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易鼎-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难得的送别之宴,却并无顾忌。
  即便此时赵远经被围着喝酒,这些人都多少带了些醉意,这些人言行上还是很有着分寸,这是在秘文阁办事的基本素质。
  四个少女先后走进来,画舫内众人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奴家颜玉(木槿),见过几位大人!”少女同时向画舫内的众人行礼说着,和侍女不同,不仅是她们更是美丽,而且她们清脆悦耳的声音极为动听,看看她们后面侍立着的侍女所捧之物。众人猜到了她们的身份。
  不过,在这样的场合,她们的出现,也是理所当然。
  画舫内,很快就传出动听的琵琶之声,以及婉转悠扬的女子歌声,侍女们,更笑盈盈的向众人斟着酒。
  过了一会,众人醉意又浓了两分。这时,众人说起话来不似方才那般拘谨了,在悠扬婉转的乐声里,这些人在低声交谈着。
  “……现在天下太平,金陵一派繁荣,唯一就是幽州未收复,而且在草原上,还盘踞着一只恶狼,不除了,始终是心腹大患啊!”纪成喝了一杯酒。说到胡人,就有些激愤起来。
  胡人在中原杀戮,让百姓恨之入骨,不过身为秘文阁官员这样激愤,就有失体统,周围几人都隐隐交换了眼神。
  “胡人自是恶狼。眼下这只恶狼自顾不暇,草原上此时正是内乱不休呢!”赵远经坐着,听着议论着此事,他只说着众人皆知的事。
  “是啊,父子相残,内耗元气,这却是报应,真是痛快!”有人就应的说着,也没有多说任何内情。
  身在秘书阁,自知晓一些外人不知的事。但却是不能外传,哪怕此时都已微熏,大家都是口风甚严。
  不过普通的情况可以说说,在场的也都只是随意把酒闲话,聊的也算尽兴。他们从草原局势,一直说到了胡人巴鲁和大汗父子举兵相互厮杀之事。
  哪怕赵远经也不得不承认,在得到这个消息时。他是十分庆幸,叹着说:“天助吾皇。”
  要不是胡人一连串内乱。能不能顺利平定秦川和凉州,还很难说。
  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胡人先失去了一个文武全才四王子,紧接着大王子与大汗又父子相残,眼下相互杀戮。
  不过随着不断传来的消息,可以看的出大汗余威尚在,巴鲁虽掌握了不少部落和精兵,还是节节败退。
  “……这么说,那个大汗最后定是能赢得局面了?”有人忍不住发问的说着。
  这时赵远经轻笑一声,答了一句:“即便他最后能胜了,这场厮杀也会折损了不少兵力和人口。”
  众人一听,事情还真是这样。
  “赵兄说的极是,这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他们杀的越是惨烈,对我大成越是有利!”
  这时,一队少女,穿着薄薄裙衣,在灯光下隐隐可见曲线,步摇叮当,旋舞而出,厅中众人霎时间静下来,却听唱着: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歌声刚歇,赵远经叹着:“真个清丽绝伦!”
  也不知道这说的是词,还是人,众人无不大笑,气氛更加热闹起来,一直闹到半夜,酒满了七八分,又说了一会,打躬作别。
  赵远经送走了人,这时就有着管家上来,说着:“大人,各位大人和先生的贺仪都在这里。”
  说着,就引着进去,一屋子中全是一封封银子,并且都有帖子。
  赵远经打开看看,一封封都是雪白的银元,大体上都是五小封(五十个银圆),也有着上百个,加起来就有一千五百两左右。
  这很正常,意思就问着:“宴算了帐不?”
  管家恭谨说着:“秦大人结了帐……大人,我让人送了回去?”
