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一品-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倭患尽在沿海之地,所以募兵也尽在沿海。有道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话其实是有道理的。沿海兵性情伶俐,狡猾多端。这种兵驱之则前,见敌辄走;敌回便追,敌返又走。至于诱贼守城,扎营辛苦之役,更是不要指望。这种兵驱之以宽亦驯,驭之以猛亦驯,平时十分省心,却万万不可用来打仗。”说着冷笑连连道:“别说他俞大猷了,就是把常遇春从坟里挖出来,也一样白搭!”
  话音未落,突然听门口有人道:“一介书生也敢妄议军事,非把你抓去见官不可!”
  这话可把沈默和徐渭吓得够呛,两人赶紧往门口看时,却见唐顺之领着一个身材魁梧的英俊青年,这青年望之不过二十五六,剑眉星目,相貌堂堂,身穿得体的雪白锦袍,脚踏黑面的斗牛快靴,更显得猿背蜂腰,体态修长,任谁见了都要叫一声:‘汉家好儿郎!’
  徐渭还是老毛病,只跟唐顺之说话,他满脸惊喜道:“义修哥,你回来了?”
  唐顺之颔首道:“绍兴出现倭寇踪迹,恐怕自此不再太平。正好俞将军已经带兵顶上去了,为兄便带着子弟兵回来了。”说着朝沈默拱手笑道:“绍兴知府感谢沈相公。消灭了入境倭寇,使我绍兴父老免遭无端祸害。”
  沈默摇头苦笑道:“感情只是代表官府感谢我,您自己就不谢我了?”
  “咱们爷俩谁跟谁。”唐顺之眨眨眼笑道,说着对那同来的青年道:“元敬,来给你介绍一下咱们绍兴地两大才子,年纪大的这个叫徐渭徐文长,年轻的叫沈默沈拙言。”又对沈默两个介绍道:“这位是浙江都司佥事戚元敬。”
  那青年朝两人一抱拳道:“末将戚继光。”
  徐渭还没什么反应。沈默却瞪大了眼睛,上下打量着这个年轻人。难以置信道:“你就是登州戚继光?”
  这下轮到那青年吃惊了,指着自己地鼻子道:“沈公子知道末将?”
  沈默心说岂止是知道,全国人民都知道你……当然是以后了。当然这不足为外人道哉,当下只有打个哈哈道:“听俞将军提到过。”
  戚继光恍然道:“原来如此,”说着一脸尊敬道:“俞将军治军严谨,谋定后动,是末将地榜样和目标。”
  沈默听了却很失望。心中暗道:‘怎么还是个乖乖仔般的优等生?’眼前这位戚佥事,跟他想象中杀伐决断、令敌人闻风丧胆地戚大将军,实在差得太远了。
  四人坐下后,唐顺之道明了来意:“我和元敬是在守卫宁波时认识地,十分谈得来。”说着对沈默两个道:“元敬是难得的文武全才,用了很长时间摸索出一套与倭寇作战地办法,特来请文长给参详一下,挑挑毛病。”
  徐文长不由笑道:“想不到我徐渭的刻薄之名。都已经传到山东老乡的耳朵里了。”
  当时江南富甲天下,文脉昌盛,是以有些瞧不起北边人,好以带着蔑视意味的‘某某老乡’来称呼,徐渭这话倒不是要讽刺那戚继光,只是平时说顺嘴了。一时口无遮拦便说了出来。
  戚继光面色一滞,但旋即恢复正常,显出良好的涵养,他语调平静道:“据说只要是徐先生挑不出毛病来的,那就一定没有毛病,所以还请您不吝赐教。”
  徐渭微微点头,瞥他一眼道:“好吧。”
  戚继光很高兴,刚要从怀里掏出文稿开讲,却听徐渭先道:“我先问一句,你准备用哪的兵来实施你地宏图大略?”
  戚继光顿一顿道:“总督府给末将什么兵。末将便用什么兵。”
  “那你就不要讲了。”徐渭翻翻白眼道:“你就算计划的再完美无缺。靠那帮兵油子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戚继光呆一下道:“此言何出?”徐渭却用鼻孔对着他。
  沈默便将徐渭说的‘兵源不佳’那条,温和的讲给戚继光听。
  感激的朝沈默笑笑。戚继光对徐渭道:“先生没带过兵可能不知道,这兵原先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练怎么带,只要为将者严格训练,赏罚分明、爱兵如子,持之以恒,再差的军队也会脱胎换骨,变成能打硬仗地劲旅的。”为免讲空话之嫌,戚继光又举了自己在北地的例子道:“末将初到蓟门时,面对的也是一群兵油子,最后还是将他们带出来,变成与蒙古人对冲毫无惧色的勇士了。”
  “那我就拭目以待。”徐渭哂笑一声道:“看看戚将军如何将我浙江官兵,改造成与倭寇对冲毫无惧色的勇士!”
