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佛女孩刘亦婷-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虢涛摇⑽医塘肆奖槎云氲姆椒ǎ姑徽莆蘸茫矣忠鹆耍纱嘧呖匠ど撤⑸咸上吕础�
一想到40天要赶3门功课,而每天晚上都被婷儿缠住不能背书,我简直烦死了,摔掉了鞋。婷儿要我捡起来,我捡起鞋来使劲又一摔。
婷儿从没看过我这样火,吓得哭着跑过来劝我:“别生气了!”我克制着说:“我没生你的气。”婷儿不哭了,又跑回去专心地折她的船去了。我看婷儿如此入迷地做事情,心里又爱又怜,忍不住责备自己:“早几个月不抓紧时间,今天上午还在看小说,现在却拿婷儿出气。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过去一直在准备功课,哪至于连教女儿拆船的时间都割肉似的疼呢?”
想到这儿,气也消了。又回忆起自己好像是上小学时才会折船,至少也是七八岁的样子,而婷儿才4岁,我4岁时会干啥呢?只不过会捡地上的梨核罢了(困难时期,饿的),现在我这样对待婷儿实在是太苛刻了。
正想着呢,婷儿又来求教了。这回,我和蔼地指导她完成了翻船的工序。她又拿出一张纸,要再折一只船,我应允了,并提出她独立完成,我来把这事记入日记。
我是快16岁时才开始培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习惯,我对婷儿提出这种要求是否太过分了呢?她毕竟才4岁半呀!卡尔·威特的父亲正是为了避免出现对两个孩子要求不一致的局面,才不让威特成年前与同龄儿童交往,以免给孩子的是非观念造成混乱。他这样做是对的。但我没有这个条件,我只有努力想办法,既减少孩子思想混乱的程度,又防止婷儿形成苛求别人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恐怕我首先要改变对婷儿的苛求态度。我愿和婷儿一起改正缺点。
我在想办法调整,婷儿也在想办法调整,当天晚上婷儿就提出,妈妈考试期间她愿意到旁树姨妈家去住(我表姐很痛快地答应了)。从那以后,我对婷儿的态度缓和多了,当她干某件事兴致正高的时候,我不再强迫她马上停下来做我要求她做的下一件事,而是对她说:“好吧,那就再给你5分钟吧,但是你必须守信用,时间一到,你必须去做什么什么。”这种时候,婷儿总是很守信用的。
这些天婷儿画画进步也很大,几乎每天都要给我带张画回来,那天却因为黄维怡抢了她准备送给我的画,伤心得哭了半天。我从“可爱的人要忠厚待人”这一点劝了她半天。她因为对《银匠哈桑》为人忠厚这一点印象很深,很想有些美德,才勉强止住了泪。
但她仍然奇怪为什么对人对己要用不同的标准?后来我想了个简单明了的理由说服了她:“因为你受的教育比他们好,懂的道理比他们多,应该给他们带个好头。但你不是小朋友的妈妈,小朋友的错误应该由他妈妈管。”此后我只消问一声:你是他/她的妈妈吗?婷儿马上就能跳出心理误区。
重视集体生活,培养社会技能
《情商之门》的作者说:“在孩子的所有情商技能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与日后的成功和生活质量关系最为重大。要想在社会中如鱼得水,孩子们必须学会了解、熟悉社会环境,并对之作出适当的反应。孩子们必须懂得如何把自己与他人的期望和需要相协调。”中国人奉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双重标准,实质上也是为了协调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我认为,为了学会很好地与人相处,婷儿还需要学习更多现在被称为“情商技能”的东西,最好的学习地点,就是幼儿园和学校。需要集体生活和游戏才能养成的很多性格和能力,如:友爱、协作、大方、守纪、开朗、公道、礼貌、自尊、集体观念、竞争意识、责任心、组织能力、服从精神、领袖能力、牺牲精神等等,这些都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离开了集体几乎无法培养。上述种种都让我为没把婷儿培养成“孤家寡人”式的“神童”而感到庆幸。
社会技能也和其它情商技能一样,是可以学会的。办法很多,比如,父母的典范作用、父母有针对性的教育、确保孩子精神发育与年龄相适应,都能达到使孩子学会社会技能的目的。
正如我所估计的那样,婷儿在幼儿园没有学到什么新知识,但却在我的指导下学到了很多重要的情感和社会技能:
