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军魂-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海一带刚从吐谷浑手里占过来,各方面的防守还是有些薄弱,特别是那些新筑的城池,因地势受限制,还有后勤补给方面的原因,都没有屯卫大量的士兵,且羌人众多,反复无常。使得情况更加复杂。该几部挺进到这一带,正好可以与驻防青海的李大亮和段志玄部合兵,一道抗击吐蕃人的侵袭和羌人可能的反叛。
李业诩所负责的情报院工作暂时由从吐蕃归来的傅德和从高丽归来的吴朋负责,这两地基本的情报网络已经建立,正处于运行良好状态,傅德和吴朋得以抽身回来。过些日子,负责西突厥情报工作的许立也将归来,三人共同执掌情报院的事儿。依李业诩报给李世民的安排,由傅德负责派驻外地情报人员的调防布置事儿,吴朋负责新招募的情报人员的训练,许立负责与诸军卫及宫内的联系。并收译情报。
李业诩虽还领着院正的职,但过些日子,这几人各就位后,应该可以向世民提出辞呈了。
李业诩行出一段,勒马再回首,看着李靖的挺拔高大的身躯还在向这边张望着,不禁心里一酸,满腹的离别之情和对李靖的一些眷恋涌上心头。
李业诩在出发前的一段时间内,几乎都在李靖身边,听取李靖对吐蕃可能的入侵所要采取的应对之道,侯君集有时也一旁一道听着。
李业诩出发这天,严词拒绝了家里那些妻小要来送行的要求,但已经六十六岁的李靖,却执意一定要来为李业诩送行,这也让李业诩感动不已。
这些年,李靖以李业诩年岁不小了为由,要李业诩一些不是异常重大的事儿单独处理,无须向他请示,以李靖的话说,如今李业诩已经是朝中高官,而他总是有一天要老的,遇上的朝事,必须学会自己打理,无论李业诩是否处理妥当,都要从他李靖的庇护下走出来。
…………
李业诩率领二千余人的特卫,押送着军器监开足马力生产出来的大批手雷,经过近两个月的行军,终于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中抵达叠州,与苏定芳和郑仁泰汇合。
因怕这些火器出些意外,行动很是缓慢。
李业诩与苏定芳和郑仁泰已经半年多没见了,自是异常的激动,在特卫驻扎营地的主帐里,三人抱成一团。
“定芳兄,仁泰兄,两位都辛苦了,!”李业诩看着两位面色变得黑瘦的部下,感慨着道。
“唉。妹夫,何来如此女儿之道,我们在这里,过得挺好的,偶尔还能捞上一些仗打,比你在长安过瘾多了,哈哈,!”郑仁泰不以为意,反而大笑起来。
苏定芳和郑仁泰都长了浓密的胡子,使得脸看上去更是黑了,唯有李业诩须还是比较稀疏,衬着那副白净的脸,显得很是儒雅,让人想象不出这是一个身怀绝技,杀伐果断的武将。李业诩特讨厌长胡子,也想着弄个刀子都把他剃光,只是被郑燕告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只得留着胡子,但总感觉不太舒服。在后世,常用军刀刮胡子的,手法是异常的好,都不会割破面皮,现在却没机会展示出来。
“两位的家人一切都安好…”李业诩把苏定芳和郑仁泰家里的情况大概说了一遍,两人听了也只是相视一笑。
“大哥,你终于来了,!”帐外传来一个异常惊喜的欢呼声。
李业诩转身,看到李业嗣跑了进来。
这是他刚嘱人去传唤来的。
“二弟,!”李业诩捶了李业嗣当胸一掌,“快一年没见,长得更健壮了!”
李业嗣忙闪身躲开,“大哥,家里一切可好?”
“一切都好,你媳妇给你生了个小子,祖父取了名唤李彻!”李业诩笑笑道。
“真的?”李业嗣听了脸上的表情有些夸张,想手舞足蹈。
“大哥还会骗你!”
几人接着聊了一些琐事,苏定芳和郑仁泰先李业诩汇报了一些在羌地的战事,李业嗣也向李业诩报告了他这些时候来的表现。
“你先去吧,我们要商议一下军事,一会大哥再来找你聊!”李业诩对李业嗣道。
“是,大哥,!”李业嗣应着跑出了李业诩的帐外。
“我们还是想讨论一下军情吧,!”李业诩收住了笑,说道。
苏定芳接过李业诩的话:“上个月初,天气刚刚转好些,我们就把年前收拢的特战队员一部和情报人员大部都派了出去,如今还没情报传回来!”
