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阔凭鱼跃-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今天他没有办法再开心。一来是梁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就要放弃义军的名分和身后的山寨了,二来是他平素十分相熟的老弟兄中有许多人将在今天下山离开,不知道今后是否还有再见面的机会了!虽然宋江首领很早就找他谈过话,向他解释过招安的目的是为了大家好,也问询过他个人将来的志向和打算,主管步军营的花和尚鲁智深也带着铁面孔目裴宣在前两天来过营中,专门向他们讲解和安排裁撤老兵的事情,但他的心里还是那么不舒服。昨天晚上几个已经提前知道消息的老兵联袂来到他的住所,大家抱头痛哭了一场,那可都是跟了自己十几年的弟兄啊。

鲁智深陪着智多星吴用、没遮拦穆弘来了,他们是来主持今天这个裁营暨欢送仪式的。

吴用是梁山上最忙碌的人之一。这段时间,宋江为着东京面圣的事情不在山寨,几个大头领也都有事外出,刚刚回山的卢员外已经脚不点地的忙着队伍新的编组和训练,所以山寨的日常事务几乎全部压在他的肩膀上。即使如此,他还是尽量抽时间来参加和主持每天都有的裁营仪式,毕竟他也舍不得那些老兵的离开啊。

他走到刘唐等人面前,简单问了几句话,便转过头来,对着下面的两千多将士说:“弟兄们,今天是一个我们大家都要记住的日子。”他停顿了一下:“我们梁山从草创至今十几年了,大仗小仗打出了我们的威风,打出了我们的名号!我们的人马由少到多,地盘从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大家团结一心,靠的是大家敢于拼命!我们命都可以不要,为什么?为了山寨的生存,为了山寨的使命。我们就是要替天行道,保境安民,铲除人间的不平之事,创造一个清平世界!”他镇定了一下自己略带激动的情绪:“这些年来我们也流了不少的血,死了不少的弟兄,现在我告诉大家说,这些血流的值了,那些弟兄死的值了!我们的努力不但得到了周围老百姓的支持,也得到了当今皇上的表彰。昔日我们兄弟山寨相聚,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好不快活。只是我们出了山寨就要小心谨慎,因为外面很多人还是把我们看做山贼。今后我们依然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且到哪里我们都是挺直腰板,堂堂正正的做人,因为我们不但是百姓心目中的好汉,还是国家的功臣了!”

见下面弟兄们原本略带伤心的眼睛都开始微微放出光彩,他接着说:“今天是咱们步军左营裁减的日子,不少往日朝夕相处的弟兄就要下山,另往他处了,这些弟兄都是好弟兄啊。他们多半是咱们营中的老人,打起仗来冲锋在前,闲下来的时候就是营中的长兄,今天他们走,不但你们舍不得,我也舍不得啊!但是大家不要忘记,我们梁山军是有军纪的队伍,今日离营的老弟兄,他们依然是梁山的弟兄,他们是山寨另有重要的安排,将来会为梁山做大事的。宋江哥哥不在山寨,我代表他来送大家,希望离山的弟兄要严格遵守纪律,到了新的地方也要按照军中的分配建制,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不得擅自行动,不得寻衅滋事。大家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是梁山军的一员,你们的言行代表着梁山的形象!都记住了吗?”“记住了!”下面的将士雷鸣般的应声,他们已经从即将脱离部队的失落中走了出来,准备精神抖擞地去接受新的使命。

之后刘唐、穆弘轮番上场,唤下山的老弟兄出列后,两边同时重组列队。吴用告诉老兵们,依然是杜迁、宋万做他们的直接头领,依然要在队伍中选出伍长、队长,全部到山寨安排穆弘在江西创办的庄园那里从事新的工作。随即,刘唐领着留下的弟兄向老兵们集体致敬,又让老兵们的情绪又一次高涨起来。

卢俊义终于开始施展大手笔:对梁山军的编制、装备、训练和作战方式进行大幅度的变革!

