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粉红色的万字旗(二战bl同人)-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国现在面对的状况越来越纷繁复杂,几乎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千疮百孔。元首接到一份又一份的报告,不断算计着这需要消耗多少物资。伦德施泰特刚刚提交一份关于在法国的德军战斗力日趋衰弱的可怕估计。巴尔干诸国政府正与gongchuandang造反者及游击队展开激战。夜间,在欧洲上空轰炸机的引擎隆隆作响,飞机过后城市中的熊熊烈火又照亮了天空。施佩尔需要有工人来清除碎石瓦砾,修建工厂,开动机器。米尔希新建的飞机工业也需要人力。邓尼茨的几百艘对付同盟国的新潜艇也需要配备水兵。东线上的缺口更需要几个新师去补充。
元首怀着沉重的心情在10月下旬签署了一道命令,让工业部门在以后三个月中抽出二十一万德国男人——正好和被围在克里米亚的士兵数字相等——去参军,他已经放弃了家庭独生子免征草案。为此,施佩尔提出了警告:这样一来,煤、铁、石油,以及军火生产将会立即下降。但元首别无他法,只好如此。而戈林也提出了他自己的特别请求,希望不要削减他的飞机工厂中的人员。可是元首并没有同意。
在元首看来,戈林说的,飞机工业上的人力不足完全是由于官僚主义造成的。他和戈林讲起了他看过的一幅英国漫画:“那幅画上面有一个人,人家告诉他要节约用纸,可是他坐在桌子旁一页一页地把纸扔掉。别人问他,‘你到底要干什么’他回答,‘我用的纸太多了,所以我必须把节约用纸这句话写上一千次!’”
“可是我们的人力缺乏是有具体事例的,我的元首。飞机设计师威廉梅塞施密特几天前就对我说了,由于缺少四千名工人,他的Me…262型喷气式飞机要耽误三个月,甚至耽误六个月。”戈林的话差点让元首当场心脏病发作。元首一向重视Me…262的生产,尤其是当梅塞施密特教授告诉他, Me…262型可能是进攻英国的速度最快的飞机的时候。好在戈林答应元首,说到5月他可以有喷气式轰炸机。这才让元首缓过了点劲。
“在俄国,我们已经赢得了广阔的边沿地区,我们可以在那里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尽管在这期间我们必须下决心在一定时间内——最迟在今年春天——聚集相当数量的部队,把俄军从现在夺回的地域赶出去。看来东壁的突破口并非十分重要,对我们没有什么大利大害。俄军是在克利福洛,还是在离我们更近一百英里的地方,无关大局。重要的是最迟在春天,我们能聚集足够的机动兵力守住西线,并且能在敌人开辟第二条战线之前,粉碎他们的企图。这只有空军可以作得到。昨天,元首当着邓尼茨的面把这一点说得够清楚了。元首说,携带炸弹的喷气式战斗机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以极快的速度,在最适合的时间内沿着海滩迅猛疾飞,把炸弹投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果敌军在法国领土上登陆,那将导致德国的结束,但是即使每个德国城市都变成废墟。德国人民也仍然会活着继续战斗下去的。”米尔希不耐烦的听着戈林喋喋不休的复述元首的话。其实如果这是在空军指挥大楼,他不会感到这么烦躁的。但现在他身后的背景是破烂不堪的雷根斯堡梅塞施密特工厂,所以他冷冷的顶了一句。
“谁知道那时候我们有没有喷气式飞机呢?”
