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主三国-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题已涉及大不讳。一时之间,众人均不敢接口。
停了一下,张永又道:“如果真是的百姓的意思,为何在那以前他们不上万民册呢?如果民众在那个时候才刚刚想起,又怎么会如此的整齐呢?”
刑部尚书严永福素来精于断案,闻弦声而知雅意,接口便道:“启禀皇上。既然民众的行动如此的整齐,肯定有人事先进行了串通。目的就是为了借皇上之手,除掉张大人。其主谋之人,很可能就是张大人的政敌。”
皇帝与罗忠信闻言之后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轻声惊呼了一声:“王济恩?”
张永向严永福拱了拱手,道:“严大人眼光锐利,一针见血,永佩服之至。不过,有一事,严大师尚且不知:永早在两年以前就不做官了。”
“什么?不做官了?”众人大惊。礼部侍郎尤惠安问道:“那么,现在四川的知州或者主事是谁呢?”
张永答道:“现在主事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帮人。他们是,两帮人。”
“当年,微臣入川之时,成都平原旱涝两灾,交替不断,黎民易子而食,挣扎求生。微臣当时以为。开仓放赈只能解救一时,而不能长久。于是臣就采取征集民工,发放粮饷,以饷购粮的方法,修缮了都江堰。使之夏能蓄水,冬能灌溉。成都平原自此告别了旱涝。”张永说到这里,似乎望着远处的池塘出了一会神,然后叹道:“这便是最初的错,也是最大的错。以后种种,皆因此而生。正所谓剑在弦上,不得不发尔。”
这时,皇帝似如梦初醒一般,说道:“爱卿此举,虽有些不合法度,然事出于仁心,且造福于民,何错之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臣错就错在,一下子断绝了旱涝,造福过了分。这一下,就引来了第一帮人。”张永转过身来,道:“这第一位,是精通武功兵法的温玉华。臣将她引到军中。她一去。便接掌了王公公的兵权,而且还与王公公相安无事。第二位,是农夫鲁仁寿,是位种田的能手,手里有高产稻种,要献给官府,并且还可以教乡亲们怎样栽种。第三位是断案高手莫正仪,他要为微臣解除杂案之扰,以便腾出精力,更好地关注民生。再后来,上行下效。共有三百多位能人异士先后投奔而至。同时,整个官府,也因此而划分成军队、杂政、刑司、农具、医馆、教化、工匠、啄木鸟等八个方面,由其中为首的八个人各领一方,分工配合。”张永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等侍皇帝的评判。
这些事,每一件,都没有错。加在一起,结果官府被分成了八块,应该是错了。但究竟错在何处,却不好判断。皇帝身负天下重责,此时初闻异事,未敢出声。
礼部侍郎尤惠安见冷场太久,为免出错,便从小处着眼,问道:“官府这么多的人,税银够开支吧?”话刚出口,随即想到这些人显然已经创造了更多的税银,盈余有的是,岂是够不够开支的问题。自己真蠢!想到这,讪笑了两声,道:“其实我也是多此一问了。张大人得道多助,税银怎会不够开支呢。”
“不错,得道多助。”张永这才接着说道:“微臣当时也以为是得道多助。但是后来,事情却发生了变化。”
“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才,在各自不同的领域皆有非凡的造诣。当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微臣裁断的时候,微臣什么也不懂,实在是无法判断。此外,众所皆知,时间一长,权力就会产生腐败。如何对他们进行监督,也成了微臣的一块心病。于是,微臣就想了一个办法,引来了第二帮人。
“微臣当时是想,无论第一帮人如何高明。他们始终得为百姓做事。百姓的希望,就应该成为他们下一步的行动;他们的成绩,也应该接受百姓的评判。故此,微臣修建了一座闭合堂,让民众的代表在里面对所谓张大人的决定进行猜测。而实际上,微臣却已经将决定权交给了闭合堂的民众。算起来,这已是前年春节的事了。”
皇帝问道:“这第二帮人,又出了什么乱子?”
