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主三国-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四千士兵追击曹军的话,疲兵打疲兵,缺乏胜算。因此,午夜。于禁出动的时候,就让第二道埋伏的一千五百弓手赶到清河崖,通知文丑,连夜转移到谢集一带截杀曹军。
青山的田兰太远,通知不到。马队那边也远,而且战斗力一般。因此,于禁通知的是文丑,然后让文丑再派人通知青山的田兰。这样做,虽然不是万无一失,却已经是做到最好了。
大约寅时,文丑得到于禁的通知。当即带了自己的七千人和报信的一千五百人全军出动。打火把赶夜路奔赴谢集。走到一半,见报信的一千五百人跟不上步伐。文丑大怒,责骂了一下。再走两里,那一千五百人又慢下来了。
如果只有一两人慢,文丑就杀了。这么多人慢,就不能杀了。文丑就想把这一千五百人留下,却一时想不到理由。于是就问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慢。弓手们见文丑脸色不善,慢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理由。文丑听了听,有用的理由就三条。一是经过激战,累了。二是还有三百伤员,想回去救护。三是想给田帅报信。
其实文丑只需要一条有用的理由。既然有三条理由,那么。文丑就留下了这些弓手。不过,他们的话也提醒了文丑,忘了给田兰报信了。文丑当即派了亲兵,到青山给田兰报信。
……
太史慈在哪里?在田兰的计划里,太史慈担任的是一种狙击手的角色。太史慈的箭法,也的确适合这种角色。但是,神臂弓毕竟不是狙击步枪,神臂弓的射程还不够远。
五次拉弓之后,神臂弓三百四十步能贯穿铁甲。那么,三百五十步呢?三百五十步当然就不能贯穿铁甲了。然而,普通的弓箭不是都不能贯穿铁甲么?不能贯穿铁甲的普通弓箭照样在杀人。那么为什么不说神臂弓最终的杀人距离是多少步?
实际上,神臂弓射出的箭矢飞到三百五十步甚至四百步的距离的时候,仍然具有杀人的劲力。之所以不说,那是因为超过了三百四十步之后,就不能保证所杀之人是想杀之人了。由于物理学水平的限制,神臂弓的箭矢在射出之后并没有旋转,三百四十步之外,由于材质的不绝对对称,箭矢就会产生飘移。瞄准甲,杀死的却是甲旁边的乙,也就失去了武器的意义。因此,马钧的神臂弓,就只能保证三百四十步的有效杀伤。
就三百四十步距离的有效杀伤,那么太史慈应该埋伏在什么地方?三千马军埋伏的树林距离坡下的平路就有五百步,树林里肯定不合适。第二批弓手埋伏的位置距离曹军边缘一百步,距离到是够了,但弓手一出去,其位置就呈现在曹军的眼中。狙击手的位置,应该是曹军意想不到的位置才对。所以,第二批弓手埋伏和位置也不合适。
什么样的位置是曹军想不到的?其实就是曹军所在的位置,而且还是中间位置。这里,士兵们为太史慈精心挖了个地窑,上面以木板盖住。木板上面,再盖了一尺厚土,最终与地面齐平。有一根穿了节的竹子,让太史慈通气,并倾听外面的声音。
太史慈出动的条件是,曹军散乱。散乱不是混乱,散乱是混乱加人少。在田兰的计划中,也就是曹军追击第二批弓手,前军、中军已过,后军没有过完的时刻。
但是,这样的条件,天黑之前都没有出现。太史慈的上方,一直都是曹军密布。出来必死。
天黑了,人们的活动逐渐减少。这给太史慈凭声音判断外面的情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太史慈通过竹子望了望,也知道天黑了。但附近到底有多少曹军。太史慈却不知道。因而就只好一直潜伏。
下半夜,于禁的四千人开始放冷箭了。曹军又有了动作。这时,太史慈逐渐清楚了,附近的曹军已经稀疏,自己可以出去了。
……
太史慈先抽了一块既短又窄的木板。这相当于投石问路。外面的声音听得更清楚了。新鲜空气也涌了进来。没有人发现太史慈这边地面的变化。
继续抽掉木板,很快,就差不多了。太史慈能够出去了。但太史慈还没来得及出去,几支箭就射了过来。其中一支,钉在地窑的壁上。
太史慈当即拔出了短戟,全神戒备。等了一会儿,并没有人过来。看来,这并不是曹军射的箭,而是自己人正在向曹军射箭。那么,自己就不要出去了。出去,被自己人射伤划不来;出去也看不清曹军的穿戴,分辨不出谁是将领。
