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囊全集-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854、张巡 种世衡
【原文】
张巡守睢阳,安庆绪遣尹子奇将劲兵十余万来攻。巡厉士固守,日中二十战,巡欲射子奇而不识,因刻蒿为矢,中者谓巡矢尽,走白子奇,巡乃使南霁云射之,一发中其左目,子奇乃退。
宝元中,党项犯边。有明珠族首领骁悍,最为边患。种世衡为将,欲以计擒之,闻其好击鼓。乃造一马持战鼓,以银裹之。极华焕,密使谍者阳卖之,后乃择骁卒数百人,戎之曰:“凡见负银鼓自随者,并力擒来。”一日,羌酋负鼓而出,遂为世衡所擒。
【译文】
唐朝张巡防守睢阳时,安庆绪(安禄山之子,安禄山称帝时封为晋王,后杀安禄山自立为帝,为史思明所杀)派尹子奇率十多万大军围攻。
张巡在城中巡视士兵,要他们加强守备,有一天之内交锋二十余次的记录。张巡想要射杀尹子奇,但又不认得他。就把蒿草削尖了当作箭,被射中的贼兵很高兴,以为张巡的箭已经用光了,跑去告诉尹子奇。城中才认出他的长相,于是张巡就要南霁云(为张巡将领,善射箭,与张巡同被害)射尹子奇。
南霁云一箭射瞎了他的左眼,尹子奇急忙退兵。
宋宝元年间,党项人侵犯边境,而其中明珠族的首领骁勇强悍,最令官军头痛。
种世衡想用计擒服他,听说他喜好击鼓,就命人打造一匹马,上有战鼓,外层镶银,极其华丽,暗中命人装扮成商人贩卖。接着种世衡挑选好几百名精壮善战的勇士,告诫他们说:“只要见到一个身负银鼓尾随我军的人,就予以活捉。”
一天,有一羌人背着银鼓外出,于是种世衡终于逮到明珠族首领。
855、裴行俭
【原文】
调露元年,大总管裴行俭讨突厥。先是馈粮数为虏钞,行俭因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赍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虏果掠车,羸兵走险,贼驱就水草,解鞍牧马,方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译文】
唐调露元年,大总管裴行俭征讨突厥。突厥先前曾因抢夺粮车而获胜,因此裴行俭命人准备三百辆假粮车,每车埋伏五名壮士,每人都拿着长刀、弓箭,粮车四周只派些羸弱的士兵随车队护粮,而精锐的主力部队却埋伏在后。
突厥兵果然前来劫粮,羸兵故意丢下粮车四处逃逸,突厥兵把粮车驾到水草边,解下马鞍,放马吃草,正要搬运车上粮食时,埋伏的壮士忽然由车中跳出,攻击突厥兵。突厥兵退败时,又被伏兵追击而至,几乎全军覆没。
后此,突厥兵便不敢再抢劫粮车了。
856、贺若敦
【原文】
后周时,陈将侯瑱等围逼襄州。贺若敦奉命往救,相持于湘、罗之间。初,土人密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瑱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装船伏甲士于中。瑱军人望见,谓饷船至,竞来取。敦伏甲尽擒杀之。又敦军数有叛人乘马投瑱者,敦别取一马,牵以趋船,令船中逆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使马畏船不肯上。后伏兵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附以招陈军,陈军竞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又尽杀之。以后实有馈及亡奔瑱者,并疑不受。
【译文】
南北朝时陈国将领侯瑱围攻北周襄州。贺若敦(北周人,为人聪明多计谋,屡立大功,后恃功骄横,被宇文护逼令自杀)奉命救援解围,两军在湘、罗一带对峙。
在贺若敦还未奉命前往时,当地百姓就常暗暗划着小船,装载米粮,鸡鸭等接济候瑱的军队。贺若敦了解这情形后,深感困扰。于是命人装扮成当地人,在小船内埋伏士兵,划向侯瑱的营区,侯军见小船来,以为是补给的船只来了,竟毫无防备的前来搬运食物。船内埋伏的士兵遂一拥而上,将前来取粮的敌军全部擒杀。
