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施蛰存作品选-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译名的取义。
这三个译名,“民间文学”意义最为明确,是从原文的本义译的。“俗文学”的“俗”字,就有疑义。一般人都以为是“雅俗”的“俗”,“俗文学”就意味着鄙俗、粗俗、庸俗的文学。这就含有知识分子瞧不起民间创作的意味。因此,不少人对这个译名有意见。俗文学会成立的时候,曾正式声明这个“俗”字是“民俗学”(Folklore)的“俗”,“俗文学”就是“民俗文学”(FolkLiterature)的译名了。这样,很可以澄清一些误会。民俗学是本世纪的新兴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各个民族古代和当代的风俗、习惯、神话、迷信、传说、谣谚、礼仪、语言等民族文化现象,民间的文艺创作是民俗学的研究资料。
“通俗文学”这个名词,从汉字所表达的意义看来,应当是作家为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民大众写的文学作品,这就意味着,它不是民间文学。英语中有一个名词:popularwriter,指读者群很广泛的作家,现在有人译作“通俗作家”,其意义就有点歪曲了。
另外还有一个名词:“大众文学”。这是三十年代从苏联、日本输入的名词。这个名词的概念也很模糊。它可以解作“人民大众创作的文学”,那就是“民间文学”了。
也可以解作“供人民大众阅读的作品”,这就是“通俗文学”了。三十年代,有许多作家参加过“大众文学”的讨论,多数人的意见是偏于“为人民大众写作的文学,就用民间文学的形式和风格”。这就结合“民间”和“通俗”两个概念了。
“大众文学”是massesliterature的译语。masses这个字是苏联首先用来指社会主义政制下的公民。这个字有集体意义(“人民”是许多个体;“大众”,或译“群众”,是一个集体),也有阶级意义(只有无产阶级才属于大众)。所谓“大众文学”,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人民文学”。资本主义国家的文艺工作者,一般不用这个名词。
以上是我所理解的关于这四个名词的来源和意义。只能说是初步的解释,还无法给它们写出正确的定义。但我看有些辞典中的解释,似乎更不明白。为此,我将前三个名词,根据中文译语的意义,试作一个简要的注释。至于“大众文学”这个名词,我的理解恐怕还有错误。我不知道《苏联大百科全书》有没有这个条目,如何解释。因此,不敢凭个人的观念,妄作解释。
俗文学——尽管它是FolkLiterature的译语,没有雅俗之分的偏见,但是它的内容和民间文学并无不同。
民间文学——人民大众中的作家或艺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一般都不知作者姓名,例如宋元话本小说。有些知道作者姓名的,但整个作品是集合许多民间故事、传说而成,不完全是个人的创作,例如施耐庵的《水浒传》。此外,有许多弹词、鼓书、小调、笑话等等,都没有作者姓名,内容口口相传,随时在改变,这些都属于民间文学。
通俗文学——有作者姓名,是作者个人的创作,供文化水平不高的工人、农民、小市民阅读的文学作品。例如各种才子佳人小说、武侠小说、公案小说。
某些优秀的、古代的民间文学作品,或通俗文学作品,涂上了历史的金光,可能上升而列入纯文学,被写入文学史。例如《水浒传》、《三国志》、元人杂剧等。至于《西厢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这些作品,原来不是民间文学,也不是通俗文学,因为传统的文学观念不把小说、戏曲认为文学,故一向不为文学史家重视,直到五四运动以后,小说和戏曲才被认可,而写入了文学史。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日
[附记]
去年,我买到一本英国版《鹈鹕丛书》本《民间文学》,著者为维克多·钮蒲。他用的原名是popularlitAerature。他在《序言》中也提到这个名词难下定义,专家学者间有许多不同意见。据此可知,英国人虽然还用popular这个字,怀疑的人已在多起来。因此,我以为,问题不在中文译名,而在国际间的通用名词,如果把这一种文学统一定名为Folkliterature最为适当。
