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易鼎-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对中原虎视眈眈,现在北方混乱,南方一统,不在这时趁乱入侵,就不是大汗了。
  “传旨,让文武百官到大殿候着!”看完手中的密报,王弘毅脸色凝重,吩咐着内侍,说着。
  “诺!”内侍应诺一声,没有丝毫耽搁,立刻退了出去。
  “孤决意祭祀大燕太祖和末帝,以示继承天命,就此建立内阁,秘文阁抬到正三品衙门,领班是秘书阁大学士。”
  秘文阁实际上是君主的秘书和智库,本身不参与国家决策,但是秘文阁领班大学生,可以参与国家决策,进入内阁,这就是秘书长入常。
  “当然祭祀虽在前,但是筹办内阁却要提前,你有个准备。”王弘毅说着。
  在他心目里,首相就是一品,参知政事就是二品,组成了内阁。
  枢密院必须上升到正二品,枢密使必须入内阁。
  和前朝最大的不同就是,枢密使入阁。
  第二百二十九章 内阁(下)
  丹陛之乐大起,众人按品秩肃然鱼贯而入,随班行礼,齐声“千岁”
  正式的皇宫,自然迥然不同,冰凉的金砖光可鉴人,偌大的殿宇空旷幽暗,烟雾丝丝点燃,弥漫在殿中。
  王弘毅端坐在御座上,见下面一片寂静,才开口,声音不疾不徐:“孤昨天见了大燕历代皇帝的遗像。”
  见到众臣都恭谨聆听,淡淡一笑,说:“大燕太祖何等英雄?提三尺剑,宏武英烈,出生入死,开创了大燕的基业,不想只有四代,就发生事变,退居金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还不到五代啊!”
  “不过,虽天命已衰,非人力能勉强,历代皇帝还算宵旰勤政,到了末帝,更是刚烈,能天子以死谢社稷。”
  “这些事都历历在目,让孤不胜感慨。”
  “而今,天下大乱数十年,大燕又被魏越所灭,天下不可无主,天命不可无归,又是一朝立鼎盛事。”王弘毅扫视着群臣,敛了笑容,说着:“孤现在既承天命,自然要统一天下,开创新朝,愿寒者得衣,饥者得食,鳏寡孤独废疾有所养,共享太平盛世!”
  “如此,岂有不祭前朝之理?”
  这是王弘毅第一次朝会上,公开提出要继承天命统一天下,见证着这历史的时刻,众臣都听得股栗变色,又觉得身上的血一下子涌到脸上,刹那间都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都俯首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孤虽承天命,此时却还不称万岁——功业未成,何以千秋万代?”王弘毅徐徐扫过众臣,说着:“不过凡事预者立,不预者废,孤却要建官立制,建立内阁,以应天命。”
  顷时钟吕馨铛齐鸣,百官叩头,一个太监跪接了圣旨,又到前面站定,徐徐展开,开始明示圣旨。
  大殿内,除了这个洪亮却有些尖锐的声音,再无声响传来。所有人都在屏住呼吸,认真的倾听着这道旨意。
  “……孤建制,立首相为正一品,辅助君主,治理阴阳。”
  “……从一品,左右副丞、枢密使……”
  “……正二品,参知政事、大将军……”
  “……立王彦为左副丞,虞昭为右副丞,李显和李刚为参知政事。”
  虽然说没有首相,但是这几人将共同建立内阁,成为第一批入阁的大臣。
  “……丁虎臣为从一品枢密使,入内阁议军国大事。”
  武官的丁虎臣本来只是跪着,和往常一样只是听一听。
  身为武将出身,在很多殿上议事的事情上插不上嘴,可今天听着,就听到内侍提到了自己的名字。
  丁虎臣微微一怔,抬起头,正好对上了王弘毅看向他的目光。
  王弘毅坐在上面微笑着,还点了点头,丁虎臣立刻从这目光中感受到信任和沉甸甸的分量,虽然这时圣旨还没有完成,但是感觉到身后凝聚在自己背上的目光多了许多。
  不由心剧烈的跳动起来,全身一阵阵汗流出,虽位到枢密使,可内阁的职位,这岂是武人能坐着?
