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主三国-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一追一逃,远远地,涿县城楼上的守军就看见了。立即打开了城门,接应幽州兵进城。哪知,这些幽兵州却是假扮的。见面就是一刀,三下五除二,就占领了城门。
后面三百多人转眼就追了过来。城墙之上射出了弓箭。可惜,人不多。弓箭不密,没有什么杀伤力。很快,城墙上面的幽州士兵就被清除掉了。
后续的一千士兵得到信号,也迅速开进城中。占领了涿县县衙、军营及粮库等重要建筑。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才是关闭城门。
长时间不关城门,其实是为了让涿县的士兵出城报信。这是关羽早就吩咐了的。因而,一千五百人进入涿县之后,就不再理会城门了。直至最后,到处都安定下来了,再不关城门就不像话了,这才关闭了城门。
涿县的确有守军跑了出去。涿县留守的士兵只有几百个人。一上来。城门就因为大意而被拿下了。在关羽后续一千士兵进城之后,留守的士兵就明白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了。于是,他们就琢磨着应该出城报信。这些士兵偷偷地掩向城门。居然发现关羽的士兵非常大意,没有留人把守城门。涿县士兵大嘉,一窝蜂就跑了出去。总共有一百多人。
……
幽州士兵,在鲜于铺、铺于银、乐步的带领下,反攻易县。将到易县的时候,略微休息了一下,整顿了一下队伍。谁也没有注意到少了一百多人的事情。虽然说,杀了一百多人,地上难免会有血迹,而关羽的刀校手也来不及去清理现场;但是,前几日这一带本来就杀死过多人,士兵们见到血迹已经不奇怪了。谁也不是忤作出身,谁也没有去留意哪是陈旧的血迹,哪些是新鲜的血迹。
易县城内的黑山张燕,鼻子都要气歪了。很看着来田润派了支队伍过来,满以为能够从此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了。结果,幽州又兵临城下。昨天,关羽说得挺好。让自己安坐易县,他会代攻幽州。既然代攻幽州,怎么幽州兵跑到易县来了?他不是就住在城东嘛,怎么这些幽州兵过来的时候没看见他呢?他那里士兵的人数也是有五六千人的吧。
张燕下令,调集士兵到城墙上防守。张燕黑山军的弓箭,是田润提供的普通弓箭。黑山军由于体质下降,普遍感觉那弓的力量太大。开不了几次弓就会脱力。因此,张燕调了很多士兵上城墙,准备轮流射箭。
火油也是有的,守城的东西都是齐备的。只是黑山军还从来没有守过城,不大会用。在黑山军的历史中,就只有攻城的经(书)历(网)。他们就只能从自己攻打别人城池的经(书)历(网)中,去体会应该怎样防守城池。
只不过,那得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才行。黑山军平时尽管有的是时间,却都只是混日子。等到敌军兵临城下了,再来思考,就已经来不及了。
幽州士兵的攻城器械也比较简易。就只有云梯。在准备妥当之后,幽州士兵立即开始了攻城。
兵步首当其冲地走在最前面,以手中的盾牌,去阻挡城墙上射来的箭雨。而今日这箭雨,还有点小。黑山军虽然人多,射出的箭却不多。因而幽州士兵很方便地,就冲到了易县城墙的墙根。
云梯竖起来了。这个时候,城墙上面的士兵可以用撑杆把云梯撑开,还可以用挠钩把云梯拉倒,更可以往云梯上面浇火油。只不过这些动作黑山军士兵都不知道。他们就等着幽州士兵从云梯上爬上来。
……
幽州士兵果然就爬上来了。双方就在城墙边缘展开激战。云梯边上的黑山军士兵很快就被杀死了。但是,他们死了之后,身体却依然屹立不倒,坚守原位。这是因为,黑山军的人数太多了,在后面顶着,在旁边挤着。而被杀掉的幽州士兵的尸体则直接掉下云梯。城墙高达六丈。一般来说,用尸体是堆不到这么高的。
