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阔凭鱼跃-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要去房州?与其到那里送死,不如乘机全军向南,回到荆州另起炉灶。手下的顺天军将士对于唐三长还是很尊重的,如果真的易帜单干,相信大多数下属也是会毫不犹豫地追随。唐三长知道这些人对王庆早已丧失了信心,有的甚至恨之入骨,也知道他们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自己真的退到荆州占地为王,凭着自己的能力、部下的拥戴和地形的有利,未必就不能成一番事业。但是一股来自内心的强大压力迫使他对那两个将领摇摇头,什么也没有说。

他把手一挥,命令全军加速前进,在进入丘陵地之后,更是带头下马,在最前面领先开路。是什么东西始终在压迫唐三长的心头?道义。从小就开始接受的传统礼教使得他心底早就埋下了从一而终的忠义思想,即使自己选择的效忠对象其实根本不值得他去这样做。他是一个把自己的名誉看的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人,他不想在自己身后留下一个背信弃义的骂名。一路警戒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梁山伏兵出人意料的没有出现,唐三长带领着这四千人花了两个时辰,终于在申时穿过了丘陵,还有六十里就能到达房州了,虽然那里是大家都并不想去的地方。

由于担心夜长梦多,唐三长向前来请示的部将下达了连夜赶路,到房州再休息的命令,已经十分疲惫的顺天军士兵们顶着刺骨的寒风前进。走了不到十里路,士兵们隐约感觉到大地的颤抖。起初大家以为是自己已经冻僵了,所以出现了什么幻觉,但是很快就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颤抖来源于他们的噩梦——梁山军的大队骑兵!很多人都曾领略过梁山军的勇猛,也在宝康城头见识了万马奔腾的骇人景象,所以见到远处地平线上出现的越来越清晰的数千名梁山军骑兵的黑影,大家心里都感觉已凉。唐三长在想:邓肯的部队是否也象自己一样已经走出了丘陵地?如果说有什么指望的话,这就是这支部队最可能得到的援军了。

老将邓肯没有象唐三长希望的那样出现。进了那条崎岖的山路,邓肯就在行军路线的南面放出了上百名移动哨。在前进了三四里路之后,邓肯下令全军迅速翻越北面的两道山梁,然后停下来休息。在放出了警戒部队之后,邓肯笑呵呵地向满脸疑惑的众人解释道:“我等数千人进山,肯定逃不过官军的眼睛,就算官军在这条路上没有埋伏,也会从其他地方调动人马在路上阻截我们。我们又不知道官军究竟会在什么地方打我们的伏击,所以会很被动,搞不好会让人家包了饺子!你们大家是不是很喜欢被人家包饺子啊?”邓肯的手下大多是跟随多年的亲信部队,知道这员老将喜欢开玩笑,对手下又很是和善,所以对他很是忠心。见老将军成竹在胸的样子,大家心里也放松了许多。待众人笑过之后,他又接着说:“所以我们干脆就在这山里藏上一两天,官军的伏击部队见不到我们,就会以为我们从别的道路过去了,或者已经退回东面,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再注意我们了,那个时候我们再动身前往房州。”

有人问:“官军要是搜山呢?我们这几千人中不可能藏的无影无踪吧?”“搜山?你去搜个我看看。”邓肯不以为然地说:“在山里行动最忌讳的就是地形不熟悉。官军到这里才几天,他们能找到我们?”又有一个部下问:“我们这样就要过上几天才能到达房州,会不会耽误了战事?”“耽误个屁!”老将军出脏口骂道:“房州本来就不会有多大的事情,城里有将近两万的人马,多半是顺天王的近卫军和铁卫,战斗力比一般的部队要强不少。城里还有十几万平民,依托着高大坚固的城墙,你说会有多大的事情。臭小子,给你两万人马能把房州打下来吗?”他冲着刚才问话的将领说。

“不能吧。”那个部下挠挠头回答道。“那如果给你的是两万骑兵呢?”“骑兵?总不会要我骑着马冲上城楼吧?我没这个本事!”那个小将把头摇晃的象拨楞鼓一样,眨巴眨巴眼睛又问:“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增援房州?”

“是唐三长大帅命令我们去的呀。”“那唐大将军为什么要去增援房州呢?”

