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主三国-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尊重道:“恐怕难当重任。不过,万兄若发出令箭,小弟定万死不辞。”

    南北走向的小相岭和大凉山,在南青沟沟和勃勒极缺各自伸出一条支脉。由于小相岭远高于大凉山。两条支脉就交汇于中间偏向大凉山一边的红峰,阻断了相对宽阔的谷地。

    支脉水系发达,海河、子哈、马尼觉、洛布道均有山泉涌出。人们循水而进,逐渐踏出道路,辩别出红峰乃是过山的最短途径。

    一个时辰之后,尊重率神刺营顶尖高手三十余人来到了红峰。

    到达红峰之后,越往前走,山势越是陡峭。好几个地方,山壁都如刀劈斧削,还出现了一线天的景象。“停止前进。”尊重自己也再走了几步才停下身形,“我们这么走不行。顶多只是探路。敌军若有埋伏。见我们人这么少,当然不会发动。我们必须到山上去,走上面。”

    紧随其后的泰山派掌门杨昌乐道:“可是,我们一路行来,都没有发现上山的路啊。”

    “找言监军嘛。”华山派掌门卓司前道:“那些叫化子找路是最在行的了。”

    一会儿,言寿风赶了过来:“什么事?”

    尊重道:“在下以为,要毁去敌军的埋伏,我们必须到山上去,走上面。故此有劳言监军带路。”

    言寿风道:“大家轻功不一样。老叫化能上去的地方,不等于都能上去。”

    “不是这个意思。”尊重道:“大理士兵也不是人人都有轻功的,山上必定有路。在下之意,是想请言监军把路给找出来。”

    “哦,这样啊。你说清楚不就没事了。”言寿风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寻常找路的时候,都是站得远远的,观察山势的走向。此地如此狭窄,根本就看不清。只好沿路退回,边走边看了。”

    终于找到了上山的路。

    分岔的一段,想必是经过大理军人为的伪装,被杂草所覆盖。幸亏言寿风经验 丰(书)富(网) ,明查秋毫,慧眼识破。

    山路盘旋而上,虽然陡峭,其实也并不难走。在众人眼里,就如平地一般。走了一段,出现一个断涧。断涧宽一丈,数十根藤条沿山壁垂下,可以明显看出有人以藤条荡过断涧的痕迹。尊重看了一眼,证实没有走错。一提气,直接就飞身过了断涧。随后三十名高手亦未牵藤,都是一飞而过。

    山路盘旋,上上下下,远离了下面的大道。尊重一路观察,发觉山路虽然陈旧,但不少隘口都有新近挖掘拓宽的痕迹,意味着不久前曾有大队人马通过。果然,转来转去。眼看着山路就朝大道的上方转了过去。

    经过这一路跋涉,众人都略显疲倦。而位于大道上方的山道很可能就是大理士兵埋伏的所在。刚好道边出现一片稍稍平缓的山坡,为了以充沛的体力迎接即将可能到来的战斗,尊重令众人坐地,作最后的休息。

    众人疲惫之际,都顾不上拘束,也不讲究姿式,横七竖八地择地躺下。

    那知众人刚刚到齐,就听一人朗声说道:“各位好啊。我杜闻秀恭候多时了。”

    抬头观望,声音来自上方偏左二十丈之处。杜闻秀只带了一小队士兵。但杜闻秀身旁一名士兵手中却赫然拿着一根火药引线,而另一名士兵则正在点燃一支火把。

    若在平地,二十丈距离根本算不了什么。现在的二十丈却好比登天。

    杜闻秀道:“各位都来了。人数似乎少了一点。那一位,是都督川南各路粮草军马大元帅尊重吧?真是此一时,彼一时。雷家四女只认万临山,你尊重就成跑腿的了。”

    尊重欲出言回敬,刚一提气,杨昌乐便以右手压住尊重的肩膀。杨昌乐低声道:“多说无益。我们中了埋仗,他要炸便炸。别与他玩猫戏老鼠的游戏,损了大家的名节。”

    杜闻秀见无人应声,便道:“真想不到各位屈于五位姑娘的雌威之后,连说话的胆量也没有了。”

    再等了一阵,见依然无人答话,杜闻秀留下一名小兵,带着其余士兵径直撤走了。

    那名小兵望见杜闻秀转过山弯,便弄息了火把,坐了下来。又等了约莫半个时辰,才起身走了。

    “什么,根本就没炸?”众人回营之后,说出经过。王济恩吃惊地问道:“该不会是杜闻秀的疑兵之计吧?”

