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阔凭鱼跃-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零二章 没羽箭受命北上
没羽箭张清近一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一方面两大船厂奉宋江哥哥的命令日夜加班地赶制大海船,物料资材上时不时便有人来汇报进展,索要支用,另一方面,随着福建官军奉旨北上剿寇,各地的防务显得十分空虚,张清趁机在泉州附近的各州府大办团练,通过梁山旧部的框架骨干模式,已经控制了足有一万五千人的地方武装。这些团练的事务更是千头万绪,张清不但把自己的助手龚旺、丁得孙都分派出去,连身边一些得力的小头目和亲兵亲将也指派到各地为头目。即使这样依然感觉力不从心。加上官场、商场上各种必不可少的往来应酬,张清恨不得把公孙先生请过来,看他老人家是否可以传授一下分身术!
这天他跨上马刚走出街口,就听到背后有人喊他。回首望去,却是府中的心腹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低声告诉他,刚刚有飞鸽传书来到。张清不敢怠慢,连忙转身回去。新近飞鸽传书成了梁山各势力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那些经戴宗和燕青的手下训练出来的信鸽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倒是比其他的交流方式也快捷了许多。展开密信一看,果然是重要的事情,原来是吴用告诉他,梁山威盛军已经奉旨南下参与征剿方腊,让张清加紧海船的制造进度,三五天后就应该带上所有能征用的船只启程前往长江,参与战事,而且还特别叮嘱他,船队的水手一定要选可靠的,最好再带上一部分弓箭手。
张清放下书信长吁短叹,真是催命啊!他略一思索,随即将书信在火烛上燃尽,再次起身赶往船厂。出门的时候还不忘让家人到商行向黄员外告罪,取消今天原定的商谈。
还未到船厂,远远地就望见一片高耸的帆桅,离得近了一些,满耳都是锤凿斧锯的声音。早有守卫船厂的团练去向主持人玉幡杆孟康报告,得了消息的孟康一面用衣角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一面大步流星地迎了过来。询问之下,张清【文】得知,两个船【人】厂衣角完工的四十丈大【书】船有两艘,三十丈船【屋】有三艘,还有二十丈的一艘。孟康说,如果再加把劲的话,三天之后还可以多带一条三十丈和一条二十丈的船出海,船上没干完的细活可以放在航行之中完成。张清问为何现今二十丈的船如此的少,孟康苦笑了一下:“是你让我们把精力集中来做大船的,小船(相比较而言,其实在其他地方二十丈海船也是大船了)都外放给别人去干了。”张清一拍脑袋,想起前些日子的确有说过这件事。他把紧要的事情跟孟康交待一下,又嘱咐他加紧进度,自己转身又匆匆地赶往泉州城东的团练营地。
这个营地有团练兵丁一千余人,头目却只是张清原来手下的亲兵张恩。张清进到营地,见一切井井有条,兵丁们在操场上正进行器械训练,他兴致大发,不由得快步向前走了几步。作为一方武将,他已经有好几天没有摸枪杆了,更别说真枪真刀地对练作战。只见几个二十出头的福建小伙子拉弓搭箭的在小头目的指导下练习射箭,张清不觉得也有些手痒。见那小头目好几处地方讲述地并不是很清楚,搞得新兵们一头雾水,他忍不住出声叫停,亲自上前示范。
那小头目也是梁山旧部,识得这位张大员外的厉害,便撺掇着手下兵丁请张清表演武艺。张清微微一笑,把衣角撩起掖在带中,挽了挽袖子伸手接过小头目递过来的弓箭,看了一眼远处的箭靶,正经八百地拉开了架子向身边围上来的兵丁们讲解射箭的要诀。更远处的团丁都纷纷停下手头的操练在外面围拢过来。此刻张清已经简要地讲述完毕,轻轻地用了四分力气就将小兵们用的弓拉了个满,瞄准靶子一撒手,羽箭嗖地一声正中红心,赢得人群的一片喝彩!张清收了架子叫过那几个兵丁,让他们照样子学习,自己轮番纠正新兵们的姿势,直到大家个个学了个七七八八才罢手。他跳上马背,冲着周围的兵士们高声喊道:“武功武功,三分学来七分功。没有更多的窍门,只有认真地学,刻苦地练,方能熟而生巧,上得战场去才能保住性命,杀敌立功。都听明白了吗?”
