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居一品-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严世蕃把皇帝的纵容,当成嘉靖无心政事、偷懒怕麻烦了;在嘉靖一次次容忍下,越发觉着皇帝好欺负,竟然敢一再要挟起皇帝来!
第六四五章 帝王术
嘉靖何尝不知,有本事的人,往往不屑于以这种阿谀钻营上位,而对自己一味柔媚的人,一般都动机不纯,往往对国家无益,但皇帝是真怕了那些不要命的大臣,真不想重温当日的噩梦……他躲在西苑二十多年,不肯回宫、不肯上朝,说别的都是借口,其真实原因,不过是怕了自己的大臣,怕再陷入孤独无援的境地。
所以他躲开金銮殿,就躲开了这个国家的正常秩序,他通过跟内阁几个人接触,对这个国家施行着间接地统治,这样可以避开绝大多数精力过剩的大臣,不必承受以一敌百的痛苦;但他这样做,无疑加重了内阁……尤其是首辅的权柄和威信——代表皇上与大臣会面,总制军政大权,使权威之中远超本朝历代大学士,甚至宋朝的宰相也有所不及。
嘉靖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曾对严嵩道:‘公有宰相之实,而无宰相之名,权位之重,虽李、胡所不及。’李、李善长,大明第一任宰相;胡、胡惟庸,大明最后一任宰相,都因冒犯皇帝的权威,被朱元璋咔嚓了。嘉靖如是说,便充分证明,在严家父子的问题上,他是清醒的。
那嘉靖为何还要用这父子俩二十年,且极不愿意换人呢?因为严家父子之于嘉靖,其实就是看门狗、替罪羊和描金马桶。正因为有这对父子当看门狗,才能把那些讨厌的清流自臣挡在外面,让皇帝眼不见心不烦;正因为有这对替罪羊,皇帝的不作为才能化为严家父子的专权祸国,当嘉靖觉着这父子已经臭不可闻,无法容忍时,就会把马桶扔得远远地。
就是因为这爷俩不得人心,没法跟群臣真正的抱团,必须时刻紧依着皇权,才能狐假虎威,随时想开就开的掉,才不会出现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的情况,嘉靖才能吃得香、睡得好,闭关多久都不怕……至于老百姓受不受苦?对不起。皇帝陛下根本不在乎。如果他能稍稍不那么自私,大礼仪也不会发生,大明朝也不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原本嘉靖以为,姓严的马桶满了,那就端出去,换上个姓徐的马桶接着方便。
但现在情况变了,严世蕃拿着皇帝的纵容当软弱,几次三番的骑在他脖子上拉屎,这条嘉靖亲手养大的恶狗,已经不把主人的意志当回事,想要逼着主人妥协了!
通常这种情况,距离变成狗肉火锅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龙有逆鳞,触之则死!嘉靖是个多么强硬的皇帝?在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主张,他能跟全天下作对,哪怕注定要青史蒙垢、跟大臣们离心离德,也不肯改变主意,岂能容忍被一再的挑衅?嘉靖这次是真下定决心,要让严世蕃付出代价!
但事到临头,才知道做起来有多难。皇帝、至尊,大明朝的主人,看起来是手握乾坤、随心所欲、不可违逆的,其实要比平头百姓更加拘束,不能轻举妄动。尤其在武人当权过去六百以后,皇帝想要将意志转化为人人遵从的法令,就必须有一帮文官的支持;没有任何人支持的独夫,将悲惨的失去一切,包括皇帝的权柄。
嘉靖已经在大礼仪中,失去了太多正人君子的支持,现在如果再把小人赶走,还有什么人肯听他的?到时候满朝文武、离心离德,天下士人、横眉冷对,圣旨出不了紫禁城,黄泉尊严凄惨扫地,自己这个皇帝,还是上吊死了算了。
当然不能这样,还没到灰心的时候!痛定思痛之后,已经沉沦半载的嘉靖皇帝,终于振作起来,开始对自己的晚年之争生涯进行布局。
沈默的判断一点没错,一个如此没有安全感的皇帝,是不可能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那所谓的‘想当太上皇’,不过是嘉靖抛出来的烟雾弹,就是要试一试百官心意。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大家都去捧他儿子的臭脚,将置我这个皇帝于何地?
