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始皇大传-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樊在位十三年,临死时遗命传弟不传子,就传给了二弟余祭。余祭在位十七年卒,又传位给三弟余眛。他们兄弟的意思是,这样传下去总会传到季札的身上。这表现出这些兄弟的孝心,一心一意完成父亲的心意,同时也显出他们是多友爱。
  余眛在位四年卒,要传位给季札,季札却逃到国外去了,吴人不得已立了余眛的儿子僚。
  但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则大为不满,他认为,要是传弟的话应该传给季札,既然季札不肯受国,那传子就应该传给他。结果他用伍子胥之计,趁吴王僚两个同母兄弟烛庸、盖余率大军伐楚,遭到楚军包围而国内空虚之际,使刺客专诸以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夺位成为吴王阖闾。
  所造成的结果是:烛庸和盖余听说王僚被杀,乃投降楚国,吴国国力因之大受损害。再加上伍子胥投吴,目的是在借兵伐楚,以报父兄无辜遭到楚平王诛杀之仇。因此在他受到阖闾重用以后,一再唆使吴国攻楚,接着又是兴兵攻越,遭到秦越联军的夹击,阖闾在这次战役中伤重身亡,吴国元气大伤。虽然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三年后报了越国杀父之仇,但接连的国内争位之战和国外讨伐之战,兵连祸结,国力浪费殆尽最后吴国是亡在越国之手。
  老人说完这段故事,睁大眼睛,两目似电地来回看着室内的四个人。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子楚脸上问道:
  “太子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
  子楚沉默不语,低头若有所思。
  “夫人你呢?”老人又转向楚玉夫人问。
  “贱妾乃女流之辈,对军国大事没有插口的余地。”楚玉夫人微笑着说。
  老人抚须哈哈大笑,转向两个小的问:
  “大人都没有意见,你们两个说出听了这这段故事后的感想。”
  嬴政起坐长跪回答说:
  “吴国之乱是乱在吴王寿梦没有定见,假若他认为季札贤德,就应该明确立他,相信诸兄长不会反对,季札孝顺,亦不敢违背父命。吴国在季札治理之下,定会日益强盛,不会闹出日后兄弟相残以致亡国的惨痛结局。”
  “你呢?”老人又问成蟜。
  成蟜亦起坐长跪回答说:
  “自周公订礼,历来王位和爵位世袭都是传嫡传长,寿梦以自己的偏爱,意图破坏宗法,众兄弟又只顾愚孝,想完成父亲遗愿,才会造成这种后果。”
  “太子,你对你两个儿子的看法,有何批评?”老人语带双关地问。
  “这都是太师傅教导有方,他们的议论非常中肯。”子楚亦言外有意地回答。他是说凭两个十岁的孩子,天资再聪颖,必不会回答得如此一针见血。
  “好了,我将季札的一番话作为这个故事的结果。他得知公子光刺杀王僚而夺位的消息后,由国外赶回国,哭祭王僚的墓说:'吾敢谁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由这番话也就知道他内心的痛苦了。”
  室内一平安静,很久,老人才叹口气说:
  “前车之鉴,人尽皆知,但为什么历史上重蹈覆辙的人会这么多?”
  嬴政这时突然插口说:
  “我和成蟜才不会蹈这种覆辙……”
  “是啊,我和嬴政曾撮土为香对天发誓,绝不会为争王位,兄弟自相残杀。嬴政是嫡又为长,他要是得立,我终身都会辅助他。”成蟜插口说。
  “成蟜是我的兄弟,我也终身都会爱护地!”嬴政抢着说。
  “住口!”子楚轻轻喝叱,他转向楚玉夫人问:“成蟜无母,按宗法,你不但是他名义上的母亲,也是要抚养他的养母。”
  “楚玉谨奉教。”楚玉夫人低下头,两眼满含泪水,是感激,也是愧疚。
  “来吧!故事完了,我们喝酒。”老人饮了一口,突然将酒杯放下:“糟了,一时高兴,数十年戒酒,今日破戒了!”接着举杯干了,哈哈大笑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想喝就喝,当做则做,事情本来就是如此简单!”
