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智囊全集-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定加强戒备,刺客如何能近身?即使刺客能突破曹操的卫士,曹操也一定会迁离到其他卧室,哪有再冒生命危险与刺客斗智的道理?
992、田婴 刘瑾
【原文】
田婴相齐,人有说王者曰:“终岁之计,王盍以数日之间自听之?不然,无以知吏之奸邪得失也。”王曰:“善。”田婴即遽请于王而听其计。王将听之矣,田婴令官具押券斗石参升之计。王自听计,计不胜听。罢食后复坐,不复暮食矣。田婴复请曰:“群臣所终岁日夜不敢偷怠之事也,王以一夕听之,则群臣有为劝勉矣。”王曰:“诺。”俄而王已睡矣,吏尽偷刀削其押券升石之计。王终不能听,于是尽以委婴。
刘瑾欲专权,乃构杂艺于武庙前,候其玩弄,则多取各司章奏请省决,上曰:“吾用尔何为?而一一烦朕耶,宜亟去。”如此者数次,后事无大小,唯意裁决,不复奏。
【译文】
战国时田婴(齐威王少子,孟尝君父亲,封于薛,号靖郭君)成为齐相后,有人对齐君说:“有关国家一年来的各项财政税收,大王应该拨出几天时间,听听官员的报告,这样才知道官员的忠奸、好坏。”齐王觉得有理。
田婴听说此事,也立即请齐王听取预算收支的报告,齐王答应后,田婴要各大小官员全部进宫报告,且准备好各种收支的详细单据文件。齐王听不胜听,吃过中饭又再坐下听官员报告,连晚饭都没时间吃。
田婴对齐王说:“各官员一年来日夜尽心督办的事,大王肯花一个晚上听完,这种精神必能使群臣更加惕励勤勉。”
不久,齐王累得睡着了,而有关官吏贪污不法的事件,齐王却丝毫听不出其中的漏洞缺失。齐王经过这次听政之后,大小朝政全交由田婴处理。
明朝宦官刘瑾想要把持政权,就先挑选一批杂耍艺人在武宗面前献艺,等武宗看得出神入迷时,就要各官员呈上奏章,请武宗裁决。
武宗说:“你拿这一件件小事来烦朕,朕要你何用,还不赶紧要他们走。”
反复几次后,日后大小朝政,都全由刘瑾做主,不再呈奏武宗。
993、赵高 李林甫
【原文】
赵高既劝二世深居,而己专决。李斯病之。高乃见斯曰:“关东群盗多,而上益发繇治阿房宫,臣欲谏,为位卑,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斯曰:“上居深宫,欲见无间。”高曰:“请候上间语君。”于是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斯:“可奏事矣。”斯至上谒,二世怒。高因言丞相怨望欲反,下斯狱,夷三族。
李林甫谓李适之曰:“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益国,上未之知也。”[边批:使金果可采,林甫何不自言?]他日适之言之,上以问林甫,对曰:“臣久知之,但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凿之非宜,故不敢言。”上以林甫为爱己,而疏适之,遂罢政事。
严挺之徙绛州刺史。天宝初,帝顾林甫曰:“严挺之安在?此其才可用。”林甫退召其弟损之,与道旧,谆谆款曲,且许美官,因曰:“天子视绛州厚要,当以事自解归,得见上,且大用。”边批:天子果欲大用,何待见乎?因绐挺之使称疾,愿就医京师。林甫已得奏,即言挺之春秋高,有疾,幸闲官得养。帝恨咤久之,乃以为员外詹事,诏归东郡。挺之郁郁成疾。
帝尝大陈乐勤政楼,既罢,兵部侍郎卢绚按辔绝道去。帝爱其蕴藉,称美之。明日,林甫召绚子,曰:“尊府素望,上欲任以交、广,若惮行,且当请老。”绚惧,从之,因出为华州刺史,绚由是废。
[评]
三人皆在林甫掌股中,为所玩弄而不知。信奸人之雄矣!然使适之不贪富贵之谋,挺之不起大用之念,卢绚不惮交、广之远,则林甫虽狡,亦安所售其计哉?愚谓此三人之愚,非林甫之智也。
【译文】
秦二世采赵高建言,不在朝廷会见大臣,凡事都由赵高决定。赵高听说李斯对此事有所批评,一天趁李斯生病前往探望时,对他说:“关东盗匪猖獗,皇上却征调徭役修建阿房宫,我想进谏,但又顾虑到我官位卑微。再说这也是你丞相的职责,你为何不进谏呢?”
