外,相信很快就会回来的。这样吧,你们分头去找一找,然后再回来报告我听。”
包拯明白这时只有让他们去做一些什么事,他们才会心里塌实,赵虎三人听到包拯吩咐,放心了不少,于是分头行事。包拯看他们离开,决定去拜访李知州,跟他开门见山问公孙策的事,看他如何回答。
李运昌对于包拯的深夜造访感到非常惊讶,等包拯说明来意,他才笑着说道:“这些小事,包大人你派个人来不就可以了,还用得着亲自前来吗?”
包拯没有耐心和他打官腔,他正色道:“李大人,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怎么可以委托他人呢?我于几日前派公孙策前来陈州办事,虽然这事是不需要张扬的,但我相信公孙策一定会到驿馆住宿的,那里也肯定会有住宿的记录,可他到现在一直没和我联系,我担心他出了事,请李大人查一查有没有消息。”
李运昌犹豫道:“这个嘛,我也不太清楚,要问了驿馆的官员才知道,可是这深更半夜的,实在是……………”他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包拯知道如果不让李运昌去把驿馆的官员找来,他们是不会说实话的,因为这里毕竟是陈州,是李运昌的地盘,包拯很严厉的说道:“公孙策是开封府的人,如果他真的在这儿出了事,你这个地方官也脱不了干系!”
李运昌听包拯话中似乎另有所指,他不敢再推脱,连忙叫人去把那个官员找了来。包拯看了他一眼问道:“有没有一个叫公孙策的人来住宿?”
“让我想想,好象有过。”那官员翻出登记名册,查阅一番,说道:“大概五天前住下的,可是他前天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东西都还在馆里呢!”
包拯的一颗心迅速沉了下去,他两脸发白,心中闪过无数公孙策遇害的情景,他一下子清醒过来,问道:“他的东西呢?拿来给我看看。”
那官员早有准备,把公孙策留下来的包袱拿了出来,包拯接过来打开一看,都是一些普通的日常用品,他想不通这公孙策为什么会失踪呢?自己派他来只是查那女尸案的一个线索而已,难道也会碰到意外?看来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蹊跷,或者公孙策在陈州一定发现了什么,这陈州表面一片平静,暗地里也许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包拯对李运昌说道:“公孙策在你的地方失了踪,希望你能派人好好的找一下,否则皇上问下话来,你也不好回答吧。”包拯心中明白他不会尽心尽力的去找的,只好拿皇上压一压他了,好歹公孙策也曾得到过皇上的亲口嘉许呢。
李运昌被包拯的一番话说得提心吊胆,只好连连说道:“那是,那是,请包大人放心,我一定尽量把公孙策找回来,希望他没事。”
包拯这一夜几乎没谁,他仔细回想着自从这女尸发生后,所出现的一系列事情,他努力的想把它们连起来,可是到了关键的地方,总是少了什么,包拯凭着他独有的敏锐感觉,觉得这里面有着一个很大的秘密,这女尸绝非是简单的被人谋杀的,他到现在连她的死因都没查出来呢,难道它也和那个李举人杀妻案一样吗?包拯觉得有必要回去再仔细检查一下那女尸。包拯想得头脑欲裂,到天明时分才昏昏睡去。
第三部 新驸马案 第十七章 阴谋诡计
第二天,天还蒙蒙亮时,赵虎三人就神色匆匆的来向包拯禀报所探察的情况了。包拯看他们风尘仆仆,神情慌乱,急忙披衣起床,让他们不要慌张,慢慢把事情说出来。
“大人,我们三人分头去找公孙策,去了他可能去的各个地方,可是找遍了整个陈州城也没发现他的踪影,后来我们无意间想到了他住的那个驿馆,虽然官员已把他的东西拿了过来,但是我们想万一他有疏忽呢,于是就又去驿馆。还没进驿馆的门,就发现那官员他已守在了门口,他说早料到我们会来的,所以把那间房间锁了,不许任何闲人进去,自己等候我们的光临。我们开了门后,就发现桌上放着一封书信,上面写着‘包大人阅’,我们不敢打开,就赶紧过来报告包大人。”赵虎一口气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
“哦,有这样的事?”包拯接过书信,非常惊讶,看来事情有了转机,他忙拆开信封,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包大人,闻你来陈州赈粮,属下公孙策失踪,想必焦急万分,可喜的是他已落在我们之手,安然无恙,请包大人不必过分忧虑,如欲找回公孙策,请于今晚午夜时分去城外十里亭等候,记住一定要亲自来,过期不候。”包拯读到这儿,脸上更显焦虑,他把书信给赵虎三人看,说道:“你们有什么意见?”
