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军魂-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我叫斛由勤,斛姓的长老,这几位…”
  这名叫斛由勤的老者是前任的斛薛头人,从他口中得知,斛薛部有两姓,斛姓和薛姓,因和汉人接触较多,有很多人都会讲汉话。部族的几名主要头人都在这次行动中被杀了,斛由勤是剩余的斛薛部落中职位最高的长老,一起来的几位也是斛薛部落中有地位的长者。他们一起要求李业诩不要再杀斛薛族人了。
  “若将军能保我族人平安,我可以管教族人不再生事,”最后斛由勤以一种与年龄不太相称的企盼目光看着李业诩说道。
  其余的斛薛头人们也是用一种企求的目光看着李业诩,他们知道,眼前这位唐军最高的统帅虽然年轻,却决定着数万斛薛人的生死。
  李业诩冷峻的目光看着那名老者说,“老人家,你去告诉你的族人,不要惹怒我们的士兵。若你们的族人不再有不轨的举动,我可以保证,你们不会再有一个人被杀,但再有妄动者,休怪我无情。”
  “有将军这些话,我们也放心了,希望将军能恪守承诺,我们几位是一直反对背叛大唐的,只是几位头人不听劝阻,执意要北归,唉!”斛由勤满脸悲哀的神色,“族中还有一些我们的亲信,就让他们好生管教部众,不再惹出事端,多谢将军的善意,”说完恭恭敬敬地对李业诩鞠了个躬,其他几位头人也行了礼,退了出去。
  李业诩最怕的就是俘虏中出现骚乱,这些俘虏还真是头痛,打仗不怕,管这几万俘虏可让他有些头大。虽然杀人是一种镇压的手段,但李业诩尽力避免采取这种方法。若这几位族中头人有能力镇住他们的族人,那是最好不过了。有斛薛几名长老愿意配合,李业诩也稍微松了口气。
  -------------------------------
  随后的时间,没有再试图反抗的斛薛人,李业诩把所缴获的粮食、草料和牲畜集中起来,俘虏营中的斛薛人,按人口领取。
  派出的侦骑来报,他们四周,也曾出现过一些不明不历的队伍,但查觉这边的战事已经结束,并没有要攻击的意图,只是保持一定距离跟随在他们身后。
  慢慢押着俘虏往南行,艰难地捱过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上午,终于遇上一千多名赶过来的灵州边军,中午时分,又与快速赶来的李道宗大军会合。
  看到接应的大军,李业诩提着的心顿时轻松多了,他所率的部队,连日急行军,还有那番激烈的冲杀,加上这一天一夜保持高度警惕看管这些俘虏,官兵们都是很疲惫了。
  李道宗曾任灵州都督多年,对此地形也是很熟了,此次出征李世民派遣李道宗前来也是有这方面考虑的。李道宗也是以自己对这地方地形较熟的优势,在李业诩部开拔后,即以强行军往这边赶过来,在路上接到李业诩送出的战报,更抛下辎重队伍,轻装而行,率大部赶了过来。灵州守军接到唐军即将行动的消息后,也派出部分兵力接应支援,赶在李道宗的大军前,往贺兰山三关口这边过来。
  李道宗对李业诩率部所取得的辉煌战绩赞不绝口,声称颇有李靖用兵之道,出其不意,一击而胜,打出了大唐军人的雄风。
  战报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
  在灵州休整几天后,依长安传来的军令,李道宗指挥着出征的大军踏上了归程。
  前锋变后卫,李业诩率领特卫走在大军的后面,而特战特也再次神秘从所有人视野里失踪,变成了断后的队伍,一路警戒,保证最后面的特卫安全。
  因为押解着数万的俘虏还有许多的牛羊,全军上下都保持着警惕。斛薛部众还是有人意图不轨,或是不堪忍受这长途跋涉之苦,寻机想逃,李道宗也不得不下令斩杀了近百名意欲逃跑的斛薛人。
  也有不少的伤者,终于还是抗不过感染及其他疾病,倒地路上,有已方士兵,也有斛薛人。
