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花聚顶-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长安仔细的盯着徐幕白的手势,感受着他所写下的那份字意。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写到这里,李长安心意一动。体内气血一下子随着那股字意,滚滚如潮。
杀,杀,杀……
徐慕白这“杀”字,鬼神看后都会为之心惊。笔锋过处,尸横遍野。这已不是字,而是真正的杀人之术。李长安闭着眼睛,体会着这“杀”字真谛。
徐慕白可没有管李长安如何,此时的他,已完全沉浸在无尽的宣泄之中。
“杀尽天下可杀之人”之意,全部灌注于这首侠客行中。
随后,李长安睁开眼睁。徐慕白此时仍未停止,笔走龙蛇,一笔一画,皆如无上神通。
现在亲眼看到徐慕白写出之字,比刚才他所写完,这份意境更来得猛烈。借着徐慕白这首侠客行,李长安渐渐的融入到了这份杀意之中。
杀。
区区只有一字,李长安体内之,喉轮,心轮,也就是力,气,二魄所在的脉轮。皆被李长安丹田的纯阳刚烈之气,冲击的左右摇摆。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长安闷哼一声,古之侠客十步杀一人的场景,赫然出现。只要出剑,便是赤地千里。
“给我破”。
李长安深吸一口清气,丹田之气,借着充足的天地元气支配,从丹田中炸响了出来。只一瞬间,就冲到了心轮与喉轮之中。
一阵细微的响动,李长安知道,心轮与喉轮,他已经成功突破。尔后,李长安只感觉现在浑身上下都充满着力量。口中一个呼吸,大量的元气飞入体内。
“哗,哗,哗。”
此时李长安所吸之力,竟然连徐慕白所写的宣纸,都感受到了元气的波动。被元气风儿一带,抖动了几下。
徐幕白被此影响,杀意顿失,收笔,停了下来。
“李兄,这首侠客行,还有最后一句没有完成。待过些时日,我再送至李兄府上,你看可好。”
“徐兄客气,我刚才已观得徐兄大才,所写之字,已入我心。就算是夜半醒来,也能感受到这篇侠客行中的字意。李某受教,受教。”
李长安抱抱拳,心中对这位徐慕白还是非常感谢的。只是又不好说明是利用他所写之字,以冲破,喉,心二大脉轮。
“哪里,哪里,最后一句没得写完,终是不美。我看也至正午,我与李兄是一见如故,真有相见恨晚之意。不如先到太白酒楼,先饱吃一顿。”
“我也正有此意,只是徐兄送我这字,那么这次就由小弟代为请之。”
“也好。”
徐慕白并未推辞,收拾好笔纸,与李长安一道,前往太白酒楼。
=====
PS:讨论区不是很热闹,大家看后,希望多多到评论区留言。
第三十六章:白鹿洞书院
太白酒楼,传闻是当朝诗仙李太白经常出没之地。也不知真是假,不过,从他取这名没被惹下麻烦,就已知道,这传闻就算不是真的,也相差不远。
两人徒步,来至太白酒楼,选了一个靠窗位置的座位。不一会儿,店小二就已过来招呼,问着客官需要什么酒菜之类。
“小二,听说你们酒店,当朝诗仙时有光顾,不知是真是假?”
