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主三国-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余,而攻伐不足。是故王景兴虽胜,却不击溃孙军。到晚间,孙军兵败后退。王景兴取胜不追。并且。王景兴有意退回会稽。
“今晨,我大军自思古桥平望一带出发,先与精锐先锋会合,再进余杭。他们进余杭的时间,也是午时左右,也是现在这个时候。稍事休整之后,他们再次上路,到达富春。他们到达富春的时候,天色尚早。但是,他们听到严伯虎和孙军的消息之后,知道前方有战事。为了恪守兰帅只逼不打的命令,今晚他们将住在富春。”
……
田兰道:“说得很好。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赶快出发,中途尽量减少耽搁,晚上再多赶一程,争取今晚就到达富春吧。”“得令!”只有郭图一人抱拳应声。郭图的这种应声,有一种戏谑的万分在内。不可以照学的。
说干就干,就走就走。田兰一行人立即就出发了。这一路,风光绮丽,眼波纵横,行来特别舒心。
江南多水。水是江南的灵魂。这里就是江南。眼前的余杭便是后世的杭州。十里秦淮,六朝金粉,造就了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的南京。密集的水网,小桥人家,很自然地带上了苏州的吴侬软语。而这边青山绿水,却谱写了余杭的动心短曲。
随处可见的碧阴阴、绿油油、清光潋滟的水,就仿佛秣陵女子姣好的容颜。明眸秋波顾盼流芳,皓齿微启巧笑嫣然。那亦幻亦真、明明晃晃、影影绰绰的水,正如粉黛佳丽婀娜的舞姿,宛若游龙翩若惊鸿,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那丝丝缕缕、层层叠叠、缀满鳞金碎玉的水,净如银练,薄若蝉翼,飘柔绝逸。似华美的霓裳,穿上它就能羽化登仙。
田兰是北方女方,身材高大,比田润还要高出半个头。北方女子历来都是英姿飒爽、不让须眉的。然而。再怎么厉害,女子始终是女子。见到这碧波万顷的水乡,见到这郁郁葱葱的山峦,田兰的心也自然地软了,眼睛也自然地睁大了。
……
事先说好的,只是过余杭而不停,而不是过余杭而不入。一近余杭,就有本地衙役亲切地服侍招待,让田兰一行人感觉到宾至如归。感情难却,就在余杭这里吃了点东西。
余杭的衙役怎么那么热情呢?这自然是出自余杭县令的授意。余杭水土肥美,风调雨顺,民丰业盛,经济繁荣。府库钱帛十分充盈。因而,对于余杭县令来说,期望的,并不是升官,而是长期驻守本地。因而,余杭县州对谁都客气。前日严伯虎到来,县令着实紧张了一下,结果,严伯虎此来乃因为孙策的追赶。随后严伯虎走了,孙策来了。县令又迎住了孙策,好菜好饭地招待。并主动提供粮食,让孙策士兵携带。当然,孙策的士兵实际上并没有带。那是因为,他们早就在吴郡带足了。
早上,孙策走了。午时,田兰的大军过来了。县令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威武的军容。并且附近地面上,也没听说有哪支军队有这么多人。着实把余杭县令吓了一跳。县令仍然命令衙役和巡城士兵好好招待。只是这次没有敞开仓库提供粮食。县令看得清楚,田兰的大军有几千辆马车。如果敞开仓库供粮,估计损失惨重。
兰军在余杭吃了顿饭就走了。是哪里的军队,到这里来干什么,军队里面的人没说,县令也没问。大家心中有数就行了。打发走了大军之后,县令命令衙役,好好地张望。若有可疑人等,立即报告并迎接。这里说的可疑人等,不是指犯罪分子,而是指像大官的那种人。
