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主三国-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命令,然后群再向二位将军分说详情。如何?”
太史慈、于禁本来只是希望陈群能够说出一个进兵的借口,那知道陈群还这么急,二人略微愣了一下,又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于禁对亲兵道:“去,立即把丙队千夫长叫来。”
太史慈没说话。但却等于是说了。太史慈的亲兵也迅速叫来了甲队千夫长。两名千夫长到了。陈群道:“现在时间紧迫,我不能过多地解释。我代兰帅发令,你二人,各率本部,急速南下。甲队的目的地是嘉兴与余杭之间的桐乡,丙队的目的地是乌程与余杭之间的菱湖。今日日落之前,必须到达。务必切断三地的联络。若见孙策军队,杀无赦。明白了吗?”甲丙两队队长齐答:“明白!”陈群道:“带一日口粮,去吧。”甲丙两队队长齐道:“是!”然后执行命令去了。
……
太史慈和于禁二人在旁边目瞪口呆。如果戴了眼镜,那肯定是会被跌破的。瞧瞧,陈群把甲丙两队派去了什么地方。不是枫桥。不是吴郡,而是更南面的桐乡和菱湖。而且,瞧陈群的脸色,事情还非常紧急。陈群给甲丙两队的任务,也仅仅是切断三地联络。那是不是说,大军随后就会开到嘉兴、乌程和余杭?
“二位将军,请喝酒,让我帮帮分说,”派走了甲丙两队,陈群不急了,坐地端起酒壶,喝了几口。见太史慈、于禁也都坐了过来,陈群道:“适才,我军杀了六千人。事实证明,枫桥县的孙策,已经跟吴郡的严伯虎干起来了。这一点,相信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于禁应道:“那是。他俩肯定干起来了。”
陈群接着说道:“不错。干起来了。但是,他俩是怎么干起来的呢?前些时候,我们抓了个周瑜。事后,我们知道,就在我们抓住周瑜的那天,孙策把严舆给杀了。孙策杀严舆,挑起了这场战事。而周瑜,正是对这场战事不满,所以才离开了孙策。
“孙策久驻枫桥县。对于吴郡,久有吞并之心。枫桥孙策与吴郡严伯虎相比,兵力相差悬殊。孙兵三千,吴兵一万余。三千人要去攻打拥兵一万余的吴郡,是绝对没有胜算的。孙策要侵占吴郡,就只能是激怒严伯虎,让吴郡出兵攻打枫桥,然后孙策再从中取事。
“因此,孙策就日思夜想。终于,孙策想到了一条毒计。孙策谁也没告诉。恰好,严舆来了。孙策就假装一时愤怒,杀了严舆。孙策杀了严舆,不仅给了吴兵借口。更是激怒了吴郡太守严伯虎。其实吴兵一直都想打孙策,苦无良机,苦无借口。这下好了,吴郡终于可以出兵了。事实上,就在今天,吴郡也确实出兵了。其中的五千士兵,追击一千孙策士兵,追到了我军的附近。然后,被我军杀了。
“北边,也就是我军这边的情况,我们已经看见了。而枫桥、吴郡的情况,则可以通过我们这边的情况推导而出。吴郡有兵一万余,不可能全出。我估计严伯虎会出兵八千。这八千人,其中的五千,和另外的三千有个断层。也就是说,他们从属于不同的将领,执行的是不同的任务。因而才会有五千人跑到这边来,而另外三千人并没有出现这回事情。
“另外三千人在后面做什么?或者说,孙策把另外三千吴郡士兵留在后面做什么?留下三千吴郡士兵,对孙策有利么?孙策有把握打得过三千吴郡士兵吗?须知孙策只有三千人,就算是打得过三千吴郡士兵,也一定不可以打。如果打了,杀敌三千,自己这边呢,还剩八百人,那孙策不是就没有攻城掠地的希望了么?