李斯说:“我很早就想进谏了,可是皇上现在很少会见朝臣,常居深宫,我想说,皇上听不见;想谒见,又不知皇上何时有空。”
赵高说:“如果丞相有意进谏,我愿为丞相探询皇上何时有空,再禀告丞相。”
于是赵高等二世正与宫妃吃喝玩乐时,派人告诉李斯说:“可以求见皇上了。”李斯来到殿门求见,二世大为生气。赵高再向二世进谗言毁谤李斯,说他心怀怨望,有谋反的意图,二世听信赵高之言,将李斯打入大牢,诛灭三族。
唐朝人李适之(官刑部尚书,遭李林甫诬陷,仰药自尽)个性耿直。李林甫对他说:“华山蕴藏金矿,假如能开采,一定能充裕国家财政。”
一天李适之对唐玄宗谈到华山有金矿的事,玄宗问李林甫,李林甫回答说:“臣早就知道了,但华山乃陛下的本命,是王气的所在,不能随便开凿,所以不敢禀告皇上。”玄宗以为李林甫才是真正忠于自己,于是开始疏远李适之,而将政事交由李林甫处理,朝政因此一天天荒废。
天宝初年,玄宗曾问李林甫:“严挺之(名浚)现在哪里,他是个可堪任用的人才。”当时严挺之为绛州刺史。
李林甫退朝后,特地召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话旧事攀交情,他除了摆出一副诚恳真挚的表情外,并且赞许严损之的才干,日后必晋升高位。李林甫接着又说:“皇上非常关心令兄,何不请令兄找个理由回京,回得京来既能常常见到皇上,又能受到皇上重用。”
严挺之听从李林甫建议,假称自己得病,奏请回京就医。
李林甫就把严挺之的奏章呈给玄宗,并说:“严挺之年纪大了,又有病在身,皇上应该派个闲官给他,好让他能养病。”
玄宗听了,怅然叹息许久,于是任命严挺之为詹事,在东京养病。后来严挺之因始终得不到重用,反而真的生病了。
又有一次,玄宗在勤政楼大设乐工,垂下帘子观赏。正巧兵部侍郎卢绚骑马走过,玄宗非常欣赏卢绚的温雅含蓄,称赞不已。第二天,李林甫召来卢绚的儿子,对他说:“令尊一向名声清高,现在皇上想派任令尊到交州、广州一带,如果令尊怕路途太远,不妨以年老为由推辞。”
卢绚果真嫌路远,就听从李林甫的建议,结果被任命为华州刺史,从此不再被重用。
[评文]
李适之、严挺之、卢绚三人都被李林甫玩弄于股掌中而不自知,李林甫可说是一代奸雄。但如果李适之不怀贪求富贵的想法,严挺之不燃受重用的念头,卢绚不怕交、广两州地处偏远,那李林甫再狡猾,他的奸计也无法得逞。所以我认为是这三人太笨,而非李林甫聪明。
994、石显
【原文】
石显自知擅权,恐天子一旦入间言,乃时归诚,取一言为验,显尝使至诸官有所征发,先白上,曰:“恐漏尽宫门闭,请诏吏开门。”上许之,显于是故投夜还,称诏开门入,旦果有人上书,告显矫诏开宫门者,天子得书,笑以示显,显因泣曰:“陛下过私小臣,群下嫉妒,欲陷臣。”上以为然,愈宠信之。
【译文】
汉朝人石显(字君房)仗着权柄在握,专擅霸道,但惟恐有一天皇帝会听信左右而排挤自己,因此不时在皇帝面前设法表明自己的忠诚,用以试探行情。石显利用奉命到各官府协调调派事宜,请求皇帝说:“臣恐怕回宫时已过了午夜,那时宫门早已关闭,请准许微臣以奉皇上命令为由叫开宫门。”