“。。。。。。”邓肯沉吟了半天,把话题一转:“我让你们这么早就停下来,是为了在天黑之前抓紧把营寨扎好,现在天黑得早,完善又冻死个人,不扎好营寨怎么能行?你们倒在这里问三问四,快去指挥扎营,收集柴禾。”见众人纷纷起身,他不知道是说给部将们听,还是说给自己听:“都想着建功立业?先保住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一派的部队了。周扬见老将唐三长和邓肯的手下进入山路已经很久了,而对面山谷里也传来了一阵人喊马嘶,然后渐渐地没有了动静,心想大概是前面的梁山官军已经分出一部分人马去截击唐三长他们了吧。

回头望望自己身后的五位将领和八千士卒,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人的生死现在都维系在自己的手上了!刘文从后面拱了他一下:“周大哥,我们开始进攻吧?”周扬回头给了他一个白眼:“急什么?等着去送死?”把刘文噎了回去,他已经体会到前面见到的唐三长心事重重的样子的确不是装出来的。回想一下唐三长分析的:敌军最多一万人,而且会有一部分分出去到其他地方把守,我们有八千人,数量上并不吃亏;丘陵地中坡势不是很陡峭,但依然是不利于骑兵的行动;梁山军火器威力较大,但过分倚靠火器,如果用松散的队形迅速的压上近战,梁山军有可能当场崩溃。。。。。。看着弟兄们期待的眼光,周扬把心一横:“两军相遇勇者胜——上!”

八千人的队伍快速地冲到山下,除了少数人沿着官道进入丘陵地之外,其余的人漫山遍野地向山坡上爬去。周扬带着自己的亲兵走在队伍的中间,可以看见刘文和另外一个将领的部队已经接近了晌午乔立阵亡的地方,他的心不由得一颤。果然,前面稀疏的树林里站起大排的火枪手,随着白色的硝烟升起,密集的枪声传了过来,眼见得自己队中几十个弟兄倒了下去。见大家有些慌乱,周扬提丹田气高声喊喝:“弟兄们不要惊慌!我们人多,他们人少,大家一起冲过去,把这些狗贼砍死!”他一把拉过身边的一个副将,让他马上带一些人从侧面绕过去,抄火枪手的后路。

见到叛军从侧后方绕了过来,指挥战斗的插翅虎雷横赶忙招呼火枪手们交替掩护着向下一个阵地撤退,留下了阵地前的上百具叛军士兵的尸首。

主将大刀将关胜在不远处的一个高地上细心地观察着敌人的动向:这次叛军与上次不同,不但人数多,而且显得很有章法,颇有些破釜沉舟的样子。他琢磨了一下,让手下的营指挥杨春、陈达带着弓箭手前移到左侧的山梁上,待叛军追近的时候掩护一下火枪手的转移,自己则向骑兵待命的地方走去,准备在叛军追兵遭到突如其来的弓箭袭击的时候,用骑兵迅速冲垮敌人。

周扬见部队在自己的指挥下一举击退了当面的官军火枪兵,紧张的心情开始放松下来,感觉梁山好汉也不过如此。想想现在其他的人马都已经分头绕行回房州了,自己如果在此被截住或者被打败,也不会有人来援救。就是眼前这一条路了!他把手一挥,命令身边的将士们乘胜追击,尽快突破敌人的截击,冲出这片丘陵地。

第六十七章 唐三长兵困荒原

从得知周围有梁山的斥候骑兵活动之后,顺天军大帅、无敌狮王唐三长就开始留意周围的地形,此时他让部队迅速向一处不大的树林靠近,这已经是他在附近能看到的抵御骑兵攻击最有利的地形了。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深知,步兵在平坦的开阔地迎击冲击而来的骑兵的代价一定是很惨重的。

见叛军居然在大队骑兵迅速逼近的局面下临危不乱,保持着队型向后撤,宋江对落入自己算计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和指挥官的能力产生了敬意。他在马上努力的张望,好不容易望见对方军中的大都旗上的“唐”字——难道是唐三长亲自带领的队伍?怪不得有这样出众的表现。宋江命令欧鹏、邓飞等人把队伍分成两支,快速地从两翼包抄上去绕到那片并不很大的树林的侧面,封死敌军的退路,这样就把顺天军围子一个三角形之内。之所以围三缺一,不去堵截树林的后面,是因为宋江相信对手也会十分清楚:离开树林背着骑兵逃跑的结果只有一个——屠杀!