  天气也异常炎热了,行程更慢,一个月后,才抵达长安。
  长安城外十里地,出征的大军连同几万斛薛俘虏都停了下来,朝廷依惯例已经派出慰问使来迎接了。
  李业诩正奇怪队伍为何停下来,想派人去打听,却见一名亲卫领着几个人往这边过来。细看是一身普通富家公子装束的李恪和李业嗣,还有李道宗的儿子李吉。
  几个人一副别样的神色跑到李业诩面前。
  李业嗣当先,看着李业诩一脸惊喜异常的表情,激动地说道:“大哥,你终于回来了,小弟可是天天在打探你的消息,听闻你率兵一战就击败了斛薛人,全家人都为你自傲和高兴。”
  李恪也走到李业诩前面,一脸羡慕地看着李业诩刚刚换上的一身明光甲,“业诩兄,你是一战成名了,恪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穿着这身铠甲上战场呢。”
  李吉也上来说些祝贺的话,只是有些心不在焉。
  李业诩和李业嗣、李恪正说着些吹牛的话,李吉匆匆施了礼跑去找李道宗了。
  这时李道宗派来的人传唤李业诩去见朝廷使者。
  远远地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李道宗身边站着的是身着便装的李靖,还有一身戎装的候君集。
  近两个月不见,李靖风采依旧。
  “祖父,”李业诩乍看到满脸慈祥的李靖用爱怜的眼神看着自己时,只觉得眼中一热,喉咙里竟有些哽咽,不自觉地一揖跪地,“不敢劳祖父大人亲自来迎接。”
  “翼儿,两个月不见,你瘦多了,”李靖上前扶起李业诩,指着候君集道,“这次皇上是派君集来迎接你们的,老夫只是凑个热闹,哈哈哈,好,好,不愧是我们李家儿郎,没丢老夫的脸,老夫甚慰,”李靖大笑着,一脸得意。
  “贤侄颇得李相真传,他日定是能独挡一面的大将,”李道宗满脸笑意地对李靖说道。
  身着戎装的候君集也哈哈大笑道:“贤侄此番出征,所战方法颇似李相风格,用兵之道如出一辙,李相后继有人了,”候君集脸上也满是兴奋的神情,赞赏李业诩的同时也拍拍李靖的马屁。
  接着开始正式的仪式,李道宗率领一众出征的将领听候君集宣布了李世民的慰问谕,李世民在慰问谕里大大地称赞了一番此次平叛的胜利,并宣李道宗和李业诩进殿,其余将领带领各自部队回到营地,俘虏自有人安置。休整五日后,李世民在太极殿正式接见并封赏各出征将领…
  第二卷 磨剑 第七十三章 占地之计
  李世民在两仪殿内召见了李道宗和李业诩,李靖和候君集也在一旁作陪。
  赐座后,李世民先问了此次出征的具体情况。李道宗和李业诩分别大致地讲解了过程,特别是李业诩讲到突袭斛薛人的大营,轻松获胜时,连李靖也忍不住发出赞叹。
  李世民称赞了一番李道宗此次领兵出征取得的重大胜利,又夸奖了李业诩率兵出其不意地袭击斛薛大营,一战即平定斛薛人的叛乱。
  “陛下,此次平叛的胜利,全是李翼所领前军的功劳,臣虽为领兵主将,并未参战,也无功劳可言,”李道宗站起身,对着李世民恭敬一礼道。
  唐时武将是最看重军功的,武将的封赏和升迁,也主要以军功论,作为统帅,李道宗不争功,把全部功劳都说成李业诩的,让李业诩对这位宗室亲王有了更多的好感。
  “陛下,大帅此言有失偏颇,若没有大帅同意我的这个作战计划,还有率领主力在后方迷惑敌人,瞒过斛薛人的耳目,何言出其不意,一击成功,此战胜利还是大帅用兵得当,全军将士齐心协力所取得,”李业诩也忙站起来说道,主将都不争功,那他这个前锋更不能去抢功劳。
  李业诩微微一侧脸,却见李靖投过来赞许的一憋。
  “主帅之功,当不可没,承范你也不要推辞,但业诩贤侄,你也不能太谦让,此战你当记首功,到时朕自有封赏,”李世民笑着说道。此次一战平了斛薛的叛乱,俘获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如此快速地解决了北边的隐患,也让其他部落不敢轻举妄动,李世民怎么会不高兴呢。
  “谢陛下!”