这样一样,黑山军阵亡士兵的尸体就大大地起了作用。幽州士兵攀上城墙还不行,还得攀上那些尸体才行。而尸体却没有城墙好攀。虽然最终尸体要变硬,但一时半刻之内,还是软嗒嗒的。尸体不倒,是因为后面的拥挤。后面的拥挤就意味着有无数的刀枪。
又过了一会儿,情况再次发生变化。云梯附近被杀死的黑山军士兵逐渐增多了一些。以至于幽州兵攀上城墙之后,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挥刀砍杀吧,眼前已是死尸。想要跳进城墙吧,却没有落脚之处。于是,幽州士兵就往里面挤。却又因为站在城墙边缘,不便发力,哪里挤得动。
这样一来,后面云梯上的士兵就被堵住了。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双方士兵的接合部,已经基本停止了砍杀。
城下鲜于辅、鲜于银、乐步见到如此战况,大骂黑山军卑鄙无耻。幽州士兵攀上云梯之后,站在城墙垛上,身后没有任何借力,那是绝对挤不过城墙上的黑山军的。接下来又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涿县士兵跑来了。报告说黑山军轻兵突袭,已经取了涿县。
涿县可是乐步的老巢。当即大急。一问,袭取涿县的黑山军士兵并不多,只有一千余人。在鲜于辅、鲜于银还没有做出决定之前,乐步就下达了命令,鸣金收兵。
幽州士兵自云梯上撤了下来。本来,这种撤离是要付出极大的伤亡的。而这时却没有。黑山军已经不放箭了,只是扔了少量石头下来。也许,黑山军的箭矢不多了吧。
云梯也顺利地扛回来了,下次还可以使用。一般来说,每次攻城,云梯都会损毁。通常都会损毁一半左右。而这一次,居然全部收回,仅仅少量云梯的踏步被踩坏了。稍微修理一下,就能够使用。
第二卷 第190章 半路伏击
第190章 半路伏击
此次幽州士兵攻击易县黑山军。双方伤亡都不大,都只死了几百个人。这样的伤亡情况,对幽州士兵是不利的,因为幽州士兵的人数仅为黑山军的十分之一。那日一场追击变成反追击的大仗打下来,让幽州士兵士气倍增。他们都知道黑山军不堪一击。所以才敢以一敌十,到易县来攻城。没想到黑山军还是黑山军,依然是低下的战力,居然就完全挡住了幽州兵的进攻。而幽州兵的将军,除了大骂黑山军卑鄙之外,一时之间还想不出应对的办法。
一次攻城不利,就意味着次次攻城不利。黑山军以人海战术成功地挡住了幽州兵的进攻,下一次,黑山军必然会故伎重施。除非幽州军想到解决的办法,否则这座易县城就甭想再打了。
屋漏偏遇船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黑山军居然还派轻兵突袭了涿郡。鲜于辅、鲜于银、乐步三人本来就在气头之上,闻报之后,更是气都不打一处来。涿郡,位于黑山军所在的易县与幽州州治所在的范阳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说,谁占据了涿郡,谁就占据了主动。
当然。这样说,是站在幽州全局的角度上说的。而对于鲜于辅、鲜于银、乐步三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鲜于辅、鲜于银本来是援助涿郡来的,涿郡失陷,就相当于到手的功劳被别人抢去,煮熟的鸭子飞了。乐步更严重。涿郡就是乐步的防地。失了涿郡,自己的官职就有可能保不住了。因而三人之中,以乐步最为着急。
此时幽州军编为一军,共五千人。由于涿郡与易县较近,而涿郡又没有多少马车,粮食就由士兵随身携带了。每名士兵带了两天的粮食。实际准备进攻的时间为一天。若天黑了还没有攻下易县,就回到涿郡休息。不需要在城外扎营。因而他们除了云梯之外,没有携带更多的辎重。
