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主三国-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三斗就从指挥舱窜了上去,问:“陆地在哪里?”“在那儿!”士兵用手指了又指。但三斗还是没有看出来。三斗记住了士兵指示的方向,然后下去命令转舵。向那个方向前进。
过了一会儿,三斗再上雀斗,终于也望见了一片绿色。
士兵的喊声,早就惊动了刘备和阎柔。其他很多士兵也听见了。士兵们有的笑了,有的叫了,有的还哭了。刘备和阎柔有风度,有素质,二人仅仅是相对一笑。
不久,站在前甲板上面的刘备和阎柔也能望见海岛了。这是真正的了,这是具体的了。水军士兵也看到了。士兵们的情绪更加高涨了起来。而此时,掌帆的士兵又接到三斗的命令,满帆,全速前进。
第二卷 第277章 沐浴宰羊
第277章 沐浴宰羊
短短五天,就经(书)历(网)了两次风暴。这让水军士兵们对于脚踏实地的感觉分外怀念。对陆地的渴望使得那十八艘战舰上的士兵们不能满于新大船牵引的速度。纷纷把桨伸了出来,运桨如飞。
现在人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直径。会计算的人当然就能够计算出地球的弧度。以两米的高度,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能够看到的海平面距离是九公里。当然,新大船更高,上面第三层雀斗的高度远远不止两米。不过,前面的部分已经越过了。现在,坐在小型战船上的士兵已经能够看见了。而坐在小型战船上面的士兵,距离海面的高度就没有两米了。
也就是十几里的水路,而且还不像山路那样十八弯。原本是大船拖着小船走,这会儿又变成小船拖着大船行了。十几里,如果在陆地上行走,也是要半个时辰左右的。在水上,时间就会更长。因此,过了一会儿,小船的速度就不行了。又还原成大船拖小船了。
近了,已经能够看得很清楚了。这一片陆地原来是海岛,准确地描述,应该说是个岛屿群。远远望去,似乎各个岛屿的面积都不是很大。在海面上错落地分布着。这个时候的季节是刚过秋收,岛上树木茂盛。处处都是葱绿的颜色。
并没有发现房屋等人类居住的痕迹。不过,有胜于无。这么一大片岛屿,多半是有淡水的。而且,这么多的植物,应该能够找到能吃的植物。也许,还有动物也说不定。
终于,在天黑之前,抵达了最边上的岛屿。小型战船直接就靠了上去。而新大船则造在小型战船的外面。刘备、阎柔等人迫不及待地上了岸。重温那久违了的“地气”。
……
安全第一。在一些建筑工地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口号。除了这样的口号之外,还有质量第一。什么都是第一,就没有第二了。实际上人们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第一。检查安全的人来了就是安全第一,检查质量的人来了就是质量第一。检查的人都走了,也许就是建设速度第一。不过那个“建设速度第一”没有写出来而已。
刘备一行人始终是军队。军队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在保护自己和打击敌人当中,两军相遇短兵相接的时候,打击敌人是第一位的。而在没有明显敌情的时候,保护自己就是第一位了。
接下来,就是晚上。在这样一个夜晚,重新回到船上睡觉恐怕是不可能的了。大家已经在海上漂泊了五天。虽然说五天时间并不长,但里面还有两场可怕的风暴呢。因而,肯定会住在岸上的。而住在岸上,就一定人搞清楚岸上的情况。所以,在短暂的兴奋之后,刘备就立即想到了安全。马上让水军士兵们在海边简单地站了个队,划分了一下搜索的区域,命令士兵抓紧时间,争取在天黑之前。对海岛进行全面的搜索。
这个岛屿不大,长约七八里,宽约两三里,所以士兵们很快就完成了对海岛的巡视。没有发现人类的踪迹,也没有发现猛兽的存在。不需要对安全问题有太大的担忧,没有什么能威胁到大家的安全。回来的时候,士兵们还带回了十几只野羊。当然是用弓箭射的了。
“好,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刘备命令道,“这些野羊,宰来吃了。”这个时代的命令和规则,都是很笼统的。没有什么细则之类的东西。同样的埋锅造饭的命令,在士兵们分头熟食和军队集中熟食的两种情况下,差异是很大的。而这时,不仅是集中熟食,而且熟食的东西都还在船上,就更复杂了。于是,一些士兵到船上去搬运炊具,另一些士兵在岸上挖灶,还有一些士兵则去伐木。
