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粉红色的万字旗(二战bl同人)-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动荡
舒伦堡现在已经完完全全相信,卡纳里斯其实具有强烈的反对Nazi的倾向。而后者在自己面前似乎也不甚掩饰这种倾向。根据自己对他所作的调查,他在意大利的时候就和对方的情报长官有所联系,而且企图掩饰意大利对德国的背叛。就是在北非局势危急的这种情况下,卡纳里斯向他的上司凯特尔汇报时,仍然保证一切平安无事。虽然元首可能起了疑,但是也没有抓住什么纰漏。
而最近他又刚刚从意大利回来,表面上,他让意大利向德国正式做了保证:轴心国万岁—意大利是最忠实的盟邦。但是实际上,舒伦堡微微一笑,自己手里正掌握着卡纳里斯叛变的铁证。
这份情报来自于德国驻意大利武官冯?林特伦的属员,也是卡纳里斯的助手之一的海尔弗里希上校。这位上校雇用的两个意大利司机是一对儿同□人,也都在和卡纳里斯联系的意大利特工领导人阿迈将军工作。自己当时还提醒过海尔弗里希这种情况有危险性,但对方并没有当回事。不过这对自己是件好事,因为拜他们的警惕心低所赐,自己能清晰的勾画出卡纳里斯叛变的画面。
正是这两个司机,其中一个经常随意的把阿迈交给他的任务和谈话通通告诉另一个人,而这个人恰恰领着德国的津贴。由于他们的情报,自己可以充分确定卡纳里斯有叛变的意图。但是让自己没想到的是,从自己的第一份报告上交以来,希姆莱没有任何行动的意图。
“……如果海军上将卡纳里斯在意大利只关心自己的任务而不是和阿迈举行这种密谈,那对他来说要好得多。”难道自己做的暗示还不够明显吗?舒伦堡沉思着,想起以前希姆莱在自己面前对卡纳里斯做的评价。
“卡纳里斯是一个聪敏和有经验的情报工作领导人,你可以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不过他的缺点和他对dang的制度的反对立场则是另一个问题,在这方面你无须多谈。”希姆莱的评价某种意义上很客观,但也很模棱两可。当初把关于卡纳里斯的叛变活动的报告交给希姆莱时,这位全国领袖只是神经质地用他的大拇指甲敲敲牙齿,表现的平静而又不在意:“把文件留在我这儿吧。等到机会成熟,我会让元首注意这件事。”
只是,直到现在元首似乎也没有注意这件事。虽然这件事事关德国在战场上的命运,但显然希姆莱不愿意担起这个责任。这让舒伦堡不禁想起了海德里希,海德里希对卡纳里斯的态度迥然不同,但是似乎也在他的问题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也许卡纳里斯手里有他们的什么把柄吧,舒伦堡只能这样想。因为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理由可以解释希姆莱对这些绝好材料的反应了。
而事实上,卡纳里斯的工作也越来越糟糕。尽管他的机智足以弥补许多疏漏,但是他的行为仍然引起了不少怀疑,很多人应该私下里都猜到他和叛国活动有关,不过希姆莱倒是从没有主动地向元首表示过对卡纳里斯的看法。也许他在用滚雪球的策略,舒伦堡这样猜测,他在等元首自己来提出卡纳里斯的问题。反正现在,他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然而这份耐心正是自己现在所欠缺的,虽然自己也知道,在卡尔登布鲁纳出任自己上司的情势下,自己应该更加收敛,但心里还是感到烦躁。缪勒现在越发得意了,因为卡尔登布鲁纳不大喜欢秘密警察的工作,而更看重情报工作,缪勒得以更轻松的扩张他的势力,而自己不得不在卡尔登布鲁纳的眼皮子底下夹起尾巴做人。
而缪勒,每次想到这个看不透的人,自己心里总会有一种淡淡的不寒而栗。相比较三处的奥托?奥伦道夫或是五处的阿图尔?奈比,缪勒更让人难以把握。如果说自己伪装是温文尔雅中的疏离,那缪勒就是刻意的不加掩饰的粗野。而且相比较于自己,那个人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虽然自己如果要杀人也不见得会多眨几次眼。
还记得当初缪勒因为苏联战俘提出的抗议:“……集中营的长官感到不满,因为预定要被处决的苏联人在到达集中营时,已经有5%到10%的人死亡或濒临死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往集中营的途中,譬如从火车站走向集中营的途中,就有相当多的战俘由于疲惫不堪倒在路上,有死了的,也有半死的,因此护送时后边还得跟上一辆卡车装运这些人。要想不让我们的国民看到这种场面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次抗议,他得到了一个命令:俄国战俘凡显然无活命希望因而连短途旅程也不能走动者,以后无需运到集中营处死。
舒伦堡突然想起,里宾特洛甫,这个希姆莱的政敌,似乎爱上的就是一个俄国人。他不禁感到好笑。不知道现在里宾特洛甫是不是还坚持着这份所谓的爱情,尤其是在发现了卡廷森林里的那一切的时候……
里宾特洛甫现在的确很心烦意乱。意大利的局势让人焦心,自己从2月份的时候,墨索里尼从自己的老朋友齐亚诺手中接过了外交部以后,自己就发现那个新任命的外交部副部长朱泽培?巴斯蒂亚尼尼不是个好交往的。他居然建议同俄国媾和!
