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新明朝-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天官训道:“京师安稳系于你一身,怎可说今日无事?你年纪轻轻身兼重任,不可嬉游废公!不然愧对朝廷,一旦生事悔之晚矣!”
李佑“是、是”的应了几句,又闪开半个身位,露出后面陆元广,介绍道:“此乃京师崇文门宣课分司大使陆大人,甚有才干…”
九品…赵天官脸色变了变,挥挥手道:“无事就退下!不必效这村夫之行,成何体统!”
“那便告辞了。”李佑不以为意,洒脱的作别,并扯着已经呆若木鸡的陆元广出了门。
李大人被吏部尚书责备了,为何却浑然不在意?陆大使懵懵懂懂在赵天官面前转了一圈,回到院中还是浑浑噩噩不辨东南西北。
等他重新醒过神,又发现自己立在了某间房内,李佑正与一位四十来岁的青袍官员说话。
陆元广正在心里猜测此人是谁时,李佑忽的回头对他介绍道:“这位是文选司郎中左大人,还不上前来拜见!”
天下第一司的天下第一五品!自己这小九品将来挪到那个位置,大佬们是懒得操心的,但直接操作人就是他左郎中!陆大使再次震动。
不过有了方才见到天官时的惊吓在前,这回相对就不那么严重了,连忙麻利的上前深腰揖拜。
“此乃京师崇文门宣课分司大使陆大人!”李佑又一次介绍陆大使道。
左郎中号称脑中至少存有三千名官员的履历,并向来以此自傲。陆元广虽然只是个九品小杂官,但这个崇文门宣课分司大使实在太特殊了,便有幸在左郎中的脑中占有一席之地。
稍加思索,想起陆元广的跟脚,这是年初段公公说动天子传话任命的…左郎中饶有兴趣的打量了他几眼,仿佛自言自语道:“阉党?”
这两字一出,陆元广登时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缝隙钻进去!在这些清流华选面前,出身也就罢了,好歹都是读书人,举人也能撑起场面,但靠着太监得官,简直没法抬头。
这不是他陆元广想自傲就能傲的起来的,整个官场就是这样的氛围,就是这样的风气,而且是公开鼓励这种鄙视的。
李佑冷眼旁观,暗暗点头,感到这姓陆的可以争取。不愧是读过书、中过举的,被鄙视了还知道羞耻。
便开口道:“左兄不要太刻薄,陆大人只不过是时运不济,两次春闱不中,无奈屈身而已。其实他颇有才干,今年在崇文门政绩卓越,远超前几任,英雄不问出处啊。”
左郎中能稳稳坐在专司选官的位置上,心思是何等剔透。短短几句话,他便看得出来,这李佑混在京城地面,手头乏人可用,想收个小弟了。仰头哈哈一笑,“晓得了,本官先前戏言尔!”
随后李佑还领着陆元广去拜访了考功司潘郎中,一样的对陆大人大吹大擂一番。
对此陆大使只能无语了,这吏部看起来就像李佑家后院一般。部里三个最有实权的人那里,全都与家长里短的串门子一般熟门熟路,毫不拘束。
难怪开始进吏部的时候,大堂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小吏们都不阻拦并且还得赔笑。自己怯场迈不动步子,确实挺给李佥宪丢人的,被斥责两句也不冤枉。
出了吏部大门,站在午时阳光下,陆大使忽有不真切的梦游感,自己真的从吏部内院天官、文选郎、考功郎房间里游览了一圈出来?
前方李大人的身影愈发高大起来,陆元广心中连连感叹羡慕道,这才叫做官,这才叫官场,潇洒!自己除了能搂钱屁也不是,和胥吏门官这类逐利之徒的有什么区别?
陆大使本是个聪明果决的人物,但今日遭遇太过于离奇,被李佑很自来熟的牵着鼻子走,身在局中,如坠雾里。一时间却忘了,如果他今天的举动传到了那段知恩的耳朵里,段公公会怎么想?