于是,他得出了最终结论。大臣皆不可信!无论奸臣还是直臣,每人都有自己的算盘,不会跟他同心同德!那该怎么办?难道真要变成孤家寡人,从此专心修道,把天下交给他们闹?当然不行,嘉靖修道,是为了多活几年,多当几年皇帝!可不是转为修炼而修炼。
于是,困扰大明历代皇帝的难题,也出现在嘉靖的面前——大臣不跟我一心,可他们人多势众我也打不过,这时该怎么办?找帮手啊,于是,就像他的列祖列宗一样,嘉靖将目光投向了,身边无所不在,无比听话,绝不会背叛自己的宦官。
刨去太祖时期,明朝的太监混得还是不错的,郑和、王振、刘谨、张永这些人,都曾经叱咤风云,领一时风骚,死后也是或者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成为太监们的偶像。从成祖爷开始,历代皇帝都十分倚重这些阉人,命其侦缉不法、领宫掖禁卫,京城兵马;甚至出镇地方,监视军队,负责税收……内廷号称‘十万太监’,有特务、控军队、掌税收,甚至可与外廷分庭抗礼!
事实上,内廷的司礼大珰,甚至有‘内相’之称……
当然。那都是嘉靖朝以前的事情,自从换了嘉靖皇帝,太监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还想发财、带兵、操控朝政?做你娘的清秋大梦去吧!他在圣旨中,重申太祖皇帝的祖训,‘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起先,太监们并没放在心上,一百多年都这样过来了,还能说变就变?谁知道还真的就变了,嘉靖很快下了第二道谕旨——命所有派驻外地的镇守太监,立刻返回北京,有迟滞怠慢者,定斩不饶!
把太监们都弄回来,嘉靖便着锦衣卫开始清查太监们的不法之事,一旦查出,或打一顿撵出宫去,或发为苦力劳动改造,再严重点的,就直接打死,挂在司礼监外示众,太监们终于意识到,这位爷确实是来真的!于是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允许干预朝政,更不能与官吏串通一气,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一个个穷得叮当乱响。若不是这些年皇帝宽仁了些,把江南织造这一块,交给太监们管,像陈洪、黄锦这样的大太监,连养老钱都存不够,真要让诸位无根的前辈笑掉大牙。
如此瞧不上太监的一个皇帝,怎会又动了重用太监的念头?这并不矛盾,因为不用也好,重用也罢,都是符合当时情形的抉择而已。
因为皇帝要想治理偌大的帝国,就必须依靠文官集团。但那些深具才干的文官,大都是桀骜不驯的死硬派,尤其是喜欢跟皇帝对着干……这并不奇怪,因为士大夫忠于的是国家,而不是某个皇帝,而皇帝会把对国家的忠诚,等同于对自己的。
想不到一起,就尿不到一壶,而且大臣们是很可怕的,而且往往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满脑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根本不怕牺牲,更不怕流血……要是谁因为得罪皇帝而被打了板子,或者被罢官流放,那不管对错,都将美名鹊起,成为世人敬仰的对象。
所以从宣仁开始的读书人,很少有怕皇帝的,甚至有伪君子以挑衅皇帝为出名的终南捷径,因此君臣时常掐架。皇帝虽然地位高,但好虎架不住群狼,势单力薄难免被那些饱学之士、骂战高手欺负,不找人帮忙是不行的。
于是皇帝环顾左右,除了太监们,没有任何能帮忙的。因为他们的好祖宗朱元璋,为了让后世子孙坐稳江山,直接通过种种手段,将外戚、皇亲、勋旧上位擅权的可能性彻底消除,并立下不可动摇的祖制,以防后世不肖子孙篡改,却也堵死了后世子孙,向这些人求援的可能。
像朱元璋和朱棣那样雄才伟略的肇始之帝,当然不在乎,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压制文官集团,让这些家伙老实干活,不乱生事,但后面的皇帝不行了,他们在温室中长大,如何是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场老油条的对手?不找帮手只能任其摆布,这时唯一能帮忙的,就只有那些太监了。
在皇帝眼里的太监,远不像官员百姓眼中的那么可恶,毕竟从小就跟这些没根的人生活在一起,而且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讨好自己,无比的顺从自己,在皇帝看来,太监就是家奴,跟自己一心,大臣才是外人,不跟自己一心。而且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决定了太监永远不可能妄想九五之尊,甚至离了皇权的庇佑,连活命都很困难……大臣们不当官,还可以在野为处士,超然物外,优哉游哉,丝毫不比当官差,太监们就不行了,他们离开皇宫的话,只会一直被嘲笑欺凌,直到悲惨的离开这个世界。
