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主三国-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射了一阵,十来架云梯自大理军中竖起。士兵们扛起云梯,呼啸着,架上了城墙。然后噌噌噌往上直窜。
此时城墙之上的衙役和捕快既没有盔甲护身,又没有打仗的经验,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辨别敌人的位置。他们纷纷探出身子以便看准敌人,反而被大理军的弓箭射倒无数。
眼看着大理士兵就要登上城墙,闭合堂常执会临时执事闻泗安、闵福雷等人带着千余名百姓携带砖石瓦砾冲上了城墙,暂时缓解了大理士兵的攻势。
如山似林的云梯当中,有一处,大理士兵终于爬了上去。城墙上的百姓差役再也无处躲避,无法藏身。危难之时,反而置之死地而后生,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扯发拽衣牙咬脚踢,将爬上城墙的大理士兵一一杀死,又重新守住了墙城。
这样的防守,百姓伤亡惊人,临时执事闻泗安、闵福雷亦相继不幸战死,而且终究还是没有守住的希望。于是,闭合堂无奈之下,下令打开了南门。
激战之中开门杀出,通常以弓箭开道。故此,大理士兵听见城门发出响声,看见城门开启,纷纷退至一箭之外。
城门大开之后。出城的却是牵马步行的雷又招、雷绝招两位军师及百多名手持锄头扁担的百姓。
走出城门,雷又招、雷绝招这才跨上战马。想必闭合堂听闻其马战之术,不让她们在城内上马。
川军各路指挥在高架之上看得分明,立即挥动旗帜,吹响锁呐。王济恩和尊重各率两万精锐骑兵以蔽鲁开道,贴着城墙根自东西两侧冲了出来。景怀忠、贾永清各率三万步兵一面以藤牌掩护骑兵,一面直接向大理士兵发动攻击。邹卫闽、叶新圩所率弓兵营看到信号,立即将箭雨洒向大理的中军和后军。
杜闻秀将手一挥,指向雷又招、雷绝招两位军师,却因为后果过于严重,那一个“射”字终是没能出口。时机稍纵即逝,川军立即发动了进攻。甘浪客、柯神池、费无极、霍团山四名一流高手几个纵身,分别冲至雷又招、雷绝招的马上,将两位军师夹在当中,以身挡箭。旋即,王济恩、尊重所率骑兵迅速挡在了前面,并调头冲向大理军队。大理军队忽遇强攻,阵脚大乱,杜闻秀赶紧鸣金收兵,让部队紧缩防守。
军师获救。王济恩发出了信号。通过一座又一座的指挥塔,迅速传遍了全军。欢呼之声,响彻云霄,成都平原顿时变作了欢乐的海洋。正在攻击大理军队的骑兵步兵及弓兵没有得到将领的进一步督促。自行停止了攻击。士兵们笑着、喊着,喧哗之声充盈了每个人的耳鼓。个别士兵笑着、笑着,竟然哭了起来。
杜闻秀眼见大势已去,趁川军没有发动攻击,率领大理全军,自通道急速撤退。眼看着将出通道,却见漫山遍野的川军阻住了去路。当先一人,正是温玉华。
杜闻秀正在踌躇之时,川军一名传令士兵飞马赶到,向温玉华喊道:“军师有令:放过杜闻秀军队。”
一连数日,全军将士杀猪宰牛。尽情狂欢。中军营盘,更是热闹。众人围坐成数百个圈子,又相互串连,往来敬酒,笑声不绝于耳。说起援救的艰辛,众人皆喟叹不已。“我以前是不怕温姑娘的,”万临山道:“那一刻,可真的怕了。”
众将纷纷向军师敬酒,雷又招、雷绝招一再称谢:“感谢各位大哥、大叔对我们的关心,感谢全军将士为援救我们所做的一切。”
