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封神天下-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宅院内门忽然打开,太公微笑着迎了出来。

正文 钻石卷二(55)

“杨戬,怎么样?”

杨戬并手施礼,抬起头来,也是笑容满面。“太公,跟咱们猜的一样。我把消息放出去之后,民众都很高兴,觉得出征是件好事,他们也对伐纣之事很有信心。”

太公点了点头。“好!我这就上议事殿去。”

“伐纣?”姬发捧着太公的帛书奏章,拧起眉毛。

“正是。”太公沉声说道,“纣王失道,天神不佑,人所共知。剿纣灭商,正是我们该做的事。”

姬发默然不语。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他不是不想伐纣。绝不是。恰恰相反,这是他多年来一直等待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他一生中要做的头等大事。现在被太公提出来,他怎么能不激动?

但他立刻提醒自己,他早就不是行事冲动的莽撞少年,也不是随心而为的热血青年。他现在是武王,是大周的王,是丰镐二京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每一项决定,都会影响到千千万万的人,而这千千万万人的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他的成败。

他现在真切地体会到,当年父亲为什么一直行事那么谨慎。因为王者不能失败,也经不起失败。

普通人失败了还可以再做一次。但是身为王者,一旦失败,基本上就再没有从头来过的机会。

上次诈败藏兵,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他永远无法忘记,丰、镐二京的宫殿被焚毁时的冲天火光,战士们慌乱的面孔,民众惊恐的尖叫。幸好是诈败,幸好他按照太公的计谋重获民心,不然的话,他这一辈子都没机会再完成伐纣的心愿。

“我不想擅动刀兵。”姬发放下奏章,“这件事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

他扫视众臣。“各位有什么想法?不妨大胆明言。”

太公微微一笑,退到一边,向姬发看了一眼,目光中大有赞许之意。

一群文臣都沉默着。片刻之后,武官们首先开口。

“应该伐纣!我看这仗打得赢!”

“上回咱们忍让过一次,我就觉得窝囊。一定要打到朝歌,好好出了这口气!”

“商朝实力虽然不弱,咱们这三十万人也不是摆设。现在天下四处叛乱,闻仲忙得乱七八糟,正是好时候,再不打就没机会了!”

武官们七嘴八舌,议事殿上一片纷乱。姬发却一直面无表情。等到众人说得差不多了,他抬起双手示意大家安静,目光落到文官们身上。

古公旦父咳嗽一声,向前迈了一步。“伐纣早已是天下人人想做的事。如果我们不做,恐怕会被别人抢了先。”

“散大夫,”姬发向散宜生问道,“你怎么看?”

“天下都知道武王你德才兼备,仁心爱民,各方属国都愿意追随我大周,上次孟津屯兵,就能看得出来。”散宜生略为思索,继续说道:“上次闻仲征讨西歧,我们忍辱退让,已经令各方国失望,幸好以神力重修宫殿,再聚强兵,又与各方国结连交好,他们对我们的信心才恢复过来。若是我们不出兵,各方国或是被闻仲所灭,或是重归商朝治下,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会被孤立。”

文臣武将纷纷点头,看来对这两人的想法十分赞同。

姬发又拿起奏章,却不阅读,只是在手中抚摸。他的目光穿过殿堂,望着外面庭院里耀眼的阳光。

“若是出兵,有把握取胜吗?”他缓缓说道。

这一次没人回答。显然,这个问题的压力可太大了。

太公袍袖一挥,迈步上前。“王上,此时闻仲在外征伐,不能守护朝歌。就算他从东边回来,被战事牵连,至少也要几个月,而从西歧到朝歌,若是行军迅速,一两个月就可以到达,况且一路都是坦途大道。我又打探过,如今西歧民心也倾向于伐纣,丰镐二京,人人都希望武王你攻破朝歌,做天下之主。天、地、人三者俱占,武王,现在正是伐纣的好时候。”

正文 钻石卷二(56)

“若不伐纣,将来必遭大难。”散宜生补充道,“等到商朝剿灭各方国,必然会再次征伐西歧,那时我们恐怕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

“各位也这么看吗?”姬发再次扫视众人。

殿上一片沉寂。姬发提高声音说道:“赞同伐纣的,请向前一步。”

太公、古公旦父、散宜生,以及两名武官,不约而同地迈前。接着,又有四五名臣子向前跨出一步,之后又是七八人。片刻之后,议事殿上只剩下三个人位置较低的臣子没有动,而这三个人看看四周,又赶紧改变主意,也向前跨出。

整个议事殿中,没有一个臣子还站在原位。

姬发倏然站起,抬手在几案上一拍。群臣悚然而惊,却见姬发双眉一竖,蓦地哈哈大笑。

“好!”姬发高声说道,“我们就出兵伐纣!兴周灭商,在此一举!”