。。。。婷儿说:她和唐颖为争当娃娃的妈妈,都哭了,我就事论事,告诉她:“先争后哭是愚蠢无能的办法,聪明人应该主动去安排组织小朋友轮流当妈妈。”当晚在市歌排练厅,她和一个6岁的女孩子玩得很好,我只是提醒过她一句:“早上谈过的要会安排。”事后问她,她高兴地说:“我先当卖菜的阿姨,让姐姐当妈妈,后来我又当妈妈,姐姐当卖菜的阿姨。”(组织能力就是这样萌芽的。)
。。。。婷儿在礼貌方面很有进步,道歉、致谢,已成为她下意识的行为,问好的习惯也在养成。为了这一点,我总是主动向别人问好,她就自然地跟我学。这比单独强迫她问好效果好多了。另外,到什么地方去,我总是记住提醒她注意礼貌。提醒之后,她就更加注意自己的礼貌问题,这对于培养自制力也是有好处的。
婷儿在幼儿园同小朋友关系不错,她爱幼儿园。今天迟到了,教室里没有人,都蹲大便去了。婷儿说她能一个人呆在这里,“我又不动桌上摆的纸和笔呢!”我就放下她走了。这一点很不容易。让她一个人呆在什么地方,这真太难了(l岁多时妈妈突然“消失”,给小婷儿留下了害伯往事重演的“后遗症”)。以后要逐步训练她独处的胆量。
婷儿在幼儿园能想起吃感冒药,基本上按我的吩咐,自己吃药。
为了让婷儿建立集体荣誉感,幼儿园开花会时,我带着她跑了很远的路买回一盆红、黄两色的“白头翁”,成功地参加了花会。
买花的例子在情商专家看来很有建设性一有时候要帮助孩子“做出成绩”,让孩子获得“很大的成功”,这种喜悦的力量足以推动孩子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除了在幼儿园学习与人相处外,邻居小朋友之间的玩耍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小孩子在一起玩都很好。这有助于弥补位生子女的天然缺陷。但也不能放任自流:3岁多时,婷儿弄坏了小袁的女儿邓玲的压发圈,我就告诉婷儿得用准备买气球的钱来赔偿邓玲的压发圈。那会儿婷儿刚从巴西电视连续剧《女奴》中学会了运用“心中的痛苦”这一说法,就说:“我忍受着心中的痛苦,等你下个月发了工资再买气球。”
这是为了让婷儿为自己的过失承担后果。顺便说一句:要忍受痛苦的意识,婷儿十分明确、她身上的痛、痒,我都要求她忍耐,不哭闹、不乱抓。这不仅因为“坚忍”也是意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因为一个人老是用身体的小不适来搅扰别人,也是不受欢迎的。婷儿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她这样做了,也这样要求我。
与用不同观念、不同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们在一起玩,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我平时尽量减少她同这种孩子的接触一我不能让还不能自觉把握自己的女儿去受消极面多于积极面的孩子的影响。实在避不开的时候,也要及时消除不良影响,并帮助婷儿积累经验:
十来天前,一个朋友给了婷儿一枝金银花藤,婷儿和xx在一起玩了不到两分钟婷儿就哭了。我来询问原因,xx抢先说:“她扯花,我拿过来不让扯,她就哭了。”我又问婷儿:“是不是这样?”婷儿只是哭着喊:“妈妈!”说不出话来。
我边批评婷儿不该扯花和哭,边牵她回家。路上,婷儿哭着说:“不是我扯花,是xx把花抢过去扯的,xx撒谎,我讨厌xx。”说完就大声痛哭起来。
我猛然想起周克芹说的,“看看小孩第一次感觉到欺骗的时候,有些什么反应。”我明白,这就是婷儿的第一次。我很理解她的心倩,但不能跟着她诅咒xx。我纠正她说:“只能讨厌xx的缺点,不能讨厌这个人。而且哭是无能的,哭只会坏事。如果你当时就冷静下来,对自己说不要哭,把真实情况告诉妈妈,妈妈就会批评xx的缺点,让她改正。你一哭什么都完了,别人只听到xx的说法,只能认为是你扯花。所以以后千万不要哭。怎么样,撒谎的滋味好受吗?这下你也尝到了,以后千万不要撒谎。”事过之后,婷儿确实没有撒过谎。(以前有过做了不对的事不敢承认的情况,每次都受到严厉的惩罚,主要是斥责、生气,气极了也打过屁股。事情虽小但性质严重,不敢宽容。必须从小培养以诚实为本,以撒谎为耻、为恶的品质,养成敢做敢当的好习惯,这是与人格、与责任心密切相关的问题。)看来,反面教育,直接刺激有特殊意义。
从小目标开始,培养上进心