  一个银圆一两,一千五百两就是一百五十斤(这里是十两一斤),的确有必要带个人,不过赵远经有亲兵,就不麻烦了,说着:“给我的人就是了。”
  二人分别承担一半,也可以了,见管家应着,赵远经踏上了甲板,上了岸,夜风一吹,不由摇摆了下,酒意上来了。
  立刻上了马车,一路回去,才行了几步,就昏睡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应命(上)
  赵府
  敞宽的大门,听到府内隐隐传来的忙碌声音,这府不大,但也有几道走廊一个花园,不过此时大家忙忙碌碌,穿行在其中,一不小、心会撞上一个正在忙着的人,这些人都是为了替自家老爷打点行囊做着准备。
  赵远经入仕只有三年,品级不高,但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赵远经不是知府,并且秘文阁事关机要,也不能弄十万两银子,但就算这样,和三年前完全不一样。
  三年前,赵家只是普通的耕读人家,赵家虽分支很广,嫡系就有几房,但多是温饱罢了,三年入仕后,有许多人来奉承。
  田产、店铺、奴仆丫鬟都有子,不但自家搬到府邸去,亲戚都受到了照顾,族里祭田也有了一百亩。
  现在得到调任的命令,赵家都在庆幸。
  大成开国不久,可眼下的情况看,这个皇朝一开始就有着繁荣昌盛之气。
  今上是开国皇帝,本朝太祖,有着着作为毫不稀罕,关键是年少有为,现在才二十五岁,至少能统治天下二十年,皇帝子嗣也不稀缺,有着三个皇子出生,皇后有着嫡子,帝后感情融洽,除非有着大变故,这样的皇朝,至少能延续几代下去。
  而且海关的开设,与别国甚至西秦(西方大陆)的贸易来往已经形成,年收入就有着六百万两银子以上,国势蒸蒸日上。
  这样的情况下,家族是否有人出仕,关系到家族未来数十年的兴败。
  赵远经作为秘文阁出身的文官,不算是重臣,却不至于被人小看,因出身秘文阁,只要在外任期间有着功绩,期满之后都会受到提拔,人们都对赵远经的仕途有着期待。
  就是这时,马车到了家门车夫高声叫着:“老爷回府了!”
  就有着管家迎着出来,见老爷酒醉昏睡着,连忙扶了进去,到了半路,就见得一个女人迎了出来,这女人很是端庄秀丽。
  管家连忙说着:“夫人老爷醉了。”
  “我来扶着进屋。”这夫人赵安氏就是赵远经的正妻了,她小心的扶着他进了去。
  转过插屏,到了后面五间上房,走廊上挂着鹦鹉,这时二个丫鬟迎了上去将他扶到了里面,在床上躺下。
  “你们好生伺候着。”夫人说着,她还要打点收拾,不能休息,因此吩咐。
  “是,夫人。”两个丫鬟行礼,看着她远去。
  第二日清晨,阳光从雕花木窗的镂空花纹处射进来,斑斓的亮光落在软塌上空气中弥漫着清晨特有的清香躺在软塌上面的男子这时醒了。
  昨夜喝了不少酒,直到现在他的头还微微有些发疼,躺在塌上的赵远经一醒来,就情不自禁的揉了揉头坐直起来。
  想到昨夜的热闹,赵远经不禁摇摇头,这些人大半都是同僚,有些是知交好友还有几个也是读书人,并未出仕更有些人是有些关系的商人。
  现在自己要外调三年,怕是这三年这些人都见不到了,不仅仅这样,就算以后调回去,也很难见面,就算是秘文阁的人,能真正成为重臣,还是寥寥无几,都要分散在天下众省之内了。
  因要调任缘故,皇帝特给了假,明日再回秘文阁向皇帝辞行便可。
  虽天大亮了,赵远经不起身,只是细细想着往昔的事情,直到身上有些凉了,他才回过神来,要换衣裳下地。
  本想自己换上衣裳便是了,看看沾了酒气的外衫,再闻闻自己身上的味道,赵远经不禁微微皱了下眉。
  “来人。”他冲外面提高声量喊了一声。
  他平时很少饮酒,画舷不常去,不是他古板,只不过家教甚严,当时家中又不富裕,虽和友人一同出游小聚,却很少去这种销金屋。
  当上官,是秘文阁,是机要之地,也不敢这样放肆。
  想来一会到前面向母亲请安,少不得又要被母亲训斥一顿,他揉揉有些发疼的头,苦笑了一下。
  赵氏一族非是金陵家族,但自他在金陵做官,母亲就过来照看,用母亲的话说,后宅要是没有主事的人,就是有着管家照看,又能放下心来?