“故此,另外三千人,也一定不是一个整体。八千之兵,最常见的是三二二一。前面的三二,也就是前面的五千人我们已经看见了。后面的二一,那三千人我们没有看见。虽然我们没有看见,但我们却可以确定,那二千,与那一千,一定是分开的。
“孙策想出了毒计,全军败退了。吴郡士兵全体向北追出。说全部,在三二二一的情况下,后军的一千士兵依然是不动的。那一千士兵,一般来说是负责押送粮草辎重的士兵。由于吴郡很近,因此,就应该是此役吴郡方面的主将所带的士兵。七千人追了过来,然后里面的两千人不知道为了什么又掉过头去。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后面那一千士兵受到了孙军的攻击。
“这里有个问题,孙策的军队究竟在哪里?我军刚刚杀掉的六千人里面,有一千人,是以孙策的身份,被我军给杀了的。他们真的是孙军士兵吗?呆会我军就会南下。沿途,我们将会看到很多尸体。可以证据,跑到我军阵前的身穿孙军士兵衣服的人,有一千;而半路上,就被吴郡士兵杀掉的,绝对在一千以上。他们的总数应该接近三千,因而吴郡士兵才会这么紧追不放。吴郡士兵们以为他们就是孙军。而实际上,他们绝对不是。他们只是孙策抓来的老百姓。”
“啊,这么说,我军杀了百姓?”于禁惊道。
陈群道:“不知者,不为过也。二位将军不知道,所以无过。当时,我在后面,我也不知道,所以我也没有过错。
“下面我接着讲。孙策的士兵,应该埋伏起来了。然后他们攻击了吴郡此役最后面的一千士兵。由于孙策这边是伏兵,突然杀出,因此,孙策就能够在几乎没有伤亡的情况下取得战争的胜利。
“杀掉一千吴郡士兵,功劳大不大,当然不大。但此时,孙策一定会故意漏掉一些吴郡士兵。让他们跑回吴郡。实际上孙策这边,就杀了一千人。而严伯虎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了。八千士兵征枫桥,转眼之间,就逃回那么几个人。严伯虎会怎么样?肯定是肝胆欲裂,肯定被吓得屁滚尿流。于是,严伯虎不思抵抗,弃城而走。转眼之间,孙策就进了吴郡。
“孙策敢占据吴郡吗?敢到是敢,但孙策却不愿意。孙策不知道这边的五千吴郡士兵已经被我军杀掉。对他来说,这五千士兵随时都有可能杀回吴郡。而孙策则绝不愿意将他那三千人与这五千吴郡士兵对耗。因而孙策一定会向南追出,追击的方向,就是乌程、嘉兴和余杭。”
第二卷 第235章 阻截无赦
第235章 阻截无赦
“我知道了,”于禁一拍大腿。插言道,“孙策一定会分兵追击。今日日落之后,孙策的人马必定在乌程、嘉兴、余杭三地。长文适才派遣甲丙两队到桐乡和菱湖,就是不让孙策的人马走到一块。”
太史慈却道:“倒是这么个理儿。不过,就算是孙策的人马走到一块,也不就是三千人嘛。甲丙两队只消出一个队,就能收拾得干干净净。又何苦那么大费周张呢?”
陈群道:“这里面当然有特别的原因。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要消灭孙策,很容易。并且,我军曾经就抓过一次孙策。只是后来又放了。为什么释放孙策呢?这个原因我没有想通。你们二位可否知道?”
于禁道:“我不知道。兰帅说放就放呗。”太史慈道:“或许兰帅想要让孙策心服口服?”
