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肯出生在肯塔基州一个农民家庭。林肯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说的一句话概括:“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他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就把心思花在“看”上。他下地放牛、上山砍柴时怀里总不忘揣着一本书,每当休息时,就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昏黄地油灯下常读书到深夜。
在他9岁时,母亲不幸去世,这对年幼的林肯来说是一个残酷的打击。不久,家里多了一位继母,幸而继母对他很好,常常督促他读书、学习,他和继母的关系比常人想象的要融洽。
由于家里时常陷入困境,林肯只有间断地进入过学校,但是在他12岁时,就不得不中止学业,去做了一个伐木工人。为了能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每次,他都在自己伐倒的木材上写上一个自己名字开头的“a”字。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砍伐的木头被人写上了“h”,这显然是有人想侵占自己的劳动成果。
林肯越看越生气,回到家里他气急地对继母说:“一定是那个叫亨得尔的家伙干的,我要找他去论理。”继母看着林肯说:“孩子,你先别急,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一片大森林,在这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个狩猎人名叫斑波,他以打猎为生,经常在密林中安装捕兽套子,他是一个老捕猎手了,几乎每天都有收获。有一天他又去收套子,却发现套子上只有动物脱落的『毛』,动物已经被别人取走了,他非常生气,于是就在纸上画了一张很生气的脸,放在套子上。第二天的同一时间斑波又去收套子,发现套子还是没有猎物,走近一看,上面有一片大树叶,树叶上画着一个圈,圈子里有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一只狂吠的狗。斑波看了又看,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想:为什么别人拿走了我的猎物还要画图呢。于是斑波觉得应该和这个人见面说理,于是他就画了一个正午的太阳,还有两个人站在捕兽套边。第三天中午他来到这里,只看到有一个浑身『插』满了野鸡『毛』的印第安人在那里等他。他们彼此语言不通,只能通过打手势来对话。斑波打手势说:这是我装的套子,猎物是我捕的,你不能拿走我的成果。印第安人用手势告诉斑波:这里是我们的地盘,你不可以在这里装套子。两个人的模样都很古怪,相互看得直乐。斑波想,与其多个敌人,还不如多一个朋友,于是他就大方地将捕兽套送给那个印第安人了。
后来有一天,斑波打猎时遇到了狼群追赶,被迫跳下了悬崖。等到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印第安人的帐篷里,伤口上还有印第安人给他上的『药』。此后他就成了印第安人的好朋友,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共同打猎。”
继母讲完了故事,微笑着对林肯说:“孩子,你说斑波做得对吗?”“他做得很好,这样就少了敌人,多了朋友。”
“对呀,我的孩子,你要学会宽容别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广。要不然,你在社会上就会到处树敌,很难成功的。”
“是的,母亲,我知道了!”林肯很懂事地点点头。
林肯牢记母亲的教导。宽容的美德为他以后的人生铺平了道路,最终竞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并成为美国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教子感悟——
学会宽容,对孩子的身心、人际关系的益处很大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情感,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情感对于孩子个『性』及感情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道德情『操』的健康发展,以及对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为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
宽容,作为一种美德受到人们的推崇,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因为它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是宽容,将敌意化解为友谊。学会宽容,孩子将来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也容易被社会所接纳。就个人心理素质来说,宽容还表现一个人具有较高的修养水平。这些对孩子将来的成功都非常有帮助。
在21世纪的今天孩子所吸收的信息量大,接触的人数多,差别大,那就是更需要学会宽容。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只要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于与人相处。
因此,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大气量、宽容心,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健康向上人际关系。
第二章 品德育人,让孩子先学做人 第十二节 品德育人——刘永行鼓励孩子的善行
刘永行,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1948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新津,1982年,与其另三个兄弟各自辞去公职共同创业。1986年,刘氏兄弟创办专门研究饲料的希望科学研究所。两年后,刘氏“希望”饲料试验成功。1991年,刘氏兄弟组建成都希望集团,刘永行任董事长。1995年,后来,刘氏兄弟分家,刘永行分得“希望”东方公司,任董事长,并且创建“强大”集团,担任董事长。
2000年11月,刘永行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名富豪第2位。其个人及其兄弟财产为10亿美元。2002年,刘永行被评为“comtv中国经济十大年度人物”。2003年获得“中国光彩事业奖章”。刘永行的管理以稳健、务实、创新、精细见长,属下产业分饲料、电铝和投资三大板块,现有子公司七十余家,分布中国16个省市自治区。
作为中国内地的首富,他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孩子品德的问题。
刘永行百忙之中,不忘培养孩子要有良好的品行。
儿子年幼时也正是刘永行创业初期,工作『性』质决定了他无法和孩子“零距离”相处。于是便把孩子送到朋友家寄养。让孩子开始“半独立”的生活吧。但他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看儿子。
每次,只要他们父子俩凑在一起,刘永行就带他去书店。买什么样的书呢?就买一些好人行善的故事书吧。儿子每次孩子都非常高兴。因为,买完书就可以听爸爸讲故事了。于是,刘永行就一个一个故事讲给他听。他用居里夫人的故事告诉孩子人生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而人的高尚品格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刘永行说:“孩子,你想成为有出息的人吗?如果想,你就必须有好的品行。爸爸会为有你这样的孩子而骄傲的,你一定要向这一方面努力!”