他心里只剩下反复念叨,他陆元广何德何能…
到了如此地步,傻子也能看出,李佑这是故意为之,似乎是示好的样子。
但陆元广不懂,李佥宪向他示好究竟是什么缘故?他陆元广哪有值得李佥宪示好拉拢的地方?他手里就有点收商税的权力,可是这个权力对李佥宪是无效的。
正左思右想,陆大使又听到李佥宪说:“到午时了,本官请你吃酒,已经打发了下人去安置席面,陆大使不要推辞。”
“下官恭敬不如从命。”陆元广应声道。反正都到这个程度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爱怎样便怎样罢。那李佥宪在吏部手眼如此大,干掉他就是一句话的事,根本没必要费劲周折的害他。
李佑看着陆大使认命的表情,心中暗笑,今天这就叫狐假虎威。对于这些小官僚,吏部的威力非同凡响
五百二十一章 南城弊政
话说陆元广自从出任崇文门宣课大使这个肥缺以来,被请吃酒次数委实不少,但今日被李佑这样的“大人物”主动请,却是头一遭)
酒过三巡,李佑便问陆大使道:“你们宣课分司与南城御史、兵马司都在南城,各有所管,之间关系如何?”
陆元广几杯酒下肚,去了拘谨,很坦诚的答道:“佥宪这话问的抬举下官了宣课分司是九品衙门,而且还是招人眼红的九品衙门,如何敢不小心?
朝廷上的大老爷见到专司弹压地面的巡城御史也得头疼,我这九品不消说宣课分司就在南城御史眼皮底下行事,真是不敢稍有慢待,唯恐他纠察弹劾,惹祸上门,平日里都是要紧着巴结讨好”
李佑拉拢陆元广的一个目的就是找点对付南城御史和兵马司的线索,毕竟宣课分司也在南城,也是地头蛇般的衙门,比较了解情况
手下五城之中,到目前就南城和中城表现桀骜不驯,必须要照准机会收拾立威否则一直这样下去,短时间内还好,时间长了,只怕其它几城也要军心涣散了
听陆大使说了几句,李佑又旁敲侧击的问道:“你们日进斗金,南城御史和兵马司不眼热?”
“眼热又如何?再眼热管收税的也是宣课分司,而不是别的衙门,不过南城察院和兵马司也不是没有收钱的路子…”
关键地方到了,李佑连忙竖起耳朵细听
陆大使略略犹豫了一下不过抱着讨好李佑以及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还是继续说起来再说南城御史和兵马司本就是李佑下辖,那点事瞒得过初一瞒不过十五,迟早会收到风声的
“京师五城,只有南城属于外城,者多是商贩工匠平民,也是外地行商云集的地方我们宣课分司的钱从货物上收而南城察院和兵马司的钱则是从人上面收”
“他们最常见的便是以缉查无业流民为由头,无故搜查行商并百般刁难,惯用手段是以路引不清遣返原籍为威胁那些被查的也只能忍气吞声,破财免灾”
李大人闻言大怒,拍案道:“天子脚下竟然有如此为非作歹的恶行如何能姑息如何能了得”
这事对他政声的影响就不提了,不明真相的人只怕以为是他包庇的,如果因为什么缘故被朝廷正式查处,他少不得要落一个昏昧不明、驭下不严的处分''并且还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黑锅,这是李大人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随即李佑又问道:“如此胆大妄为,为何没有闹起什么风波?”
“他们找上行商也是有选择的,当然要找那没什么靠山又有点资财的人这样的人胆小怕事,遇事宁愿破财免灾”
精细的李佑还有疑惑,抓住细节继续问道:“那察院和兵马司又是怎么知道这些外地行商谁是好下手的目标?”
陆大使吭哧片刻,无奈答道:“行商总要报税所有底细我们宣课分司便一清二楚,有合适的便去通告察院…”
真是合理分工,一个利用报税时机查探底细,凡是老实交税没有任何人情招呼的必然没什么背景;另一个按图索骥,专找无风险的对象敲诈勒索…李大人忍不住指责道:“原来你们也有为虎作伥”
“话也不能如此说下官这小小宣课分司大使,如何敢与堂堂的巡城御史打对台?他们要下官如何做,只能照办就是,下官又怎么敢得罪?不只是下官,前任也是如此,算是这些年来的老惯例了”
这是积弊哪…李佑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清理弊政了消除隐患顺带刷点声望吗,都不是坏事
关键之处在于如何拿到证据,去哪里找受害者?何况在这种交钱放人的把戏里,受害者也未必有什么过硬证据能证明被索要过钱财,很容易被抵赖并不了了之
还有个难处是,巡城御史和兵马司本身就担负着相关职责,查几个有“嫌疑”的人从明面上说是很合法的行为,很难界定是否违规
这种小难题难不倒李大人,随即就有了主意人治社会靠人治,有什么证据能比自己亲眼目睹并抓一个现行过硬?