于是,太史慈就在地窑里等着。天将亮了,曹军突然传出吆喝声。紧接着曹军集合了。这时候出去是不合适的。曹军集合之后,往北方走。而太史慈的位置,却在中间。
位置在北面的曹军直接就走了,自然是看不到太史慈的。位置在南面的曹军,走了过来。一不留神,摔了一名曹兵进地窑。太史慈急刺一戟杀死。还好,后面的曹军一下跳了过去,继续前行,并没有人下来察看。
其后,又摔了两名曹兵下来,也被太史慈杀死了。
太史慈听到南面似乎已经没有声音了。探出头看了一眼,确定曹军都到北面了。双手一撑地窑的沿口,便要跃上。一转念,又跳了下去,扒了一名曹兵的衣服,换了。还撒了一泡尿。这耽误了一点时间。
等太史慈出来,曹军已经走得比较远了。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世间万物逐渐清晰。太史慈让开正面,先往旁边跑,从旁边追赶曹军。太史慈相信,曹军这么多兵,不可能人人都相互认识。自己完全能够混入曹军。
……
与太史慈的预计相同。太史慈追上曹军之后,曹军的士兵看见太史慈,只是往旁边避让,保持一定的距离。太史慈就加快脚步,继续往前。
其实太史慈的穿戴是有问题的。衣服没有问题,衣服上的血迹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太史慈的兵刃。太史慈没骑马,所以没拿大枪。这时所带的兵刃,是两把铁戟,两张弓,十壶箭矢。两把铁戟,平时是交叉背在背上的。这时太史慈拿在手中。两张弓,一长弓一神臂弓,都是尺寸巨大,取代了原来铁戟的位置,背于背上。三壶神臂弓的箭矢绑在前腰,七壶普通箭矢,挂在后背。太史慈这样的武器装备,跟一般的士兵差别太大了。
若在平时,曹兵定会认出这是一名奸细。但经过了一夜混战之后,可以说,那些武器是别人捡的。很多曹兵还心生羡慕,后悔自己咋不也去捡些。
太史慈边走边看,看看谁像是高级将领。经过了许褚和夏侯惇,但太史慈却没有发觉。这是因为二人受伤,躺在马车之上。而太史慈则只注意了骑马的人。
赶上骑兵戌卫了。这里面有曹操。但这时曹操已经被骑兵戌卫强行更换了相同的衣服,太史慈也没看出来。
继续往前走,太史慈终于看见了曹纯。太史慈当即便往边上走。到了曹军的边缘,再回头盘算距离,然后挂了双戟,取下神臂弓,一箭射翻曹纯,转身就跑。
直到太史慈发足奔跑,旁边的曹兵才注意到太史慈。什么念头都还不及闪现,就听到远处的曹纯这边一片大乱,脑袋就转向了这边。
第二卷 第149章 重蹈覆辙
第149章 重蹈覆辙
狙击与刺杀,在现代军事中。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但是,之所以是,还是因为现代军事具有不所不包特性的缘故。终归结底,它们都不是主流的军事手段。而古代,军事还没有无所不包之前,很多时候,它们更都是排斥在军事手段之外的。
这个年代的军事行动的标志是集体行动,因而个人性质的行动不算军事行动。狙击与刺杀都带有明显的个人行动性质,所以政治家或者会想到,而一般的将领则通常都不会采用。
干一件事情,最终取得了成功。其喜悦的程度与自身投入的力量成反比。投入的力量越多,越会感到兴味索然;投入的力量越少,则越会觉得欣喜。假设以个人的力量扭转了战争的进程,所带来的喜悦完全可以说是巨大无比。而这种巨大无比的喜悦,必将会促使执行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曾经的辉煌。
王越冲进孙坚的军队里杀人,如仙踪魅影,来去自如。促使了王越杀进袁术的军队,并且还连番冲杀了三次。直到王越感到生命危险了,这才知道不应该逞强,不应该玩个人英雄主义。曾经的一幕,如今再次重演。不过。主角换成了太史慈。
……
射杀了曹纯之后,太史慈的确跑掉了。同时,也正因为跑掉了,太史慈认为自己成功了。这是“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呀,太史慈兴奋极了。于是,太史慈稍微喘了几口气,就又朝曹军靠扰。瞅了个机会,再次混进了曹军。
此时曹军的中级将领很多,但高级将领就这么几个。曹纯被射死了,就还得站出来一个人。否定军队就没有主心骨,就是一盘散沙。那么,该谁站出来呢?
