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杂谈-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野外进行延期演练时佩戴。不久,这种贝雷帽便在这支新组建的特种部队中得到了普及,然而美国陆军却一直顽固地拒绝将其列为制式军帽; 直到8年后情况才有了转机,这要归功于约翰&;#183;肯尼迪总统了。
1961年,约翰&;#183;肯尼迪总统计划到布拉格堡视察。这位新任总统对特种作战颇感兴趣,行前他特意指示特种作战中心指挥官威廉&;#183;亚伯勒准将,要求特种部队在接受检阅时全部佩戴他们的贝雷帽,因为在他看来,这支部队既然执行的是特种任务,就应该或多或少体现出有别于其他部队的不同之处。对于总统的要求,陆军部虽然颇有些不情愿,但也只得在9月21日致电特种作战中心,批准将这种贝雷帽作为这支特种部队的制式服装。
1961年10月12日,肯尼迪总统来到布拉格堡时,亚伯勒准将特意佩戴贝雷帽迎接这位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见过后品评道:“这种贝雷帽很不错,你觉得的呢?” 亚伯勒准将答道:“的确很漂亮,先生,能正式佩戴这种军帽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事了”。
视察布拉格堡之后不久,肯尼迪总统便告诉五角大楼,他认为绿色贝雷帽就是“美国军队勇气与成就的最高象征之一”。在肯尼迪总统的支持下,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得到迅速发展,绿色贝雷帽也声誉日隆,成为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标志和同义语。为表达对这位已故总统的尊敬与怀念,每年的11月22日,也就是他遇刺的日子,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士兵都要到他的墓前献上一束花圈和一顶绿色贝雷帽。
推广过程一波三折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军的政策鼓励各地驻军指挥官大力推广能增强士气,体现各自特色的制服,贝雷帽的使用日益广泛,也越来越五花八门了。例如,虽然同是装甲部队,驻肯塔基州诺克斯堡的装甲部队士兵佩戴的是传统的英国黑色贝雷帽,而驻德国的美军装甲骑兵团则佩戴的是红白相间的椭圆形黑色贝雷帽。
1973年,驻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的第82空降师的部队开始佩戴栗色贝雷帽,而在肯塔基州的坎贝尔堡,这种趋势又被打破。那里营区人员佩戴的是红色贝雷帽,宪兵佩戴的是浅绿色贝雷帽,第101空降师佩戴的则是与其军服颜色相同的淡蓝色贝雷帽。在阿拉斯加,第172步兵旅又开始佩戴一种橄榄绿贝雷帽。
1975年,陆军参谋长批准黑色贝雷帽作为空降游骑兵的制式军帽。在以后的几年间,整个事态变得愈发不可收拾,形形色色的贝雷帽几近泛滥成灾。1979年,陆军高层军官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着手遏止这种失控的势头。陆军领导层允许游骑兵保留其黑色贝雷帽,1980年又批准空降部队继续佩戴栗色贝雷帽,而其他各种类型的贝雷帽则统统被打入非法之列,一律禁止佩戴。
与美国陆军一度混乱的情形相比,美国空军使用贝雷帽则要有序得多。美国空军佩戴贝雷帽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9年,美国空军正式批准空军系统司令部战术空军控制小队士兵佩戴黑色贝雷帽。1984年,北卡罗来纳州波普空军基地的两名飞行员提交了一种带有徽章顶饰的贝雷帽设计方案,1985年,战术空军控制小队的全体飞行员获准佩戴这种贝雷帽。空军联络军官在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完成上联合火力控制课程的学业后,也获准佩戴黑色贝雷帽,所不同的是,其贝雷帽用军阶徽章取代了原有的顶饰。空中机动联络军官也获准在空军内佩戴黑色贝雷帽。除了战术空军控制小队、空军联络军官和空中机动联络军官佩戴黑色贝雷帽外,空军中的伞降救援部队、作战控制员、安全警卫部队和作战气象部队也佩戴不同颜色的贝雷帽。
今天美军的贝雷帽