尽管刘永行和孩子相处时间不长,但是很注意观察孩子的一点一滴,儿子只要做了一件好事,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一件事,只要反映出他行为”“善”的一面,他就就用“放大镜”去赞美他。
当儿子初中毕业,刘永行就把儿子送到美国去读书。可能是他的儿子已经习惯了一个人,自己在美国生活得很好。1995年底,刘永行夫妻去美国看望儿子。一天,他们一家三口去一家商品购物,店员包装商品时,告诉他们,附近还有一家更大的商店,还给他们指路。于是,他们决定先去那家大商店看看,回头再来买东西。那家大商店就在他们住的宾馆旁边,他们想买的东西那里全有,买下来就可以直接回宾馆了。儿子觉得应该返回那家小店买东西,“虽然我们还没有付钱,但人家店员已经包装好了东西,在那里等我们。”刘永行支持儿子的建议,因为刘永行认为那家美国店员不仅诚恳地对待了他们,还给他们指点了另一家更好的商店,如果不回去买那包东西,良心会不安的。
教子感悟——
让孩子常怀一颗善心
当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侄子问他这一生应该做什么时,詹姆斯回答说:“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最重要的。第一是要善良;第二是要善良;第三还是要善良。”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必须在青少年时期养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应当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学校——进行善良情感教育的学校。”
让孩子常怀一颗关心也是一种好的品德让孩子常怀一颗善良的心也是一种好的品德。品德不是天生的,与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完全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品德是一种教养,是通过教育而养成的一种品质和习惯。品德不是天生的,与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完全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作为一个具有优秀品德的人,会表现出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坚贞、吃苦、耐劳、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等等。这些都是从小通过所接受的教育而逐步养成的。这个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更取决于父母对子女品德养成的态度。
因此,作为父母,更应该树立善行的榜样。要以身作则,从小在孩子的心灵中撒下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具有爱己爱人之心。只有拥有善良的同情心,长大之后,才有仁慈的品质,才能成为富有道德情感的正直人。如带孩子坐车要主动让座、指导他们从爱护身边的小鸭、小猫、小狗,到教育他同情人、关心人、体贴人等。
第二章 品德育人,让孩子先学做人 第十三节 品德育人——李畲母亲教子不贪
李畲,字玉田,河南汜水(今荥阳县)人,唐武则天执政时任监察御史,是个博闻广学之人。古书有载:能循名教,莅官执宪,历岁愈闻,清『操』纵识,为时所重,俾树声於勋府,宜矫步於仙闱。可尚书司勋员外郎,散官如故。其父早亡,母亲贤德聪慧,学识渊博,教子严格,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李畲年少丧父,但能学识有成,为官清正廉洁,这不得不说其母教导有方。
李母劝儿还俸米,以教子戒贪。
唐朝有一个名叫李畲的人,其父早亡,幸而其母亲学识渊博,教子有方。李畲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很注意对他进行教育,不但督导他的学业,同时也非常重视他的品德修养。
后来,李畲在朝廷里做了官,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专门负责检察官员们在军事、政务等各方面的情况。李畲的母亲是个清廉贞节之人,儿子做了官之后,母亲更注意教育他:要行为端正,莫谋私利。
一次该发放俸米了,李畲请官仓小吏将俸米送回家中,小吏就照他的话,把米送到了他的家中。李畲的母亲见此次俸米过多,便叫家人来称量,家人量过之后发现多了数斗。李畲母亲问那小吏:“为何俸米会多出数斗?”小吏答道:“按旧例御史所领的俸米,都会超过应领的数量。”李畲见状吩咐说:“下不为例。”
李母闻讯道:“畬儿,多收的米娘一粒也咽不下,这次下不为例,那么下次还会下不为例,人心不足蛇呑象,能贪米就能贪金。”李畬顿悟,连忙向母亲谢罪,让小吏把多送的米带回。李母又问:“你雇的这辆马车,还有搬夫应是多少工钱啊?”“当御史嘛,雇马车是不用付钱的!”李畲有些满不在乎地说道。听罢,李母脸『色』大变,怒气冲冲地说:“畲儿!你身为监察御史,检查的就是那些贪赃受贿的不法行为,怎么你……”
李母顿了顿,接着又说:“我们李家几代为官,你曾祖父时,有人牵来成群的马和牛来献,他老人家只不过喝了人家的一杯敬酒,一匹马、一头牛也没要。你父亲在世时,也最讨厌那些贪赃受贿之人,你说你……”
没等母亲说完,李畲“扑通”一声跪在母亲的跟前:“娘,孩儿知错了,孩儿知错了,我这就送回!”随即,李畲带着人把多余的俸米原数送回了官库,并照付了马车钱。
为此,李畲当夜就写了自劾状,并以此追究有关官员的失职罪,令其他的御史大感惭愧。