又,贺若敦的部队经常有士兵骑着马投降到侯瑱的阵营,贺若敦遂另外挑选一匹马,牵马走向船边,见马要上船就命人打它,反复再三,使马一见船就怕,不敢上船,然后命人埋伏在江边,再命人骑着怕上船的马伪装投降者,引诱陈军。陈军果然来牵马上船,但马儿怕再遭鞭打,不肯上船,这时埋伏的贺若敦士兵现身袭击,又大破侯瑱军。
自此以后,凡是当地百姓的补给船,或有真正愿意投降侯瑱军的,侯瑱一概不再理会。
857、李光弼
【原文】
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环不休。李光弼命索军中牝马,得五百匹,絷其驹而出之。思明马见之,悉浮渡河,尽驱入城。思明怒,泛火船欲烧浮桥,光弼先贮百尺长竿,以巨木承其根,毡裹铁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船不能进,须臾自焚尽。
【译文】
唐朝时史思明有一千多匹上选好马,每天分批轮流带到黄河南岸的沙洲上去洗澡,以展示他壮盛的军容。
李光弼教人把军中的母马都牵出来,共五百匹,把它们所生的小马全拴在城内,等史思明的马到了水边,就把五百匹母马都牵出去,母马不停的嘶鸣,引得史思明的马都浮水渡过黄河,全都被驱赶入城。
史思明知道后非常生气,想利用着火的小船,烧毁浮桥,李光弼得知史思明的阴谋,就事先积藏好几百根长竿,用巨大的木头抵住长竿的根部,用毛毡包裹着铁叉,安置在竿头上,如此一来,火船投水而下时,长竿叉住火船,使船不能向前漂流,而自行焚毁。
858、虞翻
【原文】
吕蒙既诱糜芳出降,未入郡城,而召诸将高会作乐。翻曰:“今区区一心者,糜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钥乎?”蒙从之,翻曰:“未也,设城中有伏,吾与将军休矣!”复将芳入城,而翻代芳教曰:“芳得间归,愿共死守,有能破吴军者,吾当低首拜之。”于是谋伏兵者皆前,翻尽按诛之,蒙乃入。
[评]
有此谋伏辈,南郡自足死守。未亏而下,芳真奴才也!总是玄德不定都荆州之误。
【译文】
三国吴大将吕蒙在得知糜芳已同意出城投降时,非常高兴,虽然还没有进城,就已召集将领们举行庆功宴了。
虞翻(字仲翔)说:“今天有投降之心的只有糜将军一人,至于城中其他人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还不能大意,何不先取得城门钥匙再说。”吕蒙表示同意。
虞翻又说:“慢着,如果城中有埋伏,你我贸然入城岂能安全?”于是要糜芳入城,虞翻则代替糜芳对城中人说:“我糜芳现在脱困回城,愿与城共生死,谁能阻挡抵御吴军,我就向他鞠躬拜谢。”
准备偷袭吴军的士兵纷纷现身上前,虞翻也就逐一诛杀,吕蒙才得安然进城。
[评译文]
有了这批计划袭击吴军的勇士,南郡一定能坚守不破。现在竟被糜芳出卖,不战而破,糜芳可真是个十足的奴才!这也怪刘备不定都荆州。
859、程昱
【原文】
昱,东阿人,黄巾贼起,县丞王度反应之。吏民皆负老幼,东奔渠丘山。度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因谓县中大姓薛房曰:“度得城郭而不居,其志可知,此不过欲掠财物耳。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吏民不肯从,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因大呼曰:“贼至矣!”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相随,昱遂与之共守,度来攻。昱击破之。
【译文】
程昱是东阿人,东汉末年黄巾之乱起时,东阿县县丞王度起兵反叛响应,官员百姓于是扶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
王度率兵出城后,往西走了五、六里,就将军队屯驻下来。程昱于是告诉县中的大族薛房说:“东阿县城已在王度掌握中,他却不住在城中,意思很明显,他不过是想抢夺财物罢了。我们何不相约返家,据城而守?”