    “不是。”尊重道:“后来我们随便找个地方,掘地三尺,发现真的有火药。”

    王济恩道:“这就怪了。为什么埋了火药却又不炸呢?”

    尊重道:“我想,他可能是担心我军猛烈的反扑。”

    “那么,他埋火药干什么?”王济恩道:“谁被炸死了我军不会反扑呢?难道是我吗?”

    “尊贤弟,”万临山突然问道:“那条山路两位军师能够上去吧?”见尊重点了点头,万临山又道:“原来是这样:如果他炸死了温姑娘和两位军师,就不用担心我军反扑了。”

    王济恩道:“可是,这样危险的事情,温姑娘亲自前往倒有一点可能,两位军师会亲自去吗?”

    万临山道:“所以,正如公公所言,这便是杜闻秀自不量力之举动。”

    “嗯。不错。”王济恩道:“他这计策单独看倒还可以。但针对的对象错误,的确是自不量力了。”

    “看来,今后我们得更加小心才是。”万临山道。

    此后数日,在香草坪、丙谷、下对箐等地都发现了大理军队曾经埋伏的痕迹。但不知为何,杜闻秀都没有实施。

    就这样衔着敌踪,滞后两日左右行程,向南追赶。这一日到达沪水。

    去年三月,尊重率机动军进驻簸箕砟的时候,曾经派遣小股侦骑渡过金沙江。现在神刺营到了之后,也全体顺利渡过。但随后的前锋军队就被阻住了。

    大军渡江与少数人渡江完全不同。首先是人数众多,需要大量船只。由于押送辎重的神机营等部队远在百里之外,前锋军队所造船只既劣又少,不能满足需要。其次是作战的问题。敌军在旁,随时要防备敌军的攻击。渡江只能一蹴而就。少量地过去,就会成为敌军攻击的目标。故此敖闻喜率军退回二十里,驻于簸箕砟。

第二卷 第384章 梅谢雪枝

    第384章 梅谢雪枝

    哨兵返回中军报告情况。温玉华及雷家四女均不表态。万临山只得带了粟玉都等人飞骑前往。这样,又耽搁了一日。

    万临山到了之后,偕同敖闻喜等人,来到金沙江岸边,召回神刺营部分高手,询问过江的情况。

    言寿风道:“这等小河沟,过就过了,有什么好说的。”

    万临山道:“大军长期不能过江,只一个神刺营在江南,能抵挡杜闻秀的十万大军吗?”

    言寿风讪笑道:“当然不行。我老叫化是说,我们神刺营过江的方式,他们借用不了。”

    敖闻喜道:“言监军之言有理。由于神机营远在后方,我们造的船只难抵大浪。恐怕要劳烦众位神刺营兄弟寻找一处江面宽阔,水流平缓的地方。”

    “错了。”言寿风道:“我曾见乡民过江,在箭上绑一根细绳,瞄准对岸的大树,射将过去,然后细绳拉粗绳,就是一道绳桥,滑过去就是了。”

    “就依言监军之言。”敖闻喜一边说一边从亲兵手中拿过一张弓箭,递给言寿风。“言监军请射。”

    言寿风接弓箭在手,道:“这里好像没有绳子?”

    敖闻喜不言,微笑着作了个请射的手势。言寿风张弓搭箭,射出的箭忽忽悠悠落在了江心。

    “没有绳子,根本就射不远。”言寿风又道:“你直接找根粗绳,我划船过去,同样可以成事。”

    结果众人还是一齐回到簸箕砟,在军营中找了几根粗绳,接在一起。重回江边,言寿风划船过江,架起了绳桥。

    绳桥很长,约有六十丈。两端高,中间低。两边都捆在参天大树之上。敖闻喜叫过一名亲兵,顺绳索滑出。前半程向下滑的时候还比较顺利,后半程亲兵越来越慢,最后干脆抱住绳索,停住了。

    万临山亲自将亲兵救出,到了对岸。严肃地对言寿风说道:“我现在命令你,派遣神刺营高手,寻找宽阔的河面。”

    “早这样不就成了。”言寿风依然有话可说,“他们都是掌门帮主之类的宗师,一定要有令箭才好叫他们做事。”