他的目光炯炯有神,注视着殿外的天空,似乎要射穿长空,直刺远方。

出征的准备工作很快就做好了。事实上,大部分事宜,太公早已事先安排妥当。

半个月之后,出兵典礼的日子来到了。

这一天,姬发很早就起了床。事实上,头一天晚上,他也没怎么睡觉。他在寝宫中走来走去,直到侍卫赶来通报,说群臣已在宫外等待。当姬发走出宫门的时候,几乎迈不动腿。他感觉自己连走路都不会了。

“王上,”太公领头迎接着他,“请到将台祭天点兵。”

于是群臣簇拥着姬发,沿着长街,骑马行出镐京。一出城门,道路两边全是大红旗,满眼红光,摇动不休。丰镐二京的民众扶老携幼,都挤在路边观看。

“真威武!”

“那是当然!”

人们兴高采烈地评论着。在他们中间,红旗林立的道路上,姬发骑马缓缓而行。两名仪仗使者手持节杖走在最前,引着四名仪仗卫士各持高杆大旗,肃然领路,之后八名鼓手边走边敲,鼓声震天。再往后,二十名卫士手持长矛,矛头缨络随风而舞,矛尖笔直刺向天空,再后面是二十名手持大钺的金甲战士,步伐整齐,神态威猛。金甲战士之后是二十名佩剑侍卫,护卫着姬发、太公和群臣。在群臣身后,则是二十名持戈武士、二十名持戟武士、二十名大刀战士。

在这长长的队列之后,成百上千的民众紧紧跟随,欢呼雀跃,拥着仪仗队前进,一直来到西歧山边的将台。

这将台是太公亲自监造的。姬发到了台下,仰头一看,不禁暗中叹服太公。

将台是用纯净的黄土筑成,高达三丈,共分三层,四边齐齐整整。底层一圈站着三百六十五名卫士,各持大红旗,肃立不动;第二层一圈站着七十二名将官,全都穿着耀眼的镀锡青铜甲,兽纹铜盔护住眼鼻,各持戈、矛、戟、钺,严整威武。

姬发在仪仗卫士带领之下,沿着土台正面的台阶走上顶层。只见顶层东边是十二名卫士,都穿着青色衣裳,手持青旗,西边十二名卫士则是白衣白旗,南边十二名红旗卫士,北面十六名黑旗卫士。顶层中间则是十二名黄旗卫士,从四角拱卫着一张几案,几案四角又有四名卫士贴近翼护,四人衣裳颜色各不相同,分别是全白、全黑、上黑下白和上白下黑。案上早已摆好小铜鼎、酒尊、礼剑等祭礼用品。

姬发走近几案。停在顶层边缘的仪仗旗手同时挥舞大旗,鼓声急响一阵,突然静止,于是四周立即悄无声息。

姬发以短剑划破手腕,将血滴入鼎中,向空中举了三次。然后把血滴入酒尊,向四面各洒了几滴。他静立片刻,随后高举酒尊,望向台下。

正文 钻石卷二(57)

该说些什么?姬发想着。一时间,无数话语涌到他嘴边,翻滚不停。他望着台下黑压压的民众,盔甲闪亮的战士,接连成片的旗帜,目光转向遥远的天边。



朝歌。

他静静地站着。过了片刻,他忽然昂起头来,高声大喊。

“兴周灭商,天下太平!”

就像是回应他的话,晴朗的天空中突然“轰隆”一声炸响,竟是打了个雷。而姬发已拔出照胆剑,直指天空。剑上映着阳光,光华刺眼,姬发站在高台之上,长发飞扬,傲然而立,宛如一位天神。

“兴周灭商,天下太平!”战士们齐声吼道。

“兴周灭商,天下太平!”民众们随之高喊。

旌旗挥舞,战鼓震天,欢呼声充塞了每个人的耳膜。一时间,天地之间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

在将台上空,一团白云之上,哪吒正埋怨着雷震子。“你声音太小了!他们都听不见!”

“谁说的?”雷震子瞪了哪吒一眼,“你看!”他指着下面远处高呼的人群。

“反正就是声音小。”

“好啊。”雷震子从怀中取出一块刻满符咒的铜板。“你自己来试一下!”

