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龙星的辉煌-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的元首,非常荣幸您能如此信任我,我能先回去收拾收拾行装吗?”德拉科一面小心地说着,一面在心中盘算,“这么急,看来北非的形势已经刻不容缓了,只是不知道还来不来的及和埃哈德告别。”

  “哦,那就不用麻烦了,你的日常用品已经在路上了。”元首最后的一句话彻底粉碎了德拉科想再见米尔希一面的梦想。

  德拉科有些晕晕乎乎的走出总理府,在路过一扇被清洁工擦得透亮的玻璃窗时,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对了,双面镜,自己在一战过后的几年平静生活里,曾经研究过双面镜的原理,并且尝试地做过几对,还是相当成功的,于是,德拉科找到一个没人的角落,悄悄地从腰间的空间储物器里找出自己自做的一对双面镜和一个马尔福庄园带出来的小盒子,小盒子上还镂刻着马尔福家族族徽,然后又伏在墙上写了一封长长地信,信中详细的解说了双面镜的使用方法,此时的德拉科无比庆幸自己当初心血来潮的在双面镜上用一个固化魔法阵锁定了一个开关,无论是谁,只要触动开关就能启动双面镜,而不是像魔法界大部分双面镜那样需要通过魔咒开启,不然,自己和埃哈德就得一个在北非,一个在欧洲,通过层层转接的电话聊天了。

  不过,话说回来,究竟是什么时候自己和埃哈德变得这么粘粘糊糊了呢?记得不久前的法国战役时还不是这样的啊!德拉科表示相当郁闷。

  德拉科将信与双面镜放进小盒子里,又从空间储物器里找出一根从前收集的米尔希的头发,用魔咒将它变成一个小锁把盒子锁好,这样,除了米尔希谁也不能打开这个盒子了,然后,德拉科拿起小盒子来到施蒙特的办公室门前,敲开了施蒙特办公室的大门。


218…初到北非
  (似曾相识的图腾)

  施蒙特拿着小盒子来回翻看,这是刚不久前德拉科留下的,希望自己代为转交给米尔希,盒子很精致,墨绿的底色,八个盒脚都用白银镶过,盒盖的正中间镂空刻着一个图案,一条可爱的小蛇盘卧在荆棘丛中,看起来甚是神气,盒上坠着一把精致的小锁,摸起来像是人的头发编制而成的,但却分外结实牢固,锁的形状很奇特,像是两个字母扭曲交错而成的——E和M。

  “E和M,为什么我总是看着眼熟呢?”施蒙特喃喃地自语着,手指下意识的来回抚…摸着盒盖上的图案,突然,他吃惊的看到盒盖上图案中的小蛇突然动了几下,并且非常不耐烦的将身体扭成了“S”型,还恶狠狠的冲他吐了几下蛇信子。

  施蒙特被这滑稽的一幕逗乐了,但看着这一幕,他的熟悉感更加强烈了,他好像在哪见过这个图案,不!与其说是一个图案,还不如说是一种标志,一个图腾,可到底在哪呢?施蒙特使劲的想着,却总是想不起来,总是不得要领。

  “唉,算了,打个电话,让埃哈德过来取东西吧!”施蒙特最后还是放弃了,伸手拿起电话筒,向接线员要了米尔希办公室的电话,就在等着米尔希接电话的时候,施蒙特的目光再次落到盒子的小锁上。

  “E和M,哦,那不是埃哈德。米尔希的缩写吗,我说呢!E和M,E和M。。。。。。”施蒙特反复念着这两个字母,突然脑中像被一道闪电划过似的,裂开一道口子,蹦出了另外两个字母,B和Z,同样的字母变形款式的锁,同样像是头发编成的,只是字母不一样了,“难怪觉得眼熟呢,我又在那看到过B和Z字母形的小锁呢?”

  “喂,您好,我是埃哈德。米尔希,请问您是谁?”这时电话已经接通了,米尔希慵懒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可B和Z又是谁的缩写呢?”施蒙特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什么缩写啊?到底谁啊,再不说点正常的,我就挂电话了啊!”米尔希不耐烦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本元帅现在忙着呢!”