让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与同龄人一起成长,最大的问题就是幼儿园和学校中所教授的课程仅仅相当于儿童平均水平,那些能力很强的儿童会因为挑战性不足而对这些课程丧失兴趣,以至于出现在听老师说话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日本的早教专家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兔子与乌龟一起赛跑”,并认为实力悬殊太大是兔子中途睡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婷儿听故事、画画、写字或自己玩时,注意力倒很集中,而且很持久,但在幼儿园上课时注意力就不够集中。我想,为了避免重蹈兔子的复辙,必须从幼儿园开始就消除婷儿在“龟兔赛跑”的格局中必然产生的懈怠心理,培养她注意倾听别人谈话的习惯。这里面亦有个能力问题,要会听、会想才行。既然学有余力,那就设置一些对她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又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以此来培养上进心。这些目标,绝大多数都与提高情商有关。
我为婷儿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幼儿园中班争红星:
1985年10月5号。我发现婷儿班上的“红星栏”上婷儿没有得红星,便让婷儿去问班主任王老师“我主要有哪些缺点需要改正?”王老师说,婷儿听课时没有主动回答陈老师的提问(你的小手会干什么?),所以没得红星,并指出婷儿听课、吃饭、拼玩具时,都爱东张西望,跟别人讲话,注意力不够集中。我和王老师谈话时,婷儿急于解释,大哭了一场,很不服气。
回家后,我很耐心地同婷儿谈了一次话。帮婷儿回忆那天上课的情景,并重新提问让她回答。婷儿回答的不是“手会干什么”,而是“我去干什么”。我指出之后,她服气了,还想起那天根本没听见老师的提问。
我告诉婷儿:“老师讲课时,小朋友应该看着老师的眼睛。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这时,婷儿的眼睛又在看她手里玩弄的纸片,我马上批评了她,并要求从现在开始练习。等婷儿的大眼睛注视着我的眼睛时,我表扬她做得对,这是懂礼貌,有教养的人的好习惯,希望她能坚持到底。说着说着,婷儿忽然打断我说:“对不起,我又看了一下我的手。”我趁机说:“你自觉地不让自己做想做的事,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个人有毅力,不仅表现在坚持做应该做的事情上,还表现在不让自己做想做却不该做的事情上。比如说现在吧,你很想东张西望,动这动那,但这些又不该做,你如果能克制自己不做,你的毅力就要增加了。”这些话,婷儿听得很专心,往下将近四十分钟的谈话,包括婷儿回答在课堂上未回答的问题,和教婷儿看图说话,都很顺利。
。。。。。上次谈话的第二天,上课谈国庆节看到了什么,婷儿因用普通话回答,得了奖品。
今天上课谈秋游(游人民公园)印象,真倒霉,今天偏偏不贴红星,只给发个用废包装纸算的“小山”。
(还好,第二天补贴红星,有婷儿一颗。)
10月24日。今天上课认数字,1-9,婷儿全认下来了,是全班惟一个,老师奖励婷儿一颗红星。我和婷儿喜出望外,谈了许久。婷儿从认字书的目录中学会了认百位数,认个位数当然不成问题,我们喜的是红星数目同多数小朋友一样,是两颗,仅次于詹培(他因拼智力玩具意外地得了一颗),老师说谁得红星多,就到北京旅游(把照片贴到地图上)。这下,婷儿有可能争取先去了,我们谈论的就是如何争取每次上课都得红星。
我为婷儿提出的第二个目标,是改正吃饭时东张西望的缺点:
这个星期,一直在想办法纠正婷儿吃饭爱说笑、爱东张西望的毛病,谈了多次都无效,今晚决定,从明天起,不改这毛病,就关10分钟厕所,犯一次,加10分钟,改掉为止。婷儿自己提出,眼睛看着碗,改正东张西望,想说话时心里就说“不要讲,不要讲!”吃饭要小心,不要撒饭(撒到桌上还得赶到碗里吃,不卫生)。这三条婷儿反复了一次,基本做到了。今天婷儿第一次当值日生,很认真、很自豪,饭吃得特别快。
第三个目标是争取入选舞蹈班:
幼儿园嫌舞蹈班的孩子条件差,决定另办一个不收费的班,婷儿毛遂自荐,居然被吸收了。这种积极的态度当然受到了我的表扬。这个班想在节日表演节目。要从17个孩子中挑10个出来,我鼓励婷儿认真学、刻苦练,争取入选。我希望婷儿从小就有“在竞争中取胜”的意志,并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
第四个目标是争取睡午觉时快点入睡:
睡午觉的问题,用边勾脚趾头边数数的办法解决得很好。这个办法利用气功原理,使意念集中在脚上,催眠效果极灵。只要坚持下去,对身体就很有好处。但不知婷儿能坚持下去不?(这个办法直到现在都还在用。)
这些目标对别人也许没有什么意义,但对婷儿来说,却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效果,正是这种不断更新的小目标,让婷儿始终有需要争取的东西,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上进心:
昨天,婷儿问我,为什么那么多人都骄傲?我用小桶、大桶、井、河、江、海的不同客量来解释骄傲的原因,骄傲的可笑。效果很好,婷儿马上用小杯、大杯来作比。今天婷儿说:“刘蓓看老师先喊别人不喊她回答问题,很不高兴,有点光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样子。”我告诉婷儿:“那叫嫉妒。”婷儿说:“有点嫉妒。”我问婷儿嫉妒不?婷儿说:“我才不呢,妈妈说过不应该嫉妒别人,别人上去回答问题我很高兴。”我趁机说:“是的,别人进步,你才会有好朋友,对落后的人,你可以宽容他们的缺点,但很难做朋友,进步的小朋友多了,国家才会进步。”
既要学会争取,又要学会放弃
孩子要全面发展,兴趣必须广泛、所以早期教育特别强调多方培养,因为孩子最初几乎没有中心兴趣,或中心兴趣极不成熟也极不稳定,其生理和心理素质还会不断发展变化,过早的和人为的定向培养,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
我一向鼓励婷儿从事艺术活动,如学习和欣赏音乐歌舞绘画造型等。学习艺术既是智育也是美育,对促进幼儿大脑右半球的发达,增强想象力、形象思维力和创造力有重要意义,发展这些兴趣有助于培养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并获得具有创造特点的性格品质。
我总是在抽象思维训练的休息时间里和婷儿一起唱唱跳跳,我把它称之为“马克思式的积极休息法”。婷儿就在这些零零星星的学习间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如:
近一个月来,我开始教婷儿统音阶,婷儿的音准大有进步,但还是不能固定用一个调唱完音程跳动较大的歌,奇怪的是唱《记得有一天》这首歌却很准,在梦里唱都不走调!
婷儿很爱听《江姐》中的唱段,也爱听《月亮颂》和优美的陕北民歌,她居然听会了《不要用哭声告别》的前一段,她爱听京剧,自己乱哼时,还有点像呢!
婷儿想学动脖子,结果脖子没动好,倒扭会了迪斯科。。。。
当孩子迷上了某种与他的先天条件不相适合的事物时,我认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迷津”。因为多方培养并非要求面面俱到或平均使用力量进行教育,还必须视环境、条件是否许可,尤其是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发展前景而因材施教。年幼的孩子天性都很自信,即使面对无法逾越的困难和无数次失败,这种自信也毫不减弱。尽管有经验的人早就看出来没有可能成功,小孩子却天真地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会成功的。虽说这是预定的心理发育过程(一般说来,要等孩子进入五年级之后才能区分能力与努力的区别),但我不想让婷儿在没有成功可能性的路上白白耗费宝贵的生命,一旦遇到这种情况,马上抓住机会,教她学习“现实地思考问题”。
比如说,婷儿从小就喜欢跳舞,对舞蹈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刚满4岁时她还对跳芭蕾产生了强烈兴趣那是在我带她看了美国电影《转折点》之后,在这部舞蹈家传记片的艺术感染下,婷儿一心要当芭蕾舞蹈家。但是从遗传的角度来推断,婷儿的身材肯定不适合当芭蕾舞演员,我就在不伤及她对舞蹈的兴趣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帮助她放弃了跳芭蕾的愿望:
。。。。上床后,婷儿要练舞功,她做了几个“小踢腿”还挺像回事的。只不过脚是半勾半绷,很可笑。我帮她纠正了,她自己又来做“擦地”,前天我曾笑话过她的弯膝“擦地”,今晚,她做的就是直膝“擦地”。练了一会儿坐地压腿,又练了一会儿下腰,婷儿提出要练“挥鞭转”。我说这个太难了,妈妈转不来,只知道怎么转。她就要我做个样子,她来转。
婷儿转了几下,当然不行,我趁机告诉她,必须先练“立前脚掌”,婷儿马上就扶着床栏杆踮起脚练起来。小肚子圆鼓鼓地挺着。我帮她摆好了手位,她说:“帮我买双芭蕾鞋吧。”我说:“除非你能连续立半个小时,否则是不能穿芭蕾鞋的。”“我能立半小时。”我笑了,说:“那好,你看着钟,现在长针指着6,等它指到12,就是半小时,你试试看吧。”“我行!长针一会儿就指到7,7过了就是8、9、10、11,然后就是12,你就给我买芭蕾鞋。”5分钟过去了,婷儿还是信心十足,中途挠了一次痒痒,学会了收腹,放松脖子。我怕她明天腿疼,劝她算了,没有人能立半个小时。她不肯,只顾收腹。又过了两分钟,她只好认输了。我忙让她坐下,替她搓小腿。她说:“主要是脚趾头受不了。”
我趁机做了半个多小时的劝说工作搞芭蕾不能吃糖、肉、巧克力及许多好吃的东西,她总算打消了当芭蕾舞蹈家的念头。
孩子需要学会“该放弃的就放弃”,家长也要学会。当你让孩子学习演奏乐器的时候,如果你想的是演奏乐器可以使手指变得特别灵巧,有利于智力开发,你就会仅仅因为孩子在练琴而高兴,决不会为孩子又弹错了几个音而生气失望。你高兴,对孩子就是一个积极暗示,孩子就会更加喜欢练琴,即使琴弹得不好,也培养了对器乐的兴趣,更何况还促进了大脑发育。
早期美术教育的标准,主要也不是以孩子画得像不像来衡量,而是要看孩子是否爱美的事物,是否能大胆动手绘画和造型,是否能发挥想象,创造和制作美的形象、美的作品。家长没必要为孩子画得不像而急躁不安,如果大人对孩子斥责不断,“懒、笨、不专心、不刻苦”之类的消极暗示不绝于耳,孩子又烦又怕,哪里还顾得上兴趣不兴趣呢?对此,我也经历了一个提高认识的过程:
。。。。晚上,婷儿蒙画,练习圆圆、画人。她说要连着练3个月的圆圈。袁老师说画好了圆就可以教许多新东西,另外,要教孩子学会看示范,这是练习观察力,其中包含“找特点、找要领”的能力。此话有理,这给我以启发,不再为婷儿学不像而发火。
结果,婷儿对绘画的兴趣又得到了健康发展的环境,在幼儿园中班的图画班表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
和姥爷做朋友,快乐又有趣
1986年春,我的电大课程进入关键时期,又要准备大三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又要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恰好这时弟弟的岳母把我弟弟的孩子接走了,我妈妈一腾出手来,就到成都来看我们,并决定把婷儿带到鄂西大学去住半年,让我专心准备毕业论文。
这一回轮到婷儿为我做牺牲了。因为幼儿园的图画班请了个很好的图画老师,姓袁;是东城区青少年宫的美术老师,她对培养美术人才很有经验。婷儿在她的指导下,进步很快,是图画班的尖子之一。等婷儿半年之后回成都时,由于缺了半年课,已经跟不上这个图画班的课了,而另一个当时和婷儿水平相当的女孩子王玉则继续保持领先状态,后来更是在袁老师的指导下,走上了学习美术专业的路。
如果当时有一个适合婷儿学习进度的班,我一定会让婷儿继续学习下去,遗憾的是,中国的幼儿园和小学中学都没有根据各人进度选择学习等级的制度,我又没有时间陪婷儿去上幼儿园以外的图画班因为我是从电大二年级开始在职自学的,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之后,我还得在两个月之内补考完电大一年级的全部课程,才能结束电大的学习任务。因此,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婷儿在绘画能力上与她的好朋友王玉差距越来越大。事实上婷儿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时间去满足自己仍然存在着的对绘画的兴趣。
不过,世间的事情总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9 1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