好吧好吧,虽然自己也挺希望媾和的,但是这话不能从意大利人嘴里说出来。不过,现在在意大利,恐怕除了墨索里尼,差不多所有的意大利人都盼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脱离轴心国,向盟国靠拢,他们渴望能为自己保全一点还可以保全的东西。而且类似的想法就像瘟疫一样,也在德国的其他卫星国中蔓延开来。里宾特洛甫烦躁的抓了抓头发,从布加勒斯特传到罗马的消息说,安东奈斯库认为意大利和罗马尼亚有必要同盟国接触,他希望借此把欧洲从布尔什维克主/义下拯救出来。虽然墨索里尼拒绝了他的提议,不过在两封给元首的信件中,他却敦促元首同苏联媾和,或者至少使东线稳定下来。虽然自己已经在设法不让意大利同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一起去赶那个与盟国媾和的浪潮,但是还是有一些德国人开始向柏林的意大利大使馆打听关于向盟国,甚至向苏联进行接触的情况。
里宾特洛甫有些垂头丧气的坐在了窗户边。和苏联媾和,这是自己以前最希望的,可是,自从看过了卡廷森林的照片,自己突然怀疑了。这么多波兰军官死亡究竟是谁造成的。一共8个埋有几千人的葬尸坑,死亡时间大约在1940年春天,都是被人熟练地用手枪从脑后击毙的。虽然手法很像党卫队,但是自己可以肯定这次真的不是党卫队干的,不然自己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知道。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就像电台里说的那样,这是典型的布尔什维克暴行。而这么多波兰军官的短时间大批死亡,不论是在德国还是在苏联,都会是一个留下文件的大事件。莫洛托夫,自己的维卡,他不可能不知道。
心里很难受,尤其是当听到莫斯科电台指责德国所说的是肮脏的臆想、无耻的捏造,是贼喊捉贼,嫁祸于苏联的时候。里宾特洛甫突然在心里对莫洛托夫升起了一丝恐惧。这样一个冷心冷情的人,自己在他心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如果有一天,他会不会就这样一边笑着,一边说着甜言蜜语,而另一只手里就握着一支手枪,随时准备从自己的背后打碎自己的脑袋。
维卡,你告诉我,我该如何相信你?
阅读该文章的读者通常还喜欢以下文章 作者有话要说:嗯,六子啊六子,还是局长在的时候好是吧?卡爷他心不在Nazi阵营啊~~
外长,呜呜,外长,让乃出来打个酱油。很欢乐的发现,乃和锤子在六月又能见一面,因为在卫国战争期间,渣渣小斯曾经三次提议与泡菜单独讲和,不过都没成功。第一次是1941年7月初,在德国已经攻占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时候,第二次莫斯科保卫战结束以后,当时的内务部第一副人民委员梅尔库洛夫和鸡农的小狼沃尔夫谈判来着,估计是在明斯克(没准小狼后来有胆子和私下和英美谈判就是拿这次练手练的)。而第三次就是1943年6月,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曾在基罗夫格勒的会晤。啦啦啦,外长,乃又能见到乃的渣攻大锤子了。而这三次媾和未遂事件还有一个欢乐的注脚,那就是苏联的银民是啥时候知道这个内幕滴呢?哦,原来是小贝在1953年被审讯的时候交代的~~~
PS:看了一个很欢乐很哈皮的笑话(虽然它其实是正经新闻):俄罗斯2014年冬季奥运会宣传广告引发争议,批评家称其使用“新Nazi形象”。宣传画上的男女运动员都是白皮肤、蓝眼睛、金黄色头发,批评人士称其为“新希特勒主义者”。这个消息本身很正常,但是后面引述了俄罗斯最著名的年轻设计师亚特米 列别德夫的评价:“什么是法西斯主义和雅利安人?不能因为这幅画上没有蒜头鼻子,就意味着他不是俄罗斯人。”蒜头鼻子,俄罗斯人……噗,当场笑翻!锤子啊锤子,难道乃是蒜头鼻子?!!