  “哦!埃哈德,好大的官威啊,是我,鲁道夫,鲁道夫。施蒙特。”施蒙特终于回神了,说道“埃尔温被派任去北非了,元首命他即刻动身,临走时,他让我将一个盒子转交给你,我这走不开身,有空你就自己过来拿一下吧。”

  “什么?已经走了,天呐,我还没去送他呢!”米尔希立刻在电话里怪叫起来,“他给我留了什么东西?我马上就过来,你等着我啊,马上就到,不会超过十五分钟!”米尔希摔上电话就从空军大楼里狂奔而出,不知道的还以为空军大楼走水了呢!

  这时的德拉科已经在飞往罗马的飞机上了,他将前去意大利,借道罗马转飞西西里岛东岸的卡塔尼亚,最后,从卡塔尼亚飞往意大利在北非的最后一个港口——的黎波里,一路上,德拉科向已经接手北非事物的同僚们探听了下北非的大体情况,得到的消息相当令人沮丧——敌人已经占领了班加西,并把它南面的最后一个意军装甲师也击毁了,现在正准备向的黎波里塔尼亚进攻,意军的士气实在不容乐观,士兵丢弃了他们的军械和弹药,拼命地爬上已经超载的车辆,不顾一切地向西逃走。在逃走过程中,秩序极为混乱,甚至互相开枪射击。在的黎波里的军人,士气已是跌落到了最低点,多数的意大利军官都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去。

  在的黎波里,德拉科见到了意大利的战区指挥官加里波尔蒂将军,德拉科一开始的战略部署就和这位意大利指挥官产生了冲突,两人互不相让,德拉科满怀信心的计划只是换来了加里波尔蒂的淡漠和悲观。

  “这群该死的意大利人!”德拉科冲着已经离开了的加里波尔蒂的身影怒骂,嘟嘟嘴继续说道,“情势都这么紧张了,他们的指挥官还这么无作为,什么不许做无意义进攻,根本就是被敌人吓破了胆,哼,我要尽可能的提前接管前线上的指挥权。”

  “最高统帅部会被您气死的。”对于德拉科的豪言壮语,他身边的副官相当无力的提醒道,“意大利人也会被气死的。”

  “那我可管不着,反正就这么定了。”德拉科湛蓝的眼睛因为气愤而瞪得大大的。“我现在就要先去实地看看。”

  “啊?将军,我们可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还没吃饭呢!”副官哀嚎起来,但还是被德拉科强行拉走了。

  就这样,还空着肚子的德拉科一行人开始了他们的在北非的首次考察,德拉科坐在一架小型飞机上详细的记录着看到的一切,还时不时的询问下身边的向导。等再次返回的黎波里时,时间已经很晚了,德拉科没有随众人一起去军营的食堂搭伙,而是一头扎进了卧室,一副要开夜车制定作战计划的架势,这让一众随从人员又感到一阵无力。

  不过此时,认为德拉科在忙公事可就大错特错了,他很惬意地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在门口窗口布下静音咒、忽略咒、探测咒、麻瓜驱逐咒等一打咒语后,从空间储物器里拿出了他从柏林带来的一打特色小吃,泡上一杯上等红茶,然后掏出双面镜,按下了开关,开始了他的电话粥,哦,不!是双面镜粥。

  米尔希的身影并没有马上出现,等了好一会,米尔希的脸才出现在镜中,带在一脸的疲惫,双面镜像是被固定在一个什么架子上,角度有点偏低,可以看到米尔希的大半个写字桌,上面密密麻麻的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文件夹,米尔希看向镜子,手中的笔还一直在写写画画没停过。

  “哦,我的小埃尔,我又看到你了,来来来,快让我好好看看,有没有被晒黑啊。”米尔希笑着道。

  “唔唔,埃哈德,这么久,我还以为你没收到那个盒子呢,不过,看你这样子,又要熬夜处理文件了。”德拉科道。

  “是啊,最近很忙,过段时间可能更忙了,元首又要开辟新的战场了,在东线,是苏联,不过,埃尔,你留下的那个盒子真是太奇怪了,那个锁,我一碰就自行脱落了,盒盖上的小蛇摸摸还能动的,最神奇的还是这个双面镜,这究竟是个什么原理啊?我不得不说魔法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米尔希越说越是兴奋,最后放下了手中的笔,琥珀色的双眸放出兴奋好奇的光芒。

219…似胜实败
  (小龙的任性为他日后的死亡书上划下了第一笔)

  德拉科眉目含笑地看着镜中跟好奇宝宝似的米尔希,道;“这不算什么,以后,你还会见识到更多的神奇,拭目以待吧!哈哈!”

