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碧海长天艳山河-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禀仰天大笑道:“哈哈,你找别人吧。某已立志死于此,定不会活于你后。不过你且安心,某死前,定会将这望远镜砸的稀烂。”
折可存也是沉声说道:“某亦是此意。金狗上来了,请两位兄长给某押阵,看我杀敌。”
急促的哨声再次响起,兵士们从掩体中鱼贯而出,进入战斗位置。虽然折可存的部下还不太适应这般哨音指挥,但有哨音提醒,再加上指挥官大声呼喝,反应还都算是跟得上。
城头之上不但加建了许多混凝土工事,而且在这些工事之上还覆盖了装满土的麻袋做保护,金兵的石弹雨虽然犀利,但城头工事并未造成什么大的损害。
“七梢炮准备――放!”
“五梢炮准备――放!”
……
一道道黑影从太原城头飞向冲向护城壕的金兵人群,半空中还拉着幽幽的蓝光。
轰――
黑影落地,轰然炸开一团火焰,爆炸中心周围的十几号金兵立时变成火人,炸开的陶瓷碎片威力却是不大,只捎带着削翻了几个。
嘶声力竭的惨嗥,痛苦的在地上翻滚,可是那些附着在身上的火焰却是怎么也不肯灭,不稍片刻,中招的金兵就停止了呼喊,倒闭而亡,只不过尸体上的火焰依旧熊熊燃烧着。
“火油弹!速退!”
金兵的第一波进攻刚刚开始便戛然而止,面对如此恐怖的东西,撤退的号角一响,金兵如蒙大赦般的迅速撤回本阵,比刚才冲锋之时亦是快了不少。
金兵中辽之降将不少,自有识货的,知道这就是宋军的攻守利器火油弹,宋臣曾公亮的《武经总要》中就对此有详细解说。宋人傻的可爱,这部详细反映宋朝军事制度、行军宿营、古今阵法、通信侦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战、武器装备等,特别是在营阵、兵器、器械部分,每件都配有详细插图的军事巨著竟然不知严密保护,以致渐渐变成了半公众的书籍。其实,说到底这还是和宋朝以文置兵的国策有关,宋仁宗下旨编这套书的用意就是给那些不知兵的文人统帅当参考书用的。
这猛火油就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煤油,提炼之法早在唐朝之前就发明了,唐朝时更已经用于军事,到了宋朝在军事运用之上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京城汴梁的军器监中就有专门加工“猛火油”的工场。《武经总要》中就对猛火油如何提炼以及适合制造什么武器,如何应用等讲的十分详细,不过很不幸,即便是这样,辽人和金人也造不出来,一是没有原料,二是提炼的相关配套技术不懂,提炼设备也不会做。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科技差距就是如此巨大,不是读两本汉籍就能弥补的,那是全方位的落后。
这火油弹就是用陶罐或铁罐装满猛火油,封闭好,点燃油布抛掷出去,以其猛烈的燃烧效果焚烧敌军战具用的,因为爆炸威力不大,一般不直接用来攻击敌军兵士。只不过太原城中的这些火油弹却是特制的,卢俊义听从他那个宝贝师弟江烈的建议,让专业兵士在每个火油弹中加入了一半容量的白糖。
面对如此恐怖的东西,金兵费尽心力制作的几十部洞屋差不多已经派不上太大的作用,看看那强悍的燃烧能力,没几个金兵会愿意待在那个活动棺材里面祈祷洞屋不被火油弹击中。以木材填壕沟之法也是行不了了,只能虾蟆车土攻,一点点的用土和尸体填平护城壕。除此之外,攻城兵士也必须分散的更开,密集队形实在和送死无异。
分散队形即意味着金兵的攻城力度减弱,这倒是正和宋军的意,虽然有王襄主持兵部多方照应,但运到太原的火油弹终归是有限,必须省着用。一上手便给金兵来这么一出下马威,就是为了迫使金兵分散队形,从而使城防压力得到有效减弱。同时,这也造成了一个必然的结果,持久战。
经过短暂调整,牛角号声再次响起,散列开的金兵如同潮水般的冲来。一队队金兵奔到护城壕边,投下梯子,手脚并用的爬到壕沟对岸,刚一冒头,迎接他们的就是一阵箭雨。
壕沟未填平,攻城车、云梯都过不来,只有蚁附攻城一途。蚁附攻城就是拿人命往上填,压制城头守军,掩护后面的虾蟆车队填沟。曾经纵横驰骋的契丹铁骑,此时却变成了前驱的炮灰,英勇无比的冒着泼天的箭雨搭着梯子向城头爬去,城墙下是女真军官举着盾牌挥舞着军刀不住的大声喝骂催促。
