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中国近代史-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超过对手的2/3,达到70%,才能有战成平手的起码基础。
但是,在20年的经济危机后,日本已经无法维持占国家预算总额40%以上的巨额军费了。“美国如无此次之建议,日本海军绝难获得60%之比率”。
而且,该条约还迫使美国终止了在关岛、菲律宾、阿留申等接近日本的前沿哨位的基地建设,日本本土及周边水域的安全得到了高度保证,日本获得了西太平洋地区不可动摇的海上霸权。
与《华盛顿条约》全然不同,日本在《四强条约》上却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吃了点儿亏。
英日同盟缔结于1902年,两国同病相怜,嫉妒俄国势力之南下而共同对之加以抵制,遂一拍即合。第一次英日同盟的期限未满十年,两国就在1905年,又缔结了第二次英日同盟。这一次,两国针对的对象增加了德国,并把条约适用范围扩大到印度。
英日同盟成立后,一直是日本在亚洲扩张的支柱。英国也限制了俄国的扩张,并确保了其亚洲殖民地的安全。
然而,第三次英日同盟时,世界局势大为改观。俄国国力凋零,德国几至不国,中国异军突起。英日同盟本来在限制中国方面大有可为。然,美日冲突的加剧,却破坏了这一可能。英美关系密切、利害错综复杂,远出英日关系之上。
此外,日本对华政策悄悄改变,从而取得了最惠国待遇,并加紧对香港、印尼、马来亚、新加坡、缅甸甚至印度等地进行渗透扩张——对东南亚的渗透也就算了,对印度的渗透却是英国人所不能容忍的,英日矛盾因此趋于激化。
不过,英日矛盾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美国。英日同盟在失去目标后,美国觉得这是个针对自己的同盟,便决心要拆散英日同盟。
英国面对美日矛盾,潜在的中美同盟,以及随之而来的两个同盟的对抗,感到忧心忡忡。
如果美日之间发生战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英联邦国家,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只能选择支持美国。而英国迫于同盟条约,支持日本的话。有可能会出现宗主国英国与日本结盟、同与美国结成同盟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自治领开战的荒诞景象。
总而言之,英国最终放弃了英日同盟。英、美、法、日四国签署了《四强条约》,英日同盟结束。
用日本某政治家的话说,“英日同盟得到了一个体面的葬礼”。
英日同盟的结束,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国策。
在中日“满洲”冲突的时候,日本判断,没有速胜的可能。一旦引起战争,美国不会沉默。考虑到随之而来,日本就要对抗中美组合——数量庞大、训练有素的中国国防军,及财力无穷的美国,这样的组合决不是日本愿意见到的。
这时候,中国提出了一个中日秘密同盟,满足了日本相当部分的要求。注意,这里的关键在于“秘密同盟”。这就使日本在与中国结盟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英日同盟。说白了,日本打算骑墙,在尽可能获取眼前利益的基础上,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然后,再选择倒向英国,还是支持中国。
可是,《四强条约》结束了英日同盟,也结束了日本骑墙的美梦。而且,英日同盟的废止,强烈的伤害了日本人的感情,认为“西方世界把一个亚洲国家一脚踢开”。这也是“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等思想,在日本迅速传播的基础。
两个同盟的话,日本可以骑墙。只有一个同盟,日本的选择就不多了。日本大陆派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以后,随着中国的壮大,亲中派逐步主导了日本政策。
中日交往逐渐频繁,中日关系日益密切。
日本的外交情况,大致就是如此。“币原外交”推行对英美的敦睦政策和对中国的亲华政策,不过是日本外交政策根据具体情况而作出的改变。
再说政治。
二十年代,正是日本历史上被称为“大正德谟克拉西”的奇异时期。德谟克拉西就是“民主”的音译,就是说,日本正处于议会制民主时期。