哪吒赶紧摇摇双手。“算了算了,上次我玩你这雷符,差点没把我耳朵震聋了。”

雷震子微微一笑。“行啦,咱们下去吧。马上要出兵打仗了!”

“走!”哪吒磨拳擦掌,显得十分兴奋。“打仗去打仗去!一直打到朝歌!这回一定要打个痛快!”

汜水关上旗帜招展,两个人站在城楼上,向西歧的方向观望。一个人健壮威武,身穿袍服,另一个则是身材瘦长,眼睛又窄又细,看起来比较柔弱。

“姬发终于出兵了。”那健壮的人说道。

“出了西歧,这汜水关就是第一站。”瘦削柔弱的人说道,“韩荣,你有什么打算吗?”

“我能有什么打算?既然受命驻守汜水关,当然是忠心护国,至死为止。”

那瘦削的人略带嘲讽地笑了一声。面对汜水关的统帅,他却并无一丝敬重之意,看起来反倒对韩荣有点轻视。“说什么至死为止?姬发要打下汜水关也没那么容易。你怕了?”

“怕?孔宣,你也太看不起我了。身为将官,生死是常事,有什么可怕?”

“嗯,你不是怕,是担心打不过。”孔宣笑道,“实话告诉你,姬发那三十万人,我可一点都不怕。凡人再多,又有什么用?”

“但姬发身边有吕尚,还有几个奇人异士。孔宣,你还是小心在意比较好。”

“韩荣,闻仲请我帮你守关,可不是让我来听你教训的。”孔宣平静地说,“话说多了没用,打起来才显出本事。你别看羽昆和赵公明死在他们手里,就觉得他们有多厉害。把你那十万战士分我一半,我去跟他们打一场!”

韩荣欲言又止。闻仲邀孔宣来帮忙驻守汜水关,是因为孔宣的法力高深,但说到行军作战,孔宣懂吗?

然而他不愿反驳,或者说不能反驳。没有孔宣,无论是兵力还是法术,汜水关都比周国差得太多。

“好。”韩荣说道,“战士们已经待命,你随时可以调动。不知你打算怎么迎敌?”

孔宣的眼睛眯了起来,显得更为细长。“韩荣,你这是考教我吧?”

“不敢。”

孔宣微微一笑,“从西歧到这儿,只有一条大路,他三十万人拥挤而来,行军不会太快。我带五万战士抢到金鸡岭,把周兵拦住,你则尽快联系青龙、佳梦两道关城,让他们发兵增援,务必要抢在周兵之前挡住三关岔路口,把周兵堵在路上,我则在金鸡岭上和你们夹攻。这样迎敌,韩荣你认为如何?”

正文 钻石卷二(58)

韩荣点点头。“就按你所说。”

他心中略松。孔宣所说的,也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看起来,这孔宣对行军打仗还是有些见识的。他不禁佩服起闻仲来。闻太师真是厉害,不仅自己能力超凡,又能拉来这么多奇人豪俊帮忙。早在几个月前,闻仲就像是预想到西歧要有行动,先把孔宣派了过来。

闻太师的计谋多半远不止此。那么,就算孔宣失败,就算汜水关竟然失守,闻太师也一定会有其他的方法来抗击周兵吧?

看来商朝的气运没尽,还有希望。韩荣想着,脸上慢慢浮出笑容。

周军在旷野上整齐地前进。甲盾闪亮,戈矛锋利。时近冬月,战士们呼出的白气凝在头盔上,结成微细的水珠。

每十名战士就有一个头戴兽面纹遮鼻深盔的军士;每一百名战士列成一个方队,率领方队的军士长头盔上系着盔缨,以示区分。头盔两侧有皮质小翅的是军官,带领十个方队,也就是一千名战士。

每一百个方队排成一个阵形,由将军率领。将军们的甲胄各有不同,那是出于各人的喜好;而他们各自所带的一万人,所排成的阵形也不尽相同。有些是整齐的大方阵,有些是凹口阵,有些是雁形阵,还有鱼鳞阵、锋矢阵、半月阵等等,甚至还有一个八卦圆阵,那是太公和姬发所在的阵列。

这样行军也是太公的主意。路上并没有敌人,因此太公命令各将军在带本队一万人前进时,顺便练习阵形。每隔一个时辰,太公就传令下去,叫各将军变换阵形。在西歧时,战士们对兵阵操练还不够纯熟,因此太公就利用路上的时间来加紧练习。

三十万人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大阵,如果从空中看,正是五行方位,而每个大阵又是一个六爻阵,组成每一爻的一万人阵形又各不相同。

