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主三国-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日子,我还教过二哥来着!”
第二卷 第159章 写字找钱
第159章 写字找钱
蔡瑁知道来人乃货真价实的蔡琰之后。便要带黄月英到书房与蔡琰见礼。黄月英不愿意凭空就矮了一辈,推说想要先给父亲黄承彦说。待黄承彦确定蔡琰所来属于善意之后,再见礼不迟。于是,蔡瑁就单独回到书房。
这时,蔡琰已经写完了。两张条幅,正躺在地面晾干。蔡瑁转到正面一看,蔡琰写的是:“槐荫连枝五世恨,荷开并蒂百年愁”。
蔡瑁顿时汗水就下来了。这哪是喜事的条幅,分明适用于丧事嘛!刘琮办的可是喜事而不是丧事,这哪能用啊!但是,还不能不用。蔡琰的身份,跟她老子蔡邕差不多。在文化人的领域里,写的字就相当于圣旨。都怪自己嘴快,说了蔡琰的事。刘琮那边听到蔡琰来到荆州的消息,立即就委托蔡瑁请蔡琰赐字。不用,是绝对不行的;用,也是不行的。
“哦,德珪兄出了这么多汗,是不是身体不适啊?”蔡琰问道。蔡瑁立即借坡下驴,道:“啊,愚兄还真是略感不适。那愚兄就告退了。妹妹请便。”
蔡瑁收了条幅便来找黄承彦。而这时。黄月英也刚刚把蔡琰的事情向黄承彦说完。黄承彦一看蔡瑁脸色,便道:“内弟这是咋了?”蔡瑁道:“大事急矣。黄兄您瞧。”说罢,便把蔡琰写的条幅展开了。“这是……”黄承彦有些不解。蔡瑁解释道:“都怪小弟嘴快。把蔡大家的事拿出去说了。刘琮那边就委托我向她要幅字。诺,她就写了这个。”
“哈哈哈哈,”黄承彦哈哈大笑起来,“英儿,她这是懒上你了!”蔡瑁一愣,问道:“这是怎么说,姐夫?”黄承彦道:“英儿不是考教过蔡大家嘛,这就是她还给英儿的考题喽。”“什么题呀?”黄月英凑了过来。
黄承彦对蔡瑁道:“看来,昭姬还真没有恶意。倘若她有恶意,便不会这么孩子气了。”蔡瑁道:“那是最好。不过,这字怎么办呢?”黄承彦道:“这题是出给英儿的,只能由英儿答。答不出的话,还得由英儿去找她。我答的不算。”蔡瑁忙问:“英儿,想出来没有?”黄月英道:“舅舅别急嘛,让我再想想。”
蔡瑁又道:“姐夫,不若你就帮英儿一把,如何?蔡大家又不知道。”黄承彦道:“不可。答不出,她就此一题。答出了,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题呢。”黄月英一听,便道:“哎呀,是这个道理啊。哪我也不用想了。我就答不出来好了。”
……
黄月英从蔡瑁手里拿过条幅便要往外走,黄承彦叫住了:“英儿等等我。既然蔡大家是来攀亲的,为父也不得不见啊。”
三人往外走。刚出小院,就在后园碰到了蔡琰。蔡琰和丫头打书房出来之后,没有回房。就在园子里散步。蔡瑁上前叫住了蔡琰。先介绍了黄承彦,蔡瑁叫姐夫,蔡琰也跟着叫姐夫。蔡琰基本上还是那样,口称见礼,实际却并不行礼。只不过这次好些,还点了个头。
黄承彦虽然是荆襄名士,但跟蔡琰的名气相比,那是大大的不如了。而且,黄承彦本来就生性洒脱,并不在乎俗礼,也就没有在乎。
介绍完了黄承彦,就该介绍黄月英了。蔡瑁道:“妹妹已经见过的这位,乃姐夫掌上明珠,月英。”转头对黄月英道,“英儿,还不给小姨行礼。”
黄月英只得上前两步,向蔡琰磕头。晚辈见长辈,不磕头是不行的。但蔡琰却同时上前一步,拦住了黄月英。蔡琰道:“我跟英儿一见如故。故此,想平辈论交。”
黄承彦道:“这怎么可以?这岂不是乱了辈份。”
蔡琰道:“各有缘法,各自相交。这是有先例的。我有一门亲事。是六年前我姐姐为我定下的。父亲也同意了的。你们猜那男方是何辈份?男方乃是我姐夫的师侄。”
蔡瑁本来就喜欢黄月英。知道黄月英不愿意磕这个头,于是道:“既然如此,就依了妹妹。”黄承彦则道:“未知妹妹的姐姐乃是何人?”
