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家庶女-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另外预备,反而多事。”
  明玉失望地垂下头,五奶奶道:“横竖已进门,怎么样也跑不掉的,迟一会子见也没什么的。”
  正说着,观礼的队伍已回来,外头席面皆已上了冷碟,等众人入席就开席。
  为着今日大喜的日子,四太太费了不少心,席面虽摆在外头,顶上搭了棚子遮阳,又在四周摆了不少冰块,时有凉风送爽,人多又热闹,却不觉得炎热。
  明玉和五奶奶坐在靠边的一桌,已有几位同辈的姑娘或奶奶过来,小黄氏、宇文氏也坐在这一桌,见明玉来,小黄氏忙招手叫她。
  “我们来迟了,差点儿就错过了观礼,幸而赶上了。”小黄氏说着福了福,明玉忙还了一礼,四处瞧了瞧,问道,“大伯母他们也来了么?”
  小黄氏摇头笑道:“咱们直估临海,夏天虽热,到底有风,大伯母抵不住京都的热气,这两日身上不大好,她没来,大伯父来了。”
  楚大夫人根本就不想来吧。想想自从楚云飞走了后,楚大夫人、楚大老爷就再没找过他们,楚二夫人倒是时常打发人来问问。
  同桌的,也有以前就认得的,也有今儿才认得的,彼此介绍一番,小黄氏就拉着明玉挨着她坐下,同明玉说起话来:“四叔也去了这些日子,可有什么消息送回来?”
  楚云飞在路上就行了半个月之久,虽然过了三个月,毕竟是军中,没有什么大事,哪里会有消息传回来?明玉摇了摇头,眼下的形势,真有消息传来才叫人惴惴不安。
  坐在明玉另一边的宇文氏抓着机会也与明玉说起话来:“真是谢谢四嫂了,相公的身子骨越来越好,婆婆说过几天就回去呢!”
  “真要回去么?”楚二老爷如今在京都做官。
  宇文氏高兴地道:“相公初初来京都有些水土不服,虽现在好起来,毕竟还弱了些,李太医也说,回去静养更好呢!”
  明玉也被宇文氏的笑容感染,不由得笑起来。小黄氏却叹了一声,问:“你和婶婶真不打算回直估了么?”
  这个话题也说了许多次了,明玉笑道:“说好了在京都等相公回来。”
  小黄氏叹了一声,正要说话,又被一阵喜庆的爆竹声打断了。
  等喜宴结束,楚二夫人就与四太太告辞,四太太挽留,她非要回去,又有宪哥、楚大夫人两个病人在家里。明玉跟着四太太将她们送到垂花门前,别的客人有些在花厅说话,有些去新房那头瞧新人。
  明玉到了花厅,忙了大半天的明菲找来,约了明慧、五奶奶一起去新房。错开了之前一波人,她们抵达时,布置的格外喜气的新房,倒十分安静。四合院式的院子,正屋坐北朝南,门窗上皆贴了大红的喜字。两边厢房开着,可见屋里摆放的,用大红色绸布点缀的嫁妆成一片火红。
  明玉、五奶奶之前皆不曾出来,明菲笑着道:“一百六十四抬嫁妆,也难怪要把这些屋子都堆满了。”
  正说着,守在门口的两位大丫头上前见礼,明玉望去,只觉眼前一亮。两个大丫头年纪在十五六岁左右,皆身材窈窕,身穿桃红配松花色色裙子的丫头,生的一张鹅蛋脸,白净光洁的肌肤,一双丹凤眼格外漂亮。另一个穿着妖红陪深棕色裙子,虽脸型偏圆,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不尽透着灵气,笑起来就叫人忍不住跟着想笑。
  而叫明玉惊讶的是,这两位丫头一一见礼,礼数周全又大方。不但称呼没有错,更准确地认出她们。
  等到了屋里,迎接她们的另外两个大丫头模样更胜一筹,其中一位大约十七八岁的丫头,一张瓜子脸,圆眼睛,黛眉如飞,不仅长得漂亮,眉宇又平添几分英气。这会子四个丫头站在一块,还真如落英说的,活脱脱一幅四美图!