陈群道:“是啊。既然我们不能肯定,那么我们就不能随随便便地消灭孙策。我们只能逼他,把他赶入绝路。但最后一击,却需要兰帅亲自下令才行。”
“嗯,长文说得不错,”于禁道,“此等大事,当需如此慎重。”
太史慈道:“那边马上就要清理完战场了。长文你看,我们大军如何调派。”
陈群道:“前面,我们说过,有两千吴郡士兵调过头去,没有跑到北边来。我估计。在那两千吴郡士兵返回吴郡之前,孙策就已经从吴郡追了出去。因此,这两千人就成了一个未定的因素。他们有可能呆在吴郡,有可能往南面追出,也有可能抢劫百姓之后就此散去。
“如果他们散了,也就罢了。如果他们往南面追出,与甲丙两队遭遇,我估计他们也不能够耽误甲丙两队的行程。最麻烦的,就是他们呆在吴郡,据城而守。由于严伯虎不在吴郡,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为防万一,我军还是以其坚守吴郡为出发点进行调兵。
“吴县乃郡城,城池很大。两千士兵,不足以遍布带个城墙。因此,我军宜充分发挥人数上的优势,对吴郡四面围困。但有未闭之城门,但有无兵之城墙,我军便堂皇进之。待到那两千吴郡士兵失去城墙的优势之后,平地交战,定非我军对手。由此,可轻松取得吴郡。
“取吴郡之后,我军需留下两千老兵。这是为了防止有人趁乱劫掠民众。如果那两千吴郡士兵乃是散去了,我两千老兵,亦能保证吴郡不乱。枫桥县,暂时就不用理会了。”
……
计议妥当之后,于禁、太史慈又商量了一下细节。然后拔营南下。自城外绕过枫桥县。到吴郡郡治所在的吴县,见城门并没有关闭。这说明那两千吴郡士兵放弃了据城而守的打算。
于是。吴郡留下两千士兵之后,继续往南。前面的太史慈部队到达思古桥,后面的于禁部队到达平望的时候,夜幕降临,安营扎寨了。
陈群在太史慈这边。安营扎寨的同时,向桐乡和菱湖派出了通信兵。以便了解甲丙两队的情况。
……
当日,韩当率一千人赶赴吴郡西南的乌程,凌操凌统父子率一千士兵奔袭吴郡正南面的嘉兴。乌程、嘉兴,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但却兵丁不旺。余杭县,有兵五百,衙役一百,共六百可战之士。那是因为,余杭县是吴郡的边境。虽然说,这个边境仅仅是郡境,而不是国家的边境,但只要是边境,士兵总是会多于其他地方的。因此,别看那六百战士人少,乌程、嘉兴人更少。
乌程、嘉兴两县到底有多少士兵呢?嘉兴最惨。就是一百衙役,一名士兵也没有。乌程则因为近湖近山,多出一百士兵。听上去乌程的兵力是嘉兴的两倍,但由于基数过低,两倍,无非两百人而已。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住韩当率领的一千孙军呢?
于是,乌程和嘉兴两县都顺理成章地陷落了。只可惜,孙军并不是为了占领两县。而且,孙军还不敢占领两县。对于孙军来说,始终有七千吴郡士兵在后面跟着。他们必须赶在那七千吴郡士兵追上自己之前,诛杀或者擒住严伯虎。孙军士兵总人数过低,因而才只能采用这种擒贼先擒王的打法。
韩当和凌操父子在进入县城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严伯虎有没有在城内。就这么问县衙里的人,是问不出什么实情来的。于是,他们就在街上随便抓了些百姓来审问。很快,就确定了,严伯虎确实不在。严伯虎不是一人独行,他是带有三千兵马的。如果进入县城,百姓肯定是知道的。县衙里面的人有理由为严伯虎隐瞒,而一般百姓是没有隐瞒的必要的。
于是,韩当和凌操父子就又在县城的府库里面拿了点粮食。这种行为,当然叫做抢劫。对于抢劫来说,本来是抢到的东西越多越好,但这时却不是。孙军士兵都是随身携带粮食的。粮食多了就重了,就跑不动路了。而跑不动路,是有可能被长官杀掉的。因而,两军所抢粮食都不是很多。
抢粮之后,两军连夜出城。往余杭县进发,准备与孙策会合。然后他们就遇到了阻截的甲丙两队士兵。
……
甲丙两队士兵的脚程,也就是说行军的速度,无疑是很快的。陈群要求的是日落之前赶到,是因为陈群计算了孙军士兵的行程。韩当和凌操父子这两只孙军进入乌程和嘉兴两县的时候,就差不多是日落的时间。因而,陈群才说了日落。陈群不是很清楚甲丙两队士兵的速度,但是陈群知道他们很强。日落之前赶到,对于一般的士兵来说,苛刻了点。但陈群相信甲丙两队士兵是能够赶到的。而实际上,他们当然赶到了。不仅赶到,而且赶到的时候,离日落还有半个时辰。
两队士兵到达目的地之后,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埋锅造饭。这是因为,从陈群的命令里,他们认为很可能战斗将会在日落的时候打响。既然战斗在即,先吃饭,肯定就错不了。第二件事情,就是派出人手,向百姓问路,并打听周围的地形情况。
饭做好了,问路的人也回来了。军人吃饭,吃的就是行军饭。行军饭。表示在很短时间内吃完的饭。这个时候,大战在即,不快点吃不行。田豫在面临关羽的劫营的时候,为了抢那么一点点时间,不惜让士兵们不穿盔甲。平时,大家聊天的时候,时间也许不那么重要。但是在战场上,时间就宝贵起来了。
跟传统的千夫长有些差异,田兰的千夫长是有一定的权力的。而且在很多时候,田兰就直接把他们当作将领在使用。就像是现在,百里阻击的任务。就纯粹是千夫长领兵。
在这种长期的机制之下,千夫长自身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模式下,将领安排做事,做就是了。千夫长与士兵的差别,就是多了个传声筒的作用。而在田兰这里,就不是了。那件事情做得怎么样,也就是说,做那件事情的责任落在千人长的身上了。既然责任在肩,就不能大意。要想完全任务,要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就必须得思考。而这此千夫长们,在提拔的时候往往又是按照武艺、服从、纪律等与头脑无关的标志提拔上来的。需要思考,但头脑却又不够用,怎么办呢?
