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单纯的使用武力镇压朝鲜侨民的抗议活动;第五,中国中枢政府已接到高丽独立国政府的正式请求,决定作为中间人代表高丽独立国政府就此事件与英国方面进行磋商,以期和平解决此次事件。
这些要求并不算非常过分,英国公使朱尔典当场表示愿意将中方立场向英国政府汇报,而美国公使司戴德也同时表示,他可以立即将中方的观点传达回美国国内,并建议美国政府旋中去。
送走了两国公使,颜惠庆立即乘上轿车。赶去总统府拜见大总统。
赵北是在统帅堂接见的颜惠庆,听取了这位代理外务总长的汇报,并做出了一些更详细的批示,然后打发颜惠庆回了外务部,继续与美国方面就此事件进行磋商,并寻求遢罗泰国政府的协助,同时组织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社团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卫。尤其警惕当地土著人的动向。
颜惠庆走后,赵北拿起电话,摇通了军情局,将局长田劲夫叫到了统帅堂,面授机宜。
其实发生在英属海峡殖民地的这场骚乱和暴动完全走出于赵北的一手策划,而具体执行的部门就是军情局,而且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达成,军情局同时动用了四处和五处的力量。可以说,自从军情局组建以来。这是该局执行的最为大胆的海外行动,几乎所有安插在南洋地区的顶尖情报员都围绕着这个行动计刮展开了活动,而这个行动的正式代号就是“南洋风暴
本来田劲夫是打算亲自南下主持此次行动的,但是考虑到军情局事务太多,还离不开他的主持,因此,最终被派去南洋领导“南洋风暴行动。的是龚春台。
龚春台是会党出身,领导过多次反清起义,而且熟悉华人社团,虽然是半路出家的情报人员,但是他的行动能力很强,由他领导此次行动,确实比较合适,再加上当地情报站的配合,行动起来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波折,他们先利用朝鲜反日组织在新加坡港的日本商船上安置了定时许弹,炸沉了两艘运载军用物资的日本商船,然后再利用朝鲜侨民团体煽动了一场针对英国海峡殖民地当局的抗议活动,并成功的利用紧张的形势挑起了一场武装暴动。
当然,行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突发情况,英**队在镇压朝鲜侨民抗议活动时使用了大炮,并用大炮摧毁了一些华人、华侨的建筑和店铺,这激怒了华人、华侨团体,于是,当地的中国侨民也迅速站到了朝鲜侨民一边,少数人甚至还参加了随后的巷战。
这一切细节,已经通过电报拍发到了军情局,赵北叫田劲夫过来,也正是询问此事,不过由于当地的有线电报通讯正陷入混乱丰,而无线电报目前尚未连接,因此,军情局能够向总统提供的情报也很有限。
“一旦电报通讯恢复,你立即拍电报过去,提醒龚春台他们,尽量克制住情绪,劝阻华人、华侨,不要直接与英**队进行军事对抗,目前来讲,朝鲜侨民仍将在前台表演,中国侨民必须保前要保通过当地领事馆向当地华人、华侨转达中枢的意见,现在我们需要朝鲜人为我们火中取栗,现在还不是中国人直接出场的时候,这一点必须明确。”
听取田劲夹的汇报之后,赵北立即拿出了他的意见,不过他心里也是没有底,现在欧洲大战爆发,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有限,南洋地区的英属殖民地局势到底会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好,如果中日之间现在已经停战的话,赵北到是并不介意在海峡殖民地趁火打劫,但是现在不行,因为中国与日本仍在进行战争,而且也必须考虑到美国的立场,美国肯定也不愿意看到中国这么快就将手伸到南洋地区,而且美国的战略是维持远东力量平衡,这从美国政府积极协助英国政府韩旋中日冲突中就可以看明白,美国显然与英国一样,不希望看到日本就此到下,美国政府需要利用日本来平衡中国力量。
,万
实际上,在这场“南洋风暴”中,中国、美国、英国、德国都是各有所谋。
