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宫本帝后-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幸好逸然哥哥被调来了南边,离她不是很远。

因为整件事情太过骇世,邢炎等人并没有飞鸽传信于燕三帝,和伍皇后商议之后决定一同回皇城当面告知燕三帝,具体做法待燕三帝下圣旨。欣儿一定要趁燕三帝知晓此事,下达处斩圣旨之前将逸然哥哥救出,不然一切就来不及了。

伍媚儿前脚踏出寺庙。南宫欣儿后脚便向边陲快马加鞭赶去。这次她没有带丫丫,只是带了随行的十个黑衣人。她若带上丫丫必定会穿帮病情,她不愿意丫丫知道太多惹来杀身之祸。而十个黑衣人,欣儿在对黑衣人有疑问的当晚便问过伍媚儿。媚儿说黑衣人是死士,绝对不会背叛她,所以欣儿毫无迟疑的叫上人赶往南方边防。

途中不知累死了几匹千里马,欣儿是一个养尊处优的郡主、公主,如今往死里赶路却是头一遭,当她到达汶城的时候,几乎只剩下了一口气。欣儿不敢怠慢。也不敢停歇,找了家客栈缓神,立马提笔写信。她现在是乔装打扮,不敢在汶城露脸,所以只得婉转约武逸然出来见面。

当欣儿写完信出来时,精神因为稍微休息好了些,但仍是看得出有些喘不过气的感觉。欣儿找了个伙计问了武逸然将军在何处?伙计说因为吴国部落王子挑衅,武将军在城门打仗。

欣儿急忙赶往城门。当她到达的时候,哪里还有两军的身影?地上除了凌乱的衣饰、无数的马蹄,什么都没有。南宫欣儿躲在暗处心里急得热火焚烧。正当她准备返回城中时,不远处几人的身影向她靠来。看来人的衣饰,与大燕国相差甚大,应该是吴国人了。

欣儿在黑衣人的保护下成功隐秘身子,只见吴国人经过他们时说着:

“殿下,您既然喜欢武将军,为何不把他虏回吴国?”将士甲开口道,语气甚是不能理解。

在他看来,殿下的武功智谋不输武逸然,让武逸然来吴国是对他莫大的恩赐。若殿下执意俘虏武逸然也并不是办不到之事。燕国的军队虽然强大,但作为吴国第三大部落楼氏王族也不差。有很大可能吴国下一任天相将是殿下。

“时机还未到。”被称为殿下的人一派从容,好像刚才那场战斗不是因她而挑起。

大燕国与吴国接壤,两国边界总会有不服着挑衅,时不时发生小规模战斗实乃常事,百姓也见惯不怪。一来小规模战斗不可能引起两国大战。百姓在汶城也过得舒适,二来,不定时让两**方交战以提高各自的警觉心和战斗能力。甚至到了后来,两国将军会不约而同今日你打打我,明日我打打你,全当锻炼。以致再后来用两方交战做起了赌注,谁输谁给当奴隶。

当然,这种风气在武逸然到来时完全改变,荒唐,军队怎么可以当儿戏?若有一天敌人真杀进来的时候,他们连脑袋怎么搬家的都不知道。军队岂容懒散?也自伍将军到来之后,汶城的军纪才稍微严谨一些,但是私底下具体如何,武逸然还是没有办法控制。

欣儿见吴国人越走越远,不禁现身拦住他们。

刚刚说话的将士甲一见欣儿身边的十个黑衣人,顿时警戒四起,旁边的殿下倒是不慌不急。

“小公子,你找我?”眼前的普通男孩她应该不认识吧?!

“是的,有关于逸然哥哥的事。”欣儿直盯着对面英姿挺拔的女子,没有大燕国女子娇小伊人,她浑身散发着另一种豪情的美,这样的女子,必定巾帼不让须眉。她在吴国部落想必有一定权势,否则也不可能让一个女子掌军权。

“这里人多,不方便说话。”欣儿说完让黑衣人全部退了下去。再回头看前方的女子,她也正把侍卫支退。

“我应该称你姑娘吧?”殿下饶有兴致的看着欣儿,想看看她能带给她关于武逸然的什么消息?

“殿下,你喜欢逸然哥哥吗?”欣儿正色道。

被称为殿下的女子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欣儿,欣儿也不拐弯抹角,“我想请你帮忙救逸然哥哥一命。”

殿下听到这里来了兴致,咦了一声,示意欣儿继续说。

“你知道蝶变吗?武博仁将军是主谋,武家会被满门抄斩。所以请你救救逸然哥哥。”

“武家是主谋?那他们死有余辜,你为何肯定我会救?”