涿郡被袭,靠着士兵携带的粮食,倒是足以维持到范阳的。但是,范阳有州牧刘虞。如此败绩去见刘虞,后果一定严重。
此时的五千人实际上为涿郡兵三千人,渔阳兵两千人。本来同样可以一齐行动,但乐步心急,没有编队就叫士兵往回赶。涿郡兵听乐步的,就开始走了。渔阳兵不听乐步的,就稍稍缓了一步。然后在鲜于辅、鲜于银的带领下,也同样赶往了涿郡。
……
乐步的心里很急,而且越来越急。
一般来说,遇到急事,心急是正常的。心急之后,立即采取了行动。于是那种焦急就会减轻几分。比如某个时候,我们听说自己的亲人被车撞了,住进了医院。撞得怎么样、有没有危险等等,都不知道。这个时候,我们心里就着急了。于是,我们就会驱车赶往医院。而驱车赶往医院,这就是我们在着急状态下所采取的行动。行动开始了,我们的汽车已经风驰电掣地行驶在道路上了,心里的焦急程度就会降低下来。遇见红灯,依然知道踩一脚刹车,尽管那时我们依然不知道医院里亲人的情况。
乐步的情况与常见的不同。乐步心里一急,召集了士兵之后,就快马加鞭赶往涿郡。驰出一截路程,乐步就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冲在前面。虽然报告的偷袭涿郡的黑山士兵并不多,但不多也有一千多,自己一个人冲上去必然是送死。于是,乐步就转回来催促士兵快走。而士兵这边呢,则是刚刚经过了攻城之战,已经打了将近一个时辰了,没有力气了。而就算有力气,以士兵的双脚又怎么快得过乐步的坐骑呢?于是。乐步就更加着急了。
乐步的更急,在于明明存在较高的速度,偏偏不能达到。自己的战马,那速度就不用说了。就是乐步的士兵,平时也不是这样慢的。此时看上去,士兵们竟然是越走越慢。你说,乐步又怎能不急。
前面说过,当我们的汽车风驰电掣地行驶在道路上的时候,心里的焦急程度就会降低下来。遇见红灯,也不会更急。那是因为我们知道红灯很快就会过去。假设那个时候遇见的不是红灯而是堵车呢?对了,乐步此时的心急,差不多就是堵车的心情。
实际上,乐步的士兵已经尽力了。一个时辰的攻城战,怎么打的先不要说,至少,都站了两个小时了吧。听到鸣金的声音的时候,士兵们心里一松,都想到即将能得到休息了。哪知道会是立即赶赴涿郡呢?涿郡是乐步的窝,同时也是这些士兵的窝。乐步着急,实际上士兵也照样着急。没办法,实在是没有体力了。
……
关羽就在这个时刻冲出来了。
“快、快、快,你们这些死猪!还不快一点……”乐步对士兵的漫骂是少不了的。同时乐步还拿鞭子抽打士兵,就差没有挥刀杀人了。就在这一刻,关羽突然就冲出来了,两刀就斩了乐步!
长期不锻炼的张燕,曾经十余合就将乐步击退。由此可知,乐步的武艺当然是不高的。不高的武艺,而且又在没有注意的情况下,关羽怎么还会用两刀呢?当初斩颜良。颜良也是没有注意,但颜良的武艺比乐步不知高到哪里去了。那时,关羽只用了一刀。
哦,原来关羽的第一刀杀的是乐步身前的士兵。一刀下去,斩了三人。第二刀,斩了乐步。
关羽给自己士兵说的是,自己冲出去,大家就跟着冲出去。等到大家冲出来的时候,关羽已经杀了将近百人了。这一股劲,关羽已经憋得太久。
关羽算武将不能算文将。关羽虽然不笨,但确实不能算聪明。关羽最大的长处是爱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关羽在用兵方面是一窍不通。就连张飞为士兵编队,关羽也要站在旁边学习的。当然,这么说,不是指张飞不爱学。张飞同样爱学。比如张飞后来就能够带骑兵了。但是,如果将所有爱学习的将领集中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发现,里面最爱学习的,还得是关羽。
诸葛亮有鞠躬尽瘁一说,其实关羽又何尝不是。只不过关羽常常假装成没有花费力气。有人说关羽傲慢。但傲慢得有傲慢的本钱。关羽的傲慢,并不是没有本钱的傲慢。就比如现在,带骑兵就不用说了,那个,张飞都会了。现在。关羽已经学会了带水军!
