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今古奇观-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不就此安歇?候天晴了,走也未迟。”老军道:“若得如此甚好,只是打扰不当。”刘公道:“说那里话!谁人是顶着房子走的?快些进来,不要打湿了身上。”老军引着小厮,重新进门。刘公领去一间房里,把包裹放下,看床上时,席子草荐都有。刘公还恐怕他寒冷,又取出些稻草来,放在上面。老军打开包裹,将出被窝铺下,此时天气尚早,准顿好了,同小厮走出房来。刘公已将店面关好,同妈妈向火,看见老军出房,便叫道:“方长官,你若冷时,有火在此,烘一烘暖活也好。”老军道:“好倒好,只是奶奶在那里,恐不稳便。”刘公道:“都是老人家了,不妨得。”老汉方才同小厮走过来,坐于火边。
那时比前又加识熟,便称起号来,说:“近河,怎么只有老夫妻两位?想是令郎们另居么?”刘公道:“不瞒你说,老拙夫妻,今年都痴长六十四岁,从来不曾生育,那里得有儿子?”
老军道:“何不承继一个,伏侍你老年也好。”刘公答道:“我心里初时也欲得如此,因常见人家承继来的,不得他当家替力,反惹闲气,不如没有的倒得清净。总要时,急切不能有个中意的,故此休了这念头。若得你令郎这样一个,却便好了,只是如何得能够?”
两个闲话一回,看看日晚,老军讨了个灯火,叫声安置,同儿子到客房中来安歇,对儿子说:“儿,今日天幸得遇这样好人,若没有他时,冻也要冻死了。明日莫管天晴下雪,早些走罢。打扰他,心上不安。”小厮道:“爹说得是。”父子上床安息。不想老军受了些风寒,到下半夜,火一般热起来,口内只是气喘,讨汤水吃。这小厮家夜晚间又在客店里,那处去取?巴到天明,起来开房门看时,那刘公夫妻还未曾起身。
他又不敢惊动,原把门儿掩上,守在床前。少顷,听得外面刘公咳嗽声响,便开门走将出来。刘公一见,便道:“小官儿,如何起得恁早?”小厮道:“告公公得知,不想爹爹昨夜忽然发起热来,口中不住吁喘,要讨口水吃,故此起得早些。”刘公道:“阿呀!想是他昨日受些寒了,这冷水怎么吃得?待我烧些热汤与你。”小厮道:“怎好又劳公公?”刘公便教妈妈烧起一大壶滚汤,刘公送到房里,小厮扶起来吃了两碗。老军睁眼观看,见刘公在旁,谢道:“难为你老人家,怎生报答?”
刘公走近前道:“休恁般说!你且安心自在,盖热了,发出些汗来便好了。”小厮放倒下去,刘公便扯被儿与他盖好。见那被儿单薄,说道:“可知道着了寒!如何这被恁薄,怎能发得汗出?”妈妈在门口听见,即去取出一条大被絮来道:“老官儿,有被在此,你与他盖好了。这般冷天气,不是当耍的。”
小厮便来接去。刘公与他盖得停当,方才走出。少顷,梳洗过,又走进来问:“可有汗么?”小厮道:“我才摸时,并无一些汗气。”刘公道:“若没汗时,这寒气是感得重的了,须主个医来用药,表他的汗出来方好。不然,这风寒怎能够发泄?”