  现在娶了妻,分担着家事。
  “老爷。”正想着,外面有人闻声走了进来,声音很柔和。
  “是你?你和牧儿回来了?”赵远经看到进来的人,微微一怔,进来的正是自己的妻子赵安氏。
  前两日赵安氏父母想念外孙,因赵安氏本就是金陵人,离的不远,外任三年怕是都不能见着父母,允带着小儿回娘家,不想早上看到了她。
  赵安氏端庄秀丽,才成亲不到三年,不过是一个二十岁的少妇,虽生了一子,可看起来还带着几分少女的风情。
  见夫君问起,赵安氏说着:“父亲和母亲见过牧儿,又在家里小住了两日,我昨天就回来了,再说夫君再过两日就要离京,我们母子会跟着上任,这收拾起来也要费些工夫,正是忙碌的时候,哪能不回来呢?”
  赵远经起身,踱了几步,有些歉意的对她说着:“任上是偏僻之县,不比金陵,只怕这三年任期要让你们娘俩跟着我受些苦了。”
  “夫君说的哪里话,夫妻本就一条心。夫君以前就提过外调之事,不经外调不任郡县不成大臣,现在算是满了愿,妾身替夫君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觉得苦?”赵安氏笑的说着,顿了一顿,又说着:“妾身原本不过普通人家,现在随夫而贵,县太爷的夫人,去哪个县都比原本家里强,又怎么觉得苦?”
  赵安氏是出身金陵本地书香之家,多读书籍,对于时局有着一些了解,知道夫君此次外调是好事,虽三年任上生活的确比不得在金陵细致,但三年期满,自是能回来的,就是不能调回金陵,也会有着提拔,去郡中任官。
  她心里虽舍不得在金陵的父母,但嫁了人,自是跟随夫君,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看着善解人意的妻子,赵远经笑了起来。
  “夫君,妾身让人备了些清淡饭菜,洗漱过后可用了。”知道夫君刚才唤人是为了服侍他起来换衣,这些赵安氏早就命人准备好了:“昨天见你睡着香,难得这样,怕帮你换衣醒了觉,就没有换。”
  在秘文阁作事,工作繁忙,规矩很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就连睡觉也不香,这的确是事实,想到这里,赵远经心中一松,自己去当县令,就是百里侯,只要不出差错,就可安稳睡觉。
  这时有侍女捧了洁净衣裳和净水进来,赵安氏亲自服侍着夫君打理,下面一起出去。
  二人给老夫人请安,被老夫人又叮嘱了几句,因媳妇在场,老夫人没有教训,只是叮嘱着不要多贪这种烟花之地。
  赵远经不敢顶撞母亲,忙应了。
  接下,夫妻二人在小花厅用了早饭,菜色很是清淡,十分爽口,知道妻子是为自己特别命人做,赵远经目光又多了几分柔和。
  这时成亲,大多数都到了新婚之夜,夫妻才见到第一面,赵远经对妻子算不上不满意,可最初时感情也没有多少。
  随着二人有了一子,感情渐渐好起来,现在算的上是温馨了。
  这一日过的忙碌而充实。
  赵远经不仅向金陵里长辈辞行,还要参加别人为他举行的小聚,昨日聚会是知交好友,今日要联系的都是面子上过的去的人,反要小、心谨慎。
  忙碌一天回到家中,已是日落西山。
  这时赵安氏在家,指挥着将打理的事都打理了,在路上带的东西也都收拾妥当,在炊烟四起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又吃了一顿团圆饭。
  老夫人见着爱子有了出息,长媳又温顺能持家,心里高兴又有些不舍。
  “经儿,家里将你们此次路上用的都准备了,此次出去多带上些人,到了那里,初来乍到,总要自己人才好使唤。”老夫人说着。
  赵远经忙应诺,老夫人又对儿媳妇叮嘱了几句,又问:“几时离开金陵?”