“够了够了,米尔希,你差不多一点。你只要记住元首需要喷气式飞机就够了。”戈林显然也感到心烦意乱。他的威信已经大不如前。德国空军已经失去了制空权,在大规模生产的新式喷气机投入使用之前,重新获得制空权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戈林成了每次失败最合适的替罪羊。这也让这位帝国元帅感到恼火和不安。
“可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到了春天,当美国人有了远程战斗机护航,并且重新开始轰炸的时候,我们怎么保卫帝国?”米尔希的感觉一向敏锐,他提的问题直戳戈林的最痛处。
“即使德国的每一座城市都被夷为平地,德意志民族也能生存下去!即使我们要在洞穴中生活也无所谓!但是如果布尔什维克涌进来,那我们的生活可就全完了。”戈林咆哮着,不过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事实上,在我看来,我们有两个主要的危险:一,就是有一天我们听说苏联某某集团军群已经前进到西里西亚,另一集团军群已经到了东普鲁士,一个到了维斯特拉河,另一个正向奥德河上游推进的时候。第二个危险则是英国皇家空军。这就是我还需要轰炸机部队的原因——为了防卫。我要有能够轰炸他们的能力。两年来,他们一直没挨炸,但是一旦英国人试图在法国登陆,建立第二战场,为了保卫帝国我会不惜所有代价,那一天一切能飞的都会被派到法国去。”
米尔希冷冷的抱着胳膊,听着戈林的宣言,不过这一次他很同意戈林的看法:“是的,如果英国人只是三天两头轰炸我们的城市,虽然糟糕,但不至于致命。但英国人一旦在欧洲大陆立足,那对我们确实是致命的打击。”
于是这一次,戈林规划了一个小量的预生产指标——1944年1月造出一架Me…262,2月份8架,3月份40架,从4月份起每月60架。1944年11月开始真正的批量生产。而为了显示精力,戈林决定开始巡回视察喷气飞机生产工厂。米尔希则飞往了元首大本营,汇报Me…262的计划。不过米尔希没想到他会在大本营遇见隆美尔,他还以为隆美尔依然在意大利呢。
“埃尔温,你不要这么垂头丧气的嘛,元首这样做都是因为凯塞林和意大利人的关系更好,你不要想得太多……”远远看着施蒙特安慰没精打采的隆美尔,米尔希的心里微微刺痛。他爱着隆美尔,用尽全力去爱,但现在,却只能站得远远的,默默看着他。
“哎,埃哈德!你快过来快过来!”不过米尔希没想到施蒙特眼神相当好,自己隔着这么远居然被他看见了,看来想走也走不了了。
“鲁道夫,什么事?”米尔希走过来的速度有些磨磨蹭蹭,尤其是看到隆美尔一下子就想站起来,被施蒙特拉住才勉强坐下来的场面,他的心里更难受了。
“快帮我劝劝他,就你现在最能劝动他。我得赶紧回人事处看看,那里都没人管了。”施蒙特把隆美尔的手往米尔希手里一塞,立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的远远的。开玩笑,再这么安慰下去,自己就不用工作了。
“埃尔温……”米尔希本能的握紧了隆美尔的手,那双手很凉,他忍不住捧起它,放在嘴边,小心的呵着热气。这种被人呵护的感觉隆美尔很久没体验到了,他别扭的想抽回手,但是米尔希握得很紧。他抬眼去看,只见米尔希专注的低着头,轻轻揉搓着他的手,间或呼一口热气。白色的水汽凝结在他细长的睫毛上,看上去就好像哭了一样。
“埃……埃哈德……”
作者有话要说:小米,我对乃还是很好滴,三章之内乃们就和解吧和解吧,看着你俩老这么纠结也不是个事啊~~
原谅(下)
“埃瓦,我的小埃瓦,到底出了什么事?怎么这样没精打采的?”稍稍平静了一下,米尔希又露出了自己招牌的笑容,眼睛微微眯着,嘴角带着浅浅的酒窝,好像刚才隆美尔看到的脆弱从未出现在他身上。
“没什么,只是凯塞林现在留任了,而我……”隆美尔凄惨的一笑,“恐怕又要被再次闲置了。”
“埃瓦,别这样,你做的很好,这不是你的错。”米尔希温柔的捏了一下隆美尔的手指,还像以前那样,带着些许宠溺的安慰着他,“我们的埃瓦总是最棒的。”
“你就别安慰我了,埃哈德,我现在……”隆美尔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根本就是该被抛在一边了。”
“你可不能没自信,看你现在垂头丧气的,哪里像你平时的样子?放心吧,战争可不会马上结束,你的机会多着呢。”米尔希的微笑很容易让人平静下来,尤其是面对隆美尔,他知道该如何安抚他。因为他熟悉他,爱他,再没有人会像他一样了解他。所以他能迅速让隆美尔振作起来。
“但是,最后留在意大利的是凯塞林,不是我。”隆美尔的精神似乎好了一些。
“相信我,埃瓦,凯塞林连你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他能留下只是因为意大利人喜欢他。”米尔希笑眯眯的样子让人很难不信服。虽然他自己知道,自己这么说,纯粹只是为了安慰一下隆美尔。虽然和凯塞林的关系一如既往的不好,但是米尔希也不得不承认,凯塞林的乐观主义是自己和隆美尔都比不上的,他能在权力的角逐中胜出,的确有过人之处。
“哼,那群该死的意大利人。”隆美尔愤愤的哼了一声,又自顾自的闷闷不乐的低下了头。他愁眉苦脸的看着被米尔希握在手心里的手,发现每次在自己最沮丧的时候,陪在自己身边的总是这个人,而不是海因茨。海因茨只会直截了当的告诉自己哪里做错了,哪里没礼貌,却很少这样安慰自己,更不会这样无条件的包容自己。
“埃瓦,埃瓦,”察觉到了隆美尔的走神,米尔希轻轻晃了晃隆美尔的手,声音里也有了一丝落寞,“你还在怪我?”