  正在老人放怀痛饮,大人小孩欢笑不断之际,突然有名侍女自外匆匆而来,跪倒在子楚席前轻声报道:
  “宫内有急事!大王宣太子晋见,得知师傅在此,也一并传见。”
  老人和子楚面面相觑很久,老人才说:
  “太子更衣去吧!老朽在外面车上等候,大王近来身体不好,你心里得有点准备。”
  第六章 嬴政嗣立
  老人和子楚乘车直赶秦王寝宫,只见宫内灯光明亮,服勤侍中内侍进进出出,全是脸有忧色。但人员虽多,却无人大声说话,除了急促的脚步外,整座宫殿仍是一平静穆,不过警卫显然是增加不少,更加重了森严之气。
  在内侍的引导下,老人和子楚进入秦王内寝,太医正好提着药箱由内寝出来。
  “大夫,大王玉体欠安?”子楚迎上去问。
  太医一边行礼一边回答道:
  “大王肝疾复发,这次病势来得凶猛……”
  “大夫必须尽力医治!”子楚不愿听底下的恶讯,用话阻止他。
  “微臣自当尽力,刚才已开了药方,看看服下几剂后,是否有所转机。”太医带着几分无奈地说。
  “大王病根在哪里?”子楚抱有希望地问。
  “大王性喜修仙之道,平日所服丹石药物太多,伤到肝脏。”太医低下头说:“微臣常加谏阻,可是大王不听。”
  “太师傅深通医理,是否有解救之方?”子楚转向老人问,太医藉此机会告辞了。
  “沉疴已深,药只医能医之人,进去看看病情再说吧。”老人说这话也是为太医解围。
  正在说话,一名宫女来报,华阳王后要他们进去。
  秦王躺在病床上,脸色焦黄,华阳王后坐在床边服侍。看到子楚和老人进来,她挥挥手,要室内宫女和内侍全部出去,室内只剩下他们三人,还有卧病的秦王。
  子楚向华阳夫人行过礼后,跪伏在病榻前面起奏:
  “臣儿拜见父王,愿父王早占勿药。”
  秦王睁开眼睛转脸问:
  “师傅来了没有?”
  老人上前欲行大礼,却为秦王连声阻止,老人只得作了一个揖。
  “太师傅精通医理,让他为父王看看。”子楚禀告说。
  老人还未来得及说话,秦王就摇摇头,苦笑着用微弱声音说:
  “药只能治不死之人,寡人的病寡人自己心里清楚,这次是不会再好了。”
  他看到老人还是站在床前,连忙道:
  “师傅坐下说话,嬴柱死后,还望师傅多指导子楚。”
  “老臣不敢,”这时华阳王后亲自拿来锦垫请老人坐下:但尽心力而已。“
  “现在朕有几件事,趁我神智尚清时要交代你。”秦王转向子楚说。
  老人品立行礼要作回避,但为秦王用手势制止。他说:
  “虽然是嬴柱的家事,但也是有关秦国兴衰的国事,假若师傅有心指导子楚的话,也请留下。”
  “老臣恭敬不如从命。”老人又复坐下。
  “朕此次病因在平日服用丹药太多,妄想不老所致。如今临死才知道师傅的话是对的,有生必有死,有死才有生,一切顺其自然才是长生之道,”秦王对跪在床前的子楚说:“听闻你也甚好此道,希望以朕为鉴!”
  “父王玉体会好起来的。”子楚含悲连连地说。
  “这个朕自己知道,”说到此他闭目养了一会神,又睁眼向子楚说:“你立位后,逢有重大疑难国事,可向师傅请教,但师傅年事已高,平日不要烦他。”说着他又转向老人说:师傅一直以未能遇文王为憾,嬴柱本来想做文王,可惜登位太晚,寿也太短,愿师傅能以姜公望辅助武王之心指导子楚。但只怕他的才干和国力,都无法和武王相比。“
  “老臣不敢,但尽心力而已。”老人又再谦让。
  “军国大事,蒙骜值得信托,其先虽为仆人,但事先王一直忠心耿耿,为人深思远虑,朕在这一年来受他辅佐极多。武将方面,自白起囚罪赐死后,秦国就一直缺乏将才,亟须培养。朕目前阅兵,发现虎贲军中一年轻裨将王翦,的确是个人才,但经验不够,阅历尚浅,今后你自己多加注意,加以培植。”
  说到这里,他说话已显吃力,华阳夫人过来阻止他再说下去,他强撑着说:
  “至于吕不韦,他本为你师傅,名为商人,却是个文武治国全材,可惜商人重利忘义的本性还在,他志不在秦国,而是想在普天下建立他自己的商业帝国,秦国人民利益放在其次,这点你得多加注意和防范。总之,你要使他才干用于利秦,而不能用于利己。你生性忠厚,斗智绝不是他对手,有事可向老师傅请教,再不然趁早杀掉。”
  秦王说到此,看了看老人,老人点点头表示赞同。
  “还有,你继位后,想立两个儿子中的哪一个为太子?”