四天后的二更时分,张清带着八只大船组成的船队悄悄地离开泉州港,扬帆北上,船上除了两千水手之外,还有一千多刚刚从各地调集来的团练里的射手,于是一路上张清又命令那些技艺尚未熟练的弓箭手们利用这海上行船的时间好生加紧练习。好在这些船都相当的宽敞,就算是最小的二十丈海船也可以让十几名弓箭手同时进行模拟演练。船行两日便转入了长江口溯江而行。航行中张清不断地命人放出信鸽向宋江报告自己的位置,并从返回的信鸽那里得到下一步行动的指示。由于大运河的漕运从方腊早饭开始就基本陷于中断,所以江面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大船,沿江讨生活的渔夫驾着小船见到巨无霸一般的大海船成群结队地从江中心航道驶过,个个惊讶得目瞪口呆。
又过了一天,船队已经上行了千里之遥,到了傍黑天的时候张清按照得到的最新指令,把船队停泊在江阴东面的一处山岩下,吩咐收受们就在那里过夜,并一直等到信鸽带来新的命令。等船队再次起锚西行已是第二天的晌午,略有些阴霾的天空里能见度并不算好,接近长江北岸的八圩港附近时,隐隐看见江面上有无数的小船在穿梭。望了望头顶那看不见的太阳,张清皱着眉头回过头询问身边的随从是否已经到了申时三刻。那个一只负责看管着沙漏的随从回答说还差一点。张清于是通过亲兵让主桅上刁斗中的灯旗手发出旗号,命令各船落下一半的帆蓬减速前进。
船只逆着水渐渐靠近北岸,同时各船承载的弓箭手全部携带着除掉箭簇的火箭上到甲板上,准备按着命令对那些小船进行弓箭攻击。等到能够看清前面小船上的旗号了,张清就听到自己大船船头的一个梁山老兵在惊呼:“威盛军?是威盛军!”
第一百零三章 飞鱼帮出手不凡
混江龙李俊与童威童猛商定用行刺的办法来迟缓威盛军前部南下的行程,同时浑水摸鱼地干掉符德安派来的监军大将杜预,可是令他们所没有料到的是,当他们召集飞鱼帮中的十几名好手赶到预定的伏击地点时,却听说这活已经被别人干了:昨天已经有人袭击了威盛军的营盘,据说那武艺高强的玉麒麟卢俊义也在混乱中挨了暗算,眼下生死不知。李俊等人大吃一惊:这是谁先下的手呢?童家兄弟马上带着人私下里打探,好在飞鱼帮这两年来已经把势力扩展到淮河一带,很快就带回两个人来见李俊,说是大越国皇帝方腊的手下,奉了密旨动手行的刺。
昨夜的混战中,这些方腊派来的高手也有不小的损失,剩下的人手正分头撤回江南。这两位本是太湖帮谭鱼头的手下,因武功出众,所以被方腊调到杭州做了大内高手。听童家兄弟说飞鱼帮帮主亲自带人前来助阵,知道飞鱼帮与谭老大走得挺近,两个落了单的高手乐得跟着过来套个近乎。
李俊向二人仔细询问了昨夜的情况,得知他们并没有干掉杜预,因此心中十分踌躇,担心杜预就此龟缩起来,那样自己的人想动手除掉他就十分困难了。童威的一个亲信急匆匆地进来禀报说,威盛军的大队人马又已经开动,正向这边过来了。李俊与童家兄弟对视一眼,觉得此事有些匪夷所思。按说卢俊义生死不明,作为同僚的杜预怎么会不顾一切的还督促部队继续前行呢?转念一想,杜预一来是想借此谋夺卢俊义对原来梁山人马的指挥权,而来可能是上面催促的太紧,不得已而为之。
李俊把桌子一拍,告诉童家兄弟马上准备,按照原先的计划行动。他一扭身冲着那两位杭州来的高手行礼,邀请两人参与第二次的行刺。那两人哪里知道李俊的底细,见人家外人为了大越国的事情都自告奋勇的出手,自己要是推脱自然说不过去,便很痛快地答应了。
十几个人来到大军必经之路的一座石桥的桥头埋伏了下来。果然不到两个时辰就见前方尘土飞扬,随着就见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李俊约束着众人耐心地伏在桥头边的草丛里等待,直到前队已经过去,旗幡招展之间显然是中军的队伍也过来了。虽然没有见过杜预,但大家几乎同时把目标准确地锁定在一个队伍中间耀武扬威的家伙身上。等到杜预的战马走到桥的中间,十几只利箭一起攒射,饶是杜预身经百战,依然在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下手忙脚乱,身上连着中了六箭,一头栽于马下。幸亏身上的盔甲帮着他卸去了大部分的伤害,这才没有当场毙命。