    又是一日过去。

    次日,神刺营分头而出,很快找到了水缓之处。并群策群力,架了一根贴着江面的绳桥,让船只牵绳而过。但由于船只较少,当日只过了两千人。

    第三日。加造船只,多处渡江,渡过了七八千人;第四日,再次加快,前锋军队终于全部渡过了金沙江。

    如此这般,中军之前的二十万军队渡江,总共花费了一十七日。

    万临山想道:渡江之前,我军距离杜闻秀就两日行程。也就是说,杜闻秀十万军队在两日之内就全部渡过了金沙江。真不知是怎样做到的。

    神机军随中军同时到达之后,并没有立即过江。他们将二十条大船加以改造,在船面铺上平板。然后联成两串。将十条大船驶向对岸,同时在江面上横了一条铁链。

    当对面的十条大船行驶到铁链的位置之后,他们将每条船只都系上粗绳,粗绳的另一端依次联结在两岸不同地点的器械之上。

    最下游的船只固定在铁链的位置不动,他们只将上游的船只划出,同时两岸的器械开始释放绳索。缓慢地,始终保持着牵引的姿态。越在上游的器械放出的绳索越长。从空中鸟瞰,二十条大船就像是往中间倾斜的两条巨木一样。

    俄倾,每条大船都挨到了铁链,两岸的器械也将绳索固定。二十条大船连成一线,前有粗绳牵引。后有铁链阻挡,一条过江的平坦大道就成了。

    于是,后面六十万大军,三日之内就过了金沙江。只是这时,又失去了杜闻秀军队的踪迹。

    失去了敌踪,就意味着敌军有可能从任何方向发动袭击,也就增加了防备的难度。

    一路有惊无险,最后终于接近了大理。

    由于洱海的阻隔,大军绕道至南端的下关。这样,在到达大理之前,就必须首先经过太和城。

    神刺营报告,杜闻秀军队守在城中。

    左面是巍巍群山,右面是茫茫洱海,只一条大道,却被太和城城墙隔断。神刺营只好驻扎下来。前锋到后,敖闻喜率俞常泰、凌向山等将上前挑战。城楼上杜闻秀却道:“免战,我正凭借城墙的优势等你进攻。我军将士誓与太和共存亡,要看你百万之师攻我太和之时,粮食是否接济得上。”敖闻喜无法,只得退后十里,宿营下关。

    “却不知怎样才能攻取太和?”万临山冲进雷绝招的营帐问计,雷绝招道:“不能跟你说。不过,温姑娘可以说。”温玉华道:“你可以挖地道,派遣神刺营钻到城内,内外夹攻。或者,干脆一直挖到大理。”

    万临山回到自己帅帐,心道,看来真要自己想办法了。于是,叫亲兵促请敖闻喜、王济恩等人前来商议。

    敖闻喜道:“挖地道似乎不行。西面的群山泉水众多。他们还修了护城河,地道多半通不过去。”

    尊重道:“按照小弟对温姑娘的了解,地道之说肯定是对万兄的戏言。”

    粟玉都道:“其实,攻取太和城本身并不困难,难就难在万将军施令,却要达到军师的效果。卑职认为,如果军师下令,敌军很快或伤或死或投降,结果倒不一定;可以肯定的是,我军绝对甚少伤亡。而按照正常的攻城,要想做到这点,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万临山道:“多谢各位献计献策。依在下所见,敌军如今按照孙子兵法,选择坚守,有些类似于通麦之役。绝军师曾经说过,坚守必须有粮,必须安定。我们可以想办法瓦解敌人的军心。火炮轰城之策因为神机营一直未能炼出精铁,不能施行;而神刺营高手骚扰之策就可以在这里采用。此外,我军还可以在攻城的高架之上射箭,在箭上绑扎火绳,实行火攻。只是这骚扰、火攻两策能在多长时间内奏效,在下没有把握。”

    敖闻喜道:“卑职有一计,说来与众位参详。太和城城墙很长。一直延绵至西山深处。卑职设想,再怎么长,也总有完结的地方。如果万将军派遣神刺营高手到山上城墙中断之处,先砍伐一条隔火带,然后点燃东面树木,让火自西向东烧向城内,当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此外,西山水系发达,应该有泉水流向太和城中。如果我军找到这样的泉水,然后将桐油倒入泉水,将能极大地帮助火势。”