赵虎接过书信,三人很快的看完,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赵虎说道:“这信上所说的不知是真是假?另外这个署名是知情人,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他到底是敌是友?大人您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做。”
包拯沉思了一刻,说道:“不管是真是假,因为关系到展昭的生死,所以我们必须去一趟。从信中看这人的口气,似乎并什么明显的恶意,不过我们还是要做好准备,以防万一,这样吧,你们先去十里厅查探一下四周,看看有无可疑的迹象。”
“大人,现在就去吗?那您呢?”赵虎问。
“是的,现在就去。我还要去和李知州商讨灭蝗虫的事呢,等我回来今晚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希望公孙策平安无事。”包拯一边收拾衣服一边说道。
包拯这时恨不得能有一个分身,这样一个就可以去办理女尸案,一个可以去办理皇上交代的赈粮之事,他只好去找李知州商量怎么灭蝗虫,这毕竟是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大事,马虎不得啊。
李运昌似乎知道包拯要来,早就等候在大门口了,他把包拯迎进去,彼此寒暄几句,他关心的问道:“包大人看样子昨晚一夜没睡吧?包大人关心天下黎民苍生,废寝忘食,真是令我感动啊,倒是我这个地方官做的却远远不够,还要向包大人学习。不过包大人为了皇上,为了朝廷,也要注意身体,你可是朝廷的栋梁啊,万一你要是累倒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做官的不应该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的老百姓,哪能为了自己的身体就置天下的老百姓于不顾呢?李大人,我们还是正事要紧,赶紧谈谈灭蝗虫的事吧,陈州的百姓一天都不能耽搁下去了,我们在衙门里的人是体会不到他们的痛苦啊。”包拯没有心情和他东拉西扯的,急忙搬出主题来。
“是,是,是,包大人说的对,下官一定以包大人为榜样。那么,包大人你准备如何灭蝗虫呢?”李运昌诚惶诚恐的问道。
“昨天我已说过,蝗虫依靠的是成群结队的集体作战,消灭了一拨,它们又来一拨,可以说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那么对付它们的唯一办法就是依靠人海战术,人多力量大,只要我们齐心,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要彻底的消灭它们,就要把它们吃掉!”
“吃掉?!包大人,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本官从来没有听说过蝗虫是可以吃的,你不会是弄错了吧?”李运昌非常怀疑的看着包拯说道。
“对!是把它们吃掉!我不是在开玩笑,这是古书上记载的。”包拯知道要让这个计划顺利的执行下去,必须要获得他的信任,他是这儿的地方官,要是没有他的配合,那就事倍功半了。包拯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一只烤焦的蝗虫,伸到李运昌的嘴边说道,“李大人,你要是不相信的话可以尝一下。”
李运昌看到这黑乎乎的东西,脸色大变,吓得连退几步,差点吐了出来,忙摇手道:“包大人,你别拿我作戏了,这东西能吃吗?我不相信!”
“你不相信吗?那你看着。”包拯说完举起那烤焦的蝗虫就放进了嘴里,并且咀嚼的精精有味,不一会儿就把它全部吞了下去,包拯一抹嘴巴,仿佛还意有未尽的样子,他说道:“李大人,你亲眼所见,这回该相信了吧?要不你也吃一只,我这里还有。”包拯作势去怀里掏东西。
“啊,不要不要,包大人,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一切都照你的计划去做吧,本官一定全力配合你!”李运昌终于答应了。
包拯不露声色,说道:“这件事还要我们两个人一起去做,这样才比较有说服力。”
“啊?还要我们两个人一起去呀,难道包大人没有别的事吗?如果有的话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做好了,反正我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包拯想起晚上还要去十里亭见公孙策,不由得略一犹豫,但他马上说道:“这怎么可以呢?皇上交给我做的事我不能不亲自去的,我们别说了,赶紧走吧。”
李运昌看到了包拯的表情,笑道:“既然这样,一切听包大人的。”
包拯和李运昌于是就召集灾民,包拯向大家讲了怎样抓蝗虫,怎样吃蝗虫,灾民们对包拯一是信任,二是实在没了主意,所以群情激涌,纷纷表示要发誓把蝗虫消灭干净。包拯和李运昌各自带了一批人去到了农田里,和蝗虫展开了战斗。
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包拯见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就吩咐灾民们明天继续,自己心里还惦记着公孙策的事,就连忙回去了,他匆忙吃完饭,带上赵虎三人赶去了城外的十里亭。
这十里亭是送别的地方,其实只是一个小亭子,处在荒郊野外,十分的荒凉,包拯等人等在亭子里,看着外面漆黑的夜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几个人一句话也都不说。
终于赵虎沉不住气了,他说道:“大人,那信上说要我们午夜时分来这儿的,可是现在时间早已过去很多了,怎么还没有一个人前来啊?会不会这里有什么问题?我们白天在这儿四周都搜索遍了,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难道他们是故意耍我们的?”
包拯听了赵虎的话,面色沉重,他站了起来,说道:“看来事情不简单,对方绝不会无缘无故的把我们约到这里来空等一场的,他们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也许在我们来这儿时,他们已经在实施计划了,现在我们无从知晓他们的阴谋,唯一可做的只有马上回去,不能在这里浪费时间了。我们马上走!”
第三部 新驸马案 第十八章 公孙失策(一)
却说正当包拯等人为公孙策的下落担心不已时,在陈州城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公孙策也同样焦虑不安的在担心着包拯的安全。公孙策是几天前被人抓住关在这里的,当时他是听说包拯要来陈州赈粮,所以兴冲冲的想去向他报告调查到的情况,不料走到半路,就碰到了一个官府里的人,那人说是包大人派他来要公孙策去一个地方,包拯在那里等他有机密的事要说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