现在,首先必须先把水搅浑,然后再浑水摸鱼,中国力量太有限,四面出击确实不太合适。
这需要技巧,掌握不好火候就会引火烧身,什么样的火候最好,这还要看英国政府的反应,更要看日本政府对此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实际上,赵北策发“南洋风暴”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转移日本政府的注意力,顺便投石问路。
当然,局势能否按照赵北的谋利发展,这还要看接下来的动作,赵北反对中国侨民直接卷入与英军的武装冲突,但是他并不反对利用南洋的朝鲜桥民为他火中取栗,实际上,当年他之所以同意美国公使那个突发奇想的“远东和平委员会计划。”就走出于这种长远谋划。
“海军部昨天转过来一封密码电报,是鲁平的南洋袭击舰队留守在德属太平洋岛屿基地的联络员拍发过来的。根据这份电报,德国远东舰队正在策发对英国的远东海上航线进行打击,现在新加坡港乱成一团,德国海军或许会有趁火打劫的心思,我已通知南洋袭击舰队,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为德国袭击舰队提供情报支援,但是不许直接参与攻击。”
赵北分析了一下目前的远东海上形势,虽然他还是很期待德国远东舰队给予英国远东舰队沉重打击,不过目前来看,德国舰队实力弱正面对抗未必讨得到便宜,但是如果德国人真的打算在“南洋风暴。中插上一脚的话,对于他的谋划将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他决定再次改变历史,将德国远东舰队的注意力转移到南洋方向,而不是欧州和非洲方向。
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这需要德国政府的配合,可是如何给德国政府施加影响呢?而且还不能落人口实。
赵北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人或许可以帮助他。,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肌凶叭,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
第745章 拿破仑的崇拜者
正大铁路是京汉铁路的一条支线。连接河北正定与山西哭陈小在正定与京汉铁路会合,由正定可南下武汉,也可北上北京。
正太铁哑年开始规划。原本这条铁路的修筑权被俄国拨取,但是由于俄国政府财政困难。民间融资也不现实,因此,在取得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之后,俄国很快就将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卖给了法国财团。并最终于;咖年建成通车。
在中枢政府的支持下,京汉铁路公司于心年与法国财团达成协议。利用换股的方式并购了正太铁路。从那之后,这条铁路就归京汉路局管理了,由于统一了事权,铁路的运能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山西是重要烘炭基地,京汉路局和铁道部利用两年时间,在山西境内修筑了若干条正太铁路支线,将大半个山西用钢铁纽带连接起来。正是通过这些铁路网。山西的媒炭才能源源不断的输往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和工业基地。其中的部分煤炭则直接由正定转往北京、天津。
,万
由于中国中枢政府鼎力支持工业发展。山西的煤矿业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中获的惊人利润的不止是中国商人,还有外国商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国商人汉纳根。
汉纳根在中国定居、经商已有二十多年时间,对于这个东方国家。他已非常了解,可以说他已是一名典型的“中国通”也正因此,他在中国经营商业才能一帆风顺。