“启禀皇上,乱子出在人选上面。”张永答道:“这第二帮人的身份是民众。然而,如果让百姓按人口轮流进入闭合堂,人口多的地方就必然会占便宜;如果按地域规定进入闭合堂的人数,由于人口多事情就多,人口多的地方就会吃亏。况且,很多百姓不识字,上不了台面,到闭合堂转一圈一句话也说不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在种种标准之后,最后就只剩下能言善辩的惟一标准。想进入闭合堂的民众,只需随便选一个话题,在茶馆酒肆与他人探讨。如果说得有新意,有见地,当场能得到七成以上百姓的推举,就能获准其资格。实行这个标准,也有一年多了。”
尤惠安附合道:“不错,似乎也只能实行这个标准。”
兵部侍郎武潜阳亦道:“事情都是这样。选来选去,最后留下的,必然就是最好的。用最好的标准才能最终选出最好的人。”
“事情就出在这儿。”张永道:“当我们把标准固定下来之后,所能选出的民众也随之而固定。这样,就形成了基本固定的第二帮人。按理,他们是百姓,应该没有任何特权,那样,他们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意愿。但由于他们对第一帮人享有权力,第一帮人在行使自己权力的时候,就对这第二帮人有了顾忌,一部分权力便随之转移给了第二帮人。这第二帮人,慢慢的也就不干净了。
“巴州朝天门,民众对微臣呼喊万岁,想要借皇上之刀,杀掉微臣。这便是第二帮人干的。他们要取消‘猜测张大人决定’的幌子,要堂而皇之地做主人。
“难哪,难哪。如果没有他们,谁来监督第一帮人?有了他们,难道又需要第三帮人来约束他们?微臣黔驴技穷,已无计可施。怪只怪微臣当初不该以工代赈,去修缮什么都江堰。故肯请皇上降罪于微臣,以警效尤。”
皇帝思考了一阵,问道:“依爱卿所言,最近四川擅自改换年贡的物种,软禁八府巡按等等,都是闭合堂那帮人干的了?”
“是授意。”张永答道:“是第二帮人授意,然后由第一帮人出面干的。”
“众爱卿,”皇帝对众人说道:“张大人所遇之难题前所未有,亘古未见,希望诸卿多用心思,以期早日拿出良策。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卯时此地,我们再议。”
次日,由于皇帝焦虑闭合堂之患,夜不能寐,未能按时起床。辰时,一个士兵冲进锦江庄园,带来了大理国兵临城下的消息,惊醒了皇帝。
皇帝当即起床,简单地梳洗了一下,然后与众人一起,走出了庄园。
街道上静悄悄的,民众已被禁止外出。四周一片寂静,似乎空气都凝住了,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到了城南,转向石阶,皇帝边上边听。城外似乎偶尔有战马嘶叫的声音。
终于走上城墙,皇帝平息了一下呼吸,向前走了几步,但见城下黑压压不知有多少士兵团团围住成都。远处敌军亮出一面帅旗,上书簸箕大一个“杜”字,正自迎风招展。
一阵冷风吹来,皇帝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兵部侍郎武潜阳道:“大理军容整齐,将帅领兵有方。我等应效仿之。”
过了半晌,皇帝才道:“怎么一下子就打到成都来了?这闭合堂怎么也不叫军队沿途抵挡一下?”
张永道:“具体情由请恕微臣不知。不过,微臣听到街头巷尾纷纷议论,说是四川的军队已于二月底被闭合堂全部调去攻打吐蕃国去了。今天是四月十三,说不定,他们还没走到拉萨。”
“什么?打吐蕃去了?”皇帝顿时大怒:“那眼下这些大理军队该如何打发?”
张永道:“是战是降,全凭圣意裁决。”
“张大人这是说的什么话?堂堂天子,焉有不战自降的道理?”罗忠信转过头来,又道:“启禀皇上,随驾十万精军正等候皇上的差遣。”
第二卷 第462章 薄衫闲院
第462章 薄衫闲院
皇帝这时才想起自己是带军入川的。稳定了情绪。同时,不由得对太后的英明再次生出几分佩服。
“启禀皇上,敌军有动静。”兵部侍郎武潜阳道。
众人齐往城外望去。但见大理军中忽然一阵鼓躁,然后转为鸦雀无声。一将缓缓从中而出,驰到一箭之地停下。此人粉面朱唇,约莫三十岁年纪,头戴紫金盔,身披黄金甲,跨下马乌云盖雪,掌中刀青龙偃月,真可谓仪表堂堂。那人立住马匹,望了望城楼上黄伞罗盖,喝道:“大理扫北元帅杜闻秀在此。四川的张永,想不到你已经自封为皇帝,背叛了天朝。你如此多行不义,吾将伐之。”
城楼上张永闻言,苦笑了一下,没有搭腔。
皇帝走到箭垛缺口,朗声道:“杜元帅请了。天朝大理,两国素有邦交,长期和睦。杜元帅为何带兵前来。犯我疆土?”
