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他们见面了。现在去说说话。随便你说什么话。我给你半个小时。”
说完。摆了摆手。示意卫兵解开赵尔巽身上的绳索。将他和赵五斗一同**了签押房。
……
赵尔巽半个小时后又被卫兵们押回了签押房。一脸阴沉的看着端坐于上的总司令。
“你将我家眷带到华阳。到底是何意图?上次在总督衙门。你亲口说过绝不牵连家眷。共和时代不搞株连。这话可是你说的?”总司令点了点头。道:“没错。我们革命军人说话算数。说过不株连便不株连。其实将你的家眷带过来。就是为了稳稳你的心神。再过几天。军政府就会设立一个特别法庭。审理川汉路款亏空一案。考虑到都百姓群情汹汹。为了保证庭审的顺利进行。这个特别法庭就设在这华阳县。为了防止出庭受审时神智不清。特意将你家眷带来安慰你。当然。庭审之后他们还是要回成都的。不过需要提醒你的是。现在战乱刚刚过去。的方匪情堪忧。如果你的家眷在回成都的路上不幸碰上了土匪。并被土匪害。却也不能怨到革命军政府头上。”
“你……你这是威胁!”赵尔巽的浑身哆嗦。
“不!这是提醒!善意的提醒!”总司令纠正道。“不过。如果你肯合作的话。我会派遣部队护送你的家眷往来于华阳与成都之间。
是土匪了。便是满清顽固派的零星武装。也绝对伤害们一根寒毛。”
赵尔巽铁青着脸。瞪着总司令。冷冷问道:“合作?你什么意思?”
总司令站起身。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有些突兀的问道:“端方这个人你认识不认识?”
赵尔巽说道:“早年见过几面。他被你军前斩杀之后。老夫还在成都设祭。你问这个做什么?”
“那么端锦你认识不认识?”总令没有回答赵尔巽的问题。
“端锦是端方的弟老夫当然过。当初他跟端方一同被抓住。后来听说逃了出去。在却不知在什么的方。”
总司令走回太师椅边。伸手了拍椅背。说道:“我告诉你。现在端锦也关在华阳县狱罪名是“意图行刺总司令”。”
赵尔巽愣了一随即狂笑几声。
“哈哈!好好!旗人里总算还是有那么几忠的。不管是为了大清国。还是为了给端报仇。这端锦总算给争了口气。”
“这“丧心病狂”!”总司令纠正道。“其实端锦想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想让你的家眷安全返回成都寓所。你就必须与我合作。给端锦下个套”
赵尔巽心中一凛。模模糊糊中似抓一点什么但仍是看不清楚。于是沉默以对。
总司令军装口袋里拿出一张纸。递到赵尔巽面前。
赵尔巽接过那张纸。细看了看。仍未清楚总司令的意图。
“这里有一块布。还有一碗鸡血。现在就照着那纸上的内容在这块布上抄写一遍。然;再按照我说的去做。你的家眷就可以安然无恙的返回成都寓所了无你的下场如何。他们绝不会因你而受到牵连而且。你的老弟赵尔也可以全身而退。”
总司令的话让赵尔惊疑不定。看那张纸。再看看卫队长端过来的一碗鸡血精神有些惚起来。
“你……你到底想干什么?”
赵尔巽强自镇定。瞪着眼前的这革命军人。作为一个聪明人他早就知道自己几乎已活路可走。官场闯荡多年又经历这革命的乱局。自问已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赵府上下几十口人。还有那个仍被困川边的老弟赵尔丰。
“你不要管那么多。写就是了。”总司令淡淡说道。
“没有笔。如何写”赵尔巽说道。
“牢房之中哪里来笔?用你的手指写。”
赵尔巽迟疑了片刻。咬了咬牙。走那张八仙桌。将那张纸放在桌上。卫队长递过去一布。似是裳的里衬。不过半尺见方。要在这上头写下这么多字。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用手指沾了些鸡血。咬了咬牙。赵尔巽以指为笔。在那白布上抄写起来。心神恍惚。臂抖手战。不过百多个字。竟写了半个小时。
写完之后。将那白布扔给一边的卫队长。背着手看着总司令。说道:“这字是写了。你还有什么吩咐?”