一九八九年三月十七日
本书由免费制作
本书来自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本书来自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
祝由科的巫术
前两天,有一个朋友来闲谈,从医道谈到巫术,从巫术谈到祝由科,于是我想起五十年前所知道的一件怪事。祝由科这个名词,恐怕现代青年中很少人知道。尽管《辞海》还有这个条目,但讲得不详细。
在上古时代,医师就是巫师,差不多全世界各民族都是一样。巫师运用他的法术,驱使鬼神,为人民解灾、救难、治玻他们甚至能起死回生。所以,在古代,“巫医”两个字总是连在一起的。到后世,用药物治病的医道发明了,出现了不用巫术的医师,于是“巫”与“医”才分了家。
祝由科是巫师的后裔,他们的来源很古。东汉时,张鲁创设“鬼道教”,这个教门是事鬼的,也是巫师的流变。北魏时,寇谦之倡立“道教”,删去“鬼”字,表示他们是事神而不事鬼,又采用老子哲学的思想基础,于是成为一门新的宗教,其实是受了佛教的影响。
祝由科在唐宋以后,成为一种以符咒治病的医科。他们被道教排斥,认为是邪门。
其实道教中也还有用符咒治病的道士。
我小时候,家住松江城内。在南门里一条冷僻的路上,有一户人家,门口挂着一块招牌,写着一行“世传神医祝由科善治百脖。这是我知道有祝由科的开始。这家有一个老者,据说是用符咒治病的。如果人家有疑难杂症,请他去作法念咒,用黄纸画几张符,贴在门楣上,病就会好。又有人说,祝由科医师也用药物,不过不是用神农本草里的草药,而是用一些奇怪的药物,例如:一双猫头鹰的眼睛,乌龟的尿,刺猬的血。
祝由科盛行于湘西辰州(今沅陵),所以他们画的符叫做辰州符,听说在清代,辰州还有卖符的店。
一九三七年秋,我从长沙搭公路汽车去贵阳。第一晚就在沅陵歇宿。我住在汽车站旁边的旅馆里,和一个四川客商合住一间楼上小厢房,倒也清静。不意随即有一旅贵州军队开到,他们是往东去参加抗日战争的。士兵住在楼下,长官住在楼上。士兵闹闹嚷嚷的做饭、洗汗衫,长官叫来了土娼,饮酒打牌。一下子把一座旅馆闹得乌烟瘴气。到深夜还没有安静下来。
我无法睡觉,看看外边月光大好,就跑出去,走下山坡,到辰溪边散步玩月。那四川商客也尾着我下山。他劝我不要再走远了。我问:“为什么?有老虎吗?”他说:“老虎不会有。”我就追问:“那么怕什么?”他说:“会碰到死人。”我不觉惊异,就问:“这里常有倒毙的死人吗?”他说:“不是倒毙的死人,是走路的死人。”我被他讲得莫名其妙,拉着他的胳膊问:“你讲的是什么呀?”他笑着说:“原来你不知道,这里有辰州符。”我说:“辰州符,我听说过,可跟走路的死人有什么关系?”他坐下在溪边一块石头上,拉我也坐下,他就讲了辰州符的惊人事迹。
“湘西这一带,从前非但没有通汽车的公路,连官塘大路也没有。到处都是高山深谷,丛林密箐,走路都很困难,车马更不易通过。如果有人死在外乡,无法运棺材回故乡安葬。因此,唯一的办法,便是请祝由科带死人走回家。祝由科画一道符,贴在死人额上,念了咒,摇着一个摄魂铃,死人就会跟着他走。带死人回家,必须在深更半夜,一个祝由科后面跟着一个或几个死人。走到天色将明,就得投奔当地祝由科的家。死人走进门,就靠在门背后。不能让他躺倒,一躺倒就破了法术,第二夜就不能走了。死人在路上走,不能给生人看见,一看见他就倒下,也不会走了。所以祝由科一边走一边摇铃,叫人让开躲避。因此我劝你不要走得再远,怕会碰上。”
这是我生平听到过的最古怪的事。我问四川客商:“你看见过没有?”他说:“我怎么会看见?”我又问:“到底是不是真有这种事?”他说:“你去问问别人,这里大家都说是有的。”
我到昆明,在云南大学认识了物理系教授田渠,他是沈从文的同乡,凤凰人。我马上就把在沅陵听到的事问他,他回说:辰州符能教死人走路,他也听到过,不过没有见过。我说:“你是科学家,信不信有这等事?”他说:“按科学的理论来说,这种事是不可能有的。但是,天下还有许多事,不是科学能解释的。”后来,沈从文也到了昆明。
我也在闲谈之际问起这件事。他说:他相信是有的,也许过去确实有过。因为湘西人都不会否定。最后,我碰到历史学家向达,他是湘西白族人。我又问起这件事。他说:他也知道。古书上记载的巫术,尽管现代人已不信其为真有其事,但也不能绝对否定。难道古代的学者都是说谎的人吗?