  “贤侄,你没辜负朕的期望,这一战,证明了所训练的特卫和,有着非凡的战力,朕甚慰,”李世民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取得此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李业诩所领的,用新式方法训练出来的特卫和特战队,这就表明,当初自己所作的决定是正确的。
  “谢陛下夸奖,臣当尽心尽力,带好兵,把特卫训练好,”李业诩起身施礼。
  “贤侄此番初次征战,用兵却是老道,敌方情报探听清楚,行动快速隐蔽,且将敌方主将都刺杀,以如此微小的代价取得胜利,用兵当可称神,药师,贤侄当是深得你真传了,”末了,李世民以赞叹的口气对李靖说道,只是李业诩听在耳里,怎么感觉几个人的赞赏之话都是类似的,像似串通好了一般。
  “陛下,此战的对手只是族人不过几万,战斗人员不及万的斛薛人,不能说强,而我方也只出动了几千人,兵不多,若要指挥更多的军队与更强的对手作战,恐没有这么简单了,”李靖对李业诩初次领兵初征,所施的战法和取得的胜利也大感满意,甚至出乎意外之外,只是面对李世民的夸奖,也不得不谦虚一下。
  “药师不能心急,好的战将都是慢慢磨砺出来的,”李世民得意地大笑着说道,“此战也镇住了那些蠢蠢欲动的部落,除了吐谷浑,至今,灵州之北,再无异动,我大唐兵威之盛,天下间何人敢与相抗之?!”
  “我大唐国势日盛,全因陛下圣明,用人得当,群臣齐心,百姓拥戴,”一旁的候君集也趁机拍记马屁,“那小小的吐谷浑,定会慑于我军威,而不敢再造次的!”
  一通吹牛打屁后,殿内几个人都是眉开眼笑。
  “陛下,此战后,一路回程时微臣想到一些事儿,”李业诩站起身说道,趁热打铁,眼前的李世民心情不错,得把回程路上一个考虑良久的现实问题说说。
  “哦?!贤侄还有什么想法要和朕说?”李世民止住笑,一脸严肃地看着李业诩问道。
  李靖看着李业诩却是满脸疑惑。
  “陛下,”李业诩看了眼李靖,面对李靖质疑的眼神有些惶然,但还是把一路回程时想到的问题说了出来,“其实,有一个问题微臣一直想不明白,北疆为何一直不太安宁。”
  “哦,这问题朕也非常头疼,北边之患,终未能完全消除,你有何看法?”李世民稍一迟疑,反问道。
  这话题也引起了在座的李靖、李道宗和候君集的兴趣,几个人都以一副探询的眼神看着李业诩。
  “那微臣就说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若有唐突之处,请陛下莫怪,”李业诩被众人盯的有些不自然,稍显紧张地说道。
  “你说,朕不会怪你。”
  “微臣以为,北胡士兵天生是为打仗而生,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术精湛,马上功夫十分了得。如今北边的战争,还是以骑兵出击为主,若不考虑将帅的因素,士卒骑射功夫的强弱,还有马匹数量和质量的高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方士卒兵源多在中原内地,平时以农耕为主,相比较北胡士兵,单兵素质上显得弱势;且我大唐能牧马的地方又少,马匹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较也都处于弱势,这些差异不是短时间而能改变的,北胡各部落有这方面的优势,他们的骑兵能快速机动,所以也就时常侵扰我边民。”
  几位大佬静静地听着,没有插嘴。
  “如何消除我方的弱势,除了训练士卒,改善马匹的数量和质量外,将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一个领军将领的战略意识,往往决定战争的成败。祖父在以往的征战中,往往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快字包含快速,出其不意,兵不厌诈,奇兵更能出效果,让对方骑兵的快速机动失去优势。而我们这些年几次出征,从长安出发,劳师远征,已经失了先机,快速突击已经打了折扣…不仅形势上有所不利,而且后勤、给养供应上也非常困难,战线拉长,作战周期漫长,兵员及后勤消耗增多,这是我方一个致命的弱点。”
  “此次出征,灵州以北,我方曾经攻占的地方,并未见我大唐一兵一卒驻守…微臣以为,若在新占之地适合居住的地方修城筑地,驻军把守,若有战事,即可快速做出反应,筑有城池,派遣官吏驻守,垦荒放牧,再移民居之,久之,即成为我朝新州府,我方的影响力大增,如此新占之地便会稳定下来。若我方站稳脚跟,那这些地方,将成为我大唐新的永久的国土,也将成为稳定的后勤之地和反击北胡入侵的前哨,从此地派出的军队,反击北胡的入侵,那将会缩短许多的距离,还有后勤粮草的供应。”
  “可是北胡之地,大多地方并不适合百姓居住,”李世民皱皱眉说道,当初有人提出过这个建议,但朝中占据多数的大臣们都是反对的。
  “北胡之地,虽然处于高寒地带,但也肯定有许多能居住的地方,不然,胡人何以生存?”李业诩很坚信地说道,后世北方不是有那么多的大城市吗?