太公在最中心的八卦圆阵中,坐在篷杆车上,姬发则骑着马走在旁边。这不仅是为了尊敬太公,因为太公是全军的统帅。但姬发自己也想骑马跟着战士们一起走。他喜欢这种感觉,而且他也深深地知道,能看到君王亲自在军中押阵,对战士们的激励非常之大。

保护姬发和太公的这个八卦圆阵,是由利所率领的一万精兵。不过,最精锐的护卫当然是哪吒和杨戬,他们在姬发与太公身边紧紧相随,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杨戬本是被指定为一个六万人队的总指挥官,但他说自己懒于管理士兵,于是把这个职位让给了龙吉。

三十万人中最自由的要数雷震子。他展开双翼,在空中飞来飞去,四处巡视。每当他翅膀的影子掠过战士们的头顶,他们就会抬头望一望。像雷震子这样的奇人异士显然让战士们信心大增,同时也令他们本能地严守纪纪律,行军、变阵时不敢稍有懈怠。

“太公真是治军有方。”姬发赞叹道,“看来要取汜水关是指日可待了。我真想一个月之内就打到朝歌。”

“王上这么有信心,战士们必会奋勇向前。”太公微笑道,“不过路上恐怕有些阻碍。”

姬发眉毛一扬,正要追问,只见两名探哨逆着大军向这边骑马急驰。探哨所行之处,兵阵随之豁然分开,又在哨马过后合拢,丝毫不乱。

两名探哨奔到近前,滚鞍下马,先向姬发跪拜,之后转向太公。

“上禀太公,前军已到金鸡岭了。”

太公“嗯”了一声。“可有什么动静?”

“岭上有敌军驻扎。”一名哨探喘息着说道,“人数不知,旗号分为五色,目前并无行动。”

正文 钻石卷二(59)

“再探!”太公下令。

望着哨探离去的背影,太公沉思片刻,转向姬发。“王上,你看应该如何?”

“金鸡岭是汜水关前要道,大军非从那里过不可。”姬发毫不迟疑地回答,“汜水关守军有十万人,若是分兵占守金鸡岭,人数应该不会超过五万。但若青龙、佳梦两关派兵增援,阻住金鸡岭后面的三关总口,与岭上敌军夹击,我们必然会被拖在这里。不如急攻金鸡岭,先消了这个后患。”

“我也是这么想。”太公思考着说道,“但不知金鸡岭上是谁领兵?”

他遥望着金鸡岭上的云气翻卷不休,眼睛渐渐眯了起来,捋着胡须默然不语。

“周兵已到山下。”

孔宣点点头。从周兵的来势判断,他们是要快速攻下金鸡岭,然后再进军汜水关。姬发这次出兵,是趁着闻太师远在东夷,无暇回军,想要急攻朝歌。周军当然不想拖延太久。

“传令下去,全军紧守岭口要道,不准擅自行动。”孔宣略停一下,“今夜加强戒备,明早出战。我倒要看看周兵有多强。”

三十万周兵在金鸡岭下安营扎寨,前军离岭口要道只有几里路。当夜,岭上的商朝军队看到下面营火遍野,一直铺到地平线尽头,多数心惊胆寒。孔宣却是怡然高卧,这一夜睡得十分安稳。

第二天一早,孔宣升帐聚齐众将,问道:“周兵虽多,但此处道路狭窄,他们一时也冲不过来。不过,周国出兵反叛,实在是大胆之极。谁去跟周兵交手,先挫挫他们的锐气?”

众将互相看看。忽然一位武将迈前一步,并手一躬。“我去!”

“陈庚,”孔宣对那名武将点点头,以示嘉许。“好好干,别堕了我军的威风!”

“孔统领请放心!”陈庚大声回答。

陈庚提起大戟,带领本部五百弓箭手、五百长矛兵,上了战马,从山坡上急驰而下,站在岭前空地上,命令士兵摇旗邀战。

此时姬发仍在中军驻留,太公却已移到前军。正在主帐中商议如何破敌,听到探哨报告说岭上有人邀战,便向帐中众将说道:“谁去迎战?”

众将都踊跃向前,要求出战。黄天化抢在众人之前,当先向太公施礼。“太公,让我去看看!”

太公点点头。“黄天化,你是先锋官,去出战也好。不过,岭上的主将恐怕不是普通人。一切小心,若是对方主将亲自出战,千万不要轻敌。”

黄天化答应一声,出了帐门,牵过自己的座骑。他远远看到对方只有一千人左右,不肯占便宜,于是也只带了自己直属的一千名刀盾战士,缓缓来到岭前,与陈庚对峙。只见对方手持大戟,高喊道:“你是谁?”