田兰一帮人就这样被迎进了余杭。不过,走的时候,田兰问了一句话。就是问自己的大军是不是中午来的。县令回答了。当即判定后面这二十来人跟大军是一伙的,并且为自己的先见之明感到十分满意。
……
大军的行程是没有小部队快的。像富春这样的县城,小部队是完全可以住到城内去的,但大军不能。大军人数太多,硬往城内挤,就只能侵占民房。刚酉时的时候,田兰的大军就到了。先派出小股人马进城打探了一下。正如周瑜所猜想的那样,他们听到严伯虎和孙军的消息之后,知道前方有战事。然后就不准备前进了。
与周瑜的猜想略有偏差的是,陈群、太史慈、于禁等将领对于王朗都不熟悉。他们不知道王朗拒守有余,而攻伐不足。按照一般的估计,他们认为孙军必败,王朗必追。于是,大军就分为了四个部分。两千人进入富春县城,防止城中有人作乱。一万人到城东十里左右的地方,布置了一个埋伏圈。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伏击孙军的败军,而且是准备连同追击的王朗军队一块吃的。另外一万人,城东北和城南各一半,安营扎寨,就地休息。
结果前面孙军没来,王朗军更没有来。天黑了,埋伏的一万人撤回了军营。戌时尽,刚交亥时,田兰一行人到了。
亥时,也就是九点多钟的样子,时间已经很晚了。对于现代人来说,也许不晚。但对于这个时代没有一点夜生活的古人来说,真的是该睡觉的时候了。不过,由于战事的需要,还是得连夜拿个主意才行。
田兰到的是东北方向的军营。士兵们自然都认识田兰。一问,这边是于禁的营地。田兰就叫士兵去叫醒于禁。另外还派出士兵,到南营叫太史慈和陈群过来。然后田兰等人先在营中等了一会儿。不久,于禁就迎出来了。
第二卷 第244章 七嘴八舌
第244章 七嘴八舌
于禁问田兰是否吃点东西。田兰说不用了。在余杭刚吃过。然后田兰让于禁弄了水盆,擦了把脸。又在营中空地另支三座帐篷,让田兰及其亲兵居住。郭图、周瑜及十二个男兵就跟营中的士兵挤挤算了。
这边帐篷还没有搭好,那边太史慈和陈群就快马赶来了。于是,田兰招呼众人,就到于禁的帅帐里面议事。
田兰先道:“陈长文这边,暂无治理之地。留在军中听用。特任为……什么官职?”田兰不是很清楚那些官职的名称。周瑜道:“禀田帅,可委任为参谋正议校尉。”田兰道:“好,就委任陈长文为参谋正议校尉。”陈群起身行礼,道:“谢兰帅。谢公瑾。”田兰道:“哦,对了,周瑜周公瑾,大家都认识。因不满孙策以百姓引敌之恶行,愤而离开,弃暗挑明。我已经委任他为中郎将。近期,公瑾将与子义、文则一块统军。”周瑜起身行礼道:“瑜礼来乍到,不知规矩的地方尚多。今后还望各位多多指教。”
“好了,客气话都说完了。让我们进入正题,”田兰道,“先由长文汇报一下军队目前的情况。”陈群听命,再次站了出来。施了一礼,道:“群认为,目前的情况,不包括前面的情况。想必兰帅对于前面的情况已经知道了。目前我军,除两千人在富春城内,其余人等均在城外扎营。这边一万五,城南一万。这是我军的现状。
军情方面,据富春探得的消息,今早辰时左右,孙策军到。逃窜至此的严伯虎离城往东,孙军随后追击而去。当时,群跟子义、文则商量了一下,据说严伯虎是昨日半夜到此的。富春一定给会稽送了信。而会稽的王朗定会派兵接应。据此,三支军队应当在钱清附近撞上。孙军原本三千余人,已被我军歼灭两千余人。其将韩当阵亡,凌操凌统被俘。而后孙军兵不过一千,将只孙策一人。又是百里奔袭。定然打不过会稽王朗的援军。孙策必败,王朗必追。据此,我军于富春城东十里,设下埋伏。准备连逃兵带追兵一网打尽。哪知,竟然落空了。最后的情况,就是这样。”