普选,文化自由运动、妇女参政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事物破天荒地出现了。
在实际的政治进程中,日本出现了政友会和民政党 这两大政党展开“政党政治”、轮流执政这一政治形态。并且修改了陆海军大臣现役制的规定,预备役、后备役军人也可以出任陆相、海相,军方用以要挟政府的一张王牌也从此消失。
因为中国实力不可轻辱,且中日关系日益密切,军部没有出头的机会,日本政党政治没有什么大波折。只是一直挣扎于经济危机,努力恢复,再次危机,再次恢复,这一连绵不断的倒霉怪圈之中。
日本政府作出了很大努力,希望改善日本经济。先后为各财团提供近三十亿日元的贷款,相当于日本二年半的财政预算;并推行了整顿税制、产业合理化和减少财政支出等措施,来振兴日本经济。然,每每有了起色,便会迎来新的打击。
日本军部的势力,则随着四次裁军而日渐消退,直到大萧条来临。
欧战以后,由于俄国崩溃、英日同盟废除、中国崛起、中日同盟稳固,以美英为首的华盛顿条约体制等世界新格局的出现,日本在1923年对《帝国国防方针》进行了重大修改 。
新的国防方针将原来的头号假想敌俄国降为二号,而把美国列为未来的主要敌人。
简单说,这也是日本国策改变的结果,日本把扩张方向从陆地转向海洋,与其争夺太平洋的主要对手美国自然成为其主要敌人。
由于头号敌国不再是俄国,也由于中日盟约的限制,日本不必,也不能在陆地上保持庞大的陆军,为了改善长年陈旧的装备,日本陆军建设的重点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
为了取得更新装备所需的经费,为了缓解中国的压力,也为了清洗陆军长州藩阀势力。二十年代,日本陆军进行了四次裁军,先后裁减军队十余个师团,少壮派军官取代了长州藩藩阀势力。但由于关东大地震的影响,日本陆军加紧装备新式武器、改善军队现状、军备现代化的计划终未实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机械化陆军的设想。哈萨克战争之后,日本就派遣了一批军官进入国防军装甲部队学习。这一批来的日本战犯很多,永田铁山、东条英机、坂垣征四郎、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山下奉文等等,都在其中。我没有想太多,这是增加日本信赖的极好机会,一切终究会有回报。但中日第一次军事合作,过于优待,也不好。一切按照规则办理。学习上的,国防军不藏着掖着,该保密的,直接告知“保密”。
中日军事合作与中美、中德合作不一样。后两者的合作,基本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而中日合作,则是一种日本单方面受益的合作。没办法,日本此时实在贫瘠,中国需要的日本没有,而中国想要的,日本却不会给。
日本人不是傻瓜,他们很快得出结论。同等条件下,一个装甲师能够在平原之上,对抗三个步兵师。也就是说,日本现役陆军十五个师团十八万人,在东北平原上甚至不足以对抗国防军三个装甲师——国防军的编制大。在暗自庆幸中日未曾开战的同时,这些少壮军官也提出了日本机械化陆军的设想。
这些军官都是裕仁的亲信,是裕仁一手提拔的。故而有渠道直通上层,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于是,日本进行了第四次裁军,陆军规模再次被裁减了两个师团,陆军规模再次被裁减了两个师团,以获得经费,实现陆军机械化。这就使日本陆军少于中日盟约的要求了。
但后来发生了经济大萧条,财政发生困难,因此这一设想也未实现。
中国在奋力追赶后,终于搭上了“二十年代”号黄金列车,日本就很不幸了,他们似乎就要搭上列车了,却终未实现。
日本工业基础薄弱,远不如欧美等老牌工业国家。20年之前,日本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欧战基础上的。不仅欧洲各国在军需和农产品上有大量的需求。英、法、德等国在亚洲、非洲的市场也空了出来,工业品在这里的价格上涨了三倍以上。中国联省的重工业尚可,轻工产品连国内市场都没有完全占据。日本产品在几无对手的情况下,迅速抢占市场。
