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冼冤录-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包拯一看时间还早,暂时也没什么头绪,就对公孙萼说道:“走,去看看你哥。”
来到公孙策兄妹居住的客栈,公孙策果然坐在房里低头不语,他的脸色灰青,眼睛无神,愁容满面,他看到包拯进来,也不说话,只是勉强的笑了一下,挥手招呼包拯坐下。
“公孙兄,你这是为什么呀?”包拯问道。
“唉!”公孙策长叹一声,嘴唇动了动又闭上了,仍旧低下了头。
“大哥,包大人又不是外人,你有什么不能对包大人说的呀!”公孙萼急了。
“公孙兄,你的情况你妹妹都和我说了,你要想开点,完全不必那么固执嘛,大丈夫建功立业难道只有当官一条路吗?”包拯道。
公孙策听了包拯的话,抬起头来,看了看包拯,眼中满是怀疑的神色。
包拯看在眼里,再问道:“你父亲要你考上科举,那么你可明白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
“父亲一定是希望我能为国出力,为祖上争光,可是我却辜负了他!我对不起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啊!”公孙策终于说话了。
“其实你并没有真正明白你父亲的意思,难道说只有科考中了才能为国出力吗?天下毕竟当官的是少数啊,如果只靠那么几个人来出力的话,大宋的江山早就垮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它不是当官人的天下,它需要我们每个人来支撑,你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你父亲能够放眼天下,难道你公孙策读了这么多的书就做不到吗?”
“是呀,是呀,包大人说的太有道理了,大哥, 你要听包大人的话!”公孙萼也说道。
“你要是想通的话就来开封府找我,现在国家将有大祸,包某一刻也不得安身,告辞了。”包拯见公孙策心已动摇就决定给他一点时间,他会想通的。
包拯出了客栈,直接去了寇准府上,一是看看李娘娘情况如何,二是和寇准商量一下明天在朝上该怎样应对。
包拯在天长县当县官时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加上现在有这么一件大事,他哪里还睡得着。他起床时,没想到有人比他还要早,原来是公孙策已早早的候在大厅里了。包拯见了公孙策,知道他必已想通,于是笑道:“公孙兄可是来怪我昨日对你言辞太过激烈啊?”
公孙策笑了道:“大人说笑了,公孙策感激大人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怪大人呢!昨日幸亏大人的一番谆谆教诲,学生才勃然醒悟,原来我的想法一直是错误的,我完全错会了父亲的意思,差点犯下大错,今日特来感谢包大人,请受学生一拜。”
包拯连忙扶起公孙策道:“公孙兄客气了,我其实也没做什么,你今后有何打算呀,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说。”
“事不过三,以后我也不想再去参加科考了,至于以后的打算我一时还没想好。”公孙策道。
“这样吧,在你还没有其它打算时先到衙门来帮我的忙吧,反正你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去处,衙门里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啊。”
“多谢大人抬爱,这事容学生考虑之后再给大人答复,好吗?”
包拯虽然心里极其看重公孙策,真心希望他能留下来,但他也知道这事不能勉强,否则会适得其反,他说道:“这样也好,我先要去上朝了,你考虑好后再来给我答复吧。”
公孙策答应一声离去了,包拯一看时间已不早了,就急忙往皇宫而去。
朝会一开始,真宗就急切的问包拯:“包爱卿,失火事件调查的如何了?”
“皇上,经过查证,事情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灾祸,也不是什么意外事件,而是有人蓄意为之的,这一切都是有目的针对李娘娘的。”包拯郑郑有词说道。
真宗闻听此言,一下子跌坐在龙椅上,他的脸色惨白,最里不停的嚅嚅自语:“李妃,是朕害了你,朕不该听信谣言,朕对不起你呀!”
“皇上,请不要相信包拯的一派胡言,这场大火明明是天灾,他却要说成是人为的,请问有何证据?神明是不可亵渎的!”一个大臣突然站了出来。
包拯一看,又是潘美潘太师,他看到寇准在望着他,眼中是鼓励的神色,包拯说道:“潘太师,你怎么知道我就没证据呢?既然你口口声声说是天降灾祸,那么你又有什么证据呢?”