  对这个问题,子楚一时无法作答。
  “这本是你自己要决定的事,但要是能知道你所立得人,朕也走得安心些。听说你偏爱成蟜,有立他的意思?”
  “……”
  “废嫡立庶,废长立幼……”
  “不,父王,臣儿受到太师傅的感悟,已决定立嬴政!”
  秦王和老人都同时舒了一口气。秦王微笑着说:
  “嬴政天生奇材,师傅和朕都对他抱有厚望,光大秦国,甚至是统一天下,可能都会在他手上完成,至于你……”秦王又闭上眼睛用极富感情的语气说:“儿子,你和我一样,生性过于仁厚,再加上生不逢时,先王多年的征战,国内十五岁以上男丁几乎伤亡过半。国库空虚,要不是靠着巴蜀的财富来支持,早就维持不下去了。儿子,你继位后,最重要的是与民休养,生聚教训,利用吕不韦的经济才能,厚植国力,不要妄想向外扩张,懂吗?”
  “儿臣明白。”子楚忍不住有点哽咽。
  “与民休养,厚植国力,等到嬴政上来,就差不多了,”秦王面带笑容自言自语:“从明天气,你代摄国政。你去吧,我累了!师傅,请多照顾子楚和嬴政!”
  老人带着子楚向秦王与华阳王后告辞退出。
  秦孝文王于元年十月除丧,正式即位,翌年三月即卒,在位一年。子庄王立,年三十二岁。
  明年改为庄王元年,尊华阳王后为太后,生母为夏太后,楚玉夫人为王后,立嬴政为太子。大赦罪人,对先王功臣大加厚赏,并施行仁政,布惠于民。
  庄王在赵为质子时,就抱定谋求天下和气为己志的决心,先王临终前也交代他,与民休养,厚植国力,但等到登位以后,才明白形势比人强,秦国已成天下之敌,你不谋人,人却会谋你。
  他刚登位,东周君就与诸侯秘密协商,准备联合攻秦。庄王派相国吕不韦率兵诛之,将东周领土尽收入秦国版图,只留下阳人一地赐继位周君作祭祀封邑。
  秦国祖先原只是为周养马的边疆民族,当时的周孝王特别欣赏秦族内一名养马能手非子,周孝王召他来为王室养马,并称赞他说:“昔日你的祖先大费为舜帝调训鸟兽,技术高超,所以舜帝赐姓嬴氏,意思是说,他养鸟兽,繁殖得很快,生息滋多谓之嬴。而你现在为朕养马,亦养得如此之好,现在我要分封一块土地,让你的族人成为周的附庸。”
  于是封了秦邑给他的族人,教他恢复嬴氏祖先的祭祀,并号为秦嬴。
  但经过几百年来,周朝日衰,已控制不住诸侯,秦也日渐强大,最后于秦惠王四十四年,秦自称王,各国诸侯亦随着称王。
  到周赧王时,周更一分为二,赧王西徙王城,只管得到西周那部份,东周则另有东周公治理。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精兵出伊阙攻秦,战略目标是堵塞秦到阳城的通路。于是秦昭襄王派将军摎率军攻西周。西周君自行到秦国请降领罪,并尽献城邑三十六城及宗室王族三万口。秦王受献,仍让他回国,五十二年,西周民众大批向东迁移,王朝九鼎全部入秦,西周灭亡。
  这次东周再亡,周朝因此宣告灭绝。
  秦庄王初次尝到胜利的滋味后,已忘记自己以天下和平为己任的志向,更不顾先王与民休养的遗命,在当年就接着攻击韩国。韩国战败,献出成皋、巩城之地,秦将这块土地置为三川郡,秦国的边界也就扩张到大梁。
  秦庄王二年,再派蒙骜攻赵,平定太原。
  三年,蒙骜再攻魏国高都、汲城,攻下以后继续进攻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连占三十七城。另方面,王齮的分遣军亦攻下上党,于是,合置为太原郡。
  这三年中,秦军攻城略地,势若破竹,秦庄王也才知道祖先为什么喜欢征战。征服别人的感觉有如醉酒,越喝越上瘾,到了后来,明知有害,亦欲罢不能。
  但在三年三月,他开始尝到战败的滋味。
  魏将信陵君无忌率燕、赵、韩、楚、魏五国兵击秦,秦军遭到致命打击,节节败退,所征服的河内之地尽失,又复退兵到河外陕、华二地。