如今,与北约盟国相比,美国军队使用贝雷帽的种类算是比较少的。土耳其、希腊和卢森堡只允许其军队各军兵种使用3种颜色的贝雷帽,但多数国家都达到了4~5种颜色。比利时军队使用了7种颜色的贝雷帽,而英国军队使用的种类最多,达到了9种颜色。
2001年10月17日,美国陆军参谋长埃里克&;#183;欣什基上将宣布,从2002年起,黑色贝雷帽将成为标准的美国陆军制式军帽。欣什基宣称,随着陆军向更轻型化和更机动灵活的方向迈进,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这个重大变革过程中,利用这种长期以来体现着游骑兵自豪感的贝雷帽,培养整个陆军追求卓越的态度。他的这一决定不仅引发了现役和退役游骑兵群体的强烈抵触,也招致了陆军另外两支特种作战单位――特种部队和空降部队的严重不满。
2002年,陆军正式将棕褐色贝雷帽确定为陆军游骑兵的制式贝雷帽,全体陆军士兵则开始佩戴黑色贝雷帽。目前美军使用贝雷帽的种类如下:
美国陆军:
黑色贝雷帽:全体陆军士兵
栗色贝雷帽:空降部队(含伞兵部队)
棕褐色贝雷帽:游骑兵团各营
绿色贝雷帽:陆军特种部队
美国空军:
黑色贝雷帽:战术空军控制小队、空军联络军官、空中机动联络军官
栗色贝雷帽:伞降救援部队
红色贝雷帽(猩红):作战控制员 
蓝色贝雷帽: 安全警卫部队
灰色贝雷帽:作战气象部队
第232章红海军大舰队
           35年底,斯大林开始执着于实施迅速建立大规模远洋海军的计划,其舰艇总排水量将超过当时任何一支别国海军,并在环绕苏联的各海域都占有绝对优势。苏联船厂从1938年开始建造超级无畏舰。在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非常想用小麦、锰矿石和原油从德国换取海军装备。
但这些战列舰注定无法完工,在其他舰艇(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继续建造且在绝大多数都能完工的同时,战列舰半完工的船身(在当时德军航拍照片上清晰可见)消失了。它们为何开始建造?斯大林和他的同事们到底曾有哪些意图?斯大林必定确信,如果苏联没有一支强大海军,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苏联通过30年代中期的工业化迅速壮大了空军和陆军(尤其是坦克力量),但红海军则不受重视,在3个军种中实力最弱且处于萎缩状态。在一战和二战之间,红海军拥有了大量潜艇,但水面舰艇仍依赖于国内战争中幸存的少数沙俄战舰。
但红海军从30年代后半期开始崛起。苏联领导人存在乌托邦式的幻想:苏联作为工业强国将能为全世界无产者提供“铁拳”,并由此产生了妄自尊大的情绪。在斯大林的启发和参与下,建立大规模远洋舰队的计划开始成形。苏联为何不为无产者提供足够枪炮、坦克和飞机呢?在海洋环境中处于非常不利地位的苏联为何有必要与传统海洋强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并声称在10年内建造数量超过美英的战列舰?斯大林是否想冒巨大政治风险建造战列舰并与日本在太平洋一较高低?他计划如何与其他海军强国对抗?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令人困扰,过去15年间外界已能接触到大量新材料,但由于斯大林的独裁本性,这些疑团的真相可能永远不会完全为人所知。
自戈尔巴乔夫实施“公开性”政策以来,在苏联存在的最后几年间,出版了大量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和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前海军官员已能接触到相关历史档案:圣彼得堡的俄国国家海军档案馆有关资料(1942年之前资料已解密)和伽特齐纳的****海军档案馆的部分资料。然而,与不断增加的苏联陆军和空军的大量资料相比,与红海军力量扩张的相关历史资料少得可怜。约翰&;#183;埃里克松的权威性著作《苏联最高统帅部》(1962)在论述红海军时只提供了一些零散资料。另一部获得高度评价的著作揭示了斯大林在德国侵苏前夕的神秘举动,这主要得益于作者能从独特渠道接触到俄国档案,但该书完全忽视了红海军的相关内容。
从苏俄历史分析,斯大林建立强大远洋海军的决策并非独一无二,俄国其他统治者也曾为加强统治而建立强大舰队,俄海军的缔造者彼得大帝明确地表明了这一倾向,他召集大量造船专家,用不到20年时间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该舰队拥有约30艘战舰,用于击败当时横行于波罗的海的海军强国瑞典。然而,斯大林的巨型舰队更具雄心壮志。