田兰道:“没事,我不怪你们。原本我就没有让你们进攻。这事儿……这事儿……公瑾,你中午是怎么说来着?”周瑜道:“王朗防守有余,攻伐不足。虽取胜,然其必不相逼过甚。故此孙策未退,埋伏落空。”
“对对对。就是这个理儿,”田兰道,“长文、文则、子义不认识王朗,所以才判断有误。不过,尽管如此,我军亦没有损失。无非就相当于多了一番训练罢了。”陈群行礼道:“多谢兰帅不怪。”太史慈和于禁则没有表示。这二人跟随田兰的时间很长,不需要这样战战兢兢的了。
……
“好了。下面我们合计一下,明天怎么打吧。”田兰道。郭图则道:“兰帅,你得先说出一个结果出来,然后我们就去实现那个结果。”田兰问:“打都没打,我怎么知道结果呢?”郭图道:“那你就说你想怎么打吧。”田兰道:“我正因为不知道怎么打,才让大家商量的呢。”
于禁这时说话了。于禁说:“公则的意思是,让兰帅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孙军。我军是歼灭还是击溃,又或者是俘获,然后再放掉。二是会稽。我是是否需要占领。对会稽王朗的军队,我军是歼灭、击败,还是其它的什么;对王朗,及其会稽的官员,我军是什么态度。”
“你说完了没有?”田兰问。于禁答道:“说完了。”田兰道:“好。你说完了。但是你说得太多了,我没有记住。还需要你重说一次。一次说一样吧。”于禁苦笑了一下,道:“请问兰帅。这次我军对孙军是什么态度,歼灭、击溃、或者俘虏?对孙策本人又是什么态度,是杀死、活捉还是劝降?”田兰答道:“活捉孙策,歼灭孙军。”
郭图插言道:“难道兰帅还想招降孙策?”田兰回答:“不想。抓住他之后,把他押到枫桥县。先把他打得没有力气,然后交给那里的百姓就可以了。”陈群亦插言道:“兰帅知道孙策对枫桥百姓做下的恶事了?”田兰点了点头。
于禁接着又问:“孙军这边,兰帅已经有了明确的态度了。这就好办了。会稽呢?会稽可不比吴郡。我军占据建业、曲阿。两郡才二十几县。吴郡一郡就有二十几县。但是,看看会稽,会稽这边可有七十一县啊,是个特别大的大郡。兰帅有否有意占领呢?”
于禁这么说,当然是倾向于占领。其实于禁所知道的七十一县,远不如田兰所知。田兰最初的打算,便是要通过会稽,最后到广西一带躲起来。这边,由于武夷山、武陵山的阻隔,使得沿海地区变成了一条走廊。要到广西,不经过会稽是不可能的。因此,田兰道:“会稽啊,占吧。”
于禁道:“既然兰帅要占会稽,就不能让王朗走掉。我军是俘虏王朗还是杀死王郎,对会稽的军队是击败就算,还是严重杀伤呢?”田兰道:“王朗,如果能够归顺是再好不过的了。那就俘虏吧。会稽的士兵,说实话,我希望尽量少杀一点。”
“行。我的话问完了,兰帅也作了具体的说明,”于禁道,“剩下的事情,就看三位聪明人的啦。”
……
“群有话说。”陈群道。田兰道:“有话快说。有……”止住了。陈群不以为意,道:“群本擅治理,不擅军事。既然公则和公瑾已到,行军布阵,二位自有方略。群所说的是,群想请命治理会稽这七十县。”田兰道:“可以。不过,你与二张,不可各施其政。相互之间,要多沟通才是。”陈群道:“谢兰帅。”
郭图咳了一声,道:“公瑾虽才能十倍于图,然初来乍到,尚不能全面主持军事。那还是图来说吧。然后再由公瑾补充。据图所想,明日,我军将开辟两个战场。一处是钱清附近。一处是会稽郡治所在地山阴县。由于我军人数够多,只要开到钱清附近,遇见孙策及王朗的军队,我军就能立即包围对方,并予以歼灭。但是。刚才兰帅说了,只歼灭孙军。因此,我军将留出缺口,让会稽王郎军队往山阴方向撤退。这时,我军将完成歼灭孙军的任务。