  这代表的不仅仅信任,更有着王上对武人的认可。
  “……秘文阁为正三品,设领班大臣,官号秘书阁大学士,入阁议事。”
  现在就有六人了,等有了首相,就有着七到九人,这内阁就足够了。
  这时,南方局面安定下来,可以说楚王的根基稳固,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班子,已不足以管理全境,建立内阁,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郡之上改州为省,目前南方辖九省,东益省(四川)、西益省(云南)、楚北省(湖北)、楚南省(湖南)、西交省(广西)、东交省(广东)、直隶(江苏)、东杨省、西阳省,省之州牧是布政使,正三品……”
  “省部以下三年一任,内阁五年一任,任满后,自动辞官等候推举,非特旨只得连任二任。”古代有政治帝王心术,位高权重不可取,要位高而权虚,位低而权重,但是王弘毅才不理这套,这浪费大量气运,他就直接宣布内阁五年一任,最多二任,不得连任就可。
  “……建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正四品……”
  御史中丞正四品,御史大夫是正五品,殿侍御史和监察御史都是正六品,司谏是正七品,正言是从七品。
  这大部分就是王弘毅按照宋朝来设,这些人官品虽低,却可弹劾高官,甚至批评君主,只是凡是弹劾,按例必须将奏疏的“副本”递送此人,决不隐瞒。
  当然,按照最重要的重用,实际上是君主打击内阁的工具,按制内阁成员受到御史中丞的弹劾,就必须上书请辞宰相之位,申请出外,同时杜门不出,不再上朝,以示待罪之意。
  皇帝就可任免宰相了。
  宋朝当然不是法治社会,但是经过历代的编纂,规定详密,所谓“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任何政务大致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例可援,并且里面必须存在着弹性和伸缩余地。
  这就是王弘毅现在的目的。
  “臣遵旨!”旨意宣读后,被提到的名字的大臣都立刻出列,拜倒领旨。
  王弘毅感受到气运一阵激烈的波动,只见淡紫色的气运,立刻加到二品以上者身上,而青色气运加到了三四品的官员上,黄色气运自然是五六品郡级官。
  顿时,整个鼎器波动着,一股股气运支出,一股股气运收获,在重组之中,激烈的忙碌起来。
  这是对官制的最后完善,以后就算称帝,也不过是修修补补了。
  “各省官员,都由廷议,先筹备,祭祀完毕,再公布天下,所划分省治,孤自有决断,汝等不必再议……”虽有些省现在人口稀少,但只要解决了瘟疫和吸血虫的问题,不需要多少年就可发展起来。
  这就君主专断了。
  散朝后,王弘毅步出大殿,在殿门口有人服侍着,乘舆而行。
  昨天刚刚下过一场雨,除了走廊,泥土浸的湿润,宫中一眼望去,树木都是一片绿色,这时阳光灿烂,映照着大地,乘舆在走廊中穿行,阳光从浓密的枝叶间洒落,斑斑点点洒下。
  王弘毅突然之间有了兴趣,说着:“下舆,孤要步行。”
  穿着高齿屐在细碎光斑里穿行,走廊都是幽静,屐声清脆,王弘毅深深呼吸,感觉惬意,自己现在才是二十二岁,就有这样大基业,以后统一天下,必不满三十,单是这点,就是千古一帝。
  这样想着,王弘毅不禁有些兴奋,摆动大袖,继续穿行,只见阳光灿烂,不知名的鸟在枝桠和殿堂中啾啾而鸣,心情大快。
  太监不敢直接随行,又不敢远离,遥遥跟在后面,只有侍书只差了几步,侍书是他身边一个心腹内侍,年纪二十,当初在蜀王宫中,就已经伺候,对王弘毅十分忠勤,有些事情,不用刻意避着此人。
  当然王弘毅立铁律,太监有一言参政,或泄露内廷言语,处分只有一条:棍子齐下,打不断气儿只管打,直到打死。
  王弘毅从蜀国公到现在,已经打死七个太监,其中还有不少是跟了几年的老人,这血淋淋的事实,使太监都不敢参政和泄露。
  王弘毅沿走廊,趋步到了慈宁宫,就远远听到殿中笑语喧闹,就知王后正在和太后谈着笑。
  到殿门口,就听王后说着:“太后,你现在精神好了,我就放心了,王上英明神武,历代难及,现在才打下南方,等打下整个天下,您要享皇太后这个福呢!”
