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封神天下-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雷震子和龙吉回来了。”一名周军士兵禀报道。

太公答应一声,又向案上的帛图看了一眼,便转过身,急步出了营门。只见天空中灰影一闪,一只大鸟顺着阳光扑落下来。离地面还有两丈,忽然一收翅,身子直立起来,轻喝一声,双脚稳稳落地。与此同时,仿佛是一道光从鸟颈上闪过,一条小蛇倏地窜到地面,还没沾地,就见“蓬”地一团烟雾炸开。自烟雾之中走出一个女子,黑袍红发,脖子上挂着银色石头珠串,正是龙吉。

周围的战士全都投过来倾羡的目光。当初守西歧时,太公手下各位半神人各展神力,周军战士们都十分吃惊。现在他们也不害怕了,相反则对这些身具神力的人十分敬重,又是好奇,又是羡慕。

而太公也吩咐各位半神人不必有意隐藏法力。与此相反,太公却叫他们闲时不妨展示神力让普通战士看看。因为,自从撤出西歧,虽然保全了大部分军力,士兵到底还是受了影响。被商朝大军击败,不得已而避退到这片荒山野岭中,战士们或多或少都对前途有些自信不足。尤其是回忆起闻仲手下的半神人,那些惊天动地、杀人如麻的各种邪法,总是令人胆寒。

因此太公有意让自己手下半神人展示神力,以向战士们表示,周军这边也有神人,足以与商朝匹敌,借此聊以鼓舞士气。

太公心里知道,最能鼓舞士气的,也是对商周二国实力对比最具有扭转局势作用的,就是九鼎。姬发在杨戬保护之下潜入朝歌,也不知道现在进行得如何?姬发到底能不能顺利毁掉九鼎,又能不能安全回来?

正文 钻石卷二(20)

太公本想派更多的人跟随姬发,但是半神人身具神力,若是去得太多,不仅九鼎会有所感应,就连远在东夷的闻仲都能够通过星象、占卦察知。此刻惟有杨戬一人保护姬发,太公只能暗自祝祷姬发能够行事顺利,早日回归。

“太公,我们回来了。”大鸟归回原身,正是雷震子,一身青袍,瘦削的脸上一双锐目灼灼放光,径直向太公走来。

“探得怎么样?”

龙吉在旁边一笑。“太公,找个清静地方,我来给你看。”

“正要有劳龙吉姑娘。”太公客气地说道。龙吉的法术源自西方,与东方颇多相异,其中自有许多精微奥妙之处,太公一直参详不透,因此对龙吉始终存着一分敬重。

三人转身进了营帐。太公撩开幕帷,带龙吉和雷震子进了内帐,这里后靠山石,左右以木为篱,只有前面和外帐相通,十分安静,是他平日冥思、占卦的地方,没有人来打扰。

龙吉走到几案边,向太公说道:“烦请太公取一盆清水来。”

当太公用铜盆端过清水时,龙吉已从囊中取出一颗水晶球。这水晶球只有她的手掌那么大。她把它放进铜盆之中,低念了几句咒语。水晶球突然闪出温润的莹白色光芒,紧接着,盆中的清水开始绕着水晶球慢慢旋转。一点点地,水花轻轻扬起,包在水晶球上。渐渐地,水晶球外面包了一层水壳,微微跳动,像是活了过来,闪着跳跃的光芒。

在太公和雷震子的注视下,龙吉伸出一直紧握的左手,悬在水晶球上空。随着她又低又快的咒语,水晶球缓缓升了起来,而包着水晶球的水壳也伸展开,竖立在空中,如同一面不断波动的镜子。

这波动的核心就是那颗水晶球。它就像一只眼睛的瞳仁,不断把波动传到四周的水镜上。清水组成的椭圆形水镜来回扭动,上面渐渐现出一些影像。太公凝神观看,目不转睛,脸上神色忽而微喜,忽而暗忧。最后,他捋着胡须,唇边慢慢露出一个微笑。

水镜之中,正是俯视丰镐二京的影像。

两个时辰之后,太公、龙吉和雷震子三人一同走出主帐。附近的战士们见到三人出来,不约而同地注视着他们。太公挥挥手,吩咐道:“叫将官们都过来。”

十几名将官早已迎上太公,问道:“太公,有什么吩咐?”

