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花聚顶-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十八章:命功境界
    袁府。
    一位身穿八卦道衣的老者,手持一把法剑,登于天坛之上,仰看九天。
    只是现在这天,却是白昼,除了能看到太阳以外,别的星辰皆被太阳的光芒所掩盖,大都凡人在白天是看不到其他星辰的。
    但这位八卦老者却是例外,只见他双眉一紧,眉心处裂出了一道细缝。接着,线缝一张,或然冒出一只眼睛来。只见老者用这只眼睛一扫九天,周天之上,日夜星辰,全部闪现。纵是太阳光芒再强烈些,也阻档不了老者的慧眼视观。
    “北斗之位,似有偏移,怪了,怪了。”
    老者喃喃自语,不知说些什么。待收功之后,才发现,天坛之下,有人来访。
    “淳风,怎么,今天你急急前来,所谓何事?”
    老者从天坛之中走了下来,向着在一旁等候的来客说道。
    “师父,你且看这一幅字。”
    这位叫为“淳风”的男子拿出了一幅字,放于桌上,随后展开。
    “不知有我,谓之意静。”
    老者念了念,将手中桃木剑放于一边。然后,就要再问时。却一瞬间,进入了“心静”之中,刚才所想之念头,却被这八个大字,活生生给斩断了。
    “这是何人所写?”
    过了一会儿,这位老者醒悟过来,然后盯着他的徒弟问道。
    “此人姓李,名长安,乃今日刚入书院之学生。”
    原来这位叫做淳风的,却是白鹿洞书院中方才教李长安第一课的夫子。
    夫子姓李,名淳风。而他的师父,则是大名鼎鼎的袁天罡。
    名间有一个故事比较有趣,说是袁天罡早年以算命为生,每天有一个叫做张稍的渔翁就请袁天罡算上一卦。所算之卦,无非就是今日何时下网,哪里有鱼之类。至此,张稍在袁天罡的帮助下,日日满载而归。泾河龙王听到后,大怒。化为一读书人,来到袁天罡的算卦之处。问起明日何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袁天罡曰,“明日辰时布云,已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泾河龙王大笑,于是回去。次日布雨之时,天帝召见,所述明日布雨一事。上述所言,皆和袁天罡之一模一样。于是,泾河龙王一气之下,改了雨水尺寸。没想到,却犯了天条,被当朝宰相魏征入梦一刀斩去。
    这只是一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
    大楚国皇帝,正是听闻袁天罡有大能,已是请袁天罡入朝为火山令一职,总管天文历法,占卜一事。而李淳风久慕其名,不远千里,带着重礼拜入袁天罡之门下。
    而李淳风虽然身为袁天罡之徒,但一身学问渊博,时常到白鹿洞书院讲课。今日一早见李长安这八个大字,心下震惊,下得课后。乃用古钱占了一卦,方才清楚。于是,急急拿着这八个大字,来到了袁天罡处。于是,也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李长安?”
    袁天罡看了看北斗七星之位,手指一掐,心中大喜。
    “想不到,我们寻找许久之人,他却自己跑了过来。”
    “师父果然厉害,徒儿只是看到李长安人之后,回得房间再占了一卦,才算得他是我们要寻之人。而师父只从李长安之姓名,就已经算出他是何人。”
    “少拍马屁,你都将此人之名与此人之字都送至为师处。若是为师还算不到,那我这个“火山令”就不要当了。”
    李淳风听后尴尬一笑,并没有接话。
    “淳风,李长安现在已至白鹿洞书院,你当如何?”
    “师父,我今天来,正是为此。我观李长安只修得世俗“命功”之道,对道术似乎只是稍稍涉及,并没有练至大成。徒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也就前来转告师父。”
    “这个好办,既然李长安已然入得书院,日后,你们大可以时常走动些。时间一久,将之收入门下。如此之般,也就是了。”
    “弟子遵命。”
    二位师徒再说了一些,没多久,李淳风匆匆离去。
    “若是此子只修得命功,他却是如何修得“意静”之术?