他便对陆元广道:“本官意欲清理积弊,还请陆大使助我一臂之力”
陆元广顿时十分明白了,李佥宪这是要拿南城开刀立威了刚才他还在暗想,李佥宪问的如此详细,莫非是想从南城分一杯羹去?看来并非如此,自己有点看低了李佥宪的品格
帮还是不帮?陆大使迅考量过,果断答应道:“不知要下官如何去做?”
南城御史与兵马司毕竟是李佥宪的下属,胳膊扭不过大腿况且李佥宪与吏部的关系出寻常,直接捏住了他的前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段公公位深宫,未必能顾得上他
打个比方,如果故意把他安置到云贵或者天涯海角去当县主簿,他这亏就吃大了所以无论如何,当前最明智的选择是顺着李大人,不要犯了他的兴致
见对方识趣,李佑也不怕他耍弄把戏,“我欲钓鱼执法也,下饵的事情便托付与你了”
“钓鱼执法”是何意?陆大使不清楚但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他是知道的李大人的意思就是放出饵去,然后等着南城兵马司来吃,最后要当场人赃俱获?
又听李大人发问道:“昨日你放了那戴姓商人,外间人知道与我有关么?”
陆大使答道:“下官口风不露,应当传不出去毕竟我宣课分司不是刑名衙门,没有长久拘押人物的道理,放掉在押人物实属正常”
李佑想来想去,决定安排的尽可能逼真一些,让那戴庙祝来当诱饵,他自己则带领随从暗藏在戴庙祝左右假扮伙计,其后便见机行事
陆大使得知李佥宪的想法,心里不禁感叹道,公案小说里清官动辄微服私访破案,原来也是有点根据啊,本来以为都是瞎编再细想,若不如此,取证确实很不容易(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五百二十二章 准备就绪
》一夜之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huā辞树”忽然在京师异常的流行起来,给这个冬天抹上了一丝感伤的情调
甲乙丙丁们纷纷赞叹,李大人虽然醉心于仕途,从而导致著作大减,但功力犹在,一出手便使人**,不愧是当世名家
簪huā拥妓神仙骨、纵酒狂歌宰相才,后半句不敢评论虚实,但前半句李大人确实当之无愧了
这首词的流行,还附带有一个悲伤的故事某女主角对某男主角一见倾心,之后男主角为了事业去京师发展,女主角毅然也追随男主角去了京师,两人得以重逢但好景不长,男主角随即又被贬去南方,两人再次忍痛离别
等男主角历经千辛万苦再次返回京师时,已经物是人非,女主角成了他人之妇一对痴男怨女只能执手相看泪眼,感慨自古多情空余恨,男主角伤心落魄便写下了最是人间留不住
闻者无不唏嘘,果然是伤情出好词,虐心出文艺,悲苦出经典,惨剧出艺术
流言到了李佑耳中时,他稍稍惊讶片刻,因为赠给玉玲珑这首诀别之词时,不是公开场合,也就朱放鹤知晓,为何能如此迅的流传起来?
玉玲珑应该不是这样喜欢炫耀的人,例如前年赠给她的“红豆不思行乐夜,锦缠殊忆奉恩年”这首,两年来始终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不过李佑很快就明白了,这肯定是那老鸨子放出来的而且必然是以最大的嗓门大肆宣扬,如果很恶意的揣测,这没准还是抬价行为但不得不说,悲情总是比喜剧打动人心,能流传是有其原因的
倒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哪…最终这件事在李大人脑中晃了一晃,就洒脱的抛开了
他的传世“名句”太多了,绯闻也常常有时时不用过于在乎一句两句、一件两件的在目前,还有很多比这重要的事情值得他关注
不过传入另一双耳朵里,却就让人纠结的要死了春风得意的白翰林现在应该称为白侍郎的听到后,苦笑不已
本该是个双喜临门,一面直升到三品侍郎一面纳美入房,两头得意这些日子白大人忙于升官的事情,原本打算过几天再将玉姑娘接入宅中,从此郎才女貌琴瑟和谐
他确实很倾慕玉玲珑的色艺,他这堂堂翰林才子当然也配得上玉姑娘的名头,不然玉姑娘选择如此之多,为何肯答应由他来赎身?