皇帝答应石显的请求。
石显于是故意到半夜才回宫,然后以皇帝的诏命叫开宫门入宫。后来果然有人上书奏弹石显“假借诏命叫宫门”。皇帝看了奏章,笑着拿给石显看,石显趁机泣诉说:“陛下信任微臣,交付微臣重责,引起其他诸多大臣嫉妒,进而想陷害微臣。”皇帝以为其他大臣果真有陷害石显之心,因此愈加宠信石显。
995、蓝道行
【原文】
世庙时,方士蓝道行以乩得幸。上故有所问,密封使中官至乩所焚之,不能答。则咎中官秽,不能格真仙,中官以密封授道行,使自焚。道行乃为伪封付火,而匿其真迹,所答具如旨,上以为神,益信之。
[评]
蓝诈矣,然廷臣卒赖其力,假神仙以去严嵩,则诈亦有用处也。
【译文】
明世宗时,道士蓝道行因能占卜吉凶祸福,而深受天子宠信。
有一次世宗派宫中一名宦官,将一封密封的信拿到神坛前焚烧,接着询问神明的指示,蓝道行答不出,就将责任全部推给宦官,说宦官身上不干净,所以不能感应神明。
后来世宗又派宦官持密封信前往祭坛,宦官就将信交给蓝道行,要他亲自在坛前焚烧,蓝道行在宦官前面焚烧事先伪造好的书信,把世宗的书信藏起来,由于已经知道世宗信中所问的问题,所以蓝道行都能一一回答。
世宗因而认为蓝道行是神人,愈加信服。
[评文]
蓝道行是个会使诈的人,然而日后朝臣还是靠他假借神明力量除去严嵩。由此看来,会使诈也是能做好事的。
996、严嵩
【原文】
伊庶人为王时,以残暴历见纠于台使者,迫则行十万余金于嵩,得小缓。及嵩败家居,则遣军卒十辈造嵩家,胁偿金。嵩置酒款之,而好语曰:“所惠金十万,实无之,仅得半耳,而又半费,请以二万金偿。”因尽以上所赐金有印识者予之,既去而闻于郡曰:“有江盗劫吾家二万金去矣,速掩之,可获也。”郡发卒追得金,悉捕军卒下狱论死。
【译文】
明朝伊庶人为王爷时,因太过凶残暴戾,屡次遭到御史台弹劾,不得已乃派人送十万金贿赂严蒿,才得以稍减罪名。
严嵩被罢黜为平民后,伊庶人派十名军士,到严嵩家胁迫严嵩偿还以前收受的十万金。严嵩准备了丰盛的酒宴款待军士,并且低声下气的说:“我实在没有收取十万赠金,只有五万金,而其中的一半又拿去打通关节,现在请各位能体谅我的处境,准许偿还两万金。”于是拿出有皇帝赐金标帜的金锭交给军士。
军士离去后,严嵩立即向官府报案说:“有江洋大盗抢劫我家二万金后逃逸,如果立即追捕,一定能全部捕获。”郡守立即派兵追缉,不但收回失金,十名军士还全遭逮捕,并且下狱处斩。
997、吉温
【原文】
李适之为兵部尚书,李林甫恶之,使人发兵部诠曹奸利事,收吏六十余人,付京兆尹。尹使法曹吉温鞫之。温入院,先于后厅取二重囚讯问,或杖或压,号呼之声,所不忍闻。兵部吏素闻温惨酷,及引入,皆自诬服,顷刻狱成,而囚无榜掠,适之遂得免。
【译文】
李适之兼任兵部尚书时,和李林甫发生嫌隙,李林甫对他心生不满,于是派人揭发兵部考选单位不法图利的事件,逮捕兵部六十多名官吏,交付京兆尹审判。一连多日毫无进展。京兆尹派法曹吉温侦讯。