这回轮到蔡琰怔了一下。蔡琰不知道田润在这些人心中的褒贬如何。便道:“英儿附耳过来,方可告知。”黄月英一听,这么神秘,便凑上前来。蔡琰就在黄月英耳边说道:“我姐姐是田润田泽坤。”“啊!”黄月英尖叫了一声。“怎么?”黄承彦赶紧问道。黄月英回答:“没怎么,一点都没怎么。”
……
蔡琰从黄月英手里接过条幅,道:“不合用是吧?可能是长了一点。”转身就递给了丫环,“香儿,拿去裁短一点。”丫环接了过去,不一会儿又走了回来。蔡琰接过,再递给蔡瑁,道:“这下行了。”蔡瑁道:“那,我就去叫工匠刻字了。妹妹,少陪了。姐夫,少陪了。”黄承彦亦道:“我也回房看书了。妹妹,少陪了。”
黄月英左看看右看看,似乎自己也该告退了,却又不想告退。忽然一转眼,瞧见蔡琰望着自己,大窘。无话找话地问道:“刚才那条幅,裁短了多少呢?”丫环没有答话。蔡琰道:“哦,就裁短了一个字。”
黄月英本来是随便乱问的,蛮以为蔡琰会回答尺寸,哪知蔡琰却说裁短了一个字。什么意思呢?黄月英记性是极好的。立即想起“槐荫连枝五世恨,荷开并蒂百年愁”裁短一个字的话,就变成“槐荫连枝五世,荷开并蒂百年”了。顿时赞道:“啊,太妙了!减去一字。意思就全变了。”
蔡琰问道:“看来,妹妹的确并不好文。那妹妹平时都喜好些什么呢?”黄月英道:“哦,我喜欢做些小玩意。可惜都没有带来。”蔡琰又问:“都是些什么玩意啊?”黄月英道:“猫啊、狗啊,可多了。只要想得出,我就做得出。哦,对了,你们看我的肤色怎么样?”
黄月英如果不问,蔡琰是不敢提肤色的。别说蔡琰,就是蔡琰的丫头,都是粉白滑嫩的肌肤。而黄月英则是黑不溜秋的。
“怎么,不好说是吧,”黄月英道,“既然不好说,那我们就去打盆温水来。”黄月英当即率先而行,蔡琰则紧随其后。蔡琰没叫丫环同行,丫环就没有跟来。
对蔡府,黄月英熟极。一会儿就到了厨房。此时并没有温水,黄月英就自己升火,烧了一点温水。倒入盆中。将盆放在一个架子上,然后将脸浸入盆中。少许,再抬起头来,一张白里透红的脸就展现在了蔡琰的面前。
“咦?你是怎么变白的呢?”蔡琰极为惊讶地问。黄月英道:“不是我变白了。我本来就是这样。蔡……姐姐……”蔡琰立即插了一句:“对,就叫姐姐。”黄月英续道:“再白的肌肤也会被晒黑的吧?因而平时我就在脸上抹了一层泥。”
“有了那层泥。就不怕风吹日晒了吗?”蔡琰问,“那泥,不是普通的泥吧?”黄月英答道:“当然。普通的泥抹在脸上是花的。尤其是出汗之后,就更花了。我这泥是专门做的。姐姐如果想要,包在妹妹身上就是。”
蔡琰闻言,将黄月英拦腰一抱,道:“好了,我抱在妹妹身上了。”然后二人都笑了。
……
从厨房出来,黄月英瞅瞅四下无人,便问:“哎姐姐,你到荆州来。是你姐姐叫你来的吗?”蔡琰道:“不是。是我自己来的。她应该还不知道。”
黄月英又问:“你的那个男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啊?”蔡琰道:“是一个找不出毛病的男人。同时也是一个不像妹妹这样让我心动的男人。”
“我让姐姐心动有个屁用,啊,我说粗口了,”黄月英道,“那姐姐此来,不是来侦察荆州的么?”蔡琰道:“我来荆州,就是随便看看。说是侦察,也无不可。这就像攒钱一样,平时找来急时用吧。”
“那姐姐攀认亲戚是做啥来的呢?”黄月英又问,“不会连住客栈的钱都没有吧?”蔡琰道:“有钱,但不多。长期住客栈,也不太方便。”
黄月英道:“不如,到我家去吧。等过了刘琮的婚礼之后我们一道走。你也可以看看我做的东西。”蔡琰反问道:“你到底做了些什么东西呀?”