“不,”隆美尔用眼角观察了一下米尔希的神情。后者偏过头,没有看他,但是能看见他的嘴唇紧张的抿着,睫毛轻微的抖动,手心里也有些潮湿,很紧张的样子。隆美尔又叹了口气,他从来不是一个心肠很硬的人,看着米尔希这个样子,他的心里也很难受,“我只是……觉得挺尴尬的。”
“那,你不怪我了?”米尔希小心翼翼的又看了隆美尔一眼,然后急速的转开视线,过了好几秒才闷闷的叹了口气,“不,你肯定还在怪我。”
“一开始,我真的是很生气的……”隆美尔的话刚说了一半,就换来了米尔希的一声长叹,后者的睫毛轻微的乱抖着,带着伤感的气息,眉眼无精打采的耷拉着,看起来就像被遗弃了一样。他右手的食指急急的贴上了隆美尔的唇,轻轻的:
“嘘,埃瓦,别说了,你什么都不说我心里好受点。”
“喂,你让我把话说完啊。”隆美尔不满的皱起了眉,米尔希只好无奈的收回了手,微微摇了摇头:
“好,你说吧,我听着。”
“嗯,我是真的真的很生气,但是,后来其实就没那么生气了。只是再见到你总觉得特别尴尬,所以就……”隆美尔的话还没说完,就感觉到手心里一阵湿湿热热,即使不抬头,他也能感觉到米尔希浑身的剧烈颤抖和灼热的眼泪。滚烫的液体浸湿了手心,手指被抓的那么紧,根本不能挪动,只能就要一动不动的坐在原地。
“埃瓦,我的小埃瓦……”米尔希的声音一直在颤抖,他觉得这是他在一生中听到的最美妙的话。他的小埃瓦真的原谅他了,这是他不敢想象的。他拼了命才将眼泪咽了回去,匆匆抹了下眼睛,他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想抚摸隆美尔的脸颊,但最终还是没敢碰到他,“谢谢你,埃瓦,你终于原谅我了。”
隆美尔别别扭扭的挣开了手,他还是对和米尔希的身体接触有些抗拒,而且米尔希湿红的眼睛也让他很不舒服。于是他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我,我有点事先走一步。”
“等等,埃瓦。”米尔希眼疾手快的拉住了隆美尔,后者的脚还保持着迈步的状态,紧张的看着他。
“什么事,埃哈德?”
“我爱你,埃瓦。”米尔希微笑着,眼神里带着落寞和坚决。
“可是你明知道……”隆美尔感到烦躁不安,他不喜欢米尔希这样说。这只会让他倍感压力,所以他想挣脱。尽管他喜欢爱情,但却不允许它成为自己的束缚,这世上除了忠诚和荣誉,还没有什么可以将他束缚的那样深刻。
“你爱不爱我是你的事,但是我爱不爱你是我的事,埃瓦,我得忠于我的心。从见到你的那天起,它就不在我身上了。”米尔希的这话说的掷地有声,带着不容拒绝的霸道。
“好,好,我知道我知道。”隆美尔几乎是夺路而逃,他越来越觉得,这种爱情简直像是自己的负担,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自己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为什么他们还要把感情的重担都压过来呢?