李俊见杜预中箭落马,唿哨一声迅速撤走,只留下了一封书柬,警告威盛军上下,如果档案踏入江南一步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威盛军前部之中的诸位将领多半也是梁山好汉,本就不愿意被人催着急三火四地南下赶路,见两天之间连折两员主将,再也没有人愿意继续催军前行,大家一商议干脆就地驻扎了下来,派人连夜把这边遇到的情况以及李俊留下那封的落款为大越国方腊的恐吓信一并飞报符德安。
从淮南回来大约十天之后,李俊在飞鱼帮位于江南常州附近的总舵中收到了宋江发来的密信。密信中对他行刺杜预的行动大加褒奖,又告诉他现在威盛军已经回归到梁山兄弟的控制之下,正准备操纵着符德安放弃原来到江宁府战场参战的打算,而折向东南改道扬州,计划在江阴一带渡过长江,切入方腊长江防线的腹地。宋江在信中让李俊速速调集人手和船只,准备帮着大军过江。李俊看完信这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独自坐着想了一会儿,派人找来童家兄弟一起商量着迎接大军的事情。
又过了几天,李俊在江北岸一处隐秘处见到了阔别多日的宋江、吴用和众多的梁山兄弟。宋江们是瞒着符德安和他的手下来见老弟兄的。黑旋风李逵见着李俊恨不得给这位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兄弟来一个熊抱,吓得李俊直往后躲。赤发鬼刘唐等人也是对李俊表示了大大的羡慕:“看兄弟混的已经是自成门户的帮主了,想必每天自由自在,哪像我们头上还顶着个什么符大帅,放个屁等要看看风向,免得让大帅闻着不高兴。”一番话说得大家笑成了一团。
亲热之后,宋江挥手让其他的头领都各回本队忙自己的事,他也暂时离开去布置大队离着江岸十里之外先扎下营盘,不让江南的人过早的发现这支宋军的到来,此外还要派几个能说会道,善于随机应变的人带着自己威盛军副都管的手令前往附近的州县调集船只和民夫,为大军过江做准备。他临走时留下一个吴用来把自己的想法详细告诉李俊,威盛军主力马上就要从这里过江,计划着给方腊来一个出其不意地打击,让李俊安排人乔装改扮,亮出飞鱼帮的旗号来协助宋军,与那些由江北的各地州县官府调集的船只一起运送大军过江。这样还可以借机让飞鱼帮变成忠于大宋朝廷的良民社团,经过这次的漂白,有了朝廷的认可飞鱼帮不难成为下一步江南最有影响的民间势力。
李俊听了自然是很佩服智多星的计谋,他见周围并无其他闲杂人等,关切地问吴用:“军师哥哥,咱们真的要去打方腊?”刚刚走回来的宋江听了这话微微一笑,与吴用对视一眼,吴用也会意地点点头:“我与公明哥哥早就料到你必有此一问。其实我们梁山与方腊根生同源,走向相近,怎会真心害他?不过这方腊如今在江南搞得天怒人怨,朝廷又下了决心要将其剿灭,怕这次即使不用我们动手他也难逃厄运了。故此公明哥哥想劝说方腊远走他乡,暂避锋芒。之所以要让你带飞鱼帮接应大军过江,一来是与你讲明我们的立场和想法,我们要在锡州一带打上几仗,不然方腊是不会听取我们的建议的;二来要让你和张清一起帮着我们演出一处好戏,设法把我们威盛军中那位很让人头疼的顶头上司符德安一次性搞定,这样才方便我们到江南去办好方腊这件大事。”
第一百零四章 贪心出自庸官心