这件事情已经在梁山的高级头领中讨论了很长的时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由于以往梁山的作战基本是以根据地为依托,抗击来犯的敌军为主。就算是一些外线作战,也多半采用非常规的偷袭等作战方式,所以以前在军队编制、训练等方面中存在的不足暴露的不是很明显。可是今后梁山军将长期远离基地,进行大规模的决战方式的作战,因此在上次宋江从福建回来的时候,大家就定下来,在各营裁减老弱之后将进行打乱原编制的重新组编。为此,卢俊义风尘仆仆地从东京赶回来的同时,还早已派人请来了包括他的授业恩师周侗、当时有名的军事谋略家诸葛钧在内的一大批世外高人,帮着梁山的整编出谋划策。

梁山原来一共有军兵五万八千人,各按马军、步军分五个寨作为主力部队,在三关、黑风口、总寨各有一支步军警卫部队,在后山有各行各业的匠作营,此外再就是梁山不可或缺的水军。这次一下子淘汰老弱约为两万五千人,有一半去了柴进、穆弘、李应、张清等他们开办的梁山四大外庄,另有一些则按几十到几百人不等的散布各大州府中去,那里也有一些梁山开的商号店铺。水军退下来的弟兄分头去了威海刘公岛和泉州的船厂,更有大批精锐跟着众头领去往新的根据地,虽然不再有水泊梁山这个名号,而是用新起的飞鱼帮、双龙帮等名义,但他们心中依然觉得自己仍是梁山的一员。剩下的三万来人则完全打破原来由各头领形成的派系分支,加入威盛军。参照大宋禁军的编制全部编为三支部队,称为三厢,左、中、右每厢一万人;另有一千人属于总部,从事军令、情报、警卫等工作,称为内外标营。每厢设正副总管各一人,下辖步兵两军、骑兵两军,以及射手一营;每军两千五百人,设正副统制各一人;各军下辖五个营,每营五百人,设正副指挥各一人;营下设都、队、什,各有小头目。虽然现在朝廷只给了梁山众人三个五品的的职衔(宋江、卢俊义、呼延灼),其他人的官位都很低,更多人更是不入品,但大家都相信,用不了多久许多人的职衔都将大幅度的提升。

三厢分别由关胜、雷横(左厢)、董平、徐宁(右厢)、秦明、黄信(中厢)担任正副总管,其余头领大多担任各军、营的统制和指挥之职。呼延灼因为已经被任命为冀西防御使,随即要前往河北任职,不能盘桓在威盛军中,所以他和索超、韩韬、彭玘等人与众兄弟洒泪告别。

除了军制,梁山军在装备和训练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在兵种中分为轻重步(骑)兵,这是因为在实际的战场上轻重兵种所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有很大的区别。轻装骑兵通常是战场情报侦察、奇袭骚扰和乘胜追击的得力部队,他们装备比较轻便的皮甲(可以抵御流矢的攻击,减轻刀枪的伤害)和战刀,机动性好,行军速度快(大约是轻步兵的四倍),对付步兵和弓箭手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重装骑兵身着铜盔铁甲,手持长矛或长刀,虽然速度只有轻骑兵的一半,但是坚固的盔甲和强大的冲击力使得他们成为不可阻挡的铁流,对于各个兵种都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其他兵种愿意跟他们死拼的话)。轻装步兵是军队的基础,他们承担着军队的大部分职能(警戒巡逻、护卫要地、押送粮草等等),具有快速机动、灵活多变的特点,但综合战斗力不是很强。而重装步兵是大宋所独创的兵种,他们与重骑兵相似,也是坚甲长兵,虽然因此变得行动缓慢,但是列阵之后的战斗力不可小觑,对付轻步兵,以一敌三不在话下,轻骑兵若攻击他们,起码要付出一对一的代价,就算是重骑兵,通常也会损失惨重。

在大宋空前的经济基础上,军队才能创造出重装步兵这样的人体堡垒,同时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由于燕云十六州以及银、夏、甘等传统的养马地区不在自己手里,大宋始终缺少战马,骑兵的力量就一直不能与外族对抗,所以才会以这种方式抵消对方的优势。而对于梁山来说,钱不是太大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梁山在各地秘密兴办大批外庄和商号,使得资金源源不断地流进梁山的银库。与官军不同,梁山战马的采购渠道既隐秘又多样,加上有段景住、皇甫端这样的马匹采购老手,因此梁山几年来已经组建起将近两万人的骑兵部队,也就是说梁山军一半以上是骑兵,其中象呼延灼在河北痛击契丹所使用过的铁甲重装骑兵就有数千人。根据今后作战的多样性,梁山各部队中兵种的比例各有侧重,关胜的部队轻重步兵、轻重骑兵、射手各有一个军,秦明的部队是重骑兵、重步兵各两个军、射手一个军,而董平的手下则以轻装部队为主,包括轻步兵一个军、轻骑兵两个军团、重骑兵一个军,骑射手一个军,机动能力最强。