“埃瓦……”米尔希默默的望着隆美尔离去的背影,心里难受的无以复加。他当然知道,爱情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他也无意给隆美尔压力,但是,自己真的就只能在爱情的舞台上独舞吗?或许,不是隆美尔不在乎自己,而是自己把他看得太重要了,重要的只能捧在手里,放在心里。他想起了母亲克拉拉的话——“如果舍不得,放不下,那就自己一个人痛苦吧”,现在,自己就站在原地,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独自一个人,品味着痛苦。
这个时候,约德尔正在和元首商量事情。他终于想出了解决隆美尔问题的办法了。他把西线总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的报告交给了元首。
“伦德施泰特元帅认为,自1942年8 月以来,大西洋壁垒实际上已经脆弱不堪了。如果参照盟军在西西里和萨莱诺的成功登陆,大西洋壁垒很可能根本无法阻挡敌人的入侵。我们必须尽快地彻底检查和加固海岸防御工事。”元首专心的听着约德尔的意见,他也很关注这道在欧洲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海岸线上的防线。
“我想,这对隆美尔及其参谋班子来说是一项很合适的工作,无论敌人从什么地方发动攻势,从战术上来说,隆美尔都可以胜任反入侵的指挥任务。”约德尔的建议让元首很满意,他终于有一个地方安放已经成了烫手山芋的自己最宠爱的陆军元帅了。但是他并不想做得太过火,他可不想得罪陆军中资历最老,年纪最大,颇具威望的伦德施泰特。
“你来起草一份适合于隆美尔的命令。记住,在命令里只说是隆美尔是去‘研究任务’,不要指明任何类似‘战术指挥’这样的概念,我们不能把事情做得太过分。”
隆美尔并不知道,元首的一道命令就将他的命运再次和法国联系在了一起。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留爪好少的说,~~~~~~~~ ,打滚求爪~~埃瓦埃哈德海因茨蒙蒂高忠犬小威乃们都给我出来打滚啊,木有爪爪不给肉肉吃的说~~
令人厌恶的新任命
元首的帝国在1943年临近冬季的时候,几乎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巴尔干地区增援。意军的崩溃在那里造成了大混乱:由于认为同盟国入侵在即,游击队开始公开出现,几个德国师不得不集中在海岸线上,大部分内地落入游击队手里。
在克罗地亚,元首支持的波格拉夫尼克政府摇摇欲坠。阿尔巴尼亚则陷入了真空状态,那里只有一个德国营保卫海岸线。如果同盟国在这里登陆,只要一个团在两周之内就能控制这个国家。
元首和他的将军及部长们就巴尔干问题进行了几次讨论。那里的总司令冯魏克斯元帅走访了巴尔干国家的各个首都,然后递交了一份长长的报告:
“在春季之前——同盟国不大可能入侵的时候,这里最危险的敌人是铁托。这个游击队司令曾在克罗地亚范围内建立了以牢固的民政当局为基础的正规苏维埃国家,此外,他还有十万武装的士兵,有俄国军官组织他们,英国军官提出专家性的意见。
残酷无情的游击战局使战事完全复杂化了。我们不能再说他们是‘游击队”了——在铁托的领导下,一支强大的布尔什维克军队已经壮大了,有严格的领导,按来自莫斯科的指示行动,他们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危险性。它有强大的英国后盾。铁托目前的目标是进入塞尔维亚,然后打败由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领导的民族游击队。从这一点上看,克罗地亚的软弱无能是不断增长的危险物。一旦敌人入侵达尔马提亚和阿尔巴尼亚,我们可以预料那里会普遍发生gongchandang暴动。”
魏克斯的报告让元首倒吸了一口冷气。他绝不能放弃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拥有石油,铜、铝土矿的巴尔干半岛。但是由于缺少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军事力量,他只能选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大改组。
在听了希姆莱的劝告后,元首开始对克罗地亚政府的前途持明显的怀疑态度。在魏克斯和卡尔登布鲁纳的支持下,他决定谋取塞尔维亚人的援助。他授予里宾特洛甫手下最干练的驻巴尔干特使赫尔曼纽贝切全权,让他同那里的gongchan主义战斗,如果有必要,他可以和米哈伊洛维奇这样的民族游击队领导人取得联系。