小厮道:“公公,身伴无钱,将何请医服药?”刘公道:“不消你费心,有我在此。”小厮听说,即便叩头道:“多蒙公公厚恩,救我父亲。今生若不能补报,死当为犬马偿恩。”刘公连忙扶起道:“快不要如此。既在此安歇,我便是亲人了,岂忍坐视?你自去房中伏侍,老汉与你迎医。”
其日雪止天霁,街上的积雪被车马践踏,尽为泥泞,有一尺多深。刘公穿个木屐,出街头望了一望,复身进门。小厮看见刘公转来,只道不去了,噙着两行珠泪,方欲上前扣问,只见刘公从后屋牵出个驴儿,骑了出门而去。小厮方才放心。且喜太医住得还近,不多时便到了。那太医也骑个驴儿,家人背着药箱,随在后面,到门首下了。刘公请进堂中,吃过茶,然后引至房里。此时老军已是神思昏迷,一毫人事不省。太医诊了脉,说道:“这是个双感伤寒,风邪已入于腠理。《伤寒》书上有两句歌云:
两感伤寒不须治,阴阳毒过七朝期。
此乃不治之症。别个医家,便要说还可以救得,学生是老实的,不敢相欺,这病下药不得了。”小厮见说,惊得泪如雨下,拜倒在地上道:“先生,可怜我父子是个异乡之人,怎生用贴药,救得性命,决不忘恩!”太医扶起道:“不是我作难,其实病已犯实,教我也无奈。”刘公道:“先生,常言道: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着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万一不好,决无归怨你之理。”先生道:“既是长者恁般说,且用一贴药看。若吃了发得汗出,便有可生之机,速来报我,再将药与他吃。若没有汗时,这病就无救了,不消来覆我。”教家人开了药箱,撮了一贴药剂,递与刘公道:“用生姜为引,快煮与他吃。这也是万分之一,莫做指望。”刘公接了药,便去封出一百文钱,递与太医道:“些少药资,权为利市。”太医必不肯受而去。
刘公夫妻两口,亲自把药煎好,将到房中,与小厮相帮,扶起吃了,将被没头没脑的盖下。小厮在旁守候。刘公因此事忙乱一朝,把店中生意都耽搁了,连饭也没工夫去煮。直到午上,方吃早膳。刘公去唤小厮吃饭,那小厮见父亲病重,心中慌急,那里要吃,再三劝慰,才吃了半碗。看看到晚,摸那老军身上,并无一些汗点。那时连刘公也慌张起来。又去请太医时,不肯来了。准准到第七日,呜呼哀哉。正是: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可怜那小厮申儿,哭倒在地。刘公夫妇见他哭得悲切,也涕泪交流,扶起劝道:“方小官,死者不可复生,哭之无益,你且将息自己身子。”小厮双膝跪下,哭告道:“儿不幸,前年丧母,未能入土,故与父谋归原籍,求取些银两来殡葬。不想逢此大雪,路途艰楚。得遇恩人,赐以酒饭,留宿在家,以为万千之幸。谁料皇天不佑,父忽骤病,又蒙恩人延医服药,日夜看视,胜如骨肉。只指望痊愈之日,图报大恩,那知竟不能起,有负盛意。此间举目无亲,囊乏钱钞,衣棺之类,料不能办。欲求恩人借数尺之土,把父骸掩盖,儿情愿终身为奴仆,以偿大德,不识恩人肯见允否?”说罢,拜伏在地。刘公扶起道:“小官人休虑,这送终之事,都在于我,岂可把来藁葬?”小厮又哭拜道:“得求隙地埋骨,已出望外,岂敢复累恩人费心坏钞!此恩此德,教儿将何补报?”刘公道:“只是我平昔志愿,那望你的报偿?”当下忙忙的取了银子,便去买办衣衾棺木。唤两个土工来,收拾入殓过了。又备羹饭祭奠,焚化纸钱。那小厮悲恸,自不必说。就抬到屋后空地上,埋葬好了,又立一个牌额,上写“龙虎卫军士方勇之墓”。诸事停当,小厮向刘公夫妇拜谢。