符德安对宋江这个人真的有些看不透了。在枢密院行走的时候,他满耳都是四大剧盗如何如何十恶不赦,心中对他们自然是恨之入骨;在宋江接受招安进京面圣的时候,他也曾远远地望见过一次宋江,看着那个矮矮黑黑的中年胖子其貌不扬的样子,当时一方面是颇有些鄙视,一方面很纳闷为何这样的人在江湖上会有那么大的威望,为何象卢俊义那样有家有业、文武双全的人物也会甘心追随宋江去造反;在枢相童贯点了他的将让他出任威盛军都总管去与宋江搭档的时候,他心中又是很有些抵触,等到听说宋江在征剿王庆的战场上节节取胜,他心中对宋江用兵的诡计多端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不过在他到湖北商人,第一次与宋江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刚刚建立起来的那一点点好感即刻随之荡然无存——从宋江麾下那些军容不整的士兵的状态上,他几乎马上断定:这个家伙的确是草寇出身,实非帅才,只不过有些雕虫小技,加上运气好一些罢了。好在宋江对他还是毕恭毕敬,俯首贴耳,使得他心中的戒心减低了不少。就这样,符德安对宋江的敌意虽然一直未改,但其中经历了一番“鄙视”——“怀疑”——“半信半疑”——“将信将疑”——“不得不信”的复杂过程。
在与童贯的书信往来中,他也曾屡屡向恩师汇报了对宋江的见闻和看法,枢相大人却不断地提醒他不要被宋江的表面温驯所蒙蔽,要着力掌握部队中的实权,一方面要利用好宋江的才干,一方面还要设法架空宋江在军中的影响。因为符德安自己从京师带到威盛军中的亲信不过五七人,兵马也只有一万,在整个五万人的威盛军中处于劣势,搞得不好就会给自己惹出麻烦,所以他听从了师爷冯四喜的建议,没有在打田虎的时候硬来,而是准备通过让宋江带人去与山西的贼兵打交道,想着用一场狗咬狗的硬仗来消耗两边的实力,为将来在军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做准备。此外他也暗中做了一些手脚,在部队中有针对性地拉拢梁山旧部里的那些官军降将、官吏和豪强,企图逐步分化、瓦解宋江在威盛军中的影响力。
让他没料到的是,宋江等人两面三刀,一边在中军大帐每每笑脸相迎,一边在外面阳奉阴违,暗自策动了田虎归顺。当自己苛言斥责的时候,宋江等人有对自己危言恐吓,借着醉酒遮脸就地撒疯,搞得自己下不来台。奇怪的是,在山西割据一方、为患多年的田虎居然真的象宋江预言的那样举手纳降,白送了自己一份天大的功劳,也让自己想杀宋江一个二罪归一的计划无法实施。不过这也算是一件好事,毕竟自己从东京外放不到一年时间就在仕途上青云直上——这可是一个令人眼红的升官速度!这一要感激自己的恩师的提拔和栽培,二来也不得不说是拜托这位搭档宋江了。
如今他不禁有些相信宋江的外号“及时雨”了。这个家伙难道真的就是个及时雨?自己的垫脚石、登云梯?符德安暗自想着:宋江前几天给自己出的那个避开江宁战场的派系漩涡,转而兵进扬州,由江阴一带过江作战的主意,从用兵方略上来讲不能不说是个好主意。如果这次南下征剿方腊再立些功劳的话,就算不会再立马官升一级,可只要自己打完这一仗回到山西,估计从二品的经略安抚使的乌纱帽也未必就是遥不可及的。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权力无边啊!自己如今不过才三十几岁,那未来……
符德安越想越兴奋,心里恨不得马上就杀过长江去。恍惚之间不小心碰翻了桌案上的茶盏,这才发现自己还是身在江北的军营之中。噢,那些还只不过是将来的事情,虽然说他已经很有信心了。他努力让自己的心态平静下来,把思绪放到眼前的事情上。
过完年从东京回到山西,他按照枢密使大人面授的机宜,成功地利用举兵南下的机会将宋江与威盛军的主力分割开来。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刚刚提拔起来的杜预就在行军路上遇刺受了重伤。这个杜预可是符德安的通家之好,他哥哥杜充更是与自己曾经一起并肩作战过的同僚,现在已经外放到沧州出任同知府事,而杜预本人也是童贯门下自己的小师弟,平日里对自己毕恭毕敬的,好容易借着皇恩浩荡提拔了他的官职,压倒了卢俊义成为自己计划中的前军主将,如今却身中六箭性命垂危!