厉害吧?殊不知这样的厉害,花费了关羽多少个日夜。所有的本事都是学来的,而且是一个并不算聪明的人,躲在人后,偷偷地学来的。
……
关羽不是现代人,关羽有关羽的世界观。关羽的所作所为,至少自认为是没有错的。斩颜良,是因为颜良斩了自己的千夫长。套一句现代的话说,那就是千夫长同样是人。千夫长与颜良,并不能因为其中一位史上留名就能够抹杀掉另一个不留名者的生存权利。士兵哗变,关羽是不知道的。关羽知道的时候。事情已经发生了。诛文丑则纯粹属于误会。是文丑找关羽不死不休了结私怨的。关羽并不知道文丑离开是因为曹军。面对太史慈的质问时,假若关羽是一个卑鄙的小人,那么就会斩了太史慈。但不是,关羽乃堂堂丈夫,关羽冲向了曹军。
关羽与田兰纠纷的产生,从客观的角度讲,关羽也是没什么错的。当然,田兰就更没有错了。双方没有错,而一方却死了八千人。这样的血海深仇,应该怎样了结?要么就是杀掉这边的一万士兵,要么就是杀掉那边的两千士兵,置之不理、既往不咎是肯定不行的。关羽选择了后者。但是却被田兰跑脱了。
关羽与田兰的纠纷,以关羽斩向张辽的一刀而划上了句号。那一刀当然属于田兰误会了。但关羽却感觉浑身不得劲。关羽感觉似乎是老天故意的。关羽隐隐地感觉到自己肯定也存在着过失,只是自己想不明白而已。
最后,田润回来了。田润做出的最终裁决是杀了郭嘉,但是却没有宣告为什么要杀郭嘉。关羽知道在整个纠纷过程中,郭嘉一直在张辽的军营。纠纷里面一直没有张辽什么事,自然也没有郭嘉什么事。因而在关羽看来,郭嘉实际上就是自己的替死鬼。出了那么大的事情,田润是一定要杀掉一名高级将领的。也许是因为结义的情谊,田润留下了自己,杀掉了郭嘉。
于是,在这种看法的驱使之下,关羽就觉得非常憋屈。如今这一股憋屈,就化作了万钓的力道,随着青龙偃月刀而片片飞出。
……
如今的关羽,早已不是初上战场的关羽。当初,在广宗城外,关羽杀黄巾的时候,总是要绕到其人的正面去,往正中的位置一刀劈下。声势倒是十分的惊人,却远远没有高顺杀掉的人多。现在的关羽,可没那么讲究。青龙刀上下翻飞往复伸缩均可杀人。并且,关羽还十分注意整体战场的情况。总是将敌人往自己士兵最多的地方赶。充分发挥士兵的群体杀人优势,而并不贪图一定要独自杀掉多少人。此时的关羽,已经到达了最佳的状态。
涿郡三千人猝不及防之下,就死掉将近一千人。等到醒过神来。却又因为体力透支,强弱不敌。而关羽带领的田军,本来就是经过了裁军之后的精兵,并且还在蔡琰的带领下,经过了弘农郡的实战。这些士兵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是极其拔尖的。就算是正常状态下,幽州兵也是打不过的,更何况现在幽州兵早已体力透支。
很多幽州兵至死都以为自己是死在黑山军的手里的。打不过,他们以为是因为自己太累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选择了投降,但可惜对方没有接受。没有人逃跑,倒不是没有人选择逃跑。逃了几步,就逃不动了。因而就转向了投降。投降之后,关羽的士兵过来就是一刀。照样是个死。
关羽并不是嗜杀之人,不接受投降是有原因的。眼前,自己的人六千去掉一千五,又去掉照看辎重的五百。以四千杀三千,接近一比一。在这种情况下是绝对不能手软的。手稍微一软,敌军后面的两千人就上来了。杀到后来,剩下几百投降的敌军,杀不杀?如果不杀,就得缴械、编队、分组、带走看管。而探骑已经来报,后续的两千幽州兵相距已不到半里。没有时间受降了。于是,关羽一声令下,全部杀掉。
……
鲜于辅、鲜于银的两千人慢了一程,并不等于说他们的士兵体力就好些。或者,就算好些,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一边,是刚刚激战之后的战场。战场的痕迹,短时间内是清理不掉的。因而,关羽就命令士兵自两侧迎向前方。
两侧,一边是树林,但前方的树林却不怎么密集了;另一方是土丘,可以绕到土丘的另一边,伏低而行;缺点是距离有些远。但是也只能这样了。
关羽原地不动。等了一阵,鲜于辅、鲜于银率兵来了。这二人的武艺,要比乐步高出一大截,手底下曾经斩杀过不少乌桓将领。一见之下,鲜于辅问道:“红脸的那厮乃何人?可知乐涿郡何在?”关羽道:“某乃黑山关英是也,特来送尔等上路。”鲜于辅道:“黑山张燕,某已经战过了。尔乃张燕手下,也敢如此放肆?”关羽伸手一指:“你军仅有二将,就一齐来吧。”