此外,新梁山军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火器部队,两个五百人的炮兵营和一个五百人的火枪营已经组建起来,虽然武器还在试验和调整阶段,有些性能还不尽人意,但是火器蕴涵的强大威力还是让梁山的首领们对将来充满信心。

有了好的装备,并不代表部队的战斗力就高,因为人的因素比武器的因素更为重要,所以卢俊义下力气抓的还是训练。这种训练包括对装备的使用训练、对士兵的技能训练(身体素质、格斗技巧等)以及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第二十六章 李逵水泊再学艺

名满天下的老教师周侗站在校场附近的一处凉棚下,很欣赏地看着不远处的士兵训练,他的得意门生卢俊义和记名弟子林冲正在那里指导。周侗身后站着整天缠着他讨教的浪子燕青、什么事都愿意掺和一下的李逵和刚刚从太行山回来的武松、杨志。

武松的伤已经痊愈多日,只是因为申虎硬拉着他多住几日,所以才一直捱到近日才回山。早在少林学艺的时候,他就听说过周侗的大名,后来又陆续见识了林冲和卢俊义的手段,愈发渴望得到这位名师的指点。周侗也很喜欢武松那种疾恶如仇、刚直不恶的性格,已经答应收他为记名弟子,传他一门心法。燕青曾经是卢俊义的贴身伴当,当年周侗在大名卢府住了六年,培养出玉麒麟这位武林奇才,燕青也没少跟着学艺,只是善于识人的周侗看出燕青虽然聪明伶俐,身形灵活,但是并不适合象卢俊义那样专心一门技艺,所以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杂学都展示给燕青,让天资聪慧的小乙学了个七七八八。这两日燕青没有多少公事,所以终日跟在周侗后面,全身心地照顾服侍,同时也希望从周侗的只言片语中再学些什么。杨志其实并无心再学些什么,在太行山认了个族叔,不但让他了解了杨家门中一些他原来不知道的事情,更让他领悟了杨家武功中还有许多他未曾涉及的东西。他心想自己的家传武功都没有完全学完,何必再舍近求远地去学别派的东西呢?不过由于宋江还没有从东京回来,卢俊义又忙于部队的编组、训练,没有时间来安排他,所以一下子成了闲人,便陪着武松来找周侗了。

李逵是现在梁山中最让大家开心的人。自从宋江等人定下了“站稳脚跟,海外发展”的方针之后,就要求山寨的全体人员都要开始为今后的路线做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其中包括每个想跟随部队继续作战的人都要学会游泳。刚开始的时候,李逵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心想我只要不望水里去也就罢了。等得知宋江说的海外发展,是要亲自乘船漂洋过海,心中才有些慌了起来。宋江说了以后出海,不会水性的弟兄一律不能上船。果然等宋江去福建的时候,就死活没有答应让李逵跟随着,这让李逵心中十分委屈,想到将来宋江远航海外一去就是经年累月,自己不但不能与自己铁了心要追随的哥哥同行,那些大家传说中的海外奇观异景更将无缘亲眼见识,李逵急得差点哭出声来!

当时宋江、吴用等几个自己平时最敬佩的人都外出下山了,他只好去找戴宗问主意。戴宗听完他的委屈,先是笑得不停,好容易停下来才告诉他没有别的办法,还是铺下身子把游泳学会了是正途。李逵无奈回到自己的营中,命手下几个会水的弟兄教自己游泳,奈何他是个天生的旱鸭子,进到水中就六神无主,除了扑腾着喊救命,别的什么也做不了。前后几次让他没了信心,直到宋江从福建回来,他的水性依然是零!

不知死活的李逵去找宋江,想哭诉一下自己学习水性以来的艰辛和心中的委屈,心想没准老大心一软就答应自己今后可以继续跟着他而不用去练什么游泳了。没料到宋江刚回来就急着去东京准备面圣廷对,哪里有心情听他罗嗦,李逵刚说了一半,宋江就抓起一支令箭扔给负责山寨军纪的铁面孔目裴宣:“暂时免去李逵的一切差事,让他专心练习水性,什么时间练成了什么时间再来找我!”