在革命前的俄国,海军的扩张曾长期陷于停滞。俄国在海战失利后的反应速度通常要比陆战失利慢得多,俄海军的低潮期包括克里米亚战争、日俄海战、一战以及“十月革命”成功后的内战等,并最终使俄海军成为几乎失去作战价值。
在上述每次灾难之后,俄海军重新崛起的意志都更加强烈,它在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后50年才恢复元气,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时期已成为世界三大海军强国之一。在对马海峡与日本海军的对抗中惨遭失败后,俄国几乎立即制定了海军重建计划,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首次部署了无畏舰,主要目的是炫耀武力,其有限的战术目的可由其他代价更低的作战手段实现。
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地理环境。沙皇和斯大林都未能解决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相互隔绝、太平洋舰队过于遥远以及北冰洋海情过于恶劣的问题。沙俄时期虽建造了连接波罗的海与白海的运河,但它却无法通行大型战舰。苏联动用人力将河道拓宽,并最终与宽阔的伏尔加河相连,然而只到二战后才通过建造伏尔加…顿河运河,部分解决了黑海舰队与外界隔绝的问题。
俄海军人士深受美国海权学家马汉关于只有无畏舰才能与敌方无畏舰对抗的思想影响,坚持认为只有造价昂贵的无畏舰才是对抗迫在眉睫的威胁(德国和土耳其)的唯一有效工具。除在黑海对抗土耳其外,俄国无法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维持造舰竞赛。沙俄尚能依靠盟友的支持抵销海洋环境的不利影响,而统治下的苏联则成为周围资本主义国家的一致敌对目标。与斯大林巨型舰队计划相隔最近的参照物是沙俄1912年的造舰计划。这两个计划都面临同样的地理环境限制和工业制约。此外,它们都在同样的海军战略思想(在作战环境极为不利的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浅窄水域内使用战列舰)的指导下进行。俄/苏海军在一战、二战期间的任务基本相同:岸防和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它们很少冒险进入公海,水面舰艇基本上作为轰击岸上目标的火炮平台。红海军在二战期间甚至无法为按《租借法案》向苏联运送各类物资补给的英美运输船队提供护航,而由盟军自行提供更为有效的护航。
苏联政府原本出于战略考虑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外界最难以进入的地区扩充造船工业,但气候、距离和恶劣交通条件的限制最终占据上风,即使高强度的劳改营工作制度也无法克服这些困难。加之苏联军事和地方部门对资源优先支配权的争夺,以及战后重建的需求,使得斯大林在有生之年一直未能看到巨型舰队计划的实现。
即便如此,从几个方面考虑,对该计划也值得考察和研究。首先,它有助于填补俄/苏海军史以及世界海军历史比较研究的空白,西方国家的海军院校和研究机构很少提到该计划,更不用说对其进行研究考察了;其次,在俄/苏方面,由于一直存在着斯大林式的针对国外间谍活动和保守军事机密的臆想,因此在“公开性”之前几乎无法获得足够信息。该计划正好与“大清洗”时期重合,红海军在“大清洗”中损失惨重(尤其是高级军官),只有很少的幸存者了解该计划细节;其三,由该计划所汲取的教训可与其他国家类似的海军发展项目对比。德海军上将提尔皮兹在1898…1900年提出的旨在建立远洋舰队以对抗英国皇家海军的《海军法则》,西奥多&;#183;罗斯福提出的“白色舰队”计划,以及希特勒于1939年1月提出的短命的“Z方案”与该计划都具有可比性。
然而,除斯大林的巨型舰队计划外,上述其他计划背后都有某种战略性因素。这位苏联独裁者是否为其梦想赋予了某种特定战略内涵?或只是象绝大多数人的观点那样,仅仅是出于在苏联海域取得数量优势,或每个正在建设中的舰队所能辐射出的威慑力量,和在全球航行的悬挂红色军旗的威武战舰不可估量的宣传效应等因素,而作出的盲目决策?
