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霸主-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偌由匣鷆huáng,你不觉得你们的业务太杂了一点吗?”
    “很杂吗?”林振华诧异地问道
    他心里说,这才哪到哪呢,我在浔阳的那一万亩地,还有一半没有用上呢集团每次开会,都会涉及到业务方向的讨论,光是集团觉得有希望开展的项目,就还有十几项呢
    比如说,卫景文成天喊着要搞电子产业,目前正在筹备什么时候进军工控芯片领域汉华重工这几年进了不少电子和半导体方面的人才,林振华知道,自己未来要搞大工业,电子这个方向是不可能绕过去
    谢悠善自从被免了副市长的职务之后,幡然醒悟,收购了一家工程机械厂,将其改造为港口机械公司,目前已经拿到了国内几个港口的订单这家港口机械公司虽然不在汉华集团旗下,但林振华也是参了一股
    还有一个方向,也是非常有前途的,只是目前林振华还没有足够的资金进入而已,这个方向就是乘用汽车林振华的小舅子杨涛几年前从**jiāo通大学汽车系毕业,目前在一家知名汽车厂工作,据杨涛说,他看不惯厂子里的官僚习气,想找一帮志同道合的同事出来单挑一摊●做一个自己的汽车品牌这件事情虽然目前还只是嘴而已,但林振华也是存着一份心的作为一个穿越众他可是太知道汽车业的发展前景了
    “你们的业务太杂了,你能顾得过来吗?”何海峰担忧地问道,这个问题,其实他早就想跟林振华谈了只是一直没有得到机会而已这一次到南京来参加大乙烯会战庆典,他特地留下来,就是想和林振华认真谈谈
    林振华坦率地说道“老实说,如果让我来管的话,肯定是管不过来的不过,我目前是把集团的日常管理工作jiāo给了项哲,他设计了一套非常jīng细的制度让集团下属的各个业务能够有充分的自主权,相当于十几家独立的公司这样一来,集团的管理工作就相对比较轻松了”
    “项哲能力不错”何海峰肯定道,随后他又把话题转向了林振华“小林,你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也很有魄力我主要是担心你太过于贪心了,什么都想搞,最后什么都搞不成你能不能把jīng力集中于少数的几个方面比如说化工设备,这个肯定是要保留的;机chuáng,当然也很重要;还有家…嗯既然收益不错,那倒不急于摆脱掉……”
    说到这,何海峰自己也觉得luàn了,他本能地觉得林振华的业务头绪太多,应当停掉一些但细一分析,好像每一个都tǐng有前途的,关掉了未免太过可惜
    林振华笑道“老何,你的提醒是对的,我们集团其实一直都tǐng谨慎的,没有把握的事情就不会轻易地介入至于说我个人,现在我是集团的不管部长,专mén负责战略xìng合作,以及一些开拓xìng的业务所以嘛,jīng力还是够用的”
    “嗯,好既然你们有这方面的考虑,我就不多嘴了你刚才说你未来几年准备专攻机chuáng,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
    林振华道“我们最早介入机chuáng行业,是依托于华青大学姚鹤良教授搞的几个机chuáng附件产品,属于小打小闹真正开始搞机chuáng,是在我们兼并了鲁中机chuáng厂之后,借助于鲁中机chuáng厂原有的基础,加上我们在机chuáng附件、数控技术方面的积累,以及与国营858厂、美国斯皮舍尔公司的合作目前,我们机chuáng公司的年产值已经过了,算是国内数得上的大企业了”
    “的确不容易,我记得鲁中机chuáng厂在当初是差一点要破产的?”何海峰问道
    “是的,我算是拣了个便宜”林振华得意地说道,“我只huā了280万美元,就拿到了一家有50多年历史的老牌机chuáng企业的控股权,简直是太便宜了现在再想并购一个这样的厂子,我估计拿出万都不一定有戏”
    “依你之见,像鲁中机chuáng厂这样的老企业,应该值多少钱?”何海峰话中有话地问道
    林振华愣了一下,猜不透何海峰的意图,便按着自己的想法答道“像鲁中机chuáng厂这样的企业,除了它的固定资产之外,最有价值的,就是它的生产经验,以及上千名熟练工人像这样的企业,在懂行的人看来,就是无价之宝;对于不懂行的人,那就一文不值我听说过一个外资并购咱们国内老牌企业的案例,人家看中的,其实是这家企业的地皮,对于厂子里的工人,根本就是不屑一顾的”
    “嗯,懂行的人”何海峰点了点头,“小林,你应当算是一个懂行的人?”