“对于会稽王朗的军队,要尽可能的较少杀伤。我们就不能手软。刚开始的时候,我军表面上针对孙策而去。遇会稽王朗军队,则坚决战斗。彼军退开,我军不赶。这样,会稽王朗军队对于我军的战力,就会有了清晰的了解。待我军歼灭孙军之后,我军再三面逼向会稽王朗军队。彼军必退。愈退,其士气就愈低。当其退到会稽城下之时,猛然发现,会稽城已经被我军占领。东面是城墙,城墙上面是我军。而这时。我军又人南西北三面逼上。此时,喊一通话,当可招降王朗。好,我的打算就是这些。”
田兰道:“不对吧?那王朗退到会稽,怎么会稽已经被我军占领了呢?”郭图道:“哦,那我军就派一支军队占领会稽就行了。”田兰道:“会稽城是那么好打的吗?”郭图道:“这一部分,兰帅正好让公瑾去办。”
……
田兰道:“公瑾,你认为如何?”周瑜站了出来,行了一礼,道:“其实公则已经有了全盘计划。公则这么说,无非是想让瑜有个表现的机会。瑜在此谢过公则。
“会稽城实际上是比较好打的。好打,是因为会稽所在的山阴县城还没有受到外敌的威胁。这一带的郡城,因为没有黄巾作乱的关系,跟北方郡城不同,普遍驻兵不多。兵不多,而又长期太平无事,士兵疏于训练,没有警惕,所以,是比较好攻的。
“就在昨日,会稽太守王朗得到报告,说是吴郡太守严伯虎被匪兵追赶,已经逃到富春。王朗嫉恶如仇,当即发兵过来求援。此举,足以说明王朗对于会稽领地之内的局事非常自信。王朗认为,孙军就是鲜疥之患。因为重地散地的关系,也因为同仇敌忾的原因,王朗带着士兵过来了。
“会稽郡城的兵力,估计也在一万左右。像王朗这样的出兵,应该带出七成以上的士兵。在王朗所接到的报告中,一定说了,严伯虎有兵三千。三千士兵是败兵。而孙策的匪兵人数,富春却不知道。于是,王朗一定以为孙策的士兵人数远远多于三千。
“因此,王朗带出来的士兵人数应该就是一万左右。留在山阴的士兵,也就是一两千人。这一两千人,对于太平无事的山阴县城来说。维持治安,是足够的了。但如果要守城,连城墙都站不过来。
“因此,我军进攻会稽的军队将分作两起。先以一部分士兵出现在城西方向,让山阴的守军发现。这部分士兵负责佯攻。他们的责任是吸引守军的注意力。因此,他们将携带盾牌和弓箭。云梯自然也要带,只不过,是做做样子。他们并不攻城。在他们与守军开战之后,我军另外派人,沿着山阴城墙,全面登城。由于守军太少,必然存在无人防守的地方。我军最后,就从无人防守的地方登城。接着再顺着城墙掩杀守军。如此,会稽郡治所在的山阴县城唾手可破矣。
“我估计,引敌的佯攻士兵需要五千,登城的部队也需要五千。那边,一共用兵一万。在成功占领会稽之后,这一万士兵当中的八千人将埋伏在西门外的南北两方,配合钱清战场的主力部队,迫降王朗。好了,我就说这些。”
……
“真的说完了?”田兰问。周瑜道:“真的说完了。”田兰又问郭图:“公则呢?”郭图道:“我没有补充。”“哈哈哈哈,”田兰突然就笑了起来,好不容易才忍住了,道:“你们是故意的,还是逗我玩呢?为何严伯虎的这支军队没有说呢?”
于禁道:“哎呀,我忘了问了。”郭图亦道:“哎呀,我也忘了。”周瑜道:“瑜惭愧,根本就没想起来。”陈群和太史慈没有说话。
田兰见这些人一个都不辩解,不由得兴味索然。道:“不好玩,那就算了吧。就按照现在的宿营地划分吧。富春城内的两千兵就算了。于禁这边,打钱清。我、长文和公则随军。子义那边打会稽。子义把士兵分派一下,由公瑾负责佯攻;你负责登城。成功占领会稽之后,由公瑾据城,子义出来埋伏。众位还有没有补充?”