☆ 1912年造舰计划
1905年6月29日,对马海战结束后的第四周,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重建我们的战列舰舰队”。更令人惊异的是,在军事惨败和国内动荡的背景下,俄军职业化军官队伍仍保持了高昂士气,其创新精神在俄海军的一些有识之士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在极力推崇战列舰的同时,也确信俄海军要借助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势头。这些年轻军官感觉在一夜之间被推入到新时代之中,虽然规模庞大但舰艇老旧的俄海军的衰败无疑造成了灾难性后果,但他们觉得可以从头开始。
1908年初,6家国内企业和21家国外企业参与了俄国第一代无畏舰的设计竞争。俄海军参谋部倾向于在同一层甲板上设置4座纵列式炮塔,从而避免“超射”现象,根据最初设想,其蒸汽机和燃汽轮机将使该舰最高航速不低于23节,它比当时已知的英国或德国拥有或在建的无畏舰具有更强大火力和更快航速(由于俄国船厂建造速度较慢,即通常平均需3年时间才能建造1艘主力舰〈其他国家为18…24个月〉,因此该舰在下水时性能已经落后)。
第一轮竞争后,剩下3种国外设计方案:德国汉堡的布洛姆和伏斯船厂方案;英国维克斯公司方案;意大利海军设计师维托里奥&;#183;库尼伯蒂的方案(采用在舰身中线设置4座纵列式炮塔的新颖设计)。然而,受贷款以及政府压力等因素影响,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船厂方案最终中标。原本看来布洛姆和伏斯方案会获胜,但法国方面提出了抗议,最终因法方能及时提供战舰建造贷款而对确定方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俄国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库尼伯蒂方案,但有一些改进并安装了特殊装备,如在舰首加装了离心式破冰装置。最终设计了3种俄式无畏舰:装备305毫米口径舰炮的甘古特级,该级4艘舰部署于波罗的海舰队;同样装备305毫米口径舰炮的玛丽亚女皇级,该级4艘舰部署于黑海舰队;装备356毫米口径舰炮,速度更快且舰身更大的博罗金诺级战列巡洋舰,该级4艘舰部署于波罗的海舰队。前二者于1914…1916年完工,后者开始建造但并未完工。
俄海军不仅在建造无畏舰方面取得了成功,其更具创新性的成果是1911年下水的诺维克级驱逐舰,它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和火力最强的驱逐舰,装备有许多其他国家舰只无法比拟的先进武器,如4座具有速射性能的100毫米口径舰炮,炮弹出膛速度非常高;鱼雷发射装置采取独特的三联装方式;载有水雷布设装置(俄海军波罗的海舰队驱逐舰的另一种独特装备)。诺维克级在圣彼得堡的普季诺夫船厂建造,该舰大型燃油锅炉由位于德国伏尔坎工厂制造,它使该舰燃汽轮机输出功率达4。2万马力(几乎与甘古特级无畏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相等),海试最高航速达37。3节(当时任何其他驱逐舰都无法达到此航速)。其后为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建造的其他同型驱逐舰都被命名为诺维克级,苏联在二战初期大量使用了这种驱逐舰。
诺维克级在性能上可与轻巡洋舰媲美,并可利用极高航速规避敌舰追击。没有任何一位战列舰舰长愿意在夜间遭遇一支诺维克级驱逐舰组成的分舰队,后者在波罗的海狭窄水域中,一次齐射几乎可发射近100枚鱼雷,它还可在敌方海域布设600枚水雷。该级驱逐舰使俄海军从根本上获得了能在波罗的海执行主战任务(用防御型水雷阵提供防护)的新型全能舰艇。该级舰的制造者因此在反对制造无畏舰的活动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他们认为在波罗的海沿岸防御中,没有必要建造4艘无畏舰。
俄国早在1897…1907年间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现代化国情普查,其中与建造新舰和重组俄国海军相关的讨论涉及范围很广,有关统计数字认为俄国的实力仅次于美国而居全球第二位。1912年,上述讨论已集中至3个基本问题:一是俄国究竟需要何种类型的海军?二是这些海军力量应该在何处以何种方式部署?三是当时是否拥有维持这支海军的足够资源?斯大林在20年后也面临相同问题的困扰
沙俄政府迫切希望在全球3个区域部署作战能力相对平衡的3支舰队:部署于东北欧的波罗的海舰队(新组建的北冰洋分舰队是该舰队的力量延伸);部署于南欧的黑海舰队;部署于远东的太平洋舰队。1904年,太平洋舰队在3支舰队中实力最强,但它在日俄战争中损失了绝大部分舰船以及作为主要基地的阿瑟港,只有驻泊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一支小型巡洋舰分舰队幸存。对马海战后,在俄国国内关于海军发展的激烈争论中,俄国能否在经济上承受同时在上述3个地区保持巨大海军力量一直是基本问题之一。