    “敖监军之计很毒啊。厉害,厉害。”王济恩感叹之后,徐徐说道:“洒家认为,西山看起来很高,其实不然。让神机营开路,应该可以让大军直接插向大理。不过,两位军师以往在攻占别国之时,总是先行征服对方的军队,放过太和不打显然不符合军师的心意。因此,攻打太和与迂回进兵只好同时进行。

    “大理皇室欲降四川,降意诚恳;杜闻秀则桀骜不驯,对抗我军。两者的立场,有根本的不同。太和与大理相距不过二十里,太和的杀伐之声定能传至大理。因此,对太和至大理的沿途,我军不要阻断,让大理皇室不断给杜闻秀施加压力。这也是瓦解杜闻秀军心的一个有力的手段。

    “总的来说,对太和,就按敖监军的办法进攻。同时,万兄弟还可以派遣大军埋伏在太和至大理沿途的西山之上,等到杜闻秀军队不堪火攻,自太和溃退之时,再行杀出,击其尾骥,定能大获全胜。当然了,多数的兵力还是应该埋伏在大理一带。”

    经过两个时辰的反复磋商,终于得出了比较完整的方案。万临山走到雷又招营帐,照例请示一番。雷又招问道:“城内的百姓怎么办?”万临山道:“太和是座小城。杜闻秀必然事先将百姓全部疏散,才能将十万士兵驻进去。由此可以肯定城中没有百姓。”雷又招道:“好。按照这个方案,我们四姐妹和温姑娘应该埋伏在大理城外了。”

    三月十四日清晨,大火在西山点燃。正巧,这日是西风,风助火势,很快就烧成一道火墙,向太和城推进。灌注了桐油的泉水,像一条喷着火舌的毒龙,率先冲进太和。

    水能灭火。但如今水里本来就有火,如何还能灭火?片刻之后,城内只见一片赤红,更无半分杂色。遍地煌煌烨烨,便如电掣红绡;漫天灼灼辉辉,却似霞飞降绮。那窝中猪狗贪性命,西撞东奔;这檐内飞禽惜羽毛,高飞远举。更有缕缕黑烟,尽因处处赤焰。直烧得城内房屋翻成火屋,桌椅凳变作灯笼。大理军仓惶失措,太和城混乱不堪。半个时辰之后,杜闻秀率众逃逸而出。

    埋伏在西山的敖闻喜军队待杜闻秀十万大军经过了七八万之后,点燃号炮,呼啸着杀将出来,一下子就斩断了大理军队的尾巴。

    坠后这万余名大理士兵早就军心全失,根本不堪一击。大部分士兵当即投降,少数士兵跳进了洱海。

    敖闻喜在吃掉大理军尾巴之后,留下五千弓箭兵,让大将俞常泰看守降卒。然后偕同凌向山,率骑兵继续追击。

    大理城附近,在听到前锋营行动的号炮之后,尊重、王济恩、纪波明、吕孝直等监军各自率兵自三阳峰、雪人峰、应乐峰、龙泉峰、玉局峰一带分别冲出,顷刻间就将大理城团团围住。杜闻秀赶到之时,南门外温玉华及雷家四女早就等在那里了。

    太和距离大理很近,大理士兵在奔逃之际队伍前后拉长。后面的尚在七里桥,就被前面的已经到达大理的士兵挡住。正在惊慌之时,敖闻喜率骑兵追击而至。大理士兵再也顾不上队形,纷纷向两侧逃出。

    左侧是西山,大理士兵没能跑出多远,川军邹卫闽、粟世雄、景怀忠、叶新圩等监军率兵自圣应峰、马龙峰一带相继冲出,迎头痛击。右侧是洱海,由于大理气候温和,常年不热不燥,大理士兵中半数不会游泳,也就等于是死地。没办法,只得拼命朝前拥挤。

    杜闻秀立定马匹,寻思着怎样才能将大理南门附近的川军杀散,然后逃进城中。眼睛一扫,却见川军依然陆续不停地自西山涌出,似乎无穷无尽。心道:“看来此地便是我毙命之所了。”

    “杜闻秀,你还不投降,更待何时?”杜闻秀循声望去,说话的却不是川军众将,乃是城楼之上的大理皇帝罗仁定。

    杜闻秀道:“皇帝请看,给大理带来灾祸的,就是这五个妖女。末将今日就算拼个粉身碎骨,也要杀了她们。”

    大将甫石良却道:“元帅,我们大势已去,不如听从皇命,降了吧。”大将周泽国亦道:“元帅,降了吧。”

    “天道败坏,必生妖孽。我杜闻秀昂扬七尺男儿,怎能向女子折腰?冲,都给我冲!”杜闻秀驱马冲出两丈,发觉众将士都没有跟来。掉转马头,喝道:“怎么啦?怎么个个都成了孬种?”