这是我五十年前知道的怪事,写下来,说不定还可以给民俗学者参考。
本书由免费制作
本书来自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本书来自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
古今中外的“小说”
读《〈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工作信息》二十五号,似乎已被“逼上梁山”,不得不把“小说”的种种概念叙述一下。
现在我把历代文学史家及一般人士,对“小说”这个名词的认识列一简表:〔汉代〕小说家见《汉书·艺文志》,指杂家的思想流派,其著作有历史、政治、方技等通俗书。
〔魏晋南北朝〕指各种新异、神怪的故事,是实有的,作者不承认是虚构的。有《殷芸小说》书名为证。
〔唐代〕唐人不用“小说”这个名词,大概还以为是“小家杂说”,不是讲故事的。
唐人用“小话”或“传奇”。“话”即故事,传奇有裴铏作《传奇》书名为证。
〔宋元〕说话人分四家,其中之一为“小说”。说的故事内容为: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赶棒。《三国志平话》不属于小说,而属于另一家:讲史。
〔明清〕混乱了这个名词的概念,几乎把上述一切都称为小说。于是不得不加上一个说明体裁或内容的修饰语。如“笔记小说”、“演义小说”、“章回小说”、“公案小说”、“才子小说”(金圣叹称为“才子书”)等。
〔近代〕小说有了两个概念:(一)、继承旧概念,加上新的修饰语。于是有“言情小说”(即烟粉、传奇)、“神怪小说”、“冒险小说”(即灵怪)、“历史小说”(即讲史)、“侦探小说”(即公案)、“武侠小说”(即朴刀、赶棒)。(二)、西洋文学名词,通过日本译语,传入中国。但虽然是个译语,还是借用中国旧名。因为西方语文中没有符合“小说”二字的名词。
现在,我们再看一看欧美关于小说的一些名词。
希腊:古希腊文中没有“小说”这个字,只有“历史”。历史事实人神不分,我们今天以为有小说的成分,但希腊人以为都是历史。
英国人称故事为Story,这个字是History(历史)的简化。法语中没有Story这个字,他们仍用“历史”本字(Histoire).英国人称长篇小说为Novel,这个字源于拉丁文Nova,意义是“新事”。
法国人称长篇小说为Roman,此字源于“罗马”(Roma),因为罗马颓废时期才开始有这种文学作品。又中古时期出现了歌咏美人与骑士的诗本小说,称为Romance(音译作“浪漫史”,或译作“传奇”)。欧洲大陆人称长篇小说都用Roman,只有英美用Novel。
无论Story,Novel,Roman,日本人一概译作“小说”。英国人称短篇小说为Story,法国人称为Conte,意义都是“小故事”,等于中国唐宋人所谓“小话”。
英语“短篇小说”(Shortstory)这个名词大概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报刊编辑创造出来的,其实不通。Story本有短篇的含义,长篇的就叫Novel或Roman了。但这个名词,现在已全世界都沿用了。
英语中还有一个字:Fiction,也译作“小说”。在中文里无从区别,但在英、美都有区别:(一)、fiction是总的类目,一切长篇、短篇、纯文学小说、通俗小说,都归入这一类。故外国旧书店的图书目录常把存书分为二大类:“小说”和“非小说”(nonfiction)。(二)、图书馆的正式图书分类,总是把严肃的纯文学小说列入“文学类”或“Novel”类,而把侦探、惊险等通俗小说列入“Fiction”类。这个字就有贬义了。
我们现在使用“小说”这个名词,应当用近代意义,近代小说的特征是:(一)、故事是虚构的,有创造性的,不用社会实事。
(二)、故事有情节结构(Plot)。(现代派作家已否定了这一项。)(三)、人物性格有典型性。
因此,我说:“笔记小说”不是“小说”。说得明白些:“不是我们现代所谓小说。”
《容斋随笔》、《子不语》,都是“笔记小说”,都不是“小说”。《聊斋志异》中大部分不是小说,只有几篇唐人传奇式的作品,可以认为宋元人的“小说”。看来,宋元人所谓“小说”,倒是接近于现代观念的。他们不把“讲史”列入“小说”,表明他们已注意到讲史的内容是历史事实,而且没有故事结构。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八日
本书由免费制作
本书来自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本书来自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
古文名句赏析
小引
现在风行诗词古文赏析大辞典,有几位编辑先生已把我发表在报刊上的么小文字收录进去,事前没有通知我,使我没有改润的机会,现在我又写了几篇赏析文字,是东方、淳于之流的徘谐文章,我们杭州人说,是“玩儿不当正经”。希望天真的编辑先生不要看错,捡了狗矢去当金条。
悠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名句。历代诗人,一致赞赏,连不懂诗的人,也随声附和,叫好不绝。好在什么地方?大家都说“好在自然”。苏东坡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晁补之说:“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总之,都是“悠然”二字的妙处。
不过,我倒要研究一下。既然在东篱下采菊,陶公一定是向东站着的。如果偶尔抬起头来,眺望远处,也只能见到东山,怎么会见到南山呢?
面向东的人,要望南山,必然要转过头去。转头看山,决非自然的无意识行为,因此,也决不是“悠然”的。我以为,陶公此诗,未免有些矫情。
大概陶公虽然站在东篱下采菊,装出一副闲暇的样子,其实他心里常常在惦念南山。
你不信吗?有诗为证:
“种豆南山下”,可知陶公有豆田在南山下。
“南圃无遗秀”,可知陶公的稻田也在南山下。
“昔欲居南村”,可知陶公曾想搬家到南村去,靠近他的田产。
但是,陶公始终搬不成家,可能也像我一样,领导上不肯给他分配房屋。使他每次到豆田里去除杂草,总要戴月回家。大概路相当的远。
身在东篱,心在南山。手里采菊,眼里看到的却是豆苗与稻谷。你说,陶公能“悠然”吗?