过了两日,刘公对小厮道:“我欲要教你回去,访问亲族,来搬丧归乡,又恐怕你年纪幼小,不认得路途。你且暂住我家,俟有识熟的在此经过,托他带回故乡,然后徐图运柩回去。不知你的意下何如?”小厮跪下泣告道:“儿受公公如此大恩,地厚天高,未曾报得,岂敢言归?且恩人又无子嗣,儿虽不才,倘蒙不弃,收充奴仆,朝夕伏侍,少效一点孝心。万一恩人百年之后,亦堪为坟前拜扫之人。那时到京,敢回先母遗骨,同父骸葬于恩人墓道之侧,永守于此,这便是儿之心愿。”刘公夫妇大喜道:“若得你肯如此,乃天赐与我为嗣,岂有为奴仆之理!今后当以父子相称。”小厮道:“即蒙收留,即今日就拜了爹妈。”便掇两把椅儿居中放下,请老夫妇坐了,四双八拜,认为父子,遂改姓为刘。刘公又不忍没其本姓,就将方字为名,唤做刘方。自此日夜辛勤,帮家过活,奉侍刘公夫妇,极其尽礼孝敬。老夫妇也把他如亲生一般看待。有诗为证:
刘方非亲是亲,刘德无子有子。
小厮事死事生,老军虽死不死。
时光似箭,不觉刘方在刘公家里,已过了两个年头。时值深秋,大风大雨,下了半月有余。那运河内的水暴涨,有十来丈高下,犹如百拂汤一般,又紧又急。往来的船只,坏了无数。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他只道什么火发,忙来观看,见岸上人捱挤不开,都望着河中,急走上前来看时,却是上流头一只大客船,被风打坏,淌将下来。船上之人,飘溺已去大半,余下的抱桅攀舵,呼号哀泣,口叫“救人”。那岸上看的人,虽然有救捞之念,只是风水利害,谁肯从井救人?眼盻盻看他一个个落水,口中只好叫句“可怜”而已。忽然一阵大风,把那船吹近岸旁。岸上人一齐喊声:“好了!”顷刻,挽挠钩子二十多张,一齐都下,搭住那船,救起十数多人,各自分头投店内。有一个少年,年纪不上二十,身上被挽钩摘伤几处,行走不动,倒在地下,气息将绝,尚紧紧抱住一只竹箱,不肯放舍。刘方在旁睹景伤情,触动了自己往年冬间之事,不觉流下泪来,想道:“此人之苦,正与我一般。我当时若没有刘公时,父子尸骸,不知归于何处矣!这人今日却便没人怜救了。且回去与爹好说知,救其性命。”急急转家,把上项事报知刘公夫妇,意欲扶他回家调养。刘公道:“此是阴德美事,为人正该如此。”刘妈妈道:“何不就同他来家?”刘方道:“未曾禀过爹妈,怎敢擅便?”
刘公道:“说那里话!我与你同去。”
父子二人,行至岸口,只见众人正围着那少年观看。刘公分开众人,捱身而入,叫道:“小官人,你挣扎着,我扶你到家去将息。”那少年睁眼看了一看,点点头儿。刘公同刘方向前搀扶,一个年幼力弱,一个老年衰迈,全不济事。旁边转过一个轩趷刺的后生道:“老人家闪开,待我来!”向前一抱,轻轻的就扶了起来。那后生在右,刘公在左,两边挟住胳膊便走。少年虽然说话不出,心下却甚明白,把嘴弩着竹箱。刘方道:“这箱子,待我与你驮去。”把来背在肩上,在前开路。众人闪在两边,让他们前行,随后便都跟来看。内中认得刘公的,便道:“还是刘长者有些义气。这个异乡落难之人,在此这一回,并没有个慈悲的,肯收留去,偏他一晓得了,便搀扶回家。这样人真个是世间少有,只可惜无个儿子,这也是天公没分晓!”又有道:“他虽没有亲儿,如今承继这刘方,甚是孝顺,比嫡亲的尤胜,这也算是天报他了。”
那不认得的,见他老夫妻自来搀扶,一个小厮与他驮了竹箱,就认做那少年的亲族。以后见士人纷纷传说,方才晓得,无不赞叹其义。还有没肚子的人,称量他那竹箱内有物无物,财多财少。此乃是人面相似,人心不同。不在话下。