    袁天罡看着宣纸中的几个大字,久久不能明白。
    “儒家之道虽然少了种种神通,但是心性练至大成,亦可进入这“意静”之中。”
    袁天罡拍了拍脑门,自叹自己老糊涂了。
    ……
    白鹿洞书院
    上午所述之课皆是四书五经,这些字言,李长安虽然也读过,但听白鹿洞的一些夫子讲解,倒也清新。转眼,下午即已到来。
    下午之课,是为武科。李长安来到对面的“习武场”,将纸条给了武场上的总教头。总教头看了看,对着他一指,先到那里集合。
    李长安看了看,对面五十多位学子,站于对面一动不动,似乎在等着总教头的命令。李长安不想耽误。待总教头说完,即跑了过去。
    “我大楚国开设武举,实乃万民之福。今日所教习的内容,是为骑术……”
    大楚国马上打江山,所以武举之内容,大都是关于骑术。如,骑射,骑枪之类。
    这白鹿洞书院所设的武举科,一下午尽是些骑术。
    李长安有些失望,但一想,却是自己太过高估这个所谓的武举。如果在书院之中都能学得无上神通,那大楚国一大堆世家,岂不完蛋?
    很无聊的渡过了一下午时间,李长安决定,从明天开始,只上那文科。对于武科,李长安再也不会过问。
    待李长安回至住处之时,在路上却碰到了徐慕白。
    “李兄,昨日这首侠客行,今日已然完成,本想送至你府上,不想在这里碰到你了。”
    徐慕白将字画递了过去,李长安正感烦闷无聊,拿着字画,与徐慕白找了处清幽之地。然后,李长安才缓缓将这幅字画打开。
    “好字,好字……咦……”
    诗还是这诗,字仍是这字,意中之杀气,仍如昨日“杀尽天下可杀之人”之意。李长安再一次见到这字,仍感觉这首侠客行,并不只是诗,而是一部杀人之术。
    只是最后一句,却有些可惜了。虽然填上,但比起昨日之字来,不免少了那份意境。
    “李兄是否感觉最后一句,似乎杀气已尽,再没有昨日之意?”
    李长安点点头,“正想请教徐兄。”
    “唉,昨日时分,恐怕是我杀意最浓之时,只是回到书院,满腔热血皆被儒雅之气感染,今日勉强填上了最后一句,待到现在想来,却是不填,反而好些。”
    “我当是为何,原来却是这样。”
    李长安笑了笑,徐慕白字中杀意,李长安已经入得胸中,并没有太过于介怀。
    “我观李兄刚才从习武堂而回,满脸落幕之色,不知为何?”
    “徐兄,你有所不知。我本以为,书院所设之武举可能有助于我。却没想到,尽是些骑射之术,对我大无一用呀。”
    “哈哈哈,我就知道李兄不是凡人。恐怕我这首侠客行,对李兄的帮助,就比书院所谓的武科,大的多吧……”
    “你……你说什么?”
    李长安心中变色,他这句话是何意?一种被别人看穿的感觉由然而生。
    “李兄不必惊慌,我并无恶意。若是我想害你,也不可能赠于你这首侠客行。”
    也是,从他这句话中可以得出,若徐慕白是位高手。就算李长安心有防备,都不是他之敌手。是了,我早该想到的。一位书生,哪有如此之大的杀气。就算有,也不可能将满腹杀气写入字中。李长安猛的惊醒过来,以后行走俗世,得越发小心。
    “那你又是谁,来白鹿洞书院,似乎并不是为了读书吧。”
    “我是何人,昨日见面之时,我已告之。至于我来白鹿洞书院,只是为了找一个暂住之处,别无其他。而为何与李兄结识,可能就是缘分。我也没有想到,昨日在宝安街上,还能碰到一个如此让我一见如故的朋友。”
    徐慕白虽然深藏不露,但看他所述,并无谎言。
    李长安看着徐慕白,发现他眉角一丝傲骨及现在流露出来的心意,并未有作假的感觉,不免信了几分。
    “若李兄还是如此待我,那我只好就此离去。”
    李长安一脸戒备,徐慕白很是失望,就要告辞。
    “哎,徐兄,是我之过,是我之过。虽然昨日与徐兄初次见面,但我亦生出相见恨晚之意。还望徐兄莫要怪罪,不然小弟可真是慌恐不安了。”
    每个人难免有些秘密不对人言,李长安想得清楚,也就放下心来。
    “昨日见李兄文武两科兼修,以为李兄要到武科还有别的目的。今日看李兄落幕而回,想来那武科所设之骑马射箭一术,并不是李兄所要的,不知李兄修炼到了哪个地步。徐某不才,练武已有些年岁,或许可以帮助李兄。”
    “哦,原来徐兄也是练武之人,那再好不过,我来长安城中,正是为了在修炼之上有所突破。敢问徐兄,我等练武之人,有哪些境界。”
    徐慕白之境界,恐怕不是我现在能看得透的。若能得到他的指点,对我日后的修行,大有好处。李长安放下戒备之色,暂时将徐慕白当成是一位朋友。
    “难怪,难怪。想必李兄是一人独自摸索修习,这练武境界却是不大清楚。不过,这也简单,李兄听我慢慢道来。”
    我观此人,心性坚定,又有大智慧,说不得,我现在帮助于他,哪日或许就能回报于我。
    徐慕白本来就对李长安有些好感,又善于识人。现在先授李长安好处,并不打算对李长安有什么隐藏。
    “炼武之境,若按大楚国现有的军级来划分,有武士,武者,武师,大师,北斗,武圣,人仙。”
    “那敢问这些军级,又是如何评定的?”