  “是吗?我可都等不及了,看来,魔法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东西啊,对了,埃尔,你在北非还好吗,那里的条件是不是特别的艰苦?在那儿还过得习惯吗?”说着米尔希的神色渐渐变得专注起来。

  “还好啦,埃哈德,不用太为我担心的,你知道我是巫师,这点小麻烦难不倒我的,气温高了我有降温咒,气温低了我有保温咒,空间储物器可以让我随身携带很多食物和水,遇到突然的袭击我有铁甲咒可以防身,迷路了有探路咒,总之,这儿不会有什么可以难到我的。”德拉科自信满满的说道。

  “这样说来,我倒是可以稍稍放心些,不过还是要诸事小心些才行。”米尔希再次叮咛道。

  “好了,埃哈德,你好啰嗦啊,都说了我不会有事的,现在最令我烦心的是意大利的问题,那些愚蠢的意大利人,都被我们的敌人吓破胆了,哼,我要尽快掌握指挥权,我都想好了,等拿到指挥权后,我要将装甲坦克开进沙漠,开始实行布防,给我们的敌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打击,我都问过当地向导了,坦克是可以开进沙漠的,只要轻轻的踩着油门就行。”德拉科气鼓鼓的说道。

  米尔希看着镜中的德拉科,顿感一阵无力,劝道:“我的小埃尔,这话在我面前说就好了,千万别让意大利人听了去,你想想,他们在北非已经够不顺了,现在又来了一个要和他们争权夺利的你,他们会怎样,一但他们。。。。。。元首再看重你,也只会从全局来考虑,还有,不要太苛刻下属了,他们毕竟是普通人,不是巫师,举个例子,我知道巫师有很多方法可以迅速恢复体力,什么魔咒啊,魔药啊之类的,但普通人不行,他们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方法补充体力,那就是摄取食物和补充睡眠,所以,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了,多给他们一些时间,不然,会对你在北非的行动很不利的,知道吗?”

  “嗯,我知道的,埃哈德,拜托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这样一遍又一遍的交代我了啊,都快赶上我母亲大人了,好了,不说这个了,下个月你生日,我可能还在北非,不过,我会为你准备好礼物的,哈哈!”说着,德拉科笑得一阵得意,这让双面镜那头的米尔希有一种被恶作剧了的感觉。

  1941年2月14日,一艘运兵船慢悠悠地驶进意大利殖民地中最明亮的珍珠——的黎波里港口,士兵们排列在甲板上,他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看到了非洲,望着那些熠熠闪光的白色的新式建筑,掌状的植物,宽阔的林荫道和凉爽的树荫,有些士兵甚至开始觉得他们将会爱上这个地方,这些士兵便是德拉科的先头部队——第三侦察营和第三十九反坦克营,同时,六十吨的军事装备在黄昏和黎明之间被卸到码头,这些物资包括卡车、大炮、弹药、装甲车、帐篷和蚊帐等等。

  可是,德拉科并没有将米尔希的劝告放在心上,在先头部队到达的第二天,没有给这些刚刚远道而来的士兵军官一个喘息休整的机会,他便组织了一个盛大的阅兵仪式,被检阅的队伍中混入了大量的纸板坦克和装甲车,这是一个计中计,一方面,他要借着这个阅兵振奋那些已经被敌人打怕了的意大利人的士气,一方面,给敌人的间谍一个他现在兵强马壮的假象,而实际上,他那并不多的先头装甲部队已经悄悄地开进沙漠,准备给他们的对手迎头痛击了。

  德拉科与他在北非的敌人第一次真正的正式交手发生在2月24日,在的黎波里以东四百七十英里处,德军击毁了敌人的两辆侦察车、一辆卡车和一辆汽车,俘获了3人,包括一名军官在内,而自己则毫无损失,但是,当身处柏林的米尔希听到这个小胜利时,心中却被不安占据,看来他的埃尔完全没有将他的交代放在心上,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命令刚刚到达的部队在北非严酷的沙漠里做着长距离的急行军,完全没有顾及到那些士兵和下属的体能承受,他都似乎可以预见到他的埃尔会和刚刚去北非报道的两个下属将军争锋相对了。