且说刘公同那后生扶少年到家,向一间客房里放下。刘公叫声“劳动”,后生自去。刘方把竹箱就放在少年之旁。刘妈妈连忙去取干衣,与他换下湿衣,然后扶在铺上。原来落水人吃不得热酒,刘公晓得这道数,教妈妈取酽酒略温一下,尽着少年痛饮。就取刘方的卧被,与他盖了。夜间,就教刘方伴他同卧。到次早,刘公进房来探问,那少年已觉健旺,连忙挣扎起来,要下床称谢。刘公急止住道:“莫要劳动,调养身子要紧!”那少年便向枕上叩头道:“小子乃垂死之人,得蒙公公救拨,实再生之父母。但不知公公尊姓?”刘公道:
“老拙姓刘。”少年道:“原来与小子同姓。”刘公道:“官人那里人氏?”少年答道:“小子刘奇,山东张秋人氏。二年前,随父三考在京,不幸遇了时疫,数日之内,父母俱丧,无力扶柩还乡,只得将来火化。”指着竹箱道:“奉此骸骨归葬,不想又遭此大难,自分必死。天幸得遇恩人,救我之命。只是行李俱失,一无所有,将何报答大恩?”刘公道:“官人差矣!
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刘奇见说,愈加感激。将息了两日,便能起身,向刘公夫妇叩头泣谢。那刘奇为人温柔俊雅,礼貌甚恭。刘公夫妇十分爱他,早晚好酒好食管待。刘奇见如此殷勤,心上好生不安,欲要辞归,怎奈钩伤之处,溃烂成疮,步履不便;身边又无盘费,不能行动,只得权且住下。正是:
不恋故乡生处好,爱恩深处便为家。
却说刘方与刘奇,年貌相仿,情投契合,各把生平患难细说。二人因念出处相同,遂结拜为兄弟,友爱如嫡亲一般。
一日,刘奇对刘方道:“贤弟如此青年美质,何不习些书史?”
刘方答道:“小弟甚有此志,只是无人教导。”刘奇道:“不瞒贤弟说,我自幼攻书,博通今古,指望致身青云,不幸先人弃后,无心于此,贤弟肯读书时,寻些书本来,待我指引便了。”刘方道:“若得如此,乃弟之幸也。”连忙对刘公说知。
刘公见说是个饱学之士,肯教刘方读书,分外欢喜,即便去买许多书籍。刘奇罄心指教,那刘方颖悟过人,一诵即解。日里在店中看管,夜间挑灯而读,不过数月,经书词翰,无不精通。
且说刘奇在刘公家中,住有半年,彼此相敬相爱,胜如骨肉。虽然依傍得所,只是终日坐食,心有不安。此时疮口久愈,思想要回故土,来对刘公道:“多蒙公公夫妇厚恩,救活残喘,又搅扰半年,大恩大德,非口舌可谢。今欲暂辞公公,负先人骸骨归葬。服阕之后,当图报效。”刘公道:“此乃官人的教心,怎好阻挡,但不知几时起行?”刘奇道:“今日告过公公,明早就行。”刘公道:“既如此,待我去觅个便船与你。”刘奇道:“水路风波险恶,且乏盘缠,还从陆路行罢。”刘公道:“陆路脚力之费,数倍于舟,且又劳碌。”刘奇道:“小子不用脚力,只是步行。”刘公道:“你身子怯弱,如何走得远路?”刘奇道:“公公,常言道的好:‘有银用银,无银用力。’小子这样穷人,还怕得什么辛苦?”刘公想了一想道:“这也易处。”便叫妈妈整备酒肴,与刘奇送行。饮至中间,刘公泣道:“老拙与官人萍水相逢,叙首半年,恩同骨肉,实是不忍分离。但官人送尊人入土,乃人子大事,故不好强留。只是自今一别,不知后日可能得再见了?”说罢,殻ъげ皇ぁA趼杪栌肓醴剑〗岳嵯隆A跗嬉财溃骸靶∽哟诵校捣堑靡选Y狗宦葱且钩劾捶詈颍椅鸸!绷豕溃
“老拙夫妇,年近七旬,如风中之烛,早暮难保。恐君服满来时,在否不可知矣!倘若不弃,送尊人入土之后,即来看我,也是一番相知之情。”刘奇道:“公公嘱咐,敢不如命?”