杜闻秀喝道:“你是何人?快换张永出来答话!”
皇帝道:“寡人素闻大理乃蛮夷之乡,直到今日方才相信。看你粉面朱唇,却原来只是披着一张人皮。”
杜闻秀这才知道,对方乃是天朝皇帝,但还是依然骂道:“你天朝枉称仁义,自负上国,年年向我大理索贡,是欺我大理无人乎?今我领兵在此,小皇帝敢下来吃我一刀吗?”
皇帝道:“我天朝兵强民壮,战将如云。你大理弹丸小国,还敢兴兵作乱,岂非以卵击石?”
杜闻秀道:“你天朝战将,现在均在远方。而我弹丸小国之兵,却正在攻城。今天你撞着了本帅,也是你天朝气数该尽,白白将一个小皇帝,送到我的手中。”
“放肆!”皇帝道:“你且转回。寡人即日遣兵与你交战,且看看谁胜谁负。”
杜闻秀打马便走。城楼上大内侍卫高手项砀山将手一扬,“嗖”地射出一枝袖箭。杜闻秀理也不理,依旧慢慢驱马。袖箭难以及远,跌落尘埃。
在皇帝与杜闻答对骂之时,邓薛关等人就赶了过来。这时,邓薛关上前单膝点地,道:“禀皇上,臣的帅府就设在附近。请移驾帅府商议出兵之策。”
众人下了城墙,只拐了一个弯,便到了邓薛关的帅府。
皇帝坐下之后。急急道:“众爱卿,可有退敌之策?”
王宗浩走了出来:“皇上请放心。这次侍卫营十大高手尽出。他们个个武功精湛,当世一流,上山能打虎,下海可擒龙,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依臣之见,不如派遣他们出战,擒得杜闻秀之后,其军不攻自破。”
邓薛关道:“万万不可!启禀皇上,大军交战,非江湖厮杀可比。派几个侍卫,无济于事,反倒折了我军的锐气。”
“依邓元帅之见,又当如何?”皇帝问道。
邓薛关道:“臣以为当固守城池,遣使讨援。”
皇帝道:“邓元帅之言甚是。然而近处并无援兵,远水也解不了近渴,寡人还是决定采纳王统领之策。王统领,你保举何人出战?”
“臣保举容高作、乌甘棠、蔺广饶、项砀山、龙逍河五人前往。”
“准奏。”皇帝道:“邓元帅听旨。”
“臣在。”
“命你将兵马集合于城门之后。待五名侍卫得胜之时,寡人在城楼上击鼓。你听到鼓声,立即率军冲出,或追杀。或掩护,相机行事。”
“臣遵旨。”
众人再上城楼。
王宗浩提气喝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即刻出战,以退大理夷兵。”
“吱呀”一声,士兵将城门拉开一条窄缝。容高作等五人立即挤了出去。
通常战场交兵,出城时需弓箭手开路,射住阵脚。这时因不是正常交战,五人又都自负武功了得,便没派弓箭手。
但自己不派不等于杜闻秀不派。大理阵前藤牌手之后便是两层弓箭手,以便轮番射箭。这时,眼见五人挤出城门,立即万箭齐发。
容高作的确武功不凡,施轻功往前急纵,等大理士兵发箭之时,已距弓箭手不远。当即容高作在怀里一掏,右手飞出一把飞蝗石,左手拍出一掌,荡开箭雨,就落在了弓箭手人丛之中。
乌甘棠紧随容高作身后,前面的箭雨已被容高作荡开,只旁边有箭射来。当下抽出宝剑,左挑右挡,没费多大功夫,也冲入弓箭手之中。
蔺广饶、项砀山稍稍坠后,箭雨已来。平素二人接暗器、发暗器得心应手,但这时万箭齐发,躲了上躲不了下,挡了左遮不住右,顿时被射得像剌猬一般。
最后出城的是龙逍河。他以硬功见长,躲箭雨原本更加不行。但他出城之时。恰见项砀山身子倒地,急忙接了,以项砀山尸身遮挡箭雨,一阵挥舞,却也冲入敌军。只不过左脚腿肚被射中一箭。
就这一霎之间,五人中就两死一伤。幸存的容、乌、龙三人都同时想到,绝不能再给对方发箭的机会。当下三人都捡人多之处冲杀过去。
大理杜闻秀见状,挥动指挥彩旗,阵形急变。士兵们往来穿梭奔跑,腾起阵阵尘埃,不一会儿,便将三人隔开。
三人各自为阵,战了一会儿,身边的敌人却似乎越来越多,于是便多施辣手,以便节省体力。
