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碧海长天艳山河-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军骑兵苦苦缠斗。
本打算招降的辛兴宗一看辽军竟然主动进攻,前军还被分割包围,也豁了出去,一边派人去联络东路军支援,一边让焦安节、刘光国、冀景等骁将带领着剩余的兵马出击,和萧干大军死练,自己则亲自带亲兵上前督战。
王禀、王渊的前军还能坚持,可赶去救援的左右军却是损失惨重,放弃了步兵防守之利和辽军骑兵对攻,下场可想而知。战团已成乱局,双方几万士兵搅在一起,根本分不出敌我,宋军远程武器的优势更是无从发挥。等到杨可世帅军赶到,萧干不得已撤退之时,辛兴宗之西路军已损失大半,几成溃败之势。战后统计,马军战斗减员八千,步军减员一万八,所有参战将领个个带伤,王渊更是被刺两枪,身中十数箭,若非亲兵拼死救护,直接就交待在阵前了。
此役过后,西路军基本被打残,短期内根本无再战之力。相比起来,萧干那边却是损失小了许多,借着骑兵的高机动性,辽军只丢下了六千多具尸体和两千多名无法带走的重伤员。萧干捡了便宜,基本达成了战役目标,见宋军援军已到,再不耽搁,领着大军回撤涿州。
捷报后面跟着丧报,宋军统帅部的心情犹如坐了一回过山车。这本来也没什么,可是童宣帅对辽军实力的判断居然也坐上了过山车,一下子从自信满满跌落到灰心丧气的边缘,紧急下令东路军收缩兵力,紧守新城一线,没有命令不得再向北前进一步,西路军向新城靠拢,和东路军成犄角之势,整军修养。
童贯做出收缩兵力的部署之时,辽国那边却是形势急转。得到耶律淳篡位消息的天祚帝,哪里肯被自己的臣子压在头上,屁股后面追击的金兵还没打退,就传檄天德、云内、朔、武、应、蔚等州。合诸蕃精兵五万骑,约以八月入燕,对天锡帝兴师问罪来了。
而耶律淳这边本就年事已高,常年有病,听到自己的族侄真是无可救药,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想着自相残杀的事情,急怒攻心之际病势愈深。朝堂之上,因为大石新败,金兵威逼更盛,也是对迎拒天祚出现了争论。
李处温和萧干知道,天祚若来,第一个要倒霉的就是他们,李处温惶惶之际起了降宋之意,而萧干则顾不得再和宋军纠缠,急引军回燕,弹压奉迎天祚的势力。
萧干引军回燕,宋军这边却是没有趁机北进,童贯还没从西路军大败的梦魇中恢复过来。军报送上朝廷,不但把准备赶来赚取胜利果实的恽王赵楷吓的转回了京师,还把争权斗争的主战场同时送回到京师朝堂之上。因为童贯军报上把西路军大败的罪名,全都归结为都统制种师道和他的副手和诜(音shen,听来倒和后世乾隆的断背宠幸的名字一样,本是雄州知州,军中不知兵却主战的代表之一)指挥不利,军纪不严,还有通敌之意。好大的一顶帽子盖了过去。
=============迷瞪有话=============
(三章就干完了三场恶仗,情节还算紧凑吧?现在还远没有到拖沓的时候,敬请诸位读者大大继续观看后续故事。实际上采用文白夹杂后,迷瞪才发现,想拖沓都很难,文字本身的气势都一直拉着我拖不成。好了,我也别再多扯淡了,后面几章也是这样,如果您觉得这样不好,请在评论区不吝提出,我尝试着改。)
第四十四章 朝堂之上
军报送达,大宋京师朝堂之上,斗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比前线宋辽两军厮杀弱上半分。
少宰白时中作为蔡京的代言人,率领蔡京一党和太宰王黼,枢密使郑居中一派针锋相对。一边要保种师道,一边却想着把西军中蔡京的影子彻底抹干净。毕竟王黼这边官职压了白时中那边一头,而且还是军政二府大佬联手弹压,又有童贯的大帽子忽悠,天平开始慢慢向着对种师道不利的一边倾斜。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子赵桓的《燕云二阶攻略策》献上了朝堂,一时间朝野震动。当殿中承旨把太子赵桓的奏章念完之后,赵佶拍着龙案把一众大臣骂了个狗血淋头。当大臣们为争权夺利斗的你死我活的功夫,赵桓却把目光集中到了下一阶段的燕云攻略上,并提出了许多可贵的建议,和这些大臣比起来,孰优孰劣,高下立判。赵佶对着大臣们发脾气的时候,心里却是对自己的儿子变的这么能干喜不自胜。