太公望了望四周。一圈荒山围着这片营地,一座座营帐散布在野谷之中,虽然未设旌旗梆鼓,但战士们操练的声音、刀矛闪动的白光,仍然显得这片营地威严雄壮。在荒山之上,浮云一块块飘过山峰,那就是西歧的方向。

“所有将官立刻到帐中计议。”太公吩咐道,随即提高声音,大声道:“咱们准备出兵,反攻西歧!”

“反攻西歧!”战士们听到这个号令,都是兴奋莫名。一片片刀矛举了起来,一张张面孔全都露出激动和期盼的神色。

“出兵!回家!”一个个这样的声音在营地中回响,正如黎明之前汹涌的暗潮。

守在镐京城墙上的商朝战士,根本也没想到眼前会出现周军。一开始,他听到山坡后面的震动声,还以为是自己的幻觉。接着,他看到一队队战士越过山坡,如潮水般漫向镐京,他还错觉地以为是商朝的军队前来支援,或是来换班,让邓九公带队归回三山关。

但是他马上就知道自己看到的是真的。冲过来的军队全都打着大红旗,那不是商朝军队应该有的颜色。城下的战士们列队齐整,只顾前进,却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万千脚步的声音、武器铠甲碰撞的声音,以及传令官偶尔的大声号令,在镐京城下回荡。

正文 钻石卷二(21)

站岗的商朝士兵全都张大了嘴巴,眼看着成千上万的周国战士铺卷而来,黑压压地涌向城垒。没过多久,镐京的三面就已被周军围住。到这个时候,才有人反应过来,急忙跑去向督令官汇报。督令官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惊讶万分,目瞪口呆。

北段防务督令官奔到邓九公的行营中时,东、西两段的督令官早就到了。那两位将官聚在外帐中,正在焦急地走来走去。

“周军来袭!快去禀告九公!”

另两位将官向内帐门口一指,那里正有两名卫兵在站岗。“九公说是来了客人,正在接待。不管是谁都不许打扰。这……”

正说话间,帐幕突然“蓬”地一声,高高飘起。一个年轻女人冲进帐中,大叫道:“父亲!父亲!”

这是一个年轻女人,身穿束腰轻甲,长发在后脑扎成一个撅起来的直髻。她的眉毛比较浓,眼睛又大,此刻瞪了起来,更显得英姿勃勃,倒有几分男子气概。她看也不看三位将官,径直冲向内帐。

“小姐,”一名卫兵拦住女人,小心地说道:“主帅有令,因为有客人,不许任何人打扰。”

年轻女人一伸手,“啪”地在那名卫兵脸上赏了一耳光。“来了客人?哼!周兵袭城,出了这么大的事,还见什么客?闪开!”

那名卫兵捂着脸,还没来得及说话,年轻女人早已一闪身闯进内帐,只剩下将官和卫兵在外面发呆。

女人急步穿过通道,一直冲到内室。她也不敲门,就直接一冲,整个人几乎是跌进了内室之中。一边大声叫道:“父亲!周军……”

“婵玉,你怎么就直接闯进来了?”几案边一位老将军坐直身子,有些不满地盯着自己的女儿。他突然瞪大眼睛,神情一变,“你说什么?周军怎么了?”

“周军已经到城下了!”

“啊?”老将军听了这话,腾地站起身来,就向帐外奔去。才跑出一步,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说道:“我去看看,你请稍坐。”

年轻女人这才注意到几案边的另一个人。只见这人面貌大约二十多岁,身材却只如十一二岁的少年,身高不满五尺,秃头发亮,皮肤黑黝黝地。他手边有一根铜棍,放在地上,看来十分沉重,让人怀疑他能不能舞得起来。

“这是谁?”

“啊,这位是土行孙,前来投奔我军中。”邓九公简短地介绍道:“土行孙,这位是我女儿邓婵玉。”

那矮矮的少年站了起来--比刚才坐着的时候也没高多少。自从邓婵玉一进帐,他的目光就一直没离开她的身上。他一眨不眨地盯着她圆润的脸颊,白嫩的脖颈,再向下移到胸部,虽然穿着束身轻甲,邓婵玉的胸前仍然显得十分饱满,高高挺起,似乎要冲破甲绦,直跳出来。

邓婵玉见这人目光无礼,脸色不由得沉了下来,也不管什么客人不客人,当即骂道:“不长眼睛的东西,看什么看?”

“婵玉,不得无礼!”邓九公急忙喝止。他随即向土行孙陪笑道:“我这女儿一向脾气粗直,不懂礼数,你可别见怪。”

土行孙仍然呆呆地看着邓婵玉,动也不动,连目光都不曾移动分毫。

“土将军?土行孙将军?”