“我不知道,但我不相信逸然哥哥会叛国卖命。我也不肯定你会不会救逸然哥哥,但你喜欢他,所以我要冒这个险。”

能救武逸然的任何机会,欣儿也不会放弃。逸然哥哥的命现在已经在刀刃上,有九成九九的机率是死,那她为何不放手一搏?

“你和他什么关系?”殿下不回应欣儿,反而问了个无厘头的问题。

欣儿说是兄妹关系,也不知她到底是同意还是如何?一颗心像悬在悬崖边上,起伏不定。

良久,殿下才说道:“我会让他死。”

欣儿说了声谢谢,正准备离开,却听殿下语气甚是不悦:“我不是为了你,不需要你于我说谢。”

不知为何,眼前女孩的语气让她心里十分不爽,到底这种看别人不顺眼的心情从何而来?殿下觉得莫名其妙,却是真真实实她心里最诚实的声音。直到许多年以后,殿下才明白这是一种危险,对情敌的一种危险意识。当然,她现在是不知道的。

当欣儿的身影消失在尽头时,方才停歇的战场又激起了响天鸣嚎,这次的战斗不再是平日里两国私下的赌注之战,而是真正的生死相搏。以致有无往不利之称的年青一代最杰出将军——武逸然战死沙场。

人们都没有想到,年轻有为,前途无可限量,从未有失败过的武将军会从此成为传说,多少人为之莞尔。但当人们听到武博仁勾结南蛮,卖国求荣后,不禁又为武逸然感到了庆幸。是的,庆幸。若武逸然没有战死沙场,那么他的下场将是被凌迟处死。因为武博仁的叛变,武家上上下下,几百人口,全部凌迟而死,足足割了一千刀才让他们松气。

真真是气得燕三帝浑身发青,他待武博仁不薄,让他一步步高升,居然忘恩负义联合南蛮想反他?简直气煞他也!很长一段时间里,燕三帝看谁谁不顺眼,朝中大臣对自己的脑袋岌岌可危,生怕下一个刀下魂就是自己。燕三帝这一气,直气了个大燕国人们群众差点因为扛不住高压整体暴病而亡。可想而知,燕三帝是有多怒?

他本以为扶持武家就可以对邢家有一定的牵制,若兵部侍郎权利做大,很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皇位,所以他不得不扶持另一方势力与之制衡。如此才可便于操控。可是让燕三帝没有想到的是武家不自量力想夺了他的位,如此怎不叫燕三帝气愤?

原来身边养了条狼,专咬主子!!!

在汶城的那场战争里,欣儿一直躲在远处观看。当她看到逸然哥哥被那位殿下一枪从马上射下来时,心的位置竟是控制不住抽搐着。虽明知道这样对逸然哥哥是最好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救他,可是欣儿亲眼见他死在眼前仍是忍不住哭泣。

逸然哥哥,别了,欣儿会永远记住你。

南宫欣儿流着泪再次看了看正在激烈交战的两国,大燕国因为主帅被刺死,已经溃不成军,眼看就要被吴**队全部斩杀于剑下。

欣儿不忍再看,和十个黑衣人策马驶出汶城。

她必须赶紧回去,在外面待的时间越久越危险。在这个关键时刻,在这个敏感时刻,欣儿一丝一毫不敢马虎,否则搭上的将会是整个南宫七王府。她,赌不起!

334 逼良上任

当南宫欣儿再次回到皇宫时,已过去了一个月。彼时的皇城人人自危,笼罩着一种不知名的鬼魅气息,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身首异处。武博仁被燕三帝下旨诛九族,死法相当惨烈,武家除了战死沙场的武逸然没有受到残酷刑法,其余全部受了各种极刑才死去。人们不禁在感慨着这人的心呐,真是猜不透摸不着,叵测之极。武博仁在朝中一向刚正不阿,带兵打仗更是无往不胜。如此君子,如此忠诚,却偏偏勾结南蛮卖国求荣,狼子野心藏得可谓没有一点蛛丝马迹……

让燕三帝如何不气?如何不怒?

从此武家也就这么在历史上除了名,瞬息间消失得干净彻底。俗话说阎王要人三更死,没人留你到五更。这句话,同样适合燕三帝,他就是主宰一切的帝王,想要谁死,谁就得立马去死。

群臣有了这层认识,又看到燕三帝对待武博仁的手段,都不禁勒紧了裤腰带,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一点事儿也不敢犯。你说你一个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啥有啥。不好好守卫边疆,却去串通外敌谋反,不是找死么?