徐慕白并没有立即点菜,而是饶有兴趣的问起店小二来。
“回客官,青莲居士官至翰林,平日功务烦忙,只是一月中有一两次前来,并没有传说中的经常光顾。”
这太白酒楼果然名不虚传,就看店小二的回话,就已是如此风度。二人听后,甚感店小二说话成熟老道。即不得罪人,也没有把话说死。
听完店小二的回话后,徐慕白满意的点了点头。
“那好,传闻太白酒楼有一道名酒,号“醉生梦死”,就算是青莲居士喝了,都是如醉还休,更有传闻青莲居士一喝之后,诗意迸发,一篇又一篇传世绝句留传了下来。今天,我们二人,就喝一喝你们太白酒楼的“醉生梦死”。”
其他菜类各等,李慕白倒没怎么细看,随便点了几道。
“哈哈,李某今日到得长安城,就只是在长安城随便一观,才明白长安城果然名不虚传。就是我朝这位诗位,也让李某佩服的紧呀。”
酒菜还未上来,李长安与徐慕白说起了闲话。
“现在的长安城并不是当朝的长安,而是历代帝王治下的长安。我等现在所看之长安,不知道经过多少前人的努力从而修建而成。有现在如此气派,再正常不过。至于我朝这位诗仙,徐某只是佩服他之文采而已,并没有其他。”
大凡书生,皆是傲气的很。这位徐慕白,更是狂傲。先是在街头立“一字千金”之招牌,现在即而又口出狂言,只认为诗仙李太白也不过如此,最多是个咬文弄字这辈。李长安也是个读书人,怎么会不明白徐幕白所说的意思。
“哈哈,想不到徐兄眼界如此之高,我李某就大大不如了。”
“李兄客气,并不是我对青莲居士有什么不满。而是我观整个大楚,虽是国力昌盛,但却不知进取。上至百官大臣,下至黎明百姓,皆是奢侈之风。就如大楚国科举一道,尽是些诗词歌赋,文人每每举杯,吟风弄月。你观长安城宝安街,满街皆是奇淫技巧,举国都在享乐。纵观历朝历代,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衰败下去。”
“徐兄高见,令李某大长见识。”
这徐慕白虽然生得狂傲,但一翻话说将下来,李长安认为,还是有些道理的。
李长安说完,店小二已将酒菜之类送至桌上。
“来,李兄,这壶醉生梦死,我可是专门为他而来。”
徐慕白说完,给李长安倒上了一杯酒。然后,也给自己满上。
“不错,不错,我观这酒之颜色,纯净透明,没有一丝杂物。以卖相来说,就比他酒胜上三分。”
徐慕白对酒之一道,想必了解较深。倒出酒时,并不着急喝下。而是正中而坐,凝视观之。先观这酒之颜色,然后才缓缓向李长安道来。
“徐兄不说,我却没有发现。现在看来,这酒之纯净,比其他酒类都好过一些。不知道这店家是如何制而出,如此纯净之酒。”
在李长安的印象中,酒之颜色,大都是混浊偏带综色,而纯净透白之酒,还是第一次看。
“李兄有所不知,酒如茶一般,得品。首先得观色,其次是闻味,再之后才是品酒。这品酒,重在品字,三口成品。不得如牛饮一般,一把就倒入口中。”
徐慕白大概是酒中常客,一堆酒论,说得头头是道。但李长安却不敢苟同,微微一笑,反驳说道:“我观这酒,并不是茶。茶是清雅之物,当然得品。而这酒嘛,却是大热大烈之物。喝酒不图个痛快,一喝而尽,怎么能叫喝酒呢?”
“不对,不对。李兄,这酒若是仰口而喝,一喝而尽。那是匹夫所为。我等读书人,应该用品,才能尝出这酒之真味。”
“徐兄,此话差矣……”
两人文采甚好,又心有智慧,一谈酒论,直说的周边喝酒之人大是砸舌。他们从来也没想到,小小的一壳酒还有如此多的学问。只是两人一翻论战,直到下午也没结束,更是谁也没有说服对方。眼看着天夜不早,二人两目相对,接着又大笑起来。
“哈哈哈,痛快,真是痛快。今日与李兄一谈,大是舒畅。”
徐慕白大是高兴,生出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感。
“我看天色不早,不知李兄住往何处,我这幅字却还是要赠给李兄的。”
“我托朋友介绍,入得白鹿洞书院,今日刚到长安,还没去书院。日后徐兄可到白鹿洞书院找我,也就是了。”
“巧了,我与李兄还真是有缘,我也正是在白鹿洞书院,也才刚来不久。”
“哈哈,这倒真巧。”
“既然如此,长安城我还是熟悉的,那我就尽地方之谊,带李兄前往书院。”
“甚好,甚好。”
两人再喝了一会,李长安付了酒钱,随徐慕白前往白鹿洞书院。好在白鹿洞书院与宝安街不远,两人行了大概半个时辰,就发现一处书院。
在李长安拿出赵天寒的推荐信后,那白鹿洞书院之管事,用复杂的眼光看了李长安一眼。然后问道,“公子是要入文科还是武科?”