  在这几个月中,军中使者每日来报,全都是战败的消息,蒙骜带来的战报不再是某月某日攻占某处,某人应请封赏,而是紧急请兵多少,某月某日已退至某处,伤亡若干急待补之等等。
  秦庄王日夜操劳失眠,好在相国吕不韦善于调度,军费粮秣不缺,但要增援,却发现到正如长期之战当时一样,全国十五岁以上丁壮几乎全在前线,在后方操作农事的大部份为女人,其余全是由不堪服兵役的老弱残废勉强从事春耕,真的是无力再支援前方了。
  他这时才又想起自己曾以天下和气为己任,以及父王要他与民休养的遗命。
  秦国自秦孝公以来,一直到秦昭襄王和他父亲孝文王,秦国政略是纵横捭阖,无往不利,秦军作战,更是战无不胜,如汤泼雪。但在他手上,秦军不败的神话被信陵君打破了,而且是败得如此之惨,要不是蒙骜见机果断行事,不等诏命就自动撤退到河外,也许秦军会遭到全部受歼的命运。
  因此蒙骜虽自请处份,他只是将他免职,要他居家养晦一段时间。
  他将一切过失都担在自己的身上,军队战败的惨象,咸阳及附近城市出现的残兵败将、缺手断臂的伤兵、夜哭的寡妇,在在都使他回忆到长期之战后的邯郸。
  他焦急、后悔、愧疚、自责无能,对不平地下的列祖列宗。
  心火上焚,再加上体质原本就不好,他很快就病倒了,没多久就变得奄奄一息,太医的诊断是急火攻心,肝疾复发,和他父亲孝文王病症一样。
  秦庄王躺在病床上,那张他父亲临终躺的同一张床上,他自知离死岂不远,但他的确死得不太甘心。祖父活了七十五岁,父亲在位虽短,只有一年,却也活了五十四,只有他,才三十五岁,富于春秋,很多事都等着他去做,尤其是秦军新败之战,尚未雪耻复仇,就此走了,他实在是死不瞑目。
  三年前同一间室内,他在此接受遗命,现在他要趁还清醒的时候将遗命交代别人。
  华阳王后仍在,她和生母夏太后坐在屋中央的几案前,沉默着,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
  中隐老人也来了,坐在一旁闭目养神。他比三年前老得多,人一进入老年,老得更快起来。
  嬴政和成蟜双双跪在床前,哽咽着不敢哭出声。
  楚玉王后坐在床边服侍着他,不时偷偷看一下吕不韦的表情。
  吕不韦在远处正襟危坐,脸上不带任何表情。
  蒙骜、王齮、麃公都跪在嬴政和成蟜的后面。
  庄王用怜爱的眼神看了看成蟜,心想天下的事为什么这么阴错阳差,如此的不公平?
  照道理,成蟜才是真正的嫡长子。就算嬴政是他的亲子,但成蟜出生只比嬴政晚几天,而且在母亲腹中还多待了两个月,为什么依常人的算法,他就变成了次子?假若齐姬不走呢?但她不走又怎么样?没有吕不韦他登不上王位,他到如今可能还是个落迫异国的质子,但他登上王位了又怎么样?眼看着王位就要传到别人儿子的手上,他还不能拆破这个骗局!
  问题真是太复杂太离奇,不适合这种时候来想,看来这一切都是天命。
  他强振作精神,要王后扶他坐起,厌恶地抚摸了一下嬴政的头说:
  “在屋子里的人,都是朕留给你的宝贵遗产,也都是你的师傅之辈,你要好好听他们的话。在未冠以前,跟老师傅的学习不能间断,宫内的事多听你母后的话,不要自作主张,国事让吕相国多为你操心。军事方面,王齮、麃公都是不世出的将材,并且一心为国,值得交托。”说到这里,他吸了一口气又再转向蒙骜说:
  “蒙将军,上次战败,罪不在你,而是朕错估了国力。今后你要尽心辅佐新王,他年事太轻,军国大事还望你和吕相国多负点责任。”
  “臣遵命!”蒙骜叩首回应。
  “都请起来坐!”秦庄王无力地说。
  他转脸看看成蟜,心里有很多话要跟他说却说不出口,将他交给王后——也就是未来的王太后,他实在不放心,他摸着他的头迟疑了很久一会,最后才说:
  “成蟜封长安君,交夏太后抚养,仍旧跟着老师傅完成未竟学业。至于军功方面,异日有机会让他再补罢!”