教子感悟——
贪得无厌,万恶之源,孩子成长必“戒贪”
我国早有这么一句古话:“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对贪心和不知足的形象比喻。李畬身居高官,李母依然不忘教子戒贪,从而体现了李母重视品德育人的一片苦心。敢问,哪个父母望子成龙?然而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父母们反李母之道而行之的大有人在。有的父母认为在跨入竞争时代的今天,孩子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八面玲珑,精一点;还有些父母更是以为看破红尘,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原则。于是,贪小便宜不吃亏的自私教育,便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人有贪心,则心有私欲,世界上的一切恶人恶事皆起于贪,贪权则附贵,贪利则忘义,贪财者不成,就会去强取豪夺。贪得无厌,则道德尽失,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成为孩子融入文明社会的障碍。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戒“贪”,注意对孩子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其中父母的思想首先要端正,自幼培养孩子正确思想,引导孩子朴实地生活,灌输于孩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俗话说得好: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只要父母在生活中认真继承传统美德,你的子女们也一定会从中受到影响,何愁孩子不成长。
第二章 品德育人,让孩子先学做人 第十四节 品德育人——冰心教子做“真”人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被喻为文坛祖母,世纪烛光的近百岁老人,溘然离世。然而她用智慧凝结而成的以“爱”为主旨的生命与文学文本已经润泽了几代中国读者的心灵。她用爱感化我们跳动的心,她用爱养育着儿女,她不但使儿女们健康成长,她还培养儿女们成才、成人。
母亲以小小的惩罚教育孩子做“真”人。
在冰心三个子女中,要属小女儿吴青和冰心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有关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冰心十分关心,对孩子们的成长,从不溺爱。对于母亲的教育,留给吴青印象最深的是要做老实人,说真话。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说实话,她的规矩非常大,如果孩子们说了假话,除了用肥皂水洗嘴巴之外,还要灌奎宁水,让他们牢记绝不能说假话。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所以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吃两块饼干。一次小吴青偷偷多吃了几块饼干不肯承认,冰心就罚她用肥皂刷牙。母亲想用这种方法让吴青明白:“在学习知识之前,最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而做人,最关键的是一个‘真’字。”
还有一次,小吴青骂了一位聋哑孩子,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训了她一顿,并罚她喝奎宁水。吴青回忆说,妈妈知道奎宁水是喝不坏人的,但那苦味却让我记住了一辈子。她让我懂得,要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他的社会地位如何。不能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尤其是有生理缺陷的人。
《冰心传》作者肖风在为冰心作传前,请教冰心有什么建议。冰心说,“写得像我就好”。“真”一直是冰心为人为文最大特『色』的一点。
吴青说:“妈妈常对我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帮助过我,我是社会的人,理应回报社会。父母对名利看得很淡漠,妈妈说人死了什么也不带走,但是能留下你的人格、你的品格。他们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把社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父母对我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我是在走母亲所走的路……”
教子感悟——
以德育人,教孩子真诚
真:真诚、真实、真心诚意!以从心底里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人这一生,可以活得轰轰烈烈,也可以活得平淡如水,但决不可失去做人的道德。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以德育人是大根本,教孩子学会“怎样做人”,应该始终居于教育的首位,也是每个家庭教育的根本。
那么,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做人真诚呢?
