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95-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盎司的黄金相当于20多美元,如果寻找到一盎司的黄金,就足以相当于半个月的薪水。而且,因为黄金的化学成分多位惰性,所以在自然界经常发现块状、或者是粉末状的纯度比较高的黄金。另外黄金的密度不较大,也意味着在风雨侵蚀下黄金可能被雨水冲刷到河流中沉淀下来,形成金沙。这些金沙河沙石混杂,但纯度通常很高,往往仅仅需要用工具来筛选一下,再用简单的工具就能够提纯。
1849年的时候,淘金者一天可以轻易的掏出价值超过100美元的黄金。之后,随着越发多的人参与淘金,使得自然界纯度比较高的金块、金沙几乎不复存在。接着,旧金山的有些淘金者则开始买下矿山,进行开采、提炼矿石。
因为旧金山的黄金储量实在是太多了。使得人们总是投资品位高的金矿,然后当高品位的矿石被开采一空,便形成成千上万个低品位金矿。
因为,这些金矿主无法靠提炼低品位金矿来赚钱,所以纷纷把这些矿区当成鸡肋。人弃我取。1903年。旧金山云东黄金公司隆重开业。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黄金开采、冶炼集团公司,担负着王云东对于黄金开采的殷切希望。
之后,王云东招聘了大量的地质专家,彻底的检查自己矿区的实际黄金储量。
地质专家们除了有美国的专家带队之外,队伍中还有众多的年轻中国学生,他们往往是实际工作中学习美国专家的经验。如今,华人青年基础教育不错的往往被派到美国的大学中旁听。王云东对美国教育的赞助如今每年也超过500万美元,和美国90所各类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让这些大学接受中国学生旁听,并且和其他学生一般参与各种考试、实验课题,至于是否颁发毕业证书,倒是不在乎的。这些华人学生大多数在功课上表现出类拔萃。不过,王云东担心会培养出过分注重成绩,而不注重实践的学生。所以,这些学生毕业之后,便被按照他们的专业被送到云东集团、墨华来参与实践工作。
第一第223章 堆浸提金法、飞机
地质专家和这群地质学生们带着帐篷,在群山之间穿梭。这些荒废的矿区往往处于野草有一人高的野外,环境确实是比较艰苦。不过,普查工作中发现,这些金矿确实大多是被低估了实际储量。有的金矿被原先的矿主认为有一吨的金矿,但是实际地址勘察,得到的数据至少有3吨的黄金储量。
也就是说,这些矿主的主要数据往往都是几十年前的勘测结果了。而事实上,随着时代科技发展,地质勘探技术的提高。得到的数据往往的以往勘探出来数据的几倍。
不过,这些金矿对于此事的技术来说,开发的风险的无比的巨大。所以,就算原先的矿主知晓了勘探结果之后也不以为意。认为就算是黄金储量再大几倍也无所谓,开采成本巨大,根本是无利可图的买卖。
因为王云东买下的矿区数量太多,而且比较分散。如果要彻底勘探,至少要两三年的时间。在地质勘探还在进行的时候。
云东黄金公司的冶炼工厂已经在设计施工中了。
在别立亚耶夫吃透了堆浸提金后,异常积极的帮助设计堆浸场。*堆浸技术就是把低品位的矿石堆放在堆浸场里,先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对矿堆进行碱浸,使浸出液的PH达到11…12,防止氰化钠分解,一般处理时间为2…5天。之后朝矿堆顶端喷撒氰化物。而堆浸场事先用渗透系数低的材料来作防渗衬垫。当氰化物从矿堆的顶部淋下时,渗透过矿堆并最终汇积在底部透水层,然后在铺有衬垫的集液池中收集母液,最后通过不同地工艺提取出黄金。
这种技术。光是有别立亚耶夫这样的黄金冶炼研究专家还是不够地。好在,王云东作为杜邦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并且,也是杜邦公司最大的债主。所以,王云东对杜邦公司地影响力巨大。人们称杜邦公司是处于三巨头和一个债主统治时期。在杜邦公司不断调集化学专家。和别立亚耶夫反复磋商。加上王云东提供的图纸。堆浸场还是成功地完成了。
实验表明,堆浸提金法成本极低。效果极为理想。有的低品位矿石,一吨只能提炼出不到10克的黄金,用这个时代的其他方法来提炼,极其不划算。但是用堆浸提金法不但能有效率的提炼出黄金,而且成本非常低。基本上。提炼出一吨黄金,至少能够产生300万美元地效益。
如果说。这些低品位矿石每吨能够有5克黄金。而此时,按照估算最初的堆浸场一年能够处理1万吨矿石。也就是说,实验用地堆浸场一年就能提炼出50公斤黄金。创造15万美元利润。
而这个实验用的堆浸场成本不超过12万美元!这还是在摸索中,反复试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后所消耗的资金。
别立亚耶夫对于这样的结果显得异常的吃惊,喃喃说道:“上帝啊!这简直是点石成金一般的神奇技术。而生产过程却是如此简单,真的难以想象!”