有一种说法。说一个笨人身居高位又想把事情办好,要么就请一个聪明人帮忙办事,要么就请若干个比自己略笨一点的人来共同办事。前一种办法因为具有篡位的危险而不能常用,人们常常采用的都是后一种办法。
甲丙两队的千夫长其实都是武人。武人,而且是古代的武人,他们的心里可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不过,他们最后的行为,却正是与手下的士兵商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算是殊途同归了。
……
甲丙两队士兵得到的命令是赶路,其中甲队的目的地是嘉兴与余杭之间的桐乡,丙队的目的地是乌程与余杭之间的菱湖。任务要求是:务必切断三地的联络。额外叮嘱是:若见孙策军队,杀无赦。
赶路的部分,现在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切断联络的要求,在甲丙两队千人长的接受能力里就觉得有些奇怪了。额外的叮嘱,则更是不可理解。
这边是余杭,那边是乌程,而中间的菱湖则有丙队。无论孙军从乌程赶往余杭还是从余杭赶往乌程,都得通过菱湖,都得遭遇丙队。既然如此,还多余地说一句切断联络干什么?
那额外的叮嘱,更是没有道理。若见孙军,杀无赦。若见的不是孙军,而中吴郡士兵或者会稽士兵呢?还不是照样杀无赦嘛。遇见非自己人的其它军队。从来都是可以杀无赦的,尤其是对方还显示出敌意的时候。
事情的本身其实并不复杂。那就仅仅是陈群的说话习惯。按照陈郡的意思,甲丙两队赶到地方了,任务就完结了。只要甲丙两队在桐乡和菱湖呆着,乌程和嘉兴的孙军就到不了余杭。而如果孙军想要强行闯过,当然就杀无赦了。
甲丙两队从来没有接受过陈群的命令,对于陈群的这种十分详细而且还附带解说的方式还没有适应。因此,甲丙两队的千夫长就猜测,陈群的命令里面或许有什么深意。
……
要把不存在的深意想出来,还真不是个轻松活。千夫长想了一会儿就头昏脑胀了。不得不叫过几个亲近的士兵一起来想。众人七嘴八舌,猜来猜去,首先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孙军一定会来。这是因为,如何孙军不来,就不存在截断联络的说法。孙军过来了,想要联络,然后士兵杀出,才能把联络切断。
对于额外的叮嘱,士兵们是这样认为的。孙军一定会来,自己一定会遇见孙军。所以,叮嘱的重点,就在于“杀无赦”三个字上面。杀无赦,就比如上午田兰大军杀的那六千人就是。不接受投降,全部杀死,这就是杀无赦。
杀无赦,在这个时期,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一般说来,活捉敌兵比杀死敌兵的功劳更大,但也要看情况。如果危及自身的安全,那就不能考虑活捉了。因而,杀无赦的命令往往出现在自己这一方拥有较大优势的时候。
甲丙两队前不久才刚刚杀过七千孙军。杀死六千三百人,俘虏七百人。而这个时候孙军的人数总共才三千,这三千士兵还分作了三路,每一路人马也就是一千左右。以甲丙两队的实力,对付一千左右的孙军,当然是占尽了优势。因此,杀无赦命令成立。
商量到此,本来就算是商量完了。但是,正所谓人多嘴杂,一时就止不住话题。士兵们又接着对“杀无赦”提出了质疑。认为,“杀无赦”的命令,完全是因为上次释放俘虏。想想,好不容易打了胜仗,抓住了敌军俘虏,转眼就给放了。而放了的俘虏,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拿起了刀枪,杀向自己。任谁,都会觉得憋屈。因此,为了不至于再次释放俘虏,陈群才下达了杀无赦的命令。
士兵们这样想,其实是因为优势太明显的缘故。优势太明显,士兵们就想要立更大的功,就想要活捉敌兵敌将。但是,商量来商量去,因为身份太低,胆量始终大不了。商量到最后,一致决定,对于孙军士兵,一律杀无赦;对于孙军将领,若是上次释放过的将领就杀无赦,若是新面孔就活捉。