    世俗界与修真界并没有太多差别,就比如修真一界,炼精化气一境的修士,称为道士。炼气化神一境的修士,称为真人。而达到炼神还虚的有道真君,则称为天师。至于后面炼虚合道,太过于飘渺,并没有进行划分。
    “修得腹内之气者,是为武士。”
    “将丹田之气,暴发于外,是为武者。”
    徐慕白说完,伸出右手,朝着边上的石块拍去,石块应声而裂。
    李长安点点头,自己已然过了武者一境。
    “将丹田之气凝结成团,打出体外,如烈火中烧,是为武师。”
    徐慕白一边说,一边演练,右手往石桌一拍,砰的一声,石桌没有任何损伤,而石桌之下的泥土之中,赫然却出现五个手印。而且泥土之中,散发着微微烧焦的味道。
    能将丹田之力,打出隔山打牛的效果,就是武师的标准。
    ===
    PS:感谢各位读者对小鱼的支持,若有好的建议,可到评论区留言。同时不要忘记,票票。   
第三十九章:金光护体
    “再下一个境界,就是比较高深的境界了。许多人终其一生,都不得达到。我观李兄,似乎也就是在这个境界。”
    徐慕白看了看李长安,缓缓说道。
    “下一境界,不知是否是……”
    徐慕白的命功修炼不知修到何种地步,我李长安这点破水平,恐怕早被他看透,也就没什么隐瞒。学着徐慕白的样子,轻轻一掌往边上的石块拍去。
    “拍啦……”
    石块在李长安轻轻一掌之下,变得四分五裂。
    李长安正是用“烈火中烧”的境界,打出了“随念即发”的效果。
    “不错,练到此境界,足可称为一代大师。”
    能够将不同的气劲,随意打出,要刚就刚,要柔就柔,这就到了“化劲不朽”的层次。到了这时,可称为一代大师。
    徐慕白欣赏的点了点头,他却知道,别看一掌拍去,只是石块破碎。若李长安用尽全力,恐怕一座城墙都会被其击碎。
    “那北斗之境又是如何?”
    “化劲不朽”可称为一代大师,足可以开坛布派。“大师”之上的“北斗”境界,李长安很是期待。
    “所谓北斗,泰山北斗也。大楚国有人练到此境界后,恐怕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徐慕白站了起来,看着北边的皇城。
    “就是不知,北斗之境,又是何境界?”
    想必徐慕白,怕是已然练到此境界。若不然,怎么可能随意就能看出我的修为。现在李长安最为需要的,则是命功修炼的一个方向。还真诀中有“炼精”,炼肺,炼脾,之术,但一直都是李长安自己摸索。练得多年,并不知道是何境界。
    “到了北斗之境,已不是世俗中的练武了,不知李兄对修真中的内丹术有未了解?”
    “内丹之术,我倒未有听过。但外丹之术,我却略有而闻。昔日大秦国君,寻访天下方士,为的就是炼就一颗长生不老丹药,如果按照道士的那种说法,则是外丹。只是到他死后,仍是没有练成。更有诸多帝王,服食丹药暴毙而亡者。就是不知道这内丹之术,又是何意?”