  夏太后起立,将成蟜拉到身边坐下,表示成蟜已在她的监护之下。
  王后偷觑了一下华阳太后和吕不韦的表情,她心感愤怒,明白秦王在想些什么,但她依然轻捶着庄王的背说:
  “大王,你累了,需要休息一下了。”
  “蒙将军,按秦律,虽宗室公子无军功不得封,朕这是权宜之计,有机会可让长安君补立军功,请你记住了。”
  “遵命。”蒙骜回答。
  “好吧,你们可以退下了。”秦王疲惫地又躺了下去。
  临众人退出时,秦王忽然又对嬴政说:
  “先王交代一个虎贲军的小将王翦可用,你们都要记住此人。还有,赵高先父对朕恩德深重,你要他进宫长留在你身边。”
  这句好意的话却毁了赵高一生,这表示他要去势,在宫中任职。
  几天后,秦王卒,谥号庄襄王,时为庄襄王三年五月丙午。
  嫡长子嬴政立,尊王后为楚玉太后,封王弟成蟜为长安君,暂不赴封地,在夏太后宫中抚养。
  拜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户十万,称仲父而不名。
  蒙骜为右丞相,处理军国大事。
  麃公为大将军,统帅全国兵马。
  当此时,秦已吞并巴、蜀、汉中等地,南方则多年蚕食楚国,已侵占楚国原国都郢城以西地区,改置为南郡。
  在北方,连年攻击赵、魏,占有上郡以东土地,置河东、太原、上党等三个郡。
  东边领土到达荥阳,灭掉东西二周,改置三川郡。
  嬴政即位,年方十三岁,一切政事全委托这些顾命大臣处理。
  吕不韦相国如今是宿志得偿,大权在握,他也就按照一向的计划,逐步推动统一天下的行动,他的希望是建立他自己的商业帝国和为秦统一天下双管齐下。
  在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方面:
  首先,他廉价收购秦军新占土地。这些土地的居民多半精壮从军,老弱逃亡,土地荒废得根本没人管。等到战事停止,少部份原主归来,大部份地主都流离或死在外面,这些田地就变成无主土地。他只需付出些微规费给新设立的地方政府,取得土地所有权,然后抚辑回乡难民或轻残伤兵,佃田给他们种,并利用公家抚亡计划,盖房子给这些人住,供给他们农具和种子。
  这样一来可说是一举多得,既安抚了还乡难民和退役兵卒,也安置了不少无家可归的流民。田地不会闲置荒废,很快就能复耕及有收成,最重要的是吕不韦控制了大量土地和粮食。
  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财,这是吕不韦信奉的古训,掌握土地不但掌握了财富,而且控制了大家的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
  很多其他富人也随着效法,土地渐渐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贫穷者只有终身累世为这些地主耕种,沦为佃农。
  秦国自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当时因地广人稀,任民尽量辟地,按收成取赋,粮食产量大增,因而民富兵强。但经过商人的兼并,平民连年服兵役在外作战,田地荒废,赋税仍重,农人只有卖田缴税,最后沦为农奴。再加上军功封赏,将军们纷纷求田问舍,更形成土地大量集中,造成富者家财万贯,而贫者食糟糠之饥。
  其次,吕不韦利用权势和资本,大量控制巴蜀的矿产,利用这些铜铁制成兵器,除了壮大秦国军队外,也间接控制了秦国的兵器工业。
  另外,他原有的珠宝、木材、食盐等生意并未停歇,随着秦国的扩张,他这方面的生意也日益扩大。
  为秦统一天下方面:
  首先,他广招门客,加以笼络,到时候再高车骑马重金,送这些人回到自己国内为秦游说,宣扬秦国的政治修明,武力强大,各国要是抵抗无异以卵击石,造成秦军未到军威已到的声势,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人是秦国最好的心理战、宣传战工具。
  其次,他加强原有的间谍网,用重金收买各国的权贵显要,不从,则以暗杀、陷害等手法除去,在这种威胁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