太子的奏章一上,第一个倒霉的就是郑居中,作为主管军事的枢密院长官,居然到现在还对下一步如何行动没有一点谱,却像个乡野村妇似的为了一点点利益在朝堂之上喋喋不休。赵佶命他闭门思过三天的旨意一下,乖乖的把乞骸骨的奏章递了上去。赵佶见郑居中这么识趣,很痛快的给他加了个太保衔准其致仕。而太子赵桓在无人敢废话的情况下,顺利入主枢密院,权领枢密院事。赵桓随即上表荐嵩山崇福宫提举王襄,巴州通判宗泽。帝嘉许太子有识人之能,拟旨王襄除同知枢密院事,宗泽枢密院承旨统领枢密院诸房事。
宣和四年的夏日,大宋朝堂之上可真是精彩纷呈,蔡、王两党相持不下之时,太子赵桓却于无声中响惊雷,行指桑骂槐之计成围魏救赵之局,一举搬掉了恽王赵楷朝中的重要襄助,王党的武事依持国舅郑居中。看看王襄的履历,朝臣们自然明白了太子站在哪一边。
王襄,初名王宁,进士出身,大观三年,以集贤殿修撰知潭州,改兵部侍郎,使高丽。还对称旨,诏赐名襄。历工部、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坐荐引近侍,以延康殿学士罢知亳州;又坐交通郭天信落职,提举嵩山崇福宫。久之,起知郢州,复学士秩,寻加资政殿学士,徙知淮宁府。以言事忤王黼,复提举崇福宫。
这样一个拥有丰富从政经验,曾历任兵部和枢密院的人物,却和王黼交恶,当真是给赵桓当副手的不二人选。
赵桓身为太子没历过多少事,让他直接去管西府,那纯粹就是白给,自然要找些人来襄助。当初赵桓和江烈商量人选的时候,江烈就对这个王襄另眼相看。这个王襄不但有处理兵事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拥有着超凡的断事、执行能力。履历上记载,当年他权知开封府,到任时,诉讼浩繁,狱中积累千余人,他昼夜决遣,只用了四天就把一堆陈案给处理个干净,还没有一个上诉不服的。这样的一个人才,帮着赵桓处理繁杂之事再好不过,而赵桓只需把握住大方向,交待事情让他去办就行了。而王襄本身还是赵桓和蔡京私下协议时,蔡京提供的几个人选之一,这样赵桓不但得到了一个好帮手,在蔡京那边看来,太子还全了联手之义。
相比王襄,宗泽只能算是名不见经传,元佑六年的进士,历任县尉、县令,治理地方政绩颇佳,可朝堂之上却没人关注,惟一在朝堂之上露脸的一次就是在宣和元年,上书反对朝廷连结女直征契丹,结果被贬提举鸿庆宫,于是上表引退,拟在东阳山谷中结庐,以读书著述终老。可事与愿违,因在登州掖县县令任上得罪过某些权贵,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撤职并软禁在镇江,不得自由。两年后先后被委任为理教郎监理润州都酒税和巴州通判。
江烈自然知道宗泽的本事,但却不能直接对赵桓讲,幸好义父周侗和宗泽是忘年交,也有传授武艺之谊,江烈便把义父周侗对宗泽的推崇之词对赵桓讲了,力荐赵桓把宗泽调来作助手。赵桓那是对江烈言听计从的,自然把保举的表章送了上去。只不过对江烈坚持不去枢密院帮忙一事颇为不解,连声追问,江烈只是笑言自己已有计划,到时还需太子哥哥襄助。
太子入主枢密院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平息种师道功罪之议,朝堂之上奏对曰:“胜败本为兵家常事,况两路大军,东胜西败,双方各有损失,比较起来宋辽兵力损失持平之外,我军还占了新城的便宜,功过相抵之下还有微功。种帅经略西军多年,深知用兵之道,在军中颇有威望。虽曾持反战之论,但自战事开启之后,观其言行,已是用命,不复反战之论羁绊。临阵换帅,更是兵家大忌。是以,请陛下仍着其统兵,只需下旨申斥以示警醒即可。”
赵佶称善,另着枢密院抓紧部署下一阶段谋燕之事。师道之议遂止。
第二日,王襄这个工作狂人赴任,又过七日,老将宗泽竟也车船一千余里赶到,枢密院的办事效率得到显著增强,赵桓前面的《燕云二阶攻略策》也转变成一道道政令向各有司下达施行。
不用多想,此策自是出自江烈的手笔。内容主要有两部分,首先便是整军,其次才是下一阶段的进攻方略。