一次释放的孙军将领,就孙策、周瑜、韩当三人。商量的结果,其实就等于是判了韩当的死刑。而凌操、凌统父子,而无意中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这一次,才算是真正的商量完了。甲丙两队士兵趁着能见度还可以,找到合适的地形,埋伏起来了。
第二卷 第236章 垃圾猛将
第236章 垃圾猛将
田兰军队里,来自建业的新兵。杀起吴郡士兵来,就如同神仙与凡人之间的较技。不算孙策掳掠的百姓,纯吴郡士兵就有五千。而这五千人,则是真正的军人,一点都没掺水的军人。只不过,他们是传统的军人。来自建业的士兵,上阵一万人。人数优势当然是有的。拥有人数上的优势,本来就应该取得战斗的胜利,因而,最后来自建业的新兵们胜了,一点都不能说明问题。真正能够说明问题的是伤亡。杀敌五千,这是明确无误的。来自建业的新兵呢?重伤二百二十七人,轻伤一千零五十四人,无一人当场死亡。当然,重伤患者中,事后会出现一些死亡。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胜了,说不清楚;伤亡情况一对比,就十分清楚明了了。杀敌五千,而且还是杀无赦的情况下杀的。因为杀无赦,吴郡士兵没有了生路。因为没有了生路,就迫使吴郡士兵拼命。于是。无形之中,就增强了吴郡士兵的战斗力。于是,来自建业的新兵的伤亡这才稍稍高了一点。
如果不是新兵,而是老兵呢?如果上阵的就是甲丙两队半将士兵呢?其实,没有那个如果。在前面对阵七千孙军的时候,就杀过一次。甲丙两队士兵只有轻伤,连重伤都没有。
这就是实力,绝对的强大的肉搏战的实力。拥有这样的军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观看这样的军队的参战情况,也是非常过瘾的事情。但是,写成就没有意思了。只要敌军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天气地形等环境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胜,而且是完胜。其战争场面可以形容为这样或者那样,但次数一多,就没有新花样了。也就干脆不写了。
……
乌程的韩当先赶到菱湖,凌操、凌统父子后到达桐乡。过程是一样的。原来孙军士兵就远逊于田兰的士兵,而且还中了埋伏。双方人数基本上相等,实际上就相当于田兰士兵的人数多了十倍。很快,这两千孙策士兵就被杀死。
不同的是,这边的韩当被杀死了。那边的凌操、凌统父子却被活捉了。
现代人普遍对于吴系的将领印象不好。论个人武艺最高的是孙策和太史慈,但也只有九十五。离关张那样的猛将还差着一大截。智谋方面,原有一个周瑜,却被演义描写为心胸狭窄的小人。另有一个陆逊,火烧了刘备的连营。人们就说,主要是诸葛亮没去的缘故。诸葛亮,原本就是火攻专家。诸葛亮若去。就没有陆逊什么事儿了。
吕蒙,被说得如何如何,但吕蒙单挑打不过关羽则是事实。说到吕蒙用计,那计谋也不完全是吕蒙想出来的。别人想出来的计谋,仅仅是执行了一下,又算什么本事?那不就跟火烧博望里面的刘封、周仓差不多了吗?
排除了这几个顶尖的吴将高手之后,现代人就感叹,吴系将领怎么都是些垃圾。文也不行,武也不咋的,其中的韩当,就是代表性人物。有个别人,称韩当为垃圾中的垃圾。
就拿三国群英五中的韩当来说,武力七十六,智力六十六。这是个什么货色呢?真的就是个垃圾。这样的垃圾人物,如果充当军队里面的中层将领,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还是可以的。但是,韩当却偏偏就是吴系重要的将领。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