王云东笑道:“这些技术算不得什么?事实上,随着世界高品位的金矿被开采一空。剩下的都是低品位金矿,人们迟早会摸索出这种技术。你地那些研究,其实也相当接近堆浸法了!”
别立亚耶夫脸色不由一红。道:“您别乱夸我了!我事先根本就没有想到这种方式来提炼黄金矿石。”
“对了!因为对于黄金生产。我实在是外行。而您这样地黄金研究所里面的专家对于我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如果我让你当云东黄金公司总经理你会不会接受呢?”
“真地吗?让我来当这个公司的总经理?”
“那当然。我从不乱许诺!”
让别立亚耶夫当总经理,确实是王云东临时起意。原因很简单。就是从事金矿冶炼行业,王云东也是突然因为想到了堆浸提金法而心血来潮而起的念头。事先王云东根本没有半点准备。如今,王云东正在新公司的管理者头疼呢。
不过,看到别立亚耶夫在技术上的表现,也颇让王云东满意。于是,王云东便准备让别立亚耶夫来担当公司的总经理。
别立亚耶夫被委以重任之后,便充满动力的组建黄金研究所。也开始按照实验中得到的经验设计生产新的堆浸场。新的堆浸场每堆一年要能够处理5万吨以上的矿石。一共投资300万美元,开始金矿第一期工程,建设十个堆浸场。*预计年产量要达到2。5吨黄金。年利润将会达到700万美元以上。
当然,此时的堆浸提金法,根本是按照王云东的山寨技术而来。和后世中国地方性的小金矿土法炼金没有本质区别。对于控制污染相关的技术就不是这些山寨技术图书所能提供的了。王云东本质上来讲,他所认为是神书的各种未来技术书籍,事实上少有不是山寨技术。正规的厂家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岂是那个靠在网上搜集资源下载而来的海量资料中能够有的呢?
当王云东这种堆浸法提金技术部指导被谁泄露风声后,在旧金山的那些矿主中形成轰动。每天开始不断有矿主撒泼、耍赖,或者是哀求、装可怜等等千奇百怪的姿态来跪求这种技术。
因为,王云东的发家可谓是靠知识、技术发家的典型。云东水泥靠的是先进的长窑技术,使得比传统回转窑已经高出了十倍的产量。云东药业阿司匹林也是靠着垄断技术发家的经典。在美国,已经有相当多的商学院教材中把王云东当成掌握独家技术获得成功当成典型的案例来分析。
所以,现在王云东那吃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往往会被无数同行业者所重视。
黄金是旧金山的核心利益所在,掌握了先进的提炼黄金技术。在旧金山如果妄想独家垄断,那么会遭到群体而攻之的。
不过,这种堆浸法提金法从技术上讲也并不难。如果被获悉生产过程的一些细节,就能被同行业者模仿出来。如果有人到时候,用土法修建堆浸场,那么王云东也无可奈何。打击规模大同行侵犯专利行为可以通过法院,而小规模的步伐份子作坊式的悄悄提炼黄金,这是无法监控的。
再说,就算自己能够把生产过程保密,不让对手获悉。但黄金冶炼行业和其他的工业不太相同。黄金是最诚实的硬通货币,对于任何国家金融稳定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云东如果独门掌握这种黄金冶炼技术,肯定会被打财团垂涎,甚至会被大财团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让自己公开技术。
所以,在1903年11月。当摩根、洛克菲勒向后向王云东打长途电话询问金矿的事情。王云东便如实的向两者回答了一些内幕。
不久之后,摩根、洛克菲勒便提出要和王云东联合组成美国金矿协会,严格保守金矿生产工艺,通过大资本购买低品位金矿资源,达到垄断金矿生产的目的。
摩根看重黄金对于银行业的重要性,而洛克菲勒则是更看重垄断金矿生产技术的利润。
美国人几乎不关注关于飞机的实验。这个年代对飞机试验最关注的国家实际上不是美国,而是法国。事实上,美国政府早在几年前年资助兰利为首的一批航空弄个爱好者制造飞机,然而,投入大量资金,却在今年得到了个机毁人亡的结局。于是,美国民众开始抗议政府浪费纳税人的钱,用于不可能成功的飞行实验!