整军的内容包括统一思想、提升士气、前期会战经验总结、兵员补充、编制调配等等,其中犹以统一思想和总结两项为重。不但要让全军上下祛除轻敌思想,还要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为什么要打这场仗。方法就是宣传燕云之地对大宋的重要性,辽军百余年来杀我军民、掳我百姓、抢我财富、辱我朝廷,奴我同胞之类的,把全军上下仇恨的火焰全都忽悠起来,以达成同仇敌忾的思想统一。至于不战纳降的想法则更是不能要,作为军人只需考虑如何把敌人打趴下的事,招降的事那是该高层和政治家去关心的。思想统一了,士气自然就提了上去。
西军从西北山地猛然转战到平原之上,过去的许多战法根本就不再适用,所以前期在这方面吃了不小的亏。前期会战经验总结主要就是针对这点而来,要求从营指挥使一级开始,全都要作总结,并根据心得体会向上提出适合平原会战的建议。而士兵也需参与本指挥内的讨论,然后形成统一意见稿由指挥使转呈帅府。
只要做好了这两条,军队从上到下思想统一,战术优化之后,下一阶段的燕云攻略必将事半功倍。
至于下一阶段进攻方略,则由之前的招降为主军事为辅改成军事手段和文事手段并重。在严禁军事指挥员参与招降一事的同时,由宣抚司衙门统一对大辽天锡朝进行招降,并以拉拢、策反官员武将为重。
而战略眼光更要放远,攻略目标不仅限于辽析津府(辖燕京、涿、易、檀、顺、景、蓟州),若攻击和招降顺利,还应着眼于收复平州路(辖平、滦、营三州),若得手,稳固阵线后,西图辽西京道的奉圣、归化二州、慰、应二州路。
有此议还拜赵佶之赐,当年宋金谈判之时,整个朝廷没人仔细去研究燕云十六州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区划,赵佶给使者的手谕中提到的仅仅是“燕京并所管州城”,而当时平、滦、营三州已不在燕京辖下,改成了平州路,幸亏谈判代表赵良嗣加进去了一个“云中”,也就是已经被改称辽西京的大同。所以当初阿骨打答应了“燕京旧地”和大同,而平、滦、营三州则不愿意给。为了弥补这个错误,宋庭官员费尽心力的重新界定燕云十六州的概念,索性给说成五代以来被夺走的所有汉家土地,一下子整出十七州来。金人见宋人屡屡放自己鸽子不说,现在胃口还越来越大,一气之下,不但平滦营三州不给,连大同也不给了。
这叫个什么事,自家人漫不经心办的糊涂事,还得自己擦屁股。金人这次来朝再约夹击,口风有了些松动,宋庭认为这是个机会,若是利用自己的力量,先把平州路和西京道两州两路占了,到时再陪些钱财给金国当作地租也就了事了。时辽西京大同已入金手,宋若得西京道两州两路,或可与金谋议西京。
就在枢密院一条条军事政令有条不紊的向大军和后备协从单位发出的时候,太子赵桓的一封亲笔信也悄悄的送到了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童贯的手中。
无他意,拉拢童宣帅而已。毕竟童贯才是宋辽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手握统兵大权,没他配合还真是玩不转。赵桓在信中言辞恳切,态度恭谨。先是追忆了童太师抚边二十年,功劳、苦劳、疲劳全都有份,接着又言辞灼灼的保证,若得成复燕大功,定会力促封王之事,最后又隐讳的把王黼等人的昏聩无能损了一通。
大家都是明白人,赵桓的意思讲的也很清楚。你童贯忙来忙去,不就是想封王吗?只要你能得成大功,不管傍谁还能跑了你一顶王爷的帽子去?王黼虽然现在用事,可咱家却是太子,只要王黼和老三赵楷掀不翻咱,早晚都是登大宝的人。只要不是脑子太笨,有点长远的眼光,也该知道转头来抱我的大腿才是,不比吊死在王黼那个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老王八身上强太多了?
自打郑居中被迫致仕,太子入主西府之后,童贯就一直心怀忐忑,坐卧不宁。如今拿到赵桓的亲笔书信,一下仿佛吃了兴奋剂一般,迟疑焦虑一扫而空,代之以神清气爽,踌躇满志。赵桓不但给自己指了一条光明大道,最主要的还是并无谋夺自己手中权力之意,仍是支持自己担任伐辽统帅博取大功的。至于王黼,让那老王八去死好了,爷们要不是为了封王之功,谁会和他虚与委蛇?