虽然当时已有国防委员会提供的建议以及沙皇的保证,但由于在杜马不能获得足够赞成票而无法立即启动新造舰计划。在经过一年多激烈和令人精疲力尽的争论后,杜马才通过了采取必要措施的法案,并在长期拖延后最终还是通过了1912年造舰计划所需经费。即便是在法国提供贷款的情况下,俄国1913…1914年度的海军预算仍达到2。5亿卢布,超过了除英美以外的其他所有国家(包括当时海军力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德国)。如果沙俄政权能在没有战争和革命的情况下生存到30年代,那么根据1912年造舰计划,它最终将会拥有24艘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24艘小型巡洋舰、108艘大型驱逐舰和36艘潜艇。
上述虽只是纸面数字,但由于俄国的巨大潜力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它在20多年后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海军绝不是空想。杜马在对经费问题投票表决后,精心策划扩充造船能力成为下一个先决条件。然而,俄国在对马海战后不到9年的和平时期显得过于短暂,一战的爆发导致俄陆军征召造船工人、铁路运输处于混乱状态以及工业界动荡不安。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的博罗金诺级战列巡洋舰虽已处于半完工状态,但最终仍被放弃,在计划为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建造的53艘驱逐舰中,仅有3艘最终服役。因此,在1914…1922年间席卷沙俄的战争与革命风暴之后,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重新呈现出帝国特征,其海军战略问题依然如故,即苏联是否应重新获得所失去的海上大国地位?它又将采取何种战略?
☆ 苏联初期的情况
内战结束后,苏联从沙俄海军继承了几艘老式战列舰,2艘现代化和3艘老式巡洋舰及20多艘驱逐舰、潜艇和其他处于不同阶段老旧状态的小型舰艇。1、4、6艘战列舰分别部署于北冰洋、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当苏联决定拆毁所有前无畏舰后,它就只剩下4艘属于波罗的海舰队的被损坏无畏舰,3艘未完工的博罗金诺级战列巡洋舰以及1艘属于黑海舰队的在建无畏舰。
在属于波罗的海舰队的4艘完工的甘古特级无畏舰中,有3艘处于失修状态,第四艘“波尔塔瓦”号曾在内战中受损,它被用于向其他同级无畏舰提供维修零部件。1912年造舰计划中的另一艘属于黑海舰队的无畏舰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处于未完工状态(该舰最初被称为“尼古拉一世”号,1917年更名为“民主”号),苏联未能使该舰完工并在1922年将其拆除。1920年,该舰姊妹舰“亚历山大三世皇帝”号(1917和1919年分别更名为“沃尔亚”和“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号)在内战中被白军俘获,并被送至法国位于地中海的比塞大基地。该舰于1924年被法国占有,苏联专家在考察该舰后认为它仍可重新服役,但在1936年因不具备航行能力而被拆除。
在3艘下水的博罗金诺级战列巡洋舰中,苏俄政府决定使其中1艘(“伊兹梅尔”号)完工,其余的舰则出售给德国进行拆除。剩余3艘波罗的海舰队的无畏舰在20年代进行了缓慢的现代化改装并重新服役,其中一艘“塞瓦斯托波尔”号被更名为“巴黎公社”号,它于1929…1930年转交给黑海舰队。苏联在里海仍保留了一些炮舰用于对抗英国部署于波斯湾的海军力量。由于苏联当时实力较弱,无法在北冰洋或太平洋沿岸维持有效防御。直到30年代初苏联才重建了北冰洋和太平洋舰队,但它们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只具有象征性意义。
沙俄海军在内战中被破坏及瓦解的状况对苏联是一种双重打击。各舰队舰艇在很大程度上被破坏,人员方面的损失可能更大。沙俄海军与由半文盲农民组成的陆军不同,前者在国内革命中扮演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角色。来自黑海舰队喀琅施塔特基地的水兵成为“十月革命”的主力,他们被誉为“无产阶级先锋”,但该称号在1921年的兵变后被剥夺,这支曾被称为布尔什维克“近卫军”的部队在这次兵变中被镇压。然而,“水兵等于布尔什维克”的说法一直留传后世,甚至由此衍生出一些享誉世界的优秀电影(如《我们来自喀琅施塔特》以及著名导演艾森斯坦的杰作《战舰波将金号》)。
在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