计划很完美,现实很无厘头经李佑信手插了一杠子,玉姑娘对李大人的苦情随着名句传到满京师沸沸扬扬,这叫他还怎么顶着舆论迎纳小?
这时候按照约定将玉玲珑娶为妾室只怕在街头巷尾的口口相传里,要成为戏曲里的反派角色白侍郎仿佛看到大舞台上正缺少个扮演马文才的,没必要这时候上前去填补空缺罢,所以还是等风声过去为好
白大人当翰林随天子南巡时,与李佑接触过几日他能看出做官huā样百出的李佑显然是很以功名利禄为重,而起李大人身边又从不缺少美人,是阅遍huā丛见惯名妓,这些人哪个不想委身给李佑?
因而他估计李佑对玉玲珑不会有太大的特殊感觉,如果想收早就在前年收了为此白大人要忍不住抱怨几句,明明是你李佑自己不想要却欲说还休、无事生非的招惹出这些纷扰,真是损人不利己并何苦来哉
其实对于这个让白侍郎纠结的状况,李佑内心深处是乐见其成的大概别人会认为,他与白侍郎之间因为京城第一名妓玉玲珑不和了“不和”也有“不和”的妙处,李佑便顺其自然了
却说李大人坐在衙中,今日没有什么重案,简单勾画了公事,便开始筹谋整治南城察院和兵马司的事情
首先要找到那戴庙祝来充当鱼饵,当然也是可以用别人,但总不如知根知底的人放心
这种绝对不能打草惊蛇的事情,必须要用信得过的人,万一走漏了风声,那就没有挽回的机会了
却不知戴庙祝在京师落脚点在哪里,前夜见到他也不曾问过,按一般行商习惯,约摸是在崇文门内外一带罢
不过李佑很快想起,前几日韩神婆告状时,状子上应当留了地址,便让差役迅去崔师爷那里将状子取来
但是说曹操曹操到,门官张三进来禀报道:“那县里城隍庙的戴庙祝在门外候着,说是来致谢的,老爷见不见?”
李佑连忙让戴庙祝进来,不多时见身形矮小的他进了屋,畏首畏尾的行礼,颤声道:“小的戴恭,见过李大老爷”
这人前夜酒后胆子大得很,现在却一副畏畏缩缩模样,莫非是酒壮怂人胆?李佑暗暗摇头冷哼一声道:“本官因同乡之谊,出手相助,本不求谢但你拖到现在才登门道谢,未免有些失礼了罢”
戴恭自然有他的苦衷,他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却得了个美貌娘子,况且他娘子在庙里迎来送往的,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深院宅女,有够叫他提心吊胆
不然为何戴先生丢了庙祝差事被迫出门做生意,不将娘子留在家中,却非要带着一同上路?就是不放心
在虚江县时,娘子就与李大人传过绯闻,前几日娘子告状时,又被李大人留在衙中半日多时候…再说常言道官官相护,那李大人有什么道理热情的替他这个小人物出头,直闯宣课分司要人?拿同乡作解释只怕也不能服气啊
这让戴先生不由得疑神疑鬼、胡思乱想,借着酒疯嚷嚷几句后本想躲着李佑走但那几个同乡得知后,纷纷劝他来找李佑致谢兼请罪,所以今日才勉为其难的登门
“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受了恩泽却对大老爷多有不是,今日特来请罪,并多谢大老爷援手之恩”
这话还像点样子,李佑脸色稍缓,开口道:“谢就免了,只是有件事情要请你协助……”
听完李佑吩咐,戴先生方才得知,原来要让他故意当个倒霉蛋,走一遭察院或者兵马司衙门,勾引官府在他身上犯法,其后还要出面为人证对此戴恭面露难色,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他前几日刚被宣课分司衙署扣押过,现在就好比惊弓之鸟,只想安安稳稳将自己的货物卖了,实在不想节外生枝再进衙门去冒险
宣课分司只是九品而已,那察院和兵马司衙门论起品级相当于县衙,想必也是吃人不吐骨头,哪里是好进去的指控官员的人证,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罢?