迫于民间舆论的压力,因此,美国政府官方撤销了对航空方面的投资。不久之后,人们对于航空方面的兴趣更是表现的非常冷淡。
基本上,在美国研究航空飞行的都是民间的爱好者自发研究。当然,这些研究往往会被民众当成笑话看待。
莱特兄弟的飞行试验被当成了趣闻供人们消遣,不过也没有多少关注率,但《纽约时报》依然没有撤销关于飞行试验的跟踪报道。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纽约时报》的版面多,能够刊登海量的新闻信息。
加上王云东得知了关于莱特兄弟的飞行试验后,对于,便发出电报让《纽约时报》派出专员,并且开辟飞机专栏。这个专栏连载国际上各个国家飞行器的实验,并且连载航空知识。后来,当飞机广为接受的时候,众多的飞行爱好者开始把《纽约时报》当成了航空知识入门刊物。
1903年12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海湾。寒风凛冽,吹面生寒。
这里是经济落后的乡下地区,居民大多数是海边的渔民和一些农民。对于他们的飞行实验,乡下纯朴的居民只是当做刊热闹,扁鹊并没有做出捣乱的行为。也只有这里,莱特兄弟才能够安全实验。
莱特兄弟和冯如紧张的检查着“飞行者一号”这架飞机,因为,这一次他们真的要驾驶着飞机,试飞了!
在即个月前他们也用飞机进行过实验,不过,那些实验往往是借助斜坡朝上冲,并不完全是利用飞机本身的动力进行飞行。这一次,他们在海湾上的沙地中平整了大块土地,准备借助飞机本身的动力起飞,并且飞行!
第一第224章 飞起来了——飞行者一号
航空界的前辈发明的飞行器进行试飞,其中多是九死一生。
这个年代,主流的科学家没有几个承认用光靠发动机提供动力使得飞行器能够借此动力在天空飞翔简直是天方夜谭完全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一个个权威认为热气球、飞艇是唯一能够让人类升空的道具。
而任何时代总是有顶着权威压力,顶着时代局限性的困扰而在未知领域中探索的先知。这些人最初是艰苦的,但等他们的实际成果出来后,就能直接向整个时代进行打脸。用成功把那些道貌岸然的权威们打的哑口无言。
飞机作为人类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几乎是从零开始进行摸索。
不说其他,光是仪表莱特兄弟就发明了风速计、螺旋桨转数计数计、速度计、计时计等等仪表。
而飞行者一号,则是莱特兄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的爆发!
小的时候,莱特兄弟痴迷于制作风筝。当然,风筝给予了他们一些关于航空方面的想象。之后。长大之后,两人关注各种飞行实验,关注老鹰飞翔。对于滑翔机、飞机等等方面的动态向来是非常敏感。
当他们做足了很多年功课,吸取了大量的因为飞行实验而丧身的前辈们的经验,才开始投身制造飞机中。最初,他们从制造大风筝开始,收集一些数据。接着他们制造滑翔机,亲身体验升空飞行!到了最后一步,他们才开始研制由汽油发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提供动力让酷似大风筝的家伙飞起来!