    “呃勉强算”林振华尴尬地回答道,他预感到,何海峰应当是在算计自己了
    何海峰道“好,既然如此,我现在手头就有几家不,大概有十几家老牌机械企业,加起来差不多有几万名职工的规模,你有兴趣接手吗?”
    “几万职工”林振华几乎要暴走了,“老何,不带这么玩人的吗?我这么大的盘子,现在也不过才2万多职工,你一下子让我接手几万职工的摊子,我吃得过来吗?再说,这得huā多少钱啊”
    “收购价格方面,我会尽量给你优惠,有些企业,甚至你只要能够把职工安置好,企业可以白给你另外,所需要的资金,我也可以先给你贷一部分,走一个专项账户”何海峰说道
    林振华听何海峰说得如此认真,知道他肯定不是一时心血来cháo,而是蓄谋已久的林振华甚至能够猜测出来,何海峰肯定是遇到了麻烦,所以才不得不跑来拉他帮忙以何海峰以往的作风,他是不会这样为难林振华的
    “老何,你说的这十几家企业,在什么地方呢?我能先问问吗?”林振华苦着脸问道
    何海峰点点头,说出了两个字“东北”纟
    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468 东北
    468东北
    这就是东北
    尽管在出发之前已经对东北的资料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尽管在前一世的时候,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早有耳闻,但当林振华陪着何海峰来到位于浑北市河西区的浑北锻压机chuáng厂工人居住区外面的时候,他还是被眼前的衰败景象震撼了。器:无广告、全文字、更
    这是一片建于50年代的平房,从某几户人家的mén牌上,依稀可以看到“工人新区”这样的字样,只不过这个所谓的新区,建成至今已经有40年时间,昔日的光鲜已成过眼云烟。
    小区中所有的房子都已经破旧不堪,随处可以看到住户们自己用铁皮、木板、塑料布等材料修缮过的痕迹。由于居住面积不足,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屋后加盖出了一截棚子,把两排房子间的道路压缩得仅容一辆汽车通过。有些人家用这些棚子作为厨房,还有一些人家则索xìng居住在这些棚子里。在其中一个棚子的窗户上,林振华还看到了一个已经褪sè的红喜字,可以想见,那曾经是一处简易的婚房。
    时值寒冬,整个小区被覆盖在一片白茫茫的积雪之中。据了解,这场雪是半个月前下的,但林振华放眼望去,小区中许多道路上的雪还是完整的一片,全然不像是有人来回走动过的样子。小区一片死气沉沉的,如果不是还有一些炊烟飘起,林振华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一座被废弃的城市。
    林振华与何海峰是在几天前来到浑北市的,和何海峰一起前来的,还有国家经贸委、劳动部、机械委等部mén的一些官员。何海峰此次东北之行,是受国务院的指派,带队前来实施一个叫做“东北老工业基地综合改革”的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在于扭转东北重工业企业大面积严重亏损的局面,解决严重的职工下岗失业问题,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复兴。
    为了振兴东北,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从非常紧张的财政资金中chōu出100个亿,用于对处于困境中的企业进行输血、救治。此外,在涉及到企业重组、兼并、改制等敏感问题方面,国家也给予了极其宽松的政策,授权何海峰相机行事。
    何海峰事先对东北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要救活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必须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而能够把这些理念带进来的,只有国内的优秀企业。e^看出于这样的考虑,他找到了林振华,希望林振华能够随他一起到东北来,帮助他兼并或者重组一批企业。通过这个过程,一是mō索经验,二是建立样板,以便其他企业仿葫芦画瓢。
    何海峰一行所到的第一站,就是辽宁省的工业重镇浑北市,这是一座曾有“东方伯明翰”美誉的特大型工业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曾经诞生过新中国工业史上的许多个“第一”,包括第一台汽轮发电机组、第一台风动凿岩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台内燃机车等等。在计划经济年代里,这座城市仅机chuáng产量就占到了全国的近3成,是响当当的“共和国长子”。