邓九公又叫了两声,土行孙这才回过神来,“啊啊”两声,向邓九公看了一眼,又回头去注视邓婵玉,喃喃说道:“她可真漂亮,不知嫁人了没有?要是没有的话,我土行孙……”

正文 钻石卷二(22)

“你!”邓婵玉气急,几乎要忍不住挥掌打去。邓九公急忙扯住女儿的手臂,一边向土行孙说道:“周军突然袭城,我得去看看。土将军,你请在帐中暂时安歇,等我回来。”

“好好好。”土行孙心不在焉地回答。看到邓九公拉着邓婵玉走向口,他突然又醒悟过来,在后面急忙追着叫道:“等等,我也去看看!”

邓婵玉回头瞪了土行孙一眼,在邓九公耳边轻声道:“父亲,别让他跟着咱们。”说话的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能让土行孙听见。

土行孙却全不觉得尴尬,嘻嘻一笑,大嘴咧开,几乎直到耳根。“我来帮你们打周军,周军这不是来了吗?走啊走啊,出去打架!”

邓九公此刻心急如焚,也没空管这两人间的言语争斗,当即说道:“那么土将军请跟我来。”

三人急步出帐,外面早已聚了七八位将官。一群人一拥而出。

邓九公身为商朝大将,奉闻仲之命驻守丰镐二京,但他心中对纣王也是颇有非议。相对地,听说周国治政有方,勤政爱民,邓九公对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心中都很敬仰。进驻西歧之后,为了尊重周国宗室,他并没有在二京的残破宫殿中扎营,而是在城中平民区内安营。

邓九公冲上街道,只见四周都是慌张的士兵,大家各拿武器,许多人衣甲不整,来回乱跑。一些留居城中的周国平民,却从窗口、门缝中探出头来观看这场骚乱,虽然这些人强自压抑,仍能看出他们心中的喜悦。

一行人簇拥着邓九公上了城墙。向下一望,邓九公不禁吸了口冷气。只见城外黑压压的也不知有多少军马,都在离城两三里处安下阵脚,一片片旌旗枪矛如林。邓九公暗自估计,城下的周军至少有四五万人。

“这怎么可能?”邓九公喃喃道:“周国不是灭了吗?哪来这些兵马?而且看这军容严整,显然不是临时凑出来的,而是操练娴熟的勇士!难道西歧兵败,并没有折损周军的主力?若是真的,那么武王姬发或者也没有死?”

想到这里,邓九公抬眼在周军阵中寻找帅旗。他没有找到代表周王的赤色王旗,却看到一面五色大旗,高高挑在一根长杆,比其他旗子要高出很多。旗子正中有个大字,隔得很远也能勉强分辨出,那似乎是一个“吕”字。

“太公!”邓九公暗吃一惊。“他果然还在!”

他向四周一望,一群将官都在望着他,等他下令。看得出来,这些将官脸上含着畏惧。那不仅仅是事发突然的畏惧,更有对周军的惧怕。驻守西歧的商军只有两万,兵数处于劣势,再加上久闻太公深通谋略,又懂得异术,就连闻仲闻太师都感到难以应付,眼下叫这些商朝将领怎么能不害怕?

邓九公深吸一口气,大声斥道:“怎么?你们成天打仗,今日却怕打仗了?你们还算得上是勇士吗?没出息!”吼声震耳,周围的将官不由得都身子一震。

吼完这一句,邓九公自己的心里也安定了些。他随即下令道:“陈连、李甲!”

“在!”两名将官出列向邓九公并手施礼。

“你二人立即调动所有弓弩手上城防卫。陈连守镐京,李甲去丰京守御,代领城防督务。另派一千人巡哨沣水浮桥,一旦有异动,立即禀报!”

两名将官领命去了。邓九公又道:“孙焰红、杜明,你二人传令各营集结,除先锋营、中营之外,其余各营于东、北两面加强防务,随时待命。李石,你速速安排向朝歌送信,再领本部兵昼夜巡城,以免慌而生乱,并监督城中粮食、土石调运。快去!”

正文 钻石卷二(23)

三人答应一声。杜明却又加了一句:“九公,周军自西而来,为何不主守西门,却要加强东、北两面?”

邓九公向西一指,又向东一指。却不回答,而是沉声道:“将来你自然明白。快去!”