    李长安现在凡田之中,可是没有任何灵力,徐慕白虽然不知到了何境界,却也看不出李长安是否炼过道术。
    “历代帝王所请之方士,只不过是鱼目混珠之人。而真正的有识之士,哪会为帝王卖命。”
    “原来如此。”
    “到了北斗境的炼武之人,就可在体内修得一颗内丹。这颗内丹,是为炼武之人所有的精气凝结而成的一颗圆珠。与修真之士的“金丹”差不多。一旦修炼之人,将内丹之力爆发出来,威力惊人,有万夫没开之力。”
    “金丹?”
    李长安默不作声,自己在神宵巨涯之上,一呆就是两年。借着天地元气之力,一举跃过了金丹境,修得元婴大成。现在徐慕白所说之内丹,就是修真之人的金丹。只是李长安跃过金丹一境,对于内丹的理解,反而模糊了些。
    “不错,正是内丹。一但炼武之人,修得了内丹,就有可能通往无上大道。到了此时,周身纯阳之力,就不在存于丹田。而是存于这颗内丹之中,于人对敌。只要将内丹之力,稍稍释放,就如九天响雷爆炸一般,谁人敢敌?”
    “徐兄这一境界如此有研究,想必是……”
    “李兄慧眼,能与李兄相识,也是有缘,我不满你。北斗之境,我已练成。”
    随后,徐慕白缓缓闭上了眼睛,一道金光从他体内而出。
    这道金光如一道金钟一样,护住徐慕白全身。随着这道金光的靠前,李长安竟然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砰,砰,砰,的几声,李长安被这道金光逼的连连后退。
    “若修得金光护体,就是真正的踏入了北斗之境。”
    慢慢的,这道金光在李慕白的意念之中,逐渐的收于腹内。
    “内丹之术,果然神奇。”
    命功炼到了这里,竟然和“性功”差不多了。
    “就是不知,这金光护体之术,与佛教之中的金光有何区别?”
    李长安接着又问道。
    “西域外佛,非我之道。大都佛佗,周身所散之佛光,皆是迷人心智之用。不过,西域外佛传我东土多年,其中也有大智之人,融我华夏术法,修得北斗境。”
    “徐兄一言,胜我十年埋头苦炼。”
    李长安连忙称谢,看来世俗之地,果然藏龙卧虎。纵是他们不修“性功”,以“命功”之术,同样可修至大成,有移出填海之威。
    “哪里哪里,我已说过,我只是比李兄多习得几年。哪比得像李兄这种有大智慧之人,就只是观区区几字,就能领悟我多年修成的杀意。”
    “哈哈,徐兄提及这话,羞煞我也。”
    “不敢,不敢。炼武之人,如果只是一味蛮练,终练不出什么名堂。只有入得世井一地,在红尘中多加打磨,才能激发人之潜能。”
    “徐兄所言,正合我之心意。那接下来之两重境界,又当何解?”
    北斗境就已是仙家术法了,那武圣之境,世界之大,不知能否找得一人?
    “武圣一境,我观便大楚国,只识得一二。到了这个境界,已没有多少文字性记载,全靠个人悟性。千年流传下来,就只有四个字——全身纯阳。”
    “全身纯阳。”
    全身纯阳这四字,李长安似乎在哪里听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也就随他。
    “至于武圣之后的人仙境,那就是真正的传说了。此中的人仙境,虽然其中有个“人”字,但说的已不是人,而是仙也。”
    “原来如此。”
    武士,武者,武师,大师,北斗,武圣,人仙。
    这就是命功修炼的级别,徐慕白的一翻解释,终于让李长安明白过来。掂量一下自己,李长安也只是在俗世中的“大师”一境。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就算李长安是为“大师”境,但李长安之肉体的强横度,世间少有。纵然是一个“北斗”境的强者,李长安也有得一拼。如果李长安“炼肺”完毕,丹田修复,可一举冲破大师境,达到北斗境。
    “多谢徐兄。”
    “炼武境界,纵不是我,他人也能轻易解你心中所惑,李兄不必客气。”
    见李长安似乎正在回味刚才所述之话,徐慕白并不打扰,将字画放于石桌,也就告辞,然后离开了书院。
    “天色已晚,徐慕白不知去哪?”