派往高原上探听情报的特战队员和情报人员,都是以数十人为规模行进,单兵在冬季高原上生存的机率很低,更别说完成任务了,情报传回来也是很艰难,要费不少的周折!
人员派出去一个月多了,也没消息传回来,让苏定芳和郑仁泰都有些着急。
正说着,听到帐外有低声的说话声,接着李成跑进帐来,“报告,前方有情报传回来!”
李业诩接过一看,立马变了脸色:“吐蕃人增兵了,总兵力达到三十五万人左右,已经从牦牛河畔起营,往东北方向行进!”
“三十五万?”苏定芳和郑仁泰都吃了一惊!
三人脸上都露出异常凝重的神色,三十五万吐蕃大军,出乎他们的意外,因为情报传递无法做到实时,依这份情报的日期上看,时间离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吐蕃大军已经行进一段路程了。
如今已方在这一带的作战力量,除了特卫的一万二千余人,加上执失思力、牛进达、刘简诸部,才不过五万多一点人,即使将青海李大亮和段志玄部算上,也不到九万人。李大亮部和段志玄部,都还处于未集结的分散状态,兵力相比是太悬殊了,更别说所处这一带,那些数量不下二十余万的诸羌,这些暂时归附大唐的羌人,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在关键时候来捣乱。
应该是禄东赞已经与弃宗弄赞会合,两人合计后很是震怒,再次从逻些城增兵。
禄东赞从长安离开,到现在也才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吐蕃人的动员能力和行进速度也是出乎李业诩的意料之外的,其耐高原高寒的能力更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他们在高原的冬天还没结束之时,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或者,长安也有他们的间谍人员。
大唐士卒大多无法耐受高原上如此的高寒,担心重大的非战斗减员,并没在这个冬天有更进一步的推进,准备还是不够严密及时,这也是大唐目前以府兵为主士兵战力的一个严惩缺陷。
从这个情况看来,接下来的战役将会是异常的艰苦。
“马上把这情报发向长安,向皇上报告,!”李业诩命令道。
吐蕃大军压境,战事马上就要点燃…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五万足矣
长安,皇城,李世民正在两仪殿批阅奏章。
“报。叠州紧急军报…”殿外由远而近传来宫中内侍的喊报声。
李世民心里一紧,站起了身,心里想着诸军都没最终到位,侯君集这个领兵主将还在途中,这么快前方就打响了,甚是不妙。从飞奔进来的内侍手中接过军报一看,脸色一下子变了,吼道:“马上召集众臣,紧急军情商议!再,使人传特进李靖!”
“是,陛下!”内侍领命快速而去。
接着有诸多的人从皇城出去,往各朝臣府中传唤。
太极殿内,接着紧急传唤的众臣有些不知所以,都在交头接耳地悄声议论着什么,打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
久未露面的李靖迈进殿来,诺大的殿内一下变得安静了,许多大臣心内更是惊异,这位自从出征吐谷浑归来后保持低调,极少露面的大唐军神都被皇帝召进来,定是有异常重大的军情发生。
吐蕃,定是吐蕃人。几次请婚被拒,上次以武力威胁的请婚也同样被拒,并将其使团驱逐出境,吐蕃人定是报复来了。有人已经往这方面猜了。
诸多大臣们都上来和李靖打招呼,也试着探问发生了什么事儿,李靖都回以不知情。
李世民神色严肃的从左侧序门走了进来,并没如往常般坐下,而是站在殿首,看着朝堂上的诸臣。
“众位爱卿,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有异常重要的军情商议。接叠州紧急军报,吐蕃赞普弃宗弄赞亲率三十五万大军,往我青海、陇佑、剑南一带而来!”李世民一张脸上满是杀气腾腾的神色,“弃宗弄赞请婚被拒,竟然敢冒天下如此大不讳,公然以武力相胁,朕甚是愤慨!朕想问问各位,有何对策!”