  满屋子扫了一圈,大伙的目光最后停留在端坐在床上,穿着吉服,头顶红盖头的新娘子。明玉不由想起自己成亲那天,也是这么坐着,隔着红盖子看来观赏自己的人。这会子,红盖头底下的新娘子,也定然在打量她们吧?
  可是,好半晌也没听见红盖头底下的人说话。慢慢的,她们不禁疑惑起来,韩家的女儿应该不会害羞到不好意思说话吧?
  四位大丫头许是也察觉到不对劲,相视一眼,忙请她们几个坐下,又端椅子又倒茶,且频频朝那始终端坐着不动的新娘子望去,眼神怪异又复杂。特别是名叫夏雨的年纪最大的那位大丫头,似有似无叹了一声,很无奈的样子。
  明玉与明菲相视一眼,心里同时响起一样的心声:新娘子莫不是坐着睡着了吧?

☆、138:韩氏

  到底,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明玉也没见着六嫂芳容。她们在新房吃了一盏茶,就鱼贯着出来,不仅明玉失望,明慧也失望,不禁笑道:“我当初嫁人那会子,也坐着不敢说话呢,后来想起,总觉得自个儿胆子比别人小,原来也不单单我一人这样。”
  她没说一句话,也没动半分,自可理解为紧张害羞所致。但听见过她的五奶奶、明菲说起……不管怎么样,这会子没见着,等闹新房的时候总能见着。
  明玉这样想,又期待起来。可惜,她太乐观了,等到晚间,那新房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太多看热闹的人了,周嬷嬷又可这劲儿地拽着她,她根本没法子挤进去,时辰也不早了,没有午睡,这会子眼皮直打架。
  且,围着的人太多,即便大伙说话声不大,也把新房里的声音掩盖了过去。明玉不能闻其声,更不能见其人。连翘首观望的落英也十分失望:“只能等明儿上午了。”
  周嬷嬷连连点头,生怕明玉去挤,道:“时辰不早了,先去夫人身边,等太太这头事儿完了,咱们就先回去。早些歇了,明儿早些起来,说不得等不到认亲的时候,就能见着六奶奶了。”
  作为新妇,头天一早要敬公婆茶,服侍婆婆吃了早饭,等家里人聚齐了才认亲。明玉看了一眼被团团围住的新房,明慧在里头,一会子回去了也可问问她。
  留下落英,叫她一会子给明慧说一声,就同周嬷嬷几个一道去寻秦氏。一般亲友有些用了午宴就走了,有些吃了晚宴,也相继告辞,留着瞧着热闹的几本都是亲戚。明玉之所以没办法挤进去,实在是瞧热闹的丫头婆子太多了。她们忙了好几天,就为着陈明贤大婚的事,没有理由不让她们欢喜一会子。
  秦氏、姨太太在四太太正院侧间说话,丫头婆子都去新房瞧热闹,只有莲蓉、和姨太太身边一位嬷嬷在屋檐下答应。
  明玉进了屋,又等了差不多一盏茶的功夫,外头才传来一阵喧哗。不多时,四太太满脸含笑进来,秦氏、姨太太齐齐起身道贺,完成了最后的礼,才算是把儿媳妇娶进门了。
  看得出四太太很高兴,一瞬间仿佛肩上的责任卸下了许多。说了一会儿话,等大奶奶、明慧过来,秦氏、姨太太两行人告辞。
  直出了角门,周围才安静下来,明玉安奈不住,抓着大奶奶、明慧问。这两人异口同声:“横竖明儿就能见着,我们这会子给你说了也没意义。”
  隔天一早,天还没亮,明玉就已梳洗妥当。昨儿四太太就嘱托了,今儿一早去那边吃饭。等天际吐白,大家伙已上了马车。