汉纳根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商场上大显身手,这有一半以上的功劳要归功于他的那些政客朋友,而且由于是总统府的座上客,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将他看作是总统先生的朋友也正因此。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碰见“朋友”因为这些人也都想通过汉纳根与总统搭上线。
当然,总统不是谁都可以随便见面的。通过汉纳根与总统搭上线的只是极少数的幸运者,而且其中的多数也并没有因为认识中国的总统先生而成为汉纳根那样的大富豪,不过这并不影响官场、商场人物对汉纳根先生的“好感”他们都知道。县个洋人可以通天。
汉纳根自己也对此非常清楚。所以。他始终保持着与总统先生的友谊。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或者去拜见总统,他都要亲自为总统先生挑选一份礼物。他也知道,那位总统先生并不太在意金钱,不过他更知道。那位总统先生有个特殊的嗜好。那就是收藏各国枪械,从手枪到步枪。从猎枪到古董枪,那位总统先生都是来者不拒,甚至为此在总统府里布置了一个陈列室,用来保管收藏品。虽然并不是经常看到总统先生把玩收藏的枪械,但是汉纳根还是以此为契机,不断增强他与总统的友谊。为了这个友谊,汉纳根每年都要专门跑几趟欧洲,为总统按集各种希奇古怪的外国枪械,甚至连最古老的火门枪也不放过。
汉纳根的虔诚是有回报的,他能够联合几位中国商人组建一个大型煤炭联合企业,这与总统先生的鼎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汉纳根心里也很清楚,总统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私人友谊”在支持他发展机械化采媒工业,但是至少目前来讲,汉纳根在蝶炭上所取得的利润足以令那些欧洲的暴发户眼热,实际上,即使按照德国的标准来看,汉纳根现在已算得位真正的阔佬了,连德国皇帝陛下也对他在“远东的商业奇迹”赞不绝口,甚至数次召见过他,对于一名退役军官而言。这是何等的荣耀啊,汉纳根甚至经常将那枚德皇亲手授予的勋章挂在胸前卖弄。
不过相比这些虚幻的荣耀,汉纳根更在意实际的利益,而现在,他正在为一件事情而发愁。这件事情直接关系到他的利益。
前段日子,汉纳根带着几名德国探矿专家一直在山西的山沟里转悠,寻找储量更大、开采更方便的煤矿,所以,当他得知欧洲已经爆发战争的时候,已经是德**队进入卢森堡的第二天了,看着报纸上的消息,汉纳根突然恐惧的发现。他在远东的“商业奇迹”恐怕将遭遇一次滑铁卢,因为根据报纸上的报道,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希望中国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并驱逐在华德国公民。
这当然是一个危言耸听的报道,那份报纸是一份英国在华出版的日报。而汉纳根先生则座太原郊区的法国教堂里看到那份报纸的。虽然他当时就认为,这很可能是英国报纸的阴谋,但走出于谨慎,他还是决定立即去一趟北京,拿着总统先生的那张特殊名片,去拜见一下那位总统,凑巧的是,总统先生也拍来电报。邀请汉纳根去一趟总统府。“叙叙旧”
当然不能空着手去,汉纳根带上了一杆在民间搜集到的古董枪,这是一杆蛙发枪,根据枪身上的铭文,汉纳根可以断定,这杆古董枪是由法国兵工厂制造的。制造年代正好是拿破仑战争时期,而且从铭文来看。这杆老式步枪很可能由拿破仑皇帝陛下的卫队装备过,至于这杆法国老式步枪为什么会流落到这个东方国家,汉纳根也可以大胆的推测。或许,当年拿破仑皇帝的大军入侵俄国。在某次与俄军的会战中,这杆法军的步枪就遗落在了战场上。然后被某个不知名的家伙捡了去,接着又流落到了中亚地区,然后再通过那些行走在中7可西老廊地区的憨驰商队讲入了中国,最后由干某个不晦才…原因就鲁在了山西。