  赵远经说着:“母亲,后日一早就要离开金陵。”
  听到儿子这样快就要走,老夫人只得叮嘱:“缺什么这两日只管打点,你去的地方是一个县城,到时有些东西怕是采买不到。”
  不光是赵远经,赵安氏也起身应了。
  老夫人上了些年纪,又和儿子媳妇说了一会话,就散了。
  “夫君,明日一早你要回秘文阁向皇上辞行,也早些安歇了吧!”见夫君面上带了些疲态,赵安氏说着。
  赵远经有些累了,这应酬上的事比他在阁内做事还要累,就自安歇,这不多说。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时,赵远经醒了起来梳洗,坐着马车向着皇宫行去。
  自正门而入,到丹墀大广圌场,才平来。
  这时要上朝时间,内阁大臣有特权,已经进去休息了,而不是内阁的朝臣一百人,都站着,这时凑在一处寒暄着,说着话。
  赵远经向几个部卿打了招呼,就入得了秘文阁,发现秘文阁今日有些热闹,虽时间还有些早,里面有一些人了。
  这些人都是八九品官员,见到赵远经上前打着招呼,知道赵远经要外调三年,他们脸上多是羡赢
  外调虽说下到偏僻县城做官,三年后只会有着提拔,这官场上的事,早一步能步步早,要是晚一步,还不知要被落下多少。
  赵远经今日过来,其实主要是向皇帝辞行,交接之事早两日都做完了,当下就只是笑笑,到了一处坐了,喝茶等待着。
  过了半个时辰,就见一个内侍进来,说着:“赵大人何在?皇上召见。”
  “是!”赵远经立刻站起身,应着。
  第三百二十七章 应命(下)
  领去前去秘文阁殿外的内侍,年纪不大,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生的很伶俐,一副乖巧的模样,不过还没有品级,并不是官。
  小内侍笑着领路,赵远经在这里就是等皇帝召见,自然就立刻跟上。
  秘文阁的官员外调,都会受到皇帝召见,这已经形成惯例了,皇帝的书房,距离着秘文阁并不远,只是五分钟,就到了。
  到了前面,赵远经在外殿候着,内侍再进去禀告。
  王弘毅这时,书房中点着安神香,烟雾袅袅,正在阅读折子一、这里虽有十几个人伺候着,却非常清静,廊下人影幢幢,却相互不交一语。
  这折子说的就是建立太医院,王弘毅对医学管理相当重视,因此内阁议的制度很严密。
  医官实行八年了,学徒无吏员身份、散医、成医、上医,品级和吏同等,这条件很是吸引了人,培养了大批医士,现在全国全军有一万医师。
  按新制,学徒无吏员身份,散医这称呼不好听,被内阁修改成草药医生(民间水平,地位等同于司吏,成医被修改成医士,而上医被称为医师,再上面就是必须经过朝廷册封的医官了。
  地球上明清实际上就有培养医生的学院,按制由光禄寺提供厨役及膳食,人员的选拔及培养,均极其严格,医术分十三科。
  这个世界也有着松散的机构,因此实际上一步到位,培养医生和建立医院,并不算超前,现在关键是品级。
  县中设医祝科,内阁定位是从九品,王弘毅想了想,改成正九品。
  郡级依制医祝司,就变成了正七品,那省级医祝院就是正五品,中央的太医院,依制再到正四品,太医园设医正一人,正四品,院半二人,下面各官许之。
  王弘毅想了想,就此批了,批完后,一丝青红之气一闪,却没有多少波动,见内侍垂手,问着:“来了?”
  “是,官家,在外候着。”
  “传。”王弘毅简单的说着,继续阅读下一份。
  “诺!”这内侍应着出去,见了人,说着“皇上让赵大人进去,请吧。”
  书房戒备森严,一排侍卫笔挺站着,虽经常到这里来,赵远经依旧恭身而进,两眼也不敢随意看着,到了门口,又停了停,随着里面传来一声:“进来
  赵远经整了整衣冠,进了书房,进来后,赵远经没敢多看,只看到书案后坐着一人,就直接跪伏在地上行着大礼:“臣赵远经,拜见皇上。”
  “起来吧!”王弘毅吁了一口气,说着:“朕批完这个折子和你说话。”
  赵远经应了一声:“是!”
  起身垂手站着,偷眼看看皇帝,只见王弘毅眉宇少皱,思量着什么,片刻说着:“旬狗这人,你可听说过?”
  赵远经一怔,不想皇帝还问着自己,寻思片刻,小心翼翼的说着:“有些印象,下面报上来,这人上任知府三年,疏俊运河,赈济灾民,治田三千顷。”
  “恩,很得当地民心啊,当地人要为他造个旬公生祠,你看怎么样?”王弘毅目光幽幽,问着。
  “生祠一事事关体制,这是皇上的恩典,臣不敢妄言。”赵远经说着。
  “恩,朕记得他还和当年魏越有关,不想有才学,本来建立生祠俯顺民意,朕也不会不许,不过才治了三年,根基薄了点,有旨再任三年,看怎么样。”王弘毅想到这里,已经定了,坐下就在奏折用朱笔批示这段话。
  写完,合住了,才问着:“你要下去了,听说是新社县?”