“你,你,你。”潘美一下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哎,包拯,不可对太师无礼,你有什么证据就拿出来让大家看看,空口无凭毕竟是没有说服力的。”真宗发话了。
包拯挥手叫展昭把那只白猫的尸体带了进来,他指着它说道:“这就是证据。”众人都露出了怀疑的神色,于是包拯就把展昭夜探皇宫,发现那个半夜哭泣的宫女,并把那个宫女的话原原本本的讲了出来。
真宗听了作声不得,其他的大臣们也都低下了头,谁都不敢多说一句话。包拯趁这机会,就把他对这猫尸所作的分析详细的讲了一遍,众人想想觉得有理,但是谁都不敢表态,他们都看着皇上。
“好,包拯分析得在理!”一声大喝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原来是寇准。有些观风的人见宰相说好,于是也纷纷叫起好来。
“皇上,一只死猫怎能作为证据呢?实在太过于荒谬了!”这次是丁谓说道。
“死猫作不得证据,活人有啊,可是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下了毒手,尸体还在殓房放着呢!谁不信的话可去瞧瞧,包某绝不敢拿死人来开玩笑的!”包拯怒道。
“好了好了,你们都别作口舌之争了,你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朕现在谁都不信,要想让朕相信,包拯你要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来。退朝吧,朕有点不舒服。”真宗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是。”包拯无可奈和之下只得暂且退下,他看到潘太师他们一伙阴险的笑时,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会把真凶绳之于法的。
第一部 狸猫换太子 第二十章 真假太子
包拯下朝后和寇准商量对策,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于是包拯暂且辞过寇准径向开封府衙而来。一到府衙,却发现有一个书生在客厅在等他,原来是公孙策,他显得非常焦急,一看到包拯,连忙跪伏在地道:“包大人,学生的妹妹不见了!”
“什么?快把详细情况告诉我!”包拯吓了一跳,急忙扶起公孙策,他心里预感到这事和李娘娘的事有关。
果然,公孙策说道:“学生刚才别过包大人后,回到客栈,萼儿就不见了!我吩咐过她不要随便出去的,问了客栈里的掌柜,他说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带走她的,包大人,我们兄妹俩在开封府除了大人之外其他的人都不认识的呀,是谁干的呢?”
“你先不要着急,现在暂且不知道是何人做的,也不清楚他的目的是什么?不过依我的估计这事可能和我们正在查的案子有关,是我连累了你!”
“大人,不要这么说,他们这帮人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包大人你一定要帮我找到萼儿呀,我只有她一个妹妹,你有什么吩咐尽管叫我去做!”
“好,好,你先回去冷静的好好想想有什么线索,再来告诉我,我们一定有办法的!”包拯没想到这会儿又突然出了这件事,他真觉得分身乏术,一时头昏脑胀,理不出头绪。
如此过了几天,还是毫无进展,包拯这日正在愁眉苦脸的思考问题,寇准前来造访了,包拯心想是不是有好的消息,忙招呼寇准就坐,寇准却显得很神秘,他把包拯拉到一边,轻声轻语的说道:“包拯,我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要对你说,你答应我千万不能告诉第三人知道。”
“寇相莫非有重要的事情要对包拯说?”包拯诧异道。
“正是,你还记得皇上的几个皇子都早夭吗?现在皇上没有后嗣,百年之后谁来继承大统,包拯,你想过没有?”寇准神色凝重。
“皇上至今没有后嗣,这是皇上的不幸,也是大宋的不幸,包拯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封府尹,不敢妄言皇家之事。”包拯感到一时惶恐,不敢回答。
“哎,皇上的事就是天下的事,再说这里只有你我二人,说说又有何妨!”