“文科,武科?”
虽然李长安听闻,这大楚国,也有武举一途,但没想到,书院之中也会有武举一科。
至大楚国开辟武举以来,四大书院,都设立了武科。也有诸多习武弟子,被推荐至这四大书院。书院之中,可谓龙蛇混杂,不下于一个江湖。
李慕白见李长安不明白,稍稍跟李长安解释了一下。
“不知能否文武同习。”
这书院之中的武科,应该教习的是一些练武之术,虽说高深之理不会有之,但既然他们开得出武科,应该也有一些过人之处。李长安现在修炼的正是世俗中的命功。若能从书院中获得一些学问,倒也欢喜。只是来这长安城,李长安也想感受一些大楚国之圣人教诲。所以,就问得了一问,这文武两途,能不能共同习之。
“这又有何不可?”
徐慕白说道,白鹿洞书院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中午习文,下午习武。若要双修,只是学业烦重了些,只要个人愿意,并没什么问题。
于是,李长安就将文,武两科都通通选上。自然,所收之费用,倒增加了一倍。李长安并不再意,跟着这位管事之人,来到了一处住房。
白鹿洞的环境甚好,只要学子教得起钱,那么,就会有单独一间卧室。对于李长安这种修真之人来说,黄白之物并不看重。通通交了一笔钱财,选了一个安静些的住处。
“李兄,这就是白鹿洞书院了,怎么样?”
白鹿洞书院很大,不知占用了多少良田。李长安一路走来,皆是房屋楼舍,有学子住之卧室,也有大一些的讲学之地。书院内小桥流水,还种了一些不知名的花儿,清香被风清清一吹,倍感舒心。虽然比不得神宵道派,但在世俗之中,能有一个如此闲雅的地方,很是难得。李长安只是观了一观,觉得甚是不错。
“正合我心意。”
“对了,李兄,我就住于前面湖对面,隔的并不甚远。平时有空,还望李兄常来。”
徐慕白指了指,就在前面有一个小湖,湖对面就是徐慕白所住之处。
“一定,一定。”
之后,李慕白就没有打扰李长安,自个一人回到住处去了。
李长安整了整刚才买之行李,稍后盘坐起来,感受着中午突破气,力,二魄时的变化。
气魄,管人之呼吸,力魄管人之力量。
一但冲破喉轮,心轮,那么,用喉所吸之天地元气,也就大大增加。
难怪“周身大用里”说到,三要喉头永不抛。其中之喉头,不单单指的是将天地元气吸至喉口。其中真意,恐怕是开发“喉口”吸收天地元气之速度。
其后是心轮,心轮连接手与脚,又与海底轮相通。
本来打通,精魄,英魄,肉身就增加到了一个难于想象的地步。现在气,力二魄接着开发出来。在肉身无比强大的基础上,再增加力量的供给。若不是怕在凡世间会惹出麻烦来,李长安真的想试一试自己的力量到底增加到了何种地步。
“这也急不来。”
肉身的修炼固然重要,但“中枢魄”一日没有修复,自己的丹田就一日存不到灵力。下得俗世最要紧的不是命功修练到如何,而是打通中枢魄,以修复丹田。只是中枢魄是为人之命魄,最为关键。这在还真诀中的炼肺一境,是为最后打通之关口。
若要打通中枢魄,则需将天冲,灵慧二魄打通之后,方得触碰到“中枢魄”。
想罢,李长安暂且放下了肉身的段炼,拿起了刚才所发之书籍看了起来,毕竟明日还得上课。
李长安久居山中,世俗的科举制度并不是很了解。现在入得世俗,只好将一些规则看得清楚。到时夫子讲习起来,李长安也能听得明白。
第三十七章:天意道意
次日,李长安早早出了房门。这时,白鹿洞书院已经有三三两两学子。有的坐于石旁,背读经义,有之对着湖水,纵歌呤诗。也有的学子,寻得偏些的地方,正在练武强身。
“这比神宵道派可热闹多了。”
神宵道派顾然是人间仙境,只是道派如此之大,但弟子却没有多少。大都弟子,都是一人独处一座山头。看起来气派,但多少有些冷清。现在李长安来到世俗,观这俗世之风情,人意喜然,好不热闹。
李长安手付于背中,走了过去。在湖边一石桌上,停了下来。感受着白鹿洞书院的学子之气,李长安跟着朗读起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这是诗经,卫风,里的一首诗歌。