戈台勒的拜访(上)
自从和隆美尔告别后,古德里安又回到了柏林,开始他繁忙的工作。他现在忙得团团转,要去视察温斯多夫的战车学校,要去视察在卡塞尔生产着虎型、豹型战车和88mm战防炮的亨舍尔工厂,还要去爱森纳赫视察负责遥控战车研究的第三百战车营。3月19日又跑到路根华德参加一个兵器展示会,这个展示会上展示了三种武器:古斯塔夫列车炮、斐迪南式战车和附加装甲侧裙的Ⅳ型战车。元首也去参加了这个兵器展示会。
“波舍尔设计的这款虎型战车我觉得非常不错,你觉得呢?”元首对斐迪南式坦克非常满意。但是古德里安并不这么认为。
“我的元首,尽管这款战车具有厚重的装甲和优良的火炮,但它仍然存在着致命的弱点。您看,一门70倍径身的88mm火炮装在一个固定的电动式炮塔里面,除了这一门单独的长炮以外,就再没有其他的武器,与其说它是战车,倒不如说它更像一辆突击炮。所以它不适宜于近战。但我们可以对它善加利用。”古德里安这么说,除了因为元首的脸色越来越黑,也因为这款坦克已经生产了90辆之多,他琢磨着,等回头成立了一个下辖两个营的战车团,每营45辆战车,正好把它们都编进去了。
相比不甚满意的斐迪南式坦克,古德里安更中意侧裙。这种钢板可以悬挂在Ⅲ型、Ⅳ型战车和突击炮的侧面和后面,用来抵消苏联步兵战防武器的威力,刚好弥补这些车辆装甲轻薄的弱点。是经不起一击的。
不过古德里安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在本来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古斯塔夫炮上和人发生争执。这种炮是一门口径800mm的强力列车炮,它必须有双轨铁路才能运动。因为没什么关系,所以古德里安也就是稍微看了几眼,但是元首的话让他的心咯噔一跳。
“米勒博士刚刚向我说,‘古斯塔夫’也可以射击战车。你认为怎样?”
不会吧?古德里安紧张的打量着元首的脸色,他不想和元首起争执,因为虽然自己刚刚上任,但他们的争执已经不少了。但如果自己什么都不说,那么也许元首就会命令大量生产这种东西。犹豫了几秒钟后,他鼓足了勇气开了口:“射击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我敢说,它绝对打不中战车。”
“您在胡说八道!怎么可能打不中战车?”米勒博士立刻黑了脸,狠狠的瞪着古德里安。
“这种炮每装一颗炮弹就要45分钟,它要是能打中战车我就把它吃下去!”最终,古德里安和米勒大吵一架,两人不欢而散,不过古德里安到底庆幸自己打消了元首生产大量这种武器的念头。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过得十分充实。但是还是有一个不和谐的小插曲打破了古德里安忙碌的平静。那就是某一天,他的老朋友拉本劳将军来拜访自己,这本来没什么,但是他带了一位客人,此人的名字叫卡尔?戈台勒。而自己除了知道他是莱比锡市的前市长之外,对他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
戈台勒博士表面上的身份是莱比锡市的前市长,但实际上,他有一个秘密的身份,那就是Nazi抵抗运动的核心人物。他原本是物价管制局局长,元首上台后又继续担任该职务3 年之久。在1936年他因为反对排犹运动和疯狂扩军而辞职,从此一心一意地进行反对希特勒的工作。
找上古德里安,戈台勒心里还是有一丝期待的。虽然最早期的时候,古德里安被认为是相当亲Nazi的将领,但事实证明,他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型军官,而且被元首免职在家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人应该要比正得宠的克鲁格和曼施坦因以及已经投降的保卢斯好拉拢。