吉温来到厅堂后先要兵部的官员站在庭院中,而命人由后厅带进两名重刑犯,先进行审问,只见那两名罪犯,忽而被鞭打,忽而遭重物压身,哀号的声音,惨不忍闻。兵部官吏早听说吉温审案,手法残酷,等到官吏被带入厅堂后,为免受酷刑,都诬指自己不法,坦承有罪,只一会儿工夫全案就审理完毕,而人犯验身,也没有遭刑求的伤痕,李适之因此未受李林甫的陷害。
998、阳虎
【原文】
阳虎之败,鲁人闭门而捕之,围之三匝。虎奔及门,门者曰:“天下探之不穷,我今出子。”虎因扬剑提戈而出[边批:句有味。]。顾反,取戈以伤出之者,出之者怨之曰:“我非故与子友也,为子脱死,而反伤我。”鲁君闻失虎,大怒,问所出之门,有司拘之,不伤者被罪,而伤者独蒙厚赏。
【译文】
春秋时鲁国的阳虎发动内乱失败后,鲁人下令封闭城门搜捕阳虎。士兵与群众把阳虎层层包围住。
当阳虎突围到城门时,守门衙役对阳虎说:“现在全国的人都在围捕你,没有人肯救你,,但我愿意放你一条生路。”阳虎持剑带戈一出城门,却一个回头用戈把守城衙役刺伤后再逃逸。守城衙役埋怨说:“我和你素昧生平,只因同情你目前的处境,才网开一面让你逃生,想不到你却恩将仇报,反而用戈把我刺伤。”
不久后,守城衙役就明白为什么阳虎要刺伤他,原来鲁君接到阳虎逃跑的报告,勃然大怒,下令追究责任,派人把守城门的官员吏率全抓来问罪,唯有身上负伤的可以免罪,这名守城衙役便因身上有伤,而得到鲁君的重赏。
999、郭纯 王燧
【原文】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鸟大集。使检有实,旌表门闾。复讯,乃是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其后数数如此,鸟闻哭声,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评议]
田单妙计,可惜小用。然撒饼亦资冥福,称孝可矣!
河东孝子王燧家猫、犬互乳,其子言之州县,遂蒙旌表。讯之,乃是猫、犬同时产子,取其子互置窠中,饮其乳惯,遂以为常。
[评]
即使非伪,与孝何干?
【译文】
有个名叫郭纯的东海孝子,他母亲过世后,每当他思母号哭,他家庭院的上空就有大批的飞鸟聚集,一时传为奇谈。官府派员调查发觉确有此事,于是奏请皇帝,在闾门立旌旗表扬。后来,有人一再追查孝子飞鸟群聚的原因,原来是孝子每次号哭时,就把饼散撒在地上,飞鸟就争相来食,每次都如此,日后,飞鸟一听哭声,就群聚盘旋在他家庭院上空,并非是飞鸟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评议译文]
这原本是齐人田单欺骗燕人的计谋,用来欺骗乡民,实在是小用了。然而撒饼喂鸟也算是行善事、积阴德,就这点看,也还可以称孝子。
河东孝子王燧的家里,所饲养的猫狗,竟然猫哺犬子,犬育猫儿,官府听闻此事,也赐旌旗表扬。问及王燧,原来是猫狗同时产子,家人互调其子,日久也就哺育习惯了。
[评文]
王燧的做法有欺骗世人的嫌疑,竟然蒙赐旌旗表扬,这和孝顺有何相干?