“先给你说一样吧,我做的狗,”黄月英道,“那狗,会摇尾巴,会咬人,会汪汪叫。你叫它呢,它还可以把东西给你叼来。走累了,还能坐在它的背上。”
“啊,怎么是活的?”蔡琰惊道。黄月英道:“不是活的,做出来就没用了。”
蔡琰问:“那你做了人没有呢?”黄月英道:“当然做了。不过,人太复杂了。要说话,就太难了。只好不说话了。还有就是,人会的东西也很复杂。我做的木人只能做些简单的事情。”蔡琰追问道:“会做什么简单的事情呀?”黄月英道:“也就能做些推磨、扫地这类的粗活。”蔡琰道:“那要是射箭呢?”黄月英道:“射箭的动作倒是简单,但瞄准就不行了。”蔡琰道:“倘若一个木人与一个活人对射,可能会因为瞄准的原因,活人占上风。但如果是一百个木人与一百个活人呢,恐怕就不同了吧?”
“咦?是啊,我怎么没这样想过?”黄月英道,“不愧人称蔡大家啊。就是站得高,想得远呢。”蔡琰道:“我算什么。妹妹能做出那样的东西,我相信世上无人能及妹妹。”
黄月英再次望了望四周,道:“我猜到姐姐为什么来荆州了。”蔡琰道:“从你的问话来看,天一句地一句的。都没有什么联系。你怎么能猜到呢?”蔡琰这样说,其实上是因为蔡琰自己都不是很明白自己为什么到荆州。
……
黄月英凑上前来,附耳道:“你是想看看能否做出点什么来,然后想跟你姐姐比比。”蔡琰一听,想了想,还真是。这样的想法一直存于自己的心底。只是因为没什么希望,这才没有明确。经黄月英这么一提,一下子就清晰地浮上了水面。于是,蔡琰道:“想是想啊,但可惜无从着手。”
黄月英道:“万事开头难。我看,首先得弄笔钱才行。”蔡琰问:“弄钱做什么?”黄月英道:“招兵买马呀。你没钱,别人跟着你喝风啊。”蔡琰打听过田润的事情,田润是不抓钱的,田润抓的是粮食。因而蔡琰对于抓钱还没什么概念。此时听黄月英一说,又觉得十分有理。便道:“那我上哪儿弄钱呢?”
黄月英道:“自己的吃喝,你不用愁了。在襄阳这几天呢,就吃舅舅的。然后呢,就去拜访一下士族门阀。万事讲个礼尚往来是不是?你送点东西给他们,他们也就回赠一点东西给你。你送给他们的东西呢,就是弹奏一曲,或者写幅字。他们回赠给你的呢,就是黄金绸缎。如果不是直接用得着的东西呢,你就与舅舅换。舅舅那边,我去说就行了。这一来二去的,钱就有了。”
“妹妹之言很有道理,”蔡琰道,“不过,我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荆州有些什么豪门贵族,我还真不知道。届时还需妹妹多多提点才是啊。”
黄月英道:“襄阳城其实我也不熟。不过,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舅舅爱炫耀,一定会安排你会见那些豪门的。你只需要注意有求必应就行了。更何况那些人有求于你的,多半就像刘琮一样,让你题字,然后拿去装点门楣。那些人其实也并不在乎你写的是什么,只要是你蔡大家写的,就足够了。这是你自己挣来的,可不是你姐姐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蔡琰道:“你呢?我想,你能不能跟我一道。最好,能够时间长点。我很喜欢你。”黄月英道:“姐呀,我也是这么想的。那就这么说定了。”
第二卷 第160章 如期伤亡
第160章 如期伤亡
新的一轮冲锋开始了。还是三万骑。大约是上次逃回去的八千人报告了详细的情况。这三万人接近距离汉军三百步左右的时候,略微停顿了一下。说不怕床弩,那是假的。但如果说床弩能够接二连三地射箭,也是没人相信的。他们打的主意就是,只要床弩开射,他们就冲。该死就死,不该死的就一定要冲到拒马阵前。
过了三百步了,预料中的床弩劲箭并没有射来。这滋味可不大好受。如果不知道汉军有床弩,正所谓不知者不为惧也,也就罢了;又或者汉军的床弩发射了,该死的就死了,反正死的总是少数,大多数却是不会死的;没死的人短时间内是不会受到床弩的威胁的了。可偏偏是既知道,它又没有发射。就像头顶悬了一把达摩克斯之剑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落下。
