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在工作上游刃有余,与同事相处融洽,很快她就得到了提升的机会。
这个女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品质不过是她人格特征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个面具让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想说的是,面具并不代表着虚伪,它最大的功能是让别人看到你想展现的一面,隐藏自己的某种不便表露出来的情绪,让你与周围的环境相处和谐。
当然,一个人如果过分沉溺在自己所扮演的某个角色里,而长期压抑自己的本性,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感到很累。
所以,我们要会在适当的时候,把面具卸下来,在亲人和朋友面前,展示一个真实、放松的自我。
获得他人的关注和重视
有一个年轻人,为了找工作,已经筋疲力尽了。他说:“现在找工作怎么这么难?一个礼拜了,连一次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哪怕每天能有一次面试的机会,也能让我见到一点希望啊!”他现在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的确,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有很多学业优秀、能力强、有抱负的年轻人,空怀了一腔热忱,但不为人所知,因此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深深地打击了他们求职的信心。
因此,我觉得,如何让人“遇到”你,如何让人“重视”你,应该是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第一部分 第2章 及早形成招人爱的人格魅力(9)
我问这个年轻人,你投简历了吗?你写的简历如何?
他说,几乎每天都投简历,但根本就没用。于是,我让他把他的简历发给我看看。
简历的开头是,姓名、籍贯、年龄、毕业学院等等,这些基本信息写得十分详细。
然后是,毕业院校,从小学到高中,然后到大学,一一都列举了出来——不厌其烦的。
接着是“工作经历”栏,因为是应届毕业生,所以正好缺乏的是这一栏的内容。他只是简单地写了实习期间的一些经历,非常简单———在某公司实习的时候做过某事情。
然后是,自我评价。当然,这一栏,谁都知道要“吹捧”一下自己。“在学校的时候,成就优秀”云云,有点像学校老师经常在档案上写的“该生本学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那种客套话。
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在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11万人,高校毕业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挑战。
也就是说,当你投简历的同时,有几百万的同龄人在跟你一起投简历。像这样的简历,招聘方每天收到的不计其数,有的甚至把它们当成垃圾邮件来处理。有很多年轻人在写简历的时候,只想到希望对方快点看到自己的简历,然后给自己一个面试的机会,但是却很少想到,自己的简历凭什么在几百万封简历中脱颖而出,凭什么吸引对方的眼球,自己凭什么受到他人的关注。
比如,上面的这个男孩,他在简历中十分真诚、可信地写出了自己的一些基本信息,乃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学校。这些并非招聘方十分在意的信息,他恰恰提供得十分全面。而招聘方关注的信息,比如他想应聘的职位,他的工作经历等,恰恰写得十分简单,或是没有写。
对于每天接收成百上千封简历的招聘人员来说,这种简历无异于垃圾邮件,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来为你辨别你的情况符合他们的哪个岗位啦,你在哪个小学上个学啦,你是否获得过三好学生的称号啦,等等。
他的简历只是程序化地列出接受教育、参加工作的时间段,对涉及的实质内容则轻描淡写,让人无法了解其干过哪些工作,承担过怎样的职责,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经验、技能等,这样的简历呈现出来的信息很有限,当然不会引起招聘人员的注意。
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出色的自我评价能使一个人的简历在众多背景类似的简历中脱颖而出。当然,我们应该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而那些空话、套话写在这里当然就成了废话,比如“2年出色的销售经验,业绩过千万”等等。这样的话看起来没什么不妥,但是却太平庸,谁都会写。
要想受人关注,首先自己要知道别人可能关注的焦点在哪里,其次,要懂得把一些自身可能引起关注的焦点找出来,就像推销一件商品一样,首先要告诉消费者,你的“卖点”在哪里。不要说你“优秀”,要说你“是如何优秀的”。
在这里,我想讨论的并不是如何写简历的问题,而是想提醒20多岁的大多数年轻人,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把心思首先花在如何受到他人关注上。因为一个人只是默默无闻而不受人关注总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
我在《20几岁了,别再犯迷糊》中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小徐和他的同事打算一起跳槽,一次他们同时到一家公司去面试。他同事的简历简单,他的简历详细。为了展现自己的一手钢笔字,他的简历还特意用钢笔手写,而不是打印出来。因此,他的简历在众多打印版本的简历中,一眼就被应聘人员发现。结果也正是他的一手漂亮字体引起了招聘人员对他的关注,进而更多地了解了他。他被选上了。