太监的忠诚,是对皇帝本人的,跟帝国无关,这是他们与文官的最大不同。所以皇帝在受了欺负,需要帮手时,会第一个想到他们。当然,因为太监们生理残疾,心理普遍不正常,又没什么文化,大都只是粗通文墨,所以往往行事偏激阴暗,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所以英明的皇帝,都不会给宦官太大的权力,因为他们根本没那个本事。
年少轻狂时,嘉靖认为自己足够英明,且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处处以太祖训诫为圭臬。加之正德年间,太监们闹得确实太过了,刘谨、谷大用、高凤、罗祥等八虎,直接操纵朝政、迫害大臣,闹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官员百姓怨恨无比。作为刚刚捡到皇位的嘉靖来说,严厉打击不法太监,限制太监的权力,无疑能让他获得人心。
而且嘉靖无比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付所有的人,根本不需要太监的帮助。结果还真让他做到了——年轻时,嘉靖凭着混不吝的楞劲儿,将所有反对他的大臣都撵出朝堂,提拔一些支持自己的新人接任;然后年纪再大些,熟练掌握了帝王心术后,便通过一系列制衡挑拨,让大臣们始终陷于内斗,不得不竞相讨好于他,已获得皇帝的支持,将对手击败。
通过种种莫测的帝王术,嘉靖果然赢了所有人二十年,他仅凭一个人,就把所有人都吃得死死的,当然不需要太监再添乱了。但今日非比从前,他已经老了、病了、精力大不如从前,更可怕的是,他当了几十年皇帝,也被下面人研究了几十年,帝王心术都被破解、早就没有秘密可言。他甚至发现,已经有人能将计就计,利用自己来达到目的,而且还不止一个人有这本事。
经过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嘉靖帝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仅凭自己一人,就能玩弄百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再不做出改变,自己将从耍猴者,沦为被人耍的猴子,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法接受的。
为了尊严,为了权利,为了不被人当猴耍,嘉靖都决定自食其言了,他要效仿前面几任皇帝,授权柄予太监,来制衡那些日益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大臣!
至于这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从来都不是嘉靖所考虑的。
所以在试探过大臣们的心意,坚定了继续斗下去的决心后,嘉靖便开始整顿内廷。这没什么好稀奇的,要大用之前,先敲打一番,向来是题中应有之义。
谁知这一敲不要紧,差点就把二十四衙门敲散了架!嘉靖不过是想查查账,看看谁忠心,谁贪渎,谁可用,谁该杀,结果十几个要害衙门,全都有大问题!酒醋面局倒卖贡酒,惜薪司倒卖贡炭、衣帽局、针织局,直接将府库里的蜀锦湖绸往外卖,然后中饱私囊,坐地分赃,多则每年侵占十几万两,少则也有上万两,只有值殿司、都知司这种贪都没处贪的部门,才敢说自己是清白的。
不过太监们脑子还没秀逗,知道要是连司礼监的祖宗们都陷进去,大伙可就彻底没救了,所以咬牙全都担下责任,替四位祖宗背了黑锅,这也是他们四个还能跪在皇帝面前的原因。
嘉靖冷冷看着四大秉笔道:“真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呀!内阁里长满了草、朕的儿子家里长满了草,现在连二十四衙门都长满了草,我大明朝真是草木繁茂呐!”皇帝的声音平淡,面上也没什么表情,但谁都能感到他的杀气四溢。只听天子怒道:“你们那这些奴才,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穿的,哪一件不是花团锦簇的大红蟒袍?朝廷那些三品以下的官儿,也没有比你们穿得好!怎么就不知道自爱,非得往自己身上添草呢?”
陈洪和黄锦四个使劲磕头,发出沉闷的砰砰声,额头都血肉模糊了也不停下。
“别磕了。”还是嘉靖喊了停,但是他并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死死盯着四大秉笔道:“朕知道,他们不把你们四个供出来,实指望着你们能救他们一命!”说着面色十分狰狞道:“你们打错算盘了!朕不是可欺之主,这次非要让你们查个清清楚楚,要是胆敢包庇他们,朕扒了你们的皮!”