然而官吏百姓都害怕,不愿回去。程昱又告诉薛房说:“这些愚民不足以商计大事。”
于是秘密派遣几个人骑马到东山上,高举着军队的幡旗,让薛房及百姓看得到,程昱就在一旁大喊:“贼兵来了!”然后下山趋赴县城,官吏百姓也都跟着奔回县城。到了城中,程昱就与吏民加强防御工事,王度起兵来攻,被被昱打败。
860、度尚
【原文】
桓帝延熹中,长沙、零陵贼反,交趾守臣望风逃溃。帝诏度尚为荆州刺史。尚至,设方略击破之,穷追入南海。军士大获珍宝。然贼帅卜阳、潘鸿遁入山谷,聚党犹盛,尚拟尽歼之。而士卒骄富,莫有斗志。尚乃宣言:“阳、鸿作贼十年,习于战守,我兵甚寡,未易轻进,当须诸郡悉至,并力攻之。军中且恣听射猎。”兵士大喜,皆空营出猎为乐。尚乃密遣所亲,潜焚诸营,珍宝一时略尽。猎者还,无不涕泣。尚乃亲出慰劳,深自引咎,因曰:“阳、鸿等财宝山积,诸卿但并力一战,利当十倍,些些何足介也。”众且愤且跃,尚遂敕秣马蓐食。明旦,出不意赴贼屯,贼不及拒,一鼓尽歼之。
【译文】
汉桓帝延熹年间,长沙、零陵蛮反叛,交趾太守逃逸。桓帝诏命度尚为荆州刺史。度尚率军大破贼人,一直把贼人追到南海边,虏获了大批珍宝。但为首的贼匪卜阳、潘鸿却逃入山区,气势仍然很盛。度尚想要再加以击杀,可是士卒们因已拥有许多珠宝,所以心情松懈,根本毫无斗志。
度尚于是宣布说:“卜阳、潘鸿作贼十年,深深了解攻守战术,今天我们兵寡力弱,不能轻易进攻,等各郡的部队前来会师后,再合力围剿贼人。”他又同时又说:“所有士兵可以在等待期间出营射猎。”兵士们听到后,无不欢呼叫好,全营的士兵都一呼而出。
度尚于是暗中派亲信偷偷到士兵的营房中放了把火,把他们所虏获的珍宝全部烧光,士兵们打猎回来,发现珍宝全化为灰烬,都难过得掉下泪来。度尚一一劝慰,并且深深自责,然后乘机对士兵们说:“卜阳等人的财宝堆积如山,只要诸位能同心力战擒下贼人,所得的财物要比被火烧掉的多上十倍还不止。现在所损失的,不必放在心上。”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又都振奋起来,度尚命他们喂饱马匹。第二天天一亮,出奇不意直捣贼窝,贼人抗拒不及,终于讨平群寇。
861、孔镛
【原文】
阿溪者,贵州清平卫部苗也。桀骜多智,雄视诸苗。有养子曰“阿剌”,膂力绝伦,被甲三袭,运二丈矛,跃地而起,辄三、五丈。两人谋勇相资,横行夷落。近苗之弱者,岁分畜产,倍课其人;旅人经其境者,辄诱他苗劫之。官司探捕,必谒溪请计。溪则要我重贿。而捕远苗之不可用者,诬为贼以应命,于是远苗咸惮而投之,以为寨主。监军、总帅,率有岁赂,益恣肆无忌。时讧官、苗,以收鹬蚌之利。
弘治间,都御史孔公镛巡抚贵州,廉得其状,询之监军、总帅,皆为溪解,公知不可与共事,乃自往清平,访部曲之良者,得指挥王通,厚礼之,扣以时事,通娓娓条答,独不及溪。公曰:“闻此中事,唯阿溪为大,若何秘不言也?”通不对,固扣之,通曰:“言之而公事办,则一方受福;不则公且损威,而吾族赤矣。”公笑曰:“第言之,何患弗办?”通遂慷慨陈列始末,公曰:“为阿溪通赂上官者,谁也?”通曰:“指挥王曾,总旗陈瑞也,公必劫此两人方可。”公曰:“诺。”