“是,那包拯就说了,如今皇上年岁已大,春秋不再,有皇子的可能性很小了,为今之计只有早立太子才能稳定人心,免生祸端。包拯妄言,请恕罪。”
“包拯多虑了,你的话很有道理,老夫也是这么想的,朝中很多大臣估计也有这种想法,可是谁也没有那个胆子去进言,咳,龙威难测呐!”寇准重重的叹了口气。
“可惜的是当年李妃所生的太子不知生死如何,如今看来皇上只能在近支皇室中挑一位德才皆备的王子立为太子了,可是这么多的王子,挑谁才好呢?”包拯自言自语道。
“你看狄王爷的公子怎么样?”寇准问道。
“狄王爷的公子?包拯不是十分了解,既然寇相说他行,那他肯定是很优秀的,不过,皇上会同意吗?太子这个位子一定有很多人眼红的!”包拯回答道。
“到时我们众大臣会联名上奏的,包拯你也要加入啊。”
“那是当然,为国为民,包拯义不容辞。”
“好,好,好,老夫还有一事,咳,还是以后再说吧,记住你说的话,老夫告辞。”寇准欲言又止。
包拯见寇准如此也不愿追问,就势送走了寇准。回到室内包拯不由得捉摸起了寇准的来意,他讲这些话仅仅就是为了立太子吗,还是另有用意,一些话不好挑明了讲。而且皇上的岁数也不是很大呀,龙体一向安康,立太子也不是迫在眉睫的事,包拯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包拯为这事愁眉苦脸之时,宫内突然传来了皇上病危的消息,包拯更加心烦了,这边欧阳天还关在牢内不肯招认,公孙萼又莫名失踪,玉宸宫大火不知何人所为,狸猫所换太子不知生死,一大堆的事都在包拯的脑子里盘旋,可又都没有头绪,这紧要档口又出了皇上病危的事,一下子打乱了包拯的计划,当下最要紧的事就是进宫探望皇上的病情,看皇上对自己的身后事如何安排。包拯顾不得再去深思皇上为什么突然就得急病了,匆匆向皇宫而去。
进了皇宫一打听才得知,皇上就是那天听到了李娘娘是被火烧死的,一时气急攻心才得此病的,大臣们都知道皇上得的是心病,可是有个狸猫换太子的事摆在那儿,谁敢多言?而寇准和包拯也不敢随便就把李娘娘还活着的事告诉皇上,谁知道皇上心里是怎么想的呀,他虽然也算承认了李娘娘是屈死的,可他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狸猫换太子是子虚乌有,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是不能对皇上说的。
包拯到了内宫,看到许多大臣都跪在皇上的龙塌前,上面躺着一个面容消瘦,颧骨突出的人,正是大宋皇帝真宗。包拯慌忙跪在众人后面。
“今日把你们叫来,朕有重要的事宣布,朕自知天命难违,阳寿将尽,朕一生为天下百姓做得实在太少,所以上天惩罚朕,将朕的几个儿子早早的招了回去,现今朕还后继无人,朕还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啊!为了使大宋的江山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朕决定在皇室中选一位世子立为太子,待朕百年之后继承大统。”真宗一口气说完这么多话,累的大口喘气,他朝身旁的太监示意道,“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今立狄老亲王世子为太子,钦此。”太监的声音高高响起。
众人高呼万岁,包拯和寇准暗暗庆幸,皇上在最后时刻还是很清醒的,要说在众多的王子中,还是狄王子最有资格被立为太子的,因为无论从人品还是学识来说狄王子都是个中翘楚。
就在大家以为大事已定时,人人都松了口气,却有一个声音突然响起:“皇上,不可!他不能做太子,因为真的太子在这儿!”
众人大吃一惊,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当众抗旨,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白胡子老臣,正是当朝太师潘美。
第一部 狸猫换太子 第二十一章 皇家正统
“什么?你说什么?太师你开朕的玩笑吗,朕的太子早就都死了!”真宗听了潘美的话,非常激动,他哆哆嗦嗦的想爬起来,却又无力的倒下了。
“皇上!皇上!太师这时候你还说这种话!”一些大臣纷纷谴责潘美。
潘美却不慌不忙的说道:“大家不要群起而围攻我啊,我也是为了大宋的江山呀,请诸位听我几句,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潘美任由大家处置。”
“你说,如果是胡说的话,就算你是太师朕也不会饶恕你的!”真宗不知为什么允许潘美说了下去,也许太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诸位,本来这事老夫是到死也不会说的,可是它关系到了大宋的江山能否一代代的传下去,所以老夫今天甘冒天下之大不讳,决定把它公布于众,皇上要怪就怪我一人吧。”潘美先来了一通开场白。
“快说吧,朕不会怪罪于你的。”真宗有点不耐烦了。
“是,皇上,您还记得十八年前,您和老臣去微服私访吗?那天正好下雨,我们在一间名叫人来客栈的店里避雨吗?”潘美提醒真宗道。
真宗想了想道:“是啊,那家客栈名字很奇怪的,我想起来了,没错。”
“那皇上还记得掌柜有一个女儿叫春梅的吗?”