山西的晋商中就有不少络驼商队的东家,汉纳根推测,这杆法国制造的老式步枪很可能就是晋商中的某家商号用来保护商队的武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式步枪取代了老式步枪,于是,这杆法兰西帝国近卫部队曾经使用过的老式步枪就流落到了普通猎户手里,难得的是,猎户显然非常爱惜这杆凝发枪,虽然这杆老式步枪已差不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可是保养的仍然非常好、仍能正常射击,为了换到这杆很有历史意义的古董枪,汉纳恨不得不将他自己的那杆德国猎枪留在了猎户手里。
之所以这么看重这杆老式步枪,汉纳根是有充足的理由的,因为那位总统先生经常以“世界第二拿破仑”自居,虽然他从来没有这么明说过,不过汉纳根可以看出来,这位总统先生确实非常的推崇那位法国的独、裁者。而且。总统先生显然也正在向那位军事强人学习。
凑巧的是,汉纳根本人也是一名拿破仑的崇拜者。
如果将这杆拿破仑皇帝的近卫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步枪送给总统先生的话,那么肯定会有象征意义,对于维持总统先生与汉纳根之间的友谊显然是非常有帮助的。
也正因此,汉纳根专门找木匠定做了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用来装这杆古董枪,并由他亲自携带,除了他之外,谁也别想随意碰这盒子,汉纳根是打定主意,要亲手将这件礼物送给总统先生。
现在,汉纳根的身边就放着这只盒子,而他本人则正坐在一列火车上。正向北京前进。
这不是一列普通的客车,而是一列运送煤炭进京的货车,是从太原发车的,目的地就是北京,按说乘坐客车最舒适,但是汉纳根现在不缺舒适,他缺的是时间,现在中国与日本正在进行战争,客车的运行无法得到保证,只有货车才最可靠,尤其是运送煤炭的货车,工业、军舰都离不开烘炭,越是在战争时期。煤炭的供应就越是重要,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汉纳根才决定利用他在京汉路局的关系,在这列拉煤的货车后头加挂一节客车车厢,直接拉着他去北京。
这一路走得非常顺利,现在火车已经驶过了长辛店,很快就可以看见北京了,汉纳根心情很不错。虽然对于前途仍然有些担忧,不过从沿途拨集的消息来分析,中国中枢政府显然没有与德国断交的打算,德国公民似乎不必担心被驱逐出境。
反倒是日本人,现在已完全看不见了,过去,中国的火车站里经常可以看到日本浪人,听到他们那肆无忌惮的日语谩骂。但是现在,似乎整个中国已经看不到日本人了。
当然,租界里还是有日本人的,不过他们显然已经不可能与德国商人进行竞争了,至于英目、法国商人。目前也在担心欧州局势,倒是不比德国商人更塌实多少,毕竟。他们也清楚,中国与德国政府的关系不一般。
终于,听见了火车即将进站的汽笛声,汉纳根迫不及待的抱住了那只装着法国古董步枪的木头盒子,生怕刹车时将盒子摔下去。同车的那几位德国探矿专家看到这个大富豪如此紧张,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露出任何表情。德国人,永远都是刻板的,认
的。
好在火车司机非常老练,在进站停车的整个过程中非常沉稳,当火车最终停下之后,汉纳根才长嘘口气。抱着木头盒子,急急忙忙往车门那边走去,而他的助手们也已经提着行李,跟着他走了过去。
这里不是大前门火车站,而是一座煤场,距离市区还有一段路,不过汉纳根倒是不必担心交通问题。因为当他下车之后,就已看见了两名台上恭候他的中国人。
“您好,汉纳根先尖。我是部先生的管家,他派我来接您,我为您和您的同伴准备了几辆轿车,你们可以跟我直接去西山别墅,也可以回六国饭店。”
一名中国人走上去,向汉纳根鞠躬。然后直起腰,抬起手,指了指站台下边。
汉纳根也没客气。跟着这名部廷弼派来的管家上了一辆轿车,然后一行人就离开了火车站,并按照汉纳根的吩咐,直接赶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
不过当车队刚刚驶近北京大前门的时候,就碰上了一群青年学生,他们高举标语,高喊口号,神情非常兴奋。
“发生了什么事情?”