“陛下,当日吐蕃使团公然威胁要以武力逼迫陛下许婚,如今其赞普弃宗弄赞果然率军进犯我边州,此事早有预谋,对如此卑劣行径,我方当以强力还击,不可示弱,!”尚书右仆射温彦博第一个出列奏道,“臣恳请陛下,派我大军。击退吐蕃人的进犯!”
“陛下,如此还要说,肯定是要战的,吐蕃人如此狂妄,还是让臣领兵,把那些吐蕃鸟人杀得片甲不留。臣去过那些地方,熟悉地形,让臣领兵出征当是最好的,!”朝中手脚最快的程知节,今日反而慢了一拍,被温彦博这样一个六十多的老头子抢了先,心里不痛快,声音也更是响亮,说完还瞪了温彦博一眼。
“陛下,臣附议,温相说得在理,吐蕃人太狂妄了,应该派出我大军,给予他们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天朝的国威是不可侵犯的,!”左仆射房玄龄也出列表示同意温彦博的观点。
“陛下。臣也附议,吐蕃使团在朝堂上失礼,并派军队公然进犯我大唐,是要教训一下狂妄无知的吐蕃蛮人…”特进魏征出列奏道。
接着长孙无忌、王珪、高士廉、唐俭等朝中重臣都出列表示支持出兵。
“陛下,当战无疑,!”刑部尚书,刚刚改封江夏王的李道宗出列奏道,“臣跟随李老将军出征过青海,对高原地颇为熟悉,就让臣领兵出征,与吐蕃人决一死战!”
其余的武将也全都群情激昂,支持出兵,请求带兵出征。
面对吐蕃人的大举进犯,朝廷是否出兵的事儿,朝堂上第一次出现一面倒的情景,没有反对的声音,没有人提议与吐蕃人议和。
所有身居高位的文臣都支持,这也是近年来少见的事儿,连一向反对兵事的魏征都支持出兵,更是前所未有。
看到没有人反对,李世民大悦,接着又问众臣如何出兵为好。
诸多朝臣都认为吐蕃三十余万大军犯我边境,定是倾举国之力欲与大唐决一死战,我朝也应派遣数量相当的军队出征,还有人建议纠集那些归附的部落和属国也一道派兵,共击吐蕃人的进犯。
只有李靖未发一言。
待众臣一番鼓躁后,终于有人注意到李靖这个未发表意见的大唐军中第一武将,这位战神一样的人物难道有不同意见?
“李老爱卿,你有何意见?”李世民一直在注意着李靖。见李靖未发表意见,心里有些打鼓。
“老臣当然支持出兵,!”李靖上前说道,“只是我朝从未曾在如此高寒之地人作战,也未与吐蕃人交过人,不知陛下想如何安排战事!”
“朕想听听爱卿的意见!”李世民听李靖如此说,知道他早已经对这场战事进行过研究了。
“老臣觉得,此战必须要将吐蕃军队大部歼灭,让其多年没有侵犯我边境的能力,而且出击的速度要快!”李靖说道。
一些人也听出了李靖的话里几重意思,那就是此战只是将吐蕃人的有生力量歼灭,并不是要将吐蕃国彻底击垮,这与当初出征吐谷浑时李靖所表述的大不相同。
这是为何,许多人在想!