  更重要的是,米尔希知道,他的埃尔在北非的推进完全违背了元首的意志,元首一直希望的是非洲军团在北非帮助意大利稳住局面就行了,现在帝国的重心都放在“巴巴罗萨”计划上在,非洲军团在北非的推进无疑干扰到了元首进攻苏联的计划。

  不得不说米尔希相当的敏锐,他看到了问题所在,可是他又恰恰估计错了问题的重点所在,他低估了元首对德拉科的看重和宠爱,希特勒默认了德拉科无视最高统帅部命令的行为,并为德拉科取得的初步胜利而感到高兴,可以负责任的说,就元首而言,德拉科看的比米尔希要透彻,那就是,关键在于取胜,只要胜了,元首就不会责怪于他,所以,希特勒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关键在于北非的将领,德拉科那种强度的行军作战要求是普通人(也就是麻瓜)无法忍受的,这导致了他与他的两个重要下属——施特莱彻将军和寇彻海姆将军,关系非常紧张,这两位将军都一致认为德拉科是个不顾士兵死活的彻头彻尾的独…裁者,他们非常排斥德拉科,并且在日后的相处中日益加重,直到水火不相容,在三年后的人民法庭上,寇彻海姆将军的一票否决,彻底宣告了德拉科的“死亡”,当然,那是后话,现在的德拉科正在为他下一步的行军做着详细的计划,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任性在他日后的死亡书上划下了第一笔,这个在北非的初战小胜,却成为了他人生中人际关系最惨的失败之一。


作者有话说
  话说到了北非后,隆帅还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和欺骗战术,这里为了情节紧凑就统统删掉了。

220…屡次违令
  (各方的暗地调配)

  其实,在沙漠里,德拉科的行军条件还是相当艰苦的,坦克舱里充满了燃料、炮油和汗的恶臭味,当舱盖放下的时候,热气几乎使人窒息,在非洲的阳光照射下,金属烫得灼人,再加上引擎和枪炮的热度,温度上升到使人无法忍受地步,到处都是石块和坑凹,还有遮天蔽日的沙尘,它们从毛巾的缝隙里钻进来,磨得眼睛生疼,而坦克被颠的上上下下的,活像在坐船,钢铁零件把身体碰得疼痛不已,这种痛苦的唯一好处是让昏昏欲睡的人怎么也睡不着,他们要白天作战,晚上要保养车辆,细沙钻进了空气滤清器、活塞环、排气管、蓄电瓶和变速箱,在沙暴中,沙子填入炮塔导轨,炮塔的转动也非常费力,简直让人崩溃。

  而这些都是米尔希想象不到的,现在的米尔希只是在担心德拉科的人际关系问题,他将自己的不安和担心委婉地透露给了施蒙特,他希望通过施蒙特这个元首的首席副官,元首大本营的人事大管家向元首或是最高统帅部通通气,调换几个能和德拉科合得来的将军去北非,以减少德拉科在人际关系上的压力,米尔希非常笃定施蒙特这位德拉科的密友一定会倾尽全力去帮助德拉科的。

  话说回来,米尔希看人一向非常的准确,当施蒙特听说德拉科的处境后,就立刻开始着手安排了,他一面向元首不停的进言,向希特勒详细又略带夸张的描述着德拉科在北非所遇到的困难,让元首尽可能的满足德拉科所提出的一切要求,同时,又让希特勒对北非问题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希望当有几份关于北非内容完全相悖的报告时,元首会选择相信德拉科的报告,另一方面,施蒙特在暗中为德拉科重新物色着班底,为此,他甚至计划着如何挖走古德里安大将,这位德拉科昔日的装甲入门导师的最得力的下属——拜尔莱因将军,但同时,施蒙特又私心的用凯塞林替换掉了米尔希,担任北非空军的总指挥,当然了,这一切从计划到实施,想做得不留痕迹,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在第一阶段安排结束后,施蒙特给在北非的德拉科写了封信:“。。。。。。元首已经同意了你的一切要求,此外,埃哈德正在准备着后勤工作,听说他私底下发脾气来着,他没办法和你一起在北非并肩作战,他现在和乌德特将军的关系不大好。不能给别人留把柄。。。。。。你在法国的那位参谋长高斯上校会在今年6月份到达,他将被任命为新的驻北非意大利最高司令部德国联络员,到时候你自己找机会把他弄到身边就可以了。。。。。。你班底的其他人还在物色中,自己在非洲注意点身体,别老和意大利人互相对白眼,小心安全!——你忠实的鲁道夫。施蒙特。”