  结果到得时候,敬茶的礼已过了,四老爷、陈明贤去外院陪两位堂叔老爷及张老爷吃饭,明玉见过礼,目光在屋里扫一圈,就瞧见在西边大圆桌帮着碗筷预备早饭的六嫂韩氏。上面穿着石榴红镂金丝钮牡丹花纹蜀衣,下罩玫红刻丝如意云纹百褶裙,金丝挑线软烟罗束腰,鬓发低垂斜插碧玉瓒凤钗,体态窈窕而修长。
  四太太面带微笑,挥手叫她过来,明玉也终于瞧着了正面。一时呆住,肤如凝脂,白里透红,一双明眸,灿若繁星,鼻如白玉,唇若三月春花。步履轻如鸿毛,行动间不见裙摆摇晃,只见露出的小半截如白玉的手腕,带着金钏儿,端庄典雅。
  韩氏先朝四太太见礼,再经介绍见了两位堂叔夫人,接着朝秦氏见了礼,应风俗叫了伯母。秦氏拿出预备的见面礼,给了一套赤金头面。韩氏福福身道了谢,将见面礼递给身边的丫头。四太太又介绍大奶奶,依着顺序,最后才介绍了明玉。
  “十三妹妹好。”
  明玉忙回过神来,福福身:“请六嫂安!”
  韩氏笑不漏齿,早有丫头呈了个荷包来,韩氏递给明玉,“十三妹妹可别嫌弃。”
  明玉接了荷包,又道了谢,拿着沉甸甸的胀鼓鼓的荷包,不禁笑道:“做小妹就好,往后收礼的机会又多了,六哥、六嫂可要分开给啊,我可是盼了很久了!”
  她一副捡到宝的模样,惹得大伙都笑起来,大奶奶嗔怪道:“莫非我们这些做嫂子的都没给你什么东西么?”
  “大嫂这话可说错了,谁会嫌弃东西多呢?”
  韩氏温婉一笑,又给了个荷包,样式不同,绣着一丛葱翠的竹子,同样十分精致,也沉甸甸胀鼓鼓的,明玉愈发笑得得意。在娘家这头,她是年纪小的,上面哥哥姐姐都多,忍不住掰着指头算以后逢年过节、生辰,能收到多少份礼,越算越高兴。
  韩氏又见了明芳,同样给了两个荷包。
  见过屋里的人,早饭已摆上。
  四太太先请秦氏坐下,韩氏已自发帮着将饭菜摆上桌,大奶奶、明慧是客,明玉虽已嫁人,回来也是客,都安排了坐处。等饭菜都摆上,大伙坐下来就开动,韩氏仍旧站着布菜。四太太也没说别的,让明玉想起自个儿新婚头一天,可是坐下来吃的。想着就将目光落到六嫂韩氏身上,她拿着公筷,将桌上的水晶虾饺,一一夹了送到大伙跟前的小碟子里。脸上带着娴静的笑,动作惯熟。
  吃到一半,四太太才让顾妈妈搬了椅子来,让韩氏坐下。韩氏略迟疑,坐了下来。顾妈妈拿了碗筷来,就替代了她布菜的差事。
  直到吃完,丫头婆子收了桌上的东西,另上了茶水,四太太吃了几口才朝韩氏道:“咱们老家在淮安,你们成亲,除了堂叔两位老爷家来的这些本族亲戚,老家还有祖母,大伯母及两个侄儿、大伯、四叔。在山东任上的是大伯父和二伯、二嫂一位侄儿、一位侄女……”
  不晓得韩氏能记下多少,明玉、明慧、大奶奶这些在陈家生活的,这会子听四太太说起陈家的人,也觉得多。所谓大家族,大概就是这样。
  最后说到京都:“十三嫁了人,如今在京都暂住,小十夫家是平阳侯赵家,你已见过,还有姨老爷潘家,过会子他们要来,也要见见。你十三妹丈去安大将军军营了,这事你也晓得,等回来后再见。”
  韩氏微微垂着眉眼认真听着,大抵也在暗暗将四太太刚才的话理顺。不过,就昨儿见识过她身边丫头识人的能力,只怕她理起来也快。从议亲到成婚,虽时间是短了些,想必韩夫人也打听过陈家的人,与她说过。