“春梅?”真宗沉思了,脸上露出了迷茫的神色。包拯见此情形,忍不住说道:“太师,这个时候你还拿这种事来开完笑,皇上已经立狄王世子为太子了,你还想节外生枝吗?”
“包拯,这儿没有你说话的份,皇上自有定度!”潘美不冷不热的说道。
包拯刚想反驳,寇准用眼色止住了他,包拯明白他的意思,让潘美说下去,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哦,太师,是不是那个会唱小曲的女子啊,我想起来了!”真宗突然大声叫起来,因为过于激动,他又不停的咳嗽起来。
“正是,皇上您终于想起来了!”潘美洋洋得意的看着包拯他们。
“咳,朕对不起她啊!也不知她现在怎么样了?”真宗长叹一声,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皇上不用担心,这些年春梅一直过的很好,自从皇上那次迫于无奈离开她之后,老臣就把她接进了府里,全府上下都是非常尊敬她的,老臣想皇上和春梅是有情人终究会团圆的,所以就自作主张了,请皇上恕罪。”潘美的样子极其的谦恭。
“太师不必自责,是朕对不起春梅,朕辜负了春梅的一片情意,朕一直在想有机会一定要对她有所补偿,你这么做,朕感激你都来不及,又怎么会怪你呢!”真宗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欲从床上爬起来。
包拯到这时总算听明白了,一定是当年真宗在外面惹下了风流债,如今潘太师正好趁此机会翻出来,他一定是有所企图的。他的女儿潘美人虽然得宠,但是肚子却不争气,到现在还是扁扁的,如果狄王世子立为太子的话那么以后他登了基,潘太师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果然潘美说道:“皇上,您不必伤心,身子要紧,春梅她并没有怪您,相反的她还一直惦记着您,她时常向我打听您的情况。”
“真的吗?春梅,朕太亏待你了!”真宗的眼角竟然流出了眼泪,“她在哪里?快带朕去见她!”
“皇上,您保重身体,不要着急,您会见到她的,老臣还有一个天大的喜讯要向皇上启奏,这关系到皇上的江山!”潘美欲擒故纵。
真宗露出了怀疑的神色,他摆摆手说道:“太师,你不要故弄悬虚了,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朕恕你无罪!”
包拯知道大事不妙,瞧这样子皇上对这叫春梅的女子感情极深,而且大有愧疚之情,如果她真生了儿子,又提出些非份要求的话,皇上会不会一时冲动又改变立狄世子为太子的决定呢?包拯看了看寇准,他面色凝重,不知在想些什么。
“皇上,狄世子虽然不错,但他毕竟不是皇上的亲生儿子,其实皇上大可不必为这个担心,因为春梅当年早就为皇上生下了一子,如今已经十八岁了,皇上,这才是大宋江山的嫡系继承人啊!望皇上定度。”潘美说完偷偷的抬起眼观察着皇上的表情。
真宗听潘美说完,震惊得张大了嘴巴,许久才合上,他嚅嚅自语道:“是真的吗?朕有儿子了!朕有儿子了!”几近于发疯的地步了。
“皇上,别听太师胡说!”包拯太过于激动一时说话忘了分寸。
果然皇上发怒了,他喝道:“包拯,不准多言!太师,那,那个孩子现在在哪儿?”
“皇上,他一直就在我的府中,老臣当年就想他是皇室贵胄,怎能受普通人的苦呢,所以就把他母子俩接到了府中好生供养着,现在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老臣这就派人去把太子接来。”潘美露出了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真宗听了此言,朝潘美满意的点点头,正要同意他的请求时,寇准说道:“皇上,老臣有话要说,请准奏。”
真宗因为寇准是当朝宰相,只得给他一点面子,他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其实他的心早就不在这儿了。
“皇上,太师说那个人是您的儿子,那么有什么证据没有?皇上即使真对那女子有情,也不能仅仅听信太师的一面之词啊,再说了,他的身份能当太子吗?”寇准十分清楚皇上的心理,他知道皇上刚才是一时激动,才冲动的答应潘美的,这种事情说出来毕竟是难以使人相信的,要是换了平时,真宗早就雷霆大怒了。
“皇上,其实您不必担心,老臣知道真正的太子在哪儿,这个是货真价实的,老臣愿意拿性命担保!”寇准突然说出这番话来,让在场的众位大臣震惊不已,包拯也不明白寇准的用意,难道他是稳兵之计吗?