    甫石良等将答道:“我们不想打了。”“元帅,投降吧,投降才有活路。”“元帅,您不为自己着想,也该想想我们的士兵哪!”

    “唉……天要亡我!”杜闻秀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然后抽出佩剑,在脖子上一划,殉国了。

    大军驻扎城外,小队人马陪同杂政司派遣的随军官员进城接收大理。

    由于在闭合堂扣留一事中,杜闻秀起了援救作用,加之感其英勇壮烈,雷又招、雷绝招专门遣人在城郊洱海之滨为杜闻秀造了一座坟墓。下葬之日,雷家四女一同前往祭奠。

    诸事完毕,万临山将军印交还温玉华。温玉华拿出雷又招的锦囊。万临山拆开,取出折叠的纸张,展开铺平,见上面写着:

    “杜曾助我脱困,不宜相逼。若不降,亦不催促。

    “杜惜兵,乃怕痛之狼,终不敢有犯我军虎威。虎吃狼崽,毋须理会狼在何方,故沿途不需防备。

第二卷 第385章 掌中杯尽

    第385章 掌中杯尽

    “我军缓行,直至大理。杜必然出现。让大理皇室迫使杜闻秀投降,兵不血刃,上善。”

    万临山携带锦囊找到雷又招,希望雷又招就南征用兵的得失耳提面命一番。雷又招推辞道:“字是我写的,但却不是我想的。这些词语,文诌诌的,怎么看也应该是绝军师的口气。万兄找错人了。”

    万临山又找到雷绝招。雷绝招道:“很好。万相公初次带兵,能打到这种程度,也算不错了。这种机会不多,下一次,也不知是什么时候。

    “带兵首要的一点,是责权统一。古代描述战前的运筹,常说主帅无计,问众人计将安出;旁边一谋士越众而出,说卑职有一计,如何如何。其实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主帅相当于闭合堂,谋士就等于官府各司。谋士从自身狭隘的角度出发,所献之计必然不会考虑整体的后果。就像这次敖闻喜所献之计,就过于狠辣:在事先没有派遣细作到太和城中侦察到底有没有百姓的情况之下,就一把火把太和城给烧了。因此,今后你要谨记:没有主意。就不要升帐。绝不能在升帐之后,再去找人商量。”

    万临山问道:“绝军师是说,如果没有主意,应当在升帐之前找人商量?”

    雷绝招道:“可以,但不能多,最好只找一个。人多了,与升帐也没什么分别。”

    万临山想了想,道:“今后若有机会,在下就找尊贤弟商量,您看如何?”

    “尊贤弟?你说的是尊重?”见万临山点头,雷绝招又道:“行。王济恩、敖闻喜之流兵书读得太多,很难再进一步。相比之下,尊重还略擅胜场。”

    沉默了一阵,万临山才发觉,锦囊还在自己手中。于是将锦囊递过。雷绝招打开锦囊,这才说道:“锦囊的第一句,说的是特殊的限制。这种限制,通常是没有的。

    “我们知道,迫降敌军并不只是包围了事。斗志昂扬的敌军就算是无路可走,也同样可以选择或战或降。故此一定要瓦解敌人的军心。

    “当初在成都南郊,通过温姑娘的调遣,已经将杜文秀的军队团团围住。但那时因为三姐和我脱困,百万川军尽欢,人人都没有杀意。如果硬要迫降大理军队,他们很可能会作困兽之斗,有可能得不偿失。故此我让温姑娘撤去包围,放走了大理军队。

    “历经此事。南征时的用兵自然就受到限制。如果我军对大理军队一再相逼,不仅我和三姐自身要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而且会波及到我们自己的军心。万相公以为如何?”

    万临山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第二句,主要是指明杜文秀用兵的弱点。”雷绝招续道:“杜文秀在红峰埋设火药却又不炸;在香草坪、丙谷、下对箐等地设下埋伏而又自行撤走,都是因为这个原因。知己知彼是用兵的基础,详细研究敌人的特点,就能避免做无用之事,就能更好的有的放矢。”

    万临山道:“在下想来,这一点是最难的。三五年内在下不可能融会贯通。”

    雷绝招笑了笑,不理这茬儿,继续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