  她正说着,见王弘毅跨进殿来,住了口,缓缓起身福礼,而别人都齐齐跪下清安。
  王弘毅说:“罢了,起来吧!”
  上前给母亲行礼,又笑的问着:“母后,王后,聊什么呢,这么高兴?”
  太后满面是笑,一抬手,说:“今天精神好多了,我们在说你,说你又给哀家的宫中添了人,加了月给,哀家觉得有些过分了。”
  “母后,你是我的母亲,享受这些本是国体,有什么过分呢?”王弘毅说着,看气色果比之前好了些。
  王弘毅心下大安,陪着太后聊了几句。
  “这宫中啊,未免太冷清了,我儿可有打算再选一些人进来?”聊着聊着,太后忽问了这一句。
  宋心悠面色如常的给太后捶着肩,没有说话。
  王弘毅怔了一下,笑的说着:“母后,魏越在时,选过一批秀女,还没有一年,要是再选,外面不知如何议论呢,这事过个一两年再说吧。”
  太后点点头:“也好,不能让儿背了骂名。”
  又拍拍宋心悠的手,温言说:“王后你管着整个后宫,辛苦你了,不过这开枝散叶之事,可是半点马虎不得,你要更加费心才是。”
  现在太后的思想不一样了,虽有三女,二个儿子,但是还认为太少了。
  “……请母后放心,臣妾一定尽心去办。”宋心悠恭敬的说着。
  太后满意的点点头,又转开话题,谈起了别的事,王弘毅见了,在心里微微叹气。
  太后的意思,他明白,时不时的总会有一些贵妇来向太后请安,话里话外无不是透着这些意思。
  自己宫中,宫妃连王后,只有寥寥三个,秀女选进来,是充当女官居多,这是有人在表达不满么?
  他的眼眸微微的眯起来。
  王后宋心悠看着无事,在二人退出后,王弘毅拉着她的手,说:“王后,前几日事务繁忙,不曾与你说过几句话,这几日孤会去你那里。”
  闻听此言,宋心悠微红,点了点头。
  第八卷 胡风起北运
  第二百三十章 海关(上)
  远航港,海域一处不大不小的城市。
  此港本不叫这个名字,自几个月前这里开始大兴土木建立码头后,港口的名字也随之改变了。
  有人传闻港口的名字,是楚王亲自所起,具体的事实怎么样,普通百姓根本无从得知,只知道,几个月来,这座港口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
  最直接就是工人的增长,舰队的靠岸,导致着生意的增长。
  “哟,张老三,又去送菜了?”不算宽敞的街道上有一辆牛车行过,街上一个早早起来的店铺老板笑呵呵的朝着赶车的人挥了下手。
  牛车前面坐着的憨厚汉子顿时一勒缰绳,牛车在店铺老板跟前停了下来:“李老板怎的起的如此早?”
  “咳,还不是这几日买卖还算兴隆,一大早就有客人来,不得不早起呐!”瘦高的店铺老板笑的一张脸上仿佛能开出一朵花来。
  想到这数月来的变化,二人都笑了起来。
  “这还得托了军爷的福不是他们在这里兴建港口,哪里有咱们这样的日子?”
  “可不是,不仅做工的人每日要不小的嚼头花销,军爷一个个可都阔绰的很好了,不耽误你送菜了,快些去吧回来之后,少不得要来哥哥这里喝上两杯!”