“那就先委屈你一。”
总司令使了个眼色。几名卫兵一拥而上。又将赵巽捆了个结实。卫队长则用一把刺刀将赵尔巽的一根手指尖挑了一下。然后又用细布将那指尖伤口包了起来。
“照我说的去做。”总司令走到赵尔巽身边。对耳语一番。
赵尔巽听完之后。是。然;就是冷笑。
“你就不怕老夫把这告诉那端锦?”
“不”
总司令倒也干脆。了一声。签押房又走进来四个人。也都捆的结实。
“认识一下吧。他们都是共和军的参谋。他们将与你关在同一间监舍里。有他们监视着你。你敢乱说话么?你跟端锦多说一句废话。你的家眷碰上土匪的可能性增加一点。”
指着那四个绑的结实的“人犯”。总司令略带的意的哼了哼。
“你这番苦心布置。到底想干什么?”赵尔巽心有不甘的问道。
“你不必问东问西。只要照我说的去做。我保证你家眷的安全。现在共和了。讲究法治。就算你赵尔巽贪墨了再多路款。只要你的家眷没有从中分润。共和政府也绝不会为难他们。”
总司令摆了摆手。吩咐卫兵先将尔巽押出了签房。然后对那四个化装**犯的参谋嘱了一番。并将那块用鸡血写了字的白布塞进其中一人的贴身口袋里。
“记住。进去之后。人一组轮流看守赵尔巽。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这块布在合适的时候交给赵尔巽。不许他再往上写个字。我的这个计划能不能实施。就全看你们几位的了!”
第230章 华阳(下)
1908远东狂人第230章华阳(下)
阳第一模范监狱本是华阳县狱。和军将之接管后改建。不仅加高了围墙。同时也对监舍进行了加固。无论是甲区还是乙区。所有的监舍都换成了钢制监槛。看守之严密。足以让关在里头的人犯放弃任何逃跑的企图
与前清时候不同。在的县狱里既听不见人犯的哀号声。也听不见狱卒们喝酒猜拳番摊钱的吆喝声。现在的第一模范监狱禁止狱卒折磨人犯。也禁止狱卒在工作期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用那位监督狱政的政宣员的话来讲。这就叫做“除旧布新”。
不过监舍里还是可以听见别的声音的。比如说人犯的谩骂声。比如说哼哼小曲的嗡嗡声。
现在。就在甲区的其中一间监舍里。传出小哼哼声。
“上面坐下杨八姐。满满斟上酒一杯。叫声“将军”。与你接个风……满洲将军心最好。红红果儿。绿叶儿。古道:胆小难把将军做。贪生怕死是人。”
一曲尚未哼完。听那走道对面的监舍传来几声叱骂。
“额勒登布。你子穷快活个啥?把你那张穷嘴闭上。别打搅老子做梦。”
那曲声顿了顿。但很快又继续了起来。而且音比上一次更响。的也更走调了。
“额勒登布。消停消停。一天喝两碗稀饭。啃一个窝头你小子哪里的劲头。这深更半夜嚎个啥啊?”
壁监舍里有人喊了几嗓子。虽然没有开骂。不过那口气也不怎么客气。
哼小曲的那个犯终于停了下来。安静片刻之后。就是破口大骂。
“贵山。小子甭跟老子嚷嚷。要你小子。老子现在还在成都城里茶馆呢。”
“逛茶馆?你小子都快穷死了哪个茶馆让你进?”那个最先叫这个人犯闭嘴的人接句。
“老子把那杆洋枪拿去夜市卖了。至少挣个二百大洋。别说逛茶馆了。就是去京城盖间茶馆也没问题。哲森。你小子甭跟老子顶牛。要不是你跟贵山上了那端锦老贼的贼船。老子又怎么会被你们拖累?你们几个死不足惜。可是老冤啊连端许诺的那些个大洋的毛都没瞧见。就跟着你们一块儿到这华阳城发来了。”
“额勒登布。你小子既然知道老子的这条船是贼船你小子咋还往上跳?我可没拿枪逼着小子上船啊。还不是你自个儿掉到了钱眼里拔不出来你小子要是当没有将那杆“李恩飞”黑了你小子哪里会有今天?”
“端锦。你这王八蛋倒还有理了明明是你派贵山尼克通阿去我的洋枪。那哪里是““啊。那明就是抢么。我当时要不是跟着他们去见你。只怕老子早就被他们的死在旗营里了。你说你这王八蛋咋就没长眼呢?派谁不好。派那尼克通阿过去。那就是个旗奸啊。早知道尼克通阿是共和军的奸细。老子说什么也不会跟贵山去见你啊。”
“老子怎么知道那尼克通阿吃里爬外?他好歹也是个巡检。咋就会给革命党卖命?”