一需做好榜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二需做好朋友。对待孩子,父母应该凡事多一点引导,少一点干预;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急躁;多一些自然,少一些功利。
三需有欣赏的眼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父母不可遇事都求全责备,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用激励方法,给孩子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 品德育人,让孩子先学做人 第十五节 品德育人——为诚信曾子杀猪
曾子(公元前436~公元前505),名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曾子也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他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大学》是他所著,后被称为“宗圣”。
曾子不但孝敬父母,同时也懂得为父母之道,他强调一定要诚信做人,他不仅自己如此,也用这个原则来对待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曾子杀猪,只为教子诚信。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儿子拉着母亲的衣服哭闹着要求与母亲一起上街,无论妻子如何哄都没用。妻子急着上街,但又被闹得没办法,就哄骗孩子说:“好孩子,你先留在家里等娘亲,娘回来杀猪给你煮肉吃!”孩子听了之后,乖乖地留在了家里。孩子把母亲的话信以为真,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母亲回来,村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就对伙伴说:“我要在家等母亲回来煮肉吃!”
到了下午,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家,孩子看见母亲回来了,他跑过去,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煮肉吃啊……”
曾子的妻子没想到,孩子竟然还记着早上的话,忙说:“孩子,这一头猪可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啊,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杀猪呢?”
孩子听到,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曾子闻声走了过来,问明事情的真相以后,他二话没说。转身就回房去了,片刻之后,只见他拿着绳子和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以为他要教训孩子,哪曾想他拿着刀径直奔向猪圈。妻子这才明白过来,赶忙制止曾子说:“我只不过是哄孩子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
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讲假话。再说,母亲骗了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还怎能使他相信;这样做,对家教是很不利的。”妻子听了他说的话,自然是说不出话来,于是他们一起把猪杀了给孩子吃,并且还送给乡亲们品尝,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同时,他的做法对他的妻子也是一个教育,他让妻子明白:作为一个母亲,无论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哪怕是哄骗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教子感悟——
做诚信父母,育诚信孩子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在当今时代不仅具有普遍价值,更具有永恒价值和道义价值,诚信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显得特别重要。加强孩子品德教育,诚信,可以促使孩子基础道德品质和基本道德人格的形成,可以促使孩子其他优秀品质的培养,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曾子杀猪取信,遵守诺言,正是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美德的表现。因为他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面前,父母的所作所为对孩子影响非常深远,因而父母的话一定要算数,决不可失言。失言不仅失掉了父母的人格,更严重的是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了不守信誉的“霉种”。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孩子,他的生活路线很简单,家,学校,家与学校的路,他们接触社会的时间太少,明辨是非能力也很有限。在学校这片净土里,孩子们受到同龄人的熏陶,老师的教诲,心灵也逐渐得到了净化,剩下的就是父母的事情。因此,父母是最早掌握孩子的第一手资料的,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时间,诚信教育一定会事半功倍。在诚信这条船上,作为父母就像是船帆,能明确的给孩子们正确的导航。为他们的诚信保航护驾!
第三章 良好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一节 良好习惯——罗斯福生活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