“寇相,说话可是要算数的,这种事情开不得玩笑的,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呀?”潘美用上了激将法。
“老夫说话绝对算数,太师,你那个太子要是假的话,是不是也要和我一样啊?”
“你,你,你!”潘美急得说不出话来。
“好了!你们不要再争了!明天把你们所谓的太子都带进宫来,朕倒要看看朕是如何凭空多出了两位太子,谁要欺骗朕,朕一定治他个欺君之罪,绝不姑息!”真宗大怒道。
“是!”
第一部 狸猫换太子 第二十二章 又生枝节
包拯等出了宫后悄悄的把寇准拉到一边说道:“寇相爷,你可把包拯吓死了,这种时候你怎么还有心情开这样的玩笑呢?”
寇准哈哈大笑,拍拍包拯的肩膀说道:“包拯,你以为老夫真的是老糊涂了吗?你不要担心,我还想再活几年呢!我先卖个关子,到了明天,你就会明白一切了,老夫先走一步!”
寇准说完不待包拯反应过来就匆匆的走了,包拯怔在那儿,捉摸不透寇准话中的含意。他想了想,现在只能先回府衙,看看情况再说了。
回到府衙,包拯还未来得及歇口气,公孙策就匆匆的跑了进来。包拯看他满头大汗的样子,知道一定发生了重要的事情,忙问道:“怎么啦?”
公孙策顾不得擦汗,说道:“包大人,我妹妹有下落了!”
“哦,在哪儿?”包拯问道。
“包大人,可是,那个………………”公孙策突然吞吞吐吐起来。
“说吧!男子汉大丈夫说话做事应当干脆利落,难道你有难言之隐吗?公孙兄,包拯一直把你当朋友看待的,你要是相信我的话但说无妨!”包拯假装生气似的说道。
“是,那我就说了。”公孙策被包拯这么一说,下定了决心,他说道,“昨日,我打听消息刚回到客栈,掌柜的就交给我一封信,他说是一个小童送来的,我打开一看,才知道萼儿落到了他们手里。大人,你看这封信。”
包拯接过信,打开一看,见上面写着:见信后于今夜子时带欧阳天到城西破庙交换你妹妹。
“包大人,那欧阳天不就是抓走翠儿姑娘而被大人设计抓住的强人吗?那些人怎么会知道我和这事有关呢?”公孙策提出了心里的疑问。
“一定是你的行踪被他们探到了,不过你不用担心,这件事因我而起,包某不管用什么办法也要把你妹妹给救出来的!”包拯安慰公孙策道。
公孙策见包拯如此一说才定下心来,他略带歉意的说道:“包大人,实在对不起,那个欧阳天好不容易才抓到,又要放走他了,要不是因为我妹妹,公孙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开这个口的!”
“哎,公孙策你这样说就见外了,我们是朋友,朋友有难我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了,如果不是我找你帮忙的话,他们也不会找上你妹妹的,再说那个欧阳天关着也没什么用,他肯定不会招认的。”包拯道。
“可是,放了他,万一………………”公孙策还在犹豫不决
“你不用担心,我这不是放虎归山,而是放长线钓大鱼。”包拯胸有成竹的说道。
“那太好了,包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公孙策喜出望外地道。
包拯俯在公孙策耳边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说了一通,公孙策的脸上渐渐的露出了笑容,他说道:“包大人,一切就按您说的去办!”
当夜子时,在城西破庙的门口悄无声息的出现了三个蒙面人,其中一个小个子俯身在门沿听了一会儿,转身说道:“大哥,里面没人,他们会不会来呀?”
“包拯一定会来的,小声,有人来了,我们躲到树上去。”那个被称为大哥的蒙面人非常自信,飞身一跃跳上了身边的一棵参天大树,其他二人也随之跟上。
果然,远处出现了几个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