由于距离太远,汉纳根看不清标语上写的是什么字,只好询问那名管家。
“先生,您没看今天的报纸?中国国防军在前线浴血奋战,已于昨夜全歼日本“征支第一军先遣队”打死了日军司令。现在,青年们正在举行胜利游行呢。”
“啊。原来是这样,我并不觉的意外,中**队在这次战争中表现得确实非常不错。”
汉纳根点了点头,说虽这样说,可是他的心里还是很有些感慨的,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已经变得这样陌生,汉纳根甚至都有些怀疑这是不是在做梦。
看上去很陌生,但是却又似曾相识。这就是汉纳根现在对中国的认识。
,
比。,一
第746章 友谊与背叛
”习饭店是外国在华商人最中意的饭店,不仅是因为这甲渊地最豪华,而且也是因为这里距离各国驻华使馆最近,商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取得各国驻华外交官的帮助,在前清时候,外国商人们甚至可以依靠六国饭店这块招牌狐假虎威,有时候甚至用不着各国外交官亲自出面,六国饭店只派一名洋人大班,基本上就能吓唬住那些庸庸碌碌的大清国官吏。 但是现在不行了,六国饭店早已恢复了饭店的本行,不再做包打中外商业官司的棺客了,各国商人只能依靠本国外交官和治外法权提供有限的特权,不过如果他们不能遵守中国的法律的话。也是会被驱逐出境的。在这个问题上,现在的联合阵线政府是一视同仁的,这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中国法律的进步与国力的增强。
当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那个“狂人总统”在民族与国家主义立场上的顽固,许多外国商人都曾抱怨过,由于总统先生颁布的那些“歧视性商业政策与法规”外国商人不能在商业竞争中体现出他们优势的一面,因而在商战中屡屡败给中国商人,外国领事、公使也为此提出过交涉,甚至发出过威胁,可是那位总统先生依旧是我行我素,不肯退让。
其实也没什么可歧视的。总统先生不过就是主张“同等国民待遇”而已,在总统先生看来。目前的国家经济运行良好。没有必要刻意强调外国商人在资金上的优势,相反,总统先生坚持认为,现在最需要的是外国的技术,如果不肯给技术,那么,资金再多也无法享受优惠,过去那种外国商人依靠雄厚资金进行恶性竞争挤垮中国商人的行为已经被明确定义为“非正当竞争”属于违法行为,而这,也正是外国商人们抱怨的主要”歧视性商业政策与法规”不少外国商人甚至认为此举有违自由贸易原则。
但是这个商业政策和法规受到了中国商人的一致拥护,中国商人的工厂和商店也因此而得到了喘息之机,并在政府的保护下逐步发展,尤其对于纺织业而言,这个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外国商人对棉纱的倾销因为这个政策而迅速终结,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本土棉纱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现在,外国棉纱基本上已构不成威胁,而国内商人的竞争也因为受到政府监督的纺织业协会的规范而避免了自相残杀,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的纺织品已开始进入周遍国家与地区的市场了。
作为中国棉仿织业崛起的一个侧面证据,就在与六国饭店相距不远的地方,一座仿织大厦已拔地而起,那里不仅是仿织业协会总部所在,而且也是棉仿织业产品展销中心之一。凡是前往六国饭店的人都能看见那座更高大的建筑,考虑到前往六国饭店的多半是外国商人,其中不少都是买空卖空的皮包商人和拥有市场资源的中间商,这显然有利于中国棉仿织品走向国际市场,商人们并不担心产地在什么地方。他们只关心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偏偏在这两个方面,中国的仿织品都具有优势,尤其是后者。
也正因此,当汉纳根乘坐轿车前往六国饭店的时候,他首先看见的不是六国饭店,而是耸立在正阳门内侧的仿织大厦。
汉纳根前段日子一直在山西忙他的煤炭辛迫加的事情,他离开北京的时候,仿织大厦还在兴建,所以,当他发现那座大厦已经完工。并且正在举行仿织品展销会的时候,这位德国商人确实惊讶了一了门
“真是让人惊讶,我离开之前,这座大厦还没有完工呢,可是现在,这座大厦却已经开始举行商品展销会了。”
出手好奇,汉纳根让司机停了车,抱着那只装着法国古董步枪的木盒子赶去仿织大厦,打算参观一下这座建筑,说句实话,除了上海之外,现在中国还没有这么气派的建筑,也难怪这个德国人感到新奇了。
其实除了建筑本身之外,其它的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汉纳根不懂仿织业,对于那些仿织产品也没有多少兴趣。不过在展销会上,他倒是碰见了几位熟人,都是他在中国认识的欧洲娟客,他们显然比汉纳根更识货,而且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也正是因为这次商品展销会。
几个熟人一碰头,不免要相互问候一番。打听一下对方最近有什么财路。看看能不能分一杯羹。
现在欧洲战争已经爆发,虽然英国和意大利还没有明确立场,但是无论是协约国集团还是同盟国集团,其成员国都在忙着备战,囤积战争物资,不仅是重工业。轻工业也在转向,欧洲的仿织业现在也正在逐步转入战争轨道,由于历次巴尔干危机的干扰,欧件各国并没有为战争的全面爆发做好全方位的准备,表现在工业上,就是对轻工业的忽视,所以,现在战争一爆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