做为君子,要有青铜器般的精坚,玉礼器般的庄严。
而命功修炼,同样要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
只一瞬间,伴随着朗读之声,李长安就已入定。随后,李长安进入了内视境界。
所谓内视,也称为内观,是从外观内的一种修炼法门。
如果按照基础的步骤来做的话,先要抛开杂念,双目聚于身躯的某个部位。比如肺部,双目聚于肺处。练至深处,那么在修炼者脑海之中,就可以看到自己身躯之内的肺之形状。
当然,区区凡人是不可能进入内视境界的。人之内脏反映最是缓慢,往往内脏受到损伤也不能当天就可以看得出来。有的可能停留在一个月后发病,有的是一年。更长者,直到几十年后。随着身体的瘦弱,这时,内脏之病就表现的越厉害。
对于修真之人来说,达到了内视境界,那就可以更好的检查自己的肉身是否有所损坏。只要进入内视,探查着各个器官的运行情况。若发现哪里出了问题,则依法修补。
李长安伴随着古诗经义,进入到了内视之中。不过,李长安的内视境界却比其他修真之人要高的多。大都修炼者,只能一个部位一个部位观看体内器官。但李长安只是一眼,体内所有器官全都立立在目。
左下角之心脏,在李长安打通心轮之后,心脏的跳动明显慢了许多,但现在每一次的跳动都更为有力。李长安甚至感觉到,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能暴发出无与伦力的杀伤力。这些力气惯输在手,脚之中。只要李长安心意一动,心脏就能从不断跳动当中,传递于力量。
其次是喉,气魄所在的位置。
李长安现在的喉之呼吸,比之前大了无数倍。表面中,李长安并不能感觉到喉口的变化。但他却隐隐有些觉得,喉口之内,似乎自成了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似乎就像一个“引气池”,只要李长安轻轻呼吸吐呐,“引气池”就可以无穷尽的吸收天地元气。然后,通过喉口传递至李长安身躯各处。
除了喉轮与心轮之外,最先打通的是为“生殖轮”与“海底轮”。这两大脉轮主管着肉身的坚固程度,如果李长安探察,只要观察身躯之血肉是否结实坚固,就可以明白。
吾日三省吾身,除了身心上的自省,还得细细的查看肉体的精细。
这样才能做到表里如一,无不坚韧。
慢慢的查看,突然,李长安发现自己的肉身出了一丝丝变化。
“血肉合一。”
一块块肌肉与体内之鲜血慢慢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此时李长安的血就是肉,肉就是血。血肉再也不能分开,达到了“血肉合一”地境界。
这种现象初时还并不明显,在神宵道派之时,李长安也没注意到。但是,直到昨天李长安突破气轮与心轮时,血肉就开始合二为一。
如果李长安继续练就下去,血肉合一之后,那就是灵肉合一,意思是自己的魂魄与肉体合二为一。对于修炼命功来说,灵肉合一,是一个非常高深的境界。但是,对于修真来说,灵肉合一,就是修真尽头。
“我早做好了准备。”
待李长安看到自身“血肉合一”之时,心中并没有惊慌。退出内视境界,李长安睁开了双眼,吐出了一口浊气。
这一次的内视,李长安发现自身的肉体成长的非常好。不仅是“肾”与“肺”得到了加强,其他一些内脏,虽然并没有开始修炼。但在肾与肺的带动下,慢慢的跟上了脚步。
为了表现的与常人一样,李长安在退出“内视”之后。离开了湖边,在白鹿洞书院外面,买了一点早餐,草草吃掉。然后,收拾好书籍,笔墨,来到了昨日那位管事的老者处。老者摸了摸胡须,写了一个条子,带着他,来到了一处学堂。
“今后的文科,你就在这间学堂学习。嗯,你到这个位置座下。至于下午的武科,你拿着这张条子走到那处“习武场”,然后教给那里的教头。到时,他自会安排你学习相应的武艺。”
老者说完之后,就已离开。李长安将笔墨书本之类放于桌上,然后,开始打量起学堂起来。