1000、丁谓 曹翰
【原文】
丁谓既窜崖州,其家寓洛阳,尝作家书,遣使致之洛守刘烨,祈转付家,戒使者曰:“伺烨会僚众时呈达。”烨得书,遂不敢隐,即以闻,帝启视,则语多自刻责,叙国厚恩,戒家人无怨望。帝感恻,遂徙雷州。
曹翰贬汝州。有中使来,翰泣曰:“众口食贫不能活,以袱封故衣一包,质十千。”中使回奏之,太宗开视,乃一画障,题曰:“下江南图”,恻然怜之,因召还。
【译文】
北宋时丁谓(官至中书丞相,封晋国公,为一佞臣)被贬崖州(现在三亚市崖城镇)后,家人在洛阳,就命人送一封家书给洛阳郡守刘烨,请他转交家人。临行前叮嘱送信的仆人说:“一定要等到刘烨接见众僚属时,再将这信呈上。”
刘烨收到信后,不敢隐瞒,立即呈交皇帝,皇帝见信中丁谓一再自责,回顾过去曾蒙受皇帝的恩宠,训诫家人不可对朝廷心怀怨恨。不禁心生怜悯,就下令将丁谓改徙雷州(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中部)。
北宋时曹翰(曾随宋太宗平定江南)被谪贬到汝州,有一次太宗使臣路经汝州,曹翰见了使臣,流着泪说:“被贬到汝州后,生活窘困,家人几乎都活不下去了。这包袱中有以前穿过的一件旧衣服,烦您帮我典押十千钱。”使臣回宫奏报太宗,太宗打开包袱一看,里面是一幅题名“下江南图”的画轴,不由想起当年曹翰随自己平定江南的往事,一时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召曹翰回京。
1001、秦桧
【原文】
秦桧用事,天下贡献先入其门,而次及官家。一日,王夫人常出入禁中,显仁太后言:“近日子鱼大者绝少。”夫人对曰:“妾家有之,当以百尾进。”归告桧,桧咎其失言,明日进糟青鱼百尾,显仁拊掌笑曰:“我道这婆子村,果然。”
又,程厚[子山]与桧善。为中舍时,一日邀至府第内阁,一室萧然,独案上有紫绫缥一册,写《圣人以日星为纪》赋,尾有“学生类贡进士秦埙呈”。文采艳丽。程兀坐静观,反复成诵,唯酒肴问劳沓至,及晚,桧竟不出,乃退,程莫测也。后数日,差知贡举宣押入院,始大悟,即以此命题,此赋擅场,埙遂首选。
【译文】
南宋秦桧(字会之,在相位十九年,朝中忠臣几乎诛杀殆尽)把持朝政时,全国各地进贡皇帝的贡品,都要先送入相府后,再呈给宫中。一天,秦桧的老婆王夫人到内宫,太后向她抱怨:“这些日子,大尾的子鱼很少见到。”
夫人说:“臣妾家有,明日臣妾呈上一百尾子鱼给太后。”
王夫人回到相府后,把这事告诉秦桧,秦桧便责怪她说了错话。第二天,秦桧命人准备一百尾腌青鱼送入宫中,太后见了,拍手大笑说:“我就知道这婆子胡说,宫中都没有的东西,相府又怎会有呢?”