    然而,在过去10年中,这座城市开始无可挽回地衰退了。由于多年来国家过多地索取,忽略了反哺,浑北市的多数企业设备严重老化,技术、产品都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曾有人走进浑北市一家大型机械企业的车间,在其中看到了60年代的国产设备、50年代的苏制设备、40年代的美国设备、30年代的日本设备、20年代的英国和德国设备等,让人几乎以为是走进了一座机chuáng历史博物馆。
    除了设备方面的原因之外,沉重的历史包袱也是浑北市难以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这座老工业城市中,第一代工人已经进入了退休的年龄,在有些企业,退休人员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在岗职工的数量。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对工人并没有提取养老基金的政策,所以,当这些工人退休之后,他们的退休工资和医yào费只能由在岗职工来负担,这就使得许多企业都不堪重负,根本拿不出余钱来搞技术革新。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又不便于拿到桌面上来探讨的,那就是企业领导的素质问题。许多厂长经理只适应国家包管一切的传统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往往无所适从,昏招迭出,以致于把企业一步步带进了深渊。另外,企业领导贪污**的情况也非常严重,这也是企业无法扭亏的重要原因。
    到何海峰和林振华来到浑北市的时候,整个浑北市已经有6成以上的企业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上百万工人下岗。浑北市劳动局的局长虞寒乔用自嘲的语气告诉何海峰说浑北市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因为大多数的工人都已经回家休假去了。
    何海峰jiāo代手下人抓紧时间开展调研,mō清浑北市当前企业经营的基本情况。他自己也身先士卒,亲自前往各家企业去考察企业的现状。今天,他和林振华所到的浑北锻压机chuáng厂,就是一家已经濒临破产的老牌中型企业。何海峰拒绝了虞寒乔要先带他们去厂部听汇报的建议,直接来到了工人家属区。
    “虞局长,这就是浑锻压的工人家属区?”林振华指着这一片死寂的居住区,对虞寒乔问道。
    “可不是乍的?”虞寒乔道,他知道林振华是何海峰带来的人,而且还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所以话里话外对林振华也tǐng客气,“林总,你是觉得太惨了吧?我告诉你吧,在整个浑北市,比这更惨的样子还有呢。”
    “惨是一方面,我是想知道,难道大家都不出mén吗?这半个月前下的雪,我怎么看不出踩出来的路啊?”林振华指着那仅有几行模糊足迹的雪地问道。
    虞寒乔道“这下雪了,大家能在家呆着的,还有谁乐意往外跑啊?厂子已经停产了,大家都没班可上了,大冷天,往哪去啊?”
    “他们总得出来……买菜或者倒垃圾吧?”林振华还是不死心,继续问道。
    河西劳动局的局长袁云妹chā话道“林总,你是不了解情况,大家现在拿的都是下岗工资,紧紧巴巴的才能活得下去,还有谁成天出mén买菜啊?不都是nòng点水疙瘩就对付着吃了呗。再说这个倒垃圾,原来厂子红火的时候,有清洁工,有专mén来收垃圾的车。现在这些都没了,家家户户把垃圾就扔mén口路上,冬天还好点,一到夏天,那个苍蝇哟。我们区里有时候看不过眼了,整个车去给拉走了,过几天又是一堆,没法整。”
    “工人们都闲在家里,难道家mén口的垃圾也不肯去清理一下吗?”何海峰问道。
    “何主任,您不知道,你说这人吧,就是这种máo病,他越穷呢,就越懒。过去厂子里开工的时候,大家干点活都没啥。现在厂子停工了,让大家收拾收拾家mén口的垃圾都没人乐意干。”袁云妹恭敬地回答道。此前,她已经从虞寒乔那里听说何海峰是一个tǐng大的干部,级别之高,已经超出她这个层次的干部所能想象的空间了。
    “人都靠一口气撑着的,这口气泄了,人就没了jīng气神了。”何海峰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是啊,是啊,何主任真不愧是中央来的大领导哦,说话就是我们地方上的小干部要强得多。”袁云妹说道。
    “袁局长,你看在这家厂子里,你有没有比较熟悉的工人,能不能带我们去看几家?”林振华对袁云妹说道。