天啊,为什么要这样来折磨我啊!这是李逵从总寨走出来时候的心声。连喝了两天闷酒之后,他终于被平素关系不错的阮小七拖出屋子。小七是回山来办事情的,听说李逵现在正走背字便过来看看,见了他那副德行很是不满,所以一直把他拽到鸭嘴滩水边,把半醉半醒、一路上怨天尤人的黑旋风直接扔到水里去了!

李逵的酒一下子就全醒了,他拼了命浮出水面,骂了一句“天杀的小七”,就又沉入水下。阮小七抱着双臂看着在水中翻腾的李逵说“游泳有什么难的”,然后慢慢下到水里,一面揪着李逵的后脖领,一面大声呵斥他让他不要慌。李逵知道小七下水来救他了,按照那个水鬼的本事自己肯定死不了,便真的摄住心神,居然在水中站稳了身子!原来这里的水深顶多到李逵的肩膀,是因为他自己心慌意乱,所以才一直在水中乱扑腾。阮小七把抓着李逵衣服的手松开,问:“会淹死不?”李逵咧嘴笑了笑。小七也笑了笑:“学游水最重要的是不要心慌,只要心不慌了,学几个最简单的动作,人就可以在水中不沉底。你想不想学?”李逵忙不迭地点头。“好,你先上岸,用心看我的动作。”

李逵乖乖地踩着湖底向岸边走,等大半截身子出水之后,刚才一直担心喝水而不敢开口说话的他终于长叹一声:“总算还活着!”小七在水中鱼一般游动,见李逵在岸边定了心神,他才身子一立,踩着水告诉李逵:学水性首先不要怕死,心不慌人就不会轻易沉底。过了对水的恐惧关,后面的事情反而好办了,反正宋江哥哥只是要你学会游泳,并不是要跟水军的老弟兄一样精通水性。见李逵真的听进去了,小七在水中示范了几个动作,等李逵看明白之后又唤他下水。李逵一来是高手在保驾,二来再不学习真的没出路了,所以咬着牙下到水里,一招一式地比画起来,居然在水中也能漂浮和游动了。

过了半个时辰,小七拉着他上岸,他还有些意犹未尽。上山的路上李逵问:“小七你说,为什么你来教我我就学的会,我营中那些笨蛋教了我两个月都不行呢?”阮小七哈哈大笑:“还不是因为你自己?我来教你你当然放心,你却不放心下面弟兄,生怕他们害得你淹死,人起了恐惧之心,自然就畏首畏尾,学不会了。你平时又是那样的脾气,所以下面的人打死也不会象我直接把你扔到水里。”李逵挠挠头说:“没想到游泳还是挺有意思的嘛。”阮小七闻言转过身子,扳着李逵的肩膀说:“铁牛,你现在刚刚开始,记住千万不能一个人去游水!你向我发誓!”李逵愣了一下,马上明白过来是小七担心他出意外,他心中有些感动,冲着好兄弟使劲点点头:“你放心,我保证不一个人到水边去。”马上为难的表情又浮现上来:“明天你办完事情就回刘公岛了,我让谁来继续教我游泳呢?”小七问:“你营中会水的弟兄不是很多吗?”“切,他们那些料跟你可差的太多了,万一把我教的不对呢?”阮小七认真地想了想:“我推荐一个老师给你,此人深知水性,不在我之下,而且与你是老相识,老早就有渊源。”“谁呀?”“就是当年与你大战浔阳江的那位。”“浪里白条张顺!”两人相对哈哈大笑,愉快的往事仿佛又回到眼前。

这一个月来,李逵的水性长的飞快,不但是因为师傅选的得当,更是因为李逵自己肯下功夫,为着今后能跟在宋江大哥身边漂洋过海,现在再大的辛苦他也愿意接受。今日水军也要进行重组,张顺他们忙的不可开交,所以李逵也认真的遵守自己答应阮小七的话,不去水边游泳,而是跑来跟着燕青们看练兵。