岛上居然有两口泉眼。泉水奔流。汇集成溪。在两溪交汇的低洼地带,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淡水湖,真正是天然的浴场。在士兵们忙碌的同时,刘备和阎柔带着三斗,就去洗澡去了。当然,有十几个亲兵跟随。而且,跟随的亲兵也会同时洗,而并不是肃立一旁。刘备这边的规矩,并没有两千年之后的黑社会那样严格。
……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解释“洗”为“洒足也”,解释“澡”为“洒手也”。据此看来,古代的洗澡与现代的洗澡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将许慎对“沐浴”的解释与“洗澡”合起来,才是跟现代差不多意义上的洗澡。因为“沐,濯发也”,“浴,洒身也”。
《礼记。内则》曾对洗澡规定为: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请;足垢,汤请洗。一般人们洗澡的程序为:“浴用二巾,上下绤。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屡进饮。”人死了也要剪去手脚指甲,洗澡后才能发丧。至于“孔子沐浴而朝”,则为众所熟知。春秋时期,人们对洗澡是严肃而又认真的。洗澡若想'炫'舒'书'服'网'、彻底,当然是在热水池中最为理想。
浴池比较明确正式地出现,大约在秦始皇当政期间。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有“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的句子。从这里可以推断:阿房宫中是筑有水道的。外面的渭、樊二川之水,可以引流入宫。宫人洗浴之后的脂粉水,又通过水道流出,以至使“渭流涨腻”。由此可以想见阿房宫中是有浴池的,而且数量不少,质量也不低。它表明了阿房宫中水道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设计者考虑了地形、坡降、流向,使水道既能吸纳河水,又可经过循环排出脏水。阿房宫中甚至有过滤渭、樊之水的设施,使其昼夜不舍,汩汩流泻。
贵族作为社会上层的代表者,需要整洁的外表,以与其赫赫声威相匹配。南朝《世说新语》就主张洗澡后必换新衣,可见贵族将洗澡作为讲究卫生的一个内容,并建立了一套程序。但是贵族不可能使洗澡成为少数人的“专利”,比如对僧侣来说,洗澡就是侍奉佛事的必备条件之一。
而对于刘备、阎柔、三斗等人来说,就没有这样讲究了。算上同行的亲兵,全部都是粗人。他们不可能像现代的女人一样,三天不洗澡就浑身不'炫'舒'书'服'网'。实际上,在没有劳动没有训练没有流汗的日子里,一个月不洗澡。那是经常的事情。此番出海,虽然刘备、阎柔、三斗等人并没有花费多少体力,但是,整日的海风,总让人感觉身上裹了一层盐巴。因而这才产生了洗澡的迫切。
……
另一边开始宰羊了。士兵们有许多天都没见着荤腥了,因而人人馋涎欲滴。
尽管大海有鱼,士兵中有渔民,也可以轻易弄到渔网,但此时这里是水军,此行是去打仗的。因而是不允许捕鱼的。从这儿,也可以看出。那两副钓具也是有些不合军纪的了。
有些修炼的人说,人如果只吃植物,不吃动物,人的身体会更好。是不是真的,就不一定了。但是,的确有这种看法。认为吃动物的人,导致了对动物的杀生。
其实人和动植物都是地球母亲的孩子。人们把植物的“孩子”——果实吃了。甚至将植物连根拔起,根茎叶花果全吃,都没有人觉得是在杀生。但是他们却认为人吃动物的肉是残忍的,是否有点标准不太一致啊?毕竟从理论上讲都是生命,仅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
宰羊了。宰羊的行为,也存在职业道德以及必须遵守的潜规则。职业首先主要指的是,要一刀断气,绝不可以超过三刀;万一超过三刀还没有杀死,必须重新上香祈祷,请求神灵饶恕自己给羊儿带去的多余的痛苦。潜规则,当然不是娱乐圈的那种潜规则了。这里的潜规则不仅仅适用于宰羊,而是适用于所有的屠宰行业。基本意思就是说,宰杀动物对象要有严格范围,绝不能想杀就杀,想宰就宰。特别是对有灵性的象、蛇、龟、狐狸等千万不能宰了就立即食用;否则,必有灾祸。
据说,有一位屠夫的孩子在小河里游泳,逮着一只王八。拿回家后,屠夫让儿子把王八送到河里去放生。儿子却背着父亲和两个十八九岁的伙伴戏耍王八。他们对王八说,如果你能立起来,我们就不吃你。王八真的就做出了倒立的姿势。那个儿子又说,如果你能把脑袋伸出来,今天就不宰你。王八真的把脑袋伸出来了,那个儿子一刀就砍了王八的脑袋。第二天,那个儿子忽然暴病而亡,大夫查不出病根,杵作也查不出死因。
这些事,到底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还是别的什么,很难说清楚。
……
也许大家都知道,宰猪的时候,猪会拼死嚎叫。宰羊呢。羊为啥不叫呢?