    对于林振华的这个要求,袁云妹可不敢随便答应。她扭头看了看虞寒乔,那是她的顶头上司,能不能带中央领导去下岗工人家里看看,就取决于虞寒乔的态度了。
    “看我干啥?”虞寒乔瞪了袁云妹一眼,说道,“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何主任和林总想看什么,咱们就应该带他们去看什么,他们是来帮咱们解决问题的,咱们当然要全力配合了。”
    “嗯……”袁云妹智商不是太高,也猜不透虞寒乔的话里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话。不过,既然虞寒乔已经这样说了,她也就没有思想负担了,她对何海峰和林振华说道“何主任,林总,你们跟我来吧,我带你们先到老劳模李根元家里去看看吧。”
    何海峰和林振华自然没什么意见,于是,袁云妹在前面带路,几个人便在后面跟着,向居住区的里面走去。
    虞寒乔殷勤地伸出手,yù搀扶何海峰,被何海峰婉拒了“虞局长,不必了,这样的路,我自己能走。”
    “呵呵,主要是下了雪,我怕何主任滑倒。”虞寒乔说道。
    何海峰摇摇头道“没事,我还能走吧。”
    “那是那是,何主任真是年富力强,身体之好,让我这个年轻几岁的人都觉得羡慕啊。”虞寒乔狂拍马屁。
    “何主任,林总,我们到了,这户人家,就是李根元师傅的家。”袁云妹指着一户人家的mén,对林振华和何海峰说道。
469 又见劳模
    469又见劳模
    “李师傅,开开『『mén』』,有中央的领导来看你了。e^看”
    袁云妹熟练地拍打着『『mén』』,对屋里喊道。
    『『mén』』开了,一位头发『『huā』』白的老人探出头来。他看了看『『mén』』外的众人,认出叫『『mén』』的人是袁云妹,便『『lù』』出一个浅浅的笑容,说道“哦,是袁局长啊,又带领导来了,快请进来吧。”
    他这样说的时候,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似乎是有些碍不过情面的样子。当然,袁云妹是不会在乎他的态度的,她像主人一样大声地招呼着何海峰等人“何主任,您快往屋里去吧,还有虞局长,哦,对了对了,林总,你先请。”
    何海峰知道,自己的官职最大,如果他不进屋,其他人是不敢抢在他前面的。因此,他也没有虚套地谦让,直接走进了屋里。李根元看起来是习惯于在家里接待各种领导的,他把何海峰让到一张自制的沙发上坐下,又给其他人分别搬来了凳子,招呼大家一起坐下。李根元的老伴也过来帮着倒了点开水,然后就躲回另一个屋子里去了。
    李根元家的客厅很小,只有十几平米,在一个柜子顶上,还堆着铺盖卷,估计到晚上的时候,这个房间还要作为某位家庭成员的卧室。何海峰他们这一行有五六个人,大家一进来,就把整个屋子挤得满满当当的。李根元把大家安顿坐下之后,自己搬了个小马扎,坐在屋子的一个角落里,等着众人说话。
    “李师傅,您岁数大了,还是坐到沙发上来吧,反正这个沙发也可以坐两个人。”何海峰把身体往一旁侧了侧,让出一个人的位置,请李根元坐到他身边来。
    何海峰坐的沙发的确是一个双人沙发,但其他人都不敢和他并肩坐着,所以他旁边的位置是空着的。李根元看了看众人的举动,知道沙发上的这位肯定是了不得的大领导,因此连连摆手道“首长,不用了,我坐这个马扎已经习惯了。”
    “没错,李师傅喜欢坐马扎。”袁云妹乍乍乎乎地说道,“何主任,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李师傅,叫李根元,原来是咱们厂里的造型工。您不知道啥叫造型工吧?对了,李师傅,你给何主任介绍一下你的事迹吧。我还忘了给你介绍了,这位是咱们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主任,何主任。”
    “哦,何主任,您好。”李根元向何海峰点了点头,说道“我呢,原来退休以前,是在厂里搞铸造造型的,有些厂子里也叫翻砂工。这个翻砂的意思嘛……”
    “哦,李师傅,我原来也搞过一段时间工业,对于铸造和翻砂也略懂一些。”何海峰打断了李根元的介绍,像这种普通的工业常识问题,他的确不需要李根元给他科普。
    所谓造型工,是铸造作业中的一个工种,其工作内容是制作铸造用的型腔。铁水倒入到型腔里,冷却成型,就是铸造过程。
    “对对对,何主任那是老搞工业的了,肯定是懂这些的。”袁云妹连忙接过话头,“那好,何主任,我继续给你介绍李根元师傅,他在伪满那个时候,就已经进厂当工人了。东北解放的时候,他定的就是五级造型工,那技术,连苏联专家都服气的。李师傅退休之前,年年都是省级劳动模范,还三次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还受到过『『máo』』『主席』的亲自接见呢。你们看哈……”
    袁云妹说着,用手一指对面的墙壁,随即就卡壳了。她疑『『huò』』地看着李根元,问道“李师傅,你的奖状呢?”