学堂大概有二十几人,皆和李长安差不多年岁。个个正禁危坐,只偶尔描了李长安一眼,随后就做起自己的事来。想来,对于这种新进的学子,他们已然习惯。谁叫白鹿洞书院乃大楚国四大书院之一,普天之下,个个都都想进入这个书院。所以,不时就有新入的学子。
不过,一般中途插进来的学子,大都是官宦子弟,胸无点墨,但家里却有些势力。白鹿洞书院不好得罪,只好给他们随便安排一个位置。只要这些人不打扰各位同窗,主管书院之人,就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众人猜测,这位刚进来的俊俏学子,指不定又是出至宦官之家。
暂且不管这些学子的猜测,没过多久,讲习夫子就已进入学堂。
李长安抬头看了看这位夫子,夫子长的甚是年轻,大概三十岁的样子。为了给自己增加些成熟气质。于是,这位夫子留了点八字胡。
年轻夫子手拿戒尺,轻轻敲了下课台,然后缓缓开口念道。
“读书讲究的是为悟性,然悟性最为重要的就是入静。我辈读书人,若能在闹市中听而不闻,在街区中视而不见。入得静来,则万千之书,皆可通之。今日我之所述,只是一个静字。”
然后,夫子吩咐各位学子,拿出笔墨,各写几个字出来。
“修真,炼武,读书……最先开始的,都是入静法门,原来天下间的法门,都是殊途同归。”
李长安所学宽广,将修真,炼武与读书相联系,也就明白。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
想后,李长安执起笔。在未写出字时,进入到了意静之中。此之意静,虽然明为“不知有我”,但并不是真正的不知有我。而是身心没有任何的杂念,将自己放于一片虚无之中。
但如果,练到这个层次,什么也做不了,那意静又有何用?
其实,将自己放于虚无之中,仍可以超脱出来。就是说,自身是在虚无之中,但心中的本能反映可以命令自己完成某件事情。
就如天道一样,天将自己融入进了道的怀抱之中。于是,上天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暗合道之意思。天道的本能反应到了此时,就谓之道也。
天意,在有的时候,就是道意。
为何将“天道”视为“道”的代表,正是因为“天道”已经融入到了虚无之中。
于是,一切有违天道之意的存在,就是违反了道之本意。违反了道,自然会受到“天道”的惩罚。
顺者凡,逆者仙。
如果顺着天意来走,那就是凡人。如果逆着天意求“道”,就会受到天道的惩罚,因为天意就是道意,天道并不容许超越他的存在。
正如李和安现在进入“意静”之中,在他的心里,已经产生了要写出“不知我有,谓之意静”这八个字的本能反应。
于是,李长安在意静之中,写下了这八个大字。
这八个字的写出,就是“道”让他这样做的。
只是李长安现在远远没有明白这一点,一切的一切,还要他自己去领悟。
“好一个不知有我,谓之意静。”
夫子走到李长安身前,只见桌上已然写出了八个大字。
八字飘逸出尘,灵动不凡。夫子只是看了一眼,就感觉能明心去念,退魔止乱。一瞬间,夫了竟然斩断了自己的念头,进入了心静之中。
没想到,就这八个大字,就让自己进入了心境之中。
稍后,夫子从“心静”中跳了出去,不由惊叹起这幅字来。
“学生胡乱之作,还请夫子多多指点。”
“这位同学是今日才来书院的么?”
“学生今日才刚刚入学,姓李,名长安,见过夫子。”
“李长安,倒也好记,不知这八个字能否赠于夫子。”
夫子是越看这字越是喜爱,若论笔法,可能算不得大家。但是这字中静意,却扑面而来。
如果将这幅字画放在一个练武世家,简直比什么灵丹妙药还来得真贵。一但有走火入魔者,让其观这八字,大都能将心魔暂时压住。
“能赠于夫子,是学生之荣事。”
李长安说罢,将桌上的八字,递给了夫子。
第三十八章:命功境界
袁府。
一位身穿八卦道衣的老者,手持一把法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