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符德安第一个反应就是怀疑这一切都是宋江或者卢俊义策划的阴谋,但同时传来的消息显然直接否定了他的怀疑,说那个卢俊义在再早的一天就已经遭了方腊手下的暗算,中的飞刀上甚至涂有剧毒,同样生死难断!这应该不是宋江制造的假象了,没有人敢这样做的。
现在符德安操心的是自己身边可以信赖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杜预受伤,彭冲留在山西留守,至于只有一个施耐德算是文武全才的将领,可是自己身边不能没有人保驾吧?那个童贯大人拨付来的叫邓子雄的禁军将领身手虽然不错,可一看就是个莽夫,自己把他派到前部临时代管军务,没有两天就跑了回来说根本指挥不了那些出身山贼的军兵。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一改初衷将宋江从山西火速调来,就算这种做法有违枢相的意愿也没有办法了。
可是从现在看来,这个宋江对自己真的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敌意,要不然怎么会给自己出这样一个避实就虚的主意,就连一向心机称远、老谋深算的师爷冯四喜也不由得夸赞宋江此招是抓住了方腊的要害,可以提纲挈领,一举成功。这么说来宋江对朝廷是真心归顺而非枢相怀疑的那样虚以委蛇,另怀不轨了。这也难怪,恩师对于宋江等四大剧盗大致是有成见的,毕竟他身居高位多次征剿这几处的贼寇都未能竟功,所以心中有些忿恨了吧。现在只要自己按照宋江献的那个计策渡江作战成功,就一定会打破当前的僵持局面,自己升官发财的日子也就还会延续下去的。
第一百零五章 意气风发大手笔
就在符德安胡思乱想,期待着好日子早一天到来的时候,亲信大将施耐德报门而入。作为见多识广的大将,施耐德对自己的上司还是很负责任的。他告诉符德安,眼下已经开始从江北各地调集准备渡江的船只,不过按着目前搜罗到的百来只大小船只的情况看,威盛军这四万多人要渡江需要分成四五次,每个来回要耗时大半天,全军渡完估计最快也需要两天以上。施耐德提醒主帅不能不防备对岸有方腊的人马把守。因为每次只能渡过去不足万人,如果对岸方腊的部队趁登陆的人马立足未稳,队形混乱的时候突然发动攻击,哪怕只有五千人马也有可能全歼这第一批渡江的部队!
符德安不由得点了点头,暗中佩服施耐德不愧是久在军中,实战经验比自己的纸上谈兵要强得多。他传令让宋江安排前部先行渡江,其余的部队在江北扎营。反正有人作替死鬼、探路石,自己保存好从京师带来的一万禁军保命也就是了。宋江哪里会想到顶头上司心中的小九九,接到军令之后他让双枪大将董平作为第一批人马渡江,秦明第二批,自己和吴用、花荣等为第三批,自然符德安和他的亲信部下是计划中的最后一批。
宋江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烟波浩渺的滚滚长江,但此时此刻的情景与当年颠沛流离发配江州姿势完全无法同日而言。挺身躯立在江北岸的高坡之上,眺望眼前宛如一条银带的江水,众人也都是心潮澎湃。长江果然是中国第一大的江河,摆渡一个来回费时费力,尤其是对于这些体不大、偏偏又载满了人马的小船来说,清晨开始董平他们就启程了,可是直到日头转过头顶,明显已经偏西了,才远远地望见一群小黑点返了回来。
同样有些忐忑不安的符德安也在宋江后面不远处的高坡上焦急地观望,还真让施耐德说准了,这样的渡江速度看来三天能把人马全部运过去就不错了。焦急之余,他发现返航的船只比早上走的时候还多出来一些,而且不是三五艘。这是怎么回事?满腹狐疑的符德安马上派手下的旗牌官前去江边打探,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船只陆陆续续地靠了岸,这名旗牌官才回来,身后不仅跟着一个今早跟随董平一起过江的副将杨雄,而且还有一个符德安不认识的人。
这个人的确是他不认识的,因为真实的身份就是宋江安排在长江一带活动的大头领混江龙李俊。见符德安端着架子在坡上等待,杨雄抢前几步施礼道:“禀告大帅,末将随着先锋董平将军过江,对岸尚未发现方腊的人马,我军正从岸边展开阵势,占领有利地形,准备掩护后续部队渡江。在我们登岸之后,遇到了长江飞鱼帮的仁人义士,这位就是飞鱼帮的李江龙李帮主。李帮主他们乃是一心忠于朝廷之人,虽身居江湖,但念念不忘为国效力。得知我大军要过江征剿方腊,又听说我们过江的船只不够,李帮主自告奋勇要来协助我们过江。”
符德安闻听大喜,自己最近真的是好运连连,本来还在为渡船不够而发愁,马上就有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