哗――
滚烫的热油兜头浇下,爬在最上面的,惨叫声都来不及喊出口,浑身已然皮肉尽烂,跌落城脚下时已是一堆发红的骨头挂着串串烂肉冒着阵阵青烟。同梯的伙伴也好不到哪去,幸运的直接摔死,不幸的冒着满身的血泡在地上痛苦的扭曲,喉咙间发出的已不似人声。女真指挥官也被飞溅的滚油烫的跳着脚的嗷嗷叫,城头前出的敌楼上射来一支弩箭刺穿了他的背心,结束了难听的嗥叫。
折可存在城头来回奔波穿梭着,不时的停下来观察、呼喝。
“稳着点,别把滚木投竖了。”
“滚油省着点浇,哪里吃紧浇哪里。”
“你!怎么指挥的?快去,每个垛口放两个枪兵,金狗露头就捅,第一个捅空了,第二个补上。”
“哈哈,弟兄们,过瘾不过瘾?金狗行蚁附攻城,就是排着队给咱们杀的。手别软,看准了再捅,给死难的乡亲们报仇啊。”
喊杀声、兵刃交击声、惨叫声、军鼓声……
太原四面城墙沐浴在血火之中。一只苍鹰盘旋在太原城上空,冷眼观瞧着下方,它可能是在感叹,人类不愧是万物之灵,自相残杀也能打出这般大的阵仗,根本就不是两支苍鹰为争交配权,虚张声势的啄个两口能够相比的。
十二月二十二,即太原城同外界失去联系的第三天,燕山方向又传出一个惊天的噩耗,隐忍多日的金兵猛然发力,一举突破了古北口关隘,金国东路大军遂长驱直入,侵入燕山腹地。
第一百零七章 绝不投降(三)
“小烈,你千万不要出事啊。”
没有责难,没有惊慌失措,十二月二十三日夜,还在枢府紧张忙碌的赵桓接到燕山古北口失陷的八百里加急军报之后,说出的第一句话却是对兄弟浓浓的挂念。
崔灿见到赵桓如此,心中登时一热,压抑了一番情绪后才恢复淡定对赵桓说道:“殿下不必太过担心,燕军天下强兵,即便让金兵攻入腹地也不会一溃千里。江大人狩牧燕山,定会和金兵周旋到底,牢牢的将东路金兵牵制在燕山府路一线。我们只需督促河北东西两路兵马严守故宋辽边界一线,力阻金兵南下。有强大的燕军在北牵制金军,河北防守之压力不会太大。不过,北京留守王安中嘛,此人……必须派得力之人前去督抚两路兵事,还要有擅兵之将相佐。”因为是在公事场合,所以即便说的是自己的五哥,崔灿也不能乱叫,还得老老实实的称官职,对赵桓,太子哥哥的叫法就更不行了。
其实这个问题赵桓早就想过,只不过率臣一事已经完全超出了枢府的职权范围,虽然枢府现在强势,但在这个层面上还是需要慎言的,御史台那面已然是蠢蠢欲动。现在形势危及,赵桓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只不过回头去想派何人去却又是一阵头疼。
有能力和影响能镇住两路的人物最好的选择是朝廷派出使相,但掰着指头算算,朝堂之上的宰执有一个算一个,除了资历浅薄毫无影响力的新任门下侍郎吴敏之外,其他人全是主和派,而且是只对溜须拍马,钩心斗角拿手,对兵事一道半点不通。皇子当中倒是有老三和老九合适,但观其过往表现,老三赵楷定是无胆出巡的,至于老九赵构,这么一个野心勃勃又狠毒异常的人物,赵桓根本就拿不准派他出巡后,他能干出什么事来。算来算去也就只剩下现在的河北、河东宣谕使宇文虚中了,虽然他也是个主和派,不知兵事,但却是个有胆之人,给他派个擅兵的大将相佐,还是可以的。
领兵之人现成的,现任河北东路提辖兵甲韩世忠。自从结实了岳飞、郭药师等人,韩世忠仿佛一下子交上了官运,跟着刘延庆转归永兴军路不久,便被兵部调往河北东路任职,接着便是剿匪、靖安地方,屁股底下像坐了火箭一般,哪回转迁都少不了他,积功也是照单加级,至如今已是升到右武大夫(武阶十四),和岳飞的官阶都持平了。韩世忠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是朝中有贵人相助,对江烈兄弟等人自是感激不禁。河间府比邻燕地,双方关系又这么好,军事交流方面的事情自是频繁。
当赵桓在枢府盘算着两河路率臣人选的时候,皇宫之中也在召开紧急会议。此次会议是赵佶接到皇室秘密情报机关急送的燕山军报后紧急召开的。与会的人员除了赵桓之外的其他宰执,还有致仕的蔡京、王黼,转了闲职的蔡大官,以及梁师成、李彦、杨戬、高俅等人,可以说,除了还在回京路上的童贯,赵佶的好哥们差不多全在。
时年四十三岁,头晚还临幸了一个处子秀女的大宋官家赵佶说:“朕今年迈,倦于勤政,适逢近日又染风寒,通体乏力,更无法任事。然国事艰难,诸般军国事皆需当机决断,不可弛废。诸君皆社稷之臣,可有善法解朕之忧?”