三名将官领命行动。邓九公再向旁边两名将官道:“太鸾、赵升,你二人即刻传令先锋营、中营备战。赵升率三千人待命,以防周军今日攻城。若今日不交兵,明早与太鸾合兵一万人准备迎敌!”

分拨已定,邓九公这才喘了口气。忽然旁边一人拉住他的手臂,叫道:“父亲,那我呢?”

邓九公回过头来,向自己的女儿说道:“婵玉,你跟着我,不要乱跑乱动。”

“不!我要出战!”

邓九公一皱眉,语气却更为和缓。“你虽然身怀异术,可是周军势大,弄不好会有闪失。婵玉,听话,你跟在我身边,需要你出战时我自然会安排。”

“我不要!”邓婵玉向远去的太鸾、赵升二人背影一指。“我明天也跟着他们一起出去打!”

“我也要出去打!”一个翕声翕气的声音从下面响了起来。

众将听这声音陌生,一齐去看,却没找着是谁在说话。正在四下搜寻,人缝里突然蹿出一个人来,硕大的秃头闪闪发亮,正是土行孙。他跳起来,众人就都看见他了。等他落回地上,才只到众人胸前的高度。

众将官都没见过土行孙,见这人相貌奇怪,拿着一根比自己身子还长的铜棍,样子不伦不类,十分可笑。但是大敌当前,一时却没有人笑得出来。

邓九公微微俯身,答道:“土行孙将军,你且安歇一下,过两天我自会安排你上阵。”

“行啊!”土行孙直通通地回答,“反正婵玉小姐上阵,我就跟着去,要不然万一她被打伤了怎么办?”

“呸!”邓婵玉一跺脚,“你才会被打伤呢!”

众将官都不认识土行孙。要是平时,土行孙这种不通世务的天真直率,一定会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但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大家反而对土行孙产生了反感。一名将官不禁说道:“这矮子是哪儿来的?”

土行孙当即瞪起眼睛。“你说谁是矮子?”他握紧铜棍,就从人缝里向那边挤,一边叫道:“你不服,不服来跟我打打?”

“嘿!我还怕了你不成?”那将官也叉腰瞪眼,发起火来。

邓九公突然一掌拍在城墙上。“都给我闭嘴!大敌当前,你们闹什么闹!”

他沉着脸扫视四周,正要说话,耳边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号角声。



太公在军阵之中,远远观望城墙。城上一片小小的人影,也看不清细节,但他知道,邓九公一定就在那些人之中。

他回头向吹角的士兵队长吩咐道:“再卖力些。”

队长应命传达。于是一个个士兵更加努力地吹着号角。此刻周军中所吹的,并不是出战或是召集军队的号角,而是遇敌之时用来示威的号角。这种角令有时也用来在看不清对方来历的时候用以识别敌我。眼下周军临城,士兵们知道城中军队比己方要少,再加上太公超人的能力,周军又有半神人相助--这些因素加起来,让他们对己方深深充满信心,因此号角吹得十分齐整有力,一直穿透两里的空间,直传到城上。

邓九公在城上听着周军的示威号角。号角声低沉雄壮,呜呜地从对面涌过来,倒好像有形有质一样,催得空气都起了一阵波动。忽然一阵风袭来,城上众人都感到寒风袭体,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

正文 钻石卷二(24)

“这算什么?吓唬人么?”邓九公在心中想着。看了看身边众将颇有惧意,邓九公忽然起了一阵怒意。

虽然他对纣王的命令颇多腹诽,对周国的仁治一直很景仰,但他毕竟是商朝的臣子,要为商朝效忠。此刻看到周军势大,邓九公心中虽然也起了担忧,但却也激起了反抗之意--他也是征战一生的将军,要是被几声号角就吓倒了,岂不是叫人笑话?

“传令,回鼓升旗!”他大声说道。

所谓回鼓,也是两军相遇时互发信号的一种。这规矩与威角一样,是源于古代,在荒野之中两队人相遇时,一方若是吹起示威号角,表示自己这边实力强大,叫对方知难而退,则另一方有可能转头退去。若是另一方自认为实力不弱,不肯服输,就可以以类似的号角或是鼓声回答,表示自己这边也不怕对方,双方最好各自避开,要不然就是准备一场大战。