欣儿回到了那个令她沉静的大燕国皇宫,没有了在五慈山的快乐,变得好像是另外一个人。期间燕三帝同意了她学医术,欣儿平日里除了看看医书练练舞写写字,伍媚儿时常也会拿朝中的事与她商议。虽然欣儿的意见不会有什么作用,但媚儿要培养她从政的能力,兴许有一天。欣儿可以站在历史的舞台也说不定。在玄玄,女子从政虽不常见,但也绝不是稀奇事。比如伍媚儿,燕三帝就常会让她批阅奏折。

时间如梭。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回到第一章,若记不太清的朋友可以返回去再看一次)

如今欣儿有了自己的阁楼,在伍皇后刻意几次的安排下。燕三帝已经不再对欣儿有任何幻想。毕竟对于燕三帝这位自诩不凡的天子来说,死人对他完全没有玩味的感觉。

“碰。”燕三帝用力的把杯子往地上一掷。杯子应声落地,摔得粉碎。在它不远处出现了一双美丽的莲足。

“皇上,谁把您气成这样?”伍媚儿绕过碎杯子,风情柔语的来到燕三帝身边。

“除了南宫跃敢,谁还有胆量?”燕三帝这句话说得咬牙切齿。也不知为何,南宫跃最近一个月长本事了。居然开始违逆他的命令?怎么,忍了那么久终于忍不住了么?他倒要看看,这南宫跃还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七王爷怎么了?”媚儿一手安抚燕三帝胸口,一手搂着燕三帝腰间,靠在他怀里。也只有伍媚儿敢在燕三帝盛怒时靠如此近。

果然。燕三帝见媚儿柔软的身子靠过来,怒气也减少了些。

“朕让他去修水坝造福百姓,他找了千百理由推脱,真不把朕的话放眼里。”燕三帝彼时脸色的神色稍微缓和些,不过心里却是极为不痛快。敢违抗圣命的,古往今来也只有南宫跃一人了。

虽他婉拒之词好听,甚至天衣无缝,合情合理。可是燕三帝就是知道,他这个七弟变了。变得会反抗他了。胆子是越来越大了么?

燕三帝不接受拒绝,从来不接受。若有违者也不排除杀戮,只要谁敢忤逆他。

“皇上有何好气呢?气坏了龙体不是趁了别人?臣妾倒是有一计。”伍媚儿靠在燕三帝怀里,脑子高速运转着。

主子说不能留南宫跃,那么她也不会让他多活一天。

燕三帝听了伍媚儿的话,眉宇间露出了笑意。

南宫七王府。余莺莺正和丈夫,也就是南宫七王爷在一起。七王妃听了丈夫的话久久不能恢复正常,这事太超乎意料!让她如何能接受?

大燕国皇后,竟然是奸细?哪个国家的还未可知?光这一点已经让余莺莺感觉人生观彻底颠覆了。她的女儿,她的宝贝欣儿,可是拜给了伍媚儿做女儿,若伍媚儿是奸细,那么欣儿在皇宫岂不是万分危险?若有不甚,既是灭顶之灾啊。

南宫跃也为此事感到棘手,一年多以前,当他听闻武博仁是整件事情的主谋时,险些没有震惊得当场痴傻。武博仁是他一手提拔、举荐的人,南宫跃对他的了解不说十成十也是有**分。七王爷怎么也不相信得力手下会卖国求荣,即使利益再大,即使诱惑再深,武博仁也不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为了一己之私,弃天下苍生于不顾,掀起一场场浩劫、征战……

武博仁绝不是这样的人,南宫七王爷坚信。

若说人心叵测,却是对不了解的人而言。南宫跃对武博仁知根知底,万不会相信他会做出如此丧尽天良之事。也许整个大燕国,即使人人钦佩于武博仁生前的赫赫显功,但当他发生事情的时候,除了南宫跃七王府一家,再没有人相信武博仁的为人。不管是证据确凿或者其他……没有人肯相信!……

南宫跃自始自终对事情报以一种怀疑态度,他想尽了所有办法,仍是不能在死前见上武博仁一面。甚至在他死后也不敢去替自己挚友找一个好地方安葬,那时候武家正是燕国的禁忌,谁也不敢提,若谁提谁便会被燕三帝认为是党羽,一并诛之。

南宫跃自然也不会在这档口去惹燕三帝的雷区,所以他只能隐忍,只能继续若不其事的游手好闲。直到半年前,此时已过去了一年,南宫跃想燕三帝已经渐渐淡忘此事,才开始了暗中调查。调查的结果没有错,武博仁是被冤枉的。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但南宫跃凭着武博仁誓死写下的“怨”字,也坚信他必定是无辜。

没有一个死人临死之前含有如此大的怨念,除非那人真是被冤死。南宫跃一向相信自己判断,也相信自己认识这么多年的知己。朝廷本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战场,没有人敢有知己,有的也不过是利益相同的人而已。但他和武博仁不同,他们是至交,是生死兄弟。所以他,相信他。

为了这份相信,南宫跃开始注意朝中大臣,谁与武博仁有生死大仇?谁的能力敢与武博仁相抗衡?