程厚(字子山)为中舍(官名,东宫属官)时,与秦桧来往密切。一天,秦桧邀他到相府,他被带到一间内室,室内陈设非常简陋,只见桌上放着一本淡青封面外镶紫边的书册,内容是题为《圣人以日星为纪》的赋,书尾有“学生类贡进士秦埙(秦桧孙子)呈”等字,文辞富丽。程厚不由坐下逐页翻阅,除了奴仆不断的送来酒菜,竟无人打扰。
到了晚上,程厚见秦桧仍未露面,只有告退,但心中一直不明白秦桧的用意。
几天后,程厚奉命主掌有关贡举考试的事宜,才突然了悟,于是就以那天在内室所见书册命题,这是秦埙所事先写好背熟的,果真让秦埙高中第一。
1002、李道古
【原文】
李道古便佞巧宦,常以酒肴棋博游公卿门。角赌之际,伪为不胜而厚偿之。故得一时虚名,而嗜利者悉与之狎。
【译文】
李道古善于奉迎谄媚,常常与朝中大官们喝酒、下棋或赌博。每次赌胜负时,又故意不胜,而付给对方许多赌金,所以一时颇得人缘。凡是贪求小利的大臣,都喜欢与他交往。
1003、邹老人
【原文】
邹老人,吴之猾徒也。有富人王甲夜杀其仇家李乙而事露,有司捕置于狱,以重贿求老人,老人索百金,怀之走南都,纳交于刑曹徐公。往来渐密,时留宿,忽中夜出金献徐,诉以内亲王甲枉狱,徐曰:“吾不吝为谋,然吴越事隔,何可致力?”老人曰:“不难,昨公捕得海盗二十余人,内两人吴产也,公第敕二盗,认李乙为其夜杀,则此不加罪,而彼得再生矣。”徐许之,老人退,又密访二盗妻子,许以养育,二盗亦许之。及鞫,刑曹问:“若吴人,曾杀人否?”二盗即招某月日杀李乙于家,掠其资。老人抱案还吴,令王甲之子鸣于官,竟得释。甲自狱归,遇李乙于门,竟死。
【译文】
吴州的邹老人是个聪明狡猾的人。
有个叫王甲的富人,趁夜杀了仇家李乙,但因事机败露,官吏把王甲抓了起来,关进监狱。王甲用重金贿赂老人,求他想办法救救自己。邹老人向王甲要了一百两银子,带着来到
南京。在南京,他结识了掌刑狱的官员徐公,两人交往渐渐地密切了。有一天,邹老人留宿在徐公家里时,半夜里他把这些银子献给徐公,并诉说自己的内亲王甲是个冤案。徐公说:“我是愿意为你效力的,但是,王甲是在苏州犯的案,不属于我们南京官署管辖,我如何为你尽力呢?”邹老人说:“这事不难办,昨天您不是抓来了二十多个海盗吗,其中有两个就是苏州人,您可以命令他俩承认李乙是他俩在夜里杀的,他们这样做并不会给他们罪加一等,而我那亲戚王甲就可以活命了。”徐公同意。
邹老人又私下里去探望那两个海盗的妻子,答应在两个海盗处死后,供养他们的家庭,条件是叫她们劝自己的丈夫招认李乙是他们谋杀的。那两个海盗以及他们的妻子也都同意了,等到再次审讯时,审官问:“你俩是苏州人,在那里杀过人没有?”两个海盗马上就招供说某月某日在李乙家里杀死了他,并抢走了他家的钱财。
邹老人便抱着这一案卷回到苏州,让王甲的儿子前去官府鸣冤。王甲竟因此得以释放。可是王甲从狱中出来回到家里,在家门口意外地撞到了李乙的鬼魂,最后还是给吓死了。
1004、狡讼师
【原文】
浙中有子殴七十岁父而堕其齿者,父取齿讼诸官。子惧甚,迎一名讼师问计,许以百金。师摇首曰:“大难事。”子益金固请,许留三日思之。至次日,忽谓曰:“得之矣。辟人,当耳语若。”子倾耳相就,师遽啮之,断其半轮,血污衣。子大惊,师曰:“勿呼,是乃所以脱子也。然子须善藏,俟临鞫乃出。”既庭质,遂以父啮耳堕齿为辩,官谓耳不可以自啮,老人齿不固,啮而堕,良是,竟免。
[评]
殴父而以计免,讼师之颠倒王章,可畏哉!然其策亦大奇矣。
【译文】
浙江中部有个做儿子的殴打自己老父亲,把老人的门牙都给打掉了。老人拿着被打掉了的门牙,到官府去告儿子的不孝。做儿子的害怕,便请来一位专管诉讼的师爷,求他指条生路,并答应事成之后给那位师爷一百两银子。师爷为难地摇摇头说:“这事不好办啊!”那个儿子又说可以给他增加些银子,再三恳求师爷务必帮忙,师爷这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