  第一五五章 相见时难别亦难
  好在沈默和唐顺之都是能说会道之人,在他俩一番调节之下,这才没有直接不欢而散。
  但那戚继光到最后也绝口不提他的平倭之策,显然是被伤到自尊了。
  唐顺之见谈不出什么鸟东西来,笑骂一声起身道:“不在这干磨牙了,寻一处馆子吃饭去。”
  徐渭一指院子里的灵堂道:“我在治丧,不去。”
  唐顺之已经问过这是在拜祭谁了,点头道:“那你节哀,”又问沈默道:“那咱们去吧?”
  沈默也摇头道:“我爹在家病着呢,哪好在外面喝酒?”
  唐顺之关切问沈默病,沈默轻声道:“偶感风寒,不要紧的。”
  唐顺之又道:“令尊是公身,我也不方便探望,你帮我转达一下吧。”
  沈默道声谢,与徐渭将二人一道送去门口,临走时唐顺之突然对沈默笑道:“这次你和那义士立了大功,府里县里都会有所表示的……但都得先等着上面的下来以后。”说着眨眨眼道:“据可靠消息,天使已经在路上了,你月底月初的就不要出门了,好生收拾一下屋子,等着接旨吧。”
  有那戚继光在边上,沈默也不好开玩笑,只是一脸为难道:“府学初一开馆,我总得去报道吧。”
  “那个不影响,”唐顺之和戚继光上了马,丢下一句:“别处绍兴城就行。”说完便告辞而去。
  戚将军也很有礼貌的朝沈默拱拱手。跟着唐顺之走了。
  “还挺记仇呢。”见他再也没看自己一眼,徐渭笑骂一声道。
  沈默摇摇头,轻声道:“文长兄,别老让人下不来台。”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徐渭摸摸胡子拉碴地嘴巴道:“管不住这张嘴啊。”
  沈默从徐渭家搬回去,沈贺的病就好了大半,但老家伙仍然赖在家里不去衙门,显然是前一段时间当差给累坏了。
  门外经久不息的人群。终于散去了,但沈默知道他们只是由地上转为地下。只要自己一出现在门口,必然又会从四面八方冒出来。所以他老老实实在家看书,直到二十八这天,他突然坐不住了。
  先是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踢了那棵大树两脚,然后又转进屋里,盯着黄历看了好一会。最后才仿佛下定决心道:“老子两世为人,不能输给徐渭那个情种!”
  说完便去换衣服,不过他没有穿自己最喜欢的月白长袍,而是换上了一件新作的淡蓝色衣衫。
  见他似乎要出去,沈安凑过来道:“少爷您要去哪?小的给您备车去。”
  “哪凉快哪待着去。”沈默没好气道:“我自己出去转转。”他心中有鬼,自然不愿带着这个大嘴巴出去。
  沈安怏怏道:“少爷,您是不是嫌弃小的了,我是您地跟班哎……”
  “等你有个跟班的样子再说吧。”沈默拍拍他地肩膀。笑道:“现在老老实实做你的杂役吧。”说完便扬长而去,只留下沈安蹲在门口,满脸沮丧的自我反思。
  轻车熟路的,从邻居家的院子里出去,沈默这次的目的地是城隍庙,先在几家店里。买了些人参鹿茸、银耳燕窝之类地滋补品,好几包穿成一串提着,到了广场西侧的义合源當铺。
  看着重新门庭若市的义合源,沈默自豪了一阵,便转到后街上,敲响了这家店的后门。
  开门的正是给他送包袱的小伙计,一见他便欢喜道:“沈相公,什么风把您老吹来了?”
  沈默笑笑道:“上次我说从杭州回来后,就来探望冷掌柜,你将话带到了吗?”