将士们这才知道,雷又招、雷绝招、温玉华、雷招弟均酒量惊人,千杯不醉。反而是性格最为豪爽的雷再招略差,拼着内功喝了个七八斤,就站立不住了。
军师升帐,将军、监军聚齐。雷又招评点此役,说道:“这一次,我和绝军师被闭合堂软禁;随后的援救又如此的艰难。这说明,我军自温姑娘以下,全都阴谋诡计不足,不懂暗算伤人之道。不过,这也无妨。至少,在军营之中,我们都能感觉到安全。不会像闭合堂那些人一样,整日提心吊胆,睡不着觉。
“关于焦任是否真的会自然而然地使用别人的功夫,我存有疑问,却不求甚解。使用别人的功夫虽不能有助于取胜,但能够有助于炫耀。无玫仙姑既然已经作了三焦经脉的埋伏,再多教他们一两项没用的功夫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在时过境迁,我们已不用推究。总之,焦任在温姑娘与席大猷对阵的时候背后忽施暗算,有取死之道,也就够了。
“二姐雷再招进献的远撤之计,乃此役中最高明的计策。温姑娘之所以未能及时采纳,是因为雷再招平时显现的智谋不高。而雷再招平时之所以智谋不高,完全是因为雄心不足,对多数事情都不用心的缘故。这说明。好鞍不因劣马而废。相应的,劣马也不因好鞍而立,也不能因此而提升雷再招为谋士,对雷再招只能赏。现在我决定,赏雷再招一年之中可以随时用自己的钱买军队的猪肉吃,每日不准超过半斤。
“监军敖闻喜识破闭合堂诡计,及时发出警告,赏直接带兵权限至十万。
“监军粟玉都称病之计过于幼雉,罚其暂解兵权。寅支一保三甲骑兵营并入子支一保四甲弓兵营,改称弓骑营,由敖闻喜统带。粟玉都暂时调回中军学习兵法。
“节度使王济恩判断进兵中原,虽有误,然此事迟早必将发生,故无赏无罚。
“中军留守将军万临山判断闭合堂阴谋,接近真相,本应有赏,但因其与我们四姐妹的关系,故免赏。
“江湖营十名高手援救被擒,各赏‘精铁剑’一把。
“工匠营、江湖营拆毁杜鹃城,十分辛苦。自此工匠营易名神机营;江湖营易名神刺营。
“黄山派掌门甘浪客、太湖帮帮主柯神池、大河帮帮主费无极、海盐帮帮主霍团山四人以身挡箭,舍身相救,精神可嘉。四人之所以担负此任,一是由于他们武功绝顶,二是因为他们小门小派、地位不高、名气不响的缘故。因此,明日我和绝军师将亲至神刺营中,拥抱四位,以彰功德。
“遗漏之处,请绝军师补缺。”
雷绝招不知在想些什么,愣了一下才慢慢说道:“我没有什么补充的。我只是想啊,闭合堂遣人唱歌,瓦解我军心,此计似乎温姑娘就能够抵挡。情海战役的时候,温姑娘喊话的声音那么响亮,而且还那么的动听。如果温姑娘唱歌,应该是可以的。”
“这份诉状呢,你看如何处置?”雷又招道。
雷绝招接过来一看,原来是全军四十多名监军联名请求废除闭合堂的诉状。
雷绝招沉吟良久,才道:“此事牵涉甚广,恐不能意气行事。闭合堂之所以软禁我们,实因权力之争,而不是出于私人的仇怨。目前四川之官府,并举农医教工。官府分支之后,正如张晋明所言,确实会注重自身的利益而少了配合。闭合堂的位置必不可少,似乎只能取代而不能废除。废了他们,官府就乱了。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我们还不能动它。”
“也好。此番闭合堂煽动百姓与军队抗争。杀了执事,我们将有一大堆麻烦。放了他们,正好让他们自己去向乡亲们解释。”雷又招道。
温玉华问道:“可是捉鬼容易,放鬼难哪。莫非我们还要向他们道歉?”