要记住,没人会无缘无故地关注你,重视你,赏识你。你必须把你的优势找出来,并展现在别人面前。
为了完成一项棘手的工作,软件开发部门的同事们都忙得焦头烂额。大家都只想早点回家休息了,刚来公司不久的年轻人小吴,仍然精力充沛,下楼买了晚餐,又做好了加班的准备。
有的同事已经筋疲力尽了,有的人认为这个难关是攻不下来了,现在只是耗着时间而已,而小吴却表现出了自己的“拼命三郎”精神。他没有跟同事一起抱怨工作的难度,也没有借着加班的名义打游戏或是煲电话粥。
那天晚上,经过他一夜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软件中的漏洞,问题终于解决了。月底,他们部门的报告会也很成功。至此,他的认真和执著让公司的所有人都知道了。
之后,同事们有什么难题,没有能力或是没有耐心去解决,总是会想到他。尽管有的同事只是利用他,讨好他,但他知道,自己受到了同事的关注。他也成了领导器重的对象。
做个受人欢迎的人,首先要做受人关注的人。
第二部分 第3章 20几岁必要的礼仪训练(1)
礼仪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处世待人的准则。
遵循礼仪,交际应酬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顺畅;违背或偏离礼仪,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无论与任何一个人打交道,我们都需要待之以礼。
外表是第一张名片
初次见面,有人一见如故,也有人两看相厌。第一印象决定着今后的关系发展是否顺利。
当你看到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口中大骂脏话,你肯定不愿意接近他;相反,当你看到一个衣着整洁的人,在公交车上友好地给一个老人让座,你对他便会有信赖感。
尽管我们一再说,看人不要以貌取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常常犯以貌取人的错误。不仅年轻人如此,一些充满智慧的中年人也会这样。因为第一印象给他人一种“感觉”,而这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决定这个人对他人的态度。
印象的形成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在对人的总体印象形成上,第一印象所获得的最初信息要比后面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一旦建立起来,对后面获得的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由于人的心理具有保持认知平衡与情感平衡的特点,人们倾向于使后来获得的信息的意义与已经建立起来的观念保持一致,为此,人们对于后来获得的信息的理解,常常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第一次上某专业课的时候,发现老师讲得一点都不吸引人,你马上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个老师讲课不怎么样;下次,即使这个老师讲得再好,我们也觉得他的课上的并不好。甚至有时候,在电视上第一次看某个新演员的时候,他正扮演一个反面角色,你非常讨厌,以至于今后他扮演了正面角色,你也觉得他演得一点都不像,仍然是那个让你讨厌的坏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首因印象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在招聘面试的时候,考官对你的第一印象会影响他对你的认识;在与客户谈判的时候,对方对你最初几秒钟的判断,会影响他是否跟你合作;在交友或是相亲的时候,对方会因为你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而决定是否与你继续交往。
丁潜是个看起来很有主意的年轻人,毕业后没有去做上班族,而是自己开了一个饭馆。小饭馆的饭菜有特色,但是生意却一般。有个朋友给他指点,说店面再装修一下,把相邻的两个店面也一起租下来,扩大规模,形成影响。
这个朋友的表哥是一个家境富裕的房地产商。由朋友牵线,丁潜希望这个房地产商给自己的饭馆投资,能帮自己一把。不久,丁潜就和他的潜在投资人见面了。但是,见面不久,对方就提前离开了,并做出了不给他投资的决定。
丁潜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好,于是问朋友。朋友告诉他,表哥说,看你的外表感觉你爱吹嘘,缺乏商业经验,第一次见面连西装都不穿,给人一种太随意、做事马虎、浮躁的感觉。
与丁潜有着同样经历的年轻人张涛,也因为第一印象失分而失去了一份获得理想工作的机会。
我一个朋友的弟弟张涛在上大学的时候是学生会干部,专业成绩不错,而且也非常自信。毕业后他很顺利地找了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他自己并不满意。一年后,有朋友告诉他,某外企正在招聘员工。他从网上找到对方企业的招聘要求,无论是年龄、学历、技能还是经验,自己都非常符合条件。于是,他信心满满地去应聘。
第二部分 第3章 20几岁必要的礼仪训练(2)
在面试的时候,张涛十分放松。“我在大学时成绩优异,多次在演讲比赛中得奖。我有着丰富的实习经历,有一家大公司曾想和我签约,但我觉得该公司升迁缓慢,不利于我的个人发展……”当考官让他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时候,他滔滔不绝,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辉煌经历都说完。他充分展现自己的口才,希望可以捞足“印象分”,甚至不顾考官频频做出的“停止”手势。