  “贤侄,说的有理,继续说,”李世民想了下,没在这个问题上多问,催促道。
  “是,陛下,微臣觉得,我们现在所采取的战略是,防守反击,平时在边州以防御为主,有敌来犯了,才起兵反击,这种战略,在先期,往往不能掌握主动,而此时往往已经有边境州府被敌攻占,非常多的百姓遭受伤害,家园被毁,家破人亡…”
  “因此,微臣以为,得先发制人,消除敌患于荫芽之中,方为上策。进攻乃是最好的防守,以战---才能止战,若以一支或数支精锐强大的快速机动部队,主动出击,攻击我方敌人或者潜在的敌人,让其臣服于我大唐,使交战地远离中原,让大唐子民免受战争的祸害,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的军队,非常出色的将领,还要有良好的后勤补给,一支军队出征,士兵要吃喝,马要草料,而北胡之地远离我中原,路途遥远,后勤补给将会是非常困难,因此微臣前面所说的正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李世民及几位军中大佬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这几位都是狂热的好战分子,李业诩所说的,很多都是他们曾想过的。
  “贤侄这番话,言之有理,朕会细细考虑的,朕何尝没有这样的想法呢,只是如此做有着太多的困难,”李世民一脸凝重的神色,“这里面牵涉的东西太多太多,我大唐现在还没能力去做好这些,且一些做法有违礼制,朝堂上反对之声定然不小,你们几位觉得呢?”李世民问在座的几位重臣。
  “业诩贤侄之深谋远虑,我等都未曾想及也,汗颜,”李道宗和候君集都是非常赞同李业诩的话。
  “对大唐百姓有利,对朝廷有利,就是对的,损害大唐利益的,都是我们的敌人,”李业诩终于把自己心里所想的话说完,一阵轻松。
  “好一句损害大唐利益的,都是我们的敌人,贤侄之心智,朕也低看了,”李世民脸上复杂的神情让李业诩看不懂。
  “多谢陛下不怪我胡言之罪,”李业诩相信在场地人都会明白他所表达的意思,那就是战争并不只是击败对手,而是要让对手永远没有还手之力,那就是派兵占领其领地,永久统治,还有一点,就是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主动出击,就此收场,让李世民自己去考虑吧。
  李世民先把李道宗和候君集打发走后,独留下李靖和李业诩。
  “贤侄,还有一事,朕当初说过,待你立下首功后,朕即同意你成婚,如今你已经立下大功,朕决不食言,待定了吉日后,朕亲自为你主婚,”李世民有些牵强地笑着。
  “微臣多谢陛下,”李世民说这话,李业诩听着感觉到有些不情愿,但这流氓皇帝这次终于同意自己成婚了,这就是最好的事,想着久未见面的郑家美人儿,过些日子终于可以擒在身下了。
  “老臣也多谢陛下,”一直没说什么话的李靖也上前朝李世民施礼谢恩。
  第二卷 磨剑 第七十四章 组建情报网
  “翼儿,你与老夫说说这次战役的经过,越细越好。”
  “是,祖父…”
  李靖书房里,经过一天休息的李业诩,向李靖详细地讲述这次出征突厥的经过,包括李业诩策划这次战役的目的、对战役所作的规划、所部的安排、采取的行动、战役的经过、善后等,李靖在一旁仔细的听着,偶尔插话询问。
  比在宫里对李世民讲述的详细的多,整个经过讲了两个多时辰,只讲得李业诩口干舌燥,李靖却还是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
  “翼儿,看来你颇能领会老夫的用兵之道,此战胜的如此轻松,当无意料之外…再说说你对这次战役的总结,”李靖听完满脸含笑地称赞道。
  “多谢祖父夸奖,孙儿觉得这次战役的胜利除了快速、出其不意的突击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情报的搜集,敌方的一举一动尽在我方掌握之中,而我方的举动,敌方却丝毫不知,而且,把对方首脑斩杀,群龙无首,破之,当易如反掌。”
  “唔,你所侦探情报的手段,老夫也是自愧不如啊,”李靖毫不悯惜对李业诩的夸奖,“但你要记往,千万不可得意忘形,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以后的作战中你千万不要抱着同一种方式,这样很容易被对手所熟悉并找到破解手段。”
  “是,祖父,”李业诩站起身,恭敬地行了礼,“孙儿定是不忘,孙儿还有一事想与祖父商量。”
  “翼儿,是不是关于搜集情报的事?”李靖眯了眯着,看着李业诩道。
  “祖父,您怎么知道?”李业诩吃了一惊,他正是想和李靖商量这个事情,还没开口,李靖如何知道?