翌日,将佐庭参,公曰:“欲得一巡官,若等来前,吾自选之。”乃指曾曰:“庶几可者。”众既出,公私诘曾曰:“若何与贼通?”曾惊辩不已,公曰:“阿溪岁赂上官,汝为居间,辩而不服,吾且斩汝矣!”曾叩头不敢言,公曰:“勿惧,汝能为我取阿溪乎?”曾因阿溪,剌谋勇状,且曰:“更得一官同事乃可。”公令自举,乃曰:“无如陈总旗也。”公曰:“可与偕来。”少选,瑞入,公讯之如讯曾者。瑞屡顾曾,曾曰:“勿讳也,吾等事公已悉知,第当尽力以报公耳。”瑞亦言难状,公曰:“汝第诱彼出寨,吾自能取之。”瑞诺而出。
苗俗喜斗牛,瑞乃觅好牛,牵置中道,伏壮士百人于牛旁丛薄间,乃入寨见溪。溪曰:“何久不来?”瑞曰:“都堂新到,故无暇。”溪问:“都堂何如?”曰:“懦夫,无能为也。”溪曰:“闻渠在广东时杀贼有名,何谓无能?”瑞曰:“同姓者,非其人也!”溪曰:“赂之何如?”瑞曰:“姑徐徐,何以遽舍重货?”溪遂酌瑞,纵谈斗牛事,瑞曰:“适见道中牛,恢然巨象也,未审比公家牛若何?”溪曰:“宁有是,我当买之。”瑞曰:“败牛者似非土人,恐难强之入寨。”溪曰:“第往观之。”顾阿剌同行,瑞曰:“须牵公家牛往斗之,优劣可决也。”苗欲信鬼,动息必卜,溪以鸡卜,不吉,又言:“梦大网披身,出恐不利。”瑞曰:“梦网得鱼,牛必属公矣!”
遂牵牛联骑而出,至牛所,观而喜之,两牛方作斗状,忽报:“巡官至矣!”瑞曰:“公知之乎,乃王指挥耳!”溪笑曰:“老王何幸,得此荣差,俟其至,吾当嘲之!”瑞曰:“巡官行寨,公当往迎,况故人也!”溪,剌将策骑往,瑞曰:“公等请去佩刀,恐新官见刀,以为不利!”溪、剌咸去刀见曾,曾厉声诘溪,剌曰:“上司按部,何不扫廨舍,具供帐,而洋洋至此,何为?”溪、剌犹谓戏语,漫拒之,曾大怒曰:“谓不能擒若等耶?”溪、剌犹笑傲,曾大呼,伏兵起丛薄间,擒溪、剌。剌手搏,伤者数十人,竟系之,驰贵州见公,磔于市,一境始宁。
【译文】
阿溪是明朝时贵州清平卫的苗人,性情凶悍但才智过人,傲视当地的苗族。他有个养子名叫阿剌,具有超乎常人的体力,身上披着三重盔甲,手使长二丈长的矛,纵身一跃,就有三,五丈高。父子俩一谋一勇,合作无间,称霸苗人部族。邻近苗部而又势单力薄的老百姓,每年都要以畜产向他上供。对于往来路经苗地的旅客,阿溪也常指使其他苗人打劫。地方官员办案捕盗,也必定谒见阿溪向他请教,阿溪每次都要求重金酬谢,却诬指那些住在偏远地区,不听他使唤的苗人为盗匪,要官府抓来治罪。于是远地的苗人也都畏惧阿溪的威名,只好归顺投效,不但奉阿溪为寨主,让他统领苗人的军队。每年还都有各地苗族进奉财物,于是阿溪更加横行无忌,不时在官府和苗人间制造矛盾,借以坐收渔利。
弘治年间,都御史孔镛巡察贵州,风闻阿溪的胡作非为,便询问当地官军统帅,官员们却都为阿溪辩解。孔镛知道这些官员都不是能共事的人,就亲自前往清平,拜访苗族中良善的公正人士,于是认识了王通。孔镛对王通非常礼遇,常向他请教,王通也都一一详尽的回答,唯独闭口不谈阿溪的事。孔镛说:“听说在此地阿溪是老大,为什么你却如此神秘,不肯谈论阿溪的事呢?”