话已经说的如此明显,只不过这次却是怪哉,平日颇能领会圣意的一帮大臣们全都选择了沉默。不是他们不知道赵佶想干什么,实在是这件事太大,不是人臣能言的,而且也没谁愿意做这个出头鸟,第一个跳出来,谁知道因为接这一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下场。
赵佶又气又是失望,索性把军报摔给众人,哀叹一声:“不想金人竟如此对我?”话一说完,便憋住一口气翻身躺倒晕了过去。
又是传太医,又是叫魂,殿中好一通忙活之后,赵佶才悠悠醒转,推开把脉的太医,提笔在御札上写了五个字“传位于太子。”
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近一刻钟后,少宰李邦彦才打破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压抑,低声问道:“如何行事?”
只这么一句话,就让赵佶胸中郁闷尽消,真是太会来事了,不愧是自己最知心的浪子宰相。一句话不但宣告是不是传位于太子没有再讨论的必要,而且还着实问到了点子上。这样的局势,太子能愿意接受内禅吗?不愿意的话,那就必须使些手段了。
十二月二十二日,燕山古北口陷落,这件注定要在战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大事件,却是充满了许多令人疑惑和不解的地方。虽然金兵突然发力,但燕军在古北口一线崩溃之前并未表现出什么不支,为何只因司马台一处陷落就全线败退了。司马台,潮里河过燕山山脉入燕之地,离古北口仅十二公里之遥,乃是古北口一线燕军主力雄飞军的防御重点之一,为何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防守该地的两千燕军突然放弃阵地逃跑。更为奇怪的是,后人研究燕军解密的档案,竟然找不到当时负责司马台守备领军之人的资料,部队番号也是查不到半点线索。还有一件蹊跷的事,古北口一线守军溃退之后,虽然档案中记的是慌不择路,但在短短三个时辰之内,从古北口一线溃退的燕军就全部逃回了近四十公里之外的檀州,并重新完成了集结。
太多的疑点存在,让许多后来的战史研究者都在其中嗅出了浓浓的阴谋味道,只是不管是燕军还是燕山官方,给出的正式说法就是如此,至于司马台守将则是说在以后的战斗中为国捐躯,当时的资料档案又毁于战火,本着逝者已矣的人道原则,燕军方面就下令禁止了有关的调查,时过境迁之后,也就没人再知道当时司马台守军的具体资料了。
作为战史研究,安坐在办公室内,喝着香茶翻着资料,当然和战争状态下完全不同,何况,战争双方的情报都是片面的,谁还能在那种纷乱的情形下顾及的那么全面。在金兵看来,就是燕军顶不住金兵突然发起的强大攻势,一处守军逃跑,迅即引发全线崩溃。有了榆关会战的教训,金兵占据了古北口长城一线后却也没敢直接麾军追击,这才让燕军从容的逃回了檀州重新组织防守。不过,既然燕军防守最大的地利已然落入金兵之手,完颜宗望也就不再着急,冲过天险之后,对于平原之地的野战,完颜宗望还是有着超强的信心的,剩下的无非就是攻城战还要废些力气而已。
“李大人,这么晚了,你还来枢府,有何急事?”正准备在枢府偏室将就一夜的赵桓对匆匆赶来,一脸凝重之色的李纲问道。
李纲环顾屋内,见只有太子和耿南仲、崔灿三人,行过礼后压低声音说道:“刚刚接到报告,殿前司兵马紧急调动,宫城禁卫增加了一倍,宫外策应的两厢大营亦是进入临战状态。这番兵马调动可是殿下安排的?”