到19年末为止,欧战刚刚结束,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尚未从战时经济恢复,日本又得到了美国工业的大量订单,经济持续繁荣。但是,随着欧美各国商品大量涌向日本及亚非市场,日本货一败涂地,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920年至1921年,日本工业产量下降了16。3%,其中造船业83。2%,采矿业55。9%,机器制造业55。9%,生铁16。7%。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降达55%…82%。出口下降40%,国际收支逆差达3。1亿日元,外汇储备从13亿日元减少到8亿日元。
事实上,由于日本缺乏国际竞争力,从1920年到1929年,日本的贸易逆差达25亿日元。
其中,与中国的日贸易超过日本对外贸易的半数,带来的年均逆差却不过几千万日元。如果算上亚兴公司的收益,逆差还可以减少大半。日本很清楚其中的意义,如果没有中国市场,日本的贸易逆差再增加十亿,也不是不可能。
农业也未能幸免,这一回中日贸易却加深了日本的农业危机。4000个缫丝厂停工, 230万蚕农陷入绝境。同时,中国廉价粮食大量输入日本,加上国内市场萧条,粮食价格一跌再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日秘密同盟的存在,日本获得了最惠国待遇,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并提前撤离了大部分西伯利亚驻军,裁减了部分军队。所以,日本的经济危机被部分削弱,财政开支也要比历史上小一些儿。
此后,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
关东大地震对于日本的意义极其深远。关东大地震使深度萧条中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并背负了巨额外债。几年后,日本刚刚摆脱萧条,又因此爆发了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和萧条再次袭来。然后,还未等日本喘过气来,从美国爆发的更大危机又来到了。
整个二十年代,日本经济都非常之困难。在1921~1929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只增长3%。不要说与中国的增长速度相比,在英、美、法、德等主要工业国家中,也仅仅高于英国的1。7%。故而,在日本基本不存在投资过热的情况。
但是,由于其外向型经济结构的限制,经济危机一来临,日本经济就受到严重冲击。美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遭遇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很大。
出口商品大量滞销,商品价格锐跌,投资者失去信心,日本的股票市场也随之暴跌。
更是让日本就受不了的是,稍后中国《贸易法案》的公布。
第一、第二大贸易国同时出现问题,等于说日本70%的对外贸易出现问题。对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来讲,这不亚于灭顶之灾。
美国那里,没有办法了,那是天灾;中国这里,日本当然要全力以赴,这还算是人祸的。
对于日本大使芳泽谦吉的约见,唐绍仪早已准备就绪。我们商议后,觉得危机好,有危险才有机会,决定趁此机会,解决台湾问题。
当天,唐绍仪根本就没有去外交部办公。推迟一天是一天,如今是日本人着急,不是我们。
这时候,就看出私人关系在外交中的作用了。如果日置益在,他就会直接去拜访我,一般也不会被拒绝。芳泽谦吉犹豫之下,也去八角厅(内阁所在地)约见我。但被蜿蜒拒绝了。
第二天,12月9日,芳泽见到了唐绍仪。
唐绍仪的解释很有力,一来这是国会通过的法令,只怕不会轻易废除;二来这是大势所趋,所有的国家都会陆续采取这样的政策,中国也莫能例外……
但这样的说法,除了火上加油以外,并不会减轻芳泽的压力。
唐绍仪最后说,中国很愿意与日本协商解决此问题,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途径。
话说到这个地步,芳泽谦吉也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12月10日,日本方面传来消息,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希望访问中国,中国表示了欢迎。
12月14日,币原喜重郎一行抵达安庆。
PS:这一章写起来很麻烦,却不能不写,过渡一下.本章数据和资料都来自<日本海军史话>,我做了部分改动,以适应我的世界.