自三百步到两百步这一百步的距离,霍赛穆部落骑兵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惶然中预料中的暴风雨终于在这一时刻降临到了游骑的头上。
赵云这边还是直射加攒射。因为只能射出一箭,就倍加珍惜。赵云事先就操练了一下,仔细地修正了士兵攒射的角度,尽量减少数箭射中同一目标的情况发生。于是,这一轮箭雨。比上次冲锋的第二箭,直接射中的骑兵多出一千人。但由于游骑并没像上次那样加速,未能催生出大面积的人仰马翻。
赵云率骑兵撤下去了,阵地上剩下了常规弓箭手。弓箭手在人数上不如昨日。昨日三万,今日只有两万。其实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弓箭手的双臂,因为昨日的超负荷运作,今日已经疼痛万分。第一轮箭雨,两万只箭矢还算射了出去。第二轮箭雨就不行了,超过半数的弓箭手拉弓拉到一半就缩了回去。他们的手臂,没个三五天的根本就恢复不过来。
三万霍赛穆游骑经过神臂弓一轮箭雨损失了七千人,再经过两万弓箭手的第一轮箭雨损失了冲在前面的四千人,尚余一万九。接下来,汉军的弓箭就没有杀伤力了。他们很顺利地,冲到了拒马阵前。
……
阵前指挥的乃是一名无名小将。不是说他没有名字,而是指他没有名气。他叫樊选,乃是自士兵中逐层提拔上来的将领,不是黄巾出身。
弓手们的第二轮箭雨,樊选自然看见了。在游骑还没有冲来之前,樊选就命令,所有弓箭手将弓箭放于地面,一万弓箭手上前,一万弓箭手退后。上前的弓箭手接过枪兵手中的长枪。枪兵只是八千人,多出来的两千弓箭手协助重步兵掌盾。退后的弓箭手到辎重营换装。辎重营尚有两千重步兵和两千长枪兵的装备;其余六千人休息。原来八千枪兵在交出长枪之后,退后,担任弓箭手的角色。
命令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发令者是在普通弓箭手射完第二轮箭雨之后才发现的异常,继而才下达了命令。从时间上来说。就晚了一点。只有部分枪兵与弓箭兵完成了互换角色,霍赛穆部落的游骑兵就冲到了阵前。
嘭嘭嘭嘭,这是撞击巨盾的声音。撞击巨盾,除了徒劳无功,就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撞烂,一种是撞翻。而实际上,撞烂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仅从昨日来看,绝大多数都是撞翻。这时,阵前的重步兵有五千是后备的生力军,另外五千则经过了昨日激战。经过昨日激战的重步兵就跟拉不开弓的弓箭手一样,也有些撑不住巨盾。游骑一撞,当即就翻倒了两千多人。
一下子就翻倒两千多巨盾,今日的盾阵又摇摇欲坠了。其实,本来应该倾翻的盾牌还会更多,只因为上来了两千弓箭手协助撑盾,情况这才好点。
弓箭手长时间的拉弓,手臂肌肉疲劳性损伤。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掌盾,也不妨碍他们拿枪。上前的万名弓箭手本来就有三千多人接过了长枪,除了协助掌盾的两千,还有五千人空手。准备交枪的五千长枪兵因为骑游的冲近。而没办法交枪,只能持枪向敌人扎去。空手的五千人一些人拾捡游骑兵掉落在地面的弯刀直接劈砍,一些人协助掌盾,还有一些人则去拾捡翻倒的盾牌。场面混乱之极。而游骑兵则努力扩大战果。后面的游骑被前面的人墙堵住了,便策马向后跑兜一圈,再冲回来,狠狠地撞在人墙之上。
阵前,双方的伤亡直线上升。这时候不是一比三了,而是一会儿一比三,一会儿三比一。这时候,敌军是生力军,我军是疲军。昨日的“前排死战不退”战术已经用不上了。根本就不能“后撤十步重新列阵”。只要一后撤,就是兵败如山倒。而剩下的“死战不退”的“前排”眨眼之间就会死掉,根本就争取不到一丝缓冲的时间。
……
冲到汉军阵前的霍赛穆部落游骑共有一万九千名。因汉军枪兵正在交枪,撞阵时霍赛穆部落游骑伤亡较小。撞翻两千盾牌,死了五百人,坠马一千人。汉军重步兵死亡三百人。这时,汉军中止了交枪。三千名接枪的弓箭手和未来得及交枪的五千枪兵共八千枝枪先杀坠马的一千人。在这期间,空手的弓箭兵死亡一百人。