早在去年的11月,在斯摩棱斯克森林中举行的一次秘密会议上,自己就曾经试图劝说东线中央集团军司令克鲁格元帅参加清除希特勒的活动。当时他倒是答应了自己的请求,但过了没有几天在柏林的贝克将军就收到了他的信,上面要求别把他算在他们里面。
而几个星期之后,自己又想劝诱正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想来他应该会对元首极度失望,因为造成围困局面的正是元首本人。他们本想让他发表一个告全军官兵书,号召他们推翻元首,因为这是一个把25万名德国士兵置于死地的□魔王。贝克将军亲自写了一封呼吁信,由一个空军军官乘飞机把信送进了被围困的斯大林格勒。但是自己得到的是这样的回答:无数雪片似的表示效忠的无线电报统统飞向了柏林,直到保卢斯成了俄国人的俘虏。
在保卢斯被俘以后,他们的希望就寄托在了克鲁格和曼施坦因身上。当时,这两位元帅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飞到腊斯登堡,据说是去要求元首把俄国战线的指挥权交付给他们。那时候自己曾经很高兴的想到,这一步如果成功了,就会成为在柏林发动政变的一个讯号。但谁知道他们两个只是去重申他们对最高统帅的忠诚。
现在的情势很明显,抵抗组织已经不能期望从前方的高级指挥官那里得到实际的帮助了。那么,他们能依靠的在唯一的军事力量就是国内驻防军。其实这支军队根本不能说是一支军队,它只是正在训练的新兵和在国内执行警卫任务的超龄部队的大杂烩。但至少他们都有武装。在正规化的部队和武装党卫军远在前线的情况下,当希特勒遭到暗杀的时候,这支军队也许足以帮助抵抗组织的成员占领柏林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城市。
而自己所能拉拢的军人也就只有非前线的将领,比如冯?维茨勒本陆军元帅。他是最早参加的密谋分子之一,被内定为将来的武装部队总司令。但他早已退为后备役,手下没有军队。新加入的奥尔布里希特将军倒是个不错的人,但他的顶头上司弗里德里希?弗洛姆则是一个见风使舵,不是非常可信的人。但愿这次自己能拉拢到古德里安,这样他们就能又多一个筹码。
“谢谢您能同意见我这个和您素昧平生的人,非常感谢您,”啜了一口咖啡,戈台勒露出一个微笑,他的温文尔雅中还带着当初做市长时留下一点点政客味儿,“我希望能和您恳谈一次,这事关我们现在的局势,也事关德意志未来的命运。”
“您请说,我洗耳恭听。”古德里安脸色沉肃,没有任何表情。他瞟了一眼拉本劳,暗暗责怪他不该擅自带这么一个人过来。虽然他不知道这个人是做什么的,但是他的第六感告诉他,这是一个危险人物。
“您不愧为一名军人,如果我面前的是一名政客,他绝对不会这么说。”戈台勒自觉自己的把握更多了几分,“那么我就直说了。您身为元首身边的将军,相信您应该发现了,元首他已经无法胜任德国的总理兼三军统帅的重责,所以我们最好设法停止他的职权,重新组建政府。”
戈台勒的话像一颗重磅炸弹,古德里安瞬间瞪大了眼睛。他惊得目瞪口呆,他这辈子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招待了一个密谋分子。
阅读该文章的读者通常还喜欢以下文章 作者有话要说:于是我们亲爱的戈台勒童鞋就华丽丽的出场了,抵抗组织的各位筒子们,好久不见哦~~话说这帮家伙在1943年就策划了六次针对泡菜的谋杀,只是,童鞋们乃们肿么就那么背,愣是没有一次成功的。果然就是博士说的,乃们都是一群雏儿啊~~我很介意的就是下章要写到的,很有名的试图用酒瓶伪装的炸弹炸掉泡菜座机的事件。介意的原因,就是特雷斯科夫这个渣,居然利用我可爱的小施啊,啊啊!过分过分!!突然想到如果特雷斯科夫配上小施,嗯,不错不错,就是小攻渣了点,结局悲了点,反正小施还没有婆家,就这么嫁了算了~~(小施:呜呜,我对元首一向忠诚啊,为毛要给我找个密谋分子当攻啊?某花邪笑:这样不是才有冲突吗?)