黄天化哈哈大笑。“记住了,我叫黄天化。你又是谁?快点说,免得死了就没机会说了。等我砍了你的头,还要拿你的名字去请功呢!”

陈庚一怔,叫道:“难道你是黄飞虎的儿子?你父亲身为护国大将军,竟然叛出朝歌,被人指着脊梁骨骂,你还有脸出来?”

黄天化气得脸色通红,陈庚已经一夹马腹,端着长戟急冲而来。

这是周兵出西歧之后的第一场战斗,太公知道这次若是胜利,士气必定高涨,于是吩咐战士们擂鼓助威。顿时,岭上岭下鼓声震天,旌旗招展。在两边战士们的高呼声中,黄天化和陈庚早就撞在一起。

陈庚臂力强劲,把大戟舞得呼呼响。黄天化举起双锤,挡开大戟,顺手一锤砸向陈庚头部,却被陈庚在紧急关头用戟杆拨开。戟杆顺势而进,差点挑到黄天化的肩膀。

正文 钻石卷二(60)

两个人的座骑交叉而过,各自兜了半个圈子。经过这一次交锋,双方都认识到对方的实力,但谁都不肯退却。只听两人同时大吼,再次冲到一起。

鼓声震响,掩住了两人兵器撞击的声音,却盖不住两人的吼声。座骑交错再分开,人影纠缠又分散,两个人就在岭前空地上打成一团。没过多久,两人全都有些气喘,手上却丝毫不停。

黄天化渐渐焦躁起来。他自负勇武,没想到对方如此顽强,一时竟然占不到优势。他扶正头盔,恶狠狠地瞪着几丈之外的陈庚。陈庚满脸是汗,手上大戟却端得很稳,毫不让步地与黄天化对视。

黄天化蓦然大吼一声,向陈庚冲了过去。陈庚带马斜行,长戟摆动,准备迎接下一次撞击。但黄天化却斜着冲了过去,在离陈庚两丈之外冲向旁边。他用身体遮住陈庚的视线,双锤并交左手,右手从腰间革囊中取出一样东西。这东西长约五寸,形似尖锥,尖头锋利闪亮,尾端系着红缨,赤铜的锥体上刻着符印。

“怎么?要跑吗?”陈庚在背后大吼,“来啊!有胆子接着打!”

黄天化忽然回身,右手一甩。只见一道火光疾射而出,挟着“哧哧”的风声。赤铜镖冒着火焰,只是一眨眼,就深深刺进陈庚的喉咙。陈庚身子一僵,在马上晃了晃,一头栽下马背。

四下忽然一静,接着,周兵这边高声欢呼起来。陈庚手下的一千名战士正在犹豫不定,黄天化已经跳下座骑,取出短剑割下陈庚的头颅,然后高呼一声,跨上座骑,在一千名刀盾战士的护卫之下回归周军本阵。

黄天化志得意满,进了主帐,向太公施礼。众将纷纷道贺,太公也显得很高兴。他吩咐文书官取来用于记功的帛轴,拿毛笔蘸上墨,准备为黄天化记下这一功绩。正要书写,笔头突然滴下一大滴墨,沾污了帛绢。

太公微微一怔,习惯性地屈伸左手占算。片刻之后,他神色微变,脸上现出伤感与同情的表情。

“黄天化,你立了首功,很好。”他缓缓说道,“这两天你就不必再出战了,在营中歇息吧,也让别的将领有机会立功。”

黄天化愣了一下,不甘心地点点头。看着太公有些异样的神情,他很奇怪太公到底在想什么。



岭上商朝军队见到陈庚的头颅被挂在周营门口的号杆上,有些人咬牙切齿,更多的则是畏惧不已。毕竟,周兵数量比他们多出五倍,又有这样勇猛的战将。这一仗,胜利的机会实在太小了。

孔宣却毫不动容。“陈庚自己没本事,被人杀了也没办法。”他平静地说,“还有谁敢出去邀战?”

沉默片刻之后,另一名武将接令出战。孔宣看着那名武将走出帐门,自己也跟了出去,来到一个高崖处,远远地观战。

这名武将带兵冲下山去,周营那边也有一名武将迎上来。鼓声再次响起,冬日的阳光苍白无力,照着山岭原野,岭前空地上两名战士却打得热血激昂。这一次战斗延续了半个小时,两边的步兵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