  小伙计一面把他迎进去。一面陪笑道:“那哪敢忘啊。早带到了。”却见沈相公的目光,早已经飘到院子里的那辆油壁香车上。便伏在他地耳边道:“您来的真巧,我家大小姐前脚刚到。”
  沈默面露惊讶道:“真是太不巧了,那我还是改天再来吧。”
  “别呀,”小伙计赶紧道:“让小的进去通禀一声。”过一会便出来上次的三个朝奉,一见果然是沈默,齐齐纳头便拜,口称‘恩公’,沈默赶紧将三人扶起,笑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几位休要如此称呼在下。”
  三人却郑重其事道:“若不是恩公大义相助,我们几个非得身败名裂,上吊自杀不可。”“对,您的恩情我们是一辈子都会铭记在心的。”说着便簇拥着他进了屋。
  一进去他便望向里间那微微抖动地门帘,直到闻到浓重的药味,沈默才回过神来。便见明显消瘦了许多的画屏,扶着病怏怏的冷掌柜起来,要支撑着给沈默行礼。
  沈默抢先一步将他扶起,轻声道:“大叔切莫如此,”便对画屏道:“快快扶大叔躺下。”
  画屏快速抬头看他一眼,便赶紧低下头去,依言扶着父亲靠在个大枕上,便悄然退到了一边。
  沈默便与那冷朝奉嘘寒问暖……因为那次上吊,冷朝奉落下了个咯血的病根,一直缠绵病榻,最近些日子又有厉害的趋势。
  沈默问大夫说怎么治,画屏小声道:“请遍了绍兴城的大夫,都说只能好生将养着,过个夏就好了。”说着满面忧愁道:“眼看着夏天就要过去了,谁知却益发不好了呢。”
  沈默不是医生,除了安慰几句。也拿不出什么好法子。不一会儿大伙便无话可说,一屋子人坐在那里大眼瞪小眼,场面十分的尴尬。
  沈默这次来,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将殷小姐送回来时,便有意无意地对她说:‘自己会在二十八这天,来探望冷掌柜。’当时将问题想得太简单。以为只要她也愿意过来,两人便可以再见个面。可事到临头他才发现。虽然与她仅隔着一道薄薄的门帘,可画屏,冷掌柜,还有三位朝奉,就像一座座越不过去地大山亘在那里,让他看不见也摸不着。
  知道再哑巴下去就太失礼了,沈默便强打起精神来。轻声询问殷家最近地状况……作为宝通源大船上的幸存者,问这个自然不失礼。
  三位朝奉不敢胡说,只好求助地望向画屏姑娘。画屏轻声道:“还好吧,小姐让把死难者的名单统计出来,要一家家地赔偿。”她说的虽然轻描淡写,可沈默却能体会到,殷小姐正在承担着多大地压力。
  冷掌柜叹息道:“人家都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可殷家时代为善,我家小姐更是以扶贫济困为己任,可怎么非但不见好报,反而却摊上这种事了呢?”
  沈默轻声安慰几句,又问自己可以帮上什么忙,画屏小声道:“奴婢不知道。”
  有四大金刚在座。沈默就是想对画屏表示一下关心,说句‘你瘦了,可得保重啊’之类的都不可以,不由一阵阵胸闷气短,便流露出告辞之意道:“说了这会话,大叔也累了,几位档头也要上工了,我就不在这打扰了。”
  四大金刚却不让了,非要留他用饭,四朝奉道:“凤引楼的席面都叫了。公子就赏个脸吧。”沈默只好跟着三个朝奉。往正厅用饭去了。
  如同嚼蜡的吃完了一顿上好佳肴,沈默又略坐一会。便起身告辞了。
  与冷掌柜打声招呼,三位朝奉便把他送出去。从院子里经过时,沈默见已经没有了油壁车,心里便一阵阵难受,谢绝了他们的派车相送,怅然若失的走出了这条后巷。
  一出去便见到一辆油壁车停在不远处。见他出来,车上一个面生的丫鬟快步走了过来,沈默地心脏竟然不争气的漏跳几拍……对于身体的这种反应,他自己都觉着好笑,心中自嘲道:‘沈默啊沈默,你终于长到发春的年纪了。’
  那丫鬟过来,朝他福一福道:“我家小姐说,多谢公子相助敝号之情,些许薄礼,聊表谢意。”说着便将一个漂亮的竹篮奉上,里面装得是一篮时令水果。
  沈默望向那辆油壁车,便见珠帘无声掀起一角,露出一张似诉衷情的俏脸,朝他微微点头,旋即就消失在珠帘背后了。
  沈默心中一动,道声谢接过来,望着那辆车远远消失在拐角处,这才找辆车回家去了。
  顺着梯子回到家中,沈安便迎上来,满脸堆笑道:“公子太客气,虽然您上午说的有点重,但那都是为小的好,用不着还买水果安慰我。”
  沈默缩手把果篮收到身后,歪着头看他半晌,看得沈安浑身发麻,摸着小脸蛋道:“公……公子,你这么看我……干嘛?”