李大人察言观色,知道这姓戴的又犯了胆小,猛然拍案道:“本官抬举你帮忙做事,还能让你吃亏了不成?那是刀山还是火海?你怕个什么,须知本官微服与你一起前往,难道你比本官还娇贵?你放心,少不了你的好处”
不过看着戴恭那畏惧不前的模样,李佑不知怎的气上心头,大约是觉得对方太不识好歹又喝道:“你家娘子一介女流,尚有胆气拦轿当街鸣冤,你的胆量连女流之辈也不如么没点争气的胆子,千里迢迢来闯荡京城作甚?”
戴先生千不怕万不怕,就怕李大人念叨他的娘子,一听李大人夸赞韩氏,心头慌慌张张的,立刻高声道:“小的答应了”
见他答应了,李佑的神情渐渐缓和下来,又安抚道:“本官最近正值用人之际,你若表现出众,说不得要用你总比你奔波江湖强”
戴恭闻言脸色是大垮,连声道:“不敢不敢,不敢奢求大老爷抬举,小的自己讨生活便好”
李佑对姓戴的不识好人心感到莫名其妙,这是要婉拒一位实权正五品官员的好意吗?不过他懒得在这等小人物身上费心思,打发戴恭走后,他又迅遣人去告知宣课分司陆大使,让陆大使按计划作安排,主动送羊入虎口
陆元广得到李佑的消息,当即将戴恭与另外几人一起,连同姓名、落脚旅店、身份、货物等信息一起送到了南城兵马司这些信息都是行商到宣课分司报税时填写的
拿到这份崇文门宣课分司精挑细选出来的“肥羊”名单,南城兵马司并未起疑,这是多少年的老习俗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家都在南外城当差,就靠着这进内城的商路吃饭宣课分司吃过肉,他们兵马司总得喝点汤,御史察院也得分一杯羹不然仅仅两街之隔,贫富差距也太大了
确认无误后,陆元广又偷偷给李大人送了消息在这件事里,他算是上了李大人的贼船,从此便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而此时的陆大使只是觉得,自己仅仅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协助,以不得罪背景深厚的李大人为前提,真没必要与李大人对着干这属于官场常见的事态,并没有别的什么意思未完待续)
五百二十三章 粗糙生硬漏洞百出!
话说前虚江县城隍庙庙祝戴先生被李大人半强迫的安排活计,推辞不掉,只好无奈答应''出了总察院衙署,在回去的路上心头惴惴、神思不属
他算是搞清楚了,李大人是想要整治那个什么叫做南城兵马司察院的衙门,所以利用他出面打头阵
这是政治斗争啊,他这样的小人物插进去可不是好玩的戴先生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很惊恐
他的庙祝差事是怎么没的?那来县尊的小妾和县丞夫人去城隍庙上香,因为位置次序闹了矛盾,他出于正房高于侧室的原则,稍微偏了县丞夫人几句
随即被县尊小妾吹了枕头风,祖传三代的庙祝铁饭碗就此丢掉城隍庙是太祖钦封的官方庙宇,庙祝等同于县衙差役,自然县尊一句话就能让他滚蛋了
京城的政治斗争,肯定比这县里还厉害十倍罢…差事生意还是小事,会不会丢掉命?
回到崇文门外歇脚住处,戴恭将心中担忧对自家娘子说了,却听韩氏数落道:“你这没志气的真气煞人也虽然我这妇道人家不懂行情,但那日我去告状,亲眼看见李大老爷好大的排场在天子脚下能有大摇大摆的派头,肯定是个得志人物,若能靠上他,不是天大的福分么难道不比我们在京城两眼摸黑自己瞎闯好?”
戴恭偷偷仔细观察娘子脸面确定没有什么异色,才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你又不是不知道…”
“那又怎么的?你没见李家在县里多么兴盛我们若被李大老爷连累的在京师立不住脚,那凭此人情,回了虚江便可以去李家那里讨碗饭吃总没坏事”
戴恭被娘子说的无语,一夜再无话到了次日戴恭早早将娘子打发到另一处,随后静待李大人上门,还有两个伙计,也被打发出去''
果然等到日头初升时候,便见李大人粗衣布服,带着强壮亲信到了他住处,门外还有几个准备观望报信的
按照昨日的说法,这李大人和那亲信是要扮成他的伙计然后一起被兵马司抓去
李佑微服装作伙计,不是恶趣味,也不是有受虐倾向,确实是工作需要
一是为了亲眼目睹作为实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