戈台勒的拜访(中)
听着戈台勒详细向自己说明他所设想的改组政府的方案。古德里安暗自摇头,这个方案听起来在理论上的确是很有价值,不过谁又能有这个实力让它成为事实呢?而且即使他的计划成功,他也还是无法获得国外的支持。即便他能够推翻元首,敌人还是不会放弃无条件投降的口号。
戈台勒也在心里暗暗郁闷,如果他们策划的“闪电计划”能够成功,他哪里还用坐在这里和古德里安废话。如果上一次的暗杀能够成功,他们现在没准已经和英美坐在谈判桌前了。
不仅仅是戈台勒这么想,闪电计划的主要策划人——中央集团军参谋长冯?特莱斯科夫将军也是这么想的。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这位秘密反对元首的将军正沉思的望着窗外融化的积雪。
特雷斯科夫很年轻,但这并不妨碍他天才军人的名声。他和曼施坦因一样出身名门,还是博克元帅的侄子。当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才17岁,但他依然以少尉的军衔荣获了一枚铁十字勋章,在之后的战斗岁月里,他因为表现出众又获得了两枚铁十字勋章。不过他的志向在于当一名参谋,而不是战地指挥官。到了1936年,他以当年最优秀学员的身份毕业于军校,最初的他对Nazi政权推崇无比,但很快,长刀之夜和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以及勃洛姆堡和弗利奇事件让他的理想破灭了。从那时起,他就知道,只有叛国才是解决德国困境的唯一答案,直到现在他也是这么认为的,本来,他以为对苏联的进攻失败会让德国摆脱元首的统治获得新生,但事实上,德军正日益被卷入党卫军和种族屠杀的暴行中,德国的民族尊严成了元首野心的祭祀品。尽管自己向上级提出反对,他结果都是无疾而终。自己甚至向自己的叔父博克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可是……特雷斯科夫忧伤的注视着窗外的风景,想起自己和他的对话。
“如果这样下去,几百年以后,种族屠杀的影响将依旧存在。不止是希特勒。你、我、我们的妻子、孩子、街上的女人和踢球的少年都将受到责备。”
“我当然也不赞同党卫军的暴行,我也赞同你秘密进行的计划。但是我能做的只是向柏林陆军总部提出正式控诉,仅此而已。”
是啊,这就是大多数国防军高级将领的意见,自己还能期待什么。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除掉希特勒。从1941年的夏末,自己就开始着手策划暗杀行动,但是一次也没有成功过,就连前几天最有把握的一次都没有成功。
想起前几天失败的暗杀行动,特雷斯科夫心里有隐隐的不甘和刺痛。毕竟,自己为了这次行动利用了他,利用了他的信任。如果暗杀真的成功了,自己要怎么面对这个人呢?想到这里,他默默的翻开手中的书,里面夹着一张照片。老旧的照片里,两个年轻的青年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而上一次,自己见到他时,他还是笑得那么明亮。假如你知道我利用了你,大概你以后都不会这么对我笑了,是不是,鲁道夫?
回想起当初和陆军办公厅主任弗雷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一起筹划暗杀元首的行动时,自己根本没想到会把鲁道夫牵扯进来。但谁知道最后还是利用了他。
“我们最终的计划是诱使希特勒到中央集团军总部来,在那里把他干掉。这将是在柏林发动政变的讯号。”这是特雷斯科夫的意见。
“当然。不过德国产的炸弹不适宜这次行动。因为它们要用一根信管引发,信管点燃时发出一种不大的嘶嘶的声音,这就会使我们暴露。英国的炸弹要更好一些在爆炸之前,它们没有任何声响。”说这话的是汉斯?冯?杜那尼将军。他和同样来参加会议的拉豪森将军都是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的手下。这位上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行动,但他在背后为这次会议作了安排,让他的这两个手下看上去像是去参加一次武装部队谍报军官的会议。
“所以我们的意见是使用英国皇家空军曾经在德国占领区空投过的武器。他们本来想让盟国特务人员使用这些炸弹。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