曹操是不能站出来的。这还不是因为曹操自私,只看重自己的安危,而是因为曹操的骑兵戌卫根本就不让曹操出来。骑兵戌卫已经对曹操实行了武力禁止。那么,剩下的,就是许褚和夏侯惇了。两人都有伤,但因为许褚有士兵帮忙,所以夏侯惇伤势较重。许褚就站出来了。
当然,这个“站”并不是站立的意思,而应该把“站出来”三个字连起来理解。实际上,许褚虽然带伤,但还是能够站立的。只是往前走的话,会跟不上行军的步伐。如果骑马呢,因为没有脚蹬,也不能保证不会摔下马匹。所以,许褚的站出来,就是把许褚呈现在全体曹军的眼皮子底下。而其人。还是在马车之上的。
士兵们将许褚换了辆马车。由普通马车换到了一辆豪华的马车上。让许褚坐着,并撤去围栏。这就算是成了。当然,对于太史慈来说,相当于靶子做好了。
……
曹纯死于箭矢。到底是谁射的箭,曹军不知。没有人怀疑来了狙击手。大多数人都把曹纯死亡的原因归咎于昨夜的内战。曹军虽然没有箭,但却有很多弓。昨夜敌军射了不少箭,完全可以捡到箭矢。凶手来自曹军内部的可能性极大。
现在许褚站出来了。为了避免重蹈曹纯的覆辙,许褚的亲兵特别加强了守卫。有几名亲兵还攀上了许褚的马车,贴身护卫。
现在的地形,已经近似于一马平川。曹军以七八列不太整齐的队形同时前进。从队伍的东边到队伍的西边,也不过二、三十步的距离。因此太史慈根本就不需要接近许褚。太史慈在后面两百多步的距离,先拉四次弓,等待时机。就在随身护卫未能挡住许褚的那一刹那,最后拉弓,把箭射了出去。
太史慈拿弓箭出来,拉弓四次的时候,旁边的曹兵就看见了。但是他们不知道太史慈在做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太史慈不会射自己。对付近处的自己,一定会用那两支铁戟的。他们猜到太史慈是想要射前面某个人,但没有猜到想射的人是许褚。许褚太远了,有两百多步。而在寻常弓箭射程范围之内。都是些普通的士兵。
士兵放冷箭射杀另外的士兵,这样做对不对?本来是不对的。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太史慈身旁的士兵是夏侯惇的士兵。而百步之外的前面,就是许褚的士兵。许褚的士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夏侯惇士兵的敌人。因而太史慈旁边的士兵没有声张。
太史慈的箭射了出去。旁边观望的士兵眼睛早就准备好了,想要随着箭矢,看看射的是谁,射中了没有。结果很响亮的嘣一声之后,旁观士兵没有看到箭矢。他们先往太史慈手里望了一眼,确认太史慈手中无箭,箭已经射了出去,然后再往前看。先看的,还是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直到两百步之外闹将起来,这才将视线望向了许褚那儿。难道……难道刚才这人把许褚射死了?