    “呃……都让我老伴给揭了。”李根元脸上有一些尴尬的样子,讷讷地说道。
    “怎么能揭了呢?”袁云妹像是自己的内衣被人揭了一般地愤怒起来,“这是你的光荣啊,怎么能给揭了呢。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也不跟我们说一声呢……”
    李根元的家,对于河西区的官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点”。以往,国家部委或者国外来了什么考察组,要到工人家里去看看的时候,河西区都是要把他们带到李根元以及其他几个定点户家里去的。袁云妹自己就曾经带人到李根元家里来过许多次,所以对他家里的陈设可谓了如指掌。在她所指的那面墙上,曾经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奖状,那是非常能够给河西区添彩的一道风景。
    曾经有官员提出过,既然经常有领导要到李根元家里去考察,是不是考虑给他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再由政fu出钱帮着装修一下。但这个提案被否决了,大家认为,这种原生态的场景,更能够满足领导们关心群众、深入基层的愿望,如果换成一套豪宅,说不定上级领导看着还不高兴呢。
    这几年,由于整个浑北市的工业逐渐陷入困境,前来考察工作的部委领导越来越少了,袁云妹也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到李根元家里来,所以不知道他的奖状是什么时候被揭下去的。
    “我老伴说……”李根元看了看何海峰,有待不往下说,又觉得有些不合适,便吞吞吐吐地说道“嗨,那老娘们鼠目寸光,她说什么这劳模也不能当饭吃,这家里……”
    “老李啊,你这屋里的暖气是不是坏了,怎么觉得这么冷啊。”虞寒乔不动声『『sè』』地岔开了话头,不让李根元继续说下去了。
    虽然李根元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何海峰和林振华都能够猜出个大概了。肯定是厂里的经济不景气,李根元的家里情况也不好,李根元的老伴一气之下,就把那些奖状都给揭掉了。这种心情其实也『『tǐng』』好理解的,对着一墙的奖状,就着腌过的水疙瘩下饭,那种感觉是相当失落的。
    虞寒乔及时地打断李根元的话,自然是不希望让何海峰听到这些不和谐的内容。
    李根元在当地官员们的安排下,多次接待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人物,可谓阅官无数,早已知道了哪些话当讲、哪些话不当讲。听到虞寒乔的提醒,他憨憨地向何海峰笑了笑,迅速变换了话题“是啊,今年这厂子里的暖气烧得是不太热,何主任,您不会觉得冷吧?”
    何海峰进屋之后并没有脱掉外衣,饶是如此,还是觉得屋里有一些寒意。他看到李根元的身上也穿着厚棉袄,显然暖气不够热的情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他关切地说道“我倒没什么,可是你们住在这屋子里,成天就这么低的温度,人受得了吗?这屋子里的温度,估计还不到10度吧?”
    “也不是总这么冷,有时候能暖和一点,得到十三四度吧。”李根元说道。
    “家家户户都这么冷吗?”何海峰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