  沈默这才摇摇头道:“没事,就想看看‘自我感觉良好’六个字是怎么写地。”
  沈安登时又被打击蔫了……
  第一五六章 府学
  转眼便到了七月初一,府学开馆的日子,一大早沈默便在沈安的陪伴下,带着学具书籍,往绍兴府学宫去了……当然这次走的是正门。
  绍兴府学位于城南投醪河畔,本朝迭有兴修,以致现今占地百亩,壮丽宏伟,又聘有名儒为师,乃是公认的浙东诸庠第一。每年都有通过三级考试的本府俊才,负笈来游,成为一名人人羡慕的府学生。
  当然如沈默这般,以三试三魁的成绩考入的,更是如明星一般引人瞩目,刚刚走到学宫门前,便有一群等在门口的同年,一齐朝他拱手问安道:“师兄早……”
  这些都是一船同去杭州考试的,现在齐刷刷的头戴儒生方巾,身穿宝蓝色直裰儒袍,却是都换成了生员服色。沈默与他们的穿着大致相同,只是一般生员的儒衫用绢,他却用绸,腰上悬挂的玉佩也较同年高一个档次,这当然不是他爱炫耀,而是院试第一就得这么穿,这是规矩。
  其实按理说,小三元者应该在头巾边簪花一支,沈默觉着像媒婆,高低不答应,他老爹才怏怏取下来道:“可惜啊可惜,别人想带还捞不着呢。”
  与一干同学重见,沈默竟升起恍若隔世之感,不由连连拱手道:“险些就见不到诸位了。”
  众同年也唏嘘道:“若是知道会遇上倭寇,当时说什么也留下来等师兄。”
  沈默便呵呵笑道:“若是知道会遇上倭寇,当时说什么也会跟你们一起走。”登时引得一片大笑。
  众人便众星捧月般拥着他往里进。纷纷笑道:“现在坊间传说,师兄大展身手,一个人杀了几十个倭寇,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就是啊,师兄成了英雄,快把当时的情形讲给我们听听,让我们也身临其境一次。”沈默摇摇头,笑而不语。
  一路上碰到的新生,看见沈默便自动伫足,站在道边施礼道:“师兄。”待沈默回礼通过后,才跟在他后面往前走。只要是同年入学的,不论年庚,无一例外……要说不喜欢这种前呼后拥的感觉,那他就太虚伪了。
  就连那小书童沈安,也在一群书童中挺胸腆肚。神气活现,仿佛自己是书童中的老大一般。
  一众新生进了学宫大门,只见面前广场上摆了一溜铜盆。大伙知道这是入学仪式开始了,便安静下来,由站在那边的司礼训导指挥着,依次在盆中净手,然后往鞋子上和帽子上掸了点水花,算是象征性的完成了‘盥洗’。以表示对圣人之地的尊敬——府学宫之所以称为宫,因为供奉着孔子,所以府学又叫做孔庙。
  待洗过干净之后,便在那训导地带领下入泮池、跨壁桥,到了府学正殿孔子殿外。到这之后,大伙又一次在阶前重新列队。才在训导先生的引领下,进入了正殿之中。
  大殿内地至圣先师像两侧,已经站满了往届的生员,站在最前面的是廪生,人数最少,仅有四五十人,其中第一排便站着那诸大绶;中间的是增生,人数有二三百,最后面的是附生,人数与增生同。已经站到偏殿去了。
  中间的孔子像前。则站着十几位四十岁以上,八十岁以下的儒学训导。便是满屋子生员地老师了。
  那引路训导命新生站在大殿中间,面朝至圣先师像站好,然后便匆匆去后堂报告去了……沈默被安排在第一排,左边两个是陶虞臣和孙鑨,右边两个则是另外两位五魁。
  过了一炷香功夫,便听一声叫唤道:“知府大人到!”