王通依然不发一言。孔镛再三逼问,王通才说:“如果我说了,御史能秉公处理,那是造福地方;否则不但损及御史威名,我的族人必遭其荼毒。”孔镛笑着说:“你直说无妨,不要担心我会不处理。”于是王通慷慨激昂的逐条列举阿溪的罪状。孔镛问:“为阿溪打通关节,行贿上级长官的人是谁?”王通答:“是指挥王曾与总旗陈瑞,御史一定要先收伏这两人,案情才能有进展。”
第二天,各官员如往日般入府议事,孔镛说:“我需要一名巡官,你们都上前一步,我要亲自挑选。”说完指着王曾说:“我看你可以。”众官员离府后,孔镛私下质问王曾说:“你为什么要和贼人勾结?”王曾大吃一惊,急忙辩解。孔镛说:“阿溪每年以重金贿赂官员,都是你从中拉的线。如今你还狡辩不服气,本官要杀了你。”王曾连连叩头,不敢再多狡辩。孔镛说:“你也不要怕,现在我给你立功赎罪的机会,你能为我擒下阿溪吗?”王曾先描述阿溪父子俩的谋勇,接着说:“如果能再有一位同事帮忙,我就能擒下阿溪。”孔镛要他自己推荐人选,王曾说:“没有比陈瑞更适合的人。”
一会儿,陈瑞入府,孔镛也如先前质问王曾般质问他。陈瑞频频回头看王曾,王曾说:“不必再隐瞒了,大人全都知道,现在我们只有立功赎罪,尽力来报效大人。”陈瑞也向孔镛说明要除去阿溪,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孔镛说:“你们只要诱他们走出营寨就可,我自有办法擒住他们。”陈瑞答应后,告辞离去。
苗人一向有斗牛的习俗,陈瑞先挑选上好的牛只,让它们散置路中,再命一百名壮士,埋伏在牛群四周,等布置妥当后,就入苗寨见阿溪。阿溪说:“怎么这么久都没有见到你?”陈瑞答:“新任的都御史刚到此地,实在抽不出空来。”阿溪又问:“新的都御史是怎样的一个人?”陈瑞答:“懦弱无能。”阿溪说:“可是我听说他在广东时,以杀贼出名,怎会懦弱无能呢?”陈瑞说:“那是同名同姓的人,并不是现在这位都御史。”阿溪说:“依你看,能不能贿赂他?”陈瑞说:“这事慢慢来,何必急着把宝物送走?”