尽量指挥着已经有一些慌乱的手下到了小树林跟前,唐三长传令停下队伍,以树林为依托展开阵型,避免被优势骑兵四面包围。他让队伍中所有的长枪兵集中起来列成两排,组成一个半圆阵,弓箭手则在其后严阵以待,又让所有的刀斧手去砍树。部将张启不解地问:“砍树做什么用?”唐三长焦急地说:“不要多问,赶快行动。记住,砍下来的树,树干要削掉枝杈后,两端削尖,在树林前二十丈远的地方,以两尺的间隔插成一排,削下来的枝杈堆放在树干前面一丈远的地方,也要堆成排。快去!”

一向爱惜人才的宋江此刻对唐三长的军事指挥才能十分的佩服,能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做出最可行的对策并不是每一个军官都能做到的,除非他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足够的指挥威望。他把队伍停留在距离对方的防守阵型两箭地之外,自己在花荣、孔明、孔亮的护卫下走出队伍,想找对方的主将讲话,看对方是不是真的就是顺天军神唐三长。

还没等到他开口,从对面的阵型中,一员大将策马冲出,到离着宋江一箭地远处停下高声喝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宋江见此人身高体壮,满面红光,灰白的络腮胡子,显得气宇轩昂,座下黄骠马,掌中金翅刀,威风凛凛,显然不是平凡人物,难道这就是顺天军神唐三长?宋江用脚跟轻磕马腹,上前两步朗声答道:“在下宋江,请问对面可是唐三长将军吗?”

唐三长早就看清来到官军队伍中的有多面旗帜,各书名号,其中最大的一杆旗上赫然写着斗大的“宋”字,顿时心中一惊——自己遇到的竟然是宋江亲自带领的兵马!

他有心会一下这位名满江湖的及时雨,同时也为部下的砍树立栅争取一些时间,便拿定主意主动策马上前搭话,见果然是宋江要与自己攀谈,便乐得其所,侃侃而谈:“不错,我就是唐三长。不知宋义士不在山东保境安民,到我湖北来做什么?”

宋江听对方这么说,回答道:“保境安民,替天行道,是宋某的一贯主张。不论是山东还是湖北,只要是大宋的治下,百姓有难,宋某便愿往救助。”

“宋江,枉你也曾是一方豪杰,如今追名逐利,背信弃义,做了朝廷的鹰犬,屠杀往日的绿林同道,你还有没有良心?”唐三长不屑地说。

宋江脸色平静:“如今湖北糜烂,黎民百姓被王庆折腾得苦不堪言,王庆又大逆不道,扯旗造反,公然对抗朝廷。如果真的是象其他的绿林好汉那样,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急公好义,宋某自然不会前来与他为难,但是王庆称王之后,为霸一方,倒行逆施,就算没有朝廷的旨意,宋某也要与他理论理论。”

唐三长不想在后面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与宋江动手,所以故意拖延时间:“宋江你不必巧言舌簧,谈论什么天下大义。我来问你,你以前聚义上山是因为什么?是不是因为皇帝暴戾昏庸,官员贪赃枉法,百姓民不聊生?那么你现在又接受朝廷的招安,难道是皇帝变好了吗?难道是官员廉明了吗?难道是百姓幸福了吗?你以前痛恨暴政,所以上山,这是不忠于皇帝;现在又投降朝廷,背弃与绿林兄弟的誓言,这是不义!你这样的不忠不义之人,还有什么资格来湖北管别人的闲事!”

宋江闻听,脸色郑重起来:“唐将军,你刚才所言有一半是正确的,现在天下的确不太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你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吗?你知道正确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吗?”

见唐三长略一沉吟,他接着说:“以前我也想用对抗来解决,后来发现我错了。中华土地广有万里,若四海靖平,百姓足以安居乐业。然大宋眼下危机四伏,外有强藩窥视,内有贪贼为乱。你知道朝廷每年岁入多少吗?我告诉你,六千万贯!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数字,唐玄宗最富庶的时候也不过有它的一半。但是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感觉钱不够花,或者生活的很艰辛呢?这是因为国家的钱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对外的岁贡,用于军队的开支!对大辽、对西夏、对吐蕃,我们每年要拿出多少钱?对大理,对蒙古、对倭寇,我们每年要打多少的仗?所以皇帝不停地从民间狂征暴敛,百姓头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贪官污吏从中上下其手,黎民会满意吗?生活能不艰辛吗?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不是换一个皇帝、换一个朝代,而是对内清明吏治,对外荡平四方。这样国家的财富就会积累起来,就不会再让大宋继续残破下去,百姓才能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宋某冒天下之大不韪,顶着不忠不义的帽子,窃了梁山的权杖,应了朝廷的招降。宋江不是为了做官,而是要为大宋效犬马之劳,为百姓谋长治久安。唐将军你听明白了吗?”