据说,菩萨创造了人和各种飞禽走兽,并告诉人类要以五谷为主,蔬菜为辅,可以杀猪宰羊兼吃肉食。在人类第一次宰羊的时候,羊认为它和人类是一样的,便质问人类,你们凭什么杀我?人答道,是按菩萨的旨意。羊不信,自己就去与菩萨核实。核实的结果,的确是菩萨的法旨,便垂头丧气地踏上了归程。
羊走到半路,遇见了猪。原来羊走之后,人又要宰猪。猪也认为它和人类一样,平等生存,质问人为什么宰它。人答道,是按菩萨旨意。猪也要求亲自询问菩萨此事是否属实。于是,猪也踏上了上天的道路。
羊问猪:“二师兄,您这是上哪儿哪?”猪说:“人要宰我吃肉,还假称是菩萨的意思。我要亲自去问问!”羊一想,原来被杀的不止我一个啊。那好,作个伴吧。于是便道:“真是不巧。我刚刚去过了。菩萨睡觉了,谁也不见。”于是,猪和羊就一道回来了。
那知,人一见到猪羊,立即就动手宰杀。羊因为亲自问了上帝,既不反抗,也不嚎叫,两眼一闭,就任人宰割。
猪由于并没有见着菩萨,就一再申辩,说是菩萨睡觉了,谁也不见;请求人再放过它一次,让它改日再去问问菩萨,以免冤枉。人却说,已经给了你机会了,你自己不珍惜,又有什么冤枉的。说完,一刀捅向猪的脖子。猪流着血,还是拼命挣扎。
直到今天,逢年过节宰猪时,猪总是大叫不止:冤枉——不服——!而宰羊时,羊则心悦诚服,既不嚎叫也不反抗。所以说,羊是不怕死的,刀捅进肚子里也不会惨叫的。即便是待宰的羊,也会休闲的吃着草,根本就不把面临被宰杀的命运当回事儿。
……
刘备、阎柔、三斗等人早就泡干净了,但是却没有起来,仍然泡在水中。三斗道:“哎,州牧,差不多了,该起来了吧?”刘备道:“不急,还早着呢。”又过了一阵,三斗又道:“这会儿应该差不多了吧。那边的羊肉应该做好了。”
“哈哈,”刘备笑了两声,叫过两名亲兵,说:“你俩,出水。过去给他们说,让他们先吃。给我们留些就是了。”三斗道:“哎,州牧,羊肉得趁热吃啊。”阎柔插言道:“督邮,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们只能吃剩下的。”“为什么呢?我做错了什么事吗?”三斗问。阎柔道:“谁叫你升官了呢。升了官,就是你的错。”三斗道:“这……州牧,这是怎么回事儿?”