李世民也皱了皱眉头,表示对李靖的话有些不解。
但还没等李世民开口相询,李靖继续说:“陛下,吐蕃地处极高之地,相比较青海,地势更高许多,大部地方都无人烟,许多地方终年积雪结冰,人畜无法生存。且吐蕃占地极广,东西南北各距千里。我大唐军中无太多有高原作战经验的士卒。也没有在如此极高之地进行作战的经验,我方的粮草供应都很是艰难,想一战而灭其国,显然是不太现实。因此,老臣以外,当以我精锐之兵力,消灭吐蕃这三十五万人马的大部,那吐蕃至少在十年内无力犯边,这十年,我大唐可以训练出数万能在高原上作战的军士,到时可一击而将其彻底制服。占其适合居住的逻些城近…”
“吐蕃高原上冬长夏短,适合大规模军队作战的时间很短,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若严冬来临,我方士兵不要说作战,恐怕连自身生存都无法保证!因此战事必须在短时间解决,在高原上的寒冬来临前,我方军士必须全部撤离高原!回到青海或者多弥、白兰等地势稍低的诸羌之地,以免不必要的损失!”李靖宏亮的声音在太极殿内回响着。
“李老爱卿言之有理,那你觉得歼其大部,要用多少兵力?”李世民听了大喜,这低调的老狐狸果然早已经对此战进行过异常详细的研究,对那些地方的地形地势都已经很是了解了,这也正是李世民今日一定要召李靖来的理由。
“歼其大部,五万精兵足矣,!”李靖伸出五个指头说道。
“啊?!”朝臣们都被李靖此说惊呆了,连李世民心里都是一震,面对吐蕃大军三十五万人,李靖只要五万人就可将歼其大部,若是其他人口里说出来,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口出狂言,但从李靖嘴里说出来,自是不一般,没有人敢出来指责。
李靖哪次领兵不是以少胜多,对突厥颉利,李靖亲率三千兵马,在大雪天突袭颉利近十万大军,再遣苏定芳以二百骑偷袭颉利的牙帐,最终彻底击败颉利;青海之战,无论哪战也都是以少数兵力取胜的,奇兵加速度,这是李靖最擅长的用兵之道。
“你说说,对付吐蕃三十五万大军,为何只需五万兵力?”李世民很是有兴趣地问道。
“陛下,兵贵精不贵多,在那一片高原地带上,兵力更是不宜过多。不然不易展开,数量众多的军队汇集在那里,不说不能灵活出击,只是一个粮草的供给就是个异常重大的难题,而且许多地方连战马的草料都不能生长。因那片高地地势险要,各方侦探情报都不方便,更是可以突出一个奇兵的用处。吐蕃三十余万大军,不可能集结在一处,所以要以我方军队,快速、连续袭击吐蕃大军,在吐蕃人未掌握我军动向前,给予敌方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打掉吐蕃人的士气,歼灭其有生力量!”
“李老爱卿言之有理,你每次领兵,都是以少数的兵力战胜大量的敌人!朕同意你的意见!”李世民脸上露出笑容。
“但也得防吐蕃人分兵进击我边境其他地方,一定要严令各边州作好应战的准备!”
“李老爱卿智虑过人,朕甚慰,朕还想问你,你觉得何人领兵为佳!”
“陛下,臣本愿领兵出征,无奈身体欠佳,耐不住高寒,臣荐兵部尚书侯君集!”
“与朕想得不谋而合!哈哈,”李世民大笑两声,其实早已经和李靖谈过领兵将领的事了,如今只是两人一唱一和地在朝堂上提出来而已。
出征的事儿决定下来,主帅有着落,李世民和众臣双讨论了一番作战事宜。
第二日,朝廷发布出征的诏命,以吐蕃攻击归附大唐的多弥和白兰诸地为由,出兵反击吐蕃。
诏令以兵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特卫将军李业诩为副,并以李业诩为河源道行军总管,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共率步骑六万击之。
兵力比李靖说的五万多了一万!
同时令青海李大亮部,段志玄部及其他边州做好迎击吐蕃进犯的准备。
李世民和李靖对大唐军队的自信由此可见一斑,吐蕃三十五万大军进犯,只是派遣了六万的兵力出击…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一十五章 检校行军大总管
侯君集率本部约一万两千余人。比李业诩稍迟一些从长安出发,一路快马加鞭,也刚刚行至成州,离叠州还有近六天的路程。
过了凤州,一路上就看到往叠州方向运送粮草补给的队伍源源不断,一副大仗来临前的样子。自青海一战后,侯君集已经好几年没领兵打过仗了,心里都有些痒痒,眼前这样的景象,让他觉得很是舒畅。
天色将晚,侯君集率部在成州城外五里地方驻扎下来,万余军士并没进城,而是在城外一山坡附近驻营。士兵们正准备埋锅做饭,一天的快速行军下来,将士们都已经很是疲惫了,食物的香味飘来,许多人都忍不住直咽口水。
成州刺史得到消息,率领一些当地的官员来大军营中探望,正与侯君集在帐中聊着话儿。
“报告,将军,长安急报。”一名亲卫匆匆跑进侯君集的帐内,把一份刚刚接到的长安送来的加急军报交给侯君集。
与成州刺史心不在焉聊着话儿的侯君集,一听到长安急报,忙起身从亲卫手中接了过来。
一看,不禁心里一震,吩咐亲卫,“传我命令,马上拔营,连夜启程,往叠州急进!”