(请收藏推荐支持,谢谢。)
第四十五章 兵临城下
被杨可世谓之铁石心肠的岳飞,这回可真是被冤枉了一回。虽然也带兵讨过土匪,但那些小打小闹根本无法同这次袭杀辽军渡河部队相提并论。初次打这么大的仗,十九岁的岳飞还显得有些稚嫩,最起码他忘了自己的部下大多出自定州本地的乡民。定州是辽人打草谷的重要掳掠之地,这些人世居宋辽边境,几乎每个人的家族都有辽人欠下的笔笔血债。岳指挥带着他们潜行至前线,创造了这样一个手刃辽狗的机会,仇恨的火焰早就让他们失去了最后的理智,在岳飞没有回过神来之前,就把还喘气的辽军残余宰了个干干净净,只有岳飞亲自俘虏的耶律宁得以幸免。
收拢部队,把战死的八名兄弟安葬,做好标记之后,岳飞在剩余的五百一十二名部下面前,大声宣读了自己大意忘申军纪之责,然后解开铠甲战袍,伏在大石之上,让汤怀在其背上抽了二十鞭子。鞭鞭见血,众人无不落泪,转过头去不忍再睹。全军跪请与岳飞同罪,甘受责罚,岳飞却言军令不申,罪止在主将,军士却是无过,然今日军令已申,若以后再枉杀俘虏,当以军规重责,全军皆肃然称是。
张显一边给岳飞上药,一边笑着说道:“还好大哥你知道下面还要行军,没让三哥用军棍打你的屁股,不然马都骑不成,还得找人来抬你。”见岳飞回头瞪了他一眼,赶紧转开话题说道:“你说二哥独自在家留守,一旦听说咱们打了这么一场过瘾的大胜仗,那还不得跳脚骂人啊?”
岳飞轻笑了一下道:“让老二留守,他最多也就是骂两句,若是让你和老三留守,你们两个只怕是早就妄自偷营溜号了。”
张显笑了一下,显然岳飞看准了他的脾性,接着问道:“那咱们下一步怎么办,真的要去涿州吗?朝廷大军西线新败,看他们的动向,怕是一时半会儿不会再向北挺进了。”
岳飞道:“去。涿、易二州太过重要,谋取燕京之前必须拿下。老五称涿州留守郭药师可以争取,咱们先不去管他,我和老三带步卒换装潜进涿州就粮,你和吉青带好马军,在涿州外涿水、胡梁河一带机动潜伏,所有的军粮全都留给你们。朝廷若是能纳降郭药师部也就罢了,若是不能,说不得咱们给他来个城内开花,先把郭药师的脑袋割下来再说。”
当岳飞、汤怀带着四百劲卒混入涿州之时,岳飞还不知道自己的表功文书已经批复下来,转官武节郎(武官三十八阶),授河北西路军正将,暂归河北、河东宣抚司衙门节制,现令其自主率部游击边地,待归建后岳飞所部转禁军,再行编制。说是令其在宋辽边境自由行动,实在是因为联系不上他和他的部队,只得下了这么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先把手续补齐了,到战后表功记录的时候上上下下都能糊弄全乎了。
朝堂之上,太子横空出世,捡了个大便宜,但王黼那边毕竟实力不凡,在江烈怂恿,太子府詹事耿南仲出面斡旋之下,王黼、蔡京、赵桓三方达成妥协,刘延庆带本部一万兵马加入前线兵团之后,由刘延庆任河北、河东路副都统制,与种师道共同指挥大军作战,作为太子府这边的附加条件,殿前马军副都指挥使刘锜也被派往前线,担任大军统帅部的行营参军,也就是参谋长。高俅没想到这块大蛋糕还有殿帅府的份,很是对太子赵桓感恩戴德了一番。
此时各部增援的宋军也已到达前线,宋辽前线已经聚集了二十余万大军,可以说除了留守西夏边境的三万西军和拱卫东京的禁军部队之外,宋军的大部精锐都投入到了伐辽复燕之役中。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豪赌,原本的历史上,这次豪赌宋朝是血本无归,最后是靠着每年一百万缗的代税钱才赎回燕京并六州之地的。最为不堪的是,宋军的精华在此役中损失大半,及至金兵南下,已经没有多大力量去抵抗了。如今历史已经改变,等待宋军的还会是大败亏输吗?