“这倒不必。”雷绝招道:“先让士兵们吓吓他们,谅他们也不敢放肆。”
次日清晨,十八名闭合堂执事、临时执事被带到空地一字站开。空地四周本来就有数十名兵丁把守。
第二卷 第505章 临风自知
第505章 临风自知
在执事们站好之后。又来了十八名步兵。这十八名步兵,均以红巾遮住面孔,只露出眼睛在外,好像刽子手一般。他们手捧钢刀,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到众执事的身后站定。当场就有一名执事、三名临时执事腿脚酸软,吓得坐倒在地。
紧接着来了一名将官。将官走到众执事面前,大声喝道:“击鼓!”兵丁立即开始击鼓。将官又喊:“举刀!”众事执身后十八名步兵一齐将刀举起。众执事中又有五六人瘫倒在地。混乱之际,旁边兵丁喊道:“军师到──”将官赶紧喊道:“停止。”
雷又招、雷绝招全副披挂,带着十来个将军,纵马经过附近。先前那名将官紧跑十几步,迎着马头,肃立抱拳道:“卑职见过又军师;见过绝军师。”雷又招摆手应道:“罢了,回去吧。”说完双腿一敲马镫,与雷绝招及其余众将纵马驰过。
先前那名将官跑回,喊道:“又军师有令:罢了,都回去。”随即,把守场地的兵丁连同十八名刀手一窝蜂全走了。
众执事东张西望,不明所以。看起来,似乎是那名将官会错了雷又招话语之意。须得抢在对方醒过神来之前逃跑才是。于是,十八名执事、临时执事相互搀扶。鼠窜而去。
温玉华、雷招弟、雷再招刚刚送走张尚之、莫正仪、鲁仁寿等官府各司要人,雷又招、雷绝招及俞常泰、凌向山等人就纵马驰到。雷又招问道:“这就去吗?”
温玉华答道:“稍等一下。”吩咐亲兵道:“去,让他们备马。”然后对雷又招道:“我们先去更衣。”
俄倾,温玉华、雷招弟、雷再招披挂上马。雷又招喝道:“走吧。”一行十几骑绝尘而去。
皇帝所在之地距离中军约有五里,不消片刻,众人就赶到了。
把守军营的士兵迎上前来,待众人下了马,将马匹牵走。监军粟世雄接到通报很快就跑了过来。行礼之后,温玉华道:“带我们去见皇帝。”
众将留在外面,仅温玉华、雷家四女随粟世雄进入皇帝的营帐。
温玉华拱手道:“军师规定,川军无跪拜之礼。请皇上不要介意。”
皇帝应道:“无妨。”
雷绝招问道:“皇上此行,大臣何人随驾?”
“有太师、刑部罗大人、礼部尤侍郎和兵部武侍郎。”
雷绝招向粟世雄道:“请罗太师和武侍郎过来。”
粟世雄应命而去,不一会儿,就领来了罗忠信和武潜阳。
又一番繁琐的行礼之后,雷又招道:“不知皇上几岁?”
焉能问这样的问题?罗忠信嘴一张,刚想喝止,随即又想到身在军营,身不由己,便住了口。
皇帝答道:“寡人虚岁二十有一。”
雷又招道:“听闭合堂的人说,太后已经开始选美了。皇上这一回去,便是大婚,然后是亲政。恭喜了。”
“同喜。”皇帝淡淡应道。
雷又招道:“皇上大婚,自然是普天同喜之事。不过,如果皇后出自于四川,出自于我们的家乡秭归,我们会更高兴的。”
雷绝招道:“我们的家乡秭归地处巴山龙眼,集日月之精华。赋天地之造化,山川绮丽,地藉英灵,民昌业盛,文称伟煜。秭归的美女,更是端庄淑惠,俊影难描。选秭归美女为后,实乃上佳之策。”
二人这番话,听起来就像是在自荐一般。皇帝及旁人都不好应答,只能等待下文。谁知雷绝招话锋一转,却没了下文:“三姐,今日见驾,他日向人说起,旁人不信怎么办?我看得向皇上要点物件,以作凭证才是。”
“不错。”雷又招道:“只是玉佩、折扇之类的物件也说不清楚。不如要龙袍,你看怎么样?”
“好,就是龙袍。”雷绝招思忖道:“但是我们该回赠皇上一点什么东西呢?”
雷又招道:“这好办,就送手印。”
“手印?手印怎么送呀?”雷绝招佯装不懂。
“看我的。”雷又招道:“粟监军,拿文房四宝。”
粟世雄领命而去,一会儿,拿来了纸笔墨砚。并立即开始磨墨。磨好了之后,雷又招左手将纸展开,右手在墨盘里拂了几下,“啪”的一个手印,盖在了纸上:“打盆水来,我要洗手。”粟世雄再次跑了出去。
雷绝招过来,提笔先在雷又招手印之上写了个“请”字,在后面远处写下“出兵”二字,然后再印上自己的手印。完整地看,就成了“请‘雷又招’、‘雷绝招’出兵……”
雷又招洗完手,走了过来,道:“皇上需要之时,可遣武侍郎将此手印送至泰山。就这样吧。我们到帐外去。粟监军,你留下,等皇上脱了龙袍,你拿出来给我。”
腊月十五日,皇帝离开军营,进入成都。
“经过这次的事情,我们认为有必要培养一名全军的参谋。今后我们再有什么不测,就能应付了。”雷又招道。
温玉华道:“两位该不会是萌生退意了吧?”