然而,诗毕竟是“悠然见南山”。岂不是故意矫情?
可怜啊,陶渊明!
先忧后乐
范仲淹做了一篇《岳阳楼记》,整整三段写景,文体实在有些轻浮,难怪尹师鲁要讥讽它是“传奇体”。幸而最后一段写出了两个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使人把这篇文章刮目相看,列入“观止”的“古文”。
去年苏州人纪念范仲淹,在范家祠堂里上了一块匾,题四字曰“先忧后乐”。于是这两个名句又引人纷纷议论了一阵。
我仔细想想,这两句话也很有些不对劲。天下老百姓还没有什么忧虑,可知还在太平天下,你范仲淹却忧起来了,忧些什么?惟恐天下不乱,领导天下老百姓跟着你转乐为忧吗?天下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很好,大家都很快乐的时候,惟有你范仲淹却并不快乐,还在忧。忧什么?杞人忧天吗?等到人民快乐过去,天下形势有些不妙现象,人民开始有些担忧了,而这时,你范仲淹却乐起来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乐的呢?除非是幸灾乐祸。
两个名句,一经分析,实在只有一个意义:人民快乐的时候,你忧愁;人民忧愁的时候,你快乐。
不和天下人民同感情,这是爱国主义吗?
匹夫无责论
顾炎武是一个明朝的亡国遗民。明朝之亡国,没有人要顾炎武负责。可是他却心血来潮,说了一句替昏君、暴君脱罪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百年来,有不少“匹夫”,把这句话奉为座右铭,俨然把“天下兴亡”的责任放在自己肩膀上,人人自以为“天下兴亡”的负责人。
我,也是一名“匹夫”,却实在想不通。
看看历史,天下兴,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功劳,也说不上责任。天下亡,是桀纣、陈后、隋炀、宋徽的责任,自负盈亏,都和“匹夫”无关。
匹夫既不能兴国,也不会亡国。天下兴亡,对匹夫来说,只是换一个奴隶主罢了。
然而竟有许多匹夫,吵吵嚷嚷,要干预天下兴亡,自以为天下兴亡,少不了他们。
结果是天下既不兴,也不亡,而匹夫们却死的死,逃的逃了。因而我曾赋诗一首,曰:天坍自有长人顶,玉碎宁劳瓦块伤。
冬去春来成岁序,匹夫何与国兴亡?
本书由免费制作
本书来自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本书来自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fsktxt。com 富士康小说网
雨窗随笔
今年上海的天气,真是古怪。不但“清明时节雨纷纷”,直到立夏,也还是“雨纷纷”。窗外,整天是潇潇淅淅,室内,整天是昏昏沉沉。使我这个老人情绪不宁,无法工作,无心看书阅报。只好抓起笔来随便乱写。陆续写了几段,也有两三千字,暂且告一段落,应之曰《雨窗随笔》。既然是“随笔”,最适当还是向《随笔》投稿。于是套上一个信封,寄给《随笔》编辑同志,听从处理。
一篇“译序”
偶然看到一本《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卷首有一篇“译序”,既不是翻译的序文,又不是译者的序文,不知道这个标题该怎么讲?
序文是高觉敷先生写的。一位研究弗洛伊德学说的老专家,他的序文自有分量,我不能不先拜读。
第一句说,这个译本“译文尚通顺可读,故愿为他的译本作序”。原来高先生作序的动机,仅仅是因为“译文尚通顺可读”。
序文的最后一句是总结评论这本书的原著者的。高先生说,著者“并没有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以致在本书结束时,暴露出袒护托洛斯基,贬低苏联斯大林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倾向”。
这篇“译序”作于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一日,原来高先生还认为被“贬低”的人还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平等的批评
陈伯吹主张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有教育作用。另一个人狠狠的批了他一顿。陈伯吹发表了答辩,要保留他自己的意见,但又表示欢迎别人的“平等的批评”。
林放写了短评,赞扬陈伯吹的态度。
我读了这三篇文章,感到脑神经混乱。
欢迎批评,必然接受批评。
不接受批评,何必还要欢迎批评?
如果有十种不同理由的批评,是否全部欢迎?
欢迎批评而不接受,如何体现欢迎?
批评有“平等”、“不平等”的区别,如何区别?
如果是“平等”的批评,是否就不用保留自己的意见?
一个作家,或一个思想家,既要保留自己的意见,又欢迎别人的批评,欢迎而又拒绝接受,这是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