“休听贤弟瞎说,”刘备道,“不过贤弟说的在理啊。有我们这些官在,士兵会很拘束的。这几天,也苦了他们了。吃剩的、就吃剩的吧。”“啊,原来……原来州牧是为了士兵着想啊,”三斗站起来就向刘备抱拳,“我代表全体士兵,感谢州牧的一片苦心。”
刘备、阎柔就这么瞧着三斗,见三斗拜到中途就因为接近水面而停止了,两人便催促道:“拜呀、拜呀,行全礼啊。”
第二卷 第278章 战船来了
第278章 战船来了
有敌情的情况下。或者在专项训练的时候,军营是起来得挺早的。关于起床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点卯”。也就是卯时,各将领需要到主帅那儿去报到。“点卯”,意为“卯点”,也就是卯时点名的意思。只因为“点”字放在后面容易令人想到点心,这才把它放在了前面。
卯时,也就是五点到七点。比现代上班时间早多了。其实那个点卯,还不是真正的上班,而只相当于班前会。也就是在上班之前,几个头头在一起开的一个碰头会。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公仆的说法。但是,官做大了,在得到好处的同时,必须也是要多付出一些的。
今日的点卯,还是照常点了。
其实刘备的意思,是想让大家睡个懒觉的。但是昨晚却忘了说了。一到时候,将领们就来了。刘备不可能自己还赖在床了吧。因而也就早早地起来了。
就这么七个人,一眼望尽。名字就没有点了。这个时候,应该安排今天的行动了。但由于目前的位置并不知道,所以那行动就有些不好安排了。
刘备道:“众将都到齐了。嗯。是这样。目前,我军的位置不详,暂时还不能确定前进的方向。故此,我准备让大伙在岛上休整数日。要干的事情呢,其实就是补足水和食物。不过,也不消忙在一时。这几日,士兵们都累坏了。这样,众将即行散去,吩咐士兵们继续睡觉。然后我们到营外聚齐,一齐随便走走。到岛的另一边去。让士兵们睡个好觉。诸位以为如何?”
三斗一下站了出来,梆梆梆就磕了三个头,然后道:“我代表全体士兵,感谢州牧的一片苦心。”刘备愣了一下,才想起昨天三斗没有拜成的事情。
……
清晨的风,凉凉的,带着水气,带着海水特有的淡淡腥味。远处,依然是茫茫一片。湛蓝的大海最终与蔚蓝的天空连在一起。太阳还没有出来,众人的位置这儿也看不见东方。
近处,右边的海边,有许多海岛的礁石。其中有一方巨石,其形状就像是一只青蛙一样。趴在那儿,老老实实,一动不动,任由海浪拍打。
空气比较清新。众人均觉得神清气爽。刘备道:“跟大海在一块,呆的时间长了,人的心胸。也会随着波浪的汹涌而变得宽阔。来,我瞧这座峰并不是很高。我们到峰上去吧。”
自然是没有上峰的路的。不过,由于坡度不大,还是挺好走的。世上本来有没有路的问题,众人都没有去想过。就这么直接就改了个方向,往峰上走去。
不一会儿,就上到了峰顶。不愧叫做峰顶。那高度,确实要比新大船上的雀斗高多了。站在峰顶,还能看见遥远的天边,有一群海鸥在飞翔。“喂,那边有海鸥!”盛曼叫道。众人的目光,立即就被吸引了过去。
看了一会儿海鸥翻飞和觅食,蒋舒道:“这岛上好像没有沙滩。你们几位昨天发现没有?”带兵的梁宽、赵衢、盛曼三将均说没有。蒋舒道:“可惜。若有沙滩,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啊,那是多么'炫'舒'书'服'网'的事啊。”梁宽则道:“我倒是觉得在海水之中的沙滩漫步更妙。迎着凉爽的风,踏着起伏的浪,特别带劲儿。”
赵衢道:“突然想做一只飞鸟,翅膀一展……”说到这里。赵衢面上突然现出惊讶之色,仿佛看见了什么奇怪的物什。正在跟赵衢说话的梁宽和蒋舒顺顺着赵衢的目光望去,不由得都呆了。过了片刻,蒋舒才喊出一声:“州牧,来了一只船!”