杜闻秀远远地见了,命令撤下短刀手,改由长兵器与之接战。
一名大理士兵挺枪往龙逍河咽喉刺来,另一士兵挥长刀砍向腰间。龙逍河将身一侧,让过长枪。伸指往长刀上一拿,再往后一带,便将使长刀的拉近身来。使长刀的还没来得及放手,“喀喳”一声。颈项已被龙逍河挥掌切断。这时,使枪的正改从后心剌来,龙逍河反踢一脚,正中枪杆。长枪直飞向半空,使长枪的士兵急忙退下,换人又攻。
龙逍河踢枪之腿尚未收回,两杆钩连枪贴地往伤腿勾来。龙逍河只好收回着地之左腿,双掌往地面猛击,支撑身体,躲过了两枪。
忽然间,左面士兵往旁跑开。一马队排成六列急速冲到。龙逍河待要闪避已经不及。只得在地上打了个滚,翻身后双掌拍出,击在一匹马的胸前,硬生生将奔马击毙。
力毙奔马,需绝顶武功才能办到。然后,龙逍河这个具有绝顶武功的人在力毙奔马之后,却被马的尸身压住。四周大理士兵手直刀落,连人带马,顿时分成数块。
龙逍河毙命之时,乌甘棠挥动卷了刃的长剑正在苦战。战场之上,大理士兵皆身披盔甲,宝剑点刺根本就伤不了。若尽刺其咽喉,则更增加搏击的困难,乌甘棠也只有挥剑硬砍了。然而,宝剑终非重兵器,几下就卷了刃,变得更加难以杀伤敌人了。
一弊也有一利。乌甘棠手持宝剑,虽然伤敌不多,但激战多时,却也保得自身未伤。只是力气正一点一点地消退,而敌军则以数万人之多轮番出战,前境堪忧。
平时要夺敌人的兵器,乌甘棠自然是手到擒来。这时,自保尚忙不过来,更不用说抢夺兵器了。
杀得一阵,乌甘棠见不远之处有面旗子。想起出城的使命,便往旗子方向冲杀过去。到得近处,抽空一瞧,旗子上写的却是个“韦”字。对方的将领肯定不是杜闻秀了。
“住手,待我亲自拿他!”一声断喝之后,乌甘棠身边围攻之人向八方退下,腾出一大片空地。乌甘棠抬眼一望,一名大理将军正从旗下纵马奔来。
乌甘棠心道,单打独斗,你大理除了席大猷之外,更有何人是我的对手?当下深深吸了口气,理顺了腑脏。趁来将未到,从地上拣了一支长矛将剑换了。
但见来将黑脸,虬髯,骑一白马,手持宣化斧,距离尚远便挥起了斧子。
乌甘棠初时并没把敌将放在眼里,那知白马越奔越急,敌将的宣化斧竟凭空产生了万钧之力,难以招架。
不过,乌甘棠知道,再难招架也要招架。若往一旁避开,等于是又回到刚才群斗的苦境。能与敌将交锋,乃大好时机,焉能错过。
“当”的一声巨响,大斧砍在矛杆之上,溅出点点火星。敌将纵马冲了过去,乌甘棠吐出一口鲜血,坐倒在地。
这一幕,仿佛是去年十月初一荆州十里铺雷绝招对王唯天一战的重演。论武功,乌甘棠与王唯天本不相上下,但此时,乌甘棠在剧烈的群战之中体力早已耗尽,成了强弩之末;而大理将军也亏在不通马战之术,只是平时的操练巧合了马战之术的些许要领;双方都比荆州的二位差了许多,然而结果却是一样。
却见姓韦的大理将军圈马跑了回来,轻舒猿臂,将乌甘棠抓起,放在鞍头,往中军驰去。
城楼上皇帝见五人中已有三死一被擒,颓势已不可挽,便道:“快叫容高作回来。”
十大侍卫之中,容高作武功最高。其武功绝不在什么言寿风、席大猷之类的“第一高手”之下。其徒焦任,在四川统领啄木鸟,隐隐然已与温玉华分庭抗礼,容高作的武功就可想而知。这时,但见他身处万军丛中,掌劈拳击腿扫膝顶,身如魑魅,形似魍魉,左冲杀一人,右突又毙一命,倾刻之间,已接连击毙大理士兵数十人。只是大军往来,带动身形,却也不能自主,离敌军帅旗也是愈来愈远。
战到这个时候,容高作的内力也在逐渐消耗,心中早就明白擒拿敌军元帅是不行的了。只是未得君令,不敢擅自撤退。这时,听到城楼上锣声响起,才转身杀回城门。
容高作到得城门之前,追杀的大理士兵仍然缠斗不休。邓薛关担心敌军趁机突破城门,忙令士兵将城门紧闭。
容高作进不得城,急呼:“快开城门!”