空手的弓箭兵有四千人协助重步兵掌盾,其余一千九拾捡阵地上的武器。这一千九百名士兵最后只有几百名捡到了武器,其余阵亡。
九千七百名重步兵加上四千弓箭兵共掌剩余的八千盾牌,让汉军的八千支枪杆充分发挥作用。霍赛穆部落游骑以七千五百人的代价,换取了三千多枪兵的死亡。终于扩大了缺口,冲到了盾牌的后面。转眼之间,汉车的拒马阵就没有了。
盾牌,只能单方向使力支撑。当敌人绕过了盾牌,来到巨牌之后的时候,盾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作用了。重步兵和弓箭兵的努力,并没有能够阻挡住盾牌不断倾翻的颓势。而当盾牌倾翻之后。手无寸铁的九千七百名重步兵和协助掌盾的四千弓箭兵就成了他们屠杀的对象。重步兵因为盔甲沉重,奔跑不易,只能绕盾而躲。四千空手的弓箭兵没有什么盔甲,他们利用灵活的优势,一千人捡到了武器与敌人抗争,另外三千人很快被敌人杀死。
原来剩余的五千枪兵和几百手持捡来的弯刀的士兵,此时又战死了一千多人。加上刚刚捡到武器的弓箭兵,有武器的汉军步兵暂时还是维持五千之数。好在阵地前存在许多没有武器的重步兵。就是这些重步兵,让敌军游骑不能奔跑起来,失去了速度,他们才能从容杀敌。但重步兵们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杀死接近四千,只余六千。敌军冲垮盾阵的时候是一万人。杀我四千重步兵、三千弓箭兵的时候,他们也被杀死三千余人。
最后,汉军六千重步兵在阵前充当障碍,五千对敌七千。这时,完成交枪的三千枪兵终于跑到了弓箭手原来的位置,捡起了弓箭,开弓射箭了。
有没有弓箭的支援是大不相同的。阵地就那么大,并不是所有的支援都是有效的支援。倘若是三千步军援兵,挤到是能够挤上去,但因为拥挤,同时也会影响士兵对兵器的使用。弓箭就不一样了。一点不影响既有的攻击。纯粹地添加自上而下的箭雨。
片刻之后,七千霍赛穆部落骑兵就死了一千。而这一千人的死亡,最多只换来了汉军几十人的生命,是很不划算的。因此,霍赛穆部落的首领一声令下,六千骑兵打马就跑。我军三千射箭的枪兵追踪射箭。由于专业不熟,只射落几十骑。
……
这是敌军进攻的第三日。今日,霍赛穆部落的七万游骑以三三一的次序冲锋,已经冲了两次。前一次,我军大胜,无一伤亡。歼敌二万二。逃走八千。这一次,面对同样的三万人进攻,我军阵亡一万四,超过了昨日。逃走的六千人,必将参与到第三次冲锋之中。第三次冲锋的敌军人数将是二万四。
赵云非常不解,十分纳闷。自撤出之后,赵云的骑兵就步行绕进两旁的树林。这是因为田润的命令,要在敌军撤退的时候射上一箭。在树林里,看到了战阵的消亡,看到了兄弟士兵的惨死。但是,没有军令,却不能出击。现在,敌军逃跑了,出击的时刻终于到了。
一声令下,士兵们从两旁树林向中间跑出。最前面的士兵只能跑两百步。跑多了,就不能保证敌军在三百步距离之内了。而两百步,在奔跑的情况下能有多少人呢?最密集的,最多不超过四百人。加上对面树林的士兵,也就八百人。八百支箭,显然太少。
还只能从这个方向跑出。田润下了死命令,不能到树林的前方去。反复考虑之后,赵云只出动了八千人。每边四千人,成十列跑出。到位之后,前四排射箭。第一排卧射,第二排蹲射,第三排半蹲,第四排站立。四排箭矢同时发射。发射完毕,全体卧倒。然后由第五、六、七排射箭。就这样,在极短的时间里,射出了八千支箭矢。杀死了四千多名霍赛穆部落骑兵。
残存的一千多游骑还是跑了回去。那四千多人是怎么死的,谁也说不上来。
……
已是未时。田润吩咐埋锅造饭,救死扶伤。赵云回来缴令,有话要说,却不知道怎样说。田润笑道:“子龙啊,你这副模样应该对昭姬才是啊;对我可不该啊。”“不是,我是……”赵云还是说不清楚。王越道:“沉住气,小子。见多了。就习惯了。”
饭后,赵云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命令。田润说,骑兵备马。当即三下五除二,就准备停当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