“是,将军,!”那名亲卫转身离去。
“侯尚书,你们马上就走?”一脸惊异的成州刺史也站起身,问道。
“军情紧急,必需连夜出发,刺史请回吧!”侯君集并不客套。
“来人,!”待成州刺史离去后,侯君集再唤人进来。
“再传令叠州李业诩,依原先的布置,让其率诸部先行,本帅会快速追赶上去的,!”侯君集差不多是吼道。收到的情报和朝廷的命令太出乎他的意外了,吐蕃人是三十五万大军,已方出动的才不过六万步骑,而且吐蕃人已经在快速行进中,侯君集这个主帅却还在途中,如何会不焦急。
正吃完热饭想好好休息一下的将士们。接到命令后也忙着把刚刚扎好的营帐收起,准备连夜的行军。
――――――――
叠州,特卫军营的主帐内,李业诩正与苏定芳和郑仁泰等人商量军情。
这些日子有持续不断的关于吐蕃的情报传回来,他们正在整理这些情报,进行综合分析。
从收集到的情报上看,吐蕃大军的行进速度并不慢,从原来苏毗部领地的牦牛河畔起营后,已经越过了诺矣江,正折向北偏东方向,准备从前面那座极高山中间几处较低的山谷间穿过,往叠州方向行进。
吐蕃人的形进方向基本探明,虽然情报有几天时间的延误,但数十万大军在高原上也不可能一下子转向,即使是久居高原吐蕃人,终年冰封的雪山也是不会去攀越的,肯定要找地势低的山谷间通过。
“将军,长安急报,!”帐外一名亲卫匆匆地跑了进来,把一份刚刚收到的情报交给迎上来的郑仁泰手中,还有一份给李业诩的密令。
郑仁泰接过军报一看。脸一下子白了,却没说什么,把手中的情报交给李业诩。
李业诩接过一看,脸色虽然没什么变化,但心里却在打着突儿。
朝廷下发的诏命里,出征的士兵只有他们这里集结在这里的约五万人,还有侯君集亲率的一万余人本部,与吐蕃三十五万大军相比,实力相差不是一般的悬殊。
“将军,我们要如何布置?”郑仁泰在一旁问道。
另外一些将校也满是疑惑地看着李业诩,看到几位主官脸色都有些异常,他们也猜着有大事儿发生。
李业诩又仔细地看了遍军报,确实没错,又拆开密令看了,待看到最后几句话,李业诩恍然明白过来。
这样的布置应该是自己祖父李靖的主意,以少数兵力,在快速运动战歼灭吐蕃人的有生力量,除了他老人家,还有谁敢有如此主意?想到这李业诩脸色恢复了轻松。
“各位,朝廷出征的诏命已经下达,战事很快就开始,马上去做准备,稍后即起营!”李业诩命令道。
“是,将军!”各将校都领命出去。
“妹夫,这也太悬了?”待其他将校都离去,只剩三人时,郑仁泰说道,“从地形上来讲吐蕃人更适应这种高地的环境。而且,面对吐蕃如此数量大军的进犯,这些地方的羌人,很有可能趁机叛乱,天时,地利,人和,都给吐蕃人占上了,我们用劣势兵力如何与之作战?”
“正是因为高原上地形险恶,朝廷才决定派少数兵力迎战吐蕃人,!”李业诩看着郑仁泰道,“吐蕃及多弥、白兰诸地多高山河谷,地势落差很大,不像平地上,能展开更多地军队出击,一些地方甚至只能一人一骑通过。而且粮草补给运输极其困难,若我方派出几十万军队出战,都挤在一块儿,如何出击?这几十万人军队所需的粮草,供应运输的人至少也要和军队数相仿才能保证。因地势险要,许多地方都要人扛手运,定是无法保证粮草的及时供应,正是此道。所以朝廷没有派更多的军队来!”
“再则,吐蕃人以为,我们还未侦知他们的形踪,无法做出及时反应,或者即使我们能侦知他们的形踪,也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集结大量兵力与他们对抗,但吐蕃人想不到的是,我们已经有数万精兵集结在边境一线,随时可以出击!出其不意,兵之上道也!”
“将军说得在理,我也如此认为。兵贵精不在多,吐蕃人我们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我想定不会比突厥人更加有战力,我们若以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