  德拉科叹息的收起施蒙特的信,唉,看来自己总是要人操心啊!就在德拉科叹息还没结束时,他就接到了统帅部打来的问责电话,责问德拉科的不听调度,德拉科在电话中与打电话过来的哈尔德大将针锋相对的吵了起来。

  “正如布劳希奇陆军元帅说的那样,由于敌人控制着地中海,我们所能派到那里的部队并能保证提供给养的,最多只能三到四个师,所以 ,请您顺应全局,听从调度!”这是电话那头强压着心头怒火的哈尔德。

  “哈尔德大将,您要知道,不久之后我就将征服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这是豪言壮语的德拉科。

  “我很抱歉,隆美尔中将。但我很想知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您还有什么要求?”哈尔德轻蔑地道。

  “我认为还需要两个装甲军。”德拉科立刻回答。

  “哦,您有没有想过,即便我们能派出两个装甲军,您将怎样向他们提供给养,如何养活他们呢?”哈尔德冷淡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不认为德拉科有能力解决给养问题。

  但是对于这一点,德拉科给出的回答差点气得哈尔德当场犯了心脏病,“这对我无所谓,那是你的事情。”于是,这场电话争吵就以德拉科的这句极有气势却极不负责任的话结束。

  德拉科的快速推进甚至让柏林和罗马都感到惶恐,他们希望德拉科能慢一些,保守一些,但是德拉科没有等待,斯莱特林本质让他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取得胜利,他计划对敌军保持不间断的压力,在其退入托布鲁克要塞不久即将其主力全部歼灭。

  而意军总司令加里波尔蒂将军对此并不感到兴奋,他愤怒的向德拉科大叫这完全违反了罗马的训令:“你!我命令你马上停止进攻!在没有我的批准之前,你不许再采取进一步行动!”

  而德拉科早就打定了主意,要在作战和战术两方面保持最大的自由,“你愿意呆在这里就呆着吧,反正我明天要前进。”德拉科反驳道。

  “隆美尔将军,你是属于我指挥的!”加里波尔蒂愈加恼火。

  “我只服从我自己的判断!”一向在元首面前备受宠爱的德拉科对于加里波尔蒂的管头管脚自然很是生气,要知道他在元首大本营,既有元首宠着,还有施蒙特、米尔希等人护着,几乎没人敢得罪他,所以在元首大本营一向横着走的斯莱特林小蛇现在极度反感加里波尔蒂。

  这个时候,柏林的参谋总部正因为德拉科的进攻而一片混乱,要知道,巴巴罗萨计划正在紧张的准备过程中,于是他们迅速给德拉科拍去电报要求停止推进。

  “将军!将军!”就在两个人僵持不下的时候,德拉科的副官艾丁格中尉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手里握着一份电报,“柏林的电报!”

  德拉科挑衅一般的接过了电报,嘴里还在念叨着:“加里波尔蒂将军,元首对我的意外成功表示祝贺,还给了我下一步行动的绝对自由。你要看看吗?”

  加里波尔蒂不懂德语,他疑惑的打量着隆美尔,但丝毫看不出对方有撒谎的迹象。反倒是那双湛蓝的眼睛因为兴奋而显得格外灿烂。于是悻悻地回去了。

  “将军,元首真的这么说吗?他没有责怪我们吗?”副官艾丁格问道。

  “我骗那个意大利傻子玩的,元首让我们停下来。”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那还用说?继续前进!我要占领整个昔兰尼加!”


作者有话说
  本章部分对话及环境描写摘自《隆美尔传》和《沙漠之狐》,可能会与一些描写隆美尔的文章有很多雷同之处,还请亲们见谅。


221…手忙脚乱
  (初到北非的混乱日子)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德拉科的部队都艰难地跋涉在这片沙漠之中,正午的太阳使气温上升到华氏120度,而夜晚的冷空气能在一小时内使气温降到零度以下,还有沙漠里的毒蛇、蝎子和令人讨厌的苍蝇大军,可最让人感到恐惧的还是莫过于突如其来的沙漠风暴,一但遭遇风暴,所有人都得乖乖的躲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