李纲的问的话很有讲究,他本身就是京城四壁守御使,根据太子和赵佶达成的协议,自打他上任之后,掌管京师禁军的三衙(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本来是宋朝的军事指挥机关,统领全国禁军、厢军,但经元丰改制后,权力逐渐削弱,到宣和年间已经只剩下统领京畿屯驻禁军的权力,及至宗泽担任京畿路兵事都总管,又把京畿附近驻屯禁、厢军的指挥权划走了)痛痛快快的把京师之内的禁、厢军指挥权交给了他,只保留了皇城卫戍部队的指挥权,也就是俗称的御林军。枢府是不能直接调兵的,若要调动京城之内的部队,只能授虎符给李纲并通过他调兵,他如何能不知这肯定不是枢府在调兵。他这么问,其实是在问此事太子知道不知道,或是有什么大内的消息。
看太子的表情,很明显太子也不知道。这下问题就大了,御林军在没有通知枢府的情况下进行调动,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宫廷政变之类的词汇。
还没等赵桓紧急受命李纲调兵戒备,宫中的天使就到了枢府,传太子赵桓立即进宫面圣,这一下就连一向沉稳的李纲都有些急了。宫中情势未知,又夜传太子入宫,这实在是令人怀疑。事关社稷,李纲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大喝一声招来禁卫,把传昭的宦官全给抓了起来。
被明晃晃的刀剑架在脖子上,从来都没享受过如此待遇的宦官早吓的浑身发软,抖若筛糠,半句囫囵话都说不出来了。恨得李纲一挥手,让侍卫赏了他两个大嘴巴子才算是把舌头捋顺了。
得知当朝的一众宰执全在宫中,李纲惊的直要立即领兵去围皇城。想一想,如果这是宫廷政变或是敌对势力潜入作乱,除了太子之外,大宋中枢几乎被人一锅端了。
早就探知赵佶有禅位之意的崔灿也是眉头紧皱,也是被御林军的这番异常调动弄的有些犯迷糊,事先可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他哪里知道这都是宫中的那一帮大佬临时想出来的,烂的不能再烂的主意,把太子诳入宫中,强行逼其受禅,明日上朝,往龙椅上一按,众人跪拜一番便算了事。加强宫禁,无非也就是忌惮现在京畿掌兵权的一帮人都是太子提拔起来的,万一闹出什么乱子,碍了禅位之举,那就坏菜了。可惜,这帮人中懂其中关窍的蔡京、张邦昌之流全是老滑头,皆是一言不发,使得这个画蛇添足,蠢的不能再蠢的计划就这么施行了。崔灿那根敏感的阴谋论神经再次被触碰了一下。
(请继续收藏推荐支持,谢谢。)
第一百零八章 绝不投降(四)
“赵大有。”
“到。”
“你带队跟殿下一起入宫,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殿下和李大人的安全。一旦事急,立即发信号。”
“是,保证完成任务。”
交待完了赵大有,崔灿又引出一个神秘的宦官打扮模样的男子,对着赵桓说道:“殿下,我让杨兄扮作你的随侍陪你一起入宫。有他在身边,还有大有率队策应,可保殿下安全无虞。不论发生任何情况,殿下都不要离开杨兄。”被崔灿称为杨兄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岳飞等人的同门师弟杨再兴。这次王贵秘密潜回京师,就拐了一趟嵩山,把这个正准备带着手下一众土匪去燕山找岳飞投军的师弟给带到了京师。今晚情势太过怪异,崔灿也顾不得留手了,直接把这个超级凶神先拉出来给赵桓当一回保镖。
“孤醒得。小灿,你和南仲、王守御(王贵,时任京城四壁守御副使)在外接应,若未见预警信号,且莫轻动刀兵。若是虚惊一场,你这里又闹了误会,那可就难以收场了。”
“殿下放心,我有分寸。”崔灿当然有分寸,此时还有五门火炮作为储备没运到城墙上,还藏在太子府中呢。太子府又是位于皇城之内,潜藏的几百武士加上大炮之利,只要杨再兴和赵大有能保护太子不被刺,崔灿有着十足的把握在接到报警信号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赵桓接应到安全地带。
十二月二十三日凌晨,宋太子赵桓应召入宫,不但京城四壁守御使李纲陪同,身边竟跟着五十多名全副武装的侍卫。经过一番交涉,宫中竟传出允许赵桓带侍卫入宫的诏令。
一路相安无事的走到垂拱殿外,众宰执们竟全体迎了出来。见到宰执们都无事,而且也不像是遭人挟持,赵桓和李纲的心放下了一大半。不过,灯火通明之下,杨再兴却是快速的扫了一眼大殿外侍卫的金枪班,低声问赵大有道:“外面这些人,多久?”