……
刘备、阎柔、三斗、盛曼听了,也跟着望去。盛曼看见了,道:“真有一只船哎。”刘备、阎柔、三斗三人的目力差点,没有看见。但四名水军将领均已确认,想来应该不差。流落孤岛迷失方位不知身处何地的时候,还有什么比看到一艘船更令人高兴的事情呢?于是,刘备、阎柔、三斗三人也十分的高兴。
有船便意味着有人,有人就能打听消息,弄清楚现在众人到底在什么地方。若非如此,即使再度启航,也只能是在海面上瞎转悠。
过了一会儿,刘备、阎柔、三斗三人也能看见那艘船了。那艘船距离小岛尚远。但从船只行驶的情形来看,明显正是奔这座小岛而来。就其行进速度来看,大约个把时辰之后就会到达。不过,来者是不是好人呢?因为古人说过,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的呀。
因而刘备道:“来人了,是好事。但必要的防备,还是不可缺少的。那艘船待会很可能就近停靠在那一片断崖的附近。与我们的船队停泊的位置刚好相反。对方一时之间应该还不能知道我们的存在。我们需要合计合计。”
阎柔道:“我军查探过这座海岛。根本没有发现有人居住的迹象。并且这附近的岛屿虽然众多,面积却普遍不大,很难想象有人会长期在上面定居。这就是说,来的这条船,要么,可能跟我们一样,也是迷路的;要么,就是得到消息。专门冲我们而来的。而如果是迷路的船只,对我们的帮助就不会很大。如果是专门冲我们来的,我们就需要做一定的防备才行。”
刘备道:“往日,备希望贤弟料事准确。今日,却但愿所料未准。最好,那艘船并没有迷路。就像是出墙的媳妇,正好要在这座岛上与情郎幽会。正好被我们撞见而已。唉,不过,这种可能性,的确是很渺茫的。”
……
阎柔道:“如果不是像我们一样的迷路者,便是来自于附近其它岛屿上。若只是这一艘船,倒也算不了什么。若是多了,那才麻烦了。因此,呆会儿若要动手,务必不能让敌船走脱才是。”
这个时候,距离那艘船到达海岛的时间还有一个时辰左右。虽然敌我未明,却应该有所行动了。于是,刘备命令,四名水军将领返回军营。让士兵们拔营。将东西运回船上。另外,还要抓紧时间补充淡水。食物的事情,暂时就顾不上了。
刘备、阎柔、三斗三人也换了个地方,钻到一处灌木丛里,以免被来船发现。从这里。却可以看到那艘船正缓缓向着岸边而来,
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去。来船逐渐清晰起来,甚至已经能够隐约看到船上来回走动的人影了。而这个时候,刘备和阎柔基本上已经能够断定,这艘船并非像自己一样,是被风暴带到此处的。应该是来自于附近其他岛屿。这就是说,附近的岛屿上面有人定居。
尽管这艘船不算太小,但与刘备水军的小型战船相比,也还是小了一点。这等规模的船只在近海活动还差不多。若是要他们远离陆地深入大海,根本就是送死。
这艘船显然没有遭受风暴的**。船只的结构未见任何损毁痕迹。而刘备这边,就是新大船的外表。也是一副残花败柳的形象。
就船的外形来看,与沿海渔民通常使用的渔船有显著区别。关于这一点,即使对船只构造没有太多了解的刘备也一眼便看了出来。
阎柔道:“这种样式的船,我从未见过。不光咱们水军没有,我敢肯定整个平州沿海的海域都没有。船身好像还有不少封闭着的弩窗矛穴,与我们的战船很相似。说明这很有可能是一艘战船,或者说,是有作战能力的民用渔船。但他们的造船水平应该还不高,别说赶不上督邮,甚至还无法与民间的船坞相比。”
在古代,军用船只和民用船只本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三国时代许多场大水战打响前,参战诸侯都有征召民船改为军用的记录。
阎柔言之凿凿,让刘备忧喜参半。喜的是,对方的实力不足以对自己一行人构成什么威胁。但向着孤岛驶来的居然是一艘战船,这也太不正常了点。刘备道:“我们昨天刚上岛,今天就来了一艘战船,是不是太巧了点?”
……
旁边的三斗一直没有说话。就这样继续等了下去。终于,那船战船靠岸了。果然靠在那片断崖的附近。船一靠岸,还没有支上跳板,十几个人就哇哇叫着,跳下民大海,手舞足蹈地趟着水直往岸上跑来,状如疯癫。有几个人的手上还抓着几条活鱼。
那十几个人上岸之后,其中有两人找了一块石头,就开始在石头上杀鱼。三下五除二便完成了去鳞、破肚、取内脏等环节,动作的熟练程度让刘备、阎柔叹为观止。
随后,那两人将鱼肉切成薄片之后,竟然就这么放进嘴里大嚼起来,边嚼边咧开嘴大声地夸赞味道不错。其同伴也纷纷聚拢过来,伸手抓起鱼片,放进嘴里大嚼。
这一幕,让刘备看得非常不'炫'舒'书'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