“巡检咋了?咱旗早就没啥骨气了。别说尼克通阿是个小小的巡检就算他是成都将只要革命给的好处多。也要做旗奸的。他出卖咱们的了多少好处?一万大洋啊。”
“咋了?看着眼红?看着眼红咋就不做这个奸?”
“你小子还别说。要知道革命党这么大方。老子早就投奔过去了。这大清国就是该完。忠臣穷死。奸臣发财。我额勒登布现在是看明白了。这做奸臣可比做忠臣舒坦的多。”
“额勒登布。你小子能耐了啊。你说这话的时候就不心虚?你说这话的时候就不怕那些死在旗营的忠臣来找你?那革命军的大炮咋就没把你这种炸死?”
“端锦。你这王八蛋跟老子咋呼个啥?有本事跟革命军咋呼去。有本事你把你那帮“江湖好汉”“大清义士”都叫过劫狱。把咱们这些忠臣都救出去啊。”。
这帮正在监舍里吵嚷嚷的人犯都是旗人。端锦贵山哲森额勒登布。这些旗人的名字那都是上了共和军督政处黑名单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的罪行非常严重。这帮旗人妄图刺杀总司令。而且计划颇为周详。仅仅只是因为总司令的先之明。这帮满清顽固派才落入法网。经过初审之后。些人就被押到第一模范监狱关押。与他们一同押到这里的还有那个日人西泽公雄。只不过西泽公雄并没有关在甲区。而是关押在乙区。由一帮袍哥人犯看管。以免他自杀。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串供。
至于这帮旗人嫌疑犯。已不必担心他们串供。贵山额勒登布哲森早已老老实实的交代了他们的罪行。有端锦死硬到底。不过这是因为总司令不许动刑。否则的话。这个旗人的嘴也早就撬开了。“三木之下无铁汉”。这个道理狱卒们都很清楚。
自从关押到这里之后。这帮旗人…日总是要吵上一吵。互相埋怨。同监区的人犯早就习以为常。监狱的看守也都是见怪不怪。起初还过来干涉一下。不过后来也懒的管了。只是对这旗人嘴皮子的工夫又加深了认识。
这帮旗人吵了半天。不见有人来管。也不见有人喝。渐的也就失去了兴趣。于是自觉闭上了嘴。他人躺在漆黑的号房里闭目养神。额勒登布则继续哼他的小曲。
但没等哼上几句。额勒登布听见监区槛门打开的声音于是停了下来。走到监槛边。抓
制栅栏。四下张望。片刻之后。一只马灯被人提了过来。那是一名狱卒。身后跟着一队士兵。也提了几盏马灯押解着五个人犯走了过来。
额勒登布定睛一瞧。走在最后的那个人犯有些眼熟。
“赵。赵尔巽。”
那人犯听到额勒登布的叫喊。扭头望去。愕然:“阁下是谁?”
“哈。真是你赵尔赵宪台啊。怎么。不认的我了?也是。你是四川总督。我只是个小小的卫队戈什哈。你记不住我却也不算什么。不过你不是投降了革命军么?怎么也被押到华阳县了?咋了。那川汉路款亏空案把你陷进去?”
那人犯正是四川总督赵尔巽。此时他见额勒登布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却也不与他争论。冷哼一声继续朝前走。
听额勒登布的叫嚷另外几个旗人也急忙走到槛边朝赵尔巽望去。
“赵尔巽。你想不吧。当初若是没有投降。而是战死在成都的城墙根下。好歹也能个忠臣的封赏。可现在看看。降是降了。可不照样成了革命党的阶下囚了?”
锦也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着正走过来的赵尔巽喊了几嗓子心里却是无比悲凉。
“端锦?”