邓九公心里知道,各自避开是肯定不可能了。这场大战,看来马上就会开始。他望向城下,视线集中在那面五色大旗上,知道太公一定就在那杆帅旗之下。

周军阵中,太公眯了眼睛向城上打量。他似乎隐隐感觉到城上的注视,不由自主地向人影最密集的地方望去。紧接着,他就听到城上传来的鼓声。

鼓声响了一通,停顿片刻,然后又响了一通。又过片刻,大鼓突然爆出一连串宏大的巨响。如此连续三次。当鼓声震响的时候,周军中的号角几乎被压了回来。之后,城上缓缓升起一杆大旗。旗帜插在城楼的最高处,迎风招展,即使隔了这么远,太公几乎错以为他能听到旗帜卷动的啪啪声。

那自然是邓九公的帅旗。

“姓邓的还不服!”一名武将凑上前,向太公并手一礼。“太公,末将请得上去冲杀一阵,杀杀他的威风!”

太公微笑着摆摆手。“不急,不急。明日出战,先看看对方虚实。我料西歧必然失而复得,邓九公绝守不住我周军之锐。只是刚刚照面,还不可太鲁莽。”

他向旁边一瞥,目光遇到了散宜生。散宜生与太公视线一触,立即走上前来,站在太公身边。

“散大夫……”太公正要继续说话,却犹豫一下,停了下来。

散宜生却接过话头,笑道:“太公不必客气,有什么吩咐,凭一束帛书,我便可为大周行遍天下,难道还怕什么不成。”

“我确实是想请散大夫去送战书。”

“嗯。”散宜生点点头。“此行是探军?探人?”

太公叹道:“难怪先文王视散大夫为周国梁柱,外事尽托于一身。散大夫果然是聪明睿智。请散大夫随我来。”

两人离了军阵,来到太公的帐中。分在几案边坐好,太公取了一方丝帛,提起笔来,只划了几下,便放下笔。向散宜生说道:“散大夫,你看此战,我们成败如何?”

“依我看,此战胜不得,也败不得。”

太公眉毛一挑。“散大夫之言倒是有趣。愿闻其详。”

散宜生笑道:“太公想必心里已经有方略了。就是不知道行不行得通。唉,这件事我也一直在想。”

沉吟片刻,散宜生续道:“要论实力,二京守军两万有余,分在二城之中,隔沣水相望,每城只有一万多人。咱们这边兵力超出一倍有余,又是集中于一点。军务之事,我是不太懂的,不过我想,有太公率军,要想打赢邓九公,收复西歧,并不是什么难事。我所忧虑的,是如何不打才好。”

正文 钻石卷二(25)

看了看太公,散宜生又说道:“上次闻仲来攻,咱们撤出西歧,虽然保了大部分实力,总还是损亏不少。现在闻仲主力在东夷,以他之能,要平定东夷并不困难。而我周国全部兵力比商朝兵力差了一半。就算攻下西歧,又能如何?既然已经与商朝撕破脸,两边早晚还要再打一仗。闻仲必定不会让咱们有时间休养生息。一等到平定东夷,闻仲必定会再次攻来。那时他兵多,咱们兵少,将如何对敌?”

太公静静听着散宜生说话,信手捋着胡须,双眼微微闪光。

“军务与治国不同,不过许多道理也是相通的。”散宜生望着帐门外来回走动忙碌的战士们,若有所思,缓缓说道:“国若有病,需当速治;要治则必先击根本。我看军务攻伐之事也是大同小异。依我看,当今之计,只有迅速收复西歧,再向朝歌急攻,趁闻仲还在东夷未归,就把朝歌攻破,灭了商纣。只有这样,才能定了天下局势。要是稍有缓手,周国必定会被灭,那时就再难翻身了。”

太公叹道:“散大夫之言,跟我所想的一样。之前我已与大将军王季等人私下谈过此事。攻西歧,必须速战。”

“而且最好能不战。”散宜生直起身子,向太公一并手。“宜生请得入城送战书,并与邓九公见面,试探邓九公之心。若是能够说得他归顺周国,则这一仗不必打,更可抢得时间,急速聚兵向朝歌而去。若是非打不可,胜固然能胜,恐怕要损兵折将,而且拖延时间,怕是失了先机呀。”

“好!那么就请散大夫入城一趟。不过,我只担心散大夫此行有危。且让我为大夫占上一卦。”

散宜生一摇手。“不必劳烦太公。占卦颇耗精神,太公还是留着精力在战阵上用吧。若是占算结果为凶,难道我就不去了?”看看太公,散宜生忽然笑道:“况且我久闻邓九公之名,他是个仁善之人,必然不会对使者下手。再说,就算他竟然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