唐三长没有料到宋江竟然长篇大论地说出这样一番话,连自己心里都被震惊了。他强摄一下心神:“宋江,就算你是急公好义,全心为民,当天下烽烟之多,如过江之鲫,你梁山人马再凶悍,能管得过来吗?为什么江南方腊称帝良久,地盘广阔,你去平叛,倒来湖北兴风作浪,还不是恃强凌弱?”

宋江坦然道:“天下之事,循序渐进。之所以先来湖北,寻王庆的晦气,是因为他作恶多端,危害尤甚。反观江南方腊、山西田虎,也多州占府,对抗朝廷,但总算还是能够百姓为先,并无多少欺压百姓之事。而在王庆的治下,百姓受的苦比贪官污吏的时候还多!王庆穷兵黩武,狂征暴敛,为人欺瞒狡诈,恣意横行,难道不应该遭天谴吗?”

见唐三长听了自己的话后沉默不语,宋江知道他还是有些认可这些言论的,他转而劝说唐三长:“唐将军乃当世豪杰,你的大名早在山东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今日相见,果然英雄气概。不过唐将军为何要在王庆这一棵树上吊死?现在的王庆早已不是当年吊民伐罪,浑身正气的王庆了,你难道还要助纣为虐?何不弃暗投明?是不是贪恋自己顺天国国舅的身份呢?”

王庆被宋江的话语激怒了:“什么?你以为我唐三长是那种小人吗?我告诉你宋江,王庆是什么人我很清楚,不用你来提醒我。不过我告诉你,如果你想让我到你的手下投效,首先得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我知道你在山东颇有些虚名,那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是好汉的与我来较量一番,如果胜的了我手中的宝刀,我自会束手就擒!”

宋江正待说些什么,忽见对方阵中一个将领奔到唐三长身边,低声说了几句。唐三长点点头,把手中的大刀一举,就见顺天军的阵式齐刷刷地向后退去。宋江身边的人不知道敌军要干什么,大家马上紧握兵器,眼睛瞪大了仔细看个究竟。

随着顺天军的步步后退,一个用树干和枝杈构成的简单的防御阵地露了出来,顺天军士兵有条不紊地依托树干列成新的阵式,长枪兵闪在树干之后,把七尺长枪伸了出来,弓箭手依身在树干的另一侧,整齐的挽弓搭箭,刀牌手则手持园盾堵在树干之间的空隙上。宋江看了个目瞪口呆:早就发现顺天军的后阵在前阵的掩蔽下在忙些什么,不过原本以为自己的骑兵优势十分明显,料想对方也变不出什么花样来,毕竟在这荒郊野外,一马平川,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借助的,谁想到在这不长的时间里顺天军竟然在唐三长的指导下建起这样一个看似简陋、但很实用的防御阵。唐三长的确不同凡响!越是这样想,宋江收服唐三长的念头就越强烈。

第六十八章 叹无奈老将寻死

唐三长在空荡荡的地上显得愈发的冷傲:“宋江,我知道你带来的都是骑兵,不过我布下的也是专门针对骑兵的阵式,你有胆量来攻击吗?”宋江勉强笑了笑,转身跟几个手下交代了一阵,转回身来说:“刀枪无眼,咱们谈论阵法攻防也不必拿士兵们的性命作演练。唐将军若有此雅意,不妨稍稍退后,看我们做个演示。”唐三长搞不清楚宋江的用意,只得提马后退了几十步,让出一块场地来。

就见梁山军中奔出三名士兵,其中一个手持一面圆盾,另外两人各抱一根木棍。三个人跑到两军阵式的中间地带,把圆盾紧紧地固定在插入地面的木棍上,随即跑回本阵。宋江见这边已经准备停当,冲着身后点了点头。