于是阿溪替陈瑞斟酒,两人开始谈论斗牛的事。陈瑞说:“刚才在路上看到一头牛,猛一看像头大象,不知比起你养的牛如何?”阿溪说:“果真是好牛的话,我就买下它。”陈瑞说:“我看那牛贩好像不是本地人,恐怕很难强邀他入寨。”阿溪说:“我自己去看,顺便要阿刺也一起去。”陈瑞说:“那就把你所养的牛牵去,让它们较量一番,就可比出好坏了。”
苗人迷信鬼神,凡事都要求神问卜,阿溪用鸡卜卦,结果不吉利,又想到自己曾梦到大网覆盖在自己身上,害怕出寨不吉利。陈瑞说:“网是捕鱼用的,梦到网表示那头牛非你莫属了。”于是两人牵着牛并肩骑马出苗寨,来到那头牛所在的地方,阿溪非常兴奋的在一旁打量。两头牛正要打斗时,忽然有人上前报告巡官来了,陈瑞说:“你知道吗,新的巡官就是那个王指挥。”阿溪笑着说:“老王怎会有这个荣幸得到这差使,等他来了,我要好好取笑他一番。”陈瑞说:“巡官视察苗寨,你应当亲自前去迎接,更何况还是老朋友呢?”阿溪,阿刺准备驱马前去迎驾,陈瑞说:“请两位先解下佩刀,我怕新官见刀是件不吉利的事。”
于是两人解下佩刀后去见王曾。
王曾见了两人,很生气的质问阿溪:“上级长官视察苗部,为何不清扫屋舍,准备酒食,却还在这里闲逛。”阿溪等人以为王曾对他们开玩笑,根本不予理会,王曾大为生气的说:“你们以为我不能抓你们吗?”阿溪等傲然大笑。王曾大声喝令,左右伏兵一起现身,都跑来捉拿阿溪、阿刺。阿刺空手伤了数十名士兵,最后还是束手被擒。
于是快马解送贵州交给都御史,在市集杀死肢解,贵州境内从此又获得安宁。
武案卷二十四
【原文】
学医废人,学将废兵。匪学无获,学之贵精。鉴彼覆车,借其前旌。青山绿山,画本分明。集“武案”。
【译文】
学医会造成病患的伤残,学兵会造成士兵的死亡。但如果因此都不学,则将一无所获。应该追随别人的脚步,汲取别人的经验,才能发挥所学。
862、项梁 司马师
【原文】
项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每有大繇役及丧,梁常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边批:知兵者无处非兵法。]以知其能。后果举事,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部署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官,自言,梁曰:“某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故不任公。”众乃皆服。
【译文】
秦朝末年时,项梁(曾多次与秦军对抗,后为秦将章邯所败)是楚将项燕的儿子,曾经杀人,和哥哥的儿子项籍(即项羽)为了躲避仇家,在吴国定居。吴国的贤士大夫多出自他的门下。遇有重大的徭役或是喜庆丧事,也多半是由项梁主办。项梁暗中以兵法的原理和规则管理门下子弟。众人都知道项梁的才学。
后来陈涉(秦人,名胜)起兵抗秦,项梁便召集往日认识的豪杰官吏,告诉他们起事的计划,委派吴国的士大夫,收编各县的人马,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选派豪杰人士为军官,并让他们分别担任校尉、侯、司马。
有一个人没有分配到官职,便提出异议,项梁说:“有一天某家有丧事,要先生帮忙,结果先生没能尽力,所以不能派你为官。”众人一听,都佩服项梁的以才用人,而且对众人才能早已胸有成竹。
司马师(三国魏人,司马懿长子,字子元)暗中结交栽培一批死士,人数大约有三千人,散居各地。某日快天亮时,司马师下令各地死士集合,一天之内便全部集合完毕,却没有人知道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
863、李纲
【原文】
李纲云,古者自五、两、卒、旅,积而至于二千五百人为师,又积而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其将、帅、正、长皆素具。故平居恩威,足以相服;行阵节制,足以相使。若身运臂,臂使指,无不可者,所以能御敌而成功。今宜法古,五人为伍,中择一人为伍长;五伍为甲,别选一人为甲正;四甲为队,有队将正副二人;五队为一部,有部将正副二人;五部为军,有正副统制官;节制统制官有都统,节制都统有大帅。皆平时选定,闲居则阅习,有故则出战,非特兵将有以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