第96章
众所周知,中日之间民间交流和经贸往来极为频繁,还在中美之上——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在官方交往上,也是如此。但真正的高层互访,却不多见。一般地说,日本访问中国的,多于中国回访的。就如同中国访问美国的,要比美国回访的多一样。经济基础决定了政治交往。
1925年,日本裕仁出访欧美,回国时顺便访问了安庆。
我接见到了裕仁,相谈甚欢,此后,两国高层交往日益频繁——这是官方说法。
裕仁是个很有礼貌的年轻人,也很有学识修养的样子。我却一点儿也不喜欢他。
日本人与众不同,是名副其实的“半兽人”,就是这样的日本人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并公开在报纸上宣扬“杀人比赛”。日本人似乎没有什么是非道德可言。
这一次,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来华访问,大家都清楚其中缘故。
日本方面报着很大的诚意,但中日贸易谈判进展却很不顺利。
这不是由于中国不配合,唐绍仪亲自出马,一周七天,每天八小时,与币原喜重郎展开会谈。但是,谈判始终没有进展。
各国的使节都在注意中日间的谈判。连中美谈判都停滞下来,美国人的盘算很简单。既然中国意图在美日之间搞平衡,那日本人取得的利益,美国人自然也能够分享。
再说,中美贸易谈判也是困难重重。毕竟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猛跌了20%左右,世界上原材料和矿石的价格更是降低了35%,而且还在进一步降低。在此情况下,要求中国放弃《贸易法案》,基本不可能——中国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是理所当然的。选举总在继续,谁也不愿意得罪选民。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大家一起提高关税。然后,再慢慢往下降。
美国可以等,但日本等不了。中日贸易只占中国贸易不足三层,却占日本贸易额的四层半,这是日本的生命线。现在日本,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破产,每天的损失数以千千百万计,币原喜重郎心急如焚。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问题,很麻烦,就像个悖论。
中日同盟是秘密的。中国公开在美日间骑墙,中国不可能单独给日本什么优惠待遇。如果同时给美国优惠待遇的话,等于给六层多的贸易额提供了优惠。这东东在国会里,很难通过的。我可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强行通过它。任何事情,都会付出代价的,我也一样。
况且,凭什么给优惠待遇,总要有个缘由的。中日同盟,可没有这个条款。中国答应给日本最惠国待遇,如今中国并没有违反约定。
此外,就算在国会议员中,了解中日联盟情况的,也是少数人。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就等于公布了中日秘密关系存在。而同盟还是不能公开的,我无意于东西方对抗,那不符合中国利益。
黄祸像个幽灵,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欧洲,出现在美国。
中国为了保护国内企业,提高关税是理所当然的。
提高后的效果显著,中国的股市迅速稳定,物价只降低不多10%。当然,这都是从外国商品夺取的市场,增加了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样,对日本的效果也很显著,日本的物价降低幅度,比美国还大……
但中国无缘无故给别国优惠待遇,是不正常的。
日本也迫切需要优惠,假设中国愿意无条件给日本优惠,也找不到一个能够正大光明说出来,不引人怀疑的借口——一个价值以亿计的借口。
参加会谈的双方,每方只有一个代表,一个助手,都是能够接触到核心机密的高层人物,都清楚中日同盟的存在。就连会议记录者都有很高的保密级别,至少也知道中日关系极好,远比表面要好的多。
在会谈中,双方提出了种种设想,然后再一一否决,日本能够拿出来的筹码不多,也不够大。
中国方面不愿意自己把台湾、北库页等问题提出来,那很容易让人觉得趁火打劫。
日本方面一时想不到,或者说,不愿意往那里想。
……
双方就在这里憋死牛。
……
日本的形势越发不妙了。英国已经通过法令,加强了贸易保护。美、德、法等诸多国家,都在酝酿着要提高关税,加强了贸易保护。新一轮的贸易竞争,势在必行。这也是惯例了,越是经济危机的时候,竞争就越激烈。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就是生存第一了,其他的都要往后放。
12月20日下午,日置益没有去参加会谈,到我这里来探口风。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日置益作为谈判助手,刚到安庆,就到我家拜访,并携带了许多日本特产。他知道我的性格,礼物都不很值钱,只是个稀罕。
当然,那次我让他无功而返了。
“来来来,今日无事,我们来喝茶吧!”我热情欢迎日置益。
日置益也十分高兴地与我涵喧了几句。高兴是发自内心的。一国的总理怎么会没有事情,看来今日会有个答案了。
……
我闻了闻茶中那满溢而出的桂香,一抬头,把整杯热茶,倒进了嘴了……喝多少回,也还是令人陶醉,大红袍不愧是茶中状元。
日置益忍耐了一个小时,才谈起正事,也算是耐心极好了。不过此事的耐心,他却比不过我。无它,他关心,他着急,我不。
待日置益开了口,我却有些为难。
这事怎么说呢?