赵尔巽认出端扭头望了他一。然后又看了看前头那四个“人犯”发现他们正侧着瞪着自己。
“你倒记的爷。”
端锦冷笑几声。拍了拍胸脯。昂然说道:“爷不是你这样的软骨头。爷是为了复辟大清才进来的。可不是贪墨了人家的银子进来的。”
赵尔巽本欲分辩几句。但没等他开口说话。身后一名士兵猛的将他推了个踉跄。
“少罗嗦。往。”士兵呵斥
赵尔巽继续前行。走过一间监舍。就在端锦监舍斜对面停了下来。士兵们给人犯戴上了脚镣。并将绳索解开。那前头领路的狱卒将那间空着的房打开。先把前头那四个“人犯”踢了进去。然后拎着赵尔巽的衣领将他也扔进了号房。“咣啷”一声将监槛又关上了。
“这五个人犯都是款亏空案的被告。暂时关押在这里。过几天再转走。”
一名军官模样的人接过狱卒递过去的一本登记册。向那狱卒叮嘱几句之后便带领士兵们离开了监区。那名狱卒也提着马灯走了。周围顿时变漆黑一片。
黑暗中传来额勒登布的叫嚷。
“大家都听好了。堂四川总督。赵尔巽赵大人。赵宪台。现在也是华阳县狱的人犯了。从现在起。赵宪台就要跟咱们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赵尔巽。不知道你吃不吃的惯子皮捏的窝头。喝不喝的惯子皮熬。这里没有姨太太暖被窝。也没有山珍野味。只有耗子。只有粪桶。”这叫嚷声很高。赵巽听的清楚。不过并没有理会。他连额勒登布的名都想不起来。哪里会有心思去跟这个穷旗丁一般见识。何况。刚才与赵北的那场会面让他心神不定。哪里有心思理会别的事情。
倒是那端锦呵斥了声。虽然没有让额勒登布立即闭嘴。不过他的主要目的并不在此。所以并没有在意额勒登布接下来的破口大骂。
“赵尔巽。你怎么也关到这里了?在成都的时候。不说你被软禁在总督衙门么?”端问道。
赵尔巽看了看围坐在身边的这四个“人犯”。又寻声向端锦那边望去。说道:“审理“川汉路款亏空案”的法庭就设在华阳县。将老夫关在这里。是方便提审。”
“何不在成都审理此案?”
“成都百姓群情汹。军政府有所顾忌。”
听到赵尔巽与端锦的对话。那一骂骂咧咧的额登布兴致高涨。插嘴问道:“赵尔巽。说实话。在那川汉路款里了多少银子?没记错的话。军政府说有近一半的路款不知去向。川汉路款总共不过一千余万两。一半就是五百万两。你赵尔巽倒是空手套白狼的高手。不过这话又说回来。千里做官只为财。你贪心我明白。可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你已贪了那么多银子。咋就不逃走呢?”
“老夫没有贪墨一两路款银子。那些短缺部分。一些是前任川督挪用的。另一些是此次军兴之后被我用了军饷。老夫虽然自问不是两袖清风。可是这川汉路款老夫确实没有一两银子装进私囊。”赵尔巽辩解道。“放屁。你赵尔巽是个清官。子哲森就随你。”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哲森啐了一口。骂了几句。然后又沉默不语。
黑暗中后脚跟被人踢了一脚。赵尔巽猛然醒悟。长叹一声。不再言语。摸黑坐到了角落里。任凭那几个旗人怎么叫嚷。就是不再搭理。
想起刚才赵北的威。再看看身边那四个“人犯”。赵尔巽心中颇为踌躇。
“赵北此举必有奸谋。老夫到底如何措置?若不照他的去办。只怕赵府上下数十死无葬身之的。可若照他说的去做。谁又能保证他能信守诺言?真叫人难以决断。难以琢磨。”
身心俱疲之下。赵尔巽躺到了的上。脑子里也是一空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的里。只是心境却全不同了。那种“大彻大悟”的觉悟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强烈的患的患失感让他焦虑不。或许。这就是棋子的悲哀所在。身不由己。
第231章 泸叙摩擦
南数万清军宣布易帜,至此四川大部分地区已告光复国落入共和派手中。
四川光复之后,陕西与云南的陆上联系即告中断,连接西南与西北的电报线路也被切断,由满清遗老遗少组建的顽固派保皇联盟被共和军从中间一刀斩成两半,自此之后,陕西的升允与云南的锡良只能各自为战,西南与西北的僵持局面被迅速打破,建**第二军用实际行动巩固了革命基础,军长赵振华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