虽然冯如在飞机设计和制造中起到的作用并没有莱特兄弟那么大。但是,冯如为莱特兄弟提供了许多高性能的汽油发动机。莱特兄弟曾经写信给汽车发动机公司,让她们给自己设计轻便的发动机,不过,从没有那个大公司远离理会这两个无名小卒。原本莱特兄弟都准备自己请精通汽油发动机的工程师来给飞机设计发动机了。
冯如带来的这些发动机是通过王云东的电报请道奇兄弟发动机公司所设计。既轻便、有能提供10千瓦功率的四缸发动机。仅仅有65公斤的汽油发动机比起莱特兄弟自己计划中准备设计地70公斤8。8千瓦功率的发动机显然要优异的多了。
因为莱特兄弟在这里实验了很长时间,附近的农民因此也常来看热闹。此时,关注飞行实验的不过是寥寥几个农民。不免让这些发明者有些沮丧。
不久之后。《纽约时报》地记者伊莉莎赶到。气喘吁吁说道:“我似乎来晚了;不过还好还能赶得及观看你们试飞!加油!”莱特兄弟、冯如三人顿时多了几分精神。在异性面前地表现**。往往是一剂兴奋剂!
“冯如。你对我们飞机试验地贡献。咱们牢记在心里。这次试验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呀。要不仅仅是我们兄弟两人抽签试飞。你在旁边记录。如何?”维尔伯。莱特说道。
冯如固执地说道:“不!既然我已经加入了这个团队。作为这个团队地一份子。我没有理由把危险留给你们。自己躲在安全地地方记录数据!如果你们把我当成伙伴。就不要劝我了!”
“哎!”奥维尔。莱特叹道。
从冯如加入后。原本是由莱特兄弟两人试验驾驶。经不过冯如恳求。“飞行者一号”地试飞奥维尔。莱特则由三者轮流进行。不过。最危险地首次试飞。却是抽签决定。
奥维尔。莱特经过抽签。成为第一个试飞者。看着他一脸有机毁人亡地心理准备地摸样。维尔伯。莱特、冯如两人也是神色崩地紧紧!
“飞行者一号”第一次试飞的不测风险显然是最大的。而这个最大地妇女各县却是由莱特兄弟中年纪较小的奥维尔。莱特承受。作为兄弟和伙伴,冯如、维尔伯。莱特为他捏了把冷汗。同时在心里为他祈祷!
“如果我死了,用什么话作为遗言呢?”奥维尔开玩笑一般的说道。
维尔伯神色大变说道:“别乱说,你要主义安全,好好活着!我不想失去你这个弟弟!”
奥维尔眼圈一红。
冯如见此情形,说道:“要不,第一次试飞让我来?”
“不!我肯定不会把这个荣誉让给你的。”奥维尔拒绝,“我思考了这么久从想到了两句很有哲理的话。第一句话是,试飞成功说的…………人类从此飞起来了!。。。。。。。第二句话是,遗言。如果机毁人亡,你们记得对人们说,我是为人类科学进步而献身的!”
说完,奥维尔爬上了飞行者一号,开始启动了发动机。隆隆的巨响中,发动机启动,并且带动了螺旋桨由缓到急的转动起来。
飞行者一号是一架双翼机,大量地材料都是用帆布,木头制作。尽可能减轻重量。前面有两只升降舵。后面有两只方向舵,操纵索集中连在操纵手柄上。翼展达12。3米,翼面积47。4平方米,机长6。43米,连同驾驶员在内总重约360千克。
随着螺旋桨的转动,飞机开始在地面上向前冲去。接着,居然有超上腾空而起的趋势。
“快飞起来了,快飞起来了!”附近围观的农民们忽然叫嚷起来。维尔伯、冯如两人朝飞行者一号看去。果然,这时候飞机真的起飞了。虽然是低空飞行。不过真是是依靠自身的动力起飞了!
正当大家欢呼的时候,忽然。飞行者一号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又朝下栽了下来!
“糟糕!”维尔伯、冯如等人关心奥维尔的安全,连忙跑过去查看情况。
“没事!我安全地很!”奥维尔虽然脸色吓的煞白,不过,很快就恢复了镇定。
奥维尔这一次的实验仅仅飞行了36米,12秒钟。
不久之后,维尔伯和冯如先后又进行了几次飞行实验。不过遗憾的是,最长一次也不过在天空飞行了59妙秒钟,飞行不过是260米距离。
当莱特兄弟和冯如两人兴奋的给多家报纸写信,让等待媒体纷纷报道转载这次飞机飞行了5秒的伟大进步。不过,遗憾的是,大多数报纸对此嗤之以鼻,认为…………“飞行了59秒,简直是太垃圾了,什么东西!要是飞行59分钟才是值得新闻报道!”