这一通乱事忙完,时间也过去了一个多月,天锡帝耶律淳在六月里病入膏肓,回天乏术,眼望着破碎的山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遗言把皇位传给天祚帝的儿子秦王。
这时奚六部大王萧干已带兵回到燕京,看准机会把狼子野心暴露了出来,拥立耶律淳之妻萧徳妃普贤女为太后,摄军国大事,改元德兴。反正秦王这会儿还跟在他老子天祚帝身边,燕京这边的事就归他们萧家人做主了。
萧太后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兵败白沟的耶律大石给软禁了起来,第二件事就是上表宋庭乞和,表章没过雄州,就被童贯严词拒绝了。萧干这边则是忙着挥舞屠刀,疯狂的屠杀打压忠于大辽正统的官员势力。
大辽只有两大姓,一曰耶律,一曰萧,奚族被契丹征服后,以奚族为后族。辽太祖甚慕汉高皇帝,让耶律兼称刘氏,以奚臣乙室、拔里比做汉之萧何,后族遂改萧姓,以兰陵为郡望,附会为西汉宰相萧何的后裔。如今奚族要反水夺权,自然首先要对耶律姓和对耶律姓效忠的人下手。
当初和萧干一起联手推耶律淳上台的李处温,成了第一个牺牲品。耶律淳死前授其番汉马步军都元帅,萧干哪肯头上还坐着这样一个分兵权的,先是追回元帅劄子,接着便以李处温暗通童贯,欲挟持太后纳土归宋问其罪。及至太后面前辩解,萧太后对其怒骂,大概意思是:“都是你父子逼着我老公坐上了帝位,不然我老公还能留个亲贤的名声,现在你还想挟持我,死去吧你!”李处温父子就这么被干掉了。其实他也不是什么好鸟,拜相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就搜刮了一笔巨额财富,把抄家的辽军都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么能捞钱的。李处温父子被杀后,萧干连带着对所有汉军汉官都不再信任了,不少汉军官兵被牵连波及,这其中就有涿州留守郭药师。
六月壬寅,王黼拜少师。得了好处的王黼,又见耶律淳已死,在太子的催促之下,遂于七月丁巳朔日复命童贯、蔡攸治兵,麾军北上。这已经比原史提前了二十五天,而接到命令的大军,已经理顺了关系,随即便开拔进兵,更是比原史提前了足足三个月还多。可见因为内耗,宋军在原史中损失了多少时间,贻误了多少战机。(历史已经改变,以后会很少提及原史了)
童宣帅向太子效忠后,经太子劝解督导,已经放下了心结,把大部的指挥权重新下放给种师道,自己则主要担负大军后备事宜,反正若复燕,首功还是自己这个宣帅的。
前期的经验总结成效颇丰,大军的作战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战术指挥上也根据平原作战的特点改进了许多。种师道如今手中兵力更足,排兵布阵上更是宽裕。依然把部队做了分割,不过这次却是分成三个集团,东线军团七万人归杨可世指挥,西线军团七万人归刘延庆指挥,剩余的约七万兵马由种师道领中军亲自指挥,跟在东西两线军团之后做战略总预备队。
具体战术方面,东西两线军团要多派马军百人队,在大军行进路线前后游弋侦查,发现敌踪除了回报本军之外,还要敢于观敌强弱,敌强则扰,敌弱则歼。而军团本军仍分诸军,但诸军之间的距离被大大缩小,以达到能相互配合,遇敌能迅速救援或围歼来犯之敌的目的。而三大军团排成一个紧密的品字阵形,相互间距离也拉的很近。简单点说,这次进兵的根本基调就是,以东西两大军团发动钳型攻势,另一军团辅助,结成三个大铁桶,慢慢向前滚动攻击,不给敌利用骑兵高机动性的优势分而击之的机会。层层推进,就是要用绝对的优势兵力碾死对手。大军旌旗所指,辽地汉儿纷纷高举义旗呼应,或为先导,或为策应,或袭杀州府以迎王师。
面对这么强大的威逼之势,涿州留守郭药师终于撑不住了,趁着萧干带军回燕京夺权之机,接受了宣帅府的招纳,囚监军萧余庆等,遣团练使赵鹤寿帅精兵八千,铁骑五百,一州四县(含易州,在大辽区划中是易县,归涿州辖)奉使来降。
郭药师渤海铁州人。辽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渤海人高永昌杀辽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称大渤海国皇帝,改元应顺,占领了辽东五十余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