陈群道:“既然群跟在这边,是否就不回城南了?让文则给我安排个地方住吧。”田兰说行。
……
回过头来,又从午后的钱清说起。也就是严伯虎遇见王朗的救兵之后的事情。
王朗行军本来是急速行军的。忽然见到前方远处严伯虎的溃军。于是下令,部队列阵。会稽士兵即往两边展开。等到有两三千人列阵完毕的时候,严伯虎的士兵就到了。
严伯虎的溃军,与一般的溃军不同。一般的溃军是打了败仗的败军。而严伯虎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跟孙策打。这是一支主动退败的军队。对于严伯虎来说,个人武艺不行,是治理方面的文官。而且严伯虎始终认为孙策的三千人已经歼灭了自己的八千人,因而魂飞魄散,杯弓蛇影。但严伯虎的士兵却不是这样认为的。
严伯虎的士兵,由于身份比较低,根本就不知道战争全局方面的事情。他们就知道孙策有三千士兵。而他们这一支人马的人数就有三千。因此,尽管他们遵照严伯虎的命令,一路南逃,但是他们的士气并不低落。整个南逃的过程,也就是个变相的行军过程。士兵看上去有些狼狈,那是因为走路太多,累的。
第二卷 第245章 胜者不追
第245章 胜者不追
王朗列阵,这是必须的。王朗早就知道严伯虎被孙策追赶。看见远处来了溃军,溃军的后面,就有可能是追兵。如果不列阵,自己的士兵被溃军冲散冲乱之后,对方追兵一到,很可能就抵挡不住。前面的抵挡不住,往后面逃跑,就影响了后面士兵的士气。到时候,明明士兵人多,就反而会打败仗了。
严伯虎的士兵是疲惫的、劳累的,队形也是散乱的。这样的现状,都出自于严伯虎的催促。严伯虎不断地催促士兵们快一点、再快一点,因而未败的军队就变成了溃军。这时,士兵们往前奔跑,远远地就看见了王朗正在列阵的军队。
王朗的军队正在列阵,阵角的士兵就往远处以弓箭攒射。这个动作是标明主权范围,不允许别的什么人进入这个范围。但有进入,则杀无赦。但实际上的杀无赦还有个过程,那是要等到列阵完毕之后的。因而,一时之间,就只有阵角的士兵攒射。其它士兵并没有射箭。
严伯虎的士兵也是正规军队,这种规矩自然是知道的。一部分士兵由于埋头赶路,已经冲进了弓箭的射程之内。这个时候,就只得掉头,往王朗军阵的两侧迂回跑过去。个别士兵实在冲得太近,近到五十步之内。王朗的士兵就不客气了,直接放箭射杀。
这个过程不长,没多久,严伯虎本人就跑到了王朗的军阵前面。这个时候,严伯虎被射杀的士兵也就十几个人,已经有接近一千人从王朗军阵的两侧跑过去了。严伯虎猜想对面的军队是会稽士兵,心中大定,眼睛就开始搜寻对方的将领。
双方的士兵都是步兵。由于江南战马极少,只有个别高级将领才骑马,所以,严伯虎很快就发现了王朗。严伯虎纵身近前,朗声问道:“对面可是王朗王景兴否?”王朗也看见了严伯虎,趋前迎上,道:“正是王某。来者可是吴郡严太守乎?”
严伯虎道:“严某如今似丧家之犬,还望景兴兄看在汉室一脉,赐予援手啊。”王朗道:“严太守勿须客气。但请严太守阵后歇息。让王某为您抵挡追兵。咱们稍后再叙。”严伯虎马上一拱手,道:“大恩不言谢,失陪了。”然后打马绕向王朗军阵的后面。
又过了一会儿,严伯虎的三千人马都绕过去了。王朗后面的军队又上来了不少。列成阵式的士兵堪堪有五千余人了。而追击的孙军却仍然未到。
……
孙策军到,而且孙策就问在队伍的最前面。对这种匹夫之勇的莽撞行为,韩当曾经劝过。说:“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孙策则说:“义公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
孙策一冲过来,就见到了王朗的军阵。此时,孙策的士兵虽然是追兵,但还是跟前面严伯虎的士兵一样,队形散乱。王朗此时若趁着孙军立足未稳,挥军掩杀,势必大胜。但王朗是君子,君子不鼓不成列。于是王朗就静静地等待,一直等孙策士兵全体赶到,并列好阵势,王朗才打马上前。
孙策性急,虽后驱马反而先入阵中。孙策道:“对面何人?”王朗道:“某乃扬州会稽郡太守。来者何人?”孙策道:“某乃江东孙策,人称孙郎的便是。前面严伯虎是从这厢逃去的吗?”
王朗道:“严公乃朝廷钦命的吴郡太守。今被贼寇追赶,穷途之际,吾当助之。”孙策道:“严伯虎暴虐成性,残害百姓。吾兴仁义之师,来安浙江。汝不替天行道也罢,因何反助严贼乎?”
王朗道:“汝童心不足耶!汝自称仁义,便是仁义乎?汝既无朝廷钦命,便是作乱贼酋。惑乱吴郡之后,轻兵入我会稽。当我会稽无人乎?”孙策道:“若汝会稽有人,便不要走,待吾取尔狗命!”说着驱马而上。
王朗道:“反贼纳首,何如此性急?”然后打马迎上。孙策一枪刺了过来。王朗挥刀格挡,然后刀锋顺着枪杆就削了过去。这是一招以巧胜力的精细功夫,江湖人称“顺水推舟”。
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