起初,他是有些怀疑兵部侍郎邢家的,可是调查了三四个月也不见任何异常。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得知伍媚儿的秘密。她竟然要人除去另一个忠良之臣?

那人与她丝毫没有过节(伍媚儿是皇后,谁敢与她有过节不是找死么),那她为何要陷害忠良?陷害?对了,武博仁不也是被人陷害吗?一国之后,为何一而再再而三陷害朝廷栋梁?这显然不合常理。

南宫跃从此盯上了伍媚儿,不管她在皇宫的一举一动,或者吩咐手下办的所有事,七王爷都只是看。既不参与也不阻止,直直看了两月余。这过程中,他看到了那位忠臣为何而死。不得不说伍媚儿手段高明,路子十弯八柺,若不是他从一开始就盯紧了她,指不定会被她饶去哪里?

可是即使看到了这一切,他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伍皇后有问题。其实他多想心中的猜测是假,但他骗不了自己。伍媚儿一次次陷害朝臣在先,教他如何敢相信?若说她不是奸细,那她的行为作何解释?

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燕国皇后是细作!虽然他不知道具体是哪国细作,但这个消息已经让南宫七王爷接受不了。一国之后是别国探子,大燕国还能不亡么?且不说自己宝贝女儿正是伍媚儿义女,这两年来受她庇护才得以在后宫安全。南宫跃考虑了种种迹象,仍是决定不了该怎么做?

直到一月前,欣儿在皇宫遭受后宫嫔妃攻击,燕三帝漠视的看了眼欣儿,此事居然不了了之?

南宫跃听到女儿受委屈,不能在女儿身边保护,心里自责万分。可恨他势力不足,居然连小小嫔妃也收拾不住。

也在这时,几个官员乔装来到他府邸,说燕三帝越发残暴,几乎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恐怖地步。或者再过几年,大燕必定溃败腐烂。几人都是空有一身抱负,却因小人得志而郁郁寡欢。他们在朝中不得势,那是因为燕三帝越来越只图享乐,根本不把社稷江山放在眼里。什么造福百姓统统都是屁话,抵不过奸臣一句离间计。

搞得大燕国朝纲全是些莺歌艳舞之地,哪里像紫国?紫国在紫帝的统治下隐隐有赶超大燕国之势,甚至紫帝不甘于在紫国发展,有意扩展国土……这已经严重威胁大燕国的地位了。朝臣们把这些猜想如实告知燕三帝,却被燕三帝呵斥,说群臣妖言惑众,重重打了几人十大板,差点没要了几人的老命……

自此之后朝中再不敢有人觐见忠言,都怕下一个掉脑袋的是自己。可是看着自己国家就这番消沉,这番糜烂,终有人大着胆子想要改变,不愿自己的国家就此败坏,也不愿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亡国奴。所以几位大臣找到了南宫跃,想要他夺取皇位。

南宫跃是为皇族血统,争夺帝位名正言顺。若大燕必定改朝换代,那么大臣希望是大燕国皇族人,而不是沦为别国奴隶。两者衡权下来,只待南宫跃点头同意。

335 陷阱

南宫跃因为不忍父皇守护的江山被皇兄挥霍得千疮百孔,也因为南宫欣儿在皇宫受的委屈让他极度难受,所以下定了决心谋反。答应了几位老臣暗中密谋一切,兵力乃是他们严重缺乏的。

本来武博仁有许多追随的旧部下觉得将军死得冤枉,碍于燕三帝的狠辣风格只得吞了所有不服。他们不想死,玄玄已经平静了百年,在这期间虽然也有发生征乱但都是些小规模切磋,除了南蛮。将士们个个在燕国境内成家立业,娇妻在抱,天伦之乐深深羁绊着,各方面权衡下又岂会白白去送死?

燕三帝着力分散武博仁的势力,所有部下不是贬职就是调遣,一年多以来的刻意消减已是不成气候。要想重新找回来那些衷心的将士不仅是需要时间这么简单,人心的变化多端,他们是否仍有那个心思?南宫跃居于高位又岂会低估?