“是……”四人颤声应下,道:“奴婢绝不辜负主子的期望。”
“滚!”嘉靖下了驱逐令,道:“都滚!”于是四人噤若寒蝉的出去。
那些跪在外面的太监,一见四位祖宗出来了,都爬起来围上去,刚想打听打听里面的情况。却见陈洪直起了身子,咬牙道:“把他们都抓起来!”便有一众紫衣的东厂番子上前,将那十几个大太监捆绑起来。
太监们知道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也不哭、也不恼,只是苦苦哀求饶命,让四大秉笔心有戚戚,回到司礼监值房后,坐在各自的椅子上,没了往日争吵,只有一篇愁云惨淡。
“这事儿怎么办?”黄锦出声道:“孩儿们没把咱们咬出来,咱们可不能见死不救。”
“怎么救?”陈洪阴着脸道:“主子爷说了,谁敢徇私,就扒了谁的皮!”
“那也不能见死不救!”黄锦大声道:“不然咱们还算个人吗?”
“黄公公也不能这样说,”马全道:“咱们也不是不想救他们,可是束手无策啊!”
陈洪两个也点头道:“你拿出个办法来,要是可行,我们立刻照办!”
“我还真有办法!”黄锦眨一眨小眼睛道。
第六四六章 囚徒困境
东方微露鱼肚白,响了一夜的算盘声,终于在鸡叫初遍的时候停了下来。
沈默不知在什么时候睡着了,当那节奏感很强的珠击声停下来,他才一下子醒过来,看自己脱鞋躺在内室的床上,身上还盖着被子。他揉揉眼睛,隔着珠帘看到外间若菡的背影,正在对那些算账的女子说着什么。
沈默心下明白了七八分,昨夜看他困倦了,若菡便哄他说,她学会一种头部按摩的方法,可以提神清脑,一晚上不犯困。沈默闻言大喜,便躺下让若菡表现一番,谁知被她在脑袋上一阵柔柔的捏按,竟很快香甜的睡过去了。
想明白前因后果,沈默心中升起一阵的暖意,面上也火辣辣的,暗道:‘明明我才是事主,却成了唯一一个呼呼大睡的。’听外面快要结束了,怕被那些女子笑话。于是便继续装睡不起身。
外间里,若菡对忙了一夜,面色疲惫的十个女子轻声道:“辛苦了,今夜不是你们分内的差事,待会儿去沈安那里,每人从内账支取十两银子,我再给你们三天假,好好休息休息。”女子们虽是极高薪,每月二十两的薪水,现在一下能得半个月的奖励,当然十分开心,于是小声谢恩、高高兴兴的出去了。
待那些女子都出去,若菡将桌上的一摞纸规整起来,拿在手里,小心掀开帘子,见沈默仍在熟睡,被子却被踢到了一边,她便轻手轻脚的过去,弯腰想给沈默盖好了。谁知他竟睁开眼睛朝自己贼笑,还没反应过来,若菡便被他拉倒在胸前,紧紧抱在怀里。
若菡先是一阵羞急,却听他在自己耳边柔声道:“谢谢你,忙了一晚上累坏了吧。”若菡最受不了这种不经意的甜言蜜语,登时手脚无力,只想跟他紧紧贴在一起。当然,闭眼享受这片刻的温存前。她还是用余光看了看外间的门,见是紧闭着的,这才放了心。
甜蜜的时光是飞快的,转眼便鸡叫三遍,若菡怕他耽误了公事,用偌大的毅力从他身上起来,道:“老爷起身梳洗一下,吃点早饭得进宫去了。”
沈默却不着急,双手抱在脑后,微笑道:“这么说,为夫的难题已经被夫人解决了?”
“大老爷的吩咐,妾身安敢怠慢?”若菡轻笑一声,将那叠纸送到沈默面前道:“所有的款项出入,都已经查明列出,您真得去问问那些人,把朝廷的钱全都搬到自己家里,难道就不怕遭报应?!”