赵大有亦低声回道:“半字之内。”
杨再兴似乎对赵大有的回答很满意,点了点头跟着赵桓进了垂拱殿。李纲却是忍不住回头看了赵大有一眼,他是感觉到了赵大有回答杨再兴问话时不经意间透出的浓浓杀意,脊背发凉的同时才回过味,感情这位说的不是能守住半个字的时间,而是说半个字之内杀光垂拱殿外的这些禁卫。
接下来,垂拱殿中就上演了一出匪夷所思的戏码,老子要禅位给儿子,儿子居然不要,然后老子就纠集一帮大臣逼儿子接受禅位,结果高俅、杨戬这些号称武将的大臣再加上潜藏的八个禁卫高手连赵桓的衣角都没摸着,就被赵桓身后的那个小白脸内侍全部击倒,而且要不是李纲喊的快,这些人都被冲进来的太子侍卫射成了刺猬。
赵佶等人也没工夫为武戏居然失败而感到不可思议了,直接又转成了文戏,宰执们挨个过来陈情劝进,赵佶亦是哭天抹泪,就差给赵桓跪下了。赵桓算是真拿自己这个狗屁倒灶的老爹没办法,又加之李纲竟也支持自己上位,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应承了下来。相信如果唐高祖和唐太宗活过来看到这一幕,会被当场气死回去。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崔灿那里,崔灿传回的建议是,太子立即返回太子府,在对皇城禁卫整顿完毕之前,太子要先住在太子府中。至于要不要接受禅位,那自然是举双手支持,谋划了这么久,一半之力可不就是为了这个吗?不过崔灿说的比较委婉,“如今国势危及,需要有力挽狂澜的人物站出来。早晚都是要坐那个位置的,何时登位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信心和能力坐稳了。”
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帝赵佶诏内禅,皇太子赵桓即皇帝位。尊帝为太上皇帝,居于龙德宫。尊皇后为太上皇后,居于撷景园。以少宰李邦彦为龙德宫使,太保蔡攸、门下侍郎吴敏副之。二十四日,赦大逆、反叛以下罪,进百官秩一等,赏诸军,立妃朱氏为皇后,以吴敏领枢密院事。设亲征行营,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王贵为行营副使,负责开封的防御,撤京城四壁守御司。以宇文虚中为河北东、西路宣抚置制使,以韩世忠为河北兵事副都总管,负责拒马河、界河一应守备之事。燕山府知府江烈进银青光禄大夫,权燕山府路宣抚置制使,主领燕山府路军政事务。
大宋帝国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龙椅上已是换了人物。这让已经适应了帝国低下工作效率的民众,都一时反应不过来。但不管民众和朝臣们是不是接受了新的皇帝,战争的脚步却是一刻都不肯停息。
二十四日,完颜宗望大军南下,击檀州,燕山守军三千并顺州守军一千对宗望大军袭扰,宗望大怒,遂将古北口方向十万金军主力分成三部,一部五千人留守古北口,两万人围攻檀州,其余部队南下追击,至二十七日,分出五千兵马封锁顺州,七万大军兵临燕山府城,历史上著名的燕山府城攻防战就此拉开序幕。
西线完颜宗翰见太原城防御力竟如此强大,不是一时片刻就能攻破的,便根据原定计划留下大将银术可率兵三万继续围攻太原,自领七万直趋宋河北西路信德府(刑州),兵指宋北京大名府和东京开封府。完颜希尹领兵三万东进真定府,耶律余睹领兵两万南下,牵制可能对太原府进行救援的宋西军以及宋西京河南府的宋军部队。
这套作战计划,完全是秉承了金兵历来的作战思想,凭借着金兵铁骑的高机动性进行大纵深的穿插、奔袭,直击敌方要害。后勤供应着眼于一个“抢”字上,行动要点讲究一个“快”字,大局上讲究的是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气势,从战力和心理上对敌方进行双重打击,使敌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无法凝聚坚定的反抗意志,为了增强恐嚇威慑效果,迫敌尽快投降,需要以铁血手段作为辅助,那就是一个“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