这一切,将是一场无言的硝烟,暗中激流勇进……

既然决定要反,必然是全面的准备,燕三帝如今是不得人心,只待时机成熟,再发起人们群而攻之,如此才会有更大的胜券,南宫跃心里一层层计算着。原本他的意愿就不是一个喜欢掌权的人,否则也不会不去挣皇位,他只想和余莺莺过上逍遥的日子。不知为何燕三帝就是见不惯他逍遥自在的生活,总是把他拉入朝中?

其实南宫跃又怎会不明白,他和皇兄同是一母所出,母妃自小更宠爱他,不管皇兄对母妃如何精心讨好,母妃都表现得冷淡。所以皇兄是想把他栓在身边让他出丑,报复他得到母妃那么多爱……

不管燕三帝如何为难南宫跃,南宫跃只是隐忍,自小他就觉得皇兄太过孤单,可是身在帝王家。有心角足皇位者万不可心慈手软,必须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或许母妃对皇兄太过冷酷,那也是因为皇兄想要帝位,想要独揽一切。而他。因为对皇权没有**,母妃才没有逼他无情。母妃的做法,想必皇兄永远不会理解。

只是,母妃,皇兄的心够狠了,可是也过了。或许,这是母妃唯一没有考虑到的。关于人性的不可琢磨性以及未知性。

既然皇兄认为母妃亏待了他,那么这些债,就让他来还吧。无论燕三帝有什么样的手段,南宫跃也只是受着,并不反抗。

是,他可以替母妃还债,还母妃欠皇兄的那份亲情,但却并不表示需要他的女儿。他的欣儿来还。欣儿不欠任何人,不需要替他受罪。若一切因果最终落在欣儿头上,需要欣儿承受。南宫跃是绝对不允许。

这些年,南宫跃已经受够了燕三帝的有意侮辱,母妃欠皇兄的情也早已还完……皇兄却仍乐此不疲以折磨他为乐,南宫跃说不出的苦涩,以及失望。

兄弟俩发展成这样,母妃一定没有预料。母妃以为,一个爱权,一个爱自由,没有利益争夺的兄弟二人,虽谈不上无话不说。也不至于生死相见。可是母妃料错了一步,那就是当一个人得到至上权利,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他以前很多隐藏的性格便会暴露,而且是变本加厉那种。他的皇兄,南宫彻就是这类人的代表……

南宫跃挣扎了许久。去母妃的陵寝足足守了一天一夜,祈求母妃的指意。不管有多少人反对南宫彻,也不管有多少人对南宫彻恨之入骨,南宫跃是不会去反对自己皇兄。南宫彻除了是燕国皇帝之外,也是他的皇兄,母妃的儿子。任何人可以反对南宫彻,但那个人绝对不会是他。他没有资格反皇兄——他的亲兄弟。

南宫跃挣扎着,衡量着,始终拿不定主意。一方是自己至亲哥哥,一方是自己骨肉,该如何做才能不让母妃伤心又能保护欣儿?

其实,南宫跃对南宫彻的忍让,与其说是惦记两人亲情,不如说是不想母妃失望!对于南宫跃而言,母妃是他最在意的人。当两个最在意相抵触时,南宫跃犹豫了,迷茫了。

也不知是不是母妃在天之灵,同意了南宫跃的反对。从陵寝出来之后,他便开始策反计划。

“我可怜的女儿。”余莺莺听了南宫跃的话,禁不住心里一阵难受。

伍媚儿怎么看都不像是细作啊,而且她贵为燕国皇后,一国之母,天底下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位?为何还要当细作?于情于理,说不通不是?谁放着第一国后不做,去做奸细?余莺莺表示不懂伍媚儿。

也许没有人能懂伍媚儿!?除了她自己。

“莺儿,可能我们……”南宫跃把准备谋反之事如实告诉余莺莺,让她做好心里准备,若成,一家人如日中天,若败,将共赴黄泉。

他不想反,现实逼得他不得不反。若皇兄不对他咄咄逼人,他也不会心灰意冷到去谋反……

南宫七王爷感慨着世事难料,命运的齿轮总是饶不过任何人。

余莺莺并没有反对丈夫,自她从吴国嫁来大燕开始,她的人生就已经交给了南宫跃。是生是死,是富是贫,是荣是辱,她都会和丈夫一同面对。

“王爷,你拒绝皇上的事,皇上怕不会就此作罢。”

“这事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