当然,军事手段也不能一点不拿出来。元首加强了从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克里特岛到罗德岛的环形警戒线。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手下的部队重新控制了整个多德卡尼斯群岛,这也是德国在元首的统治下取得的最后一次胜利。
同时,元首获悉,匈牙利也渴望停战,不过当元首派雷德尔元帅去布达佩斯给霍尔蒂送生日礼物——一艘快艇——的时候,这位摄政王写了回信,表面他忠贞不渝的。这让元首稍感安慰。但在保加利亚,鲍里斯死后,三个摄政王曾建立了一个亲德政府,可面对土耳其的军事集结和在本国的亲俄潜在势力,这个政府也很虚弱。
种种的一切都让元首对巴尔干国家深恶痛绝!他厌恶的在战务会议上发表对巴尔干的厌恶:“如果英国人说德国的工作将使巴尔干国家变得有秩序,,那么在以后的三十年里我们将是很忙碌的——开进去,开出来,又回去,狠狠地把他们的脑袋砰砰地撞在一起,又开出来。”
好在这时候,里宾特洛甫收到的情报,关于英国外长艾登刚刚和土耳其外长的长谈的内容,引起了元首的注意。他暂时放下了对巴尔干的注意。
“在开罗,鉴于英国在爱琴海的不稳定的军事局势,艾登请求土耳其提供飞机场,让英国战斗机进行军事行动。艾登说德国的军事力量不足为惧,例如最近英国在亚速尔群岛建立基地时,德国只不过向葡萄牙提出软弱无力的正式抗议而已。不过土耳其外长表示,在他请示政府之前,他拒绝讨论艾登的要求,但是很显然,这个要求将遭到拒绝。”里宾特洛甫做的报告让元首陷入了沉思,他指示里宾特洛甫,再等等看,看看这次谈话后续的发展。
“元首,这是新的情报。第一,土耳其驻莫斯科大使报告说,这里的英国大使把土耳其拒绝英国的消息告诉斯大林,对此斯大林回答说土耳其的不信任使他恼怒,不久三国将不得不对土耳其施加压力。第二,艾登通知在开罗的休吉森,他对俄国陆军的印象很坏,它好像一团混乱,并且是弱弩之末。”几天之后,里宾特洛甫又收到了另一份情报。
“太好了,斯大林一定坚持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不能把俄国看作是每倒下一次就变得更强大的中世纪的某种巨人,总有一天它的力量一定会消失。”元首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
但实际上东线的情况容不得半点轻松。霍特的第四装甲军团被突破了,基辅也被克复,俄军到达了法斯托夫西南四十英里的地方。在元首看来,俄国人在这种强度的急行军后,可能不等停下来休息就会被劳累拖垮。于是他罢免了意志消沉的霍特。但是检查士兵家信的党卫军保安处报告,士兵们不再对胜利抱有希望,现在前线的士气比国内都低。希姆莱在元首面前陈述,认为曼施坦因是东线失败主义的根源,元首也同意召见这位陆军元帅,问个明白。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先解决隆美尔的问题。
“埃尔温,凯塞林将出任西南部军队的总司令,统帅全意大利,而你,要带着你的集团军司令部视察西部沿海防线,然后提出改进防御的措施,同时,你还要研究向西欧的敌人发动反攻的方法步骤。我要求首先从丹麦开始,然后竭力向南。这项工作对德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敌人要是从西线进攻,那将是这场战争的决定性时刻。这一时刻必须有利于我们,举国上下都必须全力以赴。”当元首向隆美尔发布新命令的时候,后者先是惊呆了,然后就因为这个令人厌恶的任务而恼怒起来,这将远离他战斗过的令人注目的著名战场。
“我不同意这个新任命,我的元首!”
作者有话要说:狐狸啊狐狸,胳膊拗不过大腿的说,难道乃是要元首提前用元帅杖□乃一下咩?想接下来看□剧情的童鞋请举爪,认真考虑是否□~
489锁文,暂无
飞弹
隆美尔前脚刚离开元首大本营,曼施坦因后脚就被元首叫了来。他也面临和隆美尔一样的处境,在他被叫来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退休了。
而曼施坦因对此并无所觉。元首也出乎意料的坚持让曼施坦因准备从在尼波科尔的桥头堡向克里米亚的突进,他相信这次行动会恢复通往重要半岛的陆地联系,恢复基辅西南的局势。
“但这样坚持原有的计划,我们的北翼方面将不免要作极大的冒险。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整个地位都将处于危险之中。我其实并不愿意改变计划,但现在有绝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