邓薛关在城门内提声答道:“敌军太近,不能开。”
容高作气极骂道:“大理的孙子,快些让开了。你爷爷要入城!”
便在这时,缠斗的大理士兵正好突然退开。容高作心想,他们怎会听我的话?猛然间,容高作想到,敌军这是要放箭,不好!忙往旁急闪。
刚一闪开,敌箭便发。容高作正暗道侥幸,却见这边的敌军也正在退开。
一瞬间,容高作踌躇了一下:再入敌阵,虽敌军不能放箭,自己也必将精疲力竭而亡。当下一不做二不休,再次往旁一闪,刚一落地,便往城墙上一搭,手上施展移形换掌的功夫,脚上使出平步青云的绝学,往上急升。
城楼上王宗浩见了,忙垂下一根绳子作为接引。容高作的手刚刚摸到绳索,大理的箭雨业已卷到。一代宗师,就这样命丧城墙根下。
这一次,杜闻秀亲自操刀,解剖天朝大内侍卫蔺广饶和项砀山的尸体。二人胃中的食物残渣非常复杂,吃的都是些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其实,辨认不出也不要紧,有一点却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此二人生前绝不缺粮。
杜闻秀想了想,又重新回到台前,摘下二人的肝脏,放在鼻下一闻。其中一个,有些许酒味。
“这二人官职定然不小。你们缝好之后,裹上草席,再埋起来。”杜闻秀吩咐完旁边的士兵,走出了帐篷,洗了洗手,又四下转了转,最后才回到自己的帅帐。
自己是降将招安,造反起家。在其他将军的眼里,不是同一路人。几个兄弟此次又没有随军,只能靠自己一个人冥思苦想。
一个月以来,四川以小股军队与自己周旋。从双方的数次交战之中明显得知,小股川军的统帅是谙熟兵法的。小股川军的统帅已是如此,怎么成都根本之地的统帅却反而不懂兵法,派遣五个武林高手与我大军交战?
早就感觉四川后门失火,发生了大事。原先还以为是西夏、吐谷浑、吐蕃哪个国家进兵了。现在看来,倒不是了。其它某国的入侵,比起自己大理的进兵,本无分轩轾,根本就没有前门后门之别。只有天朝大兵,才能令他们慌张。
第二卷 第463章 灵光新赋
第463章 灵光新赋
定是天朝大兵突进。占领了成都。天朝皇帝出现在城墙之上,便是因此。整整一天,原来那支缺粮的队伍都没有前来成都救援,也可以证明。
现在成都城墙之上旌旗林立,士兵胄甲分明,并没有东倒西歪或萎糜不振的现象。说明成都城内并不缺兵。今日之所以派遣武林高手出战,原因之一是皇帝采信了不懂兵法之人的计策,原因之二便是城中正在整编投降的原来的川军。
那么,我军又应该何去何从呢?
从消除张永的威胁这层意义上看,张永被天朝皇帝擒获,目的也可以算是达到了。但自己并没有建功立业,若此时撤军,实在是心有不甘。
如果再进一步,擒得天朝皇帝……
想得太美了。不过,给天朝皇帝吃点苦头,让他知道我大理不是好惹的,应该是可以办到的。说不定,还能免了大理的岁贡,岂不美哉。
兵法云: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现在自己正好身处不得已。也就只好攻城了。
兵法又云: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援救,可羁縻取之。若敌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