最终,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他还是没有被录用。因为主考官认为他太夸夸其谈,给人的感觉是好大喜功,做事不踏实。尽管张涛觉得自己本人并不是这样,对对方的结论感到非常“冤屈”,但结果就是这样。
第一印象无论好坏都很难抹去,因此初次见面就不讨人喜欢的人通常不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那么,怎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1。仪表很重要。从心理学上,人们通常把那些外表吸引力强的人看作友善、聪明且善于社交的人。外表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生,但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使自己的吸引力最大化,穿着打扮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注意自己的仪表非常重要,这包括穿戴是否整洁、得体,个人卫生是否干净,头发是否脏乱、指甲是否太长等等。
2。恰当的身体语言。在形成第一印象的因素中,重要性仅次于外表吸引力的就是身体语言。有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身体语言的信息要比有声语言信息的内涵多数倍。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是以直观迅速的方式,去理解别人的肢体语言,有时这对于发现积极的或消极的信号有一定作用。为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要学会通过恰当的身体语言来为自己加分。比如,坐的时候两脚要着地,坐和站的时候不要手臂交叉,还有要注意眼神接触等。
3。让微笑拉近距离。有不同地位的朋友在的场合,要保持微笑,体贴地招呼那些内向的、不为人注意的朋友,在社交中对弱势者的帮助会得到别人特别的感激。在其他社交场合,也应尽量主动向社会地位较低者打招呼。在有你不能适应的生活条件与生活习惯的场合,也要学会克制,不要表现出不适感与负面表情。
4。行为举止要得体。恰当的言行举止能拉近你与他人的关系,而不恰当的表达和行为则让人反感,上面的故事中,张涛不顾考官的“停止”手势,只顾自己畅所欲言,就是一个不恰当的言行,或许他自己没有注意到,但对方却是“感受颇深”。这样的细节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在征询了别人意见之后才进入别人的房间、动别人的书架或者室内物品;在经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用别人的电脑;坐在别人的私人座位上,但通常不去翻动别人的笔记本。
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因此我们要珍惜这仅有的一次机会。我们在平时要注意自我修炼,比如观察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扮风格,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适时展现自己的气质和风采。还有,一个人要是具备一技之长也会给人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
不要对别人的“秘密”好奇
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吴在小的时候,曾经患过一场重病,这场病使他变得有点头脑迟钝。有时候生活和工作一紧张,还会尿床,而且尿了自己还不知道。这成为他生活中最大的隐私。他也因为自己这个毛病而感到苦恼和自卑。
第二部分 第3章 20几岁必要的礼仪训练(3)
有一次,又有一个项目要执行,他生怕自己做不好,又处于紧张状态中。这时,正好一个大学同学因为租房到期,要到他这里将就着住一晚。
那一晚,小吴害怕自己的秘密被同学发现,不敢上床睡觉。到了后半夜的时候,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和着衣服躺在床边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最怕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同学看着小吴窘迫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小吴非常尴尬。他首先的反应是,希望同学为他保守这个秘密,但是他没有勇气说出口。
之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他隐约感到同学们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有的同学则是一脸的嘲笑,还有的同学小声地跟人议论他“有毛病”。而那个曾投宿于他的同学故意走到他跟前来,对他说:“我可什么也没说啊!”小吴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小吴的感觉,我们可想而知:羞愧、激动、紧张、恼怒、痛恨。而他对那个散布他隐私的人,必然是深恶痛绝。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还会跟他做朋友吗?你还愿意再见到他吗?以后见了他还会给他好脸色吗?他有困难的时候,你还会帮他吗?当然不会,即使他无意中透露出你的隐私,你也不会。
那么再想一想,如果你是那个投宿小吴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小吴并没有提出要求,希望你为他保守秘密,你会把他的秘密告诉别人吗?也许会,也许不会。