鲜于辅大怒,驱马上前道:“莫非一定要杀了你,你才知道什么叫做天高地厚?”关羽也不再说,迎向鲜于辅。
鲜于辅经过了与张燕的战斗之后,又与鲜于银交流了一下,领会了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的道理,因此,一上来就抢攻。一枪扎向关羽心窝。并打定主意,假如关羽挥刀砍向自己,自己也不可变招,拼他个同归于尽。
第二卷 第191章 对穿范阳
第191章 对穿范阳
关羽的功夫又岂是长期不练武的张燕所能比拟的。关羽将刀头甩向肩后。作势欲劈,却并不劈下。见到鲜于辅长枪扎来,关羽以刀杆一崩,弹开了长枪,随即一刀就劈了过去。鲜于辅大惊失色。就在两马交错的一瞬间,关羽竟然能够又弹又劈,使出两招。鲜于辅将将一侧。刷的一下,青龙刀劈了下去。鲜于辅的护肩亮甲被劈飞了出去。两马这才错开。
鲜于辅一圈战马,同时往肩上瞟了一眼。见到肩甲已失,皮肤露出在外,不禁有些害怕。鲜于辅拉缰纵马,准备再战。一阵风吹过,却感到肩头火辣辣地刺痛。再一瞧,肩头已经渗出了鲜血。刚才还以为没有受伤,搞了半天结果已经受伤了。
看远处关羽已经圈马过来了。鲜于辅一咬牙,向鲜于银叫了一声:“一齐上!”这才迎向了关羽。
关羽跟鲜于辅交了一招,大致上对于鲜于辅的功夫有了认识。关羽料想鲜于银应该跟鲜于辅相差不大。因而关羽有十足的把握,对付二人联手。而此时关羽的目的,还并不在于二人,而在于二人所带的两千士兵。关羽自己的四千士兵刚刚经过激战。因而关羽打定了主意,慢慢地与二人游斗。一方面。吸引敌军的注意力,让自己的士兵对敌军形成包抄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的士兵缓上一口气。
因而,关羽就等了一等。待鲜于银距离差不多了,这才纵马过去。三人兵器一交。过了一个回合。钱于银不顾自身一心伤敌的狠劲,在关羽这儿也没有行得通。不过,关羽也没有给两人以太大的压力。因而两人感觉基本上属于平手。
就这样战了五十余合。幽州兵的注意力全在三人这儿。而关羽却分明看到自己的士兵已经围了上来。关羽见时机差不多了,下手再不容情,猛然发力,一下就将鲜于银劈为两半。鲜于辅见状大惊,拨马便跑。关羽暂时没追。拿了弓箭出来,一箭射去,正中鲜于辅的马身。战马吃痛,就跑得更快了。
两名主将一人被斩一人逃走,幽州兵士气顿时遭受重创。正好关羽的士兵冲到,立即展开了屠杀。对于幽州兵来说,眼睛就只看见关羽,以及关羽带的几百个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什么时候来了这么多的敌军。猝不及防之下,更是死伤惨重。
不过,这两千渔阳兵跟前面的三千涿县兵不同,他们的体力要好一些。因而逃走了两百人。
……
两百人的逃走,有他们体力的因素,另外还有关羽的因素。关羽临战调度士卒,哪一队向左、哪一队向后,在歼灭大部分敌人的情况下,还让出了一个空档,让两百渔阳兵逃走了。
关羽随即抽调出五百名体力较好的士兵。吩咐他们,跟踪追击。以跟踪为主,追击为辅。并且沿途留下记号。然后关羽让士兵打扫战场,自己则领了三百人到辎重那边去了。
辎重这边,还有五百人看守。关羽过来了,让这五百人卸车,腾出五百匹马出来,然后骑上。看守辎重的任务则由关羽带过来的三百人接替。
关羽吩咐,待战场那边收拾完毕之后,转到涿县待命。然后,关羽就带着五百名骑在马上的步兵出发了。
两百渔阳兵往东而逃,后面五百假冒黑山军的田军衔尾而追。双方的速度都不是很快。逃了一截,渔阳兵逃不动了,干脆坐地休息,死就死。哪知,后面的追兵也同样坐地休息,偏不让你死。
休息了一阵,又有力气了,渔阳兵再跑。没跑多久,居然追上鲜于辅了。原来,鲜于辅的战马伤后狂奔。最后倒了。鲜于辅就弃马而行。鲜于辅身上有伤,且经过大战,盔甲又重,就被渔阳兵给追上了。
鲜于辅本来就是这些鲜阳兵的将官。因而见到了鲜于辅,渔阳兵似乎就有了主心骨,士气没有那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