“没有啊。温姑娘素有退隐之意,这我们知道。我们现在还没有。”雷又招转念又道:“哦,你是指让皇上选秭归美女当皇后的事吧。那只是随便说说,绝不是我们的志向。我们只是为了送他兵符,打了个幌子。”
“就是盖有手印的那张纸吧。那是什么意思?”
雷又招道:“数月之后中原必燃战火。因为我军势大,初期朝庭必不会调动我军。到后来支撑不下去的时候,病急乱投病,才有可能想到我军。送他一张兵符,是给他提个醒。是否进兵,还得看那时候的情况。如果需要进兵。我军就成了奉旨东征,师出有名了。”
雷绝招突然插言道:“不过,在我看来,因为我军的扩张,四川的强盛,太后必定不会让秭归美人当皇后的。而我们既已明确提出,太后也不能置之不理,最后只能是随便封个名号,然后就身居冷宫。”
温玉华问道:“这是在说谁呀?”
雷又招道:“没有谁的,她只是瞎说。还是谈谈统帅的事吧。温姑娘认为谁比较合适?”
温玉华想了想,道:“似乎敖闻喜、万临山二人稍可。”
“那就定万临山吧。假女婿一事,我们欠了他。”雷又招道:“定他还有个好处:全军将士误以为我们姐妹之一有可能要嫁给他,会想当然地把他与我们等同起来,从而遵从他的号令。”
温玉华问道:“怎么,你们肯定都不会嫁给他吗?”
雷又招道:“啊,不,不肯定。说不定四妹要嫁给他。”
“呸,你才要嫁呢!”雷绝招道。
一名士兵走了进来,行礼道:“启禀二位军师,启禀温姑娘,外面有一位名叫天心的人求见。”
“带他进来。”温玉华吩咐完士兵,又解释道:“他现在只是草民,我可不能去迎接。”随即。将张永对峨嵋派掌门渡元的评语对雷又招、雷绝招二人择要说了。
天心进到帅帐,与温玉华见礼。一转头,道:“二位雷姑娘本来就年轻,今日相见,怎么好似又年轻了几岁?”
雷又招道:“大叔前番所见,是我们的姐姐。”
“如果说来,二位便是军师!”天心立即大礼参拜。雷又招、雷绝招二人端坐案后,各自“嗯”了一声,表示还礼。
天心向温玉华道:“前日青城山上,老夫曾说要找温姑娘商量要事。今日老夫至此,便为此事。”
温玉华唤士兵为天心设下座位。然后问道:“我师父答应做天师道的副教主了?”
“不敢谎言,确实答应了。”
温玉华道:“那不就行了。为何还要找我?”
“仙师张道凌说,必须先让温姑娘答应出任天师道的总护法,然后才能与老夫详谈。”
温玉华又问:“最终谈妥之后,天师道的教主、副教主就是张道凌和我师父吗?”
“正是。”
“大叔您将是什么职位?”
“老夫将出任教主的簿记。”
温玉华道:“好。等你们谈妥之后,张道凌答应出任教主,我就答应出任总护法。现在,因为我手握兵权,故此还不能答应。”
“温姑娘你这是……这不是互为前提嘛。”天心急道:“温姑娘当日在青城山上可是说过‘好商量’的。”
“当日我急呀,现在不急了。”温玉华微笑道:“好商量是不错的,我们现在不正是在好好地商量吗?”