会,与不会。两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两种不同的结果。后者值得人信赖,给人以安全感,人们愿意与这样的人做朋友;而前者从不会为他人着想,甚至以散布别人的隐私取乐,这样的人,只能让人疏远。
既然是隐私,当然只能是自己的秘密,无法跟人分享,即使是父母和最亲密的朋友,也不例外,在上学的时候,当我们最初开始写日记,常常因为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而与父母吵架,尽管那时的日记中不过记了一些生活琐事,称不上隐私,我们还是会生父母的气。生气的原因不仅仅是父母窥探了自己的私人领地,更是感觉自己的人格没有受到尊重。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想让人窥见的隐私,人的内心有不想人让人知道的隐私堡垒。在这个堡垒里,他是主人,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旦这个堡垒被攻破,再也没有隐秘,他便会发现失去了隐蔽物,暴露在众人面前,因缺乏安全感而慌乱。而为了重建这个堡垒,他会离开攻破他内心堡垒的力量,甚至施以报复,消灭那个力量,以保持堡垒不再被侵犯。
隐私与个人的名誉密切相关,背后议论他人的隐私,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引起双方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因而是一种不光彩的、有害的行为。
所以,千万不要开人家隐私的玩笑,否则你会付出很多的代价。朋友把他的隐私告诉你,即使他没有叫你保密,也证明他对你极度的信任。你只有分忧解难的义务,而没有把隐私散播出去的权利。否则你会失去朋友,以及他人对你的信赖,最终你会成为孤家寡人。
有时候,我们无意中得知了别人的秘密,也要学会装聋作哑。
我的同学夏莉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也很讨人喜欢,她之所以有很好的人缘,是因为自己懂得装聋作哑,而且有一张能够守口如瓶的嘴。同事们都爱跟她聊天,都不会担心聊过之后,她会泄漏什么天机。这样的倾听者再让人舒服不过了。
第二部分 第3章 20几岁必要的礼仪训练(4)
一次偶然的机会,夏莉发现了一个秘密:已婚的老板居然跟坐在她前排的女同事有地下情。
那天,本来她是约了我在餐厅吃晚餐,当我们坐下不久,我发现她的目光注视了一会刚进门的一对男女,然后刻意地想要躲避他们。我仔细看,却发现,那是她的老板和一个年轻的女孩,女孩表现出很羞涩的样子,绝对不会是他的妻子。
我提醒夏莉说,那不是你的老板吗?要不要过去跟他打个招呼?“嘘!别说话!”她按住我的手,小声对我说,“我们还是换个地方吃饭吧!”很显然,她不想让老板知道她看到了这一幕。
我们反而像两个贼一样,灰溜溜地跑出餐馆,把更大的空间留给了她的老板和他的情人。
那天,我知道了,夏莉为什么会讨人喜欢,因为她知道,哪些事情她应该感兴趣,哪些事情,她不应该感兴趣。
别人的隐私不要随意打听,自己的隐私也不要随意透露。很多人在工作中、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总喜欢找人倾诉,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得到别人的指点。你对别人敞开胸怀,虽然能博得别人的同情与安慰,但你可能因此而失去安全感。
当你的生活中出现了危机,如失恋、家庭不和等,最好不要随便找人倾诉;当你的工作中出现了危机,做事不顺心,对上司、对同事有意见、有看法,你也千万不要向人袒露心迹。即便对最要好的知己,也不要将自己的隐私和盘托出。且不说听者有心,这样做本身就缺乏涵养,也缺少人格魅力。
一个有涵养的人说话要分场合,看对象,语言上也要讲究分寸。给他人和自己都留一些空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和谐地相处下去。
工作中要注意的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传统习俗而沿袭下来形成的为大家所认可和共同遵循的行为和仪式。早在几千年前,孔子说“不学礼,何以立?”他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从一个人的礼仪举止,能看出他的修养和他的思想。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以“礼”待人,有时候礼的作用不可估量,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
在生活中,礼仪能够调节人际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按礼仪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谊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比如,当你走路妨碍了对方,你表示歉意后,对方还之你友好的微笑;而当你不小心撞到别人之后,扬长而去,别人会认为你没有教养,对你的坏印象也就留下了。
在一个招聘会上。“哎!问一下,你们要计算机专业的吗?”一名小伙子手捧简历,挤到一家银行招聘单位的桌前,向正在面试的招聘人员大声询问。没等招聘人员抬头回话,这名学生就将简历放到桌上。
招聘人员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笑着说:“计算机专业的,我们要很多,可是不敢要你,对不起。”“为什么?你还没看过我的简历啊?”这名学生面露疑惑。“自己想想吧。”招聘人员拿起他的简历,退还给他。该学生满脸通红地离开了。
第二部分 第3章 20几岁必要的礼仪训练(5)
后来,当别人问起招聘人员为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