老教师周侗是一个非常注重忠君报国的人,所以他的弟子卢俊义在当时梁山劝他入伙的时候是那样的抵触。现在周侗对梁山的认识与以前已经完全不同了,经过与梁山众英雄的直接相处,他从他们身上深切体会到那种豪杰意气和英雄气概。这几日来除了鼓动其他几个兵家名宿帮助卢俊义整训队伍之外,他又把自己近年来新琢磨出来的几门功夫教授给武松和燕青,同时他语重心长地告诫道:“武学的精义在于领悟,武学的高深在于融合,武学的魅力在于创新。你们现在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今后可以借鉴所学武功的长处,结合自己的特点,摸索最适合自己的心法和招式,而不必过于拘泥于所学。”这些话不仅让燕青、武松大为受益,日后武功突飞猛进,就连旁听的杨志也从中领悟到许多,就如一位名宿所言:杨家功夫自金刀令公始,又不以令公为甚。杨家功夫之强是因为杨家忠君爱国,天下闻名,故四方豪杰以与杨家交友、联姻为荣。杨家得以集天下诸多名家精华之大成,并在百年的实战中不断锻炼、提升,因而博大精深,不可景仰。与其他梁山好汉不同,李逵的天真烂漫也让老教师充满了兴趣,在李逵表演了他最拿手的车轮板斧之后,被他那拙劣招式惹笑半天的周侗终于上前,指点了李逵一套久不面世的斧法,并且传授了他一门纵跳的轻功心法,告诉他以后上阵不可过于恃蛮力,要知道留得身躯作大事。

第二十七章 张清指点刘公岛

没羽箭张清收到召集在福建的众头领回梁山,共商大计的命令,并立刻着手安排。两日后,张清乘坐着刚下水不久的三十丈大海船北上了。这艘船与三个多月之前,宋江回梁山时候坐的那艘十丈的北方海船相比要大了许多,而且是五桅八帆双舵,比起前一艘在航海的操作性上要好了许多。全长三十丈,宽十丈零五尺,舷高三丈八尺,满载时吃水两丈六尺,主桅高六丈。甲板分五层,舱面以下三层,底层是贮藏室、货舱和压载舱,二层是乘员住舱;舱面两侧舷板为双层,外层外覆铁皮,向外倾斜,并各开有九个可开关式炮口;首楼一层,主要为了航道观察,也开有五个炮口;艉楼楼两层,主要是船长室和贵宾室,并设有伙房、餐厅等,最顶上是指挥台和操舵台。按标准全船配有船员一百二十人,炮手六十人(按十五门火炮计算,只是现在还没有装配,要等回梁山以后再说),士兵六十人,此外还可装载一千二百石货物或一百五十名客商,若是单纯用来运载士兵最多可以达到六百人以上。

这种船是泉州港有史以来进出的最大的海船,比起来这里贸易的马来人、阿拉伯人常用的十五丈海船大了三四倍不止。所以当这艘船建成下水的时候,顿时引起了全城轰动,大家蜂拥到码头上七嘴八舌地议论它和它的主人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要造的这么大,那种充斥着崇拜、羡慕和嫉妒的目光让张清感到很受用。如果资金充裕的话,按照现在的生产速度,泉州的几个船厂一年可生产四艘这样的大船(成本七万贯)和六艘小一些、全长二十丈的海船(成本两万六千贯),很快不光是泉州,也许半个中国都会知道一个空前庞大的舰队将横空出世!

借着强劲的东南季风,张清的大船没用半个月就驶到山东境内,远远地可以望见荣成海边那高耸的“天尽头”了。想想一向与自己交好的病尉迟孙立也许现在就在前面的刘公岛驻防,他转身向亲随下达了“加速前进”的命令。随着船工们把所有的巨帆全部挂起,大船的速度又加快了许多。

正如张清所想,孙立正忙着接收从梁山分流来的两千多士卒。按照山寨的计划,刘公岛除了要接受水军的二千士卒之外,还要把陆上的部队从一千增加到四千,其中一半作为本岛的主要防御力量,另一半则在与刘公岛隔海相望的威海堡中驻扎,以为犄角之势。此外,由于梁山老营即将搬迁,主力部队都会离开盘踞多年的梁山,所以前期已经把各匠作营分遣各地,火炮制造营就安排到威海来了。

正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忽然听得营中有鸣警的炮声:难道有敌人来犯?倭寇又卷土重来了?他唤过一个副将,把手头的事情交给他,自己急急忙忙赶到负责了望的刁斗之下,一问方知是见刘公岛山上示警才按约定随即示警的。孙立让斥候打旗语问对面具体是什么情况,不久对面山上旗语回复有不明身份的一艘大船靠近。孙立听说来的只是一艘船,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毕竟一艘船带不了多少人。一个时辰之后,一艘超级大船扬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