一宿晚景不提。到了次早清晨,刘妈妈又整顿酒饭,与他吃了。刘公取出一个包裹,放在桌上,又叫刘方到后边牵出那小驴儿来,对刘奇道:“此驴畜养已久,老汉又无远行,少有用处,你就乘它去罢,省得路上雇倩。这包裹内是一床被窝,几件粗布衣裳,以防路上风寒。”又在袖中摸一包银子,交与道:“这三两银子,将就盘缠,亦可到得家了。但事完之后,即来走走,万勿爽信。”刘奇见了许多厚赠,泣拜道:
“小子受公公以如此厚恩,今生料不能报,俟来世为犬马,以酬万一。”刘公道:“何出此言!”当下将包裹、竹箱都装在牲口身上,作别起身。刘公夫妇送出门首,洒泪而别。刘方不忍分舍,又送十里之外,方才分手。正是:
萍水相逢骨肉情,一朝分袂泪俱倾。
骊驹唱罢劳魂梦,人在长亭共短亭。
且说刘奇一路夜住晓行,饥餐渴饮,不一日来到山东故乡。那知去年这场大风大雨,黄河泛滥,张秋村镇,尽皆漂溺,人畜庐舍,荡尽无遗。举目遥望时,几十里田地,绝无人烟。刘奇无处投奔,只得寄食旅店。思想欲将骸骨埋葬于此,却又无处依栖,何以营生?须寻了个着落之处,然后举事。遂往各处市镇乡村,访问亲旧,一无所有。住了月余,这三两银子盘费将尽,心下着忙:“若用完了这银子,就难行动了。不如原往河西务去,求恩人一搭空地,埋了骨殖,倚傍在彼处,还是个长策。”算还店钱,上了牲口,星夜赶来。
到了刘公门首,下了牲口看时,只见刘方正在店中,手里拿着一本书儿,在那里观看。刘奇叫了一声:“兄弟,公公、妈妈一向好么?”刘方抬头看时,却是刘奇。把书撇下,忙来接住牲口,牵入家中,卸了行李,作揖道:“爹妈日夜在此念兄,来得正好。”一齐走入堂中。刘公夫妇看见,喜从天降,便道:“官人,想杀我也!”刘奇上前,倒身下拜,刘公还礼不迭。见罢,问道:“尊人之事,想已毕了?”刘奇细细泣诉前因,又道:“某故乡已无处容身,今复携骸骨而来,欲求一搭余地葬埋,就拜公公为父,依傍于此,朝夕奉侍,不知尊意允否?”刘公道:“空地尽有,任凭取择。但为父子,恐不敢当。”刘奇道:“若公公不屑以某为子,便是不允之意了。”
即便请刘公夫妇上坐,拜为父子。将骸骨也葬于屋后地上。自此兄弟二人,并力同心,勤苦经营,家业渐渐兴隆。奉侍父母,极尽人子之礼。合镇的人,没一个不欣羡刘公无子而有子,皆是阴德之报。
时光迅速,倏忽又经年余。父子正安居乐业,不想刘公夫妇,年纪老了,筋力衰倦,患起病来。二子日夜伏侍,衣不解带,求神罔效,医药无功。看看待尽,二子心中十分悲切,又恐伤了父母之心,惟把言语安慰,背地吞声而泣。刘公自知不起,呼二子至床前,吩咐道:“我夫妇老年孤孑,自谓必作无祀之鬼,不意天地怜念,赐汝二人与我为嗣,名虽义子,情胜嫡血,我死无遗恨矣!但我去世之后,汝二人务要同心经业,共守此薄产,我于九泉,亦得瞑目。”二子哭拜受命。又延两日,夫妇相继而亡。二子怆地呼天,号啕痛哭,恨不得以身代替。置办衣衾棺椁,极其从厚。又请僧人做九昼夜功果超荐。入殓之后,兄弟商议,筑起一个大坟,要将三家父母,合葬一处。刘方遂至京中,将母柩迎来。择了吉日,以刘公夫妇葬于居中,刘奇迁父母骸骨葬于左边,刘方父母葬于右边,三坟拱列,如连珠相似。那合镇的人,一来慕刘公向日忠厚之德,二来敬他兄弟之孝,尽来相送。