  “一定一定!”寒暄了几句,店铺老板看到旁边的店铺也都陆续的开了门,他不再多说闲话,又说了几句,就开始清扫起店门口来。
  牛车重新被驾驶着,向着港口的方向行去。
  清晨的阳光,轻轻的洒落下来。
  牛车上的蔬菜,每一样,都是那样新鲜。
  在牛车上,除了汉子,还有着一个八九岁的孩童,长的十分白净,一副机灵的模样。时不时的和孩童说上几句话,牛车很快就到了地方。
  这时的港口,被修建的极为漂亮。
  宽敞的码头,一溜哨卡全是两层高楼,远处海岸那里停靠着的是一艘艘的巡逻船。
  整个港口的建设,在两日前竣工,此时做工的人离开了,但在这里驻守的水师数量不少,每一日的花销,足可以带动附近小镇的发展。
  话说,所谓的海关的基础,就是庞大的水师,水师规划着船队的路线,才能使海关的作用发挥,因此海关处必须有着水师。
  吴军投靠后,水师现在有三支,总人数高达六万人,分第一舰队,第二舰队,第三舰队,有人上书说水师规模过大,以后进攻中原,水师作用不大,要删简,被王弘毅呵斥了。
  送菜的张老三驾着牛车一到,港口第一道哨卡的士兵就走了过来。十几个人凑过来,和张老三闲聊着。
  “今日送的早。”检查后,一个身材挺拔,充满英气的年轻队正说着。
  张老三认得此人,知对方姓谢,是个好说话的军官,对方一和他搭话,他不紧张,笑着说:“这不是军爷要么?小的哪里敢怠慢。”
  “好了,这是你这次的菜钱,看看里面够不够数。”将一袋早就准备好的银钱扔了过去,年轻队正说着。
  “不用看,不用看,哪里会有错!”抬手接住银钱袋子,张老三忙应声说着。
  这时,谢队正看到了正帮着士兵向下面搬卸蔬菜的孩童,不禁露出一个笑容来,问:“这是你家孩子?”
  “大人,这是小的家中的老三,还算懂事,能帮着做些活计。”张老三说着。
  “看着挺机灵,怎这年纪不送他去私塾,反跟着你到处跑?”
  谢队正的话让张老三一怔,随即有些苦笑着说:“大人,穷人家的孩子,哪里是当老爷的命,进了私塾又能有个什么用?还不如早早的帮家里干些活计,以后娶个婆娘,也好延续血脉……”
  “家里有点钱,让这小子去读个私塾也好,你不知道么?王上这次开了科举,录取的秀才里,一半以上是穷人出身,每家赏了十两纹银十亩良田,中了举人就更人上人,一出来就是令吏,没几年就是官身,就是考不上科举,识个字,总能以后谋个好活计吧?”谢队正实际上是想到自己才出生的儿子,就这样说着。
  张老三听完这话,不禁怔了片刻。
  看看机灵的三小子,觉得军爷的话也说的不错……
  “谢辕这小子,又和人扯上了。”第一道哨卡的高楼上,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群人,为首白面长须,一身的官袍,正是宋家的宋涵。
  海关手中有兵,除了关键时能招呼水师,平时还有着一个卫的兵听候指挥,这谢队正就是手下了。
  宋涵此时手里举着单筒镜,看着远处的情景,笑的对着身后的人说着。
  被宋涵点名的,正是与张老三说话的队正。
  似察觉了什么,谢辕回过头,向着高楼望了一眼,转过身,指挥着士兵将菜运进去,同时看着张老三父子离开。
  这面的事情都解决完毕,他忙小跑着,来到了高楼上,向着到官员一个跪拜:“下官谢辕,见过宋大人诸位大人!”
  “起来吧。”宋涵笑眯眯的看着他,看了一会说着。
  谢辕站起身,恭敬的站在一旁。
  “这段时日,你是变化颇大。”宋涵摒退了别人后,单独对谢辕说着。
  “家主……”
  “还是叫大人吧!”宋涵摇摇头,缓缓的说:“你虽是宋家出来的人,但是现在你已经是朝廷的官,不可忘记了这点。
  队正已经是从九品的官身了。
  谢辕沉默了一下,说着:“是……大人的话,我记在心中。”
  “宋家出来的人,只有十一个获得了官身,你是里面有出息的,现在你感觉怎么样?”宋涵问着。
  “大人,才入军时,的确受了些委屈,可总算立了功,又蒙大人提拔,上了演武堂,得了官身,当了队正。”
  “我在军队和演武堂长了不少见识,我会在这里踏实做事,以求能尽快帮上大人的忙。”
  “你能这么想便好。”宋涵审视的看着,见谢辕果说的坦诚,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昔日宋家之祸,你那时还小,可也是少年了,想必知道些事情,你的父母也在祸乱中去世,你父从小就跟在我身边,虽分主仆,却感情颇为深厚。”
  “现在只留下你一人,我其实一直都将你当子侄看待。你一直以来都颇为努力,这些宋家上下都看的明白。”
  “人才不是没有,多的是,可有些时候,太过急功近利反而不妥,因此在选人跟随我来这里时,我才选中了你……你并未让我失望,这数月来你做的甚好,希望以后能这样!”