该不该射死许褚?这个时候夏侯惇的士兵都认为应该。但如果真的射死了许褚,事情还是有些严重的。不知道曹操追究下来,其他人会不会连带遭殃。等到这些士兵再看太史慈时,太史慈早就跑了。
……
许褚又死了。那么下一个需要站出来的将领岂不是夏侯惇了?过了一阵,夏侯惇的士兵才将许褚之死与曹纯之死联系起来,猜测到来人射的就是大将,而并不只是针对许褚个人。假若不幸料中的话,夏侯惇一站出来就危险了。因而,在曹操的命令还没有下来之前,夏侯惇的士兵就通过百人长、千夫长,将太史慈的情况报告了上去。
曹军的最高统帅是曹操而不是骑兵戌卫。骑兵戌卫只能限制曹操的个人行动。现在就让曹操穿着相同的衣服,混在骑兵戌卫当中。而对于军中的大小事务,还得由曹操作主。
曹纯、许褚的连接夭亡,对曹操的打击很重。但是,比较起来,还是昨夜三万兵变成六千的打击更加沉重。曹操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人怎么就跟自己人干上了。已经预感到“天要亡我”了。曹纯、许褚的死亡,只不过相当于在曹操心里的伤口上再撒了一把盐罢了。不过,曹操毕竟是曹操。那心理素质又岂是常人能比得了的。常人遭到这么大的变故,早就一蹶不振了。但曹操没有。曹操略一思索,便作了安排。
就按照许褚前面的仪仗,再来一次。只不过车上的将领以及随身的护卫都只是普通的士兵。士兵全部来自曹纯的部队,这是昨晚内战最轻微的部队。仪仗的位置,就在骑兵戌卫的前面三百步。按照夏侯惇士兵禀报的情况分析,来人必将在骑兵戌卫的百步之内发箭。曹操的骑兵戌卫昨夜死了几十人,现存三百多人。曹操命令三百戌卫出击,务必擒杀来人。
那样一来,留下跟随曹操的戌卫就只有三十来人了。这将降低曹操的安全保证。因此,骑兵戌卫的首领拒绝执行曹操的命令。曹操说,如果不能擒杀来人,来人下一次就有可能将弓箭指向自己。两害相权,前者明显较轻。最后,曹操说服了戌卫首领。
……
过了一会儿,曹操的陷阱挖好了。就等着太史慈往里面跳了。这一切,太史慈毫不知情。就像当初的王越那样,太史慈又屁颠屁颠地来了。太史慈的模样,不可能有任何曹兵用手机拍下来给曹操看。但是,他们会给曹操说。而太史慈的特征又实在是太多了。
士兵的装备,有刀有枪有盾牌。极少有用戟的。士兵背弓,就一张,极少有背两张弓的。曹军早已缺箭,就算有个别人捡了箭矢,也不可能前胸挂三壶,后背挂七壶。因而太史慈具有很容易辨认的个人特征。
太史慈还是跟前两次一样,先混入后队,然后逐渐往前挤。刚刚挤过骑兵戌卫,就被发现了。太史慈看见了远处的假仪仗,还没有走到合适的距离,骑兵戌卫突然发动。冲向太史慈。
这个时候,曹操刚刚崛起,时间不长。还没有专门的骑兵。所谓骑兵戌卫,实际上就跟田兰的马队差不多,也是骑在马上的步兵。不过,他们骑马的时间要长一起,他们的马术已经基本过关,他们骑在马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战斗能力。
太史慈则是马战步战的双栖武将,这从太史慈的兵器上就可以看出。骑兵戌卫突然冲了过来。太史慈撒退就跑,但双脚敌不过四腿。不儿,被追上了。冲在最前面的戌卫扬手就给了太史慈一刀。而此时的太史慈双戟正挂在腰间,手上拿的是神臂弓。当下来不及思索,就用神臂弓的弓身挡了这一刀。
刚刚挡过,第二刀又来了。自然,第二刀是第二个人挥出的。太史慈是懂骑兵的。知道自己就这样挡下去的话,后面的骑兵会连续挥刀砍向自己。几百刀挡完了,恐怕自己就没有多少力气了。于是,对于第二刀,太史慈就没挡。太史慈往下一蹲,躲过第二刀。然后用神臂弓挥向了第三匹马的马腿。
曹操的骑兵戌卫跟张绣的西凉骑兵类似,用的是长度不够的钢刀。第三名戌卫眼看着太史慈攻击马腿,自己却砍不到太史慈。便一拉马缰,想要跳过去。如果是一个固定高度的障碍,战马也许能够跳过去。但如今障碍的高度是活动的。战马跃高,障碍也跟着升高。于是战马跌倒了。刚一跌倒,太史慈不与第四名戌卫纠缠,直接跳过了倒地的马匹,接着奔跑。
……
第四名戌卫的马匹被倒地的马匹绊倒了。紧接着又绊倒了几匹马。其他骑兵戌卫则从旁边绕了过来。而此时,太史慈又已经跑出好几十步了。