  不管怎么说,这位六嫂不仅漂亮,举止又十分端庄秀丽,见人礼数周全又大方,说话声婉转清丽。虽脸上也带着新婚的娇羞,却一点儿也不做作。总而言之,昨天在新房她一直没说话是因为紧张的话,明玉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可若是说她睡着了,那更让明玉觉得匪夷所思。
  怀着同样疑惑的还有明慧,但也不好去问她当时是不是神游去了。
  新婚头一天上午,新妇是不得闲休息的。说了一会儿话,就有管事婆子带着韩家的喜饼等物回来。而端庄的韩氏,也不好意去看满脸喜气的婆子。作为过来人的明玉等,自是明白这个程序的意义。
  待管事婆子退下,姨太太一家先到了,紧接着就是明菲夫妇。陈明贤也从外院进来,一对新人并肩站在一块儿,自成一副养眼的画卷。四太太吩咐陈明贤带着韩氏去见外头的亲戚家人,两人一走,明菲就低声与明玉咬耳朵:“是不是把你也比下去了?”
  明玉不由点头,明菲笑道:“据说咱们六嫂长得像父亲多些,我是没见过韩大人,不过听说韩大人年轻时,京都多少夫人想要他做女婿,结果……”
  明玉却想着刚才陈明贤进来,故作肃然的样子,分明不自在,被众人的目光弄得微微红了脸,却一本正经的样子。而韩氏,站在他跟前,眉眼垂得更低,分明也很不好意思的样子。不晓得单独相处是个什么样子,明玉想着就忍不住笑起来。
  明菲不免好奇问了一句,明玉就一五一十把自个儿的臆测说出来,明菲也忍不住笑起来,道:“我听说有些地方有个听墙角的习俗,昨儿就该躲在外头听一听。”
  说着两人又捂嘴笑起来,虽没新人在,屋里也喜气洋洋。两位堂叔夫人,更是对韩氏赞不绝口,只是,说得未免有些太过,大有奉承的意思。姨太太听着不觉蹙眉,问四太太什么时候回老家,四太太晓得姨太太的意思,虽韩家的女儿口碑很好,过了出阁的年纪,也丝毫不损她的声誉,一致认定是韩大人太顽固执着。可到底好不好,也不能凭短时间所见所闻下定论,总要观察些日子。
  两位堂夫人听姨太太这样问,也望过来,四太太笑道:“十五还没出阁,我现在不急着回去。”
  果真能独当一面,她才能真正放心。倒是四老爷,四太太想着就头疼,结交的那些酒友,没有益处,说不得还要惹事。也不晓得受了那个人的怂恿,昨儿夜里,竟又说起谋缺的话,四太太说家里没有多余的银钱,他竟盯上了儿媳妇的嫁妆。
  韩大人夫妇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按照规制预备了一百六十四抬嫁妆,还不算陪嫁的庄子、铺子,现银就有八千两,四季衣裳,金银首饰,古董玩物,一应家什皆不是平常东西。虽包括了当初陈家下聘的聘礼,但韩家预备的也超出了聘礼的两倍有余。
  当初议亲,韩大人见过陈明贤就点头答应,聘礼、嫁妆皆没商议。用韩大人的话说,他嫁女儿只看女婿本人如何,其他都不要紧。
  这些都不论,即便儿媳妇不是才过门的,也没有动用儿媳妇嫁妆的理儿!四太太如此反驳,四老爷却说,“还有一个法子,说来不过亲家老爷一句话罢了!也无需什么银钱……”
  气得四太太差点儿摔了茶碗,四老爷竟又说,这点儿能耐也无,娶个高门媳妇做什么?还不如娶个门楣低的,没得以后公婆反要看儿媳妇的脸色过日子。
  气得四太太一时无言以对,半晌才冷笑道:“老爷若有能耐,做了一品大员,谁还敢给你脸子瞧?”