  “是,我会努力!”谢辕跪地说着。
  “起来吧,说说适才与那送菜农夫说了些什么?”拉起对方后,宋涵随口问着。
  谢辕忙将适才的事情,叙述了一遍。
  宋涵听了,笑了:“你说的不错,王上在科举取士上的确多取自寒门,不过这是由于这次科举定的位份低了一些,许多世家子弟不屑参与。”
  “愿意就考的世家子弟,实际上录取的比例很高……只是这样的事,少议论为好,虽不过是随口一说,说的更是人人都知的事,可你是出自宋家,这番话传到有心人耳中,或许成了谣言。”
  “大人,谢辕知错了。”被宋涵这么一点,谢辕陡然而惊,忙应的说着。
  “知道便好,以后注意就是。”宋涵低声说着,转身向下走去。
  谢辕一直将宋涵送下楼,才回到自己岗位。
  “大人,下官看谢辕机灵能干,不如将他调到海防这边……”有随行官员小声说着。
  宋涵摇摇头:“不合规矩,不合规矩,让他继续磨练一两年吧。”
  说着向前。
  随行的几个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都知这谢辕出身于宋家,不过宋大人没打算插手人员调动,他们也乐得不去理会。
  这里虽是宋家建立的第一处海关,可有着一批官员是从别处调拨过来,宋家即掌控着大权,也是不能随心所欲。
  宋涵离开第一道哨卡后,没有直接回去,而是坐上巡逻舰在海上巡视起来。
  虽王弘毅透了个底,会陆续开放若干港口,但是最初就是一个港口。
  这里是第一个海关港口,宋涵自不能掉以轻心,站在船上,拿着单筒镜望着远处,只见海波微荡,一片的蔚蓝,几乎天与海连成一片。
  虽不是头一次出海,宋涵还是忍不住的感慨了一声:“真是人间仙境!”
  “大人,已巡逻完毕,是否回转港口?”这时有人过来询问着。
  宋涵想了想,道:“回去吧。”
  “诺。”
  不一会,船只返回港口。
  刚刚进入港口,就听到有人汇报,说是有一条大船,向这面而来。
  “登楼一观。”宋涵说着,就上了高楼,向着海岸望去。
  只见一艘商船渐渐驶近了,靠近了港口。
  这船扯着三张主桅帆,一张大三角帆和一张后桅帆,规模不小,估计有着上百吨左右,满装着货物。
  巡查舰的领港人,正发出命令。
  远处有着巡逻船虎视耽耽。
  片刻,船靠了岸,早已经准备的海关人员上前,和船上主事说着。
  又有着文员,让船只的负责人登记,还有士兵上到船上检查。
  忙了好一会,这艘船进入了港道,这港道非常巨大漫长,可同时停上千条船。
  “这应是海关建立以来,第一个税单吧?”宋涵站在高楼之上,望着远处的情景,自言自语着。
  “派人过去问问,是个什么情况。”他对心腹说着。
  “诺。”这人应声下去。
  第二百三十章 海关(下)
  “大人,下官已问过了,刚刚收税这艘商船,按照关税收了一百二十一两纹银……”面前的这人,正认真禀报着。
  宋涵站在楼头,望着远处的大海,耳边听着下属的回禀,心里却在暗暗感慨着。
  第一笔税单,税收不少,算是好的开端?
  都说万事开头难,真希望楚地的海关能一切顺利啊,虽然说目前百分之五十的关税实在有些吓人。
  要知道,大燕是百分之五的商税。
  这就看水师打击的程度了,只要敢走私的都船沉人亡,自然这不算什么了。
  说穿了,海关的关键,就在于水师的武力!
  宋涵很是理解王上为什么保留三支舰队的原因了。
  “继续关注情况。”
  “诺。”
  宋涵吩咐过后,下了高塔楼,来到了下面。
  “老爷,是否回府?”在高塔楼旁,停着一辆宋家的马车,马车旁的木棚里,还有着几个宋家侍从正在歇息着,见宋涵走过来,这些人都立刻起身,小跑着过来听候着吩咐。
  “回去吧。”宋涵沉声说着。
  这面已留了人驻守管理,要是有什么事,随时都会有人以着最快的速度送到府邸。宋涵这时已有些疲倦了,想回去歇息一会。
  见到自家家主要回去,宋家的这些家仆立刻忙乎了起来,开车门的,牵马的,很快就准备妥当。
  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