在这几十步里,太史慈挂上了神臂弓,拿了双铁戟。这边还有两名戌卫。两名戌卫圈马转向。还没有转过来,太史慈冲到了,杀了两名戌名。
这个时候,太史慈有个选择:骑马还是射箭。太史慈选择了射箭。这是因为,骑上战马之后,若要彻底摆脱戌卫的追杀,同样还得放箭。而站在地面发箭。其准确性将比骑在马上要高。射箭之后,多半同样还有骑马的机会。
于是,太史慈将双戟插在了地上,取了普通长弓和七壶箭。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戌卫无不应弦落马。但戌卫不是黄巾。戌卫有钢铁一般的意志,有视死如归的精神。前面的死了,后面的依然无所顾忌,照样冲上。
很快,太史慈的七壶箭矢就射完了。每箭杀一人,还有两百三十人。神臂弓虽强,但发箭频率较慢,不足以阻敌。因而,射完了普通箭矢之后,太史慈就把长弓扔了。抽出地上的双支铁戟,开始寻找马匹。
空马很多。这是因为太史慈射的都是人,没有射马。射死七十人,就多出七十匹马。太史慈看到一匹空马,旁边只有一名戌卫。太史慈就冲了过去。先一戟,刺向戌卫。戌卫没有招架,一翻身,从另一边下了马背。太史慈没功夫绕过马匹去追杀那人,便上了看好的空马。拉缰往远处跑出。谁知,刚下马的那名戌卫脱手将钢刀掷出,砍伤了太史慈坐骑的后腿。
……
这下坐骑的速度就慢了。太史慈刚想换马,有戌卫追击。便只好不换了。跑了约半里,两名戌卫追上。交手几招,分开。又冲来一名戌卫,再过了一招。太史慈没有马战的长枪,骑马用铁戟,很不习惯。
转眼,太史慈就陷入了困境。太史慈的个人武艺虽然远高于戌卫,但好汉不敌人多。戌位每人砍一下,太史慈需要砍两百多下,消耗极不平衡。正在太史慈动作开始迟缓起来的当口,胯下的坐骑一声悲鸣,先一步坚持不住了,倒了下去,把太史慈掀翻在地。
因为兵器较短,旁边的戌卫砍了一下够不着,便拉缰控马,往太史慈踩去。太史慈慌忙滚开。又一名戌卫纵马过来,太史慈再次滚开。不知道是谁带的头,将钢刀扔向太史慈。钢刀力重,而此时太史慈已经乏力。只格挡了几下,左手铁戟就掉了。右铁戟改为双手握住,格挡了二十几下,还是掉了。
最后就只剩下躲了。并且还不能站直了躲。站直了,戌卫的刀就会直接砍过来。弯着身子躲,很不灵活。没过多久,太史慈就身中数刀。
……
就在这危急的关头,文丑突然冲到,手中大刀,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挥向戌卫。只一冲,就杀死二十多人。圈马一回,又杀死十几个人。曹操的戌卫见文丑厉害,并且望见文丑的后边还有无数兵马,明显不敌,就退了回去。
文丑马打盘旋,先拉了一匹空马,然后驰到太史慈旁边。下了马,问道:“子义还能骑马不?”太史慈正要回答,刷的一下,刀光闪过,文丑被劈为两段。文丑满腔的鲜血,和着心、肝、肺的残片,喷在了太史慈的脸上。太史慈抬头一看,来者正是关羽。
第二卷 第150章 冰炭不容
第150章 冰炭不容
自清河崖北上青山。有一条沿湖小路。从九里山山口北上谢集,是一条坦途。两者之间,则有一条没有名字的南北走向的小山脉。文丑自清河崖赶往谢集,需要翻过这道山脉,多走不少的冤枉路。好在他们出发的时间很早,再加上体力充沛、军心稳定,故此他们还是比曹军先一步到达了谢集。
但是,并不是他们一支军队到达谢集,关羽的军队也同时到达了谢集。双方相遇,均出于意外。
在接山,关羽歇了大半日,越想越不对劲。感觉自己被田兰耍了。然后决定,不打埋伏了,正面作战,趁田兰人数不到两千,彻底歼灭。于是辎重在后,全军乘夜南下。
关羽军的辎重兵有一千余人。另外九千主力中,最精锐的五千人因为劳累,被另外四千人扯平,就是一般战力了。眭元的六千俘虏兵中,仅几百辎重兵。其余五千多人都能够投入战斗。
上阵总人数一万四千余人,这对关羽是比较有利的。但是,关羽不知道在这儿会遇碰上文丑,就跟当初刘备安排的青州救援一样,是一种行军的队形,走在最前面的、能够参战的士兵,也就是几百人。
文丑的上阵士兵是五千人,少于关羽。但文丑这边到谢集是来作战而不是路过。即将到达谢集的时候,文丑就整编了队形,因而一上来就能够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