  赵远经这时说到自己,不合适站着,忙伏身跪下,说:“是,吏部公文是新社县。”
  这段时日,王弘毅其实也很忙碌,天下虽基本平定,还不到松一口气时,建立完整的制度、鬼神祭祀、幽州和草原,都让他费了一番心思。
  这时看着赵远经,只见这人一根青色本命气挺立,正是有卿相之格,又见得红色气运饱满扎实,知道这人根基稳固。
  秘文阁和演武堂是王弘毅一手创办起来,文官武将都是未来栋梁,王弘毅其实都是很关注。
  秘文阁内每当有人外任时,王弘毅都会将其叫过来勉励一番,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到了期满时,基本也就锻炼出来了。
  看着跪在下面的人,王弘毅缓缓说:“平身说话吧!这几日你要离开金陵……,离别之时,朕还要叮嘱几句。”
  顿了一顿,说着:“县令是百里侯,关系数万百姓,不可大意了。”
  “谢皇上。”赵远经谢恩,站起来,垂着手,听着这话,他历事已经不少,深得人情世故,说:“皇上,臣已经找了吏部阅了有关资料,过会去县里,就能派上用场。”
  “新社县不算差,五十里都是桑田,只是路不好,烂掉了,臣去县里,第一个就是修路,修起了养蚕出丝就可以运出去,这就是大把的银子,填补修路的钱绰绰有余。”
  “其次就是县里县学荒芜,这是以前乱世的弊端,臣去后总要想办法弄出银子修学宫,臣到地方上,不敢多作事,不敢大兴土木,只要把这二件事办成,臣算是给自己和儿孙积阴德了。”
  实际上,赵远经在秘文阁一年半,已经摸清了王弘毅脾气,知道皇帝喜欢实干,又喜欢量力而行,不动声色就改变大局,不喜欢喧哗大兴土木,因此这样说。
  王弘毅听着这话,觉得真是实在,半点虚饰也没有,品味咀嚼下,就说着:“你在这里算是历练出来了,这二件事真是切实,你能想着造福造实惠,朕很欣赏。”
  王弘毅是皇帝,不能随意夸奖,说到这里就收了尾,说:“在一县谋一县,在一郡,谋一郡一朕期待以后。”
  “听闻你已娶妻,可有子嗣?”王弘毅又随口问着。
  赵远经说着:“皇上,臣已有一子。”
  “可会识字了?”
  “还不曾教其识字。”
  “看来年纪尚幼,这次外调可会带着他同往?”
  赵远经早知道皇上平易,这样的问答,还是让他有些心下不安,不知道皇帝的心思,但既然皇上问了,他就得回答:“回皇上的话,臣的妻儿都愿同往,至于识字,臣公务之余,想自己先授。”
  王弘毅点点头,笑说:“孩子尚幼,的确需有父在旁教导更能成才,这方面你做的可比朕好多了。”
  赵远经一听这话,顿时冷汗渗出,忙起身跪倒在地,说:“臣万万不敢与皇上相提并论!”
  “你这是做什么?”王弘毅一怔:“只是随意闲聊,朕只是有所感慨。”
  王弘毅朕虽有着几个皇子公主,一直以来都是在外征战,战事结束他们有着师傅教导,所以有些感慨。
  但君臣之间,比喻天地,还是使臣子震惧,这时王弘毅口气和神色,让赵远经心情放松了些,说着:“皇上英明神武,皇子必能受皇上英武。”
  “很好……”王弘毅点点头,就要让他退下,这时却听到御书房的外面,传来内侍禀报声。
  “启禀管家,锦衣直指御史陈河年陈大人求见!”
  陈河年来了,王弘毅吩咐:“让他进来。”
  不一会随着一阵脚步声,有人外面走进来,在地上跪倒行礼:“臣陈河年,拜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
  “免礼,平身吧。”王弘毅说着,这时赵远经起身向着陈河年见了礼,论官职,赵远经比陈河年品级低了不少。
  陈河年也拱手还了礼,面向上面坐着的皇帝。
  “可有什么事情?”王弘毅问着。
  陈河年沉吟了一下,因事情虽大,却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