话休絮烦。且说刘奇二人,自从刘公亡后,同眠同食,情好愈笃。把酒店收了,开起一个布店来。四方过往客商,来买货的,见二人少年志诚,物价公道,传播开去,慕名来买者,挨挤不开。一二年间,挣下一个老大家业,比刘公时已多数倍。讨了两房家人、两个小厮,动用家火器皿,甚是次第。那镇上有几个富家,见二子家业日裕,少年未娶,都央媒来,与之议姻。刘奇心上已是欲得,只是刘方却执意不愿。
刘奇劝道:“贤弟今年一十有九,我已二十有二,正该及时求配,以图生育,接续三家宗祀,不知贤弟为何不愿?”刘方答道:“我与兄方在壮年,正好经营生理,何暇去谋此事。况我弟兄,向求友爱,何等安乐!万一娶了一个不好的,反是一累,不如不娶为上。”刘奇道:“不然,常言说得好:‘无妇不成家。’你我俱在店中,支持了生意时,里面绝然无人照管。
况且交游渐广,设有个客人到来,中馈无人主持,成何体面?
此还是小事。当初义父以我二人为子时,指望子孙绍他宗祀,世守此坟。今若不娶,必然湮绝,岂不负其初念,何颜见之泉下?”再三陈说,刘方只把言支吾,终不肯应承。刘奇见兄弟不允,自己又不好独娶。
一日,偶然到一相厚朋友钦大郎家去探望,两个偶然及姻事,刘奇乃把刘方不肯之事,细细相告,又道:“不知舍弟是甚主意?”钦大郎笑道:“此事浅而易见。他与兄共创家业,况他是先到,兄是后来,不忿得兄先娶,故此假意推托。”刘奇道:“舍弟乃仁义端直之士,决无此意。”钦大郎道:“令弟少年英俊,岂不晓得夫妇之乐,恁般推阻?兄若不信,且教个人私下去见他,先与之为媒,包你一说是。”刘奇被人言成惑,将信将疑,作别而回。恰好路上遇见两个媒婆,正要到刘奇家说亲,所说的是本镇开䌷缎店崔三朝奉家。叙起年庚,正与刘方相合,刘奇道:“这门亲,正对我家二官人了。只是他有些古怪,人面前就害羞,你只悄地去对他说。若说得成时,自当厚酬。我且不归去,坐在巷口油店里,等你回话。”
两个媒婆,应声而去。不一时,回复刘奇道:“二官人果是古怪,老媳妇恁般撺掇,只是不允,再说时,他喉急起来,好教媳妇们老大没趣。”刘奇才信刘方不肯,是个真心,但不知什么意故。
一日,见梁上燕儿营巢,刘奇遂题一词于壁上,以探刘方之意。词云:
营巢燕,双双雄,朝暮衔泥辛苦同。若不寻雌继壳卵,巢成毕竟巢还空。
刘方看见,笑诵数次,亦援笔和一首于后。词曰:
营巢燕,双双飞,天设雌雄事久期。雌兮得雄愿已足,雄兮将雌胡不知?
刘奇见了此词,大惊道:“据这词中之意,吾弟乃是个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4 1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