随着四川的光复,建国战争爆发之后的混乱局面正在结束,拥护共和制度的几个实力派正以秋风扫落叶的架势扫荡满清顽固派:
西北方面,奋进会在争夺成都失败之后,立即将精锐全部撤出川北,穿过陕南向陕西省垣西安进击,与从陕北、潼关过来的北洋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彻底瓦解了陕西清军的斗志,负隅顽抗的陕甘总督升允在连吃败仗、建**杀向西安城下的窘迫中只好放弃省,率军逃往宁夏,试图与宁夏将军台布合兵,并与蒙古王公取得联系,但走到半路,哥老会鼓动清军哗变,变兵击杀升允,返回西安聚攻满城,杀陕西巡抚恩寿、西安将军文瑞,破城之后大肆烧杀,半个西安烈焰冲天,在这烈火硝烟中,陕西清军宣布易帜,建号“秦陇复汉军”,推举潜回陕西的留日士官生张凤为陕西都督,数日后奋进会武装抵达城下两军会师北洋军也赶到西安,三军合兵,随即誓师起程,北征宁夏,宁夏将军台布见建**势大,肉袒出降,归顺共和政府,陕甘就此光复。
西南方面,云贵总督锡良局促一隅,外无援兵内无良将,靠着一帮招安过来的土匪、绿林勉强支撑战局,与以同盟会、光复会为首的建**第三军在广西对峙,战局僵持一月之久到四川光复,这种僵持局面才被打破。由于在四川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财源踞川南的共进会武装只好将目光转向南方,开始将部分兵力调往贵州,由西南进攻云南,迅速拿下昭通、宣威,与此同时,在得到共和军支援的武器弹药之后同盟会与光复会武装开始发动反攻,与由贵州过来的共进会武装两路夹击广西、云南稳步推进,当广东军队也加入作战之后良的战败就不可避免了,首先是桂林反正革命军的威慑下,广西按察使王芝祥在桂林宣布易帜,由王大人开始,广西地方官员纷纷反正、起义,满清顽固派在广西的统治土崩瓦解,锡良任命的署理广西提督陆荣廷见势不妙,不待宪令自行撤退,率领残兵败将逃往云南。
锡良手忙脚乱调兵遣将,但不等他任命前线主将、重新部署防御,法国人出手了,借口保护越铁路,法国印支殖民当局从越南调遣数千殖民军开进云南、广西边境,武力接管镇南关炮台,并占领南门户河口、文山,随即派遣特使前往昆明,“劝告”锡良自动引退,否则,法国将采取“必要之行动”,受此威胁,锡良只好交卸关防,由云南布政使沈秉_署理政务,而锡良则带着家眷、亲信逃往中越边境,由法国兵护送前往越南海防,乘船辗转北赴上海,在法国租界与原清廷江苏布政使瑞联名发表通电,宣布脱离政治,不再谋求满清复国。
与此同时,沈秉_在昆明宣布易帜,服从共和政府,五色旗飘扬在昆明城头,至此,云南、广西全部光复。
建国战争的事就此告一段落,人们关注的重点再次转回了共和政府的制宪会议上,一旦宪法确立,国体才算是真正的确立。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川绥靖会议”也正式闭幕,以便四川省议院的议员们赶去重庆临时省议院参加全体会议,审议《宪法草案》。
作四川实际上的军政首脑,共和军总司令赵北不仅出席了四川绥靖会议闭幕仪式,而且还亲自在锦江码头主持了议员饯行仪式。
随着声长长地汽笛。那两艘小火轮载着议员们渐行渐远。码头上送行地人们却仍迟迟不肯离去。因为总司令现在还站在那座翠竹搭建地长亭边。目送那两艘小火轮远去。
“司令。他们走得远了。咱们也该回了。居正、邓刚他们还在等着司令训话呢。”
卫队长田劲夫走到赵北身边。耳语几句。向一侧指了指。
赵北收敛心神。扭头望去。见居正、邓刚也在向这边张望。于是挪步走了过去。并示意那些军政府地工作人员先行离开。只留下一班高级参谋。
“总司令。现在四川已光复。我们两人也该离开成都了。”
见总司令走了过来。居正、邓刚急忙迎上几步。向总司令道别。
“现在陕甘、云贵虽然宣布易帜,但是革命基础是脆弱的,你们赶回去主持工作最好不过,我就不强留你们了。以后若有什么困难,直管跟我讲,都是革命同志,互相支持也是应该的,不能因为政见上的分歧而影响团结。”
赵北开头几句话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倒也没什么,不过接下去的那几句话就让居正有些为难了。
“现在川南已经全部光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