不过,让莱特兄弟感激的是《纽约时报》还是一如既往的对他们地飞行实验进行了报道。不过,美国人似乎根本不关心飞行呀。特别是因为《纽约时报》报道这一消息后,有一些报纸联系《纽约时报》后进行了转载。但美国地政府和民众基本上都对莱特兄弟和冯如进行漠视了。
而在1903年12月,莱特兄弟、冯如三人带着飞行者一号相关的资料进行申请专利,不过,却遭到专利局拒绝。甚至,舆论上开始出现大量地批评声音,这更是让莱特兄弟感觉有点心灰意冷!
甚至,莱特兄弟提出,放弃专利所有权,把成果捐献给美国政府,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支持他继续研究。不过,却被政府官员冷漠的拒绝了,说道:“美国政府对于研制这种大玩具已经失去任何兴趣了,况且,民众空前反对飞行研究。我好心劝你们,你们别浪费时间研究这些没用的东西了。把你们的才华多用到对社会有用的发明中去吧!”
“可是,这个发明在欧洲国家相当被重视。。。。。。。”
“这里是美国,不是欧洲,如果你想到欧洲区。大西洋没有加瓶盖,你可以游到欧洲,让欧洲人支持你的研究吧!”
官方这样的态度简直是泼了一盆大大的冷水!
“为什么?难道我们的研究真的一无是处?”莱特兄弟感觉到茫然。在开始研究的时候,他们基本上不太关注舆论评价。但是,他们逐渐出成果的时候,则是关注美国民众和政府对于他们成果是否能够认同了。结果是让莱特兄弟感觉到心寒的。
“别这样维尔伯、奥维尔,美国政府不支持不要紧。我可以为我们的研究啦投资!美国民众反对我们的研究也不要紧,我们到没有人注意的地方悄悄研究!”冯如说道,“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们研究会得到重视的!总有一天,人们会认为飞机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东西!”
奥维尔。莱特叹了口气道:“话是这么说,可是,到底去哪里才能继续进行研究呢?而且,飞行器的研究,耗费的不单是精力,更耗费资金!就算我们再节省,几年时间也花费了一千多美元用于研究。而如果算上冯如你提供的资金支持,那可足足有3000多美元了。。。。。。。”
“3000算什么?我相信,只要我们的研究能够完善,就算投资三万、三十万美元也是值得的!我们做的项目,就如同当年德国人研究汽车一般,最初投入的不过很小的资金,然而带给他们的回馈却是庞大的!”冯如在洛杉矶云东……爱迪生公司供职的时候。见到过的百万富翁数量至少能够组成一支足球队了。而云东……爱迪生公司中的同时中,也是富豪云集。存款上万美元的达到半数以上,拥有资产十万以上也几乎是常见的。
见到莱特兄弟依然愁眉不展,冯如问道:“知道云东……爱迪生公司吗?”
第一第225章 莱特兄弟投奔,百事可乐崛起
莱特兄弟点了点头,说道:“知道,那是一家发明工厂。拥有成千上万名发明家!”
“这家公司是王云东先生和爱迪生先生联合创建的一家发明梦工厂。从没有那个公司能够如同他们那样几乎每个星期都能够拿出新的发明。几乎每过几天,就在专利局注册新的专利!”冯如满怀崇敬的向他们介绍。
“那又如何?”莱特兄弟有点不耐烦。这个冯如说话太不干脆了,总喜欢拐弯抹角。找机会要让他改一改,伟大的发明家应该是直爽高效率的谈话。
不过,这时候,冯如终于亮出了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你们或许不知道,在西部,洛杉矶我原先的雇主,王云东先生他开创了一种新的投资模式,那就是风险投资。以云东……爱迪生科技公司为例。那里面有众多的科学家、发明家供职在公司中。一般情况下,他们是需要完成公司布置的研究任务。但如果他们本身有良好的构思、创意,就完全可以申请资金来进行他们的发明构想。当发明出成果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发明家以专利入股和公司合办一家合资子公司。至少有三百多人因此成为了资产十万以上的富翁,十多人因为受益成为百万富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