我说,你把台湾还回来,我就给你们优惠,否则免谈——那非谈崩不可,日本的利用价值还是很高的。
“经济不景气呀!”我叹息道。这话我们刚刚已经说过一遍了。但日置益并没有不耐之意,他明白这是个引子。
“经济危机到来,中国提高关税,也是迫不得已。”——这话也说过了,日置益刚才还对“迫不得已”表示了谅解。
“经济危机到来后,竞争越发激烈,各国都加强了贸易保护。”——这是辩解,还是威胁,或者兼而有之?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亲善友好,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着切实的现实交往。中国愿意为日本单独提供优惠待遇。”
……
日置益耐心地等了我半天,见我不再开口,才知道我已经说完了——他没有把这话直接说出来,算他涵养好。
于是,日置益拐弯磨角,问我中国有什么要求。
一直磨到最后,我看实在没有办法了,就问了日置益几个问题:
“中日是同盟国,但不包括此方面。中国答应给日本最惠国待遇,中国遵守了约定。
中国给日本提供了如此优惠,每年的利益数以亿计,按理日本就应当提供等同,或基本等同的。
而且中日盟约是秘密盟约,也需要一个公开的理由。
有什么,是日本有?日本能够支付?而中国无法拒绝的?”
然后,我不待日置益想明白,就把他送出了门。
明白就明白,不明白,我也没办法了。如果非要明白地说出来,那也不应该是我。
日置益在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想我的问题。
“有什么,是日本有?日本能够支付?而中国无法拒绝的?”
价值亿万的,日本拥有的不多,与中国有关的,更是屈指可数,日置益很快就想到了那个东西,尽管他早有准备,知道中国的要求多半如此。
但是在这一刻,日置益还是惊怒地站了起来,肥胖的猪头重重的撞在车顶上,他没有感到疼痛,只是在心中高喊,“这是趁火打劫!”
中国的要求,只有一个,“台湾”。只有如此,中国人才不好张嘴,才如此费尽心机。在中日盟约中,中国就曾经提出过用利益进行交换。但日本没有同意。
日本拥有,而中国无法拒绝的,唯有“台湾”。
日置益没有理会司机犬三郎关心的询问,他捂着脑袋,颓然遭在后座上。
早就该想到的。
自《马关条约》起,中国人就没有忘记这里;在《中日盟约》中,中国还希望收回这里;现如今中日形势大变,中国自然会想到台湾。
……
回过头来,日置益又替中国进行辩护。
这也是客观情况所迫,不这样,日本能够拿什么与交换呢?
如果不归还台湾,日本还有什么拿的出手,中国不能拒绝。
在国际上,也能够说的通。
……
日置益用力捶了下自己的大腿。
想什么呢?你是大日本国人,不要想这些非国民的东西……
日置益努力把思绪转移到其他方面,开始考虑,日本是否可以提出其它条件交换。但是,他们已经考虑那么些时间,也没有找到办法,他在心烦意乱之下,又怎么能想到什么办法。
日置益不由自主的可怜起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