  “作战中如此有效的手段,你不提出来,老夫就不信,哈哈!”李靖大笑起来。
  “孙儿正想与您商量这个事,这是孙儿回程时写的一点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您先看看。”
  “翼儿,这样做才对,你要记住,凡有大事得先与老夫商量,”李靖接过李业诩手中的手记,并不急于看,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道,“昨日你在皇上面前所说的,如此重大事情,为何不先与老夫相商?万一与皇上所想的相左,迁怒与你,如何是好?”
  “祖父,是孙儿得意忘形了,下次再不敢了,”李业诩恭敬着应道,也觉得有些被热血冲晕了头脑,这样关于国家政策的事,当不能如此随便地与皇帝说,惹怒那个大流氓,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记住就好,”李靖有些没办法,这孙儿已经如此答应过几次了,还是改不了。
  ------------------------------------
  “药师,贤侄,有何重要事情要向朕禀报?”皇城两仪殿内,正在看奏折的李世民一脸惊讶地看着眼前的李靖和李业诩。
  这祖孙俩昨天刚刚接见过,今日又来求见,让李世民有些意外。
  “陛下,老臣听了李翼关于此次战役经过的讲述,有个提议想与陛下言,”李靖恭恭敬敬地说道。打铁要趁热,李世民兴致正好着,此时不建言还待何时?
  “哦,坐下说,”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指着边上道。
  “陛下,这次平定斛薛人的战役,情报搜集工作做的异常之好,当为取胜的关键…因此,老臣提议,应该组建军队的情报网,打探敌对方的国情、军情,将周边情况,尽数掌握,此为老臣所写之奏议,”李靖把手中重新写就的一份奏疏呈给李世民。
  “哦,组建军队情报网,”李世民想了下,眼睛一亮,接过李靖的奏疏,快速地看了一遍。
  “药师,此是你的建议?还是业诩贤倒的提议,”李世民看完,颇为玩味地看着李靖,又看看边上不语的李业诩。
  “当是瞒不过陛下的眼睛,此正是李翼所提之建议,臣听了后再仔细思虑,觉得可行,也异常重要,因此就迫不急待地奏请陛下,组建为大唐军队服务的情报网,”被李世民看出来,李靖并不意外。
  “贤侄,既然是你提议,你得与朕说说,让朕信服,”李世民听了李靖所说的,心内已经大起波澜,只是没表现出来而已。
  “陛下,这次作战,我方详细侦知敌方情报,敌方的行踪、兵力配置、首脑人物等一应情况尽收我军眼底,为我们的攻击行动提供了最有利的帮助,,此为取胜之关键…若每场战役,我们都能取得对手如此详细的情报,那对取得战争的胜利,将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得有一个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李业诩娓娓而道,“以后我大唐对外征战还会很多,必须得有一个专门刺探敌方情报的机构,因此,在军队内成立一个管理情报的机构,系统地训练大批的间谍人员,安插入敌对方境内,组成网状体系,随时传回各种情报,此为当务之急。”
  后世的各种著名的间谍机构太多了,不论是中央情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