    李长安看着徐慕白之身影,随后不再去想。人家去作甚,与自己何干?想罢,李长离开石桌,回到了自己住处。
    “世俗命功之法,我看并不是全如师父所言。”
    李长安闭着眼睛,回味着世俗界将命功修炼划分的几大境界。
    就拿“北斗”境来说,这个境界就与修真之“金丹”极其相似。至于后面的的全身纯阳,恐怕就是“炼神还虚”的境界了。而最后一境,人仙境,想必是与渡过“三花大劫”成就地仙之境界一般。
    张道陵临死之即,曾言之,未修得“命功”大成者,万万不可提“大罗”二字。李长安虽然到现在仍然不知“大罗”是为何意,但张道陵已然成就地仙,恐怕这“大罗”之境是比“地仙”更高一级的境界。
    张道陵在几百年前就已修得顶上三花,但迟迟不成地仙。直到入得世俗,习得命功之法,才敢渡“三花大劫”,此后成就“地仙”。
    “想必未修得命功之术,则修想渡得三花大劫。”
    我算是明白过来,为何萧师伯百年前就修得顶上三花,但却迟迟未修得地仙之实,想必是未修命功之术。综合张道陵的遗言及李长安的推测,李长安得出了世俗“命功”之术,恰恰是成就地仙的必修之路。
    想通了这点,李长安心中明朗了起来。原本只认为修这命功之术,只是破釜沉舟之举。但现在来看,这命功之术,迟早也是要习的。现在性命双修,岂不正合修真道义?
    就是那个“灵肉合一”有些烦闷,李长安此时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现在考虑似乎为时尚早。后面的一切,待丹田修复再说。
    还是继续打通顶轮与眉心轮吧,李长安集中精神,感受着眉心之处的“灵慧魄”及头顶正中的“天冲魄”。打通了此二轮,就可以修复“中枢魄”,还我丹田。
    眉心轮所在的位置,是为两目之眉心,就是修真之人天眼所在的位置。若是打通眉心轮,还真诀中有述,千光之眼千眼明。
    此中的“千光之眼”,与修真之中的“天眼”差不多。就是说,除了双眼之外,仍可以使用自身的第三只眼,探索幽明大千世界。
    而顶轮的位置是在头顶正中,与眉心轮皆藏于大脑之内,修炼之时,不得全靠肉身之力打通。所以,这两道位于大脑之内的二大脉轮,比其他轮脉,更是难于打通。
    李长安调用着体内纯阳之气,一遍一遍冲击,皆不得其法。
    不过,每一次的冲击,两大轮脉皆有松动的迹像。这让李长安放下心来,虽然这二大脉轮难于打通,但是,日久天长,水滴都能石穿。
    我李长安每日每夜的冲击,就不信还打不通此二大脉轮!
    =====
    PS:命功与性功境界已渐渐露出,而三花大劫,地仙境后,人仙境后,又是何种境界呢?一一切,尽在“三花聚顶”此书。嗯,对了,票票。   
第四十章:天龙宝寺
    转眼,李长安在白鹿洞书院,已有半个多月。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上午之课外,其他的时间,李长安皆在为打通眉心轮与顶轮而努力。
    “长安。”
    上午之课已然上完,李长安收拾物件正要离去。这时,身后夫子叫了他一声。
    “夫子?”
    这位夫子,正是李淳风。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李淳风有意接近李长安的心思下,倒和李长安混得熟套起来。所以夫子喊住于他,李长安并未感觉有什么奇怪。心中想着,可能夫子又想和他讨论一些圣人之言吧。
    “不知今日“长安”有无时间,与夫子一同前往天龙寺?”
    “天龙寺。”
    天龙寺的名号,李长安来得半月,已然从无数的香众之中得知。
    传闻大楚国皇帝昔日被异军所围时,天龙寺十三棍僧受方丈之令,连突重围,将皇帝救了出来。大楚皇帝为了感谢十三人的救驾之功,特封他们做为军中大将军。但十三人中,却只有一人留下,其他十二人皆回到天龙寺,继续修行参佛。大楚国见此,不好强留,于是亲笔玉赐,写下了天龙宝寺之名。至此,天龙宝寺名传天下,声名直逼净土寺。
    “夫子姓佛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