吕方、郭盛和两百亲兵标营的士兵齐齐催动坐骑列阵而出,向东奔驰了一小段之后,全队又高速地绕了回来。在离着靶子还有大约四百步的地方,领头的吕方把手中的方天画戟在空中连晃几下,身后的亲兵们纷纷把手中长枪挂在马鞍上,从放在马臀上的大皮袋中取出一架连环弩,打开上面的保险机关,根据目测角度和距离,三枝弩箭齐齐指向斜上方,在吕方率先射出第一排弩箭之后,依次向二百步之外的靶子射击。跑在队伍最后面的是赛仁贵郭盛,手中端着两架连环弩,双弩同时扣动扳机,两枝弩箭流星般直直射向支撑园盾的木棍。那两根木棍被弩箭带来的大力撞击,齐刷刷地断裂开来,带着上面插满弩箭的园盾飞出两丈开外。

待隆隆的马蹄声渐渐平息下来,吕方郭盛带着亲兵队回归本阵,这个过程中,包括唐三长在内的所有顺天军将士都哑然无声——因为刚才的一幕太惊心动魄了:排成一路纵队的两百名骑兵射出的六百枝弩箭顷刻之间就把靶子周围原本黄灰色的土地变成了黑色,绝大多数的箭都落在周围一丈之内的范围里,当作靶子来用的园盾上插着数十只黑色的弩箭,更有十几只箭穿透了盾牌,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一片透明窟窿!

在一片寂静中宋江朗声开口:“唐将军,你看这样是否可以打破你的防御?”唐三长从对梁山军士兵超强素质的震惊中清醒过来,心中暗自忖度:梁山军不知用的是什么样的弩弓,射程居然这样远!大概是加上马匹奔驰的原因,射程比普通的弓箭要远五十步,这样自己如果弓箭对攻,无疑会吃很大的亏。何况对方用的是连环弩,射速很快,待对方三箭射完,自己的弓箭手也就是回击一箭,自己根本就没有多少机会啊!

一向很自负的他反驳道:“你现在就开始进攻,我军的伤亡会大一些,不过等我再砍些树来完善营栅,你这种远程弓箭攻击对我们就没什么威胁了!”宋江笑笑:“假如我射的是火箭呢?”唐三长吓了一跳:“你现在哪有什么火箭?”

宋江身后的锦豹子杨林早就对唐三长的态度不满意了,此时不去顾忌宋江可能有什么反应,从随身的酒壶中倒了一些山东烈酒在从战袍上扯下来的一角布帛上,系在箭杆上之后用火捻点燃,猛地向唐三长一箭射去。唐三长远远地瞥见有火箭射来,忙加倍提防,不过那箭却只落在他身前两三丈外。宋江不知道是谁放的箭,回头望了一眼也没看出个究竟,不过这样也还算是答复了唐三长的疑问。宋江说:“就算我军中现在缺少引火之物,但马上回营区取也来得及。我的骑兵在此围困,你还能突围不成?”

唐三长见在排兵布阵、组织训练方面对梁山军没有什么胜算,就换了个话题:“我们现在纸上谈兵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常言道,狭路相逢勇者胜。真的打起来还是要看个人的战斗力,宋江你号称一百单八将,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可敢与我一战,分个高低上下?”宋江见唐三长转移话题,自己也就避实就虚:“两军对垒,主要靠的是平时的部队训练和临战指挥的随机应变,并非要靠将帅的个人武艺高低来解决问题。将军以为这是绿林争霸,登台打擂吗?”

唐三长把脑袋一歪,心中突发奇想:如果我现在一刀吧宋江砍翻,或者擒于阵前,部队应该可以全身而退了!想到这里他对百步之外的宋江说:“嘴皮子功夫毕竟见不得真章,是好汉就与唐某战上一战!”一边说一边催动坐骑挥刀直扑宋江。

跟随在宋江身后的小李广花荣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见唐三长有异动,飞快地抽出两支羽箭,其中一枝迅速地搭弓上弦,直瞄唐三长的面门。宋江眼角余光瞥见花荣的举动,知道自己这个弟兄箭不虚发,恐怕这一箭过去,自己想招徕唐三长的计划就会彻底完蛋,连忙大叫:“莫要伤他!”花荣闻听前手向上微微一抬,闪电般地一箭射出,恰恰将唐三长的盔缨射飞出数丈开外!

唐三长清楚地听到宋江说“莫要伤他”,心中一凛,忽见快似闪电的一箭迎面飞来,还没来得及躲闪,就觉得头上猛地一震,下意识地伏下身子,勒住丝缰回头一看,见自己的盔缨被穿在箭杆上落在老远的地方,心中大惊。再回头向宋江那边看,见一员白袍银甲的英俊将领骑着一匹白马挡在宋江的前面,手中弓如月,箭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