沈默接过那叠纸,细细阅读起来,不一会儿,面色便十分严肃,看完后。对若菡常舒口气道:“有了这东西,就可以送严党下台了。”
嘉靖朝是没有早朝的,一般的事务,都是君臣通过上谕和奏章,进行书面交流,只有遇到些顶重要,或者需要当面沟通的事情时,大臣们才可以来西苑求见皇帝。但嘉靖性子十分的闲散,每天至多见三五个大臣,有时候不高兴了,还可能一个都不见。所以想要奏事的大臣,都会赶在西苑卯时开门前,早些来到宫门外,在低矮简陋的值房内等待,以求能占个好名次。
涂立来的有点晚,等他进到值房时,里面已经坐了三四个大臣,大家都知道他面圣的目地,便旁敲侧击试探他的口风,想知道小阁老的案子,最终是如何发落,好在面圣时有所表示。
但涂立口风甚紧,一句有用的也不肯透露,让几位大人心痒难耐,更想知道究竟了。正在这时,一脸微笑的沈默也来了。
对于他的出现,涂立十分惊讶,道:“沈大人,你来干什么?”
沈默朝他一丝不苟的行礼。道:“涂公真是贵人多忘事,您忘了我们约好今天一起面圣吗?”
涂立有些迷糊道:“我们约好了?”
“当然了。”沈默笑道:“难道我还会造谣不成?”
遇上这种无赖,涂立还能说什么,为了保持部堂高官的风度,他只好闭口不语。
涂立的沉默,在其他人眼中,就是默认了,于是又把沈默围上,纷纷问他道:“沈大人,透露一下嘛,这次小阁老是凶是吉?”
沈默却摇头道:“我不知谁是小阁老。”
众人心说:‘呵,还矫情上了呢……’但说就比不说强,于是解释道:“就是工部尚书严世蕃,你总知道这位吧?”
“知道。”沈默点点头,看一眼涂立道:“以涂公所说为准。”
“嗨……”众人喝个倒彩道:“涂大人是徐庶进军营,一言不发,我们才问你的。”
“既然涂大人不说……”沈默朝众人歉意笑笑道:“那我也不能明说,就打个锋机吧,七个字,云在青天水在瓶……怎么理解是诸位的事,都与下官无关。”
众人闻言寻思一会儿,都道:“看来小阁老是安然无恙了。”便看向涂立道:“是不是啊,涂大人?”
涂立这下非得有所表示了。有些不悦看沈默一眼,颔首示意没错。
一时间,属于严党的两个大臣,都面露欣喜之色,而剩下一个则是徐党的,有些沮丧的问沈默道:“那邹应龙怎么办?他可是丙辰科的。”言外之意,你怎么能为了巴结严世蕃,而出卖同年呢?不怕天下人耻笑你?
“我都说了,云在青天水在瓶,”沈默淡淡道:“你们说他会不会有事?”
“难道他也没事儿?”这下众人糊涂了,弹劾不是过家家。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既然严世蕃没事儿,那弹劾他的邹应龙当然该倒霉了。
沈默笑道:“云在青天水在瓶,怎么会都没事儿呢?”几人还是不明白,想再问,沈默却不回答了。
卯时到,大臣们开始依次觐见,谈话告一段落,朝房中肃静下来。不一会儿,值房里只剩下沈默和涂立两个了,涂立这才愠怒道:“沈大人,你有些妄言了吧!”
“下官不知大人何意。”沈默笑道:“难道我说什么不该说的话了吗?”
“你为何把结果提前告诉他们!”涂立气愤道:“他们打听的目地,就是想在皇上那里表现表现,要是都说小阁老的好话,皇上定会怪咱们口不严的!”
“不会的。”沈默很肯定的笑笑道。
“你那云在青天水在瓶,到底是什么意思?”涂立问道,心说待会儿我好跟皇上那告一状。
“云是云卿,邹应龙的字。”沈默倒没跟他卖关子,淡淡道:“邹应龙青云直上,被他弹劾的人,则如雨水从云端跌落,被关在瓶子里。”
涂立这下听明白了,登时失去风度道:“咱们不是说好了,一切查无实据,实属邹应龙诬告吗?昨后晌结案的时候,你不是没有异议吗?!”
“昨后晌没有,不代表昨晚没有,”沈默面不改色道:“我昨晚重理了相关账册,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还真让我逮着了几条大蠹虫!”
涂立霎时变了脸色,难以置信的盯着沈默道:“莫把我当成三岁娃娃,那么多的账目,你怎可能一夜理清?”
“虽然因为时间有限,没有查清所有资金的流向,但至少其中八十万两银子的来龙去脉,我已经弄明白了。现在简单记述下来,为涂公诵。”沈默说着掏出一张纸片,便朗读道:“嘉靖三十八年三月,严世蕃批工程款五万两,以采购官瓷之名义,经日昇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