  少不得又吵了嘴,闹了半个时辰,四老爷怒气冲天去了后花园。今儿一早,四太太打发人去请了两次才起来。
  姨太太见她脸色不好,低声问了一句。
  四太太轻轻摇头,强作笑颜,姨太太心中一涩,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笑道:“我倒想着你一直住在京都,咱们姊妹也近些,只是老太太身边也离不得人。”
  大堂夫人笑道:“这倒没什么,老太太身边还有她大嫂呢,这么些年,一直是老四两口子在跟前尽孝。也莫怪老太太最喜欢你们两口子,眼下你大嫂在身边,贤哥仕途才起步,就是不回去,老太太也能谅解,不会怪你们。只是,到底也该在跟前尽孝。”
  陈明贤夫妇拜见了四老爷、两位堂叔老爷、姨老爷以及赵承熙等,从外院大书房出来,陈明贤脸色就变了,眼底更多了几分无奈,韩氏秀眉微蹙,抬头恰好迎上陈明贤歉然的目光,脸上一热,忙垂下头,低声道:“妾身没事。”
  陈明贤松了口气,却不晓得该说什么,遇上这么一位想什么就是什么的父亲,他即无奈又无力。可身为儿子,哪里有斥责长辈的理儿?
  耳边传来韩氏轻浅婉转的声音:“父亲大人肯管教妾身,也是为妾身好,夫……夫君不必放在心上。”
  一声“夫君”让陈明贤颇不自在地红了脸,又恐被发觉,咳嗽一声道:“我送去你去太太哪里,你若觉得闷,就和十妹、十三妹妹、十五妹妹说会子话,我这三位妹妹性子都好。”
  韩氏轻轻点了点头,从大书房到后宅,本来距离不算远,却好像一时半刻都到不了。一时之间,陈明贤又找不到话说,沉默的气氛,让这一段路显得更漫长似的。韩氏主动说起话来:“十妹妹稳重,十三妹妹性子活跃,十五妹妹性子温柔,这三位小姑的性格还真是差别极大呢!”
  陈明贤微笑起来,脸上不由得扬起骄傲,嘴里却道:“你才认得她们,到也说得八九不离十。说起稳重,十妹妹倒是从小就懂事,比起她来,十三妹妹更懂事些,从前她可不是现在这样,从前在娘家,行事说话皆谨慎小心,不免死板了些。这两个妹子平常瞧着倒好,真正横起来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倒是十五妹妹,你说准了,她从小就沉静温柔。”
  又说起明慧和另外的姊妹,就连很小就跟着大老爷去任上的十一娘明秋也提到了,却没说起陈家三房。刚才在外院见了陈家在京都的本族长辈和亲戚,却没见着陈家三老爷。
  韩氏笑问:“妾身见过王家大奶奶一回,她也是夫君的妹妹吧?”