天心为之语塞。良久,“唉”叹了口气,道:“说来说去,都是因为老夫曾经战败,你们有所不信。老夫不为名不为利,但求胸中的治国之策能够应用。正好,两位军师在此,老夫恳请两位军师就治国之策考考老夫。老夫如果应答不上,宁愿当场自刎。”
雷又招道:“大叔言重了。我们不考你,不是因为大叔曾经败给王济恩。天生万物,一物降一物。虫能蛀木,木能伤虎,却不能说虫能胜虎。用兵方面,大叔输给王济恩,王济恩输给温姑娘,温姑娘自认不如我们,还不能说我们就定能胜过大叔。更何况治国方面,我们一窍不通,要考也无法出题。依我看,只有张道凌才能考你。”
“关键是,”天心道:“仙师先要温姑娘答应出任总护法之职才肯与老夫详谈,而温姑娘却要老夫先与张仙师谈好之后才答应出任总护法。这是一个死结。”
“解开死结,才能证明大叔聪明。”雷绝招道:“虽然说能者各有侧重,但不够聪明的人在自己侧重的方面也不会有多高造诣的。大叔如果解不开这个死结,也就不用治国了。”
“好,老夫领教了。这个死结,容老夫慢慢细想。”天心继而又道:“今日老夫既然到此。欲以治国之术讲述一二。不知三位姑娘有时间听否?”
雷又招答道:“给你半个时辰。请讲。”
天心沉吟了一下,道:“有人抓来一只老虎,关在笼子里,送给了一个没有老虎的国家,让百姓观赏。人们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老虎,纷纷赶来观看。有人说,多漂亮呀。有人说,干嘛把它关在笼子里,多委屈它呀。于是就有人打开笼子,放出了老虎。
“张永对于四川的治理,就等于是打开了笼子。而老夫的治国之策,就相当于要把老虎赶上山去。
“有一首诗,名叫‘悯农’,三位可能都知道。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的原意,乃是替农夫叫屈,乃是向苛捐杂税及其自然灾害的控诉。从治国的意义上讲,这首诗还有特别的深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并不是说,每种一粒粟都能收到万颗子。实际上,农夫在播种的时候,也不可能一粒一粒地种。秋收万颗子,并非指万倍的收成,只是形容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指的是一年的收成足够农夫全家之用,在上交各种捐税之后,还略有剩余的一种自然的民生现象。
“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之下,农夫们年年有余,年复一年,积累在不断地增加。而积累过多就会产生本质的变化。为了维持自然民生的平衡,于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天灾人祸随之应运而生。各种灾祸,旨在杀鸡取卵,旨在冲减积累,旨在将天下的百姓重新打到原始的状态中去。于是又开始了下一个轮回。
“自古至今,天下的民生就这样不断地轮回。悯农诗,就表述这样一个轮回的兴衰。而张永的入川,则打破了这种轮回,放出了百姓的‘生产能力’那样一只笼中之虎。
“一入川,张永便对都江堰进行整治,并且还一劳永逸地根除了泥沙淤积的现象。从此,河床不再抬高,洪水不再泛滥,极大地减轻了洪涝天灾。其次,紧随温姑娘之后,姜百弯、鲁仁寿等一大帮能工巧匠相继投奔张永,
第二卷 第506章 三径步馀
第506章 三径步馀
将官府一分为八。从种子的筛选到交子的发行,官府到处介入,充分给予指导,四川百姓的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秋收万颗子’真的变作了现实。百姓的‘生产能力’这只笼中之虎终于被释放了出来。
“无心于治国之道者可能会说,秋收万颗子比秋收百颗子要好。这是因为,从表面看,自张永治蜀以来,四川民众吃饱了,穿暖了。自然人口不断地增加,外地人口也蜂拥而入。如果把四川看作一个国家,可以说国力正在逐渐地强盛。然而,在平静的水面之下,却隐藏着汹涌的暗流。
“月有圆缺,潮有涨落。损有余而补不足,世上万物都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着变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超过了限度,就会遭到天遣。四川物品的出产超过了人们的需要,同样会产生许多有违初衷的后果。
“首先,高生产能力使出产物品增多,每一个百姓都不能完全消耗掉自己出产的物品。势必刺激经商的活跃。而经商本身所固有的投机特点,又必将导致物品的表面形象与物品的实际功用相互背离,使万物趋向浮华,信用逐渐沦丧。
“其次,高生产能力,使出产物品的总量远大于总体消耗量,将直接产生两个严重的结果。
“前一个结果是各种物品在堆场、转运、货架等环节大量囤积。对囤积部分物品的生产,实际上是对天地资源的掠夺,是对自然的破坏。
“后一个结果是必将出现各类物品卖不掉的现象,必然促使各类物品的价格一再下跌。而一再下跌的价格却始终不能改变物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