  包括那些个训导在内,满屋子人一齐朝发声的方向躬身施礼道:“恭迎先生!”现在大殿中没有不是秀才的,也就没有跪迎的。
  便见唐顺之着一身绯红官袍,在教授大人的陪同下,郑重的走入大殿,在孔子像前站定。
  这时,那司礼训导又高声道:“参拜先师!”众人唐知府的率领下,毕恭毕敬的朝孔子像三叩首,然后知府大人和教授、训导起,往届生员也起,只有沈默他们这些新生还跪着。
  “诸新生行拜师礼。”司礼训导继续唱道。
  新生们便朝立在孔子像前地知府、教授和训导行礼,这才算完成了跪拜仪式。
  待众人起身,司礼训导又道:“请教授大人讲话。”
  教授大人先给孔子上香,然后对着新生们背一段太祖圣谕,无非是‘忠君爱国,刻苦读书,奉公守法,报效君父’之类的陈词滥调,然后才是真正有用的——
  他说:“入学后,生员要专治一经,以礼、射、书、数设科分教。”即是说课程分为四类:一是‘礼科’,包括经、史、律、诰、礼、仪等,生员必须熟读精通。二是‘射科’,乃是朔望日演习射法,由长官引导比赛。三是‘书科’,要求生员练习书法,临名人法帖,每天练习五百字。四是‘数科’,要求生员必须精通九章算术。
  虽然每科都有课试,并分等给与赏罚,但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必须下苦功夫的,只有‘礼科’和‘书科’,因为这两科涉及科举……书科自不消说,你要是字写得一般,任凭文章花团锦簇,也不能入得了考官的法眼。
  而礼科更是直接对应将来地科举考试题目——乡试和会试的考试形式基本上一样,都是考三场,每场三天。第一场制义七篇,也就是作七篇八股文,其中从四书中出三题,所有考生必做;从五经的每一经中各出四题,士子各选一经,加起来一共是七道题。
  第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及诏,诰,表各一道;第三场试时务策五道。这些内容都要在‘礼科’中学习,所以此科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众所周知,能不能在科举中中式,最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第一场,也就是七篇八股文,所以对四书五经的教习,依然是府学的重中之重。而在这个阶段,生员们除了必修的四书之外,只需在五经中选修一门既可,不必像之前那样,四书五经一把抓了。
  然后教授大人又宣布了上课时间,每月上二十天课,再加上每月初五、二十的时文大考,初六、二十一的经解策论小考,也就是一月说有二十四天在校时间。不过学校并不要求生员务必出勤,但必须参加每月的大考小考,且诸生还需各列功课簿一本。各将每月所读何书,所看何书,或所临某帖,逐一注明,以备掌院不时阅取。
  如果在两考中连续垫底,那就有被打入黑名单,上报道学批准降级甚至除名地危险。
  啰啰嗦嗦讲完一通,教授大人这才喘口气道:“请知府大人训话。”
  唐知府也接过一束线香,给孔老爷子上了香,这才转身道:“诸位生员,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们进入府学求学是为了什么?”提问几个新生,有地说是‘提高修养’、有的说是‘报效大明’,比着赛着地往大里说,唯恐显得不会吹牛。
  唐知府耐着性子听了几位的,淡淡一笑道:“你们说的都很好,但都不是真心话,本官当着至圣先师的面,便说一句直白的,你们就是想学好举业,好像本官一样,金榜题名,红袍加身……谁敢说不是,本官立刻给他赔不是。”
  满大殿人讪讪笑起来,有些个老儒训导暗暗不快道:‘虽然是大实话,可在夫子面前说些追名逐利之事,知府大人着实欠妥。’但也只是腹诽而已,却不敢说出来。
  只听知府大人接着道:“如果都认为是这样,本官就腆颜以前辈会元的身份,来给你们传授一下心得经验,愿意听吗?”这下不光是新生,满大殿生员都是十分的激动……谁不知道唐知府乃是与王守溪并称的时文大家,若能听他指点一二,必能受益匪浅。
  “方才教授大人介绍了府学课程,本官想你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在心中将其暗暗划分为两类,一类有用于科举的;一类无用于科举的……有用的就认真学,无用的就弃之如敝屣。”唐知府慢悠悠的说道,引来了生员们不由自主的点头。
  “本官也将其分为两类,举业和德业,你们认为无用的,都被我划进了德业之中。”唐顺之沉声道:“慎勿以举业、德业为两类而偏废,你学举业只是学了个制义的方法,学得再好,写出来的文章辞藻再妙,让人读起来仍觉着干巴巴,没滋味。这就是因为忽略了德业,只有在德业上也下功夫,才能让文章血肉兼备,有其灵魂!”
  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