  陈明贤笑容淡了两分,顿了顿才道:“三伯母、七妹妹、十四妹妹都回淮安老家去了,三伯父这两日不在京都城内,五嫂大抵这会子也来了。”
  陈家三房、四房果然不合,韩氏笑道:“三伯母、五嫂之前就见过。”
  到了四太太正屋,五奶奶已来了,众人见他们两口子进来,纷纷停下说话不约而同将目光移过去。四太太问了陈明贤几句,就让陈明贤出去,五奶奶起身走过去携了韩氏的手,歉然笑道:“我来迟了。”
  陈明贤不在,韩氏仿佛也能自在些,大方得体地见了礼,五奶奶送了见面礼,韩氏迟疑着留意了一下四太太的神情,不见异色方道了谢收下。
  乍然到了夫家,放眼全是不熟悉的人,而这些人往后就是家人亲戚,一时半刻就能融入进去也不大可能。明菲、明玉、明慧等都是过来人,等韩氏见过长辈,就拉着她去西窗下说话。
  韩氏谦虚地问起淮安的风土人情,明菲、明玉便一五一十慢慢道来,有了话题彼此间就少了拘束,不过一脸盏茶的功夫,就亲近多了。埋在心里的疑惑,也就顺理成章地问出来:“昨儿我们去新房那会子,六嫂可还记的?”
  韩氏不自在地垂了眉眼,讪笑道:“……记得。”
  回答的这么迟疑?该不会真的睡着了吧?明玉出嫁可谓长途跋涉,等到了楚家,拜堂之后整个人都累得慌,可也不至于有心思睡觉。这位六嫂,也太……太……
  明玉咽了咽了口水,韩氏朝她和明菲俏皮地眨了下眼睛,一转眼又体态端庄,笑容标准。明菲、明玉立即对这位六嫂大感兴趣,可刚才那眨眼的动作却又立即叫人觉得不真实,不免疑惑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见着了本人,却还蒙着一层纱,看不清楚。
  午饭时,韩氏仍旧不入席,在主桌捧杯布菜。直至午饭毕,又伺候了茶水方下去用饭,这原是儿媳妇该立的规矩,与之相比,明玉委实汗颜。她嫁给楚云飞后,在秦氏跟前立规矩的时候也只有楚家有客的时候,而楚家有客、或者说他们这头有客,少之又少。
  这里才坐着吃了一盏茶,说了会儿闲话,已用过午饭的韩氏又进来,替代了顾妈妈、大丫头的活计——端茶送水。明慧、大奶奶、五奶奶瞧着颇为感同身受,姨太太率先起身告辞:“过两日家里请客……”
  四太太挽留不住,送姨太太出门,两人走在前头,边走边说话。姨太太眉尖微蹙,给四太太出主意:“不如找两位堂叔老爷,听顾妈妈说,妹丈倒忌惮他们。让妹丈与他们一道回老家去吧,老家毕竟还有老太太能管着几分,你们这样闹,叫小辈的瞧着也不成体统。”
  四太太哪里没有这样的心思:“十五成亲,总要老爷在才好,不然柳家还觉得我们有别的心思。若是因此生了嫌忌,十五往后在夫家也难立足。”
  虽是庶女,到底也是陈家的小姐,婚姻大事,总要父辈出面。再说,四房不单明芳一个是庶出,明玉成亲双亲都出面了。十五虽沉默寡言,也并不是没有心思的,果真如此,她心里会如何想呢?很多嫌忌的起因,不过因一些不曾留意的细节引起的罢了。
  姨太太点了点头,叹道:“横竖也算熬出头了,如今家里小的还小,有了儿媳妇帮衬,以后就省心了。等有了孙子,也就含饴弄孙是个大事。”
  四太太笑里含着几分苦涩,算是熬出头了吧,这漫长的二十年,回想似是弹指间。
  送走姨太太,明菲两口子也先回去了。三老爷不在京都,五爷不在家,五奶奶不放心家里,也先走一步。倘或客人在,韩氏也不得休息,秦氏、明玉也告辞回去,大奶奶、明慧这两日不不急着走,住在明玉处,便跟着一道上了马车。
  送走大伙,两位堂夫人回房午睡,四太太亦叫韩氏回去歇歇。
  一时到了屋里,无旁人在,四个大丫头忍不住同时感叹:“果然百年世家就是不一样,那么大一家子,只是同辈分的,就派到了十五,还不包括夫人们、少奶